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8893B - 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8893B
CN101488893B CN2009100787961A CN200910078796A CN101488893B CN 101488893 B CN101488893 B CN 101488893B CN 2009100787961 A CN2009100787961 A CN 2009100787961A CN 200910078796 A CN200910078796 A CN 200910078796A CN 101488893 B CN101488893 B CN 101488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module
pile system
transmitting terminal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87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8893A (zh
Inventor
张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787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88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88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8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8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88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从环形堆叠系统中选择一个堆叠设备作为发送端;从环形堆叠系统中选择除发送端外的另两个堆叠设备作为接收端,所述两个接收端在环形堆叠系统中到达发送端最短路径的距离相同且方向相反;从发送端同时向两个接收端发送两组测试数据;分别测量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根据报文转发延迟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本发明可判断被测的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可以帮助客户分辩出具有此能力的堆叠系统,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叠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数据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交换机堆叠是通过厂家提供的一条专用连接电缆,从一台交换机的堆叠端口连接到另一台交换机的堆叠端口,以实现单台交换机端口数的扩充,一般交换机堆叠系统能够堆叠4~9台交换机。 
为了使交换机满足大型网络对端口数量的要求,一般在大型网络中都采用交换机的堆叠方式来解决。只有可堆叠交换机才具备这种端口,如图1中所示的近堆叠口“up”和远堆叠口“down”,可堆叠交换机指具有堆叠端口的交换机。 
当多个交换机连接在一起时,其作用就像一个模块化交换机一样,堆叠在一起的交换机可以当作一个单元设备来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当有多个交换机堆叠时,其中存在一个可管理交换机,称为堆叠主机,它可以实现对堆叠系统中其他的堆叠成员的管理。可堆叠式交换机可非常方便地实现对网络的扩充,是新建网络时最为理想的选择。 
堆叠主机:堆叠系统中某个时刻只有一台单机对整个堆叠系统组进行管理,这一台担任管理任务的单机即堆叠系统的主机;堆叠主机的在堆叠系统上电的时候,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选取;选取完主机后,其他的单机也按照同样的规则进行排序,在管理上区分出设备1/2/3...的顺序编号。 
堆叠从机:与堆叠主机一起组成了堆叠系统。堆叠从机接受堆叠主机的管理,并且在某些厂商的实现中,堆叠从机能够全部备份堆叠主机的各 种状态,并且在堆叠主机出现问题的时候,从机自动升级成为堆叠主机,从而保证了对整个堆叠系统的不间断管理。 
现有堆叠系统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环型堆叠系统、线型堆叠系统和星型堆叠系统。 
环型堆叠系统如图2所示,所有堆叠设备通过堆叠线缆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环形。本发明适用于环形堆叠系统。 
在现有测试方案中,以堆叠系统的服务质量测试(Quality ofService,简称QoS)为例: 
QoS是指网络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一种能力,包括专用带宽、抖动控制和延迟(用于实时和交互式流量情形)、丢包率的改进以及不同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技术下的指定网络流量等,同时确保为每种流量提供的优先权不会阻碍其它流量的进程。 
如图2所示,具体测试时先发送数据流,将全部的堆叠带宽占满,然后在这些数据流发送的同时,发送一条高优先级的数据流。如果高优先级的数据流被堆叠系统完全转发,则说明堆叠系统具有QoS的能力。 
再以堆叠系统的“吞吐率”的测试为例: 
以太网吞吐量的最大理论值称为线速,是指交换机有足够的能力以全速处理各种尺寸的数据封包转发,千兆交换机产品都应达到线速。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64×1.488Mpps=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以24个百兆端口为例,将全部端口一一对接测试仪器的24个端口。划分成A组12个和B组12个。将A组第一个端口和B组第一个端口之间划分成第一对端口,将A组第二个端口和B组第二个端口之间划分成第二对端口,....;这样划分出12对端口。 
通过测试仪表控制,在每组内的两个端口之间两两互相发送报文。检查报文的发送速率是否达到线速(报文发送64字节;百兆线速148810个报文/秒,千兆线速1488100个报文/秒)。如果能够全部端口(百兆)达到两两线速转发,那么整台设备的包转发率为12*148810=1785720约1.8Mpps。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现有测试方案有以下的特点 
1、多流并发:对部分功能的测试,同时使用多条数据流发送 
2、通过这些多条流中的一条或者几条数据流的包丢失、延迟等进行测试结果的判断。 
在某些厂商的堆叠实现中,堆叠系统有一种特殊的报文转发的方式,称为“最短路径数据转发”。 
例如一个堆叠中有8个交换机,当堆叠交换机组成堆叠系统后,会自动形成堆叠交换机编号,且数据在堆叠系统中的流向也是固定的,如图2所示。当第交换机3要发一个数据包给交换机2时,这个报文会先转发到交换机4,然后转发到交换机5,...,依此类推,最后经过交换机1才到达交换机2。而采用最短路径算法使得交换机间的数据传送总是选用最短路径,在交换机2和3之间的连接上直接传送数据。 
这种报文转发的方式,能够以最短的路径将报文转发到目的端口,从而带来更快的报文转发速度。而如果转发延迟大,会使用户在使用网络(如玩网络游戏)时出现短暂、经常性的停顿。 
现有的测试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图2为例:在设备1和8之间进行测试报文转发时,能够观测到的结果仅是报文被转发出来,而无法判断出报文是通过1->8被转发出来,还是通过1->2->3->4->5->6->7->8被转发出来。这个时候,无论是通过检查延迟还是报文丢失等手段,均无法测试出设备是否具有最短路径转发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于鉴别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的堆叠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环形堆叠系统中选择一个堆叠设备作为发送端; 
从环形堆叠系统中选择除发送端外的另两个堆叠设备作为接收端,所述两个接收端在环形堆叠系统中到达发送端最短路径的距离相同且方向相反; 
从发送端同时向两个接收端发送两组测试数据; 
分别测量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 
