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1827B - 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 - Google Patents
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71827B CN101471827B CN2007100664958A CN200710066495A CN101471827B CN 101471827 B CN101471827 B CN 101471827B CN 2007100664958 A CN2007100664958 A CN 2007100664958A CN 200710066495 A CN200710066495 A CN 200710066495A CN 101471827 B CN101471827 B CN 1014718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equipment
- data
- access point
- smart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仿生物间信息沟通方式运作的多媒体短信数据无线网络传输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同于电话网络和INTER网的多媒体短信息发布和检索及接收的完整无线网络传输方案。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三个问题:个体如何实现针对不确定群体或者限定范围的群体进行多媒体短信息发布;如何实现这些多媒体短信息在受控条件下的有针对性的快速广泛传播;个体如何实现依据自己的检索/筛选需求从不确定群体或者限定范围的群体中快速获得需求的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仿生物间讯息沟通方式运作的多媒体短信数据无线网络设备和相关网络传输技术。
技术背景
处在信息高度发达,信息传递的方式各种各样的当今社会,你是否会觉得信息沟通已经十分地方便和有效了呢?的确,现在的我们可以在瞬间把邮件发送到世界的某个角落,可以通过电话与自己的朋友家人随时取得联系,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各式各样的信息。当然,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及时的通过上述方式获得信息。现在的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
问题是在很多时候,虽然我们拥有了数兆带宽的数据电缆,拥有厚达数十页的报纸,拥有全球漫游的手机,却解决不了身边的很多问题,与信息交流相关的问题!电脑解决了我们很多讯息方面的问题,可是人不可能总守在电脑旁边,更多的时候你身处户外,或者出差在外地,此时如果需要发送或者接收多媒体信息,比如,给某某朋友发送条音频口信或者一个文档,需要接收单位发来的文字材料或图表等等。这些时候,你就会感到很难做到。另外的情况还有:在陌生地方你想问路,想了解公交车路线,你与某个未曾见过面的人约了见面,你想了解药店里的某种新药的预计到货时间,当你驾车进入某大型停车场,当你驾车进入某个复杂的公路桥梁系统......,这些时候,都会导致突发性的信息需求,而这些需求又是需要在当时马上得到满足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很多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的信息快速地有针对性地传播到某类的特定人群,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某些特定或不特定群体那里获得某一类别的信息。面对浩大复杂的信息,现有信息网络或设备就不能达到你的需求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弥补现有技术中信息交流方式的空白,为信息交流提供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电话网络和INTER网的信息交流无线网络传输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包括以下硬件装置以及传输方法:
一制造出具备数据处理和数据无线传输的硬件装置,包括个人信息终端和智能接入点,个人信息终端为随身携带的无线电收发和数据保存及处理能力的装置,智能接入点为具备数据中转、寄存功能和数据整合处理能力的位置相对固定的无线电收发装置,智能接入点无须接入外网独立工作,或者多台个人信息终端与智能接入点组网使用形成无线局域网,或者智能接入点与现有INTER网连接,作为INTER网接入点;
二、设立服务网站,在服务网站和具备INTER网接入能力的智能接入点之间建立数据传输,直接利用现有的INTER网络实现数据的高速双向传递,此时,由多个的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以及服务网站共同组成的整体,就构成了具备全面覆盖范围的信息服务网络;
三、上述每个装置中安装控制数据传输路径规则和数据帧结构的软件,使每个装置可以对接收到信息中的多个变量因子和环境设备密度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数据接收路径规则,同时决定数据是否保存,实现数据选择性接收,达到最大效率的接收,每台设备数据传输模式的数学模型相同如下:
f(x1,x2,x3,δ)θ(x3,δ)=∑
其中:f为数据帧结构,θ为路径规则,δ为同一空间环境中的设备密度,∑为数据传输模式,x1为发出信息的设备自身的设备地址码,x2为发送信息针对设备的设备地址码/接收地址码,x3为信息类别编码;
四、信息是被依照标准的数据传输模式发送出去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信息中包含的多个变量因子和环境设备密度存在严格对应关系,保证了在相同条件下所有同类型设备有着相同的数据发送路径规则和数据帧结构,每台设备数据传输模式的数学模型与上述相同;
五、所有在网络中传递的信息是用不同的代码来区分其功能类型的,不同功能与类型的信息,对应着各自专门的代码——信息类别编码。
