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0370A - 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0370A
CN101470370A CNA2008101850633A CN200810185063A CN101470370A CN 101470370 A CN101470370 A CN 101470370A CN A2008101850633 A CNA2008101850633 A CN A2008101850633A CN 200810185063 A CN200810185063 A CN 200810185063A CN 101470370 A CN101470370 A CN 101470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media
displacement
pallet
process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50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口健
寺尾康伸
山本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在本发明中,存在位移处理部件,其当连续装订模式时,在装订前,位移纸张。在装订后,马上将打印介质摞从处理部件排出。分类模式时,在将打印介质摞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同时,从处理部件排出。将排出时施加给打印介质摞T的摩擦力分散到排出方向和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

Description

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
相关交叉申请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07年12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61/016,933号、以及2008年1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61/024,530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介质(sheet)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其用于对在复印机、打印机、复合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被形成图像的打印介质进行后处理。
背景技术
存在将从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的打印介质进行分类、或者进行装订处理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作为该打印介质处理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2-23150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的装置:在装订模式中,在装订后,进行用于防止多根钉重叠的位移(shift)操作并排出。而且,在上述公报中公开有如下的装置:在分类模式中,在载置台上以每个打印介质组的方式进行位移后排出打印介质摞。
然而,在现有的装置中,由于在装订处理后或者位移了载置在载置台上的打印介质组后排出打印介质摞,所以打印介质摞的排出开始延迟。而且,多页且具有重量的打印介质摞需要驱动转矩大的位移机构。分类模式中,排出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打印介质或者硬度较软的(无张力)打印介质在排出时恐怕会向排出方向挠曲,并干扰排出。
希望开发如下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在打印介质摞排出时,排出的开始不会延迟,可以抑制位移机构的转矩变大,且可以提高图像形成以及打印介质后处理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提高打印介质摞的排出性能,并提高基于排出的打印介质摞的整合性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托盘,用于装载多个打印介质;处理部件,用于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后处理;收容部件,用于收容从所述处理托盘排出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以及排纸输送部件,用于在从所述处理托盘将多个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同时,输送至所述收容部件。
根据本方面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处理托盘,用于装载从所述图像形成部提供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处理部件,用于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后处理;收容部件,用于收容从所述处理托盘排出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以及排纸输送部件,用于在从所述处理托盘将多个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同时,输送至所述收容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提供了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其包括:在处理托盘上装载打印介质;在将装载于所述处理托盘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同时,从所述处理托盘排出;以及装载从所述处理托盘排出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整理(finisher)部连接于复印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整理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待机托盘的概略说明图;
图4是从待机托盘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托盘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从载置托盘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托盘和输送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向整合的驱动系统的概略说明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机构的驱动系统的概略说明图;