根据报文转发延迟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具体包括:如果所述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延迟阈值,则判断被测堆叠系统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否则判断被测堆叠系统不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延迟测量模块、阈值设置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堆叠系统中的发送端同时向两个接收端发送两组测试数据;所述接收模块与延迟测量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堆叠系统中的接收端接收测试数据,并发送给延迟测量模块;所述延迟测量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试数据来测量报文转发延迟; 
所述阈值设置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用于预先设定延迟阈值;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报文转发延迟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具体包括在所述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延迟阈值时,判断被测堆叠系统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否则判断被测堆叠系统不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堆叠测试系统,所述堆叠测试系统包括三台堆叠设备和一台测试设备,所述堆叠设备组成环形结构;堆叠测试系统中选择一台堆叠设备为发送端,选择除发送端外的另两个堆叠设备为接收端,所述两个接收端在环形堆叠测试系统中到达发送端最短路径距离相同且方向相反;所述测试设备与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所述堆叠测试系统中的测试设备包括上述堆叠系统测试装置。 
本发明针对目前测试方法中无法检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的问题,通过在环形堆叠系统中选择一个发送端和两个接收端进行数据测试,并通过接收端测量的数据报文延时来判断被测的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可以帮助客户分辩出具有此能力的堆叠系统,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堆叠设备示意图 
图2为现有堆叠系统测试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四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的实施例四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堆叠测试系统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于鉴别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的堆叠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 
如图3给出了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一示意图,在本 实施例中,8台堆叠设备组成如图3所示的环形堆叠系统。 
在该堆叠系统中选择堆叠设备1的端口A作为发送端口,选择堆叠设备2的端口B和堆叠设备8的端口C作为接收端口,从端口A分别向端口B和端口C同时发送两组测试数据流(例如以50%的最大速率发送两组测试数据流,实际测试时,两组数据的流量速率之和应小于等于端口A的最大允许流量速率,以防数据流量过大出现延时过大或丢包现象而干扰测量结果的情况),在B、C端口上,分别测量这两组测试数据流的报文转发延迟。如果A、C的转发延迟约等于A、B的转发延迟,说明该堆叠系统组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反之如果A、C的转发延迟远大于A、B,即AC转发延迟与AB转发延迟之差的绝对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T(如实测中T可以取6μs),那么说明该堆叠系统没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 
在实际发送数据时,设置一个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地址mac1作为地址学习报文的源MAC地址,将该报文从堆叠设备2的端口B发送出去,堆叠设备2通过地址学习功能学习到mac1和端口B的对应关系,再将mac1设置为测试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并将该报文从端口A发送出去,由于堆叠设备2已经学习到端口B和mac1的对应关系,因此测试数据会从端口A到达端口B;同样设置一个MAC地址mac2作为地址学习报文的源MAC地址,将该报文从堆叠设备8的端口C发送出去,堆叠设备8通过地址学习功能学习到mac2和端口C的对应关系,再将mac2设置为测试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并将该报文从端口A发送出去,由于堆叠设备8已经学习到端口C和mac2的对应关系,因此测试数据会从端口A到达端口C。 
堆叠系统由多台堆叠设备组成,将各台堆叠设备组成环形网络,最少可由三台堆叠设备组成,如图4所示,在三台堆叠设备上进行测试。 
在该堆叠系统中选择堆叠设备1的端口A作为发送端口,选择堆叠设 备2的端口B和堆叠设备3的端口D作为接收端,端口A分别向端口B和端口D同时发送两组测试数据流,在B、D端口上,分别测量这两组测试数据流的报文转发延迟之差的绝对值M,如果M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阈值T(如实测中T可以取1μs),则认为无论是从A->B还是A->C,报文转发只通过一跳的距离到达数据出口,判断该堆叠系统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如果M大于T,表现出AD间的报文转发延迟明显大于AB间的报文转发延迟,说明A->D的报文转发顺序是1->2->3,因此判断该堆叠系统不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 
表1为对某公司堆叠设备的延迟测试数据,该被测堆叠设备不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测试时将各台堆叠设备组成环形系统,选择一台堆叠设备作为发送端,并选择环形堆叠系统中离发送端最近的两台堆叠设备作为接收端进行测试,在两个接收端的延迟差如表1所示。 
表1堆叠系统的延迟测试数据 
  堆叠系统   延迟差
  三台堆叠系统的测试   1μs
  四台堆叠系统的测试   2μs
  五台堆叠系统的测试   3μs
  六台堆叠系统的测试   4μs
  七台堆叠系统的测试   5μs
  八台堆叠系统的测试   6μs
由表1可分析出,数据传输过程中每经过一跳延迟约增加1μs,堆叠系统中的设备越多,在不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的情况下,两个接收端的延迟差越大,实际测试时我们可以根据表1中的延迟测试数据和堆叠系统中的堆叠设备台数来预设延迟阈值T。 
上述实施例中均选择了环形堆叠系统中离发送端最近的两台堆叠设备作为接收端,实际这种方式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条件,只需要两个接收端在环形堆叠系统中到达发送端最短路径的距离相同且方向相反即可实现 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例如在图3的测试方法中,也可选择设备3和设备7作为接收端,设备3到达发送端1的最短路径为2跳,方向为逆时针,而设备7到达发送端1的最短路径也为2跳,但方向为顺时针。如果该堆叠系统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则发送的两组测试数据的转发路径分别为1->2->3和1->8->7;否则转发路径分别为1->2->3和1->2->3->4->5->6->7,此时两条路径相差4跳,因此可设置阈值门限T为4μs,如果测得的延迟差M小于等于4μs,则判断该堆叠系统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如果M大于4μs,则判断该堆叠系统不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同理在图3的测试方法中也可选择设备4和6作为接收端。 
