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8340A - 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8340A
CN101478340A CNA2009100061216A CN200910006121A CN101478340A CN 101478340 A CN101478340 A CN 101478340A CN A2009100061216 A CNA2009100061216 A CN A2009100061216A CN 200910006121 A CN200910006121 A CN 200910006121A CN 101478340 A CN101478340 A CN 101478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reference signals
measuring reference
srs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61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8340B (zh
Inventor
郝鹏
喻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061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8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8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8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3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若测量参考信号带宽BW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有重叠,则终端使用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代替原带宽BW;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终端设置所述BW′的结束位置与BW的结束位置相同;和/或,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终端设置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相同;终端在所述频域位置将所述测量参考信号发送给基站。本发明能够在SRS带宽与PRACH带宽发生冲突时,合理配置替代的SRS带宽的发送位置,能够提高上行带宽测量的效率。

Description

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TDD模式的帧结构(又称为第二类帧结构,即frame structure type 2)如图1所示。在这种帧结构中,一个10ms(307200Ts,1ms=30720Ts)的无线帧被分成两个半帧,每个半帧长5ms(153600Ts)。每个半帧包含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每个子帧的作用如表1所示,其中D代表用于传输下行信号的下行子帧。U代表用于传输上行信号的上行子帧。另外,一个上行或下行子帧又分成2个0.5ms的时隙。S代表特殊子帧,包含三个特殊时隙,即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及UpPTS(Uplink Pilot TimeSlot,上行导频时隙)。在实际系统中,上、下行配制索引会通过广播消息通知给终端。
表1上、下行配制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61
LTE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或称为随机接入机会,即random access opportmity)用于传输前导(preamble),PRACH信令(即前导)结构如图2所示。前导由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和序列(Sequence)两部分组成,不同的前导格式(preambleformat)意味着不同的CP和/或序列长度。目前LTE系统TDD模式支持的前导格式种类如表2所示。
表2  前导格式
 
Preamble format TCP TSEQ
       0 3168·Ts 24576·Ts
       1 21024·Ts 24576·Ts
       2 6240·Ts 2·24576·Ts
       3 21024·Ts 2·24576·Ts
       4(frame structure type 2only) 448·Ts 4096·Ts
上述前导格式中,前导格式为0~3时,前导在普通上行子帧中传输,前导格式为4时,前导在UpPTS内传输,具体来说:
前导格式为0时,前导在一个普通上行子帧内传输;
前导格式为1或2时,前导在两个普通上行子帧内传输;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73
前导格式为3时,前导在三个普通上行子帧内传输;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74
前导格式为4时,前导在UpPTS内传输
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以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为单位,一个RB在频域上占12个子载波(或称为RE,即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元),在时域上占一个时隙,即7(普通CP,Normal cyclic prefix)或6个(扩展CP,Extended cyclic prefix)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如果定义上行系统带宽在频域上对应的RB总数为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75
RB的索引为0,1,...,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76
RE的索引为0,1,...,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77
为一个RB在频域上所对应的子载波数。
在频域,一个PRACH信道占6个RB所对应的带宽,即72个RE,每个RE的带宽为15kHz。时域位置相同的PRACH信道通过频域进行区分。
TDD系统的上行导频时隙可以用来发送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信号和前导格式为4的PRACH信道信令。
UpPTS内发送的PRACH信道信令的频域映射采用交替的单边映射方法,即在某一个UpPTS内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或称为PRACH在低频带),在相邻的UpPTS内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或称为PRACH在高频带),映射公式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81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82
为PRACH信道信令的起始位置(在频域)所在的RB的索引,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83
为上行系统带宽配制对应的总共的RB数;fRA为时域位置相同的PRACH信道的频域索引;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10ms无线帧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 t RA 1 = 0,1 分别表示所述PRACH所在的UpPTS在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SRS信号的带宽采用树型结构进行配制。每一种SRS带宽配制(即SRSbandwidth configuration)对应一个树型结构,最高层的SRS带宽(SRS-Bandwidth)对应了这种SRS带宽配制的最大带宽(或称为SRS带宽范围)。表3~表6给出了不同上行带宽范围内的SRS带宽配制。以表3 ( 6 ≤ N RB UL ≤ 40 ) 中SRS带宽配制1为例,b=0为0层,是树型结构的最高层,这一层所对应的SRS带宽为32个RB所对应的带宽,是这种SRS带宽配制的最大SRS带宽;b=1为1层,这一层SRS带宽为16个RB对应的带宽,且上一层的一个SRS带宽拆分成2个1层的SRS带宽;b=2为2层,这一层SRS带宽为8个RB对应的带宽,且上一层的一个SRS带宽拆分成2个2层的SRS带宽;b=3为3层,这一层的SRS带宽为4个RB对应的带宽,且上一层的一个SRS带宽拆分成2个3层的SRS带宽,其结构如图3所示。另外,在同一个SRS频带内SRS信号的子载波是间隔放置的,如图4所示,这种梳状结构充许更多的用户在同一SRS带宽内发送SRS信号。在LTE系统中,基站首先为小区内的所有终端(或称为UE,即User Equipment)分配一个SRS带宽配制索引CSRS,根据当前的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RB数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86
可以确定使用表3~表6中的哪一个表,然后再根据CSRS就可以确定当前小区使用的SRS带宽配制。对于某个UE,基站还会为其分配一个SRS带宽索引BSRS(或称为所在层的索引)。根据小区内的SRS带宽配制和带宽索引BSRS,UE就可以得到它使用的SRS带宽。例如,当前小区SRS带宽配制索引CSRS=1, N RB UL = 50 , 则当前小区的SRS带宽配制为表4中的第二行。如果当前小区为某个UE分配的带宽索引为1,则这个UE的SRS带宽占16个RB,且此UE的SRS带宽的位置在SRS带宽的范围内(即最大SRS带宽的范围,为48个RB)。