图8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推挡器(ejector)和基于排出辊的打印介质摞的排出的概略说明图;
图9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摞卡爪和基于排出辊的打印介质摞的排出的概略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横向整合板的驱动系统的概略说明图;
图1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驱动系统的概略说明图;
图1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整理部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1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续装订模式时的操作的概略说明图;
图15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续装订模式时的驱动定时与第一比较例的驱动定时的时间表;
图16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类模式时的操作的概略说明图;
图1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类模式时向载置托盘收容打印介质摞的概略说明图;
图18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中心标准的打印介质摞的整合的概略说明图;以及
图19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前标准的打印介质摞的整合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附图为例,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了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100、作为与复印机100连接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的整理部7的概略结构图。复印机100在上面具有原稿D的载置台112。在载置台112的上面配置有用于将原稿D输送给载置台112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107。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7上设置原稿D,并设定图像形成条件(例如,有无装订处理、装订处理的内容、复印页数、打印介质尺寸等)。接下来,如果开始复印操作,则通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7,将原稿D移动至载置台112的读出玻璃(read glass)112a,并通过扫描部104读取图像。
复印机100包括扫描部104、打印机部106、以及供纸部108。在打印机部106的感光鼓144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充电器130、显影装置146、转印剥离充电器148、鼓清洁器131。在从感光鼓144的周围的带电充电器130直至显影装置146之间,从激光曝光装置141照射曝光(露光
Figure A200810185063D0010150620QIETU
)。激光曝光装置141根据在扫描部104读取的原稿D的图像信息等,振荡曝光。当照射曝光时,在感光鼓144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46向感光鼓144提供色调剂,使感光鼓144上的静电潜像显像化,并形成色调剂图像。
供纸部108包括用于收容打印介质即纸张P的第一~第三供纸盒152、153、154、大容量供纸机构155、以及手动供纸机构156。供纸部108与感光鼓144上的色调剂图像同步地将纸张P提供至转印剥离充电器148位置。转印剥离充电器148将感光鼓144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并从感光鼓144上剥离纸张P。具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被定影装置160定影。定影后的纸张P被输送至排纸辊161或再输送部162。纸张P被从排纸辊161提供至整理部7。纸张P被从再输送部162再搬送至转印剥离充电器148位置。
如图2所示,整理部7具有入口辊10,该入口辊10用于取入在复印机100中形成图像并从排纸辊161被排出的纸张P。从入口辊10被取入的纸张P通过第一出口辊11被排出至固定托盘12。从入口辊10被取入的纸张P通过第二出口辊13被提供至处理机构14。挡板(gate flap)16将通过入口辊10取入的纸张P分配给第一出口辊11方向或第二出口辊13方向。
处理装置14包括:处理托盘17,用于载置多张由第二出口辊13提供的纸张P;作为位移(shift)处理部件的横向整合板18,用作处理部件且用于位移存在于处理托盘17的纸张P;作为装订部件的装订器(stapler)20,作为处理部件且用于装订存在于处理托盘17的纸张P;作为收容部件的装载托盘21,用于收容从处理托盘17排出的纸张P;作为排纸输送部件的输送装置24,用于将处理托盘17上的作为多张打印介质的打印介质摞输送至装载托盘21。
并且,在处理托盘17的上面存在待机托盘22,该待机托盘22用于使由第二出口辊13提供的纸张P暂时待机。待机托盘22待机在处理托盘17上前面的打印介质摞的后处理的结束。当前面的打印介质摞后处理时,后续的打印介质摞可以排出至待机托盘22。
如图3所示,待机托盘22包括前侧缓冲托盘22a、后侧缓冲托盘22b。如果处理托盘17上的前面的打印介质摞不存在,则将前侧缓冲托盘22a滑动至前侧,且将后侧缓冲托盘22b滑动至后侧。待机托盘22上的纸张P落下至处理托盘17。前侧缓冲托盘22a及后侧缓冲托盘22b通过缓冲托盘导向电动机23,通过定时带23a滑动。
如图4、图5所示,处理托盘17具有打印介质支持面17a,该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用于载置并装载从待机托盘22落下的纸张P。打印介质支持面17a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具有使载置托盘21侧变高的倾斜。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后端侧存在后端制动器17b以及纵向整合辊17c。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前端侧设置有排出辊27。如图6所示,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后端侧的上面设置有叶片(paddle)26。叶片26被叶片电动机26a驱动。
如图5~图7所示,纵向整合辊17c被纵向整合电动机28驱动。定时带28a被架在纵向整合辊17c的轴17d和排出辊27的轴27a之间。排出辊27通过定时带28a被纵向整合电动机28驱动。被装载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打印介质摞T通过后端制动器17b被限制在输送方向的后端,依次被纵向整合辊17c、排纸辊27以及叶片26纵向整合。
