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3466B - 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3466B
CN101453466B CN2007101965882A CN200710196588A CN101453466B CN 101453466 B CN101453466 B CN 101453466B CN 2007101965882 A CN2007101965882 A CN 2007101965882A CN 200710196588 A CN200710196588 A CN 200710196588A CN 101453466 B CN101453466 B CN 101453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way
side gateway
carrying
network
resour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65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3466A (zh
Inventor
廖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965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3466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3066 priority patent/WO20090740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3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3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86In-session procedures session scope mod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转换所述初始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为目标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发送所述转换后的初始侧网关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目标侧网关,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应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在应用不同协议的网络之间已建立承载连接的情况下,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以实现所述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网络承载重定向装置及系统。

Description

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通信网络正在逐渐实现IP化承载传输,包括信令的IP化和话路承载的IP化。基于软交换架构的网络,媒体网关控制器之间的呼叫控制信令可以是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BICC)信令,也可以是初始会话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信令,话路均使用的是IP承载。在呼叫建立过程中,信令在不同的媒体网关控制器之间进行转接,而话路则可以实现点到点的连接,即实现初始媒体网关到目标媒体网关间的直连,中间不需要经过任何媒体网关的转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语音的质量和缩短传输时延。
若在通信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呼叫的前转,在原有的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TDM)系统中,采用的是电路迂回方式,即主叫端首先与被叫端连接,由于需要进行对呼叫进行前转,则被叫端把呼叫连接至前转端,从而实现主叫端与前转端的电路连接。但在应用IP协议承载的通信网络中,如BICC协议定义了承载重定向机制,SIP协议可以通过收发UPDATE/re-INIVITE消息进行SDP的重协商以实现承载重定向的目的。
承载重定向的实现过程以基于IP承载连接的BICC域网络为例,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W)1与MGW2之间已建立承载连接,因业务触发(如呼叫的前转),需要将承载锚定点(Bearer Control-Ancor,BC-Ancor)的呼叫转至媒体网络控制器(Media Gate Controller,MGC),因此也需要将呼叫的承载通路更新为MGW1至MGW3,其实现承载重定向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的BC-Ancor和呼叫控制锚定点(Call Control-Ancor,CC-Ancor)均为MGC。
步骤101:CC-Ancor触发承载重定向流程,发送应用传输机制(ApplicationTransport Mechanism,APM)消息至BC-Ancor,所述APM消息中携带有承载重定向指示(Bearer redirect);
步骤102:BC-Ancor接收到所述APM消息,向MGW1发送ADD命令,命令MGW1创建新的IP端点,并将所述IP端点的配置信息返回至BC-Ancor;
步骤103:BC-Ancor构造包括new tunnel data1的APM消息,发送至CC-Ancor,在new tunnel data1中,包括有所述IP端点的配置信息;
步骤104:CC-Ancor接收到new tunnel data1,构造初始地址消息(InitailAddress Message,IAM),发送至MGC,发起到MGC的呼叫,所述IAM消息中包括MGW1的网络配置信息new tunnel data1;
步骤105:MGC发送ADD命令至MGW3,创建新的IP端点,并接收MGW3回复的网络配置信息new tunnel data2;
步骤106:MGC将所述new tunnel data2通过APM消息经由CC-Ancor发送至BC-Ancor;
步骤107:BC-Ancor通过MOD命令发送new tunnel data2至MGW1,从而完成MGW1与MGW3间的承载信息交互,实现建立它们之间的承载连接;
步骤108:CC-Ancor发起承载释放消息,释放MGW1与MGW2间的承载连接。
通过上述步骤,在应用BICC协议的网络中,即可实现网络连接的承载重定向过程。在应用SIP协议的网络中,实现网络连接的承载重定向的原理与在BICC网络中基本相同,具体请参阅RFC 3261的详细论述。但上述网络连接的承载重定向过程,均是在应用同一网络协议间的MGW间实现网络连接的承载重定向,若在BICC网络与SIP网络互连通信的情况下,则目前的技术并没有定义跨协议的承载重定向流程,因此不能够实现不同协议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在不同协议网络进行承载连接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承载重定向连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
