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2669A - 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2669A
CN101482669A CNA2008100024373A CN200810002437A CN101482669A CN 101482669 A CN101482669 A CN 101482669A CN A2008100024373 A CNA2008100024373 A CN A2008100024373A CN 200810002437 A CN200810002437 A CN 200810002437A CN 101482669 A CN101482669 A CN 101482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on
plane
lens
backlight module
optica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24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振滨
黄国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A2008100024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826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82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2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和显示装置。该光学元件包含第一透镜及一光源。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第一折射曲面位于第一折射斜面及第二折射斜面之间,且第一折射曲面分别与第一折射斜面及第二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其中第一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本发明不仅可以减少光线于背光模块内的路径以减少光线于侧边式背光模块内的损耗,而且可以不需设计如已知较为复杂导光板(甚至可以不需使用导光板),却仍可提供均匀背光源至显示面板,进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而且降低整体背光模块的成本。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发展,显示装置及其产品已经广泛地被人们使用,而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以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并且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
请参照图1所示,已知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侧边式背光模块1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
侧边式背光模块1包含灯管11、金属反射板12、导光板13及光学薄膜组14。
导光板13位于金属反射板12及光学薄膜组14之间,而灯管11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3后,通过设置于底面131的网点结构132,破坏全反射而由出光面133入射至光学薄膜组13,使侧边式背光模块1能提供一均匀的背光源给液晶显示面板2。
然而,由于灯管11所发出的光线朝着各方向射出,所以不仅需要设计复杂的导光板13结构以将上述各方向来的光线均匀的射出,而且亦由于灯管11所发出的光线朝着各方向射出,所以导致光线在背光模块1内的光路径增加,使得光线容易于侧边式背光模块1内损耗。
请参照图2所示,已知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2及直下式背光模块3。
直下式背光模块3具有多个灯管31、壳体32及光学膜片组33。其中,灯管31设置于壳体32中。且光学膜片组33固定于壳体32上。灯管所31发出的光线透过光学膜片组33而形成背光源给液晶显示面板2。
然而,已知的侧边式背光模块3的灯管31所发出的光线朝着各方向射出,所以不仅需要设置较多的灯管31而且必须增加灯管31至光学膜片组33的距离(光路径),以使直下式背光模块3可提供较为均匀的背光源。不仅增加背光模块3的成本,而且也加大了背光模块3整体的尺寸。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将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的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因此,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一种光学元件包含第一透镜及一光源。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第一折射曲面位于第一折射斜面及第二折射斜面之间,且第一折射曲面分别与第一折射斜面及第二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其中第一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
另外,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块至少具有一光学元件,其中光学元件包含第一透镜及一光源。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第一折射曲面位于第一折射斜面及第二折射斜面之间,且第一折射曲面分别与第一折射斜面及第二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其中第一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
再者,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相对而设,且背光模块至少具有一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包含第一透镜及一光源,其中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第一折射曲面位于第一折射斜面及第二折射斜面之间,且第一折射曲面分别与第一折射斜面及第二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其中第一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
承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且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所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可经由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而射出。换言之,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
所以当上述光学元件应用于侧边式背光模块时,不仅可以减少光线于背光模块内的路径以减少光线于侧边式背光模块内的损耗,而且可以不需设计如已知较为复杂导光板(甚至可以不需使用导光板),却仍可提供均匀背光源至显示面板,进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而且降低整体背光模块的成本。
另外,当上述光学元件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块时,由于光学元件可以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所以可以以较少光源数量而且并在较短的光路径内,达到均匀背光源以提供显示面板使用,进而可以节省背光模块的成本,而且可以缩小背光模块整体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已知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2显示已知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3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立体图;