图5给出了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三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堆叠系统结构与图3相同,仍然选择堆叠设备1的A端口作为发送端口,选择堆叠设备2的端口B和堆叠设备8的端口C作为接收端,端口A分别向端口B和端口C同时发送两组测试数据流,然后断开端口A和端口B之间的连接。 
由图5可见,在不同的堆叠系统中,在断开连接前后流量所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在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的堆叠系统中,在断开AB间连接前后,端口A到端口B的数据流向发生了变化,端口A到端口C的数据流向不变;而在不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的堆叠系统中,在断开AB间连接前后,端口A到端口B和端口A到端口C的数据流向均发生了变化,在数据流向发生变化时,会出现数据包丢失和数据包延时增大的现象,因而可据此进行如下判断: 
在断开AB间连接的过程中,如果B端口有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明显增大(即发生抖动)的现象,而C端口没有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无明显增大,则判断堆叠系统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而如果B、C两个端口均存在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明显增大的现象,则判断堆叠 系统不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实际判断时,可预设一个丢包阈值T1,当丢包数大于T1时认为有丢包,以及预设一个延时增大阈值T2,当数据包延时增大值大于T2时认为数据包延时明显增大,以免出现误判现象。 
图6给出了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四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端口A分别向端口B和端口C同时发送两组测试数据流之后,断开端口A和端口C之间的连接,此时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判断: 
在断开AC间连接的过程中,如果C端口有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明显增大的现象,而B端口没有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无明显增大,则判断堆叠系统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而如果B、C两个端口均无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无明显增大,则判断堆叠系统不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图7给出了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的实施例五示意图,本实施例也与实施例三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端口A分别向端口B和端口C同时发送两组测试数据流之后,断开端口B和端口C之间的连接(例如断开设备4和设备5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任意不包括A端口的BC间连接线路),此时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判断: 
在断开BC间连接的过程中,如果B、C两个端口均无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无明显增大,则判断堆叠系统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而如果C端口有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明显增大的现象,而B端口没有丢包和/或数据包延时无明显增大,则判断堆叠系统不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上述实施例三、四、五中均选择了环形堆叠系统中离发送端最近的两台堆叠设备作为接收端,实际这种方式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条件,只需要在环形堆叠系统中任选两台除发送端之外的堆叠设备作为接收端即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接收端的选择并不会影响上述实施例三、四、五所述方案的有效性,即均可实现在断开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接收端测量得到的测试数据报文转发延迟和丢包情况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的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图8给出了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的实施例一示意图,包括发送模块M1、接收模块M2、延迟测量模块M3和判断模块M4;发送模块M1用于通过堆叠系统中的发送端同时向两个接收端发送两组测试数据;接收模块M2与延迟测量模块M3连接,用于通过堆叠系统中的接收端接收测试数据,判断是否为从所述测试数据,并发送给延迟测量模块;延迟测量模块M3与判断模块连接M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试数据来测量报文转发延迟,并发送给判断模块;判断模块M4用于根据报文转发延迟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具体判断方法与方法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的实施例二示意图,本实施例除了具有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特征外,还包括阈值设置模块M5,与判断模块M4连接,用于预先设定延迟阈值,并告知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M4用于在所述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之差的绝对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延迟阈值时,判断被测堆叠系统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否则判断被测堆叠系统不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的实施例三示意图,本实施例除了具有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特征外,还包括丢包测量模块M6,与接收模块M2和判断模块M4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试数据来测量报文丢包情况,并发送给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M4用于根据报文转发延迟和丢包情况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的实施例四示意图,本实施例除了具有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特征外,还将发送模块M1进行了细化,包括 第一地址设置模块M11、第一报文发送模块M12、第二地址设置模块M13和第二报文发送模块M14;第一地址设置模块M11用于分别设置两个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作为两组地址学习报文的源地址;第一报文发送模块M12与第一地址设置模块M11连接,用于将所述两组地址学习报文分别从所述两个接收端口发送出去;第二地址设置模块M13用于分别设置所述两个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为两组测试报文的目的地址;第二报文发送模块M14与第二地址设置模块M13连接,用于从发送端口发送两组测试报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这种模块细化不仅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一,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二和装置实施例三。