输送装置24包括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后端面突出的一对推挡器24a、一对推挡器24a间的摞卡爪带30、以及排出辊27。推挡器24a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按压打印介质摞T。摞卡爪带30具有摞卡爪31。如图7所示,摞卡爪带30被摞卡爪电动机32驱动。连接推挡器离合器33,将摞卡爪电动机32的驱动传达至推挡器24a。摞卡爪带30、摞卡爪31以及排出辊27构成移动部件。
如图8所示,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的打印介质摞T当结束分类或者装订时,通过推挡器24a和排出辊27开始向箭头m方向排出。接下来,如图9所示,摞卡爪31超过推挡器24a,接收打印介质摞T。然后,利用摞卡爪31和排纸辊27将打印介质摞T排出至装载托盘21。如果摞卡爪31排出打印介质摞T,则推挡器离合器33被切换,且推挡器24a由于弹力向箭头n方向返回。
横向整合板18具有前侧整合板18a和后侧整合板18b。横向整合板18用于防止纸张P在与供纸方向垂直的横向上混乱。如图10所示,前侧整合板18a被前整合电动机36a驱动,后侧整合板18b被后整合电动机36b驱动。横向整合板18具有用于检测前侧整合板18a的初始位置的前初始位置传感器37a以及用于检测后侧整合板18b的初始位置的后初始位置传感器37b。
装订器20被配置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打印介质摞T的输送方向的后端。装订器20进行前侧角的一处装订、后侧角的一处装订或者中央两处装订。如图11、图12所示,装订器20被装订器单元20a支承,并通过装订器位移电动机40驱动。装订器位移电动机40例如是步进电动机。装订器20通过架在主动带轮(pulley)41a和从动带轮41b之间的定时带(timing belt)41被装订器位移电动机40驱动。装订器20沿横杆(rail)42作往返移动。装订器20通过装订器电动机43进行装订操作。
接下来,对以整理部7的纸张P的供给以及排出为主体的控制系统进行叙述。如图13所示,整理部7的控制系统200的CPU 210通过接口211与复印机100进行通信。复印机100具有控制面板170,该控制面板170用于输入整理部7的设定条件、或用于显示整理部7的状态。在CPU 210的输入侧连接有前初始位置传感器37a或后初始位置传感器37b等传感器类220。在CPU 210的输出侧连接有缓冲托盘导向电动机23、叶片电动机26a、纵向整合电动机28、摞卡爪电动机32、推挡器离合器33、前整合电动机36a、后整合电动机36b、装订器位移电动机40以及装订器电动机43等。
接下来,对作用进行叙述。例如在复印机100上进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时,从控制面板170输入整理部7的各种操作。
(1)(不分类及不装订时)
在从复印机100提供的纸张P既不进行分类也不进行装订的情况下,通过挡板16将从排纸辊161排纸的纸张P分配给第一出口辊11方向,并被排出至固定托盘12。
(2)(仅装订一份时)
如果从复印机100提供的纸张P的装订操作为一份,则通过中心对齐来装订纸张P。通过挡板16将从排纸辊161排纸的纸张P分配给第二出口辊13方向,并提供至处理机构14。如果在处理托盘17上没有先行的纸张P,则从第二出口辊13直接向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提供纸张P。如果在处理托盘17上先行的纸张P为处理中,则纸张P从第二出口辊13被提供至待机托盘22。若从处理托盘17排出纸张P,则待机托盘22上的纸张P下落至打印介质支持面17a。
另外,即使从复印机100提供的纸张P的装订操作为一份,也可以通过待机托盘22将纸张P提供给处理装置14。而且,即使没有先行至处理托盘17的纸张P,也可以通过待机托盘22将纸张P从第二出口辊13提供至打印介质支持面17a。
横向整合板18整合提供至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纸张P的横方向。横向整合板18以中心对齐的方式对纸张P进行整合。将横向整合板18的前侧整合板18a固定于通过前初始位置传感器37a检测的前侧初始位置。如图10的箭头f所示,后侧整合板18b通过后整合电动机36b在宽度方向上往返,从而以中心对齐的方式对纸张P进行横向整合。
纸张P被依次装载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且通过后端制动器17b限制输送方向的后端。纵向整合辊17c及排纸辊27沿图6的箭头q方向旋转,叶片26沿箭头r方向旋转。纵向整合辊17c、排纸辊27以及叶片26对纸张P进行纵向整合。在此期间,装订器20根据装订的种类通过装订器位移电动机40沿图12的箭头s方向或箭头u方向滑动。装订器20装订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的打印介质摞T。
当结束装订时,连接推挡器离合器33,通过摞卡爪电动机32,推挡器24a沿箭头m方向滑动。推挡器24a抵接于打印介质摞T的输送方向的后端,且向箭头m方向压出打印介质摞T。摞卡爪31超过推挡器24a,按压打印介质摞T的后端,将打印介质摞T输送至载置托盘21。推挡器24a沿箭头n方向返回。排出辊27沿图6的箭头。方向旋转,向载置托盘21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摞T,并收容于载置托盘21。
(3)(连续装订模式时)
当连续装订多份从复印机100提供的纸张P时,每次装订时交替位移打印介质摞T。在装订前进行位移。位移方向是与纸张P的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量例如相当于装订钉的宽度。
与上述(2)时同样地进行向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提供纸张P的供给操作、以及装订后的打印介质摞T的排出操作。但是,横向整合板18的配置以及装订器20的滑动位移与上述(2)时不同。如图14所示,①首先,在进行第一份装订时,从通过双点划线表示的中心对齐位置开始向后侧位移α(例如5mm)地进行横向整合。将后侧整合板18b固定在从后侧初始位置rh向后侧位移α的位置。通过前侧整合电动机36a使前侧整合板18a在宽度方向上往返,向后侧位移纸张P并进行横向整合。通过后端制动器17b限制纸张P,并通过纵向整合辊17c、排纸辊27以及叶片26进行纵向整合。如果纸张P达到了规定的装订页数,则装订器20装订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的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1。
例如在两处装订时,在将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1装载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时,移动装订器20至A′位置。首先,在A′位置打入装订钉A。②接下来,移动装订器20至B′位置,然后打入装订钉B。当结束两处装订时,与上述钉(2)同样地将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1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向箭头m方向排出,③收容于载置托盘21。