表3 ( 6 ≤ N RB UL ≤ 40 )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93
表4 ( 40 < N RB UL &le; 60 )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95
表5 ( 60 < N RB UL &le; 80 )
Figure A200910006121D00097
表6 ( 80 < N RB UL &le; 110 )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02
在UpPTS内,当使用最大SRS带宽发送SRS信号时,最大SRS带宽还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进行重配(是否进行重配用信令通知)
m SRS , 0 = max c &Element; C { m SRS , 0 c } &le; ( N RB UL - 6 N RA )
其中NRA为当前UpPTS上PRACH信道的数量,c为带宽配制,C为当前上行系统带宽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04
对应的带宽配制集合。
另外,在UpPTS内发送的最大SRS带宽的起始位置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05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06
为一个RB的带宽所对应的RE的数量,kTC∈{0,1}指示了SRS所使用的梳状结构的哪一部分,如图4所示,mSRS,0为最大SRS带宽。这个算法可以保证在UpPTS内,SRS带宽范围(即最大SRS带宽)和PRACH交错的进行映射,即当SRS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对应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PRACH在低频带(或称为PRACH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当SRS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对应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1 ),PRACH在高频带(或称为PRACH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如图5所示,这样的映射是为了尽量减少SRS与PRACH在频域重叠的机会,防止冲突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的描述中,高频带、低频带中的“高”、“低”是相对值,即PRACH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称PRACH在低频带,此时SRS带宽范围在高频带,反之亦然。
SRS带宽的起始位置由下面公式计算,即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其中 M sc , b RS = m SRS , b N sc RB / 2 , mSRS,b为b层所对应的SRS带宽,为一个RB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nb为当前SRS带宽在b层上所有SRS带宽中的索引(如图3所示,最后一层b=3有8个SRS带宽,编号分别是0~7,即此时nb的取值范围为0~7,其中0对应频带中频率最低的那段SRS带宽)。Nb为b-1层的一个SRS带宽被拆分成b层的SRS带宽的数量。
当SRS带宽范围与PRACH有重叠时,SRS带宽有可能与PRACH发生冲突,如图6所示。这时,SRS带宽可以被一个较小的SRS带宽所代替,避免冲突。如何确定这个较小的SRS带宽的发送位置是目前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TDD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在SRS带宽与PRACH带宽发生冲突时,合理配置替代的SRS带宽的发送位置,能够提高上行带宽测量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
若测量参考信号带宽BW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有重叠,则终端使用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代替原带宽BW;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终端设置所述BW'的结束位置与BW的结束位置相同;和/或,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终端设置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相同;
终端在所述频域位置将所述测量参考信号发送给基站。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 时,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
其中,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k offset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23
为BW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子载波的索引,为当前测量参考信号配制条件下,测量参考信号最大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子载波的索引, M sc , b RS = m SRS , b N sc RB / 2 , mSRS,b为b层的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nb为BW在b层上的频域位置的索引;所述koffset是以子载波为单位的正整数,是BW与BW'带宽的差值,或是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k offset = ( m SRS , B SRS - m SRS , B SRS &prime; ) &CenterDot; N SC RB ,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28
为原测量参考信号带宽BW,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29
为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 k 0 &prime; = ( N RB UL - m SRS ) N sc RB + k TC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211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mSRS为测量参考信号最大带宽,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212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1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
其中,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k offset
其中,koffset=0,是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33
为当前测量参考信号配制条件下,测量参考信号最大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子载波的索引, M sc , b RS = m SRS , b N sc RB / 2 , mSRS,b为b层的SRS带宽,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35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nb为BW在b层上的频域位置的索引。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k0′=kTC
其中,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小于原带宽BW。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为当前测量参考信号配制索引所对应的各层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中使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不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为所有测量参考信号带宽配制中的所有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中使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不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基站与终端约定测量参考信号带宽的位置;终端发送所述测量参考信号之后,基站在所述频域位置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
