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8994B -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8994B
CN101488994B CN2009100771520A CN200910077152A CN101488994B CN 101488994 B CN101488994 B CN 101488994B CN 2009100771520 A CN2009100771520 A CN 2009100771520A CN 200910077152 A CN200910077152 A CN 200910077152A CN 101488994 B CN101488994 B CN 101488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card
random
candid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71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8994A (zh
Inventor
李元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771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88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88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8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8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8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包括:通信终端对位于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进行比对;当比对一致时,则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作为一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识别卡中,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或者,当比对不一致时,且进一步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实现本发明的技术,实现了机卡之间自动互锁的功能,并且解锁时通信终端和识别卡独立,具有很高的解锁自由度,有效地避免了其它机卡互锁方法在互锁后解锁方式不灵活的缺点。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终端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在通信过程中,当将用户的识别卡插入通信终端之后,需要进行鉴权,该鉴权伴随着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的互锁及解锁过程。
现有技术对互锁及解锁的过程提供了多种方案,例如,通信终端开机后,如果判断通信终端和识别卡都处于可以互锁的状态,则通信终端生成一个随机数,并把这个随机数作为新的个人识别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PIN码)写入到识别卡中,并同时保存在通信终端中。通信终端的解锁包括:生成解锁码并输入通信终端;如果通信终端判断该解锁码正确则进入非互锁状态;而识别卡的解锁包括:更改识别卡的个人识别码。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机卡互锁之后使用不便,通信终端想使用其他识别卡也必须先解锁,使用过程因为用户的误操作而导致个人识别码超过错误次数而不能使用,或者识别卡丢失后必须由运营商解锁而无法自行解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互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使得通信终端机卡之间解锁的过程比较灵活。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互锁的方法,包括:通信终端对位于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进行比对;当比对一致时,则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作为一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识别卡中,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并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或者,当比对不一致时,且进一步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一种与识别卡实现互锁的通信终端,包括: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用于在识别到插入的一识别卡后,将位于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进行比对;随机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一致时,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作为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识别卡中,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并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第二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不一致时,进一步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预先在通信终端中设置了机卡互锁的工作机制,通讯终端需要使用其他识别卡时可自动实现解锁及加锁;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机卡之间自动互锁的功能,并且解锁时通信终端和识别卡独立,具有很高的解锁自由度,有效地避免了其它机卡互锁方法在互锁后解锁方式不灵活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终端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终端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和实施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在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设置加锁、解锁操作方式,所述识别卡通常是指客户识别卡(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el),以及CDMA系统中的用户识别卡(UIM,User Identity Model)。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互锁的方法,其中,通信终端中的默认的个人识别码称为第一个人识别码包括了:
通信终端对位于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进行比对;
对于比对之后的处理方式则包括了两种基本情形,即:
第一种基本情形:当比对一致时,则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作为一候选个人识别码(也可以称为非默认的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写入所述识别卡中,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第二个人识别码;并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或者,
第二种基本情形:当比对不一致时,且进一步判定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其中,所述候选个人识别码是指最接近当前的解锁时间的上一次解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并被保存在通信终端中。
如此,通信终端只对那些应当被接受的识别卡进行解锁,并且解锁过程不需要人工输入PIN码也可以完成,具有很高的解锁自由度。
具体如图1所示,当SIM卡插入通信终端之后,就进入了鉴权过程,该鉴权过程包括:
步骤101.此时通信终端处于开通状态,插入一个SIM卡之后开机;
