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2381A - 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2381A
CN101442381A CNA2007101778689A CN200710177868A CN101442381A CN 101442381 A CN101442381 A CN 101442381A CN A2007101778689 A CNA2007101778689 A CN A2007101778689A CN 200710177868 A CN200710177868 A CN 200710177868A CN 101442381 A CN101442381 A CN 101442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business
code channel
service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78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2381B (zh
Inventor
刘亚伟
高卓
李晓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778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2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2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2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2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2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本发明中,网络侧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资源配置信息,并根据资源配置信息下发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终端设备获知业务当前状态,并找到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在该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初传数据包及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该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码道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减少了控制信道的负荷。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的传输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PP(the th3rd Generation Project Partner,第三代合作伙伴)Rel5(第5版本)中引入了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下行数据的发送通过NodeB(基站)对不同UE(终端设备)的快速调度来实现,通过采用AMC(Adaptive ModulationCoding,自适应编码调制)、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混合自动重传)、高阶调制等关键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用户峰值速率及小区的数据吞吐率。网络IP化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多媒体业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分组接入)信道承载VoIP(Voice over IP,基于IP的语音)业务是网络演进的一种趋势。
现有的HSDPA技术中,使用的下行信道包括HS-SCCH(High Speed-Signaling Control Channel,高速信令控制信道)信道和HS-PDSCH(High Speed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包括HS-SICH(shared information channel for HS-DSCH,HS-DSCH的共享信息信道)。
其中,HS-SCCH用来承载HS-DSCH(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Channel,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度控制信息和传输数据包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HS-PDSCH共享信道用来下行传输数据包。
HS-SCCH承载的调度控制信息和传输数据包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A200710177868D00091
由表1可以看出,一个HS-SCCH信道固定占用两个下行SF(SpreadingFactor,扩频因子)=16的码道,采用固定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调制方式,对每一个HS-DSCH的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HS-SCCH承载的被调度UE下行控制信息有:
TFRI(Transport Format Resouce Indicator,传输资源指示),用于指示随后的HS-DSCH的传输格式。包括:HS-DSCH的时隙码道信息(13比特),调制方式(1比特),传输块的大小信息(6比特);
HARQ信息,包括:HARQ进程号(3比特),冗余版本(3比特),新数据指示(1比特),以及用于HS-SCCH质量估计的HCSN(HS-SCCH CyclicSequence Number,HS-SCCH循环序列号)序列(3比特);
H-RNTI(请提供中英文全称)(16比特),用于区分共享信道上的不同UE;
HS-SCCH上承载的SS(上行同步控制字),用于对上行信道进行同步控制,以保持HS-SICH的上行同步;
HS-SCCH上承载的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传输功率控制)上行功控控制字,用于对上行HS-SICH信道进行功率控制。
HS-SICH信道是HSDPA的上行控制信道,占用一个上行SF=16的码道,采用固定的QPSK调制方式,用于对HS-PDSCH信道上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应答,还可以反馈下行链路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链路质量指示信息),以更好地帮助基站调度,另外HS-SICH信道上还可以承载下行链路的下行功控控制字。
