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6025B - 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6025B
CN101466025B CN200810185886.6A CN200810185886A CN101466025B CN 101466025 B CN101466025 B CN 101466025B CN 200810185886 A CN200810185886 A CN 200810185886A CN 101466025 B CN101466025 B CN 101466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ode
content
network
cach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58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6025A (zh
Inventor
A·基塞尔
D·C·罗宾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Lucent SAS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AS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466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6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0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65Discovery involving distributed pre-established resource-based relationships among peers, e.g.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D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要把内容数据包缓存在网络的缓存节点中。网络包括多个缓存节点、用户的用户节点和在相邻节点间延伸的多个数据线,且用户被分组到用户组中并被列入在用户组列表中。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由网络的代理网络节点从用户的请求用户接收对上传上传内容数据包的请求,b)在用户组列表中查寻作为请求用户的当前用户组的成员的用户的所有用户组成员,并确定用户组成员的用户节点,c)通过应用抉择矩阵确定上传内容数据包要被缓存在网络的哪个缓存节点,其中抉择矩阵定义定义必须要为哪个用户节点在哪个缓存节点缓存内容数据包的关系,d)在所确定的缓存节点缓存上传内容数据包。

Description

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分发由超对等(super peer-to-peer:sP2P)网络的用户所创建(originate)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其中内容数据包将缓存在所述网络的缓存节点(超对等体(superpeer))中。该网络包括多个缓存节点和所述用户的用户节点(对等体)以及在相邻的所述节点之间延伸的多个数据线用于传输所述内容数据包。
背景技术
用于因特网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内容分发模型的已知解决方案使用从中心库服务器到流媒体服务器的实时内容分发技术。
通常,在封闭网络中,IPTV解决方案在中心库服务器上放置所有内容或在少量摄入点上摄入直播内容。稍后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CDN)把内容从库服务器分发到邻近网络边缘的流媒体服务器。如果用户想观看在边缘流媒体服务器上不可用的内容,那么该请求由库服务器服务或者被拒绝。
另一已知技术称为“流直通(stream through)”。根据该技术,如果在流媒体服务器(流体阵列(Streamer Array))上内容不可用,流体阵列从库服务器(拱阵列(Vault Array))请求实时内容段。然后,该流体立即把该内容下传至请求该内容的对等体,如下传到机顶盒(Set Top Box:STB),并将其缓存用于从该缓存所服务的后续请求。应用了某些优化,如主动的缓存填充。
在流直通技术中,专有分发和经常在专用网络上所配置的流媒体服务器用来保证实时段分发所需的高质量。设计该解决方案用于被加载到集中存储、如拱阵列之上的高普及资源(popularity asset)的快速分发,而不是很适合于团体和用户所创建的内容,其能够生成少量但是相对稳定数量的请求。例如,当大量的用户所创建的资源被生成并被初始上传到库服务器时,由于以下若干瓶颈该解决方案可能拒绝服务或降低服务质量:-对于大量资源库服务器能够维持的数据段(segment)请求的最大数量;-以高质量移动点播(on-demand)用户创建的内容所需的网络带宽(Bandwidth:BW);-对于大量用户创建的资源,流阵列的缓存失效的速度。
同样存在共享IPTV应用的已知资源。他们允许用户上传其资源到集中服务器以供共享。但是,甚至在封闭网络上从集中服务器交付所有用户所生成的资源较为昂贵,且造成了瓶颈。
作为用于点播IPTV服务的备选内容交付机制,资源共享通常所用的开放因特网sP2P网络应运而生,如点播内容(content ondemand:CoD)、广播TV(broadcast TV:bTV)、推使命召唤(Call ofDuty:CoD)。
P2P网络提供能够对被频繁请求的WEB页面或文件的进行快速访问的缓存服务器。超对等网络或缓存覆盖网络也被认为是受管的点播内容分发网络。因此,该术语是可互换的。缓存服务器或缓存覆盖对于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ISP)是公共的,能够进行对被频繁访问的站点的有效访问。同样,多媒体缓存服务器正被考虑以便加速对被频繁请求的多媒体资源的访问,并减少网络超载。