转换所述初始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为目标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
发送所述转换后的初始侧网关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目标侧网关,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
转换单元,用于转换所述初始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为目标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转换后的初始侧网关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目标侧网关;
承载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承载得定向系统,包括:初始侧网关,目标侧网关,原连接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其中,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网络承载重定向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应用不同协议的网络之间已建立承载连接的情况下,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以实现所述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SIP协议的承载重定向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装置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201: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
步骤S202:转换所述初始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为目标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
步骤S203:发送所述转换后的初始侧网关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目标侧网关,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应用不同协议的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连接。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均是以应用BICC协议的网络与应用SIP协议的网络为例,并且所述BICC网络的MGW1与所述SIP网络的MGW2间已经建立IP承载通路的连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即可以实现MGW1或MGW2与MGW3之间新的承载连接。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3所示,BICC网络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2已建立承载连接,其中,BICC-Server控制MGW1,SIP-Server1控制MGW2,SIP-Server2控制MGW3,初始侧网关为MGW1,目标侧网关为MGW3,若需要MGW1与MGW3建立新的承载连接,SIP域服务器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301:SIP域中的SIP服务器1向SIP服务器2发送邀请请求(INVITE),SIP服务器2回复包括SDP1的183消息;
所述SDP1中包括所述MGW3的IP地址,以及所使用的codec,183消息为SIP协议所定义的消息格式;
步骤302:SIP服务器1触发承载重定向流程,向MGC发送更新(UPDATE)消息;
在所述UPDATE消息中,包括有所述SIP服务器1的承载重定向指示信息、获取到的MGW3的IP地址以及所使用的codec;
步骤303:MGC转换所述UPDATE消息为BICC协议所使用的APM消息格式,其中APM消息中包括由MGW3的网络资源信息转换的承载信息newtunnel data1,发送所述APM消息至BICC服务器;
步骤304:所述BICC服务器接收到所述APM消息,发送所述new tunneldata1、以及ADD命令至MGW1;
BICC服务器根据自身的编解码表,获知MGW3所应用的codec,并通过H.248接口向MGW1发送ADD命令,要求MGW1创建新的IP端点,在所述IP端点上分配承载资源;
步骤305:MGW1经由BICC服务器发送MGW1承载资源信息new tunneldata2至MGC;
BICC服务器接收到MGW1发送的new tunnel data2后,使用APM消息携带该承载信息,并发送至MGC;
步骤306:MGC接收到所述APM消息,转换为携带SDP2的200消息,发送至SIP服务器1;
其中,所述200消息为在SIP协议中定义的消息格式,SDP2为new tunneldata2映射而得;
步骤307:SIP服务器接1收到200消息,构造PRACK消息,发送至SIP服务器2,其中PRACK消息中携带SDP2,并接收到SIP服务器2回复的200消息;
通过上述流程,即完成了两个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建立了MGW1与MGW3之间新的承载连接;
步骤308:MGC向BICC服务器发送释放承载消息,释放MGW1与MGW2间的承载连接。
在上述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SIP服务器1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实现两个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BICC网络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3建立新的承载连接,原有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2承载连接被释放。另外,所述MGC也可以与SIP-Server1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中,同时负责控制MGW2以及BICC-Server与SIP-Server2之间的协议转换工作。在本发明第二至第四优选实施例中,同样可以进行类似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4所示,BICC网络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2已建立承载连接,其中,BICC-Server控制MGW1,SIP-Server1控制MGW2,SIP-Server2控制MGW3,MGW1为目标侧网关,MGW3为初始侧网关,若需要MGW1与MGW3建立新的承载连接,MGC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401:MGC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向BICC服务器发送带有承载重定向指示的APM消息;