上述HSDPA共享信道的定时关系及HS-SCCH信道的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
下行数据到达后经过调度,NodeB先在HS-SCCH信道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后续的HS-PDSCH信道上有UE的下行数据;UE需要对NodeB为其配置的HS-SCCH信道进行持续监听,UE解读控制信息并正确接收数据包后,通过相应的HS-SICH信道反馈ACK(确认)/NACK(非确认)信息。
传统的DCH(Data Channel,数据信道)能够支持12.2kbps(千比特每秒)的语音业务,在每个20ms(毫秒)的期间内UE都需要占用2个SF=16的码道。VoIP业务的传输模型如图2所示,VoIP业务的传输主要分为Active period(激活期)传输和Inactive period(静默期)传输。NodeB在激活期每隔20ms给VoIP业务分配一个大小为35~49Bytes(字节)的分组数据包,在静默期内每隔160ms分配一个大小为10~24Bytes的分组数据包,考虑到VoIP业务在激活期及静默期内分组数据包的大小有很大差别,通过DCH信道承载VoIP业务数据包,码道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另外,在HSDPA技术中,VoIP业务每次传输数据包都需要通过HS-SCCH传输调度信息和业务传输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来实现调度过程,这与承载业务的数据信道所占用的资源量相比,控制信道的开销较大,随着被调度UE数量的增加,NodeB的这种控制开销将会很繁重。而且,HSDPA调度过程的RTT(Round Trip Time,往返时间)为20ms,VoIP业务对时延要求较高,多次的数据重传势必会导致传输时延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业务接收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其能够使码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能够减少控制信道的负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业务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业务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业务当前状态;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对应的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业务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业务状态确定单元,用于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业务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
通知单元,用于将业务当前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
配置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业务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初传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业务接收装置,该装置包括:
业务状态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业务当前状态;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接收到的对应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业务传输装置,用于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业务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业务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业务当前状态;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接收到的对应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看出,网络侧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并确定出与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对应的业务状态,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对应的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可见网络侧不用每次传输新数据包之前,在控制信道上下发控制信息,使得码道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能够减少控制信道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HSDPA共享信道定时关系及HS-SCCH的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VoIP业务模型;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收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第一种应用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第二种应用中UE接收数据的时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考虑到NodeB在激活期及静默期内为VoIP业务传输所分配的数据包大小不同(NodeB在激活期给VoIP业务分配一个大小为35~49Bytes的分组数据包,在静默期内每隔160ms分配一个大小为10~24Bytes的分组数据包),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如果采用QPSK调制方式,一个SF=16的码道可以承载88bits,于是计算可知,不同TB Size传输块的码率不同,如果激活期期间利用n=8个码道传输数据时的码率大致为0.398~0.557,在静默期期间利用m=4个码道传输数据时的码率大致为0.227~0.545,相同的Active或静默期期间内大小不同的传输块都通过这8码道或4个码道传输,这样能够避免针对不同传输块还需要指示不同数量的码道资源,从而能够减少控制开销;而且在码率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链路增益,也能够使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增加,从而有利于减少重传次数,以节省出用于数据重传的资源供其它用户调度使用。
