CN101494494B - 中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4494B
CN101494494B CN200910105528A CN200910105528A CN101494494B CN 101494494 B CN101494494 B CN 101494494B CN 200910105528 A CN200910105528 A CN 200910105528A CN 200910105528 A CN200910105528 A CN 200910105528A CN 101494494 B CN101494494 B CN 1014944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ater
signal
netting twine
frequency
rela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5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4494A (zh
Inventor
黄宇亮
柳新力
叶林
胡永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rong M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05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944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94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4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4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44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中继器,每个中继器包括接收通路、发射通路,以及将接收通路得到的信号输出、将信号输入到发射通路的网线接口。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系统,不需要在现有通信系统基础上进行链路扩展就可以达到中继的作用,灵活敷盖,大大降低了系统改造成本。

Description

中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中继器均采用双工器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双工器的使用使得中继器在使用时会产生较大的功率插损,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由现有的中继器组建的中继系统可以对一定范围进行敷盖,但是组建中继系统需要在现有通信系统基础上扩展链路,此操作繁琐、不便,增加了系统改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一种中继系统,中继器包括接收通路、发射通路,以及将接收通路得到的信号输出、将信号输入到发射通路的网线接口,采用该中继器避免了双工器引起的功率插损,节约了能源,采用应用该中继器的中继系统,不需要在现有通信系统基础上进行链路扩展就可以达到中继的作用,灵活敷盖,大大降低了系统改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中继器,所述中继器包括: 
接收通路,用于对从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号; 
发射通路,用于对第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将所述第四信号通过所述天线进行发射; 
网线接口,用于输出所述接收通路得到的所述第二信号,并向所述发射通路输入所述第三信号, 
当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一中继器、设置在地下的第二中继器,且所述第一中继器、所述第二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均为接收发射模式时,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网线接口与所述第二中继器的网线接口相连,所述第一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所述第二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或者, 
当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三中继器、设置在地下的第四中继器,所述第三中继器、所述第四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均为接收发射模式,且所述中继系统还包括中转台时,所述第三中继器的网线接口与所述第四中继器的网线接口相连,所述第三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所述中转台的接收频率相同,所述第三中继器的发射频率与所述中转台的发射频率相同,所述第四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或者, 
当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五中继器、第六中继器,以及设置在地下的第七中继器、第八中继器,且所述第五中继器、所述第七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均为单接收模式,所述第六中继器、所述第八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均为单发射模式时,所述第五中继器的网线接口、所述第六中继器的网线接口、所述第七中继器的网线接口、所述第八中继器的网线接口相互连接,所述第五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所述第七中继器的接收频率相同,所述第六中继器的发射频率与所述第八中继器的发射频率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提供一种中继系统,中继器包括接收通路、发射通路,以及将接收通路得到的信号输出、将信号输入到发射通路的网线接口,采用该中继器避免了双工器引起的功率插损,节约了能源,采用应用该中继器的中继系统,不需要在现有通信系统基础上进行链路扩展就可以达到中继的作用,灵活敷盖,大大降低了系统改造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器的主要结构图; 
附图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中继器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系统的第一种应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系统的第二种应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系统的第三种应用示意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器的主要结构图,参照该图,中继器主要包括接收通路101、发射通路102及网线接口103,其中: 
具体实施方式
接收通路101、发射通路102分别与网线接口103相连; 
接收通路101,可对从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号,具体地,第一信号可以是射频信号或其他无线信号,第二信号可以是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 
