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6384B -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6384B
CN101446384B CN 200810167877 CN200810167877A CN101446384B CN 101446384 B CN101446384 B CN 101446384B CN 200810167877 CN200810167877 CN 200810167877 CN 200810167877 A CN200810167877 A CN 200810167877A CN 101446384 B CN101446384 B CN 101446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 cable
sensing optic
optical fiber
pipeline
fac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678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6384A (zh
Inventor
张金权
王小军
焦书浩
王飞
方德学
霍峰
王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 2008101678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6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6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6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6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6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埋地构筑物或地面构筑物、设施安全保护预警的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包括埋地构筑物或地面构筑物、设施(3)周围地下敷设的传感光缆(2),其特征是在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埋设一或多圈传感光缆(2),且圈间距小于或等于传感光缆(2)监测灵敏度半径的两倍,传感光缆(2)埋敷的深度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度半径。本方法安装的光纤传感器信号灵敏度高、有效、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本发明是2006年6月30日申请、申请号200610090595X、发明名称为“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埋地管道、构筑物或地面构筑物、设施安全保护预警的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涉及机械振动的测量、冲击的测量和管道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煤浆以及水等物质来说,管道输送是一种安全、经济以及高效的运输方式,在全球运输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这些具有易燃易爆和交易价值极高的能源物质运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在我们国家,每年至少新建几千公里的管道,可以说,管道是能源运输的大动脉。管道输送的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既有极高的交易价值也有易燃易爆这一特性,管道一旦泄漏,泄漏区域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不仅影响管道行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威胁着周边沿线人民群众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另外,管道泄露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更是无法估量。
自从有了管道,也就有了来自外界的破坏。尤其是近些年来,油价上涨,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在管道上打孔盗油、盗气;基础建设大量上马,管道沿线施工工地随处可见;此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都时刻威胁着管道的生产安全,其中打孔盗油和非法施工成为威胁管道安全生产的首要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国每年因外界破坏而造成的管道泄漏或爆炸上千余次,直接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等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为防止外界对管道的破坏,管道运输行业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预防和阻止破坏。管道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式非常严峻,寻找确保管道运输安全生产的手段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随着管道运输行业的发展,各种管道运输安全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已有的管道安全生产监测技术主要有两类。其一:管道泄漏事件发生后的监测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有“管内流体力学状态检测技术和分布式光纤温度和应力监测技术”。管内流体力学状态检测技术是实时采集管线中流体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信号,进行管道泄漏检测和定位,这种技术受到管道内的流体特性、输送工艺以及测试仪器的性能等因素限制,对管道泄漏监测的灵敏度和定位精度较低,这类技术包括:压力梯度法、负压力波法、流量平衡法。分布式光纤温度和应力监测技术是利用光纤的非线性特性(拉曼效应和布里渊效应)实时采集管道泄漏的介质对光纤的温度影响和冲击应力来确定泄漏点的位置,这种技术受到光缆的结构和光缆与泄漏点的距离限制而影响监测效果。其二,管道破坏事件发生前的预防监测技术,也就是管道破坏预警技术,目前已有的该类技术主要是“声波技术监测”,该技术是利用声波沿管道传输原理,在每隔1公里左右安装一个有源传感器,拾取管道沿线的声音信号加以分析,确定事件性质,进而对破坏管道的事件提前发现,但是每一个传感器件必须配备一套供电装置和通信装置,不仅增加设备的投资和维护成本,且这些设施本身也容易遭到破坏,使装置不能正常运行。
针对现有的管道及类似设施安全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有澳大利亚专利提出基于马赫-曾德(Mach-Zehnder)光纤干涉仪原理的监测技术,但该专利由于不稳定,在技术上并不成熟。而光纤传感器的安装方法也并未涉及。