步骤402:BICC服务器接收到所述APM消息,发送ADD命令至MGW1,并接收MGW1回复的新承载资源new tunnel data1;
BICC服务器通过H.248接口发送ADD命令至MGW1,要求MGW1创建新的IP端点,并分配承载资源new tunnel data1;
步骤403:BICC服务器发送带有new tunnel data1的APM消息至MGC;
步骤404:MGC接收到APM消息,发送INVITE消息至SIP服务器2;
其中INVITE消息由APM消息转换而成,INVITE消息携带的SDP1是由new tunnel data1映射得到;
步骤405:SIP服务器发2送包括SDP2的183消息至MGC,在SDP2中,包括有MGW3的网络配置消息;
步骤406:MGC将包括new tunnel data2的APM消息发送至BICC服务器,new tunnel data2是由SDP2转换得到;
通过上述流程,BICC服务器接收到重定向网关MGW3的网络资源信息,即可实现建立MGW1与MGW3间的承载连接;
步骤407:MGC向BICC服务器发送释放承载消息,释放MGW1与MGW2间的承载连接。
在上述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中,MGC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最终实现两个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BICC网络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3建立新的承载连接,原有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2承载连接被释放。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5所示,BICC网络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2已建立承载连接,其中,BICC-Server1控制MGW1,BICC-Server2控制MGW3,SIP-Server控制MGW2,MGW2为目标侧网关,MGW3为初始侧网关,若需要MGW2与MGW3建立新的承载连接,BICC服务器1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501:BICC服务器1触发承载重定向流程,发送包括承载重定向指示的APM消息至MGC;
步骤502:MGC接收到所述APM消息,回复包括SIP网络MGW2的承载信息new tunnel data1的APM消息至BICC服务器;
其中,MGC根据当前与MGW2的会话所保存的codec以及MGW2的承载信息,构建回复BICC服务器的所述APM消息;
步骤503:BICC服务器1根据接收到的new tunnel data1,发起到BICC服务器2的呼叫,并接收BICC服务器2回复的承载信息tunnel data2;
在所述承载信息tunnel data2中包括MGW3的承载信息及所使用的codec;
步骤504:BICC服务器1通过APM消息发送所述tunnel data2至MGC;
步骤505:MGC将所述tunnel data2转换为SDP2,通过UPDATE消息发送至SIP服务器;
其中,所述SDP2中包括MGW3的承载信息以及所使用的codec;
步骤506:SIP服务器回复包括SDP3的200消息至MGC,完成offer/answer流程;
通过上述流程,即完成了两个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建立了MGW2与MGW3之间新的承载连接;
步骤506:BICC服务器1释放原有MGW1至MGW2的承载。
在上述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中,BICC服务器1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实现两个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BICC网络的MGW3与SIP网络的MGW2建立新的承载连接,原有的MGW2与BICC网络的MGW1承载连接被释放。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6所示,BICC网络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2已建立承载连接,其中,BICC-Server1控制MGW1,BICC-Server2控制MGW3,SIP-Server控制MGW2,MGW2为初始侧网关,MGW3为目标侧网关,若需要MGW2与MGW3建立新的承载连接,MGC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601:MGC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发送IAM消息至BICC服务器2,其中所述IAM消息所使用的codec为MGC保存的MGW2的codec;
步骤602:BICC服务器2接收到所述IAM消息,发送ADD命令至MGW3,并接收MGW3回复包括新承载资源new tunnel data1的APM消息,其中在newtunnel data1中,包括MGW3的承载信息及所使用的codec;
BICC服务器2收到IAM消息后,通过H.248接口发送ADD命令至MGW3,要求MGW3创建新的IP端点,并分配承载资源new tunnel data1;
步骤603:BICC服务器2发送带有new tunnel data1的APM消息至MGC;
步骤604:MGC将new tunnel data1转换为SDP2,通过UPDATE发送至SIP服务器;
步骤605:SIP服务器将MGW3的承载信息SDP2发送至MGW2,并接收MGW2回复的承载信息SDP3;
步骤606:SIP服务器发送包括SDP3的200消息至MGC;
步骤607:MGC将SDP3转换为tunnel data3,通过APM消息发送至BICC服务器2;
通过上述流程,即完成了两个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建立了MGW2与MGW3之间新的承载连接;
步骤608:BICC服务器1释放原有MGW1至MGW2的承载。
在上述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中,MGC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实现两个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BICC网络的MGW3与SIP网络的MGW2建立新的承载连接,原有的MGW2与BICC网络的MGW1承载连接被释放。
在上述本发明第一至第四优选实施例中,重定向请求的发起方并不限于具体的网络服务器,可以是由SIP服务器发起、或由BICC服务器发起,也可以由所述MGC发起。