通信终端可以是无线固定终端(FWT),也可以是手机,以下以FWT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02.判断SIM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是否被激活,如果是,转步骤103,否则转步骤105。
步骤103.通信终端判断该第二个人识别码是否与第一个人识别码一致,如果是,转步骤104,否则转步骤106;
第一个人识别码通常是出厂时设置的一个初始设置,比如“$%TF&”,用来检验插入的SIM卡的合法性,通常包括至少一个无法通过所述通信终端的键盘输入的字符。
步骤104.根据该第一个人识别码生成一个随机的新的PIN码,称为候选个人识别码;
将该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通信终端中,并存放在SIM卡中;其中将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通信终端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覆盖通信终端中之前最近一次存放着的另一候选个人识别码,执行步骤105。
步骤105.允许该SIM卡在FWT中正常使用,实现正常的功能。
这其中包括:1.SIM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没有被激活,但仍然允许该SIM卡可以在FWT中正常使用;
2.SIM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已经被激活,则应当允许该SIM卡可以在FWT中正常使用;
之后转步骤108。
对运营商来说,仅需要保证最低资费的用于特定FWT的SIM卡不能在普通FWT或手机中使用。
步骤106.判断是否与候选个人识别码一致,如果是转步骤105,否则转步骤107。
步骤107.通信终端可以显示对应的信息供用户查看,例如显示“SIM卡没有授权”,并且不允许访问选择菜单。
步骤108.结束当前的鉴权过程。
基于所描述的鉴权过程,各个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通信终端与SIM在鉴权过程中实现机卡互锁,其中的SIM是指在通信终端,例如FWT,中使用的SIM卡。
本实施例中,当一张新SIM卡,插入到新FWT中,所述SIM卡中的PIN码在插入时处于激活状态;FWT使用第一个人识别码检查该卡是否是应用于FWT的卡;若是,则FWT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通常可以是5位ASCII码的形式,并保存在FWT中作为候选个人识别码;同时,将该随机个人识别码写入SIM卡,替换SIM卡中原有的PIN码;FWT中原来的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仍然保存在FWT的内存中不删除;之后该SIM卡可以在该FWT中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当一张旧SIM卡,插入到旧FWT中;FWT首先使用第一个人识别码对旧SIM卡解锁;若无法解锁,则使用FWT中保存的候选个人识别码激活旧SIM卡,若成功,则可以正常使用该旧SIM卡,若不能,则该旧SIM卡非法,不可使用,需提示用户。
本实施例中,当一张新SIM卡,插入到已经使用过的一旧FWT中;FWT首先使用第一个人识别码对新SIM卡验证,由于是未使用的新SIM卡,因此验证会成功;生成一个随机个人识别码,该随机个人识别码存放在通信终端中作为FWT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且该随机个人识别码写入新SIM卡,替换该新SIM卡原有的PIN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通信终端中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前一SIM卡的候选个人识别码,则由于FWT中设定始终保存第一个人识别码和一候选个人识别码,因此之前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会被清除,使得前一次使用的SIM卡已经不能再在该FWT中使用,最新插入的SIM卡才能在该FWT中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新SIM卡,是运营商投放的具有与第一个人识别码一致的第二个人识别码的SIM卡。
本实施例中,当一张旧SIM卡,插入到新FWT中;可以设定新FWT按照预定的业务逻辑进一步判定所述识别卡符合所述通信终端支持的种类,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之前的实施例中描述的SIM卡的PIN码均已经被激活,对于未被激活PIN码的SIM卡,本发明实施例同样提供了技术方案,当一张未激活PIN码的SIM卡,例如其他通信终端的未激活SIM卡,插入一个FWT中,可以根据预定的处理未激活SIM卡业务逻辑,该未激活SIM卡可以由该FWT激活并正常使用;或者该未激活SIM卡不可以在该FWT中正常使用。所述处理未激活SIM卡业务逻辑可以由运营商具体采用,例如运营商仅需要保证最低资费的SIM卡不能在FWT中使用,而对于资费较高的SIM卡则允许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记录每次机卡互锁时,SIM卡的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Integrated circuit card identity)和生成的每个随机个人识别码;FWT中存在一个被锁卡列表,记录了多种类的多个SIM卡的PIN码,此时,会存在多个前述的候选个人识别码,即产生一个新的候选个人识别码时,不会删除前一次产生的候选个人识别码。因此可以使用任意SIM卡,但被锁的SIM卡只能在此FWT中使用,不能在其他FWT中使用。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由于预先在通信终端中设置了机卡互锁的工作机制,且不再要求互锁之后机卡一一对应;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机卡之间自动互锁的功能,并且解锁时通信终端和识别卡独立,具有很高的解锁自由度,有效地避免了其它机卡互锁方法在互锁后解锁方式不灵活的缺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通信终端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如:SD卡、内存等。
与方法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机卡互锁的通信终端,如图2所示,包括:
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201,用于在识别到插入的一识别卡后,将位于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进行比对;
随机生成模块202,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201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一致时,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作为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识别卡中,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并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第二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203,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201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不一致时,进一步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由于预先在通信终端中设置了机卡互锁的工作机制,且不再要求互锁之后机卡一一对应;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机卡之间自动互锁的功能,并且解锁时通信终端和识别卡独立,具有很高的解锁自由度,有效地避免了其它机卡互锁方法在互锁后解锁方式不灵活的缺点。
为进一步完善通信终端的功能,如图3所示,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
个人识别码状态判断模块205,用于如果判定所述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没有被激活,且按照预定的业务逻辑进一步判定所述识别卡符合所述通信终端支持的种类,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第三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204,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201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不一致时,进一步以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203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不接受所述识别卡。
