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6764A -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6764A
CN101476764A CNA2009100368046A CN200910036804A CN101476764A CN 101476764 A CN101476764 A CN 101476764A CN A2009100368046 A CNA2009100368046 A CN A2009100368046A CN 200910036804 A CN200910036804 A CN 200910036804A CN 101476764 A CN101476764 A CN 101476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ld
equipment
central air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368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6764B (zh
Inventor
徐晓宁
丁云飞
朱赤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368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6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6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6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6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6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量热量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央空调的分户计量系统,该系统包括提供管理与控制平台的计算机主机、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和中央空调机组的数字式冷量计,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数字式冷量计和每一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通过LonWorks接口连接构成控制网络,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为:由中央空调末端设备控制器分时采集空调系统的用户室内CO2浓度及末端设备入口和出口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采用公式(1)和(2)分别算出空调系统末端设备的空气进口的焓值h1和出口的焓值h2,同时,采用公式(5)算出流过末端设备的空气质量流量m,然后依次采用公式(6)、(7)算出末端设备在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WΔT并发送至计算机主机,由计算机主机按公式(8)计算出每一末端设备的计费冷量W′并存储。

Description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热量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建筑中央空调使用大户,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8%~25%,在华南地区这一比例已高达30%,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能源消耗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中央空调的能耗是建筑终端能耗的主要部分,而且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数量多,能耗大,有效降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对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实施绿色建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理性使用和控制中央空调是降低中央空调能耗最有效的措施,例如合理设置室内温度、通过分户计费方式以经济杠杆促使消费者建立节能意识、末端设备各节能运行控制等都是降低中央空调能耗的有效方式,但这些方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与技术手段支持,如果完全靠中央空调用户自觉实施,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共建筑、办公建筑等的中央空调系统主要依靠用户直接控制、管理人员手动控制的方式管理,运行费用由单位承担,普遍存在不合理的中央空调能源浪费现象。因此,为中央空调系统提供有效的运行管理与技术手段是建筑节能领域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在实现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费时,采用冷量积算仪表的方法虽然具有直接、准确的优点,但该方法不仅投资大,而且还存在安装维护困难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对于空调系统中使用较多的风机盘管,由于设备数量较多,普遍采用其他方式计算其冷量。在现有技术中,风机盘管的冷耗计算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时间型计费方式,认为风机盘管的冷耗已知,根据风机盘管供水阀门的开启时间和风机盘管的高、中、低三档风速的使用时间来进行的计费,实现简单,但误差较大;另一类是根据风机盘管的功耗与分量成正比例关系建立一拟合方程,再算得流经风机盘管的风量与盘管风机进口和出口焓差的乘积,即得风机盘管的冷耗,如公开号为CN 1664524A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法存在下述不足:1、要通过实验来建立风量与风机盘管功率的拟合方程,而所得到得拟合方程又无法适用于不同型号甚至同一型号不同厂家的风机盘管,这对于一般的设计者来说是十分困难的;2、必须要给每一用户配备功率积算装置来采集风机盘管功耗的数据才能进行冷量分户计费,这对于具有末端设备的调速控制的集中控制、管理的中央空调系统来说显然是多余的,因为任何风机盘管上都清楚地标明了额定转速和风量,而额定风量与额定转速又是成正比的。
