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4206A -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4206A
CN101444206A CNA2009101160539A CN200910116053A CN101444206A CN 101444206 A CN101444206 A CN 101444206A CN A2009101160539 A CNA2009101160539 A CN A2009101160539A CN 200910116053 A CN200910116053 A CN 200910116053A CN 101444206 A CN101444206 A CN 101444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seed
clothing
film form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160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布青
郭肖颖
刘成扩
刘亮
张漫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huangfeng Agricultural High Tech Co ltd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Shuangfeng Agricultural High Tech Co ltd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Shuangfeng Agricultural High Tech Co ltd,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Anhui Shuangfeng Agricultural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9101160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42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4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4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是由AMPS单体与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经引发共聚得到的多元共聚物,在共聚物中,AMPS单体摩尔百分含量为0.5%~30%,余量为乙烯基单体。所述的乙烯基单体选自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或醋酸乙烯酯或苯乙烯或丙烯酰胺。本成膜剂有较好的成膜和缓释功能,有较高的成膜强度和吸水耐水性及化学稳定性,与农作物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种子包衣干燥后脱落率低,膜吸水膨胀透气而不被溶解,能缓慢释放活性成分,能营造适于植物、特别是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良好的微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化学品用的助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二、背景技术
种子包衣技术是近年来被我国农业专家大力推崇和广大农民普遍欢迎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种衣技术是在传统浸种、拌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国际上应用比较普遍的种子处理新技术,是作物物化栽培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种子加工的现代化、种子质量的标准化与苗期田间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有机结合。良种包衣技术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商品种子的种衣化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种子包衣就需要种衣剂。种衣剂是包衣剂的一种,又称种子包衣剂。种衣剂通常由活性成分与非活性成分组成。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激素、肥料或有益微生物等,是种衣剂中直接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其种类、组成及含量直接反映种衣剂的功效。非活性组分就是配套助剂,包括成膜剂、渗透剂、扩散剂、助浮剂、乳化剂、防冻剂、防腐剂、pH调节剂、消泡剂、警戒色料等,是维持种衣剂的物理及化学性状,控制衣膜内活性成分缓释的重要成分。
种衣剂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种衣剂包裹在种子表面上形成均匀、光滑、不脱落,具有透气、吸水、湿润功能的衣膜,它通气、透水,其中的药肥能缓慢释放,从而源头上杜绝种子的土传病害侵染源和害虫危害,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增产,还能减少因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对农产品和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种衣剂,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1985年中国农业大学李金玉等研制出16种含不同活性成分的薄膜和丸化种衣剂。我国种衣剂的应用和推广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1996年农业部提出实施“种子工程”,才使该项技术得到发展。农业部在“十五”期间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国家计委和科技部也已将种子包衣处理示范工程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目前,我国的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种子已大部分包衣,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部分包衣。