若测量参考信号带宽BW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有重叠,则终端使用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代替原带宽BW;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所述BW'的起始位置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带宽的结束位置相接;和/或,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的结束位置与接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起始位置相接;
终端在所述频域位置将所述测量参考信号发送给基站。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其中,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6 &CenterDot; N RA &CenterDot; N SC RB + k TC
其中,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NRA为所述上行导频时隙内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44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1 时,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在低频带;
其中,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 N RB UL - 6 N RA - m SRS , B SRS &prime; ) &CenterDot; N SC RB + k TC
其中,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NRA为所述上行导频时隙内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52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53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54
为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小于原带宽BW。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为当前测量参考信号配制索引所对应的各层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中使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不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为所有测量参考信号带宽配制中的所有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中使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不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进一步地,上述发送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基站与终端约定测量参考信号带宽的位置;终端发送所述测量参考信号之后,基站在所述频域位置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在SRS带宽与PRACH带宽发生冲突时,由于合理配置SRS替代带宽的发送位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用于进行替代的SRS的带宽,提高上行带宽测量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LTE系统TDD模式的帧结构;
图2示出了PRACH信道结构;
图3示出了SRS带宽的树型结构;
图4示出了SRS信号的梳状结构;
图5示出了SRS带宽范围与PRACH带宽关系;
图6示出了SRS带宽与PRACH带宽重叠时发生冲突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应用示例一SRS带宽的位置;
图9示出了本发明应用示例二SRS带宽的位置;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应用示例三SRS带宽的位置;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应用示例四SRS带宽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UE在配置SRS过程中,若SRS带宽BW与PRACH带宽有重叠,则UE使用另一个较小的SRS带宽即SRS替代带宽BW'代替原SRS带宽BW;
当PRACH在低频带(或称为PRACH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SRS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UE设置所述BW'的结束位置与BW的结束位置相同;和/或,当PRACH在高频带(或称为PRACH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SRS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UE设置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相同;
步骤702,UE在上述配置好的频域位置将所述SRS发送给基站;
步骤703,基站在所述频域位置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SRS替代带宽BW'的确定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是当前SRS配制索引所对应的各层SRS带宽中使SRS带宽不与PRACH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也可以是所有SRS带宽配制中的所有SRS带宽中使SRS带宽不与PRACH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其中,所述PRACH信令为前导(preamble)。
所述当PRACH在低频带,SRS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等价于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
其中,nf为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或称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当PRACH在低频带,SRS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k offset
其中,为BW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75
为UpPTS内发送的最大SRS带宽(或称为SRS带宽范围)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 M sc , b RS = m SRS , b N sc RB / 2 , mSRS,b为b层的SRS带宽,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77
为一个RB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nb为BW在b层上的频域位置的索引;koffset是以RE为单位的正整数,是BW与BW'带宽的差值,或是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k offset = ( m SRS , B SRS - m SRS , B SRS &prime; ) &CenterDot; N SC RB , 其中为原SRS带宽BW,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710
为SRS替代带宽BW'。
所述当PRACH在高频带,SRS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等价于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1 ,
其中,nf为系统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当PRACH在高频带,SRS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k offset
其中,koffset=0,是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的偏差,为UpPTS内发送的最大SRS带宽(或称为SRS带宽范围)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 k 0 &prime; = k TC , 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 M sc , b RS = m SRS , b N sc RB / 2 , mSRS,b为b层的SRS带宽,为一个RB对应的带宽内RE的数量,nb为BW在b层上的频域位置的索引。
基站需要与UE事先约定好SRS带宽的位置,然后在正确的频域位置上接收UE发送的SRS。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701中,UE还可用如下方式配置SRS带宽范围的频域位置:
当PRACH在低频带(或称为PRACH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SRS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所述BW'的起始位置与PRACH所占带宽的结束位置相接;和/或,当PRACH在高频带(或称为PRACH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SRS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的结束位置与接着PRACH的起始位置相接。