但是,现有的方法针对运营商所创建的多媒体(CoD,bTV,推CoD)考虑了sP2P的最优化。基于“被频繁请求的”多媒体的缓存的方法对用户创建的内容不一定起作用,因为请求的总量可能少。
用于sP2P视频交付的另一已知解决方案称为边缘套流媒体(Edge Suite Streaming:AESS)。AESS接近分布式点播视频(Videoon Demand:VOD)流的模型。直播广播或媒体的点播内容流通过互联网被交付到集(set)或缓存边缘。缓存边缘位于终端用户附近、即在对等体附近,并用来服务所请求的内容。
AESS点播服务从存储器下载数据包的流,并在流到达用户设备、即对等体之前,通过因特网将它可靠地传输至在边缘的流媒体服务器。对传输流至流媒体服务器以及对流媒体服务器的选择应用某些最优化,例如,对于直播的广播服务,通过因特网把同一流的多个副本通过不同路径从入口点发送至边缘流媒体服务器。因此,由于这个“通过不同路径的同一流的多个副本的解决方案”需要占用大量资源的多个高BW的副本的事实,按比例放大需要指数级的基础设施升级。因而,该解决方案不太适合用户创建的内容。
AESS解决方案基于使用sP2P网络,并潜在地适合于用户创建的内容。但是,现有的基于“请求频率”的反应式缓存在用于用户创建的内容时,不太适用于使服务质量最大化。这是因为对用户创建的内容的请求的总体频率可能保持相对低。
使用已知的sP2P方法分发用户创建的内容的另一缺点是它没有考虑到内容的特性,如所需服务可靠性,优先权等。例如,已知的sP2P方法,它不太适合于具有相对低的使用频率但对许多分散用户具有很高价值的用户创建的内容的分发。
发明内容
根据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本发明方法,内容数据包将被缓存在所述网络的缓存节点中。该网络包括多个缓存节点和所述用户的用户节点以及在相邻的所述节点之间延伸的多个数据线,其中,在该网络的用户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上交付内容数据通信量。用户被分组到用户组(user groups:UG)并被列入用户组列表。在本发明方法情况下,使用“数据包”的普遍含义,其包括一段内容或全部内容。传统上“数据包”与少量数据关联,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包。对于建立普及密度(popularity density),这是个小单位(unit),备选地,较大数据段或者整个数据段可被缓存和/或被分发,且被用于普及评估。
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由所述网络的代理网络节点接收对从用户的请求用户上传上传内容数据包的请求,b)在所述用户组列表中查询作为所述请求用户的当前用户组的成员的用户的所有用户组成员,并确定所述用户组成员的用户节点,c)通过应用抉择矩阵确定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将被缓存在该网络的哪个缓存节点中,其中,所述抉择矩阵定义定义必须要为哪个用户节点在哪个缓存节点缓存内容数据包,d)在所确定的缓存节点中缓存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与相关领域有关的问题的至少一个问题,特别是,该方法改善了通过开放缓存覆盖网络、如sP2P或因特网交付用户创建的内容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解决方案使sP2P适合于用户创建的内容的有效分发,并改善sP2P、如因特网之上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它对内容的特性作了考虑,并能够对高价值的资源、如团体的、金融的或军事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进行高质量和可靠的交付。本发明方法使用用户生成的内容使点播服务的sP2P和/或开放互联网最优化。本发明方法改善了用于用户创建的内容的分发的、受管的点播内容交付网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发明方法导致以下两个想法的组合的实现:第一个想法是引入“用户组”。用户组是一组例如具有相同配置(profile)、共同利益、家庭或工作关系等的用户。用户组可由用户自身、系统操作员管理,或者备选地从分析用户行为以自动的方式导出。可选地,由该UG成员所创建的内容仅能够限于其他UG成员。
第二个想法是以从另一UG成员创建的内容主动填充靠近UG成员的缓存。使用抉择矩阵来评估缓存填充的需要。在其已被处理、例如做出填充缓存的抉择且预填充缓存之后,可有选择地通报其他UG成员有关新的被创建的内容。
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它使sP2P适合于用户创建的内容的有效分发;-它改善了用户创建的内容的效率和点播服务质量;-它去除了分布式视频服务器和高质量核心网络的成本;-它对有效率的内容交付考虑了媒体特性;-它能够对不同的内容类型使用不同的服务等级;-它通过提供覆盖网络或服务器、例如应用服务(ApplicationService:AS)或代理,为现有开放互联网中的电信运营商允许新的收入生成模型;-它可有效率地按比例增加和降低。
本发明的优选变型
本发明方法的特别优选变型的特征在于,抉择矩阵把与用户节点相邻的缓存节点列为必须要为该用户节点缓存内容数据包的缓存节点。因此,可被特定用户所请求的内容数据包始终能够直接从附近缓存节点而不绕道地被交付到特定用户。
如果在完成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缓存之后正在通报用户组成员,则该用户组成员不会错过观看从他们作为成员的用户组的另一成员上传的新内容。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变型中执行了以下步骤:-把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普及值分配给具有作为相邻节点的、所述用户组成员的至少一个用户节点的每个缓存节点,以及-在每个缓存节点计算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加权请求概率。
根据本优选变型,通过应用所述抉择矩阵确定所述上传数据包要被缓存在该网络的哪个缓存节点中的所述步骤,包括确定上传内容数据包的哪个加权请求概率满足预定条件。