种衣剂中非活性成分的组成直接影响种衣剂的质量及包衣效果,其中成膜剂是最关键的组分,它是保证种衣剂具有一定的粘度、良好的成膜性、适宜的衣膜牢度及均匀度,特别是衣膜内活性成分缓释的关键成分。成膜性是种衣剂的关键特性。良好的成膜性能使种衣剂均匀地包在种子表面迅速固化成膜,不脱落、不粘结,产保证对种子发芽安全,对活性成分应有一定的亲和性,在土壤中种衣剂的有效成分可缓慢释放,加之不受日晒雨淋和高温影响,药剂持效期长。
在种衣剂中常用的成膜剂可分为:(1)淀粉及其衍生物类,如羧甲基淀粉、氧化淀粉等;(2)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如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3)合成高聚物类,如聚醋酸酯、聚丙烯酰胺等;(4)其他类,如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等。第1类应用最早,其最大缺点是粘性小,成膜性差,易溶解流失而导致活性成分持效期短,正逐步被淘汰。第2类粘度中等,成膜性较好,且具有乳化、稳定等作用。第3类粘度高,成膜性较好,牢度较高,是目前常用成膜材料,已广泛用于种衣剂中,并且不断向新型人工合成和天然高聚物发展。
但大多数合成高分子材料用于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处理时,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即生物相容性差。表现为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尤其是对幼苗根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徐伟亮等对脲醛树脂等6种成膜剂的制备及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自制的脲醛树脂等对种子活力有一定影响,可能是这些合成高聚物中含有对种子有危害作用的甲醛及氢氧化钠所致。这些固有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在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种子处理上的应用。
随着大种业的发展,对种衣剂内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因为种衣剂已经成为大种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种子的商品性,同时包衣种子的风险是不包衣种子的50~100倍。但目前,我国在成膜材料、成膜技术、包衣技术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成膜时间长、包衣覆盖率较低、种衣易脱落、衣膜易溶于水、活性成分易淋失等;包衣种子发芽慢、发芽率低;包衣种子难以安全贮存;有的包衣后虽可提高秧苗素质,但不能提高出苗率,有的成苗率甚至下降,不能增产[熊远福,等.农作物种衣剂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2):187~192]。每年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出现,主要表现为发芽率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大面积出苗不全、君子兰苗等。
成膜剂是种衣剂最关键的非活性成分,直接影响种衣剂的质量及应用效果,现有种衣剂生物相容性差、易产生药害等问题与种衣剂中的成膜剂性能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许多合成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合成高分子乳液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但大多数合成高分子材料用于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包衣时,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即生物相容性差。这是因为种子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要求包裹在种子表面上形成的衣膜湿润透水、透气,营造适于种子生命活动的微环境,不影响其萌发和幼苗生长。但大多数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残留的单体、助剂,如阴离子单体丙烯酸,脲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中的甲醛对种子及幼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以甲醛为原料生产的树脂和以阴离子单体丙烯酸为亲水性单体的合成聚合物用作种衣剂成膜剂有潜在的风险。
申请人在农用高吸水性树脂合成研发中曾发现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Acrylamido-2-Methylpropjanesulfonic acid,简称AMPS)和丙烯酰胺(AM)交联共聚(AM/AMPS)或者AMPS交联均聚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参见申请人的另一件专利ZL200510040789.4)。
AMPS的化学式为:
Figure A200910116053D00051