以上所述的硬件装置是具备多媒体短消息寄存和转发能力的,所有接收到信息的设备,并非只是进行接收和阅读,同时还将此信息自动的保存在设备存储器中成为寄存信息,以备其他设备检索并获得。
在个人终端的硬件方面,本发明可以采用比较有伸缩性的设计,设备可以是具备多媒体信息及娱乐功能的全功能个人终端装置——具备无线电和红外讯号接收/发射电路模块,声音图象和文字图形输出电路/部件,硬件扩展连接口和数据传输接口(采用较成熟的USB或其他标准数据接口),指令输入部件或者其他扩展设备(指令输入部件包括,各种按键开关等),此外还包括内置电池、电路板、数据处理芯片。
数据处理芯片可采用现在市场较常见的PDA数据处理芯片CPU:NS GXM233M,也可采用AMD公司推出自家开发的400MHz Alchey 1100CPU,该处理器同时集成了多种外围设备,实现了单芯片系统(System-on-a-chip)。这样的设计使得芯片工作频率达到400MHZ,耗电量也仅为205mW,操作系统为WindowsCE)及数据储存芯片。
无线电接收/发射电路模块采用比较成熟Zigbee无线传输技术芯片CC2430(系统芯片CMOS解决方案),该技术的标准数据传输协议已经获得国际认证(IEEE802.15.4协议),并且允许免费使用。
此外,个人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简单功能的简化装置——只具备无线电接收发射电路,数据存储器,数据传输接口(采用较成熟的USB或其他标准数据接口)。此时该类型个人终端的尺寸只有钥匙扣大小,在需要读取信息或修改个人终端的设置时,需要用电脑连接该装置后进行。
为了配合个人终端的功能需求,还需要制造具备数据中转、寄存功能和数据整合处理能力的位置相对固定的无线电收发装置,简称智能接入点(包括公共场所使用的公共智能接入点和专门给用户自己使用的私人智能接入点),公共智能接入点可以独立工作(不接入外网,独立完成针对个人终端设备发出信息接收,整理和转发),实现“电子树桩”功能——允许同时多台个人终端对其进行访问,包括搜索信息,寄存信息。作为“电子树桩”来使用的公共智能接入点特别适合没有外网接入条件下,作为信息中转和持续发布的设备,无须维护,只需要很少的电能就可以自动地持续工作。
在另外的时候,需要时公共智能接入点也可以接入INTER网使用,形成设备与现有INTER网连接,充当个人终端设备的INTER网无线接入点角色。智能接入点的硬件与个人终端的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数据存储能力方面有所加强,此外具备INTER网接入能力的智能接入点还有网卡及网线端口。
在这个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中除了需要以上硬件设备环境之外,还需要在上述每个装置中安装专门控制数据传输路径规则的软件(数据传输标准协议)使每个装置对环境进行自动探测与判断,依照统一规则的数据传输路径和数据帧结构来完成传输工作(赋予了通讯设备具有探知周围环境,并可以自主/自动的调整设备所组成的拓扑结构的能力)。设备之间就彼此理解对方的数据传输目的类型,并且可以准确的计算出与之对应数据传输类型来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最大效率的沟通。
软件以运用程序的方式安装在个人终端与智能接入点的存储器中,可以进行安装或升级,确保所有设备遵守同样的数据处理规则和数据通讯规则。
每台设备通讯用路径的数学模型f(x1,x2,x3,δ)θ(x3,δ)=∑,都是提前固化在本发明涉及的装置中的。当变量因子发生变化的时候,所有设备使用信道的路径会自动的,同步的发生改变。这样就保证了接收设备在随机获取到的某一帧信号中,可以得到变量因子中的x1,x2,x3,也就意味这在同一空间的接收设备可以计算出发射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式,并且以此数据传输模式去同步接收信号,实现了信息有效筛选和传递。
变量因子x1:表示源设备地址码,也就是自身设备地址。在本发明中,对变量因子x1的定义是分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来分别定义的。
在发送模式下自身设备地址是一个具备全球唯一性和不可改变性特点的设备地址,从而决定了信息发送者身份的唯一性。也就是说,任何发送类型模式下,都在每一帧数据中体现出源设备地址码,可以方便地确认出信息来源自哪台设备。以便接收者决定是否与该地址的设备建立连接,实现对信息源的选择与屏蔽过滤。
在接收模式下,本发明定义的自身设备地址是一个设备地址集群,包含了若干个公开的公用地址,以及一个具备全球唯一性的专用自身设备地址。其中的每个公用地址唯一对应一个信息类型。所有希望接收该类型信息的设备,都将接收时自身设备地址定义成对应该信息类型的设备地址x1。实现了信息的广播功能。
当接收到包含地址码的数据信息后,接收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出周围存在的设备类型和周围存在的设备数量,并选择与之对应的环境模式码δ,实现设备对周围环境的自动适应(比如设备如果处于人员密集环境,将不允许使用广播功能和点对点传输功能)。
变量因子x2:表示目的设备地址码,是信息发送对象的设备地址码。在本发明中,目的设备地址码(变量因子x2)是一个设备地址集群,包括了若干个公开的公用地址以及若干个其他设备的专用设备地址,其中的每个公用地址唯一对应一个信息类型,并且,这个设备地址集群及其对应信息类型与X1的情况完全一致,保证了所有设备对公用地址的“理解”一致性。目的设备地址码如果是具体某台设备的专门地址,则可以把信息发送到具体的一个已知地址码设备,比如朋友/同事的设备;如果采用了公用地址,则可以针对不确定的群体发送共知的专门类型的公告/广告信息。
在点对点的通讯模式下唯一的源设备地址码对应唯一的目的设备地址码,从而确定了两者间通讯路径的唯一性和保密性。如果自己设备的地址不等于对方发送信息的目的设备地址,则设备的硬件环境决定了不能参与或监听该地址设备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
变量因子x3:表示信息类别码。本发明采用了对各类型信息进行分类别编码与关键字段的标准电脑ASC码结合的方式产生信息类别码,也就是变量因子x3。信息类别码x3由两个编码段构成:
信息类别编码段,该部分编码对信息的类别进行了定义,该部分主要体现在数据帧的数据段中。
信息功能编码段,该部分编码对信息的目的和作用进行了定义,主要参与路径θ的计算。
比如:文教用品的销售信息,文教用品的类别编码被编码为011100011,销售是信息的目的/功能,信息功能编码段被编码为10011,则完整的信息类别码是011100011 10011。