目前,中央空调管理与控制虽然一般已纳入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但是通常只对新风机组、空调机等主要设备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对风机盘管等末端设备仍然采用独立控制方式,无法实现分户计费,因此目前的中央空调管理与控制系统通常不包含冷量计费功能,需要另外设置一套独立的冷量计费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既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也不利于集中管理。授权公告号为CN 1063263C公开了一种“公共式中央空调分户计费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的方法虽然巧妙地将用户的空调风扇(相当于盘管风机)采用两路供电,即当电动水阀开启时由用于计费的电力转换器(功率积算装置)供电,当电动水阀关闭时由非计费的控制器供电,从而获得了相对准确的换热器(相当于风机盘管)能耗数据,但仍然是采用上述盘管风机功耗的方法,除存在上述两点不足外,还存在两路供电的布线麻烦。
发明内容
鉴于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该系统包括提供管理与控制平台的计算机主机、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和中央空调机组的数字式冷量计,其中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数字式冷量计和每一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通过LonWorks接口连接构成控制网络,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的分户冷量计量方法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由计算机主机的输入终端设定系统每一末端设备的出口空气温度和每一用户室内的CO2浓度并下传至每一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
(2)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中的多路分时采样处理单元采集空调系统的用户室内CO2浓度以及末端设备的入口和出口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然后进行如下运算:
a.按以下公式I和II算出空调系统末端设备入口处空气的焓值h1和出口处空气的焓值h2
Figure A200910036804D00061
公式I和II中,P为当地大气压;
Figure A200910036804D00063
t1分别为末端设备入口处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t2分别为末端设备出口处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Pqb1和Pqb2分别为末端设备入口和出口处空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可分别由公式(3)和(4)计算:
ln ( P qb 1 ) = C 8 T 1 + C 9 + C 10 T 1 + C 11 T 1 2 + C 12 T 1 3 + C 13 ln T 1 - - - III
ln ( P qb 2 ) = C 8 T 2 + C 9 + C 10 T 2 + C 11 T 2 2 + C 12 T 2 3 + C 13 ln T 2 - - - IV
公式III和IV中的T1=t1+273,T2=t2+273,C8=-5800.2206,C9=1.3914993,C10=-0.04860239,C11=0.41764768×10-4,C12=-0.14452093×10-7,C13=6.5459673(这些常数所表示的物理含义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板,P135~P138,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
其中,所述的末端设备是由表面换热器与风机等设备组成的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或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b.由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末端设备的空气质量流量m:
m = ρ × K v × L M 3600 - - - V
公式V中,ρ为空气密度,取1.2kg/m3,KV为风机的调速比,LM为末端设备的风机的额定风量;
(3)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按步骤(2)所得到的焓值h1和h2以及空气质量流量m按并按以下公式进行单位时间冷量消耗的计算:
Q=m×(h1-h2)         VI
公式VI中,Q为中央空调末端设备单位时间的冷量;
(4)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末端设备在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并逐一发送至计算机主机:
WΔT=ΔT·QV          II
公式VII中:WΔT为末端设备在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ΔT为积算时间;
(5)计算机主机从所述数字式冷量计中读入的中央空调机组在计费时间内的制冷量,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末端设备在计费时间内的计费冷量并存储:
W ′ = Σ [ ( 1 + W CL - Σ i = 1 x W ΔTi Σ i = 1 x W ΔTi ) W ΔT ] n - - - VIII
公式VIII中,W′为末端设备的计费冷量;n为计费时间内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向计算机主机发送的末端设备在积算时间(ΔT)内冷量消耗量数据的次数;
Figure A200910036804D00081
为中央空调系统中所有末端设备的冷量消耗量之和,其中x为所有末端设备的数量;WCL为中央空调机组在计费时间内的制冷量;其中,
当所述的末端设备为风机盘管时,W′记为W′PG;当所述的末端设备为新风机组时,W′记为W′XF;当所述的末端设备为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时,W′记为W′KQ
本发明系统的上述步骤(2)公式V中所述的风机的调速比KV的计算为公知技术,它是根据用户系统类型和和要求来进行计算的,本发明推荐的计算方法是:
当用户为新风+盘管系统用户,即使用一台新风机组和多台风机盘管组成的新风+盘管系统用户时,每一个用户所使用的风机盘管的风机的调速比KV是:由与风机盘管连接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先计算风机盘管出口处空气温度与系统设定的出口温度之差,再采用PI调节算法算得;为所有用户提供新风的新风机组的风机的调速比KV是:先由与风机盘管连接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采集每一用户室内CO2浓度,再通过控制网络传送到和新风机组连接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中求得所有用户室内CO2浓度的加权平均值,然后将所求得的加权平均值与系统设定的用户室内CO2浓度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二者的差值后采用PI调节算法算得;在不需要调节新风机组的送风机转速时,取新风机组的送风机的调速比KV=1,并可省去用户室内CO2浓度传感器。
当用户为全空气系统用户,即每一用户一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时,每一个用户所使用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风机可不进行调速,即取KV=1,用户室内的温度和CO2浓度通过调节新风阀与回风阀开度的比例进行适当地调节,以避免计算过于复杂。
本发明所述系统所述的中央空调末端设备控制器为国知局2008年10月22日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1138437)产品。
由于空气通过末端设备中的表面换热器后通常接近机器露点,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在计算末端设备空气出口处空气的焓值h2的公式中取,以便于简化系统,省去末端设备出口处的空气湿度传感器。又因为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中,用户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的设计参数通常为60%,因此当所述的末端设备为风机盘管时,空气焓值h1的计算公式中取
Figure A200910036804D00091
以进一步简化系统,省去风机盘管空气入口处的湿度传感器。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适用于各种中央空调用户,这些用户可以是使用一台新风机组和多台风机盘管组成的新风+盘管系统用户,也可以是由一台或多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组成的全空气系统的用户。当所述用户采用全空气系统时,用户的计费冷量为每一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计费冷量。当所述用户采用新风+盘管系统时,计算用户的计费冷量时,应将新风机组计费冷量分摊到每个用户,具体计算方法为:计算机主机从存储器中调出按本发明方法所述步骤(5)算得的新风+盘管系统中新风机组的计费冷量
Figure A200910036804D00092
和每一台风机盘管的计费冷量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分摊新风机组冷量后一个用户的计费冷量:
W ′ ′ = ( 1 + W ′ XF Σ j = 1 z W ′ PG ) W ′ PG - - - IX
公式IX中,W"为分摊新风机组冷量消耗后一个用户的计费冷量,
Figure A200910036804D00095
为所有风机盘管的计费冷量之和,z为风机盘管的数量(亦即新风+盘管系统中用户的数量)。
根据需要,在给定冷量的市价的条件下,本发明系统还可进一步简单地计算出系统中各用户的实际费用。
本发明系统利用中央空调末端设备的风机已标明的额定风量和额定转速以及风机的风量与叶轮转速成正比的关系,方便地计算出系统中每个用户的冷耗,巧妙地克服了现有技术需要建立风量与风机盘管功率的拟合方程和增设功率积算装置的不足,既简化了系统,也提高了实用性,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总体拓朴结构框图;
图2为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末端设备是风机盘管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冷量计量原理图;
图4为末端设备是新风机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冷量计量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的冷量分户计量程序的主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系统为一种现场总线式中央空调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主机、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如图2所示)、中央空调机组的数字式冷量计和系统管理、控制软件等组成,其中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中央空调机组的数字式冷量计和每一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均通过LonWorks接口与计算机主机连接。本例中,所述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如图2所示;风机盘管的冷量计量原理如图3所示,新风机组或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冷量计量原理如图4所示。参见图3,虚线框内所示的风机盘管的空气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温度传感器,用户的室内设有CO2浓度传感器;参见图4,虚线框内所示的新风机组的空气入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本例中,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冷量计量原理与图4所示的新风机组的冷量计量原理基本相同,只是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处理的空气是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的混合空气,因此可参照图4实施。