发射通路102,可对第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第四信号通过天线进行发射,具体地,第三信号可以是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第四信号可以是射频信号或其他无线信号; 
网线接口103,可输出接收通路得到的第二信号,并向发射通路输入第三信号,具体地,网线接口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单元,子单元可以是RJ-45-1接口或RJ-45-2接口,但不仅限于此,子单元还可以是其他网线接口。 
实施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器,该中继器包括有接收通路 101、发射通路102、网线接口103,接收通路101可对从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号,发射通路102可对第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第四信号通过天线进行发射,网线接口103可输出接收通路得到的第二信号,并向发射通路输入第三信号,可避免双工器引起的功率插损,节约了能源。 
图2是本发明的中继器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参照该图,中继器主要包括天线201、天线开关202、接收通路203、发射通路204、网线接口205、控制单元206、编程接口207,网线接口205包括RJ-45-1接口、RJ-45-2接口,其中: 
天线201与天线开关202相连,接收通路203分别与天线开关202、网线接口205、控制单元206相连,发射通路204分别与天线开关202、网线接口205、控制单元206相连,控制单元206与编程接口207相连; 
接收通路203,对从天线201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音频信号,具体地,接收通路203可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从天线201接收到第一射频信号; 
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射频信号还原为第一音频信号; 
发射通路204,对第二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射频信号,将第二射频信号通过天线201进行发射,具体地,发射通路204可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将第二音频信号加载成第二射频信号; 
第二传输单元,将第二射频信号通过天线201进行发射; 
网线接口205,输出接收通路203得到的第一音频信号,并向发射通路204输入第二射频信号; 
天线开关202,可将从天线201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选通到接收通路203,将发射通路204得到的第二射频信号选通到天线201进行发射; 
控制单元206,可控制中继器根据预先设定的工作模式及工作频率进行处理,工作模式为单接收模式、单发射模式或接收发射模式,工作频率包括接收频率和发射频率,具体地,控制单元206可对天线开关202、接收通路203、发射通路204、网线接口205等进行上述控制,其中: 
单接收模式,第一射频信号通过天线201到达接收通路203后,经过接收通路203还原成第一音频信号,接收通路203将第一音频信号通过网线接 口205送出,同时送出接收状态信号,在单接收模式下,即使收到发射控制信号也不进行信号的发射; 
单发射模式,第二音频信号通过网线接口205到达发射通路204后,经过发射通路204加载成第二射频信号,发射通路204将第二射频信号通过天线201进行发射,在单发射模式下,收到发射控制信号时即进行信号的发射,不进行信号接收; 
接收发射模式,可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两种处理,接收发射状态由网线接口205送来的控制输入输出信号来决定; 
编程接口207,可通过外部设备(如计算机等)对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及工作频率进行编程控制,编程接口207可通过RS232串行接口与计算机相连。 
实施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器,该中继器包括有天线201、天线开关202、接收通路203、发射通路204、网线接口205、控制单元206、编程接口207,接收通路203可对从天线201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号,发射通路204可对第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第四信号通过天线201进行发射,网线接口205可输出接收通路203得到的第二信号,并向发射通路204输入第三信号,可避免双工器引起的功率插损,节约了能源;采用控制单元206及编程接口207可对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及工作频率等进行控制,增强了中继器的应用范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控制单元206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其他控制元器件。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系统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器,不需要在现有通信系统基础上进行链路扩展就可以达到中继的作用,灵活敷盖,大大降低了系统改造成本。 
下面以地下室的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系统的多种应用进行说明。 
应用一,如图3所示: 
当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一中继器301、设置在地下的第二中继器302,且第一中继器301、第二中继器302的工作模式均为接收发射模式时,第一中继器301的网线接口与第二中继器302的网线接口相连,即第一中继 器301网线接口中接口A(即网线接口的子单元,下同)的1、2、3、4、5线分别对应连接到第二中继器302网线接口中接口B的5、4、3、2、1线,第一中继器301的接收频率A与发射频率A相同,第二中继器302的接收频率B与发射频率B相同; 
可设定A与B不相同,从而可防止第一中继器301与第二中继器302发生自激,使用者的手持机(如对讲机等)设定用于地面的信道一(发射频率为A、接收频率为A)、用于地下的信道二(发射频率为B、接收频率为B),当使用者从地面走入地下时,使用者需要手工切换信道,即从信道一切换到信道二;当然,如果地面、地下信号完全不能互通,可设置A与B相同,此时,使用者不需要手工切换信道,不过,需要考虑第一中继器301的天线与第二中继器302的天线的隔离度,使其最大限度满足隔离度的要求,这样,手持机可全方位敷盖; 
应用二,如图4所示: 
当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三中继器401、设置在地下的第四中继器402,第三中继器401、第四中继器402的工作模式均为接收发射模式,且中继系统还包括中转台403时,第三中继器401的网线接口与第四中继器402的网线接口相连,即第三中继器401网线接口中接口C的1、2、3、4、5线分别对应连接到第四中继器402网线接口中接口D的5、4、3、2、1线,第三中继器401的接收频率C与中转台403的接收频率C相同,第三中继器401的发射频率D与中转台403的发射频率D相同,第四中继器402的接收频率E与发射频率E相同; 
使用者的手持机设定用于地面的信道三(发射频率为D、接收频率为C)、用于地下的信道四(发射频率为E、接收频率为E),当使用者从地面走入地下时,使用者需要手工切换信道,即从信道三切换到信道四; 