另外,如果UE的数据初传在激活期期间占用n=8个码道,这8个码道的所有TTI并非全部占满。在静默期期间只占用m=4个码道,而且具有较长的接收间隔,能够节省其余的4个码道。因此未被占用的码道可以为同时隙的多个VoIP用户指定不同的码道占用方向,如UE1从第一个码道开始向上占用资源,UE2从第16个码道开始向下占用资源,这样能够尽量多地合并空余出来的码道资源,于是就有可能利用合并后的空余资源进行数据的重传。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业务传输方法,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之前,根据所述业务的不同状态,通过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为不同UE的业务数据传输配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初传数据包所占用的起始码道的位置、码道数量及码道序号的使用方向。例如,在激活期为UE的业务数据传输配置n=8个码道,在静默期配置m=4个码道。
还可以通过RNC为UE配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配置在激活期、静默期分别以Tn=20ms、Tm=160ms为时间间隔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RNC将上述配置情况通知给NodeB。NodeB将上述配置情况通知给UE。
RNC还至少需要设置两个HS-SCCH下行信道,分别承载用于表示业务状态的状态指示信息以及重传调度的控制信息。RNC用正交签名序列作为状态指示信息,它为UE设置2个正交签名序列S1、S2,该正交签名序列可以占用2比特,并建立该正交签名序列S1S2与业务状态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正交签名序列S1S2 VoIP业务状态
11 VoIP业务处于激活期,并且有数据分组发送;
00 VoIP业务处于静默期,并且有数据分组发送;
 
01 VoIP业务处于激活期,没有数据分组发送;
10 VoIP业务处于静默期,没有数据分组发送
上述表2仅仅给出了正交签名序列与VoIP业务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个实例,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正交签名序列与VoIP业务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选择S1S2=00对应VoIP业务处于激活期,并且有数据分组发送;S1S2=11对应VoIP业务处于静默期,并且有数据分组发送等等。
RNC将该正交签名序列与VoIP业务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通知给NodeB;NodeB将该正交签名序列与VoIP业务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通知给UE。
考虑到数据初传的反馈,RNC至少需要设置一个HS-SICH上行信道,该上行信道承载表示反馈信息的正交签名序列。RNC还需要为UE设置3个正交签名序列,如S3、S4、S5,该3个正交签名序列共占用3比特资源。其中1个正交签名序列用来表示UE对初传数据的ACK反馈信息或NACK反馈信息,另外2个正交签名序列用于指示对HS-SCCH信道进行闭环功控的TPC命令字。RNC将该正交签名序列以及该正交签名序列所表示的反馈信息通知给NodeB,NodeB将其通知给UE。上述是以3个正交签名序列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使用其它的正交签名序列来表示UE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S301,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
NodeB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
第一种,根据数据包的大小,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
第二种,根据高层的通知,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
NodeB获知到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后,根据接收到高层传输给的数据包的大小,对当前业务状态进行判断,如NodeB接收到的数据包大小为35~49Bytes(字节)的分组数据包,则认为当前业务状态为激活期,如NodeB接收到的数据包大小为10~24Bytes的分组数据包,则认为当前业务状态为静默期。
S302,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
NodeB利用一个HS-SCCH信道承载多个正交签名序列,如正交签名序列S1S2,在状态转换边缘通知UE当前VoIP是处于激活期状态还是静默期状态。而且多个UE可以共享该HS-SCCH信道。
S303,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该资源配置信息为上述由无线网络控制器配置的传输数据包所需要的起始码道位置、码道数量及码道占用的方向。
S304,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对应的TBS Index(索引值)信息。还可以下发上行功控控制字及同步命令控制字。
NodeB通过缓存的方式消除传输数据包可能存在的时延抖动,根据当前业务状态,在为UE预先配置的资源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上,将缓存中数据包取出,通过HS-PDSCH信道发送给目标UE。
为了避免UE对过多的码道进行盲检测,NodeB采用类似TFCI的方式,通过HS-PDSCH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考虑到UE在静默期的接收数据时,可能需要额外的机制,如利用调度同步等方式来维持上行同步,利用闭环功控方式进行上行功控,NodeB还需要通过HS-PDSCH下发上行功控控制字及同步命令控制字。
如果配置了业务状态下数据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则NodeB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传输所需要的传输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业务当前状态下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并按照该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在为UE预先配置的资源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上,将缓存中取出的数据包通过数据信道发送给目标UE,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还可以同时下发上行功控控制字及同步命令控制字。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会在HS-SICH信道上按照定时关系接收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可以通过RNC为其设置的正交签名序列来表示。