还可以包括:
个人识别码存储模块,用于存放所述候选个人识别码;
所述随机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201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一致时,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作为所述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个人识别码存储模块及所述识别卡中,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并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个人识别码删除模块,用于在所述随机生成模块将所述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个人识别码存储模块中时,删除之前已经存放在所述个人识别码存储模块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
提示模块,用于如果进一步判定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不一致时,提示用户,并禁止使用所述通信终端功能。
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可以分为以下至少四种情形分别对机卡互锁的过程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当一张新SIM卡,插入到新FWT中,所述SIM卡中的PIN码在插入时处于激活状态;FWT使用第一个人识别码检查该卡是否是应用于FWT的卡;若是,则FWT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通常可以是5位ASCII码的形式,并保存在FWT中作为候选个人识别码;同时,将该随机个人识别码写入SIM卡,替换SIM卡中原有的PIN码;FWT中原来的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仍然保存在FWT的内存中不删除;之后该SIM卡可以在该FWT中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当一张旧SIM卡,插入到旧FWT中;FWT首先使用第一个人识别码对旧SIM卡解锁;若无法解锁,则使用FWT中保存的候选个人识别码激活旧SIM卡,若成功,则可以正常使用该旧SIM卡,若不能,则该旧SIM卡非法,不可使用,需提示用户。
本实施例中,当一张新SIM卡,插入到已经使用过的一旧FWT中;FWT首先使用第一个人识别码对新SIM卡验证,由于是未使用的新SIM卡,因此验证会成功;生成一个随机个人识别码,该随机个人识别码存放在通信终端中作为FWT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且该随机个人识别码写入新SIM卡,替换该新SIM卡原有的PIN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通信终端中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前一SIM卡的候选个人识别码,则由于FWT中设定始终保存第一个人识别码和一候选个人识别码,因此之前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会被清除,使得前一次使用的SIM卡已经不能再在该FWT中使用,最新插入的SIM卡才能在该FWT中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新SIM卡,是运营商投放的具有与第一个人识别码一致的第二个人识别码的SIM卡。
本实施例中,当一张旧SIM卡,插入到新FWT中;可以设定新FWT按照预定的业务逻辑进一步判定所述识别卡符合所述通信终端支持的种类,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之前的实施例中描述的SIM卡的PIN码均已经被激活,对于未被激活PIN码的SIM卡,本发明实施例同样提供了技术方案,当一张未激活PIN码的SIM卡,例如其他通信终端的未激活SIM卡,插入一个FWT中,可以根据预定的处理未激活SIM卡业务逻辑,该未激活SIM卡可以由该FWT激活并正常使用;或者该未激活SIM卡不可以在该FWT中正常使用。所述处理未激活SIM卡业务逻辑可以由运营商具体采用,例如运营商仅需要保证最低资费的SIM卡不能在FWT中使用,而对于资费较高的SIM卡则允许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预先在通信终端中设置了机卡互锁的工作机制,通讯终端需要使用其他识别卡时可自动实现解锁及加锁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机卡之间自动互锁的功能,并且解锁时通信终端和识别卡独立,具有很高的解锁自由度,有效地避免了其它机卡互锁方法在互锁后解锁方式不灵活的缺点,即,避免了用户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的无法正常使用,在实现机卡互锁的同时,保证了一个通信终端可以使用多种类的多个识别卡,减少用户使用中的不便;同时方便运营商实现对使用各种类识别卡的控制。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所有的参数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且在该权利保护范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互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终端对位于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进行比对;
当比对一致时,则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作为一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识别卡中,删除之前已经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所述候选个人识别码;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并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或者,
当比对不一致时,且进一步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终端对位于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进行比对之前,进一步包括:
如果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没有被激活,则按照预定的业务逻辑进一步判定所述识别卡符合所述通信终端支持的种类,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比对不一致时,之后还包括:
进一步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不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不接受所述识别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的字符串中存在非键盘输入字符。
5.一种与识别卡实现互锁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用于在识别到插入的一识别卡后,将位于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进行比对;
随机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一致时,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作为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识别卡中,删除之前已经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所述候选个人识别码;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并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第二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不一致时,进一步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个人识别码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如果判定所述识别卡中的第二个人识别码没有被激活,且按照预定的业务逻辑进一步判定所述识别卡符合所述通信终端支持的种类,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通信终端中的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不一致时,进一步以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判定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与存放在所述通信终端中的候选个人识别码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确定所述通信终端不接受所述识别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个人识别码存储模块,用于存放所述候选个人识别码;