当然,也可设置C与E相同、D与E相同,此时使用者不需要手工切换信道,不过,需要考虑第三中继器401的天线与第四中继器402的天线的隔离度,使其最大限度满足隔离度的要求,这样,手持机可全方位敷盖; 
应用三,如图5所示: 
当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五中继器501、第六中继器502,设置在地下的第七中继器503、第八中继器504,且第五中继器501、第七中继器503 的工作模式均为单接收模式,第六中继器502、第八中继器504的工作模式均为单发射模式时,第五中继器501的网线接口、第六中继器502的网线接口、第七中继器503的网线接口、第八中继器504的网线接口相互连接,即第五中继器501网线接口中接口E的1、2、3线分别对应连接到第六中继器502网线接口中接口F的5、4、3线,对应连接到第七中继器503网线接口中接口E的1、2、3线,以及对应连接到第八中继器504网线接口中接口F的5、4、3线,第五中继器501网线接口中接口E的4、5线空置,第六中继器502网线接口中接口F的1、2线空置,第七中继器503网线接口中接口E的4、5线空置,第八中继器504网线接口中接口F的1、2线空置,第五中继器501的接收频率F与第七中继器503的接收频率F相同,第六中继器502的发射频率G与第八中继器504的发射频率G相同,第五中继器501的发送频率与第七中继器503的发送频率可设定为无用频点,即可选择一个没有干扰的频点加上一个非标准的接收亚音,同时把静噪等级调到最深; 
第五中继器501接收到信号后同时驱动第六中继器502、第八中继器504,同样地,第七中继器503接收到信号后也可同时驱动第六中继器502、第八中继器504;使用者的手持机设定用于地面、地下的信道五(发射频率为F、接收频率为G),当使用者从地面走入地下时,使用者不需要手工切换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系统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地下室,对于其他场景,如隧道、地铁、山洞、地道等,也同样适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中继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包括:
接收通路,用于对从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号;
发射通路,用于对第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将所述第四信号通过所述天线进行发射;
网线接口,用于输出所述接收通路得到的所述第二信号,并向所述发射通路输入所述第三信号,
当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一中继器、设置在地下的第二中继器,且所述第一中继器、所述第二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均为接收发射模式时,所述第一中继器的网线接口与所述第二中继器的网线接口相连,所述第一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所述第二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或者,
当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三中继器、设置在地下的第四中继器,所述第三中继器、所述第四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均为接收发射模式,且所述中继系统还包括中转台时,所述第三中继器的网线接口与所述第四中继器的网线接口相连,所述第三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所述中转台的接收频率相同,所述第三中继器的发射频率与所述中转台的发射频率相同,所述第四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或者,
当所述中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第五中继器、第六中继器,以及设置在地下的第七中继器、第八中继器,且所述第五中继器、所述第七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均为单接收模式,所述第六中继器、所述第八中继器的工作模式均为单发射模式时,所述第五中继器的网线接口、所述第六中继器的网线接口、所述第七中继器的网线接口、所述第八中继器的网线接口相互连接,所述第五中继器的接收频率与所述第七中继器的接收频率相同,所述第六中继器的发射频率与所述第八中继器的发射频率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第一音频信号,所述接收通路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从所述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还原为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为第二音 频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第二射频信号,所述发射通路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加载成所述第二射频信号;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天线进行发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还包括:
天线开关,用于将从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选通到所述接收通路,将所述发射通路得到的所述第四信号选通到所述天线进行发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中继器根据预先设定的工作模式及工作频率进行处理,所述工作模式为单接收模式、单发射模式或接收发射模式,所述工作频率包括接收频率和发射频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还包括:
编程接口,用于通过外部设备对所述工作模式及所述工作频率进行编程控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线接口为RJ-45-1接口、RJ-45-2接口,或,RJ-45-1接口与RJ-45-2接口的组合。 
CN200910105528A 2009-02-23 2009-02-23 中继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4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5528A CN101494494B (zh) 2009-02-23 2009-02-23 中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5528A CN101494494B (zh) 2009-02-23 2009-02-23 中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4494A CN101494494A (zh) 2009-07-29