AMP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磺酸系含乙烯基的强酸型水溶性阴离子单体,极易自聚或与其他乙烯基单体共聚。一方面AMPS聚合物是一种优良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另一方面,AMPS又被广泛用作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单体。由于AMPS的特殊结构,赋与AMPS共聚物许多特殊的性能,如对盐的不敏感性和有较大位阻的叔丁基桥链,使AMPS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性能,使其在水处理、油田化学剂、合成纤维、涂料、印染助剂、吸水材料、造纸工业、粘合剂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化工进展》1996,No.6p50~52)。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种衣剂中成膜剂、特别是高分子材料成膜剂所存在的缺陷,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性能更好的成膜剂,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仅成膜性能好,而且生物相容性、与活性成分的配伍性也要好,特别是能为包衣的种子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微环境。
申请人长期从事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农用高吸水树脂的研究,所积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遴选种衣剂用的成膜剂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本发明所称的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是一种含AMPS单体的多元共聚物,具体地说是由AMPS单体与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经引发共聚得到的多元共聚物,在共聚物中,单体AMPS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5%~30%,余量为乙烯基单体。若一种乙烯基单体为二元共聚物,若两种乙烯基单体,为三元共聚物,余类推。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乙烯基单体时,其相对比例任意。
所述的乙烯基单体选自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或醋酸乙烯酯(VAC)或苯乙烯(St)或丙烯酰胺(AM)等。
所述的丙烯酸酯选自丙烯酸甲酯(MA)或丙烯酸乙酯(EA)或丙烯酸丁酯(BA)或丙烯酸异辛酯(EHA)等及其他丙烯酸酯类单体。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酯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甲基丙烯酸乙酯(MEA)或甲基丙烯酸丁酯(MBA)等及其他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在共聚物中,单体AMPS的摩尔百分含量优选2%~15%,以3%~6%为佳。AMPS用量过少,共聚物的亲水性较差,不利于种子的呼吸、发芽生根和衣膜内有效成分的释放;若用量过多,共聚物的强度和耐水性变差。
在乙烯基单体中优选BA或/和VAC或/和AM或/和St作为共聚单体。St的疏水性较强,当成膜剂用于耐水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如用于水稻种子包衣时,用St作共聚单体有显著改善衣膜耐水性的效果。
实验表明,对共聚物予以轻度交联,既可提高成膜剂的耐水性,又可提高强度。所谓轻度交联是指交联度为0.05%~5%(摩尔百分比,以共聚单体的总摩尔数计)。各种常用的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交联剂均可使用。
本成膜剂的制备无特定要求,可采用常规的乳液聚合,或者无乳聚合,聚合可用化学引发剂,也可采用辐射聚合。
单体AMPS可以在聚合前或聚合后全部或部分中和,中和时可用氨水、碱金属氢氧化物,或者碱金属碳酸盐或酸式碳酸盐。
本成膜剂有较好的成膜和缓释功能,有较高的成膜强度和吸水耐水性及化学稳定性,与植物,特别是与农作物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对营造适于植物,特别是与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微环境十分有利。本成膜剂不会像一般种衣剂那样,影响种子的正常呼吸,因此,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种子经手工或机械包衣后,在干燥过程中,本成膜剂将会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与种子具有较强粘合力的衣膜。干燥后膜的脱落率低,膜在水中吸膨胀透气而不被溶解,缓慢释放农药成分。本成膜剂具有独特的吸水保水缓释作用,能改善种子生长的微环境,可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秧苗素质。
本共聚物用作种衣剂成膜剂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成膜性能,与种衣剂中的活性成分,杀虫剂、杀菌剂等的配伍性能好。用作种衣成膜剂时可使种衣剂均匀地包在种子表面迅速固化成膜,包衣后具有成膜性好、对种子安全。在土壤中遇水膨胀透气而不被溶解,在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缓慢释放有效成分,提高农药药效,保证有限的农药成分集中作用于种子和根部,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扩散以及对非靶标的接触量,提高种衣剂的防病治虫的效果。
该成膜剂与常用农药有良好配伍性,可与各种种衣剂活性成分配合制备不同用途的种衣剂。
四、具体实施方式
非限定实施例叙述如下:
(I)成膜剂的制备
(1)乳液聚合制备BA/VAC/AMPS三元共聚物成膜剂
组份一:BA19.2g,VAC19.2g
组分二:AMPS1.6g,溶于12g水
组分三:引发剂KPS用量为单体的1%,溶于9g水
组分四:DNS-1035,十二烷基硫酸钠(K12),DNS-1035:K12=3∶1,总单体量的的6%,DNS-1035:K12=1.8g:0.6g
组分五:甲叉将甲叉溶于水配成0.5%的溶液
制备方法:
取2/3的组份一与2/3的组分二混合,加入组分四,与3g组分五,高速剪切乳化机乳化10min,将乳液转入带有搅拌桨,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的三口烧瓶中,水浴80℃,开始滴加2/3引发剂溶液,当反应釜中有蓝色荧光出现,且冷凝管中回流量变大时,说明乳液开始聚合,加完引发剂后,开始同时滴加剩余的组份一与组分二,最后滴加剩余组分三,保温一小时出料,用氨水中和,得乳白色带蓝光乳液。