其中,当PRACH在低频带,SRS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6 &CenterDot; N RA &CenterDot; N SC RB + k TC
其中,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NRA为所述上行导频时隙内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82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
当PRACH在高频带,SRS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 N RB UL - 6 N RA - m SRS , B SRS &prime; ) &CenterDot; N SC RB + k TC
其中,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NRA为所述上行导频时隙内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84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85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86
为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
下面将结合具体应用示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为了描述方便,定义: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87
为一个RB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88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RB数;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f为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mSRS为最大SRS带宽。
应用示例一
N RB UL = 50 , SRS带宽配制索引CSRS=2,SRS带宽索引BSRS=1,则根据表4,SRS带宽为20个RB,最大SRS带宽(或称为SRS带宽范围)为40个RB。另外,假定SRS在UpPTS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上传输。令kTC=0。
假定PRACH信令使用preamble format 4,在UpPTS内有2个RPACH,共占12个RB。
则在UpPTS内,如图8所示,当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如果UE在2个SRS带宽(每个SRS带宽为20个RB)中频率位置相对较低的那个SRS带宽上发送SRS信号时(即nb=0),会出现SRS带宽与PRACH带宽冲突,这时用一个较小的4个RB的SRS带宽(即 m SRS , B SRS &prime; = 4 )代替原来长度为20个RB的SRS带宽,即SRS替代带宽为4个RB。UE设置这4个RB的SRS带宽的结束位置与原来20个RB的SRS带宽的结束位置相同。
则这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为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k offset ,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D00195
为SRS带宽范围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即SRS带宽范围第一个RE的索引), k 0 &prime; = ( N RB UL - m SRS , 0 ) N sc RB + k TC = 120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0 ( n 0 = n 1 = 0 ) . k offset = ( m SRS , B SRS - m SRS , B SRS &prime; ) &CenterDot; N sc RB = ( 20 - 4 ) &times; 12 = 192 , 所以k0=312,上述带宽为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即SRS带宽低频端第一个RE的索引)为312。
应用示例二
N RB UL = 50 , SRS带宽配制索引CSRS=2,SRS带宽索引BSRS=1,则根据表4,SRS带宽为20个RB,最大SRS带宽(或称为SRS带宽范围)为40个RB。另外,假定SRS在UpPTS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上传输。令kTC=0。
假定PRACH使用preamble format 4,在UpPTS内有2个RPACH,共占12个RB。
则在UpPTS内,如图9所示,当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1 时,如果UE在2个SRS带宽(每个SRS带宽为20个RB)中频率位置相对较高的那个SRS带宽上发送SRS信号时(即nb=1),会出现SRS带宽与PRACH带宽冲突,这时用一个较小的4个RB的SRS带宽代替原来长度为20个RB的SRS带宽,即SRS替代带宽为4个RB。UE设置这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与原来20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相同。
则这个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为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D00202
为SRS带宽范围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即SRS带宽范围第一个RE的索引), k 0 &prime; = k TC = 0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240 ( n 0 = 0 , n 1 = 1 ) . 所以k0=240,上述带宽为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即SRS替代带宽低频端第一个RE的索引)为240。
应用示例三
N RB UL = 50 , SRS带宽配制索引CSRS=2,SRS带宽索引BSRS=1,则根据表4,SRS带宽为20个RB,最大SRS带宽(或称为SRS带宽范围)为40个RB。另外,假定SRS在UpPTS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上传输。令kTC=1。
假定PRACH信令使用preamble format 4,在UpPTS内有2个RPACH(即NRA=2),共占12个RB。
则在UpPTS内,如图10所示,当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如果UE在2个SRS带宽(每个SRS带宽为20个RB)中频率位置相对较低的那个SRS带宽上发送SRS信号时(即nb=0),会出现SRS带宽与PRACH带宽冲突,这时用一个较小的4个RB的SRS带宽(即 m SRS , B SRS &prime; = 4 )代替原来长度为20个RB的SRS带宽,即SRS替代带宽为4个RB。UE设置这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接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带宽的结束位置。
则这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为 k 0 = 6 &CenterDot; N RA &CenterDot; N SC RB + k TC , 所以k0=145,上述带宽为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即SRS带宽低频端第一个RE的索引)为145。
应用示例四
N RB UL = 50 , SRS带宽配制索引CSRS=2,SRS带宽索引BSRS=1,则根据表4,SRS带宽为20个RB,最大SRS带宽(或称为SRS带宽范围)为40个RB。另外,假定SRS在UpPTS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上传输。令kTC=1。
假定PRACH使用preamble format 4,在UpPTS内有2个RPACH(即NRA=2),共占12个RB。
则在UpPTS内,如图11所示,当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1 时,如果UE在2个SRS带宽(每个SRS带宽为20个RB)中频率位置相对较高的那个SRS带宽上发送SRS信号时(即nb=1),会出现SRS带宽与PRACH带宽冲突,这时用一个较小的4个RB的SRS带宽(即 m SRS , B SRS &prime; = 4 )代替原来长度为20个RB的SRS带宽,即SRS替代带宽为4个RB。UE设置这4个RB的SRS带宽的结束位置接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起始位置;
则这个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为 k 0 = ( N RB UL - 6 N RA - m SRS , B SRS &prime; ) &CenterDot; N SC RB + k TC , 所以k0=409,上述带宽为4个RB的SRS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RE的索引(即SRS替代带宽低频端第一个RE的索引)为409。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