图4~5显示图3中光学元件的剖面图;
图6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剖面图;
图7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剖面图;
图8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9显示图8中背光模块的部分放大图;
图10~12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13~15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以及
图16~17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边式背光模块             11:灯管
12:金属反射板                13:导光板
131:底面                     132:网点结构
133:出光面                   14:光学薄膜组
2:液晶显示面板               3:直下式背光模块
31:灯管                      32:壳体
33:光学膜片组                4:直下式背光模块
41:光学元件                  411:第一透镜
4111:第一折射曲面            4112:第一折射斜面
4113:第二折射斜面                         4114:第一表面
4115:第一凹陷部                           4116:第一顶面
4117:第一底面                             412:光源
413:第二透镜                              4131:第二折射曲面
4132:第三折射斜面                         4133:第四折射斜面
4134:第二表面                             4135:第二凹陷部
4136:第二顶面                             4137:第二底面
414:第三透镜                              4141:第三表面
4142:第三凹陷部                           42:反射元件
421:反射面                                43:光学膜片组
44:壳体                                   5:侧边式背光模块
52:导光元件                               521:出光面
5211:区域                                 522:反射面
523:容置部                                6:侧边式背光模块
62:导光元件                               621:入光面
622:出光面                                623:反射面
63:壳体                                   64:壳体
641:延伸反射部                            65:光学膜片组
72:导光元件                               721:入光面
722:出光面                                723:反射面
73:壳体                                   731:第一反射片
732:第二反射片                            733:延伸反射部
7:侧边式背光模块                          H:水平方向
Q1:夹角                                   Q2:夹角
Q3: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示,说明依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
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41包含第一透镜411、光源412及第二透镜413。第一透镜411具有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第二透镜413具有第二折射曲面4131、第三折射斜面4132、第四折射斜面4133。
第一折射曲面4111位于第一折射斜面4112及第二折射斜面4113之间,且第一折射曲面4111分别与第一折射斜面4112及第二折射斜面4113呈夹角设置。第一折射曲面4111相对的第一表面4114设置有第一凹陷部4115。其中,第一折射曲面4111相对于曲面中心所呈夹角Q1可介于60度至140度,夹角Q1优选者为100度。此外,第一折射曲面4111上可依据实际需求还设置有至少一菲涅尔(fresnel)结构以调控由第一折射曲面4111所射出的光线。
第二折射曲面4131位于第三折射斜面4132及第四折射斜面4133之间,且第二折射曲面4131分别与第三折射斜面4131及第四折射斜面4132呈夹角设置,第二折射曲面4131相对的第二表面4134设置有第二凹陷部4135。光源312设置于第一凹陷部4115及第二凹陷部4135之间。其中,第二折射曲面4131相对于曲面中心所呈夹角Q2可介于60度至140度,夹角Q2优选者为100度。此外,第二折射曲面4131上可依据实际需求更设置有至少一菲涅尔(fresnel)结构以调控由第二折射曲4131所射出的光线。
第一透镜411的第一表面4114可透过卡合、粘合、锁固等方式而与第二透镜413的第二表面4134结合从而使光源介于第一透镜411及第二透镜413之间。例如,图3以第一透镜411透过卡合而与第二透镜413结合。当然,亦可分别在第一表面4114及第二表面4134涂上光固胶,然后在第一透镜411、光源412及第二透镜413组装后,以紫外光照射光固胶来固定第一透镜411及第二透镜4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411可以光源412为基准而与第二透镜413呈对称设置。
第一透镜411及第二透镜413的材料可为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P.C.)、类P.C.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环氧类材料(Epoxy material)、硅(silicon)、P.S.或M.S.等折射率大于1的材料。而第一透镜411及第二透镜413可透过射出成型(mold injection)、挤出成型(Protrusion)或灌胶成型等方式而形成。
除此之外,第一透镜411还包含第一顶面4116及与第一顶面4116相对的第一底面4117,且第二透镜413还包含第二顶面4136及与第二顶面4136相对的第二底面4137。其中,第一顶面4116位于第一折射斜面4112及第一表面4114之间,第一底面4117位于第二折射斜面4113及第一表面4114之间。第二顶面4136位于第三折射斜面4132及第二表面4134之间,第二底面4137位于第四折射斜面4133及第二表面413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面4116、第一底面4117、第二顶面4136、第二底面4137对于光线透射率及对光线的雾度(diffusivity)可依据实际需求而设计。例如可于第一顶面4116、第一底面4117、第二顶面4136、第二底面4137可设计为一粗糙面、或者在上述表面4116、4117、4136或4137上涂布部分的反射层以控制透射率及雾度。在此第一顶面4116、第一底面4117、第二顶面4136及第二底面4137对于光线透射率实质上为30%~80%,且对光线的雾度实质上为40%~90%为例。透射率优选者为50%~60%,且雾度优选者为70%~8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光源412以一灯管为例,例如,冷阴极灯管(CCFLlamp)、电极荧光灯管(EEFL lamp)、氙气灯管(Xe lamp)、发光二极管灯管(LEDLight-Pipe)、光纤(optical fiber)等。当然,亦可由光源412、第一透镜411的第一凹陷部4115及第二透镜413的第二凹陷部4135三者共同构成一灯管,其中,第一透镜411的第一凹陷部4115及第二透镜413的第二凹陷部4135可共同构成上述灯管的管壁。例如,可先将第一透镜411及第二透镜413组装后,再于第一凹陷部4115及第二凹陷部4135内涂设荧光粉,然后再提供第一凹陷部4115及第二凹陷部4135内气体,并外加电极,以构成灯管。