参见图1,本例中整个系统共有135台末端设备,125个用户,125个用户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虚线框内所示的新风+盘管系统用户,共有100户,每一户使用一台风机盘管,10户公用一台新风机组集中供给新风;第二类是由25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组成的全空气系统用户,每一户使用一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参见图1和图5,启动计算机主机和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等系统设备,运行管理软件,先设置每一末端设备的运行控制参数,即每一末端设备的出口空气温度和新风+盘管系统的每一用户室内的CO2浓度,再将所设置的参数下传至每一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使之按设定的参数运行,然后按下述方法计算空调系统中每一个具体用户的冷量消耗量。
一、每一个末端设备的冷量消耗量计算
由图1可见,本例共有3种末端设备,即风机盘管、新风机组和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以下分别描述它们的冷量消耗量的计量过程。
(一)风机盘管的冷量消耗量的计量
1、参见图3,由图2所示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中的多路分时采样处理单元分时采集设在每一台风机盘管空气入口和出口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分别取入口处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0%,即
Figure A200910036804D0010132939QIETU
,出口处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5%,即
Figure A200910036804D0010132949QIETU
;然后由与风机盘管连接的末端控制器分别算出风机盘管入口处空气的焓值h1和出口处空气的焓值h2以及流经风机盘管的空气质量流量m;再进一步算出每一风机盘管在单位时间内冷量消耗量Q和每一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WΔT,最后将每一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WΔT逐一发送至上位于计算机主机。其中,空气质量流量m的计算过程是:先根据风机盘管的入口温度与系统设定的用户室内温度之差,按PI调节算法经运算所得到的末端空气处理装置的风机的调速比KV,再公式 m = ρ × K v × L M 3600 算出流经空气处理器的空气质量流量;风机盘管入口的焓值h1和出口的焓值h2是分别按发明内容中所述公式I及III和II及IV计算;风机盘管在单位时间内冷量消耗量Q是按公式Q=m×(h1-h2)计算;每一积算时间内风机盘管的冷量消耗量WΔT是按公式WΔT=ΔT·Q计算。
2、计算机主机接收到每一风机盘管在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WΔT后,再读入数字式冷量计中中央空调机组当月的制冷量WCL,然后按发明内容中所述的公式VIII分别计算每一台风机盘管当月的计费冷量W′PG并存储。本例中,上一步骤所述的积算时间假设为10分钟,交费时间段假设为一个月(30天)一次,那么与风机盘管连接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向上位计算机主机发送冷量消耗量数据的次数即为6×24×30=4320,每一风机盘管当月所消耗的计费冷量为:
W PG ′ = Σ [ ( 1 + W CL - Σ i = 1 x W ΔTi Σ i = 1 x W ΔTi ) W ΔT ] n = Σ [ ( 1 + Q CL - Σ i = 1 135 W ΔTi Σ i = 1 135 W ΔTi ) W ΔTi ] 4320 .
(二)新风机组的冷量消耗量的计量
1、由图2所示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中的多路分时采样处理单元分时采集设在每一台新风机组空气入口、出口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每一新风+风机盘管系统用户的室内CO2浓度,所述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获得方法如下:所述的温度、湿度数据由设在新风机组空气入口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设在新风机组空气出口处温度传感器(见图4)获得,所述的CO2浓度由与盘管风机连接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采集用户室内的CO2浓度传感器(见图3)感知的CO2浓度,再经网络发送到与新风机组连接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获得。同时,取新风机组出口处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5%,即
Figure A200910036804D0010132949QIETU
。然后由与新风机组连接的末端控制器分别算出新风机组入口处空气的焓值h1和出口处空气的焓值h2以及流经新风机组的空气质量流量m;再进一步算出每一新风机组在单位时间内冷量消耗量Q和每一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WΔT,最后将每一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WΔT逐一发送至上位于计算机主机。其中,空气质量流量m的计算过程是:先计算当前新风+盘管系统中10个用户(见图1)的室内CO2浓度的加权平均值,再计算该加权平均值与系统设定的用户室内CO2浓度值之差,然后采用PI调节算法算得到新风机组的风机的调速比KV,并用公式 m = ρ × K v × L M 3600 算出流经新风机组的空气质量流量;新风机组入口的焓值h1和出口的焓值h2是分别按发明内容中所述公式I及III和II及IV计算;新风机组在单位时间内冷量消耗量Q是按公式Q=m×(h1-h2)计算;每一积算时间内新风机组的冷量消耗量WΔT是按公式WΔT=ΔT·Q计算。
2、计算机主机接收到每一新风机组在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WΔT后,再读入数字式冷量计中中央空调机组当月的制冷量WCL,然后按发明内容中所述的公式VIII分别计算每一台新风机组当月的计费冷量W′XF并存储。本例中,上一步骤所述的积算时间假设为10分钟,交费时间段为一个月(30天)一次,那么与新风机组连接的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向上位计算机主机发送冷量消耗量数据的次数即为6×24×30=4320,每一新风机组当月所消耗的计费冷量为:
W XF ′ = Σ [ ( 1 + W CL - Σ i = 1 x W ΔTi Σ i = 1 x W ΔTi ) W ΔT ] n = Σ [ ( 1 + Q CL - Σ i = 1 135 W ΔTi Σ i = 1 135 W ΔTi ) W ΔT ] 4320 .