光纤安全预警系统对土壤振动信号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有效检测光缆附近3米以内的土壤振动信号;但是土壤振动信号的强度越大或者振动发生位置离传感光缆越近,系统对振动事件的定位精度就越高,信号识别就越准确。与管道同沟敷设的传感光缆在管道沟中的位置影响光纤安全预警系统对管道的有效保护能力,所以,传感光缆在管道沟中的安装位置与方法是光纤安全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与管道同沟敷设光缆只是为了满足通信传输需要,光缆在管道沟的位置是管道的顶部以下的管道一侧,这样是为了利用管道来保护光缆。而光缆作为传感器时,因其感知灵敏范围是以光缆为中心的范围,而保护对像则是要以管道为中心的范围。当管道在光缆感知范围内,则能检测到可能危害管道的破坏事件的土壤振动信号。所以,现有的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的安装方法对于口径较大的管道和没有光纤的管道另一侧的保护的有效性将大大降低,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利用光缆对于作为传感器来保护管道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
而其它地下构筑物或通信光缆、交通设施、文物保护区、军械库、重点机关和重要工业厂区等重要设施与区域的安全保护则还没有有效的办法。如采用光纤安全预警系统这种有效的系统,同样有一个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的安装方法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埋地管道、构筑物或地面构筑物、设施安全保护预警的光纤传感器有效、可靠的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本发明根据被保护对象的不同,有不同的技术方案。根据光纤安全预警系统的技术要求,针对目前管道同沟敷设光纤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光缆)在有效保护管道方面存在的技术缺陷问题,提出根据被保护管道的直径大小,利用一根或者多根传感光缆,把这些传感光缆安装在管道沟中不同的位置,把管道完全置于传感光缆监测的灵敏范围内,起到有效保护管道的作用。
对于埋地管道是据传感光缆2至被保护管道1的距离加被保护管道1的直径之和与传感光缆2的灵敏度半径的比值大小,顺着管道1将一根或者多根传感光缆2安装在管道1周围不同的位置,把管道1完全置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范围内。
其中如果传感光缆2至被保护管道1的距离与被保护管道1的直径之和小于传感光缆2的灵敏度半径时,将一根传感光缆2安装在管道1的正上方[见图1]。
因为管道1受到外界的破坏威胁主要来自于地表,即管道1的上方,所以,传感光缆2的安装位置在管道1的正上方。设管道直径r,传感光缆2作为传感器灵敏度检测范围,即:传感光缆2为中心半径为R米的圆内,传感光缆2距管道1近侧的外壁距离为D,传感光缆2距管道1远侧外的距离为L,d为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光缆2检测范围的储备距离,并且干涉仪的两个干涉臂光纤和回传光纤只能在同一根光缆中。
安装方法的条件是:
R>2r+Dd>0,
R>L,R=L+d
不满足该条件时需要加装传感光缆2,安装传感光缆2的根数可按如下方法确定:
如果传感光缆2至被保护管道1的距离与被保护管道1的直径之和大于传感光缆2的灵敏度半径且被保护管道1在两根传感光缆2灵敏范围内时,如图2所示,将两根传感光缆2安装在管道1两侧斜上方近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上,并光纤安全预警系统干涉仪的两个干涉臂光纤分别在两根光缆中,回传光纤在两根光缆中任何一根传感光缆2中。
如果传感光缆2至被保护管道1的距离与被保护管道1的直径之和大于传感光缆2的灵敏度半径且被保护管道1仍不在两根传感光缆2灵敏范围内时,如图3、图4所示,在被保护管道1周围不同的位置,对称地安装三根以上传感光缆2,可为多套光纤安全预警系统提供光纤传感器,各个系统干涉仪的干涉臂光纤和回传光纤可分别被分配在不同的传感光缆2中。
本发明提出使用一根到多根传感光缆2对管道1周围的土壤振动信号进行有效检测。管道1近传感光缆2侧受传感光缆2的有效保护是没有问题的,当管道1直径太大以至于远传感光缆2侧不在传感光缆2的有效检测范围内时,在远传感光缆2侧再增加一根传感光缆2。当管道1再大到两根传感光缆2不能有效保护时,传感光缆2数增加到三根,三根不能覆盖时,增加到四根,依此类推,可以将传感光缆2的根数无限制的增加,进而保护任何管径的管道1。
对于埋地构筑物或地面构筑物、设施,是在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埋设一或多圈传感光缆2,且圈间距小于或等于传感光缆2监测灵敏度半径的两倍,传感光缆2埋敷的深度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度半径。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三种方案,一是在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埋设螺旋状多圈传感光缆2,且螺距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度半径的两倍,传感光缆2埋敷的深度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度半径。二是在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埋设平行的多圈传感光缆2,且圈间距小于或等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度半径的两倍,传感光缆2埋敷的深度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度半径,每圈传感光缆2配一套光纤安全预警系统。三是在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将一根传感光缆2以相邻两圈首尾相连的方式埋设平行的多圈,在传感光缆2每圈的接逢处不留间隙,且圈间距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度半径的两倍,配一套光纤安全预警系统。
附图说明
图1埋地管道一根根传感光缆安装示意图
图2埋地管道两根传感光缆安装示意图
图3埋地管道三根传感光缆安装示意图
图4埋地管道四根传感光缆安装示意图
图5埋地构筑物或地面构筑物、设施传感光缆安装示意图
图6埋地构筑物或地面构筑物、设施传感光缆安装示意图
其中1—管道            2—传感光缆
3—构筑物、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本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例是对Φ1500mm某管线安装光纤安全预警系统的光纤传感器安装方法,其中管道半径r=750mm,传感光缆2灵敏度R为1500mm,光缆距管道距离D=300mm,按照安装方法的条件R>2r+D判断,条件不满足,需要加装传感光缆,光缆的条数需>|π(2r+D)/2R|为2条,其构成如图2所示。沿管线的管沟安装两根传感光缆2,敷设的位置是:将两根传感光缆2安装在管道1两侧斜上方近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上,每根传感光缆2的垂线至管道1外侧的距离D为300mm,两根传感光缆2灵敏度圆交点至管道1上部外周H为1500mm,采用一套光纤安全预警系统,并光纤安全预警系统干涉仪的两个干涉臂光纤分别在两根光缆中,回传光纤在两根光缆中任何一根光缆中。用本方法安装的传感光缆2经光纤安全预警系统使用,信号灵敏度高、有效、可靠,非常理想。
实施例2.本例是对成正方形布局的四座十万立方原油储罐安装光纤安全预警系统的光纤传感器。由于油罐区占地面积为400×400m,采用一套光纤安全预警系统,一根传感光缆2围绕油罐区三圈成正方形螺旋状敷设埋于地下1米深处,螺距6米。用本方法安装的传感光缆2经光纤安全预警系统使用,可以预警油罐区周围18米宽一个方环带,且信号灵敏度高、有效、可靠,也非常理想。
可见,本方法安装的光纤传感器信号灵敏度高、有效、可靠,为光纤安全预警系统提供了理想的光纤传感器安装方法。