④接下来,在进行第二份装订时,从中心对齐位置向前侧位移β(例如5mm)并进行横向整合。将前侧整合板18a固定在从前侧初始位置fh向前侧位移β的位置。通过后侧整合电动机36b使后侧整合板18b在宽度方向上往返,向前侧位移纸张P并进行横向整合。利用后端制动器17b限制纸张P的位置,并通过纵向整合辊17c、排纸辊27以及叶片26进行纵向整合。
在直至纵向整合结束为止的期间,通过装订器电动机40向前侧位移装订器20相当于装订钉的宽度。对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的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2进行装订。在将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2装载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期间,将装订器20从通过双点划线表示的B′位置移动至B"位置。在B"位置上,打入装订钉B。⑤接下来,将装订器20移动至A"位置,然后打入装订钉A。如果结束两处装订,则与上述(2)同样地将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2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向箭头m方向排出,⑥收容于载置托盘21。在载置托盘21上,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1与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2相互位移相当于(α+β)。
当每次进行第三份、第四份...中的每份装订时,交替进行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的后侧位移、前侧位移,从而进行装订。对于后侧位移,向后侧位移后侧的横向整合板18b后加以固定,将打印介质摞T的后侧抵接于后侧的横向整合板18b加以整合。对于前侧位移,向前侧位移前侧的横向整合板18a后加以固定,将打印介质摞T的前侧抵接于前侧的横向整合板18a加以整合。在进行上述①-⑤期间,装订器20按照A′→B′→B"→A"→A′→B′...的顺序移动,并打入装订钉。如果在进行上述①-⑤期间,使装订器20按照A′→B′→B"→A"→A′→B′...的顺序移动,则装订器20的移动距离尽量变短。
当连续装订模式时,载置托盘21上的打印介质摞T被交替位移至前侧和后侧。基于此,装订钉不会在相同位置重叠,从而可以抑制凸起。而且,在装订前进行打印介质摞T的位移。即,在装订操作结束后,可以马上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打印介质摞T。可以通过打印介质支持面17a快速地提供后续的装订操作的纸张P。连续装订模式时的打印介质摞的位移量没有限定。位移量可以抑制当多个打印介质摞收容在载置托盘21上时,装订钉部分凸起、打印介质摞崩塌、或妨碍后续的打印介质摞的收容。
当连续装订模式时,比较在装订后位移打印介质摞T的第一比较例的驱动定时、与在位移打印介质摞T后进行装订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定时。如图15所示,在装订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t1先行的纸张P在待机托盘22上待机的期间,在t2位移横向整合板18。在横向整合板18位移的状态下,纸张P被提供至打印介质支持面17a。在t3先行的打印介质摞达到规定的装订页数的状态下,打印介质摞的位移结束。在t4-t5期间,移动装订器20,进行二处装订。与t5的装订结束同时地马上开始排出先行的打印介质摞。在t6的定时可以将后续的纸张P预先待机在待机托盘22上。
在t5的装订结束后,在短暂进行排出操作后,装订器20在t7时刻移动至后续的装订位置。在t8完成先行的排出。如果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没有打印介质摞,则横向整合板18可位移,所以横向整合板18在排出结束前的t9位移至后续的位移位置。在横向整合板18位移到后续位移位置的状态下,向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提供后续的纸张P。在t10时刻后续的打印介质摞达到规定的装订页数的状态下,打印介质摞的位移结束。在t11时刻开始装订操作。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t1-t11,在第一比较例中,在c1-c2,先行至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打印介质摞未到达规定的装订页数时,不进行位移操作。等待在c2先行的打印介质摞达到规定的装订页数,在c3开始装订。与在c4结束装订同时地开始先行的打印介质摞的位移。c4的装订结束后,与在c5结束位移操作同时地开始先行的打印介质摞的排出。在c6的定时,可以将后续的纸张P预先待机在待机托盘22上。
在c7结束先行的打印介质摞的排出。等待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打印介质摞变为无,并在未被位移至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状态下提供后续的纸张P。等待在c8时刻后续的打印介质摞达到规定的装订页数,在c9时刻开始装订。在第一比较例中,在c3的装订时,打印介质摞未被位移。因此,在到达c4-c9的期间,不需要进行装订器20的位置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提供纸张P的t1-t3期间,位移纸张P。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与装订结束同时地排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在第一比较例中,在向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提供纸张P期间不进行位移。与装订结束同时地开始位移。等待位移结束并加以排出。与第一比较例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排出开始、即向待机托盘22提供后续的纸张P的供给定时提前Δt。与第一比较例相比,本实施方式可以实现连续装订模式时的处理时间的缩短。
(4)(分类模式时)
对从复印机100提供的纸张P进行分类时,在每次分类时首先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进行第一位移。当排出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的打印介质摞T时,进一步进行第二位移并排出。位移方向是与纸张P的提供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一位移与第二位移沿相同方向位移。