由于信息类别码x3的存在,使不同功能与类型的信息在数据传输中,以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来进行,保证了同类型信息在传输模式上有规律可遵循,提高检索成功率;同时传输模式上有差异,避免信息拥堵现象出现。
本发明除了独有数据帧组成结构,其他类似技术已经采用的标准格式/标准功能数据段,比如时钟同步,效验码段,设备控制指令段,等数据段在这里没有列出,本发明也是采用了的。
变量因子δ:环境模式码δ以不同的代码,体现了某个空间中设备的密度,设备类型,正在传输数据的功能目的,连接情况等因素。变量因子δ参与决定的路径的计算,同时改变数据帧组成结构。变量因子δ对路径和数据帧组成结构的调整控制原则是,空间设备密度越大,路径越简短,数据帧组成结构越简短。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比如个人终端对数个的个人终端发布信息,个人终端对单个的个人终端进行通讯联系,个人终端通过智能接入点访问外网,大数量个人终端群体同时进信息交互),该环境中的所有设备(包括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通过接收和分析周围的无线电信号,设备自动判断设备自身所处的环境,并且这些处在同一环境中的设备会选择同样的环境模式来计算路径,发送或接收无线电,同时改变数据帧组成结构,确保在有限空间中的有限频率资源被最大限度的利用。δ在需要的时候(比如紧急公共信息发布,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发布)也可以人工设定在某个模式,规定信道的路径,同时改变数据帧组成结构。
本发明的数据帧有独特的组成结构,同时这些结构是可变化的——设备依据环境和信息类型及传播目的,自动改变数据帧的结构。
本发明为所有设备制定了统一的数据传输协议,用文字表达可以分为下列几种信息传递类型,配合表1进行说明。实际运用的步骤说明也同时在后面有表述。(部分模式的路径计算和数据帧结构是相同的,就没有重复列出)
表1
信息传递类型 | 设备运行模式 | 寄存转发 | 适合设备类型 | 适用环境 |
守听模式 | 不报告存在,接收,不回应, | 寄存转发(自主) | 个人终端 | 所有 |
守侯模式 | 不报告存在,接收,做回应, | 寄存转发(自主) | 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 | 所有 |
睡眠模式 | 不报告存在,接收,做回应 | 寄存转发(自主) | 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 | 所有 |
信箱模式 | 报告存在,接收,回应 | 不寄存转发 | 个人终端 | 设备密度低 |
搜索模式 | 周期性发送搜索信息,确认周边是否有可识别设备 | 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 | 设备密度低 | |
寻人模式 | 周期性发送搜索信息(包含具体的目标设备地址特征码),确认周边是否有特定设备存在 | 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 | 设备密度低 | |
投递模式 | 搜索到有接受信息投递的设备后,将信息发送给对方 | 寄存转发 | 个人终端(需要对方开启寄存转发功能),“智能接入点” | 设备密度低 |
(个人终端)广告模式 | 周期性发送广告信息(数兆的容量,包括比较全面的广告内容)到公用地址码,所有设备均可以接收 | 寄存转发(自主) | 个人终端, | 设备密度低 |
(“智能接入 | 周期性发送广告信息(数兆 | 寄存转发 | 个人终端受限制被禁 | 设备密度高 |
点”)广告模式 | 的容量,包括比较全面的广告内容)到公用地址码,所有设备均可以接收 | (自主) | 发,“智能接入点”可使用 | |
广播模式 | 持续性发送视频信息到公用地址码,所有设备均可以接收 | 个人终端受限制被禁发,“智能接入点”可使用 | 公共场合,多个“智能接入点”可同时使用 | |
点对点硬件直通模式 | 用USB线使硬件直通,用于两设备件大数据量传送 | 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 | 所有 |
点对点直通模式A | 两个设备间对讲,图文传输,信息交互(也可实现多点同时接收) | 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 | 设备密度低 | |
点对点直通模式B | 两个设备间以极小功率,极近距离,进行对讲,图文传输,信息交互 | 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 | 设备密度高 | |
连接外网模式 | 此时“智能接入点”是个人终端接入外网的桥接器 | “智能接入点”与外网连接 | 设备密度低 | |
局域网络模式 | 多个设备相互连通,进行信息交互 | 个人终端,“智能接入点” | 设备密度低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仿生物间讯息沟通运作方式,解决巨大数量多媒体短信息以无线方式进行发布,检索和接收的方法和通讯协议。本发明赋予了通讯设备具有探知周围环境,并可以自主/自动的调整设备所组成的拓扑结构的能力。利用这一技术方法,该发明较好地解决了三个问题:个体如何实现针对不确定群体或者限定范围的群体进行多媒体短信息发布;如何实现这些多媒体短信息在受控条件下的有针对性的快速广泛传播;个体如何实现依据自己的检索/筛选需求从不确定群体或者限定范围的群体中快速获得信息。
下面的一些情形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看到和经历到的。如果用现有技术方法,下面的情形将很难实现,采用本发明则可以使之成为现实。
情形1:坐在机场候机厅的你,只要随身携带本发明的装置,便有数十个的节目可供你选择,包括电影,广告等,这些节目是互动可以挑选的。在此同时,你可以随时了解到各种通知广播,航班最新时刻表。此外你还可以用候机厅的智能接入点实现个人信息的检索,接收别人发送给你的短信,留言等等,同时做出回复。无需电脑,无需网线,不需要GPRS。
情形2:你所居住的小区,当你经过大门的时候,包裹信息,汇款单,电费单,小区通告等等信息,在你通过大门的几秒钟内,就已经传递给你了,存储在你口袋中的小装置里,闲暇时随时查阅!你需要安排布置的事情,也可以照此形式发送给物管部门。既方便又保密!需要的话用来作为门禁也很不错的,特别是双手提满东西不好刷卡的时候,只要人一靠近就自动开门,一定会感觉很方便的。