CN101494494B true CN101494494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924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55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4494B (zh) 2009-02-23 2009-02-23 中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944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2409B2 (en) * 2010-09-30 2013-04-16 Quintic Holdings System and method of duplex wireless audio link over broadcast channels
CN108768490A (zh) * 2018-05-22 2018-11-06 西安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中继装置及中继终端
CN109936386A (zh) * 2019-02-28 2019-06-25 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铁隧道远距离通讯的装置及方法
CN114826374B (zh) * 2022-03-28 2023-12-29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Ka频段卫星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59A (zh) * 1992-07-14 1994-04-27 企业技术公司 用于时分双工无绳电话系统的rf中继器
CN1879352A (zh) * 2003-11-17 2006-1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中继装置、通信中继方法及通信中继程序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59A (zh) * 1992-07-14 1994-04-27 企业技术公司 用于时分双工无绳电话系统的rf中继器
CN1879352A (zh) * 2003-11-17 2006-1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中继装置、通信中继方法及通信中继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4494A (zh)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4494B (zh) 中继系统
CN206196066U (zh) 一种射频拉远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信号传输系统
CN112804691A (zh) 室内分布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CN101902281A (zh) 可环形组网自愈的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及其数据通信方法
CN101938307B (zh) 数字中继传输方法及多路数字光纤直放站
CN103747447B (zh) 一种数传电台与电力td‑lte专网共天线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321020A (zh) 一种用于多通信制式接入的光纤分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608366U (zh) Lte室内覆盖系统
CN107425902B (zh) 小区扩容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5553528B (zh) 基于lte的多网融合接入系统
CN205071011U (zh) 一种全双工无线通信模拟自干扰消除装置
CN101465697B (zh) 光纤变频中继器及工作方法
CN201369724Y (zh) 中继器及中继系统
CN202565269U (zh) 一种td-lte室分mimo变频系统
CN112202656B (zh) 一种在轨可调行波管放大器用总线通信协议的使用方法
CN100379305C (zh) 无线通信基站/收发信机的环形连接方法及中频接口结构
CN101166041B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射频远端分布系统
CN202535360U (zh) 一种新型td-lte室分mimo变频系统
CN105246092A (zh) 一种室内覆盖信号增强设备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1494869A (zh) 一种微波拉远无线覆盖系统及方法
CN201039141Y (zh) 一种射频分合路的一拖多光纤直放站
CN201274579Y (zh) 多通道基带拉远系统的射频收发模块及基带拉远系统
CN201226518Y (zh) 一种移频压扩中继站和中继设备
CN105406910B (zh)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CN201274479Y (zh) 一种td-scdma移动通信光纤直放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IANGM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UNIER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3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300451 BINHAI NEW DISTRICT, TIANJ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14

Address after: 300451,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new North Road, 4668 Binhai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Park, 37, 4 floor

Patentee after: Strong M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District Science Park HUAHAN Innovation Park D block 5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Unier Technology Co., 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ng Xiaowei

Inventor after: Wang Qings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Chunwei

Inventor after: Cheng Xinqian

Inventor after: Huang Yuliang

Inventor after: Liu Xinli

Inventor after: Ye Lin

Inventor after: Hu Yongchuan

Inventor before: Huang Yuliang

Inventor before: Liu Xinli

Inventor before: Ye Lin

Inventor before: Hu Yongchu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HUANG YULIANG LIU XINLI YE LIN HU YONGCHUAN TO: JING XIAOWEI WANG QINGSHENG WANG CHUNWEI CHENG XINQIAN HUANG YULIANG LIU XINLI YE LIN HU YONGCHUAN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