如果NodeB按定时关系没有接收到UE任何反馈信息(ACK或NACK信息),则一直要在每次UE的新数据传输之前,利用HS-SCCH信道上设置的签名序列,通知UE当前业务所处的状态,直到按定时关系接收到UE反馈的ACK或NACK信息。
如果NodeB按定时关系接收到UE反馈的ACK信息,则NodeB认为UE已经正确接收发送的业务数据包;如果按定时关系接收到UE反馈的NACK信息,则根据码道资源的占用、传输时延的要求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数据的重传。如果在传输时延所允许的时间内查找到合适的码道资源,NodeB通过预先设置的用于数据重传的HS-SCCH信道,按照传统的HSDPA方式进行调度。本发明实施例最多允许数据进行1次重传。具体如下:
NodeB根据当前资源利用情况,查找到传输该数据包的资源信息,在传输时延所允许的时间内,下发重传数据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与现有技术传输数据所需的控制信息之间存在不同点,二者的对比如下表3所示:
表3
Figure A200710177868D00171
Figure A200710177868D00181
由表3可以看出,在重传数据的控制信息中,EndCode(终止码道)的码道序号大于StartCode(起始码道)的码道序号,而且规定了用于指示所述重传数据的指针Ptr;对于传输块大小,仅需要指示预定义的4种TB Size Index(如2bits),当然并不局限于此;对于增量冗余版本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预先设置,也可以在此指示;而且重传数据的控制信息中不需要携带调制方式,可以固定采用QPSK调制方式;而且取消HARQ进程ID和新数据指示信息。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接收方法,实现过程如图4所示,包括:
S401,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所述业务当前状态。
UE接收HS-SCCH信道上承载的正交签名序列,根据事先设置的正交签名序列与业务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获知业务当前所处的状态。例如根据表2所示,如UE接收到的正交签名序列为11,则会获知业务当前处于激活期,并且网络侧有分组数据发送。
S402,根据业务的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S403,在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数据包及所述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对应的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UE根据业务所处的状态判断业务应该占用的资源配置信息:在激活期期间占用n个码道,在静默期期间占用m个码道。在对应的码道资源上接收数据。
如果RNC为UE配置了不同业务状态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则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在预先指定的初传资源上在对应的码道资源上接收数据。例如,如果RNC为UE配置了在激活期状态的传输时间间隔Tn,则UE在激活期以固定的时间间隔Tn接收数据;如果RNC为UE配置了在静默期状态的传输时间间隔Tm,则UE在静默期以固定的时间间隔Tm接收数据。
终端设备接收到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后,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当解码结果正确时,利用HS-SICH,通过正交签名序列反馈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及下行功控控制字;当解码结果错误时,利用所述HS-SICH,通过正交签名序列反馈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非确认信息及下行功控控制字。并将解码不正确的数据进行缓存。
如果网络侧发送了上行功控控制字,终端设备还对应地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上行功控控制字;根据接收到的上行功控控制字,对上行信道HS-SICH进行闭环功控;
如果网络侧发送了同步命令控制字,终端设备还对应地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同步命令控制字,根据接收到的同步命令控制字,保持HS-SICH的上行同步。
对应数据的重传,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
接收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调度控制信息,所述调度控制信息中包括数据传输所占用码道的起始码道序号、终止码道序号以及用于指示所传输的业务数据的指针,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根据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的信息,确定本次接收的业务数据为重传数据,并在相应的码道资源上接收所述重传数据,根据所述指针,将本次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和之前接收的初传数据进行合并解码。具体如下:
UE接收HS-SCCH信道下发的控制信息并对该控制信息进行判断,如果该控制信息中,码道资源信息满足起始码道序号大于终止码道序号,说明UE接收到的是重传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则将所接收到的终止码道序号对应的码道作为起始码道,将起始码道序号对应的码道作为终止码道,结合时隙分配信息,在相应的码道资源上接收重传数据包,根据所述指针Ptr判断是哪个TTI内数据的重传,将重传数据和其它TTI内已经接收的初传数据进行合并解码,但不对重传数据反馈ACK或NACK信息,而且为了满足时延要求,无论UE对重传数据的解码是否正确,都将解码后的数据提交给高层。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实现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
S501,基站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还可以在下发业务数据包时,下发上行功控控制字和/或同步命令控制字。
具体实施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雷同,此处不再作详细描述。