与上述(3)的连续装订模式时的位移同样地进行向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供给纸张P的供给操作以及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的纸张P的位移。如图16所示,当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向后侧位移并整合时,①后侧整合板18b从通过双点划线表示的后侧初始位置rh位移α(例如5mm)并被固定。作为第一位移,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相对于从后侧初始位置rh位移α并被固定的后侧整合板18b,抵接于后侧并被整合。如果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达到规定的分类页数,则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并收容于载置托盘21。
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时,向载置托盘21方向的箭头m方向排出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同时向与箭头m方向成直角且朝向后侧的箭头w方向位移。
与所述(2)同样地利用推挡器24a、摞卡爪31以及排出辊27向箭头m方向排出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利用横向整合板18向箭头w方向位移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②在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向箭头m方向排出期间,作为第二位移,将横向整合板18的后侧整合板18b从距离后侧初始位置rh向后侧位移了α的位置,进一步向后侧位移α′(例如5mm)。后侧整合板18b从后侧初始位置rh向后侧位移α+α′=10mm。前侧整合板18a通过前整合电动机36a在宽度方向上往返,并将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在w方向上位移的同时进行横向整合。③第一份打印介质摞T3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沿图16的箭头x方向滑动的同时,被收容于载置托盘21。
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4向前侧位移,进行整合并分类。如图16所示,④前侧整合板18a从通过双点划线表示的前侧初始位置fh位移β(例如5mm)并被固定。作为第一位移,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4相对于从前侧初始位置rh位移β并被固定的前侧整合板18a,抵接于前侧并被整合。如果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4达到规定的分类页数,则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
当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时,向载置托盘21方向的箭头m方向排出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4,同时向与箭头m方向成直角且朝向前侧的箭头y方向位移。⑤在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4向箭头m方向排出期间,作为第二位移,将横向整合板18的前侧整合板18a从距离前侧初始位置fh向前侧位移β的位置,进一步向前侧位移β′(例如5mm)。前侧整合板18a从前侧初始位置fh向前侧位移β+β′=10mm。后侧整合板18b通过后整合电动机36b在宽度方向上往返,并将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4在向y方向位移的同时进行横向整合。⑥第二份打印介质摞T4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沿图16的箭头z方向滑动的同时,被收容于载置托盘21。
在每次进行第三份、第四份...中的每份分类时,交替进行二阶段的后侧位移、二阶段的前侧位移,并分类打印介质摞T。在二阶段的后侧位移中,作为第一阶段,将后侧横向整合板18b向后侧位移α并固定,将打印介质摞T与后侧横向整合板18b抵接,进行第一位移。作为第二阶段,将后侧横向整合板18b进一步向后侧位移α′并固定,将打印介质摞T与后侧的横向整合板18b抵接,进行第二位移并整合。在二阶段的前侧位移中,作为第一阶段,将前侧横向整合板18a向前侧位移β并固定,将打印介质摞T与前侧横向整合板18a抵接,进行第一位移。作为第二阶段,将前侧横向整合板18a进一步向前侧位移β′并固定,将打印介质摞T与前侧横向整合板18a抵接,进行第二位移并整合。在载置托盘21上,打印介质摞T相互位移相当于(α+α′+β+β′=20mm)。而且,分类模式时,不限定多个打印介质摞T的位移量。目视下被分类即可。
在分类操作中,打印介质摞T排出时,向箭头m方向排出的同时,向与箭头m正交的箭头w方向或箭头y方向位移。即,施加给打印介质摞T的摩擦力被分散至箭头m方向和箭头w方向、或者被分散至箭头m方向和箭头y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时,与只向箭头m方向排出打印介质摞T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施加在打印介质摞T的箭头m方向前端的箭头m方向的摩擦力。在图17中如实线所示,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时,打印介质摞T未挠曲地被收容于载置托盘21。例如,如果箭头m方向的摩擦力集中在打印介质摞T的前端,则制动施加在打印介质摞T的前端。因此,在图17中如虚线所示,恐怕打印介质摞T挠曲,且扰乱整合。
也可以选择性地基于分类模式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打印介质摞T。例如,在打印介质摞T容易挠曲的情况下,在排出时,在进行向箭头m方向排出的同时,向箭头w方向或箭头y方向位移。在打印介质摞T难以挠曲的情况下,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位移全部位移量,当排出时,也可以不沿宽度方向位移打印介质摞T,而直接仅向箭头m方向排出。排出时易于挠曲的打印介质摞是指排出方向尺寸长的打印介质摞T、或纸张P薄且没有硬度(例如,克重小)的打印介质摞T等。通过控制面板170进行分类模式种类的选择。
分类模式时的打印介质摞的操作没有限定。当打印介质摞T向后侧或前侧位移时,也可以不分为第一位移和第二位移的二阶段。也可以仅在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打印介质摞T的期间位移打印介质摞T。例如,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以中心对齐的方式整合打印介质摞T。当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时,也可以沿图16所示的箭头x方向或箭头z方向交替地位移多个打印介质摞T,进行分类。