(2)无乳聚合制备VAC/BA/AMPS三元共聚物成膜剂
组份一:BA 20g,VAC 23g混合均匀
组分二:AMPS 4g溶于4g水。
组分三:引发剂KPS用量为单体的1.4%,0.7gKPS溶于3.5g水
组分四:A-174将其溶于丙烯酸丁酯(BA),配成0.5%BA-174溶液
制备方法:
取组份一与3g组分四的混合物5g,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搅拌浆,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4g组分二,2.6g组分三与40g水,水浴80℃,待反应釜中有蓝光出现,同时开始滴加剩余组份一与组分二,控制滴加速度,约1h加完,然后迅速加入剩余组分三,保温1.5h,出料,得乳白色带蓝光的乳液。
(II)部分含本成膜剂的种衣剂的制备例:
(1)10%多·酮悬浮种衣剂
组份一:本成膜剂6%~10%
组分二:12.5%多菌灵,2.5%三唑酮。
组分三:将乳化剂、稳定剂溶于水制成水溶液,加入钛白粉,珠光粉,色浆。
将组分二和三混合,充分搅拌,加入组分一,搅拌均匀,砂磨40min。
适用作物:棉花、小麦
防治对象:棉花立枯病和红腐病,预防烂种,并可以大幅度降低棉苗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发芽率,降低烂籽率和死苗率。包衣种子可长期安全贮藏,表现出发芽率提高的明显趋势。在种子成熟度不好的情况下,增加硬实率,相应减少田间烂种和死苗持效期长;小麦条锈病、白粉病。
(2)15%呲·福·萎悬浮种衣剂
组份一:本成膜剂6~10%
组分二:4%呲虫啉、5%福美双、6%萎锈灵。
组分三:将乳化剂、稳定剂溶于水制成水溶液,加入钛白粉,珠光粉,色浆。
将组分二和三混合,充分搅拌,加入组分一,搅拌均匀,砂磨40min。
适用作物:棉花、水稻
防治对象:棉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立枯病、炭疽病等以及作物种传、土传病害;具有防虫、防病、防缺素症、促进生根壮苗、提高产量等功效;水稻苗期病虫鼠害、恶苗病。
(3)18%辛·福悬浮种衣剂
组份一:本成膜剂6~10%
组分二:8%辛硫磷、10%福美双。
组分三:将乳化剂、稳定剂溶于水制成水溶液,加入钛白粉,珠光粉,色浆。
将组分二和三混合,充分搅拌,加入组分一,搅拌均匀,砂磨40min。
适用作物:玉米、水稻、棉花
防治对象:玉米苗期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丝黑穗病、茎基腐病等苗期病虫害、丝黑穗病及茎腐病。具有防虫、防病、防缺素症、促进生根壮苗、提高产量等功效;水稻苗期病虫鼠害、立枯病,青枯、干桔等病理和生理死苗现象;棉花苗期立枯病、炭疽病。
(4)2.5%三唑酮悬浮种衣剂
组份一:本成膜剂 6~10%
组分二:2.5%三唑酮。
组分三:将乳化剂、稳定剂溶于水制成水溶液,加入钛白粉,珠光粉,色浆。
将组分二和三混合,充分搅拌,加入组分一,搅拌均匀,砂磨40min。
适用作物:小麦
防治对象: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应用三唑酮拌种或拌种与地上部喷施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北方小麦秋苗发病率,推迟病害发生时间,降低秋苗越冬菌源和早春菌量,对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5)12.5%多菌灵悬浮种衣剂
组份一:本成膜剂 6~10%
组分二:12.5%多菌灵。
组分三:将乳化剂、稳定剂溶于水制成水溶液,加入钛白粉,珠光粉,色浆。
将组分二和三混合,充分搅拌,加入组分一,搅拌均匀,砂磨40min。
适用作物:小麦
防治对象:小麦白粉病、条锈病
(6)20%呲·多悬浮种衣剂
组份一:本成膜剂 6~10%
组分二:2%呲虫啉、18%多菌灵。
组分三:将乳化剂、稳定剂溶于水制成水溶液,加入钛白粉,珠光粉,色浆。
将组分二和三混合,充分搅拌,加入组分一,搅拌均匀,砂磨40min。
适用作物:棉花
防治对象:棉花蚜虫、苗期立枯病、炭疽病
(7)20%福·克悬浮种衣剂
组份一:本成膜剂 6~10%
组分二:19%福美双,1%克百威。
组分三:助剂:乳化剂NP-10,SDS 5%(NP-10:SDS=2∶1),溶于水。
组分四:钛白粉,5%;珠光粉5%;色浆1%
将组分二和三混合,加水,充分搅拌,加入组分一及组分四,搅拌均匀,砂磨40min。
适用作物:玉米
防治对象:玉米苗期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丝黑穗病、茎基腐病等苗期病虫害、丝黑穗病及茎腐病。
(III)部分含本成膜剂的种衣剂应用试验例
(1)棉花
发明人在安徽省蒙城县进行了田间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样品:
供试棉花为皖杂8号F1。其种子质量检测结果:纯度≥95.0%,净度≥99.0%,发芽率≥80%。供试I号和II号为上述(II)-(2)、(3)种衣剂,III号为对照种衣剂为市售15%多·福·酮悬浮种衣剂(河南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
1.2 试验时间:2008年4月-2008年11月。
1.3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1、2为1号、2号种衣剂,处理3对照种衣剂,药种比均为1:50,处理4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1m2,4月30日播种,穴播,每穴6粒棉种。
2.结果与分析
利用本发明的种衣剂对棉花包衣,对棉花发芽、病虫防治效果如下:
2.1 不同处理对棉花出苗及棉苗素质的影响
表1 不同种衣剂对棉花出苗的影响
注: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02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包衣后的棉种出苗率没有受到影响且均高于不包衣,其中以II号种衣剂为最高(89%);成苗率也均高于不包衣,其中以II号种衣剂为最高(96.2%);出苗指数除对照种衣剂外,均高于不包衣,其中以II号种衣剂为最高(7.3)。
2.2 不同处理对棉苗素质的影响
6月15日进行棉苗素质考查,从表2可见,种衣剂包衣的苗高、径粗、叶片数、干物重等各项指标均超过或接近不包衣。显示出采用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包衣对棉花出苗及棉苗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II号种衣剂表现更佳。