所述确定的缓存节点是上传内容数据包的加权请求概率符合所述预定条件的那些节点。对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加权请求概率的所述计算,优选通过把所述普及值与从各自的缓存节点到分配有各自的普及值的缓存节点之间的距离结合来执行。各自的缓存节点是当前计算加权请求概率针对的那个缓存节点,且各自的普及值是当前与该距离结合的那个普及值。
从而,应用普及值来确定是否应该缓存和/或分发上传内容数据包、即媒体或媒体段(media segment)。与具有加权的最高加权请求概率的用户缓存节点最接近的(缓存节点)缓存或被选择用于缓存。
优选地,通过计算对不同的缓存节点和/或用户节点的所述结合的结果的总数,计算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加权请求概率。因此,根据前述的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变型,数据可以适当的方式缓存在没有相邻对等体的节点中。网络的任意节点可用作缓存节点。缓存节点通过其缓存所述内容数据包以供向网络的至少一个对等体的交付的事实来定义。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变型中,把优选定义内容价值的内容优先权值分配给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且如果所述内容优先权值满足预定的优先权条件、优选超过最小优先权值,则所述抉择矩阵定义内容数据包必须要为哪个用户节点在哪个缓存节点缓存内容数据包。
因此,仅分发高优先权的资源且能够避免网络超载。
如果所述抉择矩阵定义了至少两个缓存节点,那么如果所述内容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则为每个用户缓存内容数据包,对高优先权资源,进行能够确保对该资源的访问的冗余缓存。
如果从外部源、优选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请求和/更新内容数据包的加权请求概率,则能够进行内容数据包分发的集中管理。
优选地,由所述代理网络节点执行本发明方法的以上步骤。因此,现有网络可轻易适合执行本发明方法。
一种包括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和/或存储时执行本发明方法的单元的计算机程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其它优点能够从所述说明和随附的附图得到。依照本发明,可单独地或者以任意组合集中地使用上文和下文所述的特征。提及的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穷举,而是对本发明的描述具有示例性质。
附图说明
用下附图说明本发明。图1a图解使因特网sP2P适合于用户创建的内容的有效分发的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变型;图1b图解在UG成员中为决定如何分发用户创建的内容而使用普及密度(popularity density)的本发明方法的示例;图1c图解用于通过因特网sP2P网络分发用户创建的高价值的内容的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解了安排来执行本发明方法的因特网sP2P网络的示例。示出了称为超对等体的多个缓存节点(CN1,CN2,CN3,…)和对等体5、即例如包括IPTV STB的用户设备。作为示例,示出了用户组1(UG1),该用户组的成员由带阴影的圆圈指示,并以点线连接至UG1。此外,示出了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该服务器给共享用户所创建的内容的应用以及主动缓存种群(population)的代理提供接口,作为示例,其服务代理网络节点。为了sP2P的完整性,示出了商业内容存储节点(库服务器)。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b所示,使用给定类型(genre)的内容优先权和普及来定义要主动填充缓存的抉择矩阵(decisionmatrix)。在另一示例中,如图1c所示,使用内容价值来提供高的服务可用性以便例如可靠地分发很少被访问但高价值的资源、如新任务的关键信息。
建议的解决方案不受限于特定类型的用户组管理,且不限于特定抉择矩阵。
在附图中,在以编号为1的箭头所示的第一步骤(步骤1),在接收到(如由作为代理网络节点的一部分的AS接收到)来自请求用户的对上传作为新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的上传内容数据包7的请求之后,新的用户创建的内容已被注册在AS,并已被上传到CN1的指定个人存储器(personal storage)或者处于正被上传到指定个人存储器的过程中。注册了该内容的用户是UG1的成员。因此,在用户组列表中查寻作为所述请求用户的当前用户组UG1的成员的用户的所有用户组成员,并确定所述用户组成员的用户节点。
图中,编号为2的箭头示出后面的第二步骤(步骤2)。例如通过周期性地检查来自应用服务器的信息、通过由该AS通报或通过其他手段,作为代理网络节点的另一部分的代理了解最近创建的内容。代理具有对UG1成员列表、UG1成员的位置、与最近可访问缓存节点及其状态有关的信息的访问。状态具有广泛的含义,且可包含但不限于当前载荷(current load)、可用和已用BW等。
在第二步骤,代理应用抉择矩阵来确定新内容是否应该被移到靠近其他UG1成员的缓存。作为第三步骤的新内容的移动在图中以编号为3的箭头所示。
因此,通过应用抉择矩阵,确定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要被缓存在网络的哪个缓存节点中,其中所述抉择矩阵定义定义必须为哪个用户节点在哪个缓存节点缓存内容数据包的关系(relationship)。
在图1a中,根据抉择矩阵的最简单情形缓存上传内容数据包、即其副本,该最简单情形把接近用户节点的缓存节点列为必须为用户节点缓存内容数据包的缓存节点。
抉择矩阵的另一简单示例能够检查用户组的其他成员是否频繁地观看给定类型的内容。另一简单抉择矩阵能够检查是否内容优先权>=高价值优先权,在该情形中,必须把内容缓存在每个UG1成员可访问的至少2个或更多的节点上。