(三)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冷量消耗量的计量
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冷量消耗量的计量和控制过程与上述新风机组完全相同,也是在算得每一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在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WΔT后,再读入数字式冷量计中中央空调机组当月的制冷量WCL,然后按发明内容中所述的公式VIII分别计算每一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当月的计费冷量W′KQ并存储,即:
W KQ ′ = Σ [ ( 1 + W CL - Σ i = 1 x W ΔTi Σ i = 1 x W ΔTi ) W ΔT ] n = Σ [ ( 1 + W CL - Σ i = 1 135 W ΔTi Σ i = 1 135 W ΔTi ) W ΔTi ] 4320 ,
与新风机组的冷量消耗量的计量和控制过程不同的是,在计算空气质量流量m时取KV=1。
二、全空气系统用户中每一用户的冷量消耗量的计算
参见图1,本例是由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构成的全空气系统,每一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对应一个用户,因此上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冷量消耗量的计量中计算得出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当月所消耗的计费冷量W′KQ即是用户当月的计费冷量。
三、新风+盘管系统中每一用户的冷量消耗量的计算
参见图1,对于采用新风+盘管系统的用户,由于是由一台新风机组为10户提供新风,因此应将一台新风机组消耗的冷量分摊到10个用户。由图1可见,10个新风+盘管系统完全相同,每个系统均由1台新风机组和10台盘管风机组成,以下以一个新风+盘管系统为例分别说明每一用户的冷量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机主机从存储器中调出上述步骤一中算得的新风+盘管系统中新风机组的当月计费冷量
Figure A200910036804D00131
和每一台风机盘管的当月计费冷量
Figure A200910036804D00132
然后按发明内容中所述的公式IX计算分摊新风机组冷量后一个用户的当月计费冷量W",即:
W ′ ′ = ( 1 + W ′ XF Σ j = 1 z W ′ PG ) W ′ PG = ( 1 + W ′ XF Σ j = 1 10 W ′ PG ) W ′ PG .

Claims (4)

1、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该系统包括提供管理与控制平台的计算机主机、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和中央空调机组的数字式冷量计,其中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数字式冷量计和每一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通过LonWorks接口连接构成控制网络,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的分户冷量计量方法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由计算机主机的输入终端设定系统每一末端设备的出口空气温度和每一用户室内的CO2浓度并下传至每一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
(2)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中的多路分时采样处理单元采集空调系统的用户室内CO2浓度以及末端设备的入口和出口处空气温度和湿度,然后进行如下运算:
a.按以下公式I和II算出空调系统末端设备入口处空气的焓值h1和出口处空气的焓值h2
Figure A200910036804C00022
公式I和II中,P为当地大气压;
Figure A200910036804C00023
t1分别为末端设备入口处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Figure A200910036804C00024
t2分别为末端设备出口处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Pqb1和Pqb2分别为末端设备入口和出口处空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可分别由公式(3)和(4)计算:
ln ( P qb 1 ) = C 8 T 1 + C 9 + C 10 T 1 + C 11 T 1 2 + C 12 T 1 3 + C 13 ln T 1 - - - III
ln ( P qb 2 ) = C 8 T 2 + C 9 + C 10 T 2 + C 11 T 2 2 + C 12 T 2 3 + C 13 ln T 2 - - - IV
公式III和IV中的T1=t1+273,T2=t2+273,C8=-5800.2206,C9=1.3914993,C10=-0.04860239,C11=0.41764768×10-4,C12=-0.14452093×10-7,C13=6.5459673;
其中,所述的末端设备是由表面换热器与风机等设备组成的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或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b.由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末端设备的空气质量流量m:
m = ρ × K v × L M 3600 - - - V
公式V中,ρ为空气密度,取1.2kg/m3,KV为风机的调速比,LM为末端设备的风机的额定风量;
(3)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按步骤(2)所得到的焓值h1和h2以及空气质量流量m按并按以下公式进行单位时间冷量消耗的计算:
Q=m×(h1-h2)                             VI
公式VI中,Q为中央空调末端设备单位时间的冷量;
(4)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末端设备在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并逐一发送至计算机主机:
WΔT=ΔT·Q                                   VII
公式VII中:WΔT为末端设备在积算时间内的冷量消耗量,ΔT为积算时间;
(5)计算机主机从所述数字式冷量计中读入的中央空调机组在计费时间内的制冷量,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一末端设备在计费时间内的计费冷量并存储:
W ′ = Σ [ ( 1 + W CL - Σ i = 1 x W ΔTi Σ i = 1 x W ΔTi ) W ΔT ] n - - - VIII
公式VIII中,W′为末端设备的计费冷量;n为计费时间内中央空调末端控制器向计算机主机发送末端设备在积算时间(ΔT)内冷量消耗量数据的次数;
Figure A200910036804C00032
为中央空调系统中所有末端设备的冷量消耗量之和,其中x为所有末端设备的数量;WCL为中央空调机组在计费时间内的制冷量;其中,当所述的末端设备为风机盘管时,W′记为W′PG;当所述的末端设备为新风机组时,W′记为W′XF;当所述的末端设备为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时,W′记为W′KQ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当所述的用户是由一台新风机组和多台盘管风机和组成的新风+盘管系统用户时,该用户的冷量计量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机主机从存储器中调出按权利要求1所述步骤(5)算得的新风机组的计费冷量
Figure A200910036804C0003135815QIETU
和每一台风机盘管的计费冷量,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分摊新风机组冷量后用户的计费冷量:
W ′ ′ = ( 1 + W ′ XF Σ j = 1 z W ′ PG ) W ′ PG - - - IX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公式(2)中末端设备出口处的空气相对湿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当所述的末端设备为风机盘管时,其入口处的空气相对湿度
Figure A200910036804C00043
出口处的空气相对湿度
Figure A200910036804C00044
CN2009100368046A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Active CN101476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68046A CN101476764B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68046A CN101476764B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6764A true CN101476764A (zh) 2009-07-08
CN101476764B CN101476764B (zh) 2010-06-02

Family

ID=40837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68046A Active CN101476764B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676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9794A (zh) * 2011-08-29 2012-02-22 深圳市锐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外机计费方法及系统
CN102494809A (zh) * 2011-11-29 2012-06-13 杨世忠 Vav空调的焓值测量计费方法以及测量装置和控制系统
CN102519520A (zh) * 2011-12-16 2012-06-27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检测方法
CN105354923A (zh) * 2015-10-30 2016-02-24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酒店用氧计费方法和系统
CN106091297A (zh) * 2016-08-06 2016-11-09 湖南东尤水汽能节能有限公司 一种风能分户计量系统
CN106871371A (zh) * 2017-03-14 2017-06-20 广州市高衡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气焓差的中央空调末端计量与控制装置
CN108488967A (zh) * 2018-03-13 2018-09-04 江苏纳奇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计费的中央空调
CN109297156A (zh) * 2018-12-07 2019-02-01 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2524750A (zh) * 2020-11-03 2021-03-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冷水及空调机组能效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83693A (zh) * 2021-10-28 2022-01-04 湖北合合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计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1787C (zh) * 2001-10-20 2005-10-05 卢忠 中央空调分户计量方法及中央空调分户计量系统
JP4396916B2 (ja) * 2003-06-04 2010-01-13 株式会社 伊藤喜三郎建築研究所 個別空調システム
CN100443872C (zh) * 2005-01-19 2008-12-17 特灵空调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的分户计量系统和方法
CN201138437Y (zh) * 2008-01-03 2008-10-22 广州大学 中央空调末端设备控制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9794A (zh) * 2011-08-29 2012-02-22 深圳市锐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外机计费方法及系统
CN102359794B (zh) * 2011-08-29 2013-07-03 深圳市锐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外机计费方法及系统
CN102494809A (zh) * 2011-11-29 2012-06-13 杨世忠 Vav空调的焓值测量计费方法以及测量装置和控制系统
CN102494809B (zh) * 2011-11-29 2015-01-14 青岛理工大学 Vav空调的焓值测量计费方法
CN102519520A (zh) * 2011-12-16 2012-06-27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检测方法