表2 不同处理对棉苗素质的影响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11
2.3 不同处理对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播种后37d调查种衣剂的防病(虫)效果,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种衣剂防病(虫)效果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12
注:防治效果(%)=[对照区病虫害株率-处理区病虫害株率]/对照区病虫害株率×100%
由表3可见,3种种衣剂处理区发病株率、有虫株率明显低于不包衣,拌种衣剂的处理发病率大大降低。病(虫)防治率为68.9%~84.5%,防效较好。II号种衣剂防病(虫)效果高于对照种衣剂较好。
由上述结果可看出,本发明的种衣剂处理棉花种子对其发芽没影响,且对棉花种子出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包衣处理比未包衣对照全苗期提早1~2d。而棉苗素质考查表明,处理后的种子苗期生长势较强,各项生理指标均超过未处理种子,说明种衣剂对棉苗苗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种衣剂对棉花苗期病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玉米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供试I号为上述(II)-(7)种衣剂,II号对照种衣剂为市售20%福·克悬浮种衣剂(莱州市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产)。
1.2 供试玉米品种
供试玉米品种为“农大108”,杂交种,其种子质量检测结果:纯度≥96.0%,净度≥98.0%,发芽率≥80%,水分<13.0%。莱州市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排列,重复3次,2种药剂的包衣种均在3月5日即播种前7d按药:种=1:50的浓度进行人工包衣,种子包衣结束后分别摊平晾干备用。播种前,土地进行翻耕、耙平。然后划区、起垄、播种。行距66.6cm。株距为33.3cm。穴深5~7cm。每穴点播玉米种子2粒点播后覆土。调查其出苗率、25d时苗高、五叶期生长情况。于玉米收获时分别对角线5点取样测产。
1.4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在五河县,试验土质沙壤,肥力中等,前作小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苗效果分析
表4 各处理出苗率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21
注:调查日期为3月25日
由表4可看出,出苗率最高的是II号种衣剂为88.3%;其次是I号种衣剂为87.6%;第三是不包衣(CK)为86.6%。而且II号种衣剂苗出的整齐,较对照出苗早2天左右,苗色深绿,苗壮,叶宽,根系发育好,对玉米生长无药害。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幼苗素质分析
由表5可知,I号和II号种衣剂包衣种幼苗长势较好;莱州市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种衣剂包衣种和空白对照长势一般。玉米生长28天后,植株鲜重II号种衣剂包衣种最高为122.25g。白根数最多的是II号种衣剂包衣种为14.7条;其次是莱州市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种衣剂包衣种为14.6条;最少是空白种为12.3条。上述情况表明,采用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生长能力,对种子发芽后的生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苗高、径粗、根数、根长、苗鲜重和苗干重6项指标看,II号种衣剂的效果最明显。
表5 幼苗生长动态
3 不同处理对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表6 不同处理种衣剂拌种药效及产量表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32
由表6可知,玉米经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玉米黑粉病发病轻,相对防效大多在77.8%以上,以II号种衣剂防效最好,发病率为3.5%,防效为85.1%。如果在大田生产中,防效在80%以上的种衣剂我们认为对黑穗病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产量调查10月5日收获,不同处理都增加了玉米产量,II号种衣剂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32.2千克/667米2,增产率为9.7%。
综上所述,不同的包衣处理的玉米在保苗效果、综合性状、产量表现等方面都比未处理的玉米都有明显提高。而以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的效果最佳。
(3)小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3为供试I号、II号和III号为上述(II)-(1)、(4)、(5)种衣剂,处理4对照种衣剂为市售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张家港市联合化工厂产),处理5为空白对照。
1.2 防治对象和供试作物
纹枯病、条锈病
小麦品种:皖北3452,安徽省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安徽省肥西县进行。肥水条件好,是老麦区,纹枯病发生较重。试验地长80m,宽17m,播期为2007年10月12日。
1.4 田间设计
供试种衣剂按药种比为1:50进行包衣,拌清水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2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6m2。播种时施小麦专用肥40kg/667m2,采用人工开沟播种。播种深度3~5cm,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在小麦三叶期使用巨星除草剂防治小麦田杂草。