在上传有关孩子们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新家庭影片的地理上分离的家庭成员频繁地处于对类似的用户所生成的类型的在过去所请求的访问时,是基于类型的抉择矩阵的使用情形的示例。
在再使用(reused)因特网sP2P用于共享任务关键内容、例如必须被分发到地理上分离的用户组成员的新指令时,是基于优先权的矩阵的使用情形的示例。即使该指令可能仅被访问少数几次,但这些指令必须在若干个最近的缓存位置轻易可得。
在第三步骤(步骤3),代理发起通过缓存节点的内容移动,如由图中编号为3的箭头所示。在图1a的给定示例中,只在对UG1成员最近的缓存节点(CN3)上保存内容副本。从在经过缓存节点CN2的路径上的缓存节点去除中间副本。在发起或完成内容移动之后,可有选择地通报UG1的成员。
为了避免由游离用户(nomadic user)所引起的分发故障,可执行以下步骤:在步骤1,AS在解析对UG成员最近的缓存的位置之前可有选择地进行对位置代理(Location Agent:LA)的呼叫以确定最新位置,该呼叫由AS和位置代理LA之间的双向箭头表征。
可选地,例如对于高价值内容,可周期性地再评估UG成员的位置。在LA检测到位置改变时,由AS弹出栈(pull)或推入栈(push)。在此情形中,可重复步骤2和步骤3,包含因UG成员已离开而不再被使用的缓存的清除。
图1b给出备选步骤3的示例。在此情形中,CN2和CN3都需要对新的UG1所创建的内容的访问。但是,改为做出在CN4上放置副本的决定。
例如,因新内容的类型在每个缓存节点上不具有足够高的普及密度而做出该决定。如果Dn是从第n个缓存节点到该节点可到达的UG成员的距离,例如通过两者之间的节点数来测量该距离,Rn是来自UG1成员的内容请求的概率。
然后,资源应该缓存在具有最高的加权普及密度的一个或多个节点K上:
Figure G2008101858866D00101
n∈1..路径中的节点。意味着内容应该缓存在具有加权请求概率p的值的节点K中,p由括号中的表达式所定义,在所有节点的p的最大值附近的区域定义由根据本发明方法要缓存内容数据包的缓存节点所满足的预定条件。
因此,对具有多个访问路径的若干对等体能够同时请求同一数据段、如内容数据包加以考虑。因而应该选择被最优设置来服务所有对等体的缓存节点。这由该公式以一种简化的方式表达。
“普及密度”的定义之一是每用户数的普及。例如,对于区域A影片A被请求了100次,对于区域B为100次。在区域A中有1000个用户,区域B中有10000个用户。在此示例中,虽然记录了相同数目的请求,但是区域A中的普及密度为区域B中的10倍。
图1c图解了对于高价值内容备选步骤3的另一示例。在此情形中,当如果内容优先权>=高价值优先权那么,为了高的服务可用性,内容副本必须被放置到UG1成员可访问的至少X(X=2)个缓存。
提议的解决方案使互联网sP2P能够用于用户创建的内容的有效分发,并改善效率和服务质量。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内容分发网络的瓶颈。
该解决方案通过使用“频率或请求”的出栈(pull)和缓存方法克服了现有sP2P网络的局限性。还对内容的特性作了允许高服务质量和可靠性的考虑。
提议了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7的方法,其中内容数据包7要被缓存在所述网络的缓存节点CN1、CN2、CN3、CN4中。该网络包括多个缓存节点CN1、CN2、CN3、CN4和所述用户的用户节点5以及在相邻的所述节点之间延伸的多个数据线,且把用户分组到用户组中,并在用户组列表中列出用户。在该网络的用户节点5之间的通信(traffic)连接上交付内容数据通信量(traffic)。
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由所述网络的代理网络节点从用户的请求用户接收对上传上传内容数据包7的请求,b)在所述用户组列表中查寻作为所述请求用户的当前用户组UG1的成员的用户的所有用户组成员,并确定所述用户组成员的用户节点,(也有选择地确定UG成员的当前位置)c)通过应用抉择矩阵确定要把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7缓存在该网络的缓存节点CN1、CN2、CN3、CN4的哪个节点中,其中,所述抉择矩阵定义定义必须为哪个用户节点在哪个缓存节点缓存内容数据包的关系。d)在所确定的缓存节点CN1、CN2、CN3,CN4中缓存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7。

Claims (9)

1.一种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其中,所述内容数据包要被缓存在所述网络的缓存节点中,
所述网络包括多个缓存节点和所述用户的用户节点以及在相邻的缓存节点和用户节点之间延伸的多个数据线,以及
所述用户被分组到用户组中,并被列入用户组列表中,其中,在所述网络的用户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上交付内容数据通信量,包括以下步骤:
a)由所述网络的代理网络节点从所述用户的请求用户接收对上传上传内容数据包的请求,
b)在所述用户组列表中查寻作为所述请求用户的当前用户组的成员的用户的所有用户组成员,并确定所述用户组成员的所述用户节点,
c)通过应用抉择矩阵,确定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将被缓存在所述网络的所述缓存节点的哪个缓存节点中,其中,所述抉择矩阵定义定义必须要为哪个用户节点在哪个缓存节点上缓存内容数据包的关系,
d)在所确定的缓存节点中缓存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
所述抉择矩阵把与用户节点相邻的缓存节点列为必须要为所述用户节点缓存所述内容数据包的所述缓存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
在完成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缓存之后通报所述用户组成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执行以下步骤:
-把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普及值分配给具有作为相邻节点的所述用户组成员的至少一个用户节点的每个缓存节点,
-在每个缓存节点计算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加权的请求概率,且
-通过应用所述抉择矩阵确定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要被缓存在所述网络的所述缓存节点的哪个缓存节点中的所述步骤,包括决定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所述加权的请求概率的哪些加权的请求概率满足预定条件的步骤,
其中,所述确定的缓存节点是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所述加权的请求概率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那些缓存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
通过计算对不同缓存节点和/或用户节点的结合的结果的总数,计算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的所述加权的请求概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
把优选定义内容价值的内容优先权值分配给所述上传内容数据包,以及
如果所述内容优先权值满足预定的优先权条件,则所述抉择矩阵定义必须要为哪个用户节点在哪个缓存节点缓存内容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内容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则所述抉择矩阵定义必须要为每个用户节点缓存所述内容数据包的至少两个缓存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
从外部源请求和/或更新内容数据包的加权的请求概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
由所述代理网络节点执行步骤b)和/或步骤c)。
CN200810185886.6A 2007-12-17 2008-12-16 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6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291559.8 2007-12-17
EP07291559A EP2073503A1 (en) 2007-12-17 2007-12-17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 data packages originated by users of a super peer-to-peer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6025A CN101466025A (zh) 2009-06-24
CN101466025B true CN101466025B (zh) 2013-01-09

Family

ID=39401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88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6025B (zh) 2007-12-17 2008-12-16 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66148B2 (zh)
EP (1) EP2073503A1 (zh)
JP (1) JP5068858B2 (zh)
KR (1) KR101490122B1 (zh)
CN (1) CN101466025B (zh)
WO (1) WO20090770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468B (zh) * 2008-05-20 2013-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2p的媒体播放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417816B2 (en) 2009-02-20 2013-04-09 Alcatel Lucent Topology aware cache cooperation
CN101990113B (zh) * 2009-08-06 2013-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上行方法及内容交付功能实体
US20110107030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Simon Borst Self-organizing methodology for cache cooperation in video distribution networks
EP2513799B1 (en) * 2009-12-16 2014-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server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aching
US20110173337A1 (en) * 2010-01-13 2011-07-14 Oto Technologies, Llc Proactive pre-provisioning for a content sharing session