另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的MGC均是独立设置,用于协议转换,不控制媒体网关。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中,也可以将MGC与其他网络服务器设置在一起,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网络承载重定向的发明目的。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有网络承载重定向装置,应用所述网络承载重定向装置,在BICC网络的MGW1与SIP网络的MGW2已建立承载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在所述两个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具体请参阅下述第五至第八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装置,其结构图请参阅图7所示,包括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转换单元702,用于转换所述初始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为目标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发送单元703,用于发送所述转换后的初始侧网关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目标侧网关;承载建立单元704,用于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所述第一装置还包括承载重定向请求接收单元705,用于接收所述目标侧网关的承载重定向请求信息,触发所述获取单元执行获取步骤;释放单元706,用于在新的承载连接建立后,释放所述初始侧网关与原连接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中,SIP服务器1发起承载重定向请求,所述第一装置的承载重定向请求接收单元705接收到SIP服务器1发送的承载重定向请求UPDATE,在UPDATE中,包括有承载重定向指示信息、SIP网络中MGW3的IP地址以及所使用的codec。
所述第一装置将所述承载重定向请求经过相应的格式转换,发送至BICC服务器;所述BICC服务器接收到所述MGW3的承载信息,转发至MGW1,并通过H.248接口向MGW1发送ADD命令,要求MGW1创建新的IP端点,在所述IP端点上分配承载资源new tunnel data2。
所述BICC服务器接收到MGW1回复的new tunnel data2,并发送至所述第一装置;所述第一装置通过获取单元701获取到MGW1的承载信息newtunnel data2,使用转换单元702,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为702消息,所述702消息中包括由new tunnel data2映射得到的SDP2。发送单元703将所述702消息发送至SIP服务器。
SIP服务器1接收到所述200消息后,构造PRACK消息,发送至SIP服务器2,并在接收到MGW3回复的消息后,所述第一装置的承载建立单元704即建立了MGW1与MGW3之间的承载连接。
所述MGW1与MGW3的承载连接建立后,所述第一装置应用释放单元706,向BICC服务器发送承载释放消息,释放原MGW1与MGW2间的承载连接。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实施例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装置,其结构图请参阅图8所示,包括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转换单元802,用于转换所述初始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为目标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发送单元803,用于发送所述转换后的初始侧网关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目标侧网关;承载建立单元804,用于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另外,所述第二装置还包括承载重定向请求发送单元805,用于发送承载重定向请求至目标侧网关网络服务器,触发所述目标侧网关进行承载重定向流程,并且,触发所述获取单元执行获取步骤;释放单元806,用于在新的承载连接建立后,释放所述初始侧网关与原连接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在本本发的第六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置发起承载重定向流程,通过承载重定向请求发送单元805发送APM消息至BICC服务器。BICC服务器接收到所述APM消息,通过H.248接口发送ADD命令至MGW1,要求MGW1创建新的IP端点,并分配承载资源new tunnel data1;所述BICC服务器接收到所述MGW1回复的new tunnel data1,创建APM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装置;
所述第二装置通过获取单元801获取到包括new tunnel data1的APM消息,使用转换单元802转换为携带SDP1的INVITE消息,其中SDP1是由newtunnel data1映射得到;
所述发送单元803发送所述INVITE消息至SIP服务器2,告知SIP服务器2在BICC网络中的MGW1的承载信息。
所述第二装置接收SIP服务器2回复的包括MGW3承载信息的消息,并发送至BICC服务器。通过上述流程,所述第二装置的承载建立单元804即建立了MGW1与MGW3之间的承载连接。
所述MGW1与MGW3的承载连接建立后,所述第二装置应用释放单元806,向BICC服务器发送承载释放消息,释放原MGW1与MGW2间的承载连接。
据上所述,在本发明第五、第六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第一、第二装置获取到BICC网络中MGW1的承载信息,并发送至SIP网络的SIP服务器2,最终实现MGW1与MGW3的承载重定向。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装置,第一BICC服务器1触发承载重定向流程,发送包括承载重定向指示的APM消息至所述第一装置;所述第一装置通过承载重定向请求接收单元705获取到所述请求消息,并根据自身保存的MGW2的IP地址、编解码表类型,创建MGW2的承载信息new tunnel data1,并发送回BICC服务器1。
BICC服务器1根据接收到的new tunnel data1,发起到SIP服务器2的呼叫,并接收SIP服务器2回复的承载信息tunnel data2;然后通过APM消息,发送所述tunnel data2至所述第一装置。
所述第一装置通过获取单元701获取到MGW3的承载信息,并通过转换单元702转换为SDP,使用发送单元703UPDATE消息发送至SIP服务器;SIP服务器接收到所述UPDATE消息,回复包括SDP3的200消息至所述第一装置,完成offer/answer流程。通过上述流程,所述第一装置的承载建立单元704即建立了MGW1与MGW3之间的承载连接。
所述MGW1与MGW3的承载连接建立后,所述第一装置应用释放单元706,向BICC服务器1发送承载释放消息,释放原MGW1与MGW2间的承载连接。
本发明的第八优选实施例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装置,第二所述第二装置触发承载重定向流程,通过承载重定向请求发送单元805向BICC服务器2发送IAM消息,所述IAM消息所使用的codec为所述第二装置自身保存的MGW2的codec。BICC服务器2接收到所述IAM消息,通过H.248接口发送ADD命令至MGW3,要求MGW3创建新的IP端点,并分配承载资源newtunnel data1;所述BICC服务器2接收到MGW3回复的new tunnel data1,创建APM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装置。所述第二装置通过获取单元801,获取到MGW3的承载信息,并通过转换单元802转换为SDP2,通过发送单元803发送UPDATE消息至SIP服务器,在所述UPDATE消息中,包括有SDP2。