若测量参考信号带宽BW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有重叠,则终端使用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代替原带宽BW;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终端设置所述BW′的结束位置与BW的结束位置相同;和/或,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终端设置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相同;
终端在所述频域位置将所述测量参考信号发送给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
其中,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k offset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24
为BW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子载波的索引,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25
为当前测量参考信号配制条件下,测量参考信号最大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子载波的索引, M sc , b RS = m SRS , b N sc RB / 2 , mSRS,b为b层的测量参考信号带宽,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27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nb为BW在b层上的频域位置的索引;所述koffset是以子载波为单位的正整数,是BW与BW′带宽的差值,或是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k offset = ( m SRS , B SRS - m SRS , B SRS &prime; ) &CenterDot; N SC RB ,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32
为原测量参考信号带宽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33
为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k 0 &prime; = ( N RB UL - m SRS ) N sc RB + k TC
其中,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35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mSRS为测量参考信号最大带宽,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1 时,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
其中,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38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k 0 &prime; + &Sigma;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 k offset
其中,koffset=0,是BW的起始位置与BW′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310
为当前测量参考信号配制条件下,测量参考信号最大带宽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子载波的索引, M sc , b RS = m SRS , b N sc RB / 2 , mSRS,b为b层的SRS带宽,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312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nb为BW在b层上的频域位置的索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k 0 &prime; = k TC
其中,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小于原带宽BW。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为当前测量参考信号配制索引所对应的各层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中使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不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11、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为所有测量参考信号带宽配制中的所有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中使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不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约定测量参考信号带宽的位置;终端发送所述测量参考信号之后,基站在所述频域位置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
13、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
若测量参考信号带宽BW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有重叠,则终端使用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代替原带宽BW;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所述BW′的起始位置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带宽的结束位置相接;和/或,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的结束位置与接着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起始位置相接;
终端在所述频域位置将所述测量参考信号发送给基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
其中,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低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高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6 &CenterDot; N RA &CenterDot; N SC RB + k TC
其中,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NRA为所述上行导频时隙内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51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
( ( n f mod 2 ) &times;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1 时,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在低频带;
其中,nf为无线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t RA 1 = 0,1 分别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半帧。
17、如权利要求13或16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高频带,测量参考信号带宽范围在低频带时,BW′起始位置k0为:
k 0 = ( N RB UL - 6 N RA - m SRS , B SRS &prime; ) &CenterDot; N SC RB + k TC
其中,kTC∈{0,1},为梳状结构的起点,NRA为所述上行导频时隙内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56
为一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内子载波的数量,
Figure A200910006121C00057
为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小于原带宽BW。
19、如权利要求13或18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为当前测量参考信号配制索引所对应的各层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中使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不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20、如权利要求13或18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考信号替代带宽BW′为所有测量参考信号带宽配制中的所有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中使测量参考信号带宽不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带宽冲突的最大带宽。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约定测量参考信号带宽的位置;终端发送所述测量参考信号之后,基站在所述频域位置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