US20110225312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Thomson Licensing Unified cache and peer-to-pe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8447875B2 (en) * 2010-03-10 2013-05-21 Thomson Licensing Unified cache and peer-to-pe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10075505B2 (en) 2011-05-30 2018-09-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data including pieces of data
WO2013001589A1 (ja) * 2011-06-27 2013-01-0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3232697A (ja) * 2012-04-27 2013-11-14 Sony Corp コンテンツ転送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転送方法、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N102868756B (zh) * 2012-09-27 2016-03-02 浙江财经学院 一种自组织p2p架构的服务共享方法及其系统
KR20140097924A (ko) * 2013-01-30 2014-08-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우선 순위를 가지는 이중 캐싱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03803B2 (en) * 2013-11-14 2015-12-01 Broadcom Corporation Proxy device for a network of devices
CN105450695A (zh) * 2014-08-22 2016-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备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450696A (zh) * 2014-08-22 2016-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备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645485B (zh) * 2016-07-22 2021-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直播的分发方法、系统和装置
JP6068724B1 (ja) * 2016-11-28 2017-01-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エッジサーバ、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配信制御方法
CN106888462B (zh) * 2017-03-06 2020-05-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内容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US20190306265A1 (en) * 2018-04-02 2019-10-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Group enhanced content delivery
US10841393B2 (en) 2018-11-12 2020-11-17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peer-to-peer caching
CN110086857B (zh) * 2019-04-15 2022-01-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缓存节点状态和位置的信息中心网络缓存部署方法
CN113271631B (zh) * 2020-10-19 2024-02-27 南京爱而赢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请求可能性与时空特性的新型内容缓存部署方案
CN113453038B (zh) * 2021-06-25 2022-03-2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cdn-p2p混合架构下效用最优协同缓存管理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5815B2 (en) * 2000-12-13 2004-09-21 George Guonan Zhang Computer based knowledg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0087A (ja) * 2001-07-17 2003-01-31 Fujitsu Ltd コンテンツ配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GB0120134D0 (en) * 2001-08-17 2001-10-10 Nokia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methods of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around the network
US8650601B2 (en) * 2002-11-26 2014-02-11 Concurrent Computer Corporation Video on demand management system
US7567987B2 (en) * 2003-10-24 2009-07-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File sharing in P2P group shared spaces