请参照图5所示,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大部分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及第二透镜413的第二折射曲面4131、第三折射斜面4132、第四折射斜面4133而射出,换言之,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及第二透镜413的第二折射曲面4131、第三折射斜面4132、第四折射斜面4133可将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水平方向H。所以当光学元件41应用于侧边式背光模块时,不仅可以减少光线于背光模块内的路径以减少光线于侧边式背光模块内的损耗,而且可以不需设计如已知较为复杂导光板(甚至可以不需使用导光板),却仍可提供均匀背光源至显示面板,进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而且降低整体背光模块的成本。另外,当光学元件41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块时,由于光学元件41可以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水平方向H,所以可以以较少光源数量而且并于较短的光路径内,即使达到均匀背光源以提供显示面板使用,进而可以节省背光模块的成本,而且可以缩小背光模块整体尺寸。
[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
请同时参照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51包含第一透镜411及光源412。其中,第一透镜411及光源412已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41中详述,在此容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表面4114上设置反射层,或者另外搭配反射罩,从而使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大部分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而射出,换言之,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可将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
[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
请同时参照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61包含第一透镜411、光源412及第三透镜414。其中,第一透镜411及光源412已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61中详述,在此容不赘述。第三透镜414至少具有第三表面4141,第三表面4141设置有第三凹陷部4142,其中光源412设置于第一凹陷部4115及第三凹陷部4142之间。
第一透镜411的第一表面4114可透过卡合、粘合、锁固等方式而与第三透镜414的第二表面4141结合从而使光源412介于第一透镜411及第二透镜414之间。
另外,光源412可为一灯管,或者可由光源412、第一透镜411的第一凹陷部4115及第三透镜414的第三凹陷部4142三者共同构成一灯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411以光源412为基准而与第三透镜414呈非对称设置。此外可在第三透镜414上加入反射层,或者与反射罩配合,从而使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大部分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而射出,换言之,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可将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
[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
请同时参照图8及图9所示,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以直下式背光模块4为例。直下式背光模块4包含至少一光学元件41、反射元件42及光学膜片组43及壳体44,其中光学元件41已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中详述,在此容不赘述。
反射元件42具有至少一反射面421,其中光学元件41与反射面421相对而设。其中,反射面421的外形可依据光学元件41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面421为曲面。
光学元件41及反射元件42设置于壳体44中,且光学膜片组43设置于壳体44上。其中,光学薄膜组43可依据现有技术设计,例如可包含上扩散膜、增亮膜及下扩散膜等结构。
承上,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大部分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及第二透镜413的第二折射曲面4131、第三折射斜面4132、第四折射斜面4133而射出至反射元件42的反射面421,然后再经由反射面421反射至光学薄膜组43而射出。是以,直下式背光模块4可置放较少数量的光源412而且并于较短的光路径内,即使达到均匀背光源以提供显示面板使用,进而可以节省背光模块4的成本,而且可以缩小背光模块4整体尺寸。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4以光学元件41为例,但不可以此实施例以对直下式背光模块4限缩,例如,直下式背光模块4也可以用光学元件51(如图6所示)或光学元件61(如图7所示)来取代光学元件41。
[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
请同时参照图10所示,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以侧边式背光模块5为例。侧边式背光模块5至少包含光学元件41及导光元件52。光学元件42已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中详述,在此容不赘述。此外,侧边式背光模块5还可包含光学膜片组(图中未示),其设置于导光元件52上。其中光学膜片组可以现有技术而设计,在此容不赘述。
导光元件52具有出光面521及与出光面521对应的反射面522,反射面522上具有容置部523以容置光学元件41。而反射面522上可以设置网点结构(图中未示)以破坏光线的全反射。
承上,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大部分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及第二透镜413的第二折射曲面4131、第三折射斜面4132、第四折射斜面4133而射出至导光元件52的反射面522,然后再经由反射面522反射而透过导光元件52的出光面521而射出背光模块5外。
另外,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小部分可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顶面4116及第二透镜431的第二顶面4136射出,再经由然后再经由反射面522反射而透过导光元件52的出光面521的区域5211而射出背光模块5外。
其中,出光面521的区域5211与光学元件41相对应,且区域5211的形状可依据实际出光特性而有不同的设计,例如,图10所示的区域5211为平坦面;图11所示的区域5211为下凹斜面;图12所示的区域5211为下凹曲面。
承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且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所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可经由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而射出。换言之,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所以当上述光学元件应用于侧边式背光模块时,不仅可以减少光线于背光模块内的路径以减少光线于侧边式背光模块内的损耗,而且可以不需设计如已知较为复杂导光板,却仍可提供均匀背光源至显示面板,进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而且降低整体背光模块的成本。