CN105354923A (zh) * 2015-10-30 2016-02-24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酒店用氧计费方法和系统
CN106091297A (zh) * 2016-08-06 2016-11-09 湖南东尤水汽能节能有限公司 一种风能分户计量系统
CN106871371A (zh) * 2017-03-14 2017-06-20 广州市高衡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气焓差的中央空调末端计量与控制装置
CN108488967A (zh) * 2018-03-13 2018-09-04 江苏纳奇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计费的中央空调
CN109297156A (zh) * 2018-12-07 2019-02-01 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2524750A (zh) * 2020-11-03 2021-03-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冷水及空调机组能效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83693A (zh) * 2021-10-28 2022-01-04 湖北合合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计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6764B (zh)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6764B (zh) 一种中央空调冷量的分户计量系统
WO2007095847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facturation domestique pour climatiseur central
CN103513099B (zh) 空调耗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9672454U (zh) 一种智能集中供热节能管理系统
CN101900373A (zh) 一种供暖计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0458608C (zh) 数控供暖管理及计量的技术方法
US20160006246A1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CN106871371A (zh) 基于空气焓差的中央空调末端计量与控制装置
CN109539480B (zh) 一种面向分布式能源站的冷热负荷绿色节能优化调度系统
JP2010236748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1986046A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集中供暖分室程控与分户计量系统
CN102620346B (zh) 可自调控房间温度的温控-流量分档调节分户热计量系统
CN114279058A (zh) 一种公用建筑空调能耗分摊方法
CN102901587A (zh) 一种基于室温、通断时间和面积的热量分摊计量方法
CN110094848A (zh) 多联机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619988B (zh) 变风量中央空调末端箱计费系统及计费方法
CN112330885A (zh) 中央空调计费方法、系统、计费管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35203B (zh) 一种负荷侧的柔性负荷建模方法及装置
CN207365324U (zh) 一种具有分户计量功能的大数据智能空调设备
CN202813650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机盘管节能监控装置
CN111981565A (zh) 一种热用户分户计量计控系统、室温调控方法及计费方法
CN101995264A (zh) 中央空调风机盘管冷、热量计量等焓差标定加权法
CN208349423U (zh) 一种集中供暖控制系统
CN201917001U (zh) 一种提高“通断时间面积法”热分摊系统准确性和节能效率的装置
CN200979412Y (zh) 分室控温采暖计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OSHAN AIK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UANGZHOU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112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0006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O: 528200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230

Address after: 528200, Guangdong City, Foshan Province Nanhai District Guicheng Dongping Road, Gui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C block 3 floor

Patentee after: Foshan Aik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6 Guangdong City, Guangzhou Province University, West Ring Road, No. 23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University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 building 528200, block C, Gui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Guicheng Road, Nanhai District, Guangdong, Foshan, Dongpi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AK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00, Guangdong City, Foshan Province Nanhai District Guicheng Dongping Road, Gui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C block 3 floor

Patentee before: Foshan Aik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