JP4103892B2 (ja) * 2005-01-26 2008-06-18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ピアツーピア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
US20080089299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 in Ad-hoc networks using super peer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5815B2 (en) * 2000-12-13 2004-09-21 George Guonan Zhang Computer based knowledge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LOGERAKI V.Handling Multimedia Objects in Peer-to-Peer Networks.《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C GRID2002 BERLIN,GERMANY 21-24 MAY》.2002,正文第1页右栏第2段至第2页右栏第1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77057A1 (en) 2009-06-25
US8166148B2 (en) 2012-04-24
KR20100105679A (ko) 2010-09-29
JP5068858B2 (ja) 2012-11-07
EP2073503A1 (en) 2009-06-24
US20090198833A1 (en) 2009-08-06
JP2011507115A (ja) 2011-03-03
CN101466025A (zh) 2009-06-24
KR101490122B1 (ko) 2015-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6025B (zh) 用于分发由超对等网络的用户所创建的内容数据包的方法
US11470148B2 (e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JP5181031B2 (ja) 管理型マルチメディア配信ネットワーク内の回復力の高いサービス品質
US9432307B2 (en) Internet protocol broadcasting
CN101431530B (zh) 用于在高速缓存节点中高速缓存内容数据包的方法
US9438487B2 (en) Bandwith policy management in a self-correcte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972757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digital content
US201500125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content in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20150288593A1 (en) Modified content delivery based on network conditions
CN104137564A (zh) 分块内容的受控流送
US2010026913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erting Advertisements In A Content Stream In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IPTV)
EP208255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available from content distribution points
CN101557499A (zh) 媒体交付系统及方法、媒体交付系统资源更新方法
US2010029317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ring and distributing electronic content
Munoz-Gea et al.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of multisource streaming strategies in P2P VoD systems
WO201005821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 handling
US2014014953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contents with tic server and cdn
US9444739B2 (en) Congestion control in caching enabled video networks
Pussep Peer-assisted video-on-demand: cost reduction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or users, overlay providers, and network operators
Tripathy et al. Supporting QoE-Aware Live Streaming Over Peer-to-Peer Network
WO20141581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congestion exposure via cloud-based infrastructure for mobile users
Sujatha et al. CCAM: A comprehensive cost analysis model for Video-on-Dem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