SIP服务器将MGW3的承载信息SDP2发送至MGW2,并接收MGW2回复的承载信息SDP3,发送包括SDP3的200消息至所述第二装置,所述第二装置将SDP3进行转换,发送至BICC网络的SIP服务器2。
通过上述流程,所述第二装置的承载建立单元804即建立了MGW1与MGW3之间的承载连接。
所述MGW1与MGW3的承载连接建立后,所述第二装置应用释放单元1106,向BICC服务器发送承载释放消息,释放原MGW1与MGW2间的承载连接。
据上所述,在本发明第七、第八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第一、第二装置获取到BICC网络中MGW3的承载信息,并发送至SIP网络的目标网关MGW2,最终实现MGW3与MGW2的承载重定向。
另外,在上述第五至第八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或第二装置可以独立设置于媒体网关控制器中,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的网络服务器中,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网络承载重定向的发明目的。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系统,包括初始侧网关,目标侧网关,原连接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其中,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网络承载重定向装置。同样以BICC网络与SIP网络间的承载连接为例,BICC网络的BICC服务器、SIP网络的SIP服务器以及所述系统中的MGC均能够触发承载重定向流程,实现BICC网络与SIP网络间的承载重定向,其实现的具体过程请参阅本发明第五至第八优选实施例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所述MGC既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其他网络服务器设置在一起,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网络承载重定向的发明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
转换所述初始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为目标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
发送所述转换后的初始侧网关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目标侧网关,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
转换所述网络资源信息为所述初始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
发送所述转换后的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初始侧网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承载重定向请求至目标侧网关网络服务器,触发所述目标侧网关进行承载重定向。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侧网关为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网关,所述目标侧网关为初始会话协议网关;
或者,所述初始侧网关为初始会话协议网关,所述目标侧网关为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网关。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资源信息具体包括:
网关的IP地址,使用的编解码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释放所述初始侧网关与原连接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7.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初始侧网关发送的网络资源信息;
转换单元,用于转换所述初始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为目标侧网关应用协议格式;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转换后的初始侧网关网络资源信息至所述目标侧网关;
承载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初始侧网关与目标侧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承载重定向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侧网关的网络资源信息,触发所述获取单元执行获取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承载重定向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承载重定向请求至目标侧网关网络服务器,触发所述目标侧网关进行承载重定向流程,并且触发所述获取单元执行获取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释放单元,用于在新的承载连接建立后,释放所述初始侧网关与原连接网关间的承载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侧网关为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网关,所述目标侧网关为初始会话协议网关;
或者,所述初始侧网关为初始会话协议网关,所述目标侧网关为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网关。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资源信息具体包括:
网关的IP地址,使用的编解码类型。
13.一种网络承载重定向系统,包括:初始侧网关,目标侧网关,原连接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媒体网关控制器,其中,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承载重定向装置。
CN2007101965882A 2007-12-05 2007-12-05 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1453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65882A CN101453466B (zh) 2007-12-05 2007-12-05 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08/073066 WO2009074040A1 (fr) 2007-12-05 2008-11-14 Procédé de redirection de support de réseau, appareil et système l'utilisa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65882A CN101453466B (zh) 2007-12-05 2007-12-05 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3466A CN101453466A (zh) 2009-06-10