情形3: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想交友的,求职的,提供二手商品转让的,邀约出游的,寻人寻物的,从节约角度,你想搭同一小区的人坐自己的车顺路上下班,出租车位的等等吧,可怎么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你的需求呢?刊登报纸广告,或者电视广告显然很不实际,另外此类信息、我们真正希望的信息接收人应该是附近的人群而不是其他城市的人群!如果可以这样,你想发布的信息只辐射到你生活的附近范围,回应信息的人就是当地的,那么信息的真正意义就得到体现了。此时,人们需要的是一个便捷的沟通平台——可以随身携带,需要时随时可以发送信息,也可以设定好自己的搜索范围,随时可以接收周围人群发送的信息。本发明就很好地提供了这个平台!
情形4:比如在某大型工地,需要同时协调多种设备,车辆和电力控制,如果在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下实施,在每个时刻,每个岗位的人员,每个设备的控制开关都在接收信息,获得新指令/新讯息;同时,每个岗位的人员,每个设备的位置信息,状态信息都被即时地发送到控制中心,以及其他参与协同的设备/人员。不难想向,这样的大型工地是非常有效率的!
情形5:你需要个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无线传输功能,来传输图象与声音的时候,如果采用本技术,可以在架设一台摄象机的情况下,实现数百米范围内的数台或数十台设备在同时接收图象信号。甚至上传到互联网络进行传输。解决了传输布线的很多问题。
情形6:你与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无须电脑就可以通过本装置实现很多互动游戏功能,比如打下扑克或者下棋,且多个群体在同一空间互不影响。此外还可以实现交流资料,共享图片,音乐,电影的功能。
还有其他的一些情形:
你进入一个很大的超市,只要进入这个特定的空间,你携带的装置便接收下了该超市的宣传信息,产品目录,你可以利用该装置快速找到你感兴趣商品的位置价格等。或者你可以把信息带回家,给家人进行了解。这样的突发性的信息需求,在家里的电脑桌旁是不一定会预计得到的!如果该超市还提供配套服务,就更加方便了——你只要操作随身携带的本装置,按下确定功能按钮,那么在你来到超市出口付款的时候,你所挑选的商品已经打好包了,或者已经在送往你家的路上了。
附图说明
图1是全功能个人终端装置的运用原理图。
图2是守听模式拓扑结构图。
图3是守侯模式拓扑结构图。
图4是智能接入点为守侯模式拓扑结构图。
图5是连接外网模式拓扑结构图。
图6是局域网络模式图。
图7是广播模式拓扑结构图。
图1中主要功能模块说明:①无线收发模块,用于无线电信号的收发,本发明采用比较成熟Zigbee无线传输技术芯片CC2430;②接收信号(讯息类型)过滤器主要负责分析比对接收到的讯息中的字段是否与使用者预先设定的字段相符合,如果符合则允许信息被保存,否则,将删除已经接收的信息,实现过滤功能;③接收讯息地址设定器用来设定接收设备的设备地址,当需要接收唯一针对自己的信息时,接收讯息地址设定器将设备地址定义为自身设备独有地址,当需要某公共类型讯息的时候,只需要把地址定义为对应该公共类型讯息的地址就可以;④路径控制器(发射或接收都处于工作状态)决定了无线收发模块以怎么样的先后顺序使用无线电信道来发送或者接受信号,使不同的信息类型采用不同的路径来传输,保证了无线电频率资源被充分使用;⑤(发射信号)数据帧结构控制器在发送信息的时候工作,该电路在CPU的指挥下控制着发送信息的数据帧结构是长是短,是否包括某些数据段。实现发送信息的数据帧结构与信息类型和环境因素相匹配;⑥(发射信号)目标地址设定器的作用是依据CPU的指令,改变发送信息中包含的目标地址代码,从而决定了信息是针对某台专门设备发送信息,还是发送某类型的公共信息。
图7中主要功能说明:左边数台“智能接入点”形成微型的广播系统,分别采用不同的路径模式,发送持续的多套广播类信息。右边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机器选择接收自己喜欢的节目。
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本发明的多种运用模式分别进行说明)
一、守听模式实现其功能的实现步骤为;
1.将个人终端设定为守听模式,可设定为接收接收所有周围出现的信息,也可设定为只接受某种商品的销售信息。
2.设备在特定的几个频点上不断切换,同时接收各种信息,只要接收设备随机获取某一帧信号,可以得到变量因子中的x1,x2,x3,也就意味这在同一空间的接收设备可以计算出发射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式,并且以此数据传输模式去同步接收信号,实现了对信息有效筛选和接收。
只有符合上述限定条件的信息才被储存,其余无关信息全部清除。
3.用户查阅存储的所有信息,挑选出有用信息,决定下一步的联系。
在此过程中,设备只接收信息,不向外发送任何信息。
假如接收设备通过设定专门的,符合自己需求的x2=公用设备地址码,x3=销售信息类型代码,保证了设备将以专门的数据传输模式∑来接收数据。这就保证了设备有选择性的接收该类型信息。如果接收设备不进行限制,所有在接收范围内的信息都将接收下来。
守听模式拓扑结构参考图2。
运用实例: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只希望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不想参与信息互动,此时我们只要将个人终端设定为守听模式,并选择好自己希望接收的信息类型(如果选择简易型人终端设备的话,个人终端就如钥匙扣般大小),在外出办事,路过各种场合的不经意间,大量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就被“网罗囊中”了。
二、个人终端守侯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1.将个人终端设定为守侯模式,同时设定为只接受某种特定类型的信息
2.此时设备将不断地扫描各个频率点,获得周围某台设备发送信息中的变量因子中的x1,x2,x3后,接收设备即刻实现与发射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式同步,接收来自这些设备的信息,每当接收到符合限定条件的信息时,个人终端马上进行应答(应答信号的传输模式也是在本发明的传输标准控制下,是共知的,统一的)告知信息发送设备自己的存在,并提醒用户进行后续操作——比如进一步信息互动或者只是存储该信息。