在连续装订模式时,如果被装订的打印介质摞T的页数少,则也可以仅在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打印介质摞T期间,位移打印介质摞T。例如,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以中心对齐的方式装订打印介质摞T。将装订后的打印介质摞T沿图16所示的箭头x方向或箭头z方向交替移动的同时加以排出,并收容在载置托盘21上。交替地错开打印介质摞T的装订钉,并将打印介质摞T收容在载置托盘21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装订后的位移时,横向整合板18上无法施加较大的负载,所以打印介质摞T的页数仅限于少数页。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在连续装订模式时,位移打印介质摞T,并进行装订。与装订结束同时地排出打印介质摞T。装订结束后,不需要进行打印介质摞T的位移操作。装订结束后,可以提早提供后续的纸张P的定时。可以缩短连续装订模式时的处理时间。如比较例所述,当在装订后位移打印介质摞T时,若打印介质摞T的页数多,则需要增大进行位移的横向整合板18的驱动转矩。在本实施方式中,依次位移从复印机100提供的纸张P并装载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小的驱动转矩位移纸张P。可以获得前侧整合板18a的前整合电动机36a以及后侧整合板18b的后整合电动机36b的小型化、低价格化。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分类模式时,当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排出打印介质摞T时,沿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打印介质摞T并加以排出。排出时可以将施加给打印介质摞T的摩擦力分散至排出方向以及与排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可以减少施加在打印介质摞T的前端的排出方向的摩擦力。即使在纸张P的排出方向的尺寸大的情况下、或在纸张P的硬度较软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在打印介质摞的前端施加制动,并可防止打印介质摞T挠曲(弯曲)。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分类模式时,在打印介质支持面17a上进行第一位移,随后在排出时进行第二位移,这样地分成多次地进行位移,基于此,可以减小一次位移的距离,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急速位移而导致的打印介质偏斜。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装订时,根据纸张的尺寸,对打印介质摞的整合位置进行调整。其它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结构标注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整理部7的装订器20进行前侧角的一处装订、后侧角的一处装订或中央两处装订。如图11所示,当装订器20进行前侧角或后侧角的一处装订时,旋转并进行装订。装订器单元20a需要用于旋转装订器20的空间以及进行维护(maintenance)的空间。作为维护例如存在装订钉的补充等。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装订器20的初始位置(HP)处于前侧。初始位置(HP)具有维修的空间。
整理部7的横向整合板18需要用于整合的往返宽度。例如如图10所示,如果固定了前侧整合板18a,则后侧整合板18b按箭头f所示地往返,进行纸张P的横向整合。整理部7在确保装订器及横向整合所需的空间的同时,被要求装置的小型、轻量化。第二实施方式满足这些等。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与供纸方向正交的纸张P的尺寸(打印介质的宽度),调整打印介质摞T的整合位置,并随此调整装订器20的驱动。当打印介质的宽度小于规定的尺寸时,以在图18中通过点划线表示的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中心标准θ作为整合打印介质摞T的位置的中心。如图18所示,当横向整合打印介质摞T时,将前侧整合板18a固定于第一位置(f1)。当打印介质摞T的前侧与第一位置(f1)抵接且横向整合打印介质摞T时,打印介质摞T的中心与中心标准θ位置一致。后侧整合板18b沿箭头g所示的宽度方向往返,以打印介质摞T的中心与中心标准θ一致的中心标准对打印介质摞T进行横向整合。通过如图10所示的前初始位置传感器37a检测前侧初始位置。
当打印介质的宽度大于等于规定的尺寸时,将图19的通过点划线表示的前标准κ作为打印介质摞T的整合位置的中心。前标准κ是从打印介质支持面17a的中心θ向前侧位移了位移量λ的位置。如图19所示,当横向整合打印介质摞T时,将前侧整合板18a从通过虚线表示的第二位置(f2)向前侧位移位移量λ。第二位置(f2)是以打印介质摞T的中心与中心标准θ一致的中心标准对打印介质摞T进行横向整合时的前侧整合板18a的固定位置。将前侧整合板18a固定至从第二位置(f2)位移位移量λ的位置,并横向整合打印介质摞T。如果打印介质摞T的前侧与前侧整合板18a抵接且对打印介质摞T进行横向整合,则打印介质摞T的中心与前标准κ位置一致。后侧整合板18b在箭头g所示的宽度方向上往返,以打印介质摞T的中心与前标准κ一致的前标准对打印介质摞T进行横向整合。
所谓规定尺寸的打印介质宽度是指从(可装订的最大用纸宽度)减去(横向整合板18的位移量λ)后的宽度。
即,在打印介质宽度L<(可装订的最大用纸宽度-横向整合板的位移量λ)的情况下,通过中心标准来整合打印介质摞T。
在打印介质宽度L≥(可装订的最大用纸宽度-横向整合板的位移量λ)的情况下,通过前标准来整合打印介质摞T。
为了确保用于横向整合的后侧整合板18b的往返空间,调整打印介质摞T的整合位置。而且,可以将装订器20在后侧角的一处装订的后侧最大位移限度向前侧位移相当于横向整合板的位移量λ。
例如,将可装订的最大用纸宽度设定为JIS标准A4横式(297mm),并将横向整合板18的位移量λ设定为20mm。此时,打印介质的宽度大于等于277mm的纸张P与JIS标准A4横式尺寸、A3尺寸、美国的规格Letter尺寸、Ledger尺寸相当。当以后侧角的一处装订的方式来装订这些尺寸的打印介质摞T时,以前标准来整合打印介质摞T。以中心标准来整合打印介质的宽度小于277mm的打印介质摞T。
例如,如果想要以中心标准来整合打印介质的宽度大于等于规定尺寸(例如277mm)的打印介质摞T,并以后侧角的一处装订方式进行装订时,在后侧也需要空间,装订器20需要移动至通过图19的虚线SP所示的位置。如果以前标准来整合打印介质宽度大于等于规定的尺寸(例如277mm)的打印介质摞T,则装订器20的最大位移位置缩短至通过图19的实线RP所示位置。装订器20的后侧的最大位移位置RP可以从虚线SP向前侧靠近相当于位移量λ(20mm)。即使以中心标准来整合打印介质的宽度小于规定的尺寸(例如277mm)的打印介质摞T,也可以充分确保后侧整合板18b的往返宽度。装订器20的位移宽度也可以在比通过实线RP表示的位置更靠前侧。