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堆叠测试系统,图12为本发明一种堆叠测试系统的实施例一示意图,该系统实施例中包括至少八台堆叠设备和一台测试设备9,八台堆叠设备组成环形结构;堆叠测试系统中选择堆叠设备1的A端口为发送端口,选择堆叠设备2的端口B和堆叠设备8的端口C作为接收端口,堆叠设备1、2、3的A、B、C端口分别与测试设备的三个端口连接,所述堆叠测试系统中的测试设备包括装置实施例一、二、三、四中的任一堆叠系统测试装置,用于测量测试数据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测试结果判断被测的堆叠系统是否具有自动选择“最短路径数据转发”的能力,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方法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堆叠测试系统实施例中包括八台堆叠设备和一台测试设备,实际堆叠设备和测试设备的数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所述堆叠测试系统应包括三台堆叠设备和一台测试设备,所述三台堆叠设备分别作为一个发送端和两个接收端,所述三台堆叠设备与所述一台测试设备连接。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针对目前测试方法中无法检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的问题,通过在环形堆叠系统中选择一个发送端和两个接收端进行数据测试,并通过接收端测量的数据报文延时等信息来判断被测的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 发”能力,可以帮助客户分辨出具有此能力的堆叠系统,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环形堆叠系统中选择一个堆叠设备作为发送端;
从环形堆叠系统中选择除发送端外的另两个堆叠设备作为接收端,所述两个接收端在环形堆叠系统中到达发送端最短路径的距离相同且方向相反;
从发送端同时向两个接收端发送两组测试数据;
分别测量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
根据报文转发延迟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具体包括:如果所述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延迟阈值,则判断被测堆叠系统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否则判断被测堆叠系统不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系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接收端为所述发送端在环形堆叠系统上的两个邻接堆叠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系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同时向两个接收端发送两组测试数据之后还包括:断开环形堆叠系统的一条连接,分别测量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和/或丢包情况,根据报文转发延迟和/或丢包情况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堆叠系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发送端同时向两个接收端发送两组测试数据具体为:
选择发送端的一个端口作为发送端口,分别选择两个接收端的一个端口作为接收端口;
将分别设置了源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的两组地址学习报文分别从所述两个接收端口发送给所述两个接收端;
将以所述源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的两组测试报文从发送端口发送给发送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系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测试数据的流量速率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发送端口的最大允许流量速率。
6.一种堆叠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延迟测量模块、阈值设置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堆叠系统中的发送端同时向两个接收端发送两组测试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与延迟测量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堆叠系统中的接收端接收测试数据,并发送给延迟测量模块;
所述延迟测量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试数据来测量报文转发延迟;
所述阈值设置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用于预先设定延迟阈值;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报文转发延迟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具体包括在所述两组测试数据的报文转发延迟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延迟阈值时,判断被测堆叠系统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否则判断被测堆叠系统不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叠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丢包测量模块,与接收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试数据来测量报文丢包情况;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报文转发延迟和/或丢包情况来判断被测堆叠系统是否具有最短路径数据转发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堆叠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地址设置模块、第一报文发送模块、第二地址设置模块和第二报文发送模块;选择发送端的一个端口作为发送端口,分别选择两个接收端的一个端口作为接收端口;
所述第一地址设置模块用于分别设置两个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作为两组地址学习报文的源地址;
所述第一报文发送模块与第一地址设置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两组地址学习报文分别从所述两个接收端口发送出去;
所述第二地址设置模块用于分别设置所述两个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为两组测试报文的目的地址;
所述第二报文发送模块与第二地址设置模块连接,用于从发送端口发送两组测试报文。