CN101453466B true CN101453466B (zh) 2011-12-28

Family

ID=4073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65882A Active CN101453466B (zh) 2007-12-05 2007-12-05 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3466B (zh)
WO (1) WO20090740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510B (zh) * 2010-12-29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修改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3370A (zh) * 2004-09-22 2006-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分组数据业务中实现用户设备重定向的方法
CN1956415A (zh) * 2006-10-31 2007-05-0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还原重定向报文特征信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53350B1 (ko) * 2002-06-17 2004-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개방형 네트워크에서 비아이씨씨 프로토콜을이용한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CN100375481C (zh) * 2002-10-09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业务在宽带异构网络间的实现互通方法的方法和系统
DE10335149A1 (de) * 2003-07-31 2005-03-0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Umsteuern einer Bearerverbindung (Bearer Redirect) für SIP/ SIP-T Teilnehm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3370A (zh) * 2004-09-22 2006-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分组数据业务中实现用户设备重定向的方法
CN1956415A (zh) * 2006-10-31 2007-05-0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还原重定向报文特征信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74040A1 (fr) 2009-06-18
CN101453466A (zh)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1493B (zh) 会话的载体协商
US90423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with media fallback
JP5238044B2 (ja) シグナリングデータをネットワーク移行ユニットおよび制御ユニット並びに所属のユニットに転送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07043711A5 (zh)
CN101884205B (zh) Ims集中式服务中i1-ps信令的动态发起
KR20070105886A (ko)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 네트워크에서단말의 성능 정보를 전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185827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ペイロードデータコネクションを少なくとも1つのマルチプレックスコネクションへ割り当てるための方法
WO2008039721A3 (en) Media terminal adapter with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proxy
MX2008013544A (es) Me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on e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y terminal que soporta el metodo.
CN101237614B (zh) 一种实现彩铃业务的方法
CN1868196B (zh) 呼叫建立用户和目标用户间的传输数据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889565B (zh) 会话建立方法
CN101114985B (zh) 编解码转换系统及方法
CN105516176A (zh) 一种呼叫中心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1217703B (zh) 一种在线彩铃彩像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4735034A (zh) 媒体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48008A (zh) 基于msrp的端到多端的媒体交换系统及方法
CN101453466B (zh) 网络承载重定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702295A (zh)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53042B (zh) 一种网关选择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217529A (zh) 在因特网中实现et.38传真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67324B (zh) 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提供方法和系统
CN101577942B (zh) 既建立ims媒体链接又建立cs媒体链接的方法
CN101594623B (zh) 一种互联网协议语音呼叫的监听方法及设备
CN101459872B (zh) 单对话彩铃彩像业务在应答后更新媒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