如上所述,可以不限定调整打印介质摞的整合位置时的、可装订最大用纸宽度或横向整合板的位移量。在后侧配置了装订器的初始位置(HP)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后侧位移打印介质宽度大于等于规定尺寸的打印介质摞T的整合位置。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当通过装订器20在后侧角装订打印介质摞T时,向前侧位移打印介质宽度大于等于规定的尺寸的打印介质摞T的整合位置。对于打印介质宽度大于等于规定尺寸的打印介质摞T,可以充分确保后侧整合板18b的往返宽度g。可以将装订器20向后侧位移的最大位移位置向前侧位移。可以获得整理部7的打印介质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小型化。可以实现整理部7的轻型化。并且,随着用于装订操作的装订器20的位移位置的缩短,可以抑制位移时的噪音以及位移时间的缩短。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彩色复印机等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托盘的形状或排纸输送部件的结构等也没有限定。处理部件也不限定于分类功能以及装订功能。也可以是具有在打印介质上开孔的打孔机功能、或折叠打印介质的功能等的任意功能。

Claims (20)

1.一种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包括:
处理托盘,用于装载多个打印介质;
处理部件,用于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后处理;
收容部件,用于收容从所述处理托盘排出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以及
排纸输送部件,用于在从所述处理托盘将多个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同时,输送至所述收容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输送部件进行第一位移或第二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分类模式时的所述第一位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位移的方向是相反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部件包括位移处理部件,所述位移处理部件将被提供给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打印介质向与基于所述排纸输送部件的所述位移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位移处理部件包括横向整合部件,所述横向整合部件对所述处理托盘上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的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部进行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部件包括装订器,所述装订器用于装订装载于所述处理托盘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输送部件将所述排出方向的尺寸长于或等于规定尺寸的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并将所述排出方向的尺寸短于所述规定尺寸的所述打印介质不向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输送部件将轻于规定克重的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并将重于所述规定克重的所述打印介质不向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输送部件包括位移部件和横向整合部件。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
图像形成部,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处理托盘,用于装载从所述图像形成部提供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
处理部件,用于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后处理;
收容部件,用于收容从所述处理托盘排出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以及
排纸输送部件,用于在从所述处理托盘将多个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同时,输送至所述收容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输送部件进行第一位移或第二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分类模式时的所述第一位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位移的方向是相反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部件包括位移处理部件,所述位移处理部件将被提供给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打印介质向与基于所述排纸输送部件的所述位移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位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位移处理部件包括横向整合部件,所述横向整合部件对所述处理托盘上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的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部进行整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部件包括装订器,所述装订器用于装订装载于所述处理托盘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输送部件将所述排出方向的尺寸长于规定尺寸的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输送部件将所述排出方向的尺寸长于或等于规定尺寸的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并将所述排出方向的尺寸短于所述规定尺寸的所述打印介质不向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排纸输送部件包括位移部件和横向整合部件。
19.一种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其中,包括:
在处理托盘上装载打印介质;
在将装载于所述处理托盘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同时,从所述处理托盘排出;以及