S502,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所述业务当前状态;根据业务的状态找到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并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利用索引值信息对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如果基站下发了上行功控控制字,终端设备还对应地接收上行功控控制字;并根据所述上行功控控制字,对上行信道HS-SICH进行闭环功控。
如果基站下发了同步命令控制字,终端设备还对应地接收同步命令控制字;并根据所述同步命令控制字,保持HS-SICH的上行同步。
具体实施过程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雷同,此处不再作详细描述。
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种应用,在该应用中,RNC为UE设置2个正交签名序列S1和S2,来表示业务状态,如表2所示;为UE对初传数据的反馈设置了3个正交签名序列S4、S5和S6。而且RNC为UE设置2个HS-SCCH信道,一个用于传输表示状态指示信息的正交签名序列,另一个用于传输重传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并且RNC设置VoIP业务处于激活期时所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为Tn,所占用的码道数量为n;设置VoIP业务处于静默期时所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为Tm,所占用的码道数量为m。
RNC将其为UE的配置情况通知给NodeB;NodeB将该配置情况通知给UE。
当下列任何一个条件满足时,都将触发NodeB在HS-SCCH上发送正交签名序列,为UE指示当前下行VoIP所处的状态,并且NodeB根据目标UE预先的配置,在相应的n或m个码道上进行数据的初传,包括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行功控控制字和/或上行同步控制字:
1)NodeB判断出UE的VoIP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此时处于状态转换的边缘;
2)NodeB没有接收到UE对上次数据初传进行的任何ACK/NACK反馈,说明此时UE可能对之前HS-SCCH上发送的签名序列解码错误。
该应用的具体实现过程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601,在VoIP业务传输期间的每个TTI内,UE至少需要对预先设置的2条HS-SCCH信道进行实时监听。
S602,UE根据NodeB使用的是哪条HS-SCCH信道,判断接收到的是表示状态指示信息的正交签名序列,还是重传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如果接收到的是签名序列,执行S603;如果接收到的是重传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执行S617。
S603,UE通过实时监听承载正交签名序列的HS-SCCH信道,判断NodeB下发的正交签名序列中,是否承载有预先为本UE设置的正交签名序列S1和S2。如果有,说明VoIP业务发生了状态切换,则执行S604;如果没有,说明当前VoIP业务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NodeB以Tn或Tm为传输时间间隔下发的数据包及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索引值TBS Index信息、上行功控控制字及同步命令控制字,则执行S612。
S604,UE判断该正交签名序列指示的业务状态是否为激活期并且有数据分组发送,若是,则执行S605;否则执行S606。
UE可以根据正交签名序列与VoIP业务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查找出与该正交签名序列(S1S2)存在映射关系的VoIP业务状态。
S605,UE在下一个TTI内从预先设置的起始码道开始,按照指定的码道占用方向连续占用n个HS-PDSCH码道,进行数据的接收。然后转入S608。
S606,UE判断该正交签名序列指示的业务状态是否为静默期并且有数据分组发送,若是,则执行S607;否则转入S601。
S607,在下一个TTI内从预先设置的起始码道开始,按照指定的码道占用方向连续占用m个HS-PDSCH信道上的码道,进行数据的接收。
S608,UE接收到NodeB发送的数据后,根据HS-PDSCH信道上携带的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S609,UE根据解码结果判断是否对数据包解码正确,如果解码正确,执行S610;如果解码不正确,则执行S611。
S610,UE在预先指定的HS-SICH信道上,利用预先设定的签名序列S3S4S5,向NodeB反馈初传数据包的ACK信息,以及下行HS-SCCH的功控控制字,并将接收到的数据递交高层。然后转入S601。
S611,UE在预先指定的HS-SICH信道上,利用预先设定的签名序列S3S4S5,向NodeB反馈初传数据包的NACK信息及下行HS-SCCH的功控控制字,并将解码不正确的数据进行缓存。然后转入S601。
NodeB接收到UE的反馈信息,根据码道资源的占用、传输时延的要求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对初传失败的数据进行重传:如果允许重传,NodeB需要下发重传数据的控制信息,承载控制信息的HS-SCCH信道采用重新定义的结构,如表3所示,并在相应的传输资源上下发重传数据。否则,NodeB在下一个TTI进行新数据的发送,对应地,需要UE在最大的时延要求超时之前,将接收到的数据递交高层。
S612,如UE判断当前VoIP业务的状态是否仍然处于激活期;如果当前VoIP业务的状态仍然为激活期,则执行S613;否则,执行S615。
S613,UE在每个TTI内判断与上一次接收数据的TTI之间的差值,是否到达传输时间间隔为Tn,若到达,则执行S614;否则,执行转入S601。
S614,UE在当前TTI内继续在上一次占用的n个码道上进行新数据的接收,也就是说从预先指定的起始码道开始,按照指定的码道占用方向连续占用n个HS-PDSCH码道,在该n个HS-PDSCH码道上进行新数据接收,然后执行S608。
S615,UE在每个TTI内判断与上一次接收数据的TTI之间的差值,是否到达传输时间间隔Tm;若到达,则执行S616;否则转入S601。
S616,UE在当前TTI内继续在上一次占用的m个码道上进行新数据的接收,也就是说从预先指定的起始码道开始,按照设定的码道占用方向连续占用m个HS-PDSCH码道,在该m个HS-PDSCH码道上进行新数据接收,然后执行S608。
另外,在静默期传输的数据包,由于传输时间间隔比较长,UE可能需要额外的机制来维持上行同步,例如需要通过调度同步的方式来维持上行同步。
S617,UE发现在HS-SCCH信道上接收到的是调度控制信息,则判断该调度控制信息中的码道资源信息是否满足起始码道序号大于终止码道序号;若满足,则执行S618;如果不满足,执行S622。