1.5 调查内容:
出苗率观察。每小区中定点2m行长播种相应处理的100粒小麦种子用于出苗情况观察;小麦苗期素质调查,出苗后20d调查单株分蘖数、五叶期调查苗期素质包括株高、根条数、叶宽、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小麦生长中期(2008年4月15日)分小区调查纹枯病的发生情况;收获期(2008年6月3日)分小区调查纹枯病的白穗率;有效穗数和产量,收获期调查有效穗数,各小区所收获的小麦经脱粒、晒干达到同一级别的质量标准后测产,计算每亩小麦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衣剂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
由表7看出:①就整体而言,包衣后小麦出苗推迟1~2d,出苗率比空白处理提高2.7-7.1个百分点,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种衣剂不仅不会影响种子发芽率,并且在防治种传、土传病虫害和鼠害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使小麦出苗率及成苗率得以提高。其中以2号种衣剂效果最好。出苗率提高了7.1%,成苗率提高了11.3%。
表7 各处理出苗情况调查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41
2.2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分蘖数及苗期素质调查
由表8看出:①不包衣的小麦平均分蘖数为1.3个/株,而包衣后大多为1.4个/株和1.5个/株,表明种子包衣提高了小麦的分蘖能力。通过对相关农艺性状的测量结果可知,包衣后的小麦生长势比对照好,主要表现在:叶厚且宽,根系发达,叶色深绿,叶片挺直。未出现药害症状。
表8 各处理单株分蘖数(个/株)及苗期素质(五叶期)调查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51
2.3 不同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
由表9可以看出:小麦种子经包衣处理后对小麦纹枯病和条锈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号种衣剂的防效分别为89.7%和83.9%,防效较好。这是由于有两个主要原因使小麦得以全苗、壮苗和健康生长,为后期增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供试种衣剂防治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鼠害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小麦出苗率和保苗率,二是供试种衣剂能够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如促进分蘖、增加叶宽和有效穗数等。
表9 不同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52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对小麦种子及幼苗高度安全,对幼苗的生长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使用,致使幼苗整齐健壮、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新型抗旱多功能小麦种衣剂能提高分蘖力,延长分蘖期,大大促进幼穗分化,使小穗、小花数增多,穗粒重提高,千粒重也有所增加。增产效果较好,其增产幅度为15.1%~20.9%。
(4)水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于2007年春季,在阜南县洪河桥镇白集村刘瑞保家责任田内进行。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供试品种为中旱209。
试验材料1号种衣剂为上述(II)-(2)种衣剂。处理2对照种衣剂为市售呲虫啉1%悬浮种衣剂(江苏华农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产)。防治对象为旱稻恶苗病、立枯病。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种处理。处理1为1号种衣剂,种子包衣按1∶50药种对水稻进行包衣,仅在播种前采用1号种衣剂包衣稻种,以呲虫啉1%悬浮种衣剂(以下简称对照种衣剂)和不包衣处理作对照。试验用种在播种前7-10天将种子进行包衣,采用平作条播。行距3cm,播幅6-8cm。播深2~3cm。试验采取随机区组,四次重复排列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5个m2,共计20个小区,走道50c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
1.3 田间管理
按当地最佳节令播种,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施肥:基肥一般亩施50kg复合肥(15-15-15),追肥看苗情每亩追10-12kg尿素,追肥适期为播种后15-20天。除草:旱稻专用除草剂1号(28%乳油)采用土壤处理,在播种后出苗前每亩200~300毫升对水65~70公斤,在无雨无风的傍晚以后或上午8点前对地表喷雾,施药1个月内不要中耕,以保持药膜,如果有草可适量拔除。
1.4 测定项目
1.4.1.在秧苗2~3叶期,秧田恶苗病调查:每小区对角线取5点,每点200株,共1000株,计算发病率及防效;秧田立枯病调查:每小区测量实际发病面积,计算发病率及防效。
1.4.2 播种后40天,秧苗素质调查:调查有无药害发生,并在每处理小区取25株秧苗调查株高、白根数、叶龄、分蘖数、百株干重等。
1.4.3 产量调查:在收获前,于本田小区内取2m2进行产量测定。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及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在秧苗2~3叶期调查各处理水稻恶苗病及立枯病发生及防治效果,见表10。