装载从所述处理托盘排出的多个所述打印介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还包括:
将提供给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打印介质向与所述排出时的位移方向相同的方向位移。
CNA2008101850633A 2007-12-27 2008-12-26 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14703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3307P 2007-12-27 2007-12-27
US61/016,933 2007-12-27
US61/024,530 2008-0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0370A true CN101470370A (zh) 2009-07-01

Family

ID=40827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850633A Pending CN101470370A (zh) 2007-12-27 2008-12-26 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037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844A (zh) * 2009-06-03 2010-12-08 夏普株式会社 对记录用纸进行包括打孔处理和装订处理的后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79886A (zh) * 2016-03-10 2017-09-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打印系统以及打印控制方法
CN112623850A (zh) * 2019-10-07 2021-04-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排出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844A (zh) * 2009-06-03 2010-12-08 夏普株式会社 对记录用纸进行包括打孔处理和装订处理的后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07844B (zh) * 2009-06-03 2013-03-20 夏普株式会社 对记录用纸进行包括打孔处理和装订处理的后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79886A (zh) * 2016-03-10 2017-09-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打印系统以及打印控制方法
CN107179886B (zh) * 2016-03-10 2020-06-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打印系统以及打印控制方法
CN112623850A (zh) * 2019-10-07 2021-04-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排出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9813B2 (ja) 綴じ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602004006547T2 (de) Bogenverarbeitungsgerät und Bildaufzeichnungsgerät damit ausgerüstet
JP5473423B2 (ja) インサータ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772020B2 (ja) 印刷デバイス
US9495622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for preventing paging disorder
US873685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printer controller
US8128088B2 (en) Combined sheet buffer and inverter
US8292283B2 (en)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provided with the apparatus
US68017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book-binding method
US20090166946A1 (en)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US7900904B2 (en) Modular finishing assembly with function separation
US11383546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the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EP2159067A2 (en) Using buffers to support uncertainties in marking engine execution
CN101470370A (zh) 打印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后处理方法
JP529532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511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31859B2 (en) Dual disc stacker/stitcher high speed finisher
JP4498087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07741B2 (en) Printer with integral automatic pre-printed sheets insertion system
JP2007119123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8030320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060066038A1 (en) Sheet post-process apparatus
JP5385005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1848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46748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