3.如果用户开启了信息寄存转发功能,则该条信息将存储在个人终端中,在遇到其他设备搜索此类型信息的时候,就转发给该设备。可以推理出,越受关注的信息,越有被转发的机会,也就是传播得越远。
其拓扑结构描述可参考图3。
运用实例:某小伙想寻找某种类型的女孩谈对象,可以设定个人终端专门接收此类型的信息,在守侯模式下,一旦接收到符合条件的信息,个人终端会马上做出回应,发送回复信息给对方,甚至可以在现场通过信息进一步交流找到对方面谈。
三、(“智能接入点”)守侯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1.将“智能接入点”设定为守侯模式
2.开始“智能接入点”设备将不发送信息,当“智能接入点”设备被周围存在的设备“唤醒”后,就给出回应,宣布自身的存在,并且接收来自这些设备的各种信息,依据这些信息的发送目的决定进行后续操作——比如进一步信息互动或者只是寄存转发该信息,或者是将该信息发送到外网的专门网站,再或者实现周围设备与外网的连通。
其拓扑结构可参考图4。
运用实例:某大型服务机构,面对很多业务咨询,安装了“智能接入点”设备后,所有来访者只要通过个人终端“唤醒”了该机构安装的“智能接入点”就可以选择接收信息,或者与“智能接入点”进入点对点直通模式,进行信息交互。来访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获得详细资料,包括下载图文表格,提交申请。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该服务机构的人员需求,即使在下班时间也可以提供上述服务。
四、睡眠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1.将个人终端或“智能接入点”设备设定为睡眠模式
2.设备不发送任何信息,只是偶尔进行信号接收,一旦发现周围存在设备将被“唤醒”。被“唤醒”的个人终端或“智能接入点”设备进入守候模式,一段时间后无信息交流,又自动进入睡眠模式。睡眠模式可以认为是间歇性的守侯模式,目的是节省电力和减少对频率资源的占用。
3.如果用户开启了信息寄存转发功能,则该条信息将存储在个人终端中,在遇到其他设备搜索此类型信息的时候,就转发给该设备。可以推理出,越受关注的信息,越有被转发的机会,也就是传播得越远。
五、信箱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信箱模式是个人终端守侯模式中的一种专门状态):
1.将个人终端设定为守侯模式,同时设定为只接受针对自身设备地址码的多媒体短信,比如文档,语音,图像。
2.设备首先探测周围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如果信号密度大,或者存在授权“智能接入点”设备正在发布公告类信息,设备将自动停留在守候模式,直到周围信号密度降低到预定范围。之后个人终端将不断地发送自身的设备特征码,“唤醒”周围存在的“智能接入点”设备,“智能接入点”设备被“唤醒”后,马上自动检索是否寄存有针对该个人终端的信件,如果有就发送信息,个人终端接收来自这些设备的针对自身设备地址码的多媒体短信,每当接收到符合上述限定条件的信息时,个人终端马上进行应答,表示已经接收到信息,寄存的信息将被删除,扩大可用存储空间。
3.此模式下用户不能开启信息寄存转发功能。
六、搜索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1.将个人终端和“智能接入点”设定为搜索模式
2.设备首先探测周围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如果信号密度大,或者存在授权“智能接入点”设备正在发布公告类信息,设备将自动停留在守候模式,直到周围信号密度降低到预定范围。之后个人终端和“智能接入点”设备将不断地发送自身的设备特征码,询问周围是否有个人终端和“智能接入点”设备存在,并“唤醒”周围存在的设备,接收来自这些设备的各种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这些设备具有的功能,以及发送出信息的目的,之后用户决定进行后续操作——比如进一步信息互动或者只是寄存转发该信息,或者是将该信息发送到外网的专门网站,再或者利用“智能接入点”作为外网接入点,实现个人终端设备与外网的连通。
3.此模式可以在陌生环境中,搜索周围可能存在的设备,从而获得信息服务。
运用实例:某人来到一陌生城市,如果需要指路和地图下载,可以打开个人终端搜索附近是否存在具备指路服务的“智能接入点”类型的设备,当某人路过具备此类功能的“智能接入点”(此类装置一般由公益事业的部门来设立)时,该“智能接入点”将被“唤醒”,并进行之后的数据互动。搜索并下载对方设备中的资料信息。
七、寻人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1.将个人终端设定为寻人模式
2.个人终端设备将不断地发送需要寻找设备的特征码,询问周围是否存在该特定的个人终端设备,并“唤醒”该个人终端设备,当接收到来自这台个人终端设备的应答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两设备在附近位置,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比如进一步信息互动,开通对讲功能。
运用实例:某人到一陌生环境寻找同事,可以设置个人终端设备发送搜索信息,信息中包含同事设备的地址码,当两设备信息互通确认彼此的存在后,可以确认两设备距离很近,如果必要,可以打开对讲功能。
八、投递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1.将个人终端设定为投递模式
2.设备首先探测周围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如果信号密度大,或者存在授权“智能接入点”设备正在发布公告类信息,设备将自动停留在守候模式,直到周围信号密度降低到预定范围。此时个人终端设备将不断地发送询问信息,询问周围是否有合法授权的具备投递功能的“智能接入点”设备存在,确认存在后马上“唤醒”该“智能接入点”设备,将自己需要投递的信息发送给该“智能接入点”设备。信息将寄存在该“智能接入点”设备中,等待信息接收人来下载,或者在该“智能接入点”设备有上网能力的条件下,传递到专门网站,使信息传送到很远的设备上。