S618,UE根据码道资源信息满足起始码道序号大于终止码道序号,确定接收到的是VoIP业务的重传调度控制信息。
S619,UE将终止码道序号对应的码道作为起始码道,将起始码道序号对应的码道作为终止码道,按照时隙分配信息,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接收VoIP业务的重传数据。
S620,UE按照重传调度控制信息中的指针Ptr的指示,对重传数据和已经正确接收的初传数据进行合并解码。但不对该重传数据反馈ACK或NACK。
S621,UE对所述初传数据和重传数据进行合并解码后,无论解码是否正确,都将解码后的数据提交给高层。
S622,UE根据码道资源信息满足起始码道序号小于终止码道序号,确定接收到的是传统方式的HSDPA控制信息。
S623,UE根据接收到的HSDPA控制信息进行数据的接收。
下面给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种应用,该第二种应用中,RNC为UE设置在激活期、静默期期间分别占用n=8、m=4个码道资源,传输时间间隔分别为Tn=20ms、Tm=160ms。NodeB在相同的激活期、静默期期间内,分别以Tn=20ms、Tm=160ms为传输时间间隔,将缓存中的数据取出并发送给目标UE。
如图7所示,给出了该第二种应用中的UE进行数据接收情况。可以看出,每个TTI内,UE在激活期和静默期期间分别占用n=8、m=4个码道资源。UE持续监听两条HS-SCCH下行信道,仅在VoIP业务状态转换边缘,才能从该HS-SCCH下行信道中接收到用来表示状态指示信息的正交签名序列。UE以同样的传输时间间隔在HS-PDSCH信道进行数据的接收。具体如下:
一、数据的初传:
NodeB在TTI=n时刻利用HS-SCCH上的正交签名序列,指示UE1当前业务状态为激活期状态的起始时刻。UE1从TTI=n+1开始,根据预先配置情况连续占用8个码道,按照传输时间间隔Tn=20ms,接收初传数据,只要VoIP业务激活期状态不变化,UE1就仍然在上次的8个码道上接收数据,如图7中TTI=n+5时刻UE1的接收过程。
当VoIP业务状态发生转换时,NodeB在状态转换边缘,通过HS-SCCH上的正交签名序列,通知UE状态转换后VoIP业务所处的状态。如在TTI=n+8时刻,NodeB通过HS-SCCH上的正交签名序列,通知UE1当前VoIP业务状态为静默期,于是UE1在TTI=n+9时刻开始,根据预先配置情况连续占用4个码道,按照传输时间间隔Tm=160ms,接收初传数据(为便于说明,图中给出的静默期内接收数据的时间间隔为40ms)。同样只要静默期状态不变化,UE1就仍然在上次占用的4个码道上接收后续的初传数据;UE2、UE3、UE4状态转换的过程与此类似。
VoIP业务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上下行传输的激活期、静默期状态存在交替和重叠。只有当UE上下行都处于静默期期间,以Tm=160ms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才有可能造成UE上行失步,这时可以采用额外的机制来维持上行同步,如采用调度同步的方式等来维持上行同步。另外,在UE接收数据的时间间隔内,其他用户可以时分复用同样的码道资源,如图中的UE2、UE3及UE4,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同时处于激活期或静默期状态,用于数据初传的码道资源不是在所有的TTI内都被占满了,于是对于空余出来的码道资源,NodeB可以通过调度进行数据重传或给其他用户使用。
UE可以在预先配置的HS-SICH信道上利用正交签名序列对初传数据进行反馈。多个UE可以采用不同的正交签名序列复用在同一条HS-SICH信道上对初传数据进行反馈。
二、数据的重传:
UE1对在TTI=n+1时刻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如果解码不正确,UE1通过在预先配置的HS-SICH信道上,利用正交签名序列,在TTI=n+3时刻反馈NACK信息。由于需要留给NodeB一些反应时间,数据的重传不能在TTI=n+4时刻进行;又由于一个TTI内UE只能接收一个MAC-hs(请提供中英文全称)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数据的重传也不能在TTI=n+5时刻进行,所以数据的重传最早能在TTI=n+6时刻进行,也就是说,数据的重传只能从初传结束后的第5个TTI开始才能进行,可能的重传时刻在TTI=n+6、n+7、n+8、n+10、n+11、n+12等。此时,时分复用在同样码道资源上的UE2处于静默期状态,并且TTI=n+6处于UE2两次接收数据的时刻之间,于是NodeB可以利用该TTI=n+6时刻,通过调度的方式进行UE1数据的重传。如果由于时分复用的其它UE占用了码道资源,使得调度重传不能在该TTI=n+6内进行,则数据的重传时刻向后顺延,如UE3在TTI=n+13时刻的重传。
由上述可以看出,若UE1在TTI=n+1时刻的数据需要进行重传,可能的重传时刻在TTI=n+6、n+7、n+8、n+10、n+11、n+12等,可知重传会导致传输时延的增加,所以物理层允许的Reordering(重排序)处理时延越小,可以允许重传的TTI数就越少,因此重传与否、哪些TTI内允许重传会受限于物理层允许的时延要求。
NodeB既可以为同时隙的多个VoIP用户间指定不同的起始码道及码道占用方向,尽量多地合并空余资源,利用合并的空余资源进行数据的重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利用其他时隙的码道资源进行重传,但小区内VoIP用户的负荷较重时,NodeB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重传资源,而且由于采用缓存的方式消除VoIP业务可能的时延抖动,引入了一定的缓存时延,数据的重传有可能超出了物理层允许的处理时延的范围,因此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进行数据的重传,也就是说,NodeB需要根据资源的占用、传输时延的要求等因素做出决定是否进行数据重传。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传输装置,该业务传输装置的结构参见图8,包括业务状态确定单元801、通知单元802、配置信息确定单元803和业务传输单元804。
其中,业务状态确定单元801,用于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业务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
通知单元802,用于将业务当前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