[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
请同时参照图13所示,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以侧边式背光模块6为例。侧边式背光模块6至少包含光学元件61、导光元件62及壳体63。
导光元件62具有入光面621、出光面622及与出光面622对应的反射面623。另外,反射面623上可以设置网点结构(图中未示)。再者,反射面623上还可再设置反射板(图中未示)。
壳体63容置光学元件61,且壳体63与导光元件62相对而设,其中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与导光元件62的入光面621的至少一部分相面对。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3为一反射罩。
其中,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大部分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而射出,并经由导光元件62的入光面621、反射面623及出光面63而射出背光模块6外。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侧边式背光模块6以光学元件61为例,但不可以此实施例以对侧边式背光模块6限缩,例如,侧边式背光模块6亦可以用光学元件41(如图4所示)或光学元件51(如图6所示)来取代光学元件61。如图14所示,边式背光模块6以具有光学元件51为例,其中,壳体64对应光学元件51而有不同于壳体63(如图13所示)的设计,以提升光线利用率。
另外,请参照图15所示,壳体64可包含延伸反射部641,以取代导光元件62(如图14所示)。其中,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大部分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而射出,并经由壳体64的延伸反射部641反射至光学膜片组65而射出背光模块6外。
承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且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所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可经由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而射出。换言之,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所以当上述光学元件应用于侧边式背光模块时,不仅可以减少光线于背光模块内的路径以减少光线于侧边式背光模块内的损耗,而且可以不需设计如已知较为复杂导光板,却仍可提供均匀背光源至显示面板,进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而且降低整体背光模块的成本。
[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
请同时参照图16所示,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以侧边式背光模块7为例。侧边式背光模块7至少包含光学元件41、导光元件72及壳体73。
导光元件72具有入光面721、出光面722及与出光面722对应的反射面723。另外,反射面723上可以设置网点结构(图中未示)。再者,反射面723上还可再设置反射板(图中未示)。
光学元件41设置于壳体73的上半部,且壳体73与导光元件72相对而设,其中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与导光元件72的入光面721的至少一部分相面对。在本实施例中,壳体73为一反射罩。此外,壳体73可至少具有第一反射片731及第二反射片732。其中第一反射片731与第二反射片732呈一夹角Q3设置。而夹角Q3可介于60度至120度。
其中,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由第一透镜411的第一折射曲面4111、第一折射斜面4112、第二折射斜面4113而射出至导光元件72。光源412所发出的光线另一部分经由第二透镜413的第二折射曲面4131、第三折射斜面4132、第四折射斜面4133而射出至第一反射片731,并经由第一反射片731及第二反射片732而反射至导光元件72。因此,透过上述搭配设计,可使射入导光元件72的光线的面积为由第一透镜411所射出光线面积的两倍,不仅可提升对光学元件41所发出光线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减少光学元件41的数量。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侧边式背光模块7以光学元件41为例,但不可以此实施例以对侧边式背光模块7限缩,例如,侧边式背光模块6也可以用光学元件51(如图6所示)或光学元件61(如图7所示)来取代光学元件41。
另外,请参照图17所示,壳体73还可包含延伸反射部733,以取代导光元件72(如图16所示)。
承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且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所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可经由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而射出。换言之,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所以当上述光学元件应用于侧边式背光模块时,不仅可以减少光线在背光模块内的路径以减少光线于侧边式背光模块内的损耗,而且可以不需设计如已知较为复杂导光板(甚至可以不需使用导光板),却仍可提供均匀背光源至显示面板,进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而且降低整体背光模块的成本。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块至少具有光学元件,且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相对而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但不受限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另外,背光模块已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详述,在此容不赘述。而显示面板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而设计,在此亦容不赘述。
综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且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陷部,所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可经由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而射出。换言之,第一透镜的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所以当上述光学元件应用于侧边式背光模块时,不仅可以减少光线在背光模块内的路径以减少光线于侧边式背光模块内的损耗,而且可以不需设计如已知较为复杂导光板(甚至可以不需使用导光板),却仍可提供均匀背光源至显示面板,进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而且降低整体背光模块的成本。另外,当上述光学元件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块时,由于光学元件可以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特定方向,所以可以以较少光源数量而且并在较短的光路径内,达到均匀背光源以提供显示面板使用,进而可以节省背光模块的成本,而且可以缩小背光模块整体尺寸。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同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33)