运用实例:某人在外出差,想给家中发送数码照片,可将资料发送到就近的“智能接入点”设备,在发送后,设置“智能接入点”设备发送到专门网站。家人通过登陆网站或者连接附近的“智能接入点”,即可获得照片。
九、(个人终端)广告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1.将个人终端设定为广告模式,导入事先制作好的广告信息。
2.设备首先探测周围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如果信号密度大,或者存在授权“智能接入点”设备正在发布公告类信息,设备将自动停留在守候模式,直到周围信号密度降低到预定范围。此时个人终端设备将不断地发送广告信息(可以设定为先处于睡眠模式,之后进入广告模式,也可以直接进入广告模式),其他个人终端设备将有机会收到这些信息,设置了寄存转发功能的,还可以将信息携带到其他地方进行转发。如果得到授权,这些广告信息将寄存在该“智能接入点”设备中,或者在该“智能接入点”设备有上网能力的条件下,传递到专门网站,借此扩大信息传播范围。使更多数量的设备接收到该广告信息。
运用实例:某人有二手汽车想转让给他人,只需要用户将个人终端设备设定为广告模式,将信息目的类型选择为转让,将信息类别选择为二手商品,在具体描述栏目中,写清楚车辆情况,或者附加上数码照片后,就可以通过个人终端设备对外传送。在必要时,还可以在获得授权的条件下,将信息上传到“智能接入点”设备中,依靠其寄存转发信息的能力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如果还需要更大范围的传播,则可以将信息上载到专门的网站,网站又将信息传送到城市的多个“智能接入点”设备,实现更大的传播量。
十、(“智能接入点”)广告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1.得到授权的用户可以将需要发布的广告通过网站或者个人终端设备传送到多个“智能接入点”设备的存储器中。
2.多个“智能接入点”设备将不断地发送广告信息(可以设定为先处于睡眠模式,周围设备将其唤醒之后进入广告模式,也可以直接进入广告模式),借此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3.所有周围存在的设备,只要设置了同样条件的信息条件,则发送的广告将被有针对性人群的接收。
运用实例一:某复杂桥梁系统的入口设置有“智能接入点”设备,每数秒钟就发送一次交通示意图(简易地图的数据量不大,一两秒钟就可发送完毕),过往车辆只要路过,就可以自动接收到地图。
运用实例二:某大型超市,在商场内设置多台“智能接入点”设备,不断地循环发送宣传信息,可以包括各种促销图片,产品介绍,导购地图等,在商场中的个人终端用户在这些内容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商场中的顾客停留时间较长,足够时间来接收数兆字节的信息,这就使广告短片的发送成为可能)。个人终端用户还可以与商场的“智能接入点”设备进行数据互动,参与问卷调查,进行商品订货等等。
十一、点对点硬件直通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两设备通过USB连线或红外线收发器,实现两台个人终端设备,或者是一台个人终端设备与一台“智能接入点”设备实现硬件物理连接。实现大数据量的交互。
运用实例:小区门卫可以通过上面方法,对小区大门“智能接入点”设备的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发布新的小区公告,包裹单通知,水电费催缴单等等信息。使小区大门“智能接入点”被刷新,方便小区住户检索/获取信息。
此外还可以实现两个个人终端设备通过红外线收发器相互交流图片,电影等。
十二、(低设备密度)点对点直通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在确认周围信号密度低于限定值的时候,通过搜索在同一空间内两台设备相互找到(或者借助外网相互找到),并双方允许进行对点直通模式通讯。比如互动游戏,对讲机功能,图象传输,拷贝大数据量文件。
两台设备以只有双方知道的,统一的路径规则进行通讯,并一直保持到通讯结束。
在专门告知的情况下,更多的设备可以被允许接收相关信号。
运用实例:数据交互,监控摄象机的图象通过某台个人终端设备发送图象信号给目标个人终端,可授权多台个人终端设备同时接收图像信号,实现多用户同时监控。或者在有效距离内,两台个人终端设备实现对讲机功能。
(高设备密度)点对点直通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高设备密度)点对点直通模式的运用环境一般是在人员很密集的场合使用,保证两个设备间的信息直通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此时设备以极小功率,极近距离,进行对讲,图文传输,信息交互。
运用实例:大型超市或电信营业厅,很多客户有信息交互的需求,如果不采取(高设备密度)点对点直通模式,将导致大量信号冲突,整体通讯受影响。这时设备会自动进入该模式,设备发出的信号功率极其微弱,客户在专门的柜台上才可以进行信息互动(这些柜台可屏蔽外界信号,形成相对独立的通讯小空间,此时可以设立多台“智能接入点”设备配合专门的柜台进行数据服务。最终实现高设备密度环境下点对点直通。
十三、连接外网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确定附近的“智能接入点”设备是与外网连接的。
在对方接受且有端口资源的时候,设置个人终端设备与之点对点直通。
实现个人终端设备与外网连接.
其拓扑结构可参考图5。
十四、局域网络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这项功能主要利用了,现有技术的IEEE802.15.4标准数据传输协议,使数台的个人终端设备和“智能接入点”设备形成互联的微型局域网)
1.确定某一台个人终端设备作为微型局域网的主设备。
2.其他在通讯范围内的设备均可以申请加入该微型局域网,后加入的个人终端设备作为从属设备与主设备点对点直通,形成星形结构局域网。
3.实现多台个人终端设备组网,在主设备与外网连接连接的情况下.其他从属设备也实现了与外网连接。
其拓扑结构可参考图6。
十五、“智能接入点”广播模式实现其功能的步骤为;
(这项功能主要利用了,现有技术的IEEE802.15.4标准数据传输协议,使数台“智能接入点”设备形成微型的广播系统,发送持续的广播类信息,比如视频广告......)