所述随机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个人识别码与第二个人识别码一致时,生成一随机个人识别码,将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作为所述候选个人识别码存放在所述个人识别码存储模块及所述识别卡中,以所述随机个人识别码替换所述第二个人识别码;并确定所述通信终端正常使用所述识别卡。
CN2009100771520A 2009-01-16 2009-01-16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Active CN101488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1520A CN101488994B (zh) 2009-01-16 2009-01-16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1520A CN101488994B (zh) 2009-01-16 2009-01-16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8994A CN101488994A (zh) 2009-07-22
CN101488994B true CN101488994B (zh) 2011-07-20

Family

ID=4089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71520A Active CN101488994B (zh) 2009-01-16 2009-01-16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889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591B (zh) * 2015-06-02 2019-08-3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对移动装置进行网络个人化的方法
CN105101178A (zh) * 2015-06-25 2015-11-25 集怡嘉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6231582A (zh) * 2016-07-18 2016-12-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主卡设置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02102A (ko) * 2006-04-13 2007-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입자인증모듈 락 제어방법 및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101083816A (zh) * 2007-07-30 200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及其和用户识别卡互锁及解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02102A (ko) * 2006-04-13 2007-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입자인증모듈 락 제어방법 및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101083816A (zh) * 2007-07-30 200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及其和用户识别卡互锁及解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8994A (zh) 200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3816B (zh) 一种无线终端及其和用户识别卡互锁及解锁的方法
CN101199221B (zh) 由无线通信终端中的sim卡管理外设单元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外设单元
CN101141718B (zh) 一种移动终端锁卡方法
CN103999426B (zh) 评估安全模块对通信通道转移的攻击的抵御力
EP1827049B1 (en) Authentication vector generating device, subscriber authentication modul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uthentication vector generation method
EP235683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ociating identity modules and terminal equipment
CN101621790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机卡锁定方法及装置
CN102480720B (zh) 空中写卡方法、系统及用户身份识别卡
CN100407831C (zh)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用户分级管理的方法
CN101753682A (zh) 用户识别卡权限管理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US5907616A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a portion of the data on a microprocessor card
CN104737566A (zh) 用于将用户身份数据引入到用户身份模块中的方法
EP2071898A1 (en) Method for alteration of integrity protected data in a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CN104660613A (zh) 用户识别模块的认证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1488994B (zh) 一种实现通信终端与识别卡之间解锁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CN104732165B (zh) 一种应用的管理方法和终端
CN102708416B (zh) 一种用户订购业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735265B (zh) 双卡双待手机解锁控制方法
CN101159937B (zh) 移动通信终端以及终端控制方法
CN101707645B (zh) 一种终端和卡批量互锁方法及终端
CN106951771A (zh) 一种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使用方法
CN101111018A (zh) 一种对phs手机实现锁网及解锁的方法
JPWO2008038355A1 (ja) 携帯端末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及び機能ロック方法
CN109859349A (zh) 一种基于数据短信技术的门禁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5701412B (zh) 外部认证密钥验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f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f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0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f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ixin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0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ixin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