Claims (4)

1.一种埋地构筑物、设施或地面构筑物、设施安全保护预警的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包括埋地或地面之构筑物、设施(3)周围地下敷设的传感光缆(2),其特征是在被保护的所述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的所述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埋设一或多圈传感光缆(2),且圈间距小于或等于传感光缆(2)监测灵敏度半径的两倍,传感光缆(2)埋敷的深度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的灵敏度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在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埋设螺旋状多圈传感光缆(2),且螺距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灵敏度半径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在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埋设平行的多圈传感光缆(2),且圈间距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灵敏度半径的两倍,每圈传感光缆(2)配一套光纤安全预警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在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周围的地下,以近于被保护构筑物、设施(3)在水平面投影的形状,将一根传感光缆(2)以相邻两圈首尾相连的方式埋设平行的多圈,在传感光缆(2)每圈的接逢处不留间隙,且圈间距小于传感光缆(2)监测灵敏度半径的两倍,配一套光纤安全预警系统。
CN 200810167877 2006-06-30 2006-06-30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Active CN101446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67877 CN101446384B (zh) 2006-06-30 2006-06-30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67877 CN101446384B (zh) 2006-06-30 2006-06-30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90595XA Division CN100514107C (zh) 2006-06-30 2006-06-30 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6384A CN101446384A (zh) 2009-06-03
CN101446384B true CN101446384B (zh) 2013-02-20

Family

ID=40742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67877 Active CN101446384B (zh) 2006-06-30 2006-06-30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638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9880A2 (en) * 1994-04-28 1995-11-02 British Aerospace Public Limited Company Structur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optical fibres
US5663490A (en) * 1995-04-14 1997-09-02 Daito Kogyo Co., Ltd. Breakage detection system for water-barrier sheet in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JP2000292216A (ja) * 1999-04-02 2000-10-2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センサ
CN1598516A (zh) * 2004-07-19 2005-03-23 天津大学 干涉型分布式光纤管道泄漏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632496A (zh) * 2003-12-25 2005-06-29 秦一涛 堤坝渗漏定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监测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9880A2 (en) * 1994-04-28 1995-11-02 British Aerospace Public Limited Company Structur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optical fibres
US5663490A (en) * 1995-04-14 1997-09-02 Daito Kogyo Co., Ltd. Breakage detection system for water-barrier sheet in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JP2000292216A (ja) * 1999-04-02 2000-10-2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センサ
CN1632496A (zh) * 2003-12-25 2005-06-29 秦一涛 堤坝渗漏定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598516A (zh) * 2004-07-19 2005-03-23 天津大学 干涉型分布式光纤管道泄漏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66945A 1998.03.10
JP特开平8-145630A 1996.06.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6384A (zh) 2009-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5952B (zh) 管道泄漏监测与安全预警测试系统
CN105805556B (zh) 一种分布式光纤泄漏监测系统
Fletcher et al. SmartBall™: a new approach in pipeline leak detection
CN201014212Y (zh) 管道泄漏监测与安全预警测试系统
CN101098195B (zh) 光纤安全预警系统
US11506562B2 (en) Monitoring of fluid pipes
CN101393269A (zh) 一种利用通信光缆监测地质状况的方法
Giunta et al. Third party interference and leak detection on buried pipelines for reliable transportation of fluids
CN100487509C (zh) 光纤安全预警偏振控制系统
CN100487510C (zh) 光纤安全预警信号识别系统
CN100514107C (zh) 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CN103383244A (zh) 一种冻土区油气管道监测方法和系统及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1403473B (zh)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相位控制系统
CN101446384B (zh)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传感器安装方法
CN101413627B (zh) 一种光纤安全预警偏振控制系统
CN2929440Y (zh) 光纤安全预警偏振与相位联合控制装置
CN100460914C (zh) 光纤安全预警光路系统
Zhao et al. Analysis of safety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for the myanmar-china oil and gas pipeline (myanmar section)
Strong et al.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pipeline condition monitoring
CN200944148Y (zh) 光纤安全预警光路装置
CN101692137B (zh) 光纤安全预警偏振与相位联合控制系统
Barry Using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to Detect Underground Pipe Leaks
CN2929439Y (zh) 光纤安全预警信号识别装置
CN2934876Y (zh) 光纤安全预警偏振控制装置
Boroomand et al. Investigation of leak detection systems for saltwater transmission l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3

Address after: 100007 Beijing,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No. 9, No.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724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shop No. six Kang Street, No. six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 Bur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