其拓扑结构可参考图7及图7的相关说明。
此时,其他传输模式将被限制使用。
运用实例:在机场或列车等专门场所,需要在小范围内提供多套视频和音频节目或广告/通告。此时可在上述空间内布置多台“智能接入点”设备,每台“智能接入点”设备以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发送各自的视频和音频节目或广告/通告节目。处在此空间范围内的个人终端设备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节目,并且依据现场的提示信息设定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也就是设定信息类型和设备地址码参数),实现对节目的选择。一些现场即时通知/喊话功能,就很方便的以此途径实现了。
具体商业推广实施方案:
实用性是一项技术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是其存在的依托,从日常信息交流的需求来发和运作,是本发明存在的关键。所以从实际运用推广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开发和生产价廉物美的个人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的是,现有的技术能力和工艺,已经确保了这点,直接引用手机目前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就可以制造出符合需要的产品。初期的生产成本很低,所以市场价位将低于目前的手机价格。另外的辅助设施方面,“智能接入点”和连接外网的技术问题已经有多种成熟的解决方案,包括标准数据通讯协议,所以在辅助设施方面,技术也比较成熟。接下来,将“智能接入点”设备安装在适合的位置,比如主要公共场所,交通路口,商店门口等,各种需要信息出现的地方,在这些辅助设施中存储上讯息并保持定期更新。需要接入外网的,进行必要的物理连接。对于不接入外网,直作为信息寄存转发用途的电子树桩功能的“智能接入点”设备,只要维持供电,这些“智能接入点”设备就会在其岗位上正常运行下去。整个系统的硬件环境就完成建设了。
在具备成熟的硬件环境条件下,提供给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者将获得的便利,将是重点。本发明特别地列出了十五种信息传递类型,表明了本发明力图最大限度的提供信息传输与检索的便利。这个系统建立后将自我运行——信息来源于每个用户,服务于每个用户,有价值,关注度高的信息将广泛传播,反之的信息将很快消失。越快的信息交流将使系统内的信息更新越快速,使用者将越有兴趣使用这个系统,此刻,本发明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试想,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服务——没有电缆线,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广告信息,寻求信息,并且,分布的广告信息是有针对性的,只针对所有希望接收此信息的大范围人群进行高效率的宣传;对应的,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和过滤;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了解所在场所的适时讯息,还可以进行询问和交流;可以检索信息,订阅报纸,订制新闻,也可以找人;可以发出信件/留言,也可以接收信件,收听留言;可以用来作数据传输装置来传送视频与声音;也可以组网进行游戏娱乐等等。对于这样的信息服务,相信是手机或者电脑无法提供的,至少没有提供得如此便捷。
Claims (2)
1.一种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其特征在于:
一、制造出具备数据处理和数据无线传输的硬件装置,包括个人信息终端和智能接入点,个人信息终端为随身携带的无线电收发和数据保存及处理能力的装置,智能接入点为具备数据中转、寄存功能和数据整合处理能力的位置固定的无线电收发装置,智能接入点无须接入外网独立工作,或者多台个人信息终端与智能接入点组网使用形成无线局域网,或者智能接入点与现有INTER网连接,作为INTER网接入点;
二、设立服务网站,在服务网站和具备INTER网接入能力的智能接入点之间建立数据传输,直接利用现有的INTER网络实现数据的高速双向传递,此时,由多个的个人信息终端、智能接入点以及服务网站共同组成的整体,就构成了具备全面覆盖范围的信息服务网络;
三、上述每个装置中安装控制数据传输路径规则和数据帧结构的软件,使每个装置对接收到信息中的多个变量因子和环境设备密度进行计算,获得对应的数据接收路径规则,同时决定数据是否保存,实现数据选择性接收,达到最大效率的接收,每台设备数据传输模式的数学模型相同如下:
f(x1,x2,x3,δ)θ(x3,δ)=∑
其中:f为数据帧结构,θ为路径规则,δ为同一空间环境中的设备密度,∑为数据传输模式,x1为发出信息的设备自身的设备地址码,x2为发送信息针对设备的设备地址码/接收地址码,x3为信息类别编码;
四、信息是被依照标准的数据传输模式发送出去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信息中包含的多个变量因子和环境设备密度存在严格对应关系,保证了在相同条件下所有同类型设备有着相同的数据发送路径规则和数据帧结构,每台设备数据传输模式的数学模型与上述相同;
五、所有在网络中传递的信息是用不同的代码来区分其功能类型的,不同功能与类型的信息,对应着各自专门的代码——信息类别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件装置是具备多媒体短消息寄存和转发能力的,所有接收到信息的设备,并非只是进行接收和阅读,同时还将此信息自动的保存在设备存储器中成为寄存信息,以备其他设备检索并获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664958A CN101471827B (zh) | 2007-12-27 | 2007-12-27 | 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664958A CN101471827B (zh) | 2007-12-27 | 2007-12-27 | 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1827A CN101471827A (zh) | 2009-07-01 |