CN200910006121.6A 2009-01-21 2009-01-21 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8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6121.6A CN101478340B (zh) 2009-01-21 2009-01-21 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6121.6A CN101478340B (zh) 2009-01-21 2009-01-21 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340A true CN101478340A (zh) 2009-07-08
CN101478340B CN101478340B (zh) 2014-08-20

Family

ID=40838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12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8340B (zh) 2009-01-21 2009-01-21 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834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726A (zh) * 2010-07-15 2010-12-15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用户设备带外辐射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229448A (zh) * 2010-09-30 2013-07-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载波聚合的非周期性srs
CN107306410A (zh) * 2016-04-22 2017-10-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srs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0099450A (zh) * 2015-10-30 2019-08-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969A (zh) * 2008-08-01 2008-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1340383A (zh) * 2008-08-07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969A (zh) * 2008-08-01 2008-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1340383A (zh) * 2008-08-07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确定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726A (zh) * 2010-07-15 2010-12-15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用户设备带外辐射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1917726B (zh) * 2010-07-15 2014-09-24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用户设备带外辐射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229448A (zh) * 2010-09-30 2013-07-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载波聚合的非周期性srs
CN103229448B (zh) * 2010-09-30 2016-04-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的非周期性srs方法和装置
US9350506B2 (en) 2010-09-30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eriodic SR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0099450A (zh) * 2015-10-30 2019-08-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99450B (zh) * 2015-10-30 2022-09-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06410A (zh) * 2016-04-22 2017-10-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srs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340B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1029B (zh) 载波聚合情况下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051437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A3022668C (en) Multi-subcarrier system with multiple numerologies
CN101483915B (zh) 传输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01394263B (zh) 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及其带宽范围频域位置的映射方法
CN101404794B (zh) 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预处理方法、参数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03856309B (zh) 一种协同小区的探测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8638652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with fixed subcarrier spacing within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554027B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2014444B (zh) 分配下行资源及实现下行数据接收的方法、装置
CN102014094B (zh) 智能天线发射通道及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158617A (zh) 高效及一致的无线下行链路信道配置
CN101507221B (zh) 一种用于消除载波间干扰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565414B (zh) 用于处理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1765134A (zh) 用于载波聚合的srs配置参数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JP2019535178A (ja) 狭帯域用の物理的に分離されたチャンネル、低複雑な受信機
CN103298121A (zh) 一种终端频点映射与配置方法
CN101500264B (zh) 一种确定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带宽的方法
CN101453438A (zh) 提高多点协作传输效率的方法
CN102577169B (zh) 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98330A (zh) 传输接收点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此传输接收点、终端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此终端
CN101478340B (zh) 时分双工系统上行导频时隙内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6412876B (zh) 一种传输方法、设备、终端和系统
CN1937603A (zh) 基于子载波分配方式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1389136B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sending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in uplink pilot timeslot of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