表10 各处理水稻恶苗病及立枯病发生及防治效果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71
由表10可见,1号种衣剂防治恶苗病和立枯病效果最佳,对恶苗病防治效果为96.6%,比对照种衣剂高出2.5个百分点;对立枯病防治效果为94.2%,比对照种衣剂高出3.7个百分点。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处理的包衣种外围“蓄水球囊”内,由于负载着内吸性杀菌剂和微肥等。能够缓慢释放,对旱稻苗期恶苗病及立枯等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效。
2.2 不同处理秧苗素质考察
由表11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处理旱稻种子,具有明显促进种子出苗和防治死苗的作用。其内负载缓释的植物生长调节剡,刺激秧苗棍系的生长。控制了地上部植株高度,能培育出茎宽扁平,带蘖的矮壮秧苗,促进了分蘖的发生。与未包衣对照相比,40天苗龄处理比未包衣对照出苗率提高8.0%;白根数增加33.9%,成秧率提高10.1%,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百苗干重比例协调。
表11 不同处理秧苗素质
Figure A200910116053D00172
2.3 不同处理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采用本发明种衣剂处理旱稻种子生长后期青枝腊秆,长势健壮,穗粒结构协调,增产明显。从表12可看出,1号种衣剂比对照种衣剂增产6.9%、比不包衣增产14.4%。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可得,1号种衣剂比对照种衣剂每穗总粒数增加4.5%、比不包衣每穗总粒数增加15.4%;千粒重比对照种衣剂增加1.4%、比不包衣千粒重增加4.2%
表12 不同处理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处理 总粒数(粒/穗) 实粒数(粒/穗) 千粒重(g)    实际产量(kg/667m2) 比对照种衣剂(±%) 比CK2(±%)
1 120.6 96.5 27.2 460.5 6.9 14.4
2 115.4 90.7 26.8 430.6 - -
Ck 104.5 81.6 26.1 402.4 - -
3 结论
采用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处理旱稻种子有效地解决了恶苗病重和生理转换期易发生病理性和生理性死苗二大突出问题;壮根牡苗效果十分明显。本发明的成膜剂制备的种衣剂在处理种子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高,其中出苗率提高8.0%、成秧率提高10.1%、白根数增加33.9%、产量提高14.4%。本种衣剂的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原材料易得,包衣种子可安全贮存8-15个月。

Claims (5)

1、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是含AMPS的多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本成膜剂是由AMPS单体与至少一种乙烯基单体经引发共聚得到的多元共聚物;在共聚物中,AMPS单体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5%~30%,余量为乙烯基单体,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乙烯基单体时其相对比例任意;所述的乙烯基单体选自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或醋酸乙烯酯或苯乙烯或丙烯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基单体选自丙烯酸丁酯或/和醋酸乙烯酯或/和丙烯酰胺或/和苯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膜剂,其特征在于:在共聚物中,AMPS单体的摩尔百分含量为2%~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膜剂,其特征在于:在共聚物中,AMPS单体的摩尔百分含量为3%~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成膜剂,其特征在于:共聚物有0.05%~5%的交联度。
CNA2009101160539A 2009-01-13 2009-01-13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Pending CN1014442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160539A CN101444206A (zh) 2009-01-13 2009-01-13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160539A CN101444206A (zh) 2009-01-13 2009-01-13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4206A true CN101444206A (zh) 2009-06-03

Family

ID=4074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160539A Pending CN101444206A (zh) 2009-01-13 2009-01-13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420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2398A (zh) * 2010-12-08 2012-07-04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成膜剂的用途