1、一种光学元件,包含:
第一透镜,其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该第一折射曲面位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二折射斜面之间,且该第一折射曲面分别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二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其中该第一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以及
光源,其中该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该第一折射曲面相对于曲面中心所呈夹角介于60度至14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该第一透镜还包含第一顶面及与该第一顶面相对的第一底面,该第一顶面位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一表面之间,该第一底面位于该第二折射斜面及该第一表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还包含:
第二透镜,其具有第二折射曲面、第三折射斜面、第四折射斜面,该第二折射曲面位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四折射斜面之间,且该第二折射曲面分别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四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该第二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其中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及该第二凹陷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第二表面结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该第二折射曲面相对于曲面中心所呈夹角介于60度至140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该第二透镜还包含第二顶面及与该第二顶面相对的第二底面,该第二顶面位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该第二底面位于该第四折射斜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还包含:
第三透镜,至少具有第三表面,该第三表面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其中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及该第三凹陷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第三表面结合。
10、一种背光模块,其至少具有一光学元件,其中该光学元件包含:
第一透镜,其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该第一折射曲面位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二折射斜面之间,且该第一折射曲面分别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二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其中该第一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以及
光源,其中该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折射曲面相对于曲面中心所呈夹角介于60度至140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透镜还包含第一顶面及与该第一顶面相对的第一底面,该第一顶面位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一表面之间,该第一底面位于该第二折射斜面及该第一表面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学元件,还包含:
第二透镜,其具有第二折射曲面、第三折射斜面、第四折射斜面,该第二折射曲面位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四折射斜面之间,且该第二折射曲面分别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四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该第二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其中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及该第二凹陷部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第二表面结合。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折射曲面相对于曲面中心所呈夹角介于60度至140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透镜还包含第二顶面及与该第二顶面相对的第二底面,该第二顶面位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该第二底面位于该第四折射斜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学元件,还包含:
第三透镜,至少具有第三表面,该第三表面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其中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及该第三凹陷部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第三表面结合。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
反射元件,其具有至少一反射面,其中该光学元件与该反射面相对而设。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反射面为一曲面。
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
导光元件,其具有出光面及与该出光面对应的反射面,该反射面上具有容置部以容置该光学元件。
22、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模块,其与该显示面板相对而设,且该背光模块至少具有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具有第一透镜及光源,其中第一透镜具有第一折射曲面、第一折射斜面、第二折射斜面,该第一折射曲面位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二折射斜面之间,且该第一折射曲面分别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二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其中该第一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该光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折射曲面相对于曲面中心所呈夹角介于60度至140度。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透镜还包含第一顶面及与该第一顶面相对的第一底面,该第一顶面位于该第一折射斜面及该第一表面之间,该第一底面位于该第二折射斜面及该第一表面之间。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光学元件,还包含:
第二透镜,其具有第二折射曲面、第三折射斜面、第四折射斜面,该第二折射曲面位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四折射斜面之间,且该第二折射曲面分别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四折射斜面呈夹角设置,该第二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其中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及该第二凹陷部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第二表面结合。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折射曲面相对于曲面中心所呈夹角介于60度至140度。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透镜还包含第二顶面及与该第二顶面相对的第二底面,该第二顶面位于该第三折射斜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该第二底面位于该第四折射斜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光学元件,还包含:
第三透镜,至少具有第三表面,该第三表面设置有第三凹陷部,其中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及该第三凹陷部之间。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第三表面结合。
3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块,还包含:
反射元件,其具有至少一反射面,其中该光学元件与该反射面相对而设。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反射面为一曲面。
3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块,还包含:
导光元件,其具有出光面及与该出光面对应的反射面,该反射面上具有容置部以容置该光学元件。
CNA2008100024373A 2008-01-07 2008-01-07 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4826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024373A CN101482669A (zh) 2008-01-07 2008-01-07 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024373A CN101482669A (zh) 2008-01-07 2008-01-07 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2669A true CN101482669A (zh) 2009-07-15

Family

ID=40879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24373A Pending CN101482669A (zh) 2008-01-07 2008-01-07 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8266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122A (zh) * 2014-07-05 2014-09-24 福州大学 一种led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4296072A (zh) * 2014-10-09 2015-0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及背光源
CN105333396A (zh) * 2014-08-06 2016-02-17 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结构与使用该透镜结构的光源模块
CN106019709A (zh) * 2016-07-25 2016-10-12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WO2022143331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及灯具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122A (zh) * 2014-07-05 2014-09-24 福州大学 一种led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4064122B (zh) * 2014-07-05 2016-05-04 福州大学 一种led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5333396A (zh) * 2014-08-06 2016-02-17 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结构与使用该透镜结构的光源模块
CN104296072A (zh) * 2014-10-09 2015-0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及背光源
US9960327B2 (en) 2014-10-09 2018-05-01 Hisense Electric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equipment
CN106019709A (zh) * 2016-07-25 2016-10-12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WO2022143331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及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7360B2 (en) Optical module
WO2021227732A1 (zh) 显示装置及背板组件
CN102287679A (zh) 光源模块以及背光模块
CN101520522B (zh) 一体化增亮扩散片
CN101592754B (zh) 光学片、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1349406A (zh) 背光模块
CN101004459A (zh) 增加光扩散及提高亮度的光扩散板
CN101464594A (zh) 背光模组
CN106019709A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106681052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2006755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916696Y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201218442Y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82669A (zh) 光学元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20130258708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1907249B (zh) 背光模组
CN102644889B (zh) 背光模组
CN113985658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TW200928465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201050739Y (zh) 导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TWM409450U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inner laser engraving
CN201803231U (zh) 具有扩散或增亮效果的导光板
CN202049255U (zh) 导光板结构及其侧光式背光模块
CN102966909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4122617A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