9.一种堆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测试系统包括三台堆叠设备和一台测试设备,所述堆叠设备组成环形结构;堆叠测试系统中选择一台堆叠设备为发送端,选择除发送端外的另两个堆叠设备为接收端,所述两个接收端在环形堆叠测试系统中到达发送端最短路径距离相同且方向相反;所述测试设备与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所述堆叠测试系统中的测试设备包括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堆叠系统测试装置。
CN2009100787961A 2009-03-04 2009-03-04 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8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87961A CN101488893B (zh) 2009-03-04 2009-03-04 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87961A CN101488893B (zh) 2009-03-04 2009-03-04 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8893A CN101488893A (zh) 2009-07-22
CN101488893B true CN101488893B (zh) 2011-04-27

Family

ID=4089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87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8893B (zh) 2009-03-04 2009-03-04 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88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511A (zh) * 2012-05-23 2012-10-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3001831B (zh) * 2012-12-19 2016-03-0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多激活检测性能的系统及方法
CN103944838B (zh) 2013-01-22 2017-07-1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092834B (zh) * 2016-11-22 2020-12-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多激活检测性能的系统及方法
CN116436819A (zh) * 2023-02-22 2023-07-14 深圳市昆腾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并机ups通信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并机ups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117A (zh) * 2007-06-29 2007-12-2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自动检测ospf多路访问网络上路由器链路中断的方法
CN101227393A (zh) * 2008-01-08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交换机堆叠的防错连方法和装置
CN101299726A (zh) * 2008-06-30 2008-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转发最短路径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117A (zh) * 2007-06-29 2007-12-2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自动检测ospf多路访问网络上路由器链路中断的方法
CN101227393A (zh) * 2008-01-08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交换机堆叠的防错连方法和装置
CN101299726A (zh) * 2008-06-30 2008-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转发最短路径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8893A (zh) 200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8893B (zh) 一种堆叠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40644B (zh) 基于灵活链路组的流量均衡方法和设备
CN103004143A (zh) 帧传送和通信网络
CN101272291B (zh)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CA2731993C (en) Analysis of network performance
CN100479465C (zh) 网络设备实现链路聚合的方法
CN101800679B (zh) 一种报文丢包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471875B (zh) 基于环路的报文传送方法、网络系统和节点设备
CN103475542A (zh) 一种对网络设备进行吞吐量性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CN103236956A (zh) 一种对通讯设备进行吞吐量测试的方法及交换机
CN102404166A (zh) 丢包检测方法和系统、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03607351A (zh) 一种芯片转发表项生成方法及设备
JP2017055305A (ja) 映像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CN102684937A (zh) 网络接口测试装置
CN101854283A (zh) 一种rpr环网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3414801A (zh) 一种堆叠系统中媒质访问控制地址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CN111092782B (zh) 被测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端口数据转发测试系统及方法
Olvera-Irigoyen et al. Available bandwidth probing for path selection in heterogeneous home networks
CN110417687A (zh) 一种报文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217257B (zh) 丢包处理方法、目的网络节点设备及移动传输网络系统
CN102630377A (zh) 处理组播流质量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020101874A1 (en) Physical layer transparent transport information encapsul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JP2002077161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構成推定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記録媒体
CN108833207A (zh) 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2215134A (zh) Ip码流热备份切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ou Jia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