CN103329890A (zh) * 2013-07-04 2013-10-02 黑龙江省新兴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悬浮种衣剂的成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2929A (zh) * 2015-02-05 2015-06-1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一种越冬荷兰豆专用药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6332891A (zh) * 2016-08-26 2017-01-18 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嗪草酸甲酯和二甲戊灵的除草剂
CN109320283A (zh) * 2018-11-27 2019-02-12 襄阳华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CN109379926A (zh) * 2018-11-30 2019-02-2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马铃薯种薯促芽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2398A (zh) * 2010-12-08 2012-07-04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成膜剂的用途
CN103329890A (zh) * 2013-07-04 2013-10-02 黑龙江省新兴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悬浮种衣剂的成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29890B (zh) * 2013-07-04 2014-08-20 黑龙江省新兴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悬浮种衣剂的成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2929A (zh) * 2015-02-05 2015-06-1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一种越冬荷兰豆专用药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6332891A (zh) * 2016-08-26 2017-01-18 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嗪草酸甲酯和二甲戊灵的除草剂
CN109320283A (zh) * 2018-11-27 2019-02-12 襄阳华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CN109379926A (zh) * 2018-11-30 2019-02-2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马铃薯种薯促芽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1031B (zh)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与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
CN101444206A (zh) 一种用于种衣剂的成膜剂
CN102265837A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芸苔素内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9105186B (zh) 一种易漏水土壤机插钵体带蘖壮秧的培育方法
CN107125250A (zh) 一种林木伤口保护剂
CN104585181A (zh)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473843A (zh) 一种复合型玉米种衣剂
CN107231935A (zh) 一种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栽培方法
CN105325224B (zh) 一种再生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CN109180362A (zh) 一种对作物具有抗逆潜能调动和根冠促压功能的组合物
CN106689140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202299A (zh) 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
CN104982445A (zh)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与四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5638697B (zh) 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392726B (zh) 一种含有异菌脲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7347891A (zh) 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与氟苯醚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7212018B (zh) 一种适合滴灌的农药组合物
CN105613530B (zh) 一种含有四氯虫酰胺的杀虫防病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392696B (zh) 一种悬浮种衣剂专用的缓释成膜剂
CN108849311A (zh) 一种根际滴灌施药肥防治菠萝洁粉蚧和菠萝凋萎病的方法
CN108990722A (zh) 一种根际滴灌施药肥防治菠萝洁粉蚧和菠萝凋萎病的方法
CN107960424A (zh) 含有吡虫啉·氟虫腈·克菌丹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684468A (zh) 谷子高粱间作空间培育方法
CN107980785A (zh) 一种含有苯并烯氟菌唑与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6719688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