CN101471827B true CN101471827B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082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6649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1827B (zh) | 2007-12-27 | 2007-12-27 | 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718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65137B2 (en) | 2012-04-26 | 2017-02-07 | Nxp Usa, Inc. | Cut-through forwarding module and a method of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frames in a cut-through forwarding mode |
CN102802071B (zh) * | 2012-08-24 | 2014-10-29 | 上海广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电视、移动终端、多屏互动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3743A (zh) * | 1997-09-05 | 2000-11-15 | 世界空间管理公司 | 在用户终端应用卫星广播系统从因特网上选择性下载信息的系统 |
CN1642114A (zh) * | 2005-01-07 | 2005-07-20 | 刘惠山 | 手持移动终端用户定制信息的网络备份方法 |
-
2007
- 2007-12-27 CN CN2007100664958A patent/CN1014718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3743A (zh) * | 1997-09-05 | 2000-11-15 | 世界空间管理公司 | 在用户终端应用卫星广播系统从因特网上选择性下载信息的系统 |
CN1642114A (zh) * | 2005-01-07 | 2005-07-20 | 刘惠山 | 手持移动终端用户定制信息的网络备份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1827A (zh) | 2009-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atti et al. | The city of tomorrow: Sensors, networks, hackers, and the future of urban life | |
Moss et al. | How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are transforming urban spaces | |
Hampton | Living the wired life in the wired suburb: Netville, glocalization and civil society | |
Mokhtarian et al. | Impacts of ICT on travel behavior: a tapestry of relationships | |
CN100552666C (zh) | 在移动终端中提供基于移动博客的区域社区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6295831A (zh) | 客房预定方法及系统、酒店信息管理平台 | |
Miller | Social exclusion in space and time | |
Willis | Netspaces: Space and place in a networked world | |
Forlano | Anytime? Anywhere?: Reframing debates around community and municipal wireless networking | |
CN104704518A (zh) | 会面协调系统和方法 | |
CN103780650A (zh) | 一种移动终端阅读与社交网络融合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188603A (zh) | 即时消息交流方法及系统 | |
CN202475755U (zh) | 基于gis的智能旅游服务系统 | |
CN108229710A (zh) | 互联网约车 | |
CN107360218A (zh) | 一种面向智慧旅游的大数据一体化并行存储调度方法及系统 | |
Miller | Travel chances and social exclusion | |
TWM493837U (zh) | 智慧藍牙行動推播導覽系統 | |
CN101639526A (zh) | 高尔夫球场gps导航和管理系统 | |
CN101471827B (zh) | 仿生多媒体信息传递网络 | |
CN103491164A (zh) | 一种互联网同城社区服务系统 | |
Hobden | “Your mall with it all:” luxury development in a globalizing African city | |
Thomas et al. | Wi-Fi | |
Zhu et al. | Parking backbone: toward efficient overlay routing in VANETs | |
Shcherbakova |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digital economy | |
Minton | Coda: reflections on public and private space in a post-Covid worl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