配置信息确定单元803,用于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业务的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业务传输单元804,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初传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所述业务传输单元804,还用于在下发业务数据包时,下发上行功控控制字和/或同步命令控制字。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单元803,还用于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传输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对应地,业务传输单元804可以用于按照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传输时间间隔进行下发。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并在设定定时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时,触发所述通知单元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非确认反馈信息后,根据当前资源利用情况,查找到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包的资源信息,在传输时延所允许的时间内,下发重传数据的控制信息,并在所述资源信息对应的资源上下发重传数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重传数据所占用码道的起始码道序号、终止码道序号及指示所传输数据的指针,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接收装置,该业务接收装置的结构参见图9,包括业务状态获取单元901、配置信息获取单元902和数据接收单元903。
业务状态获取单元901,用于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业务当前状态。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902,用于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数据接收单元903,用于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接收到的对应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数据接收单元903,还用于接收上行功控控制字;并根据所述上行功控控制字,对上行信道HS-SICH进行闭环功控;和/或,还用于接收同步命令控制字;并根据所述同步命令控制字,保持HS-SICH的上行同步。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获取单元902,还用于接收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调度控制信息,所述调度控制信息中包括数据传输所占用码道的起始码道序号、终止码道序号以及用于指示所传输的业务数据的指针,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对应地,所述数据接收单元903,还用于根据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的信息,确定本次接收的业务数据为重传数据,并在相应的码道资源上接收所述重传数据,根据所述指针,将本次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和已经接收的初传数据进行合并解码。
上述数据接收单元903具体包括:解码子单元和信息反馈子单元。
其中,解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
信息反馈子单元,用于当解码结果正确时,利用所述HS-SICH,通过正交签名序列反馈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及下行功控控制字;或者,当解码结果错误时,利用所述HS-SICH,通过正交签名序列反馈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非确认信息及下行功控控制字。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传输系统,该业务传输系统的结构参见图10,包括业务传输装置1001和业务接收装置1002。
其中,业务传输装置1001,用于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业务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业务接收装置1002,用于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业务当前状态;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接收到的对应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看出,网络侧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并确定出与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对应的业务状态,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对应的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可见,网络侧不用每次传输新数据包之前,在控制信道上下发控制信息,使得码道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减少了控制信道的负荷。另外,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还能够减少单个UE平均占用码道资源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提高下行容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述业务传输方法包括:
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业务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
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
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下发业务数据包时,下发上行功控控制字和/或同步命令控制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传输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下发,是按照所述传输时间间隔进行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包括:
根据数据包的大小,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或者,
根据高层的通知,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包括:
在状态转换边缘,将与当前业务状态存在映射关系的状态指示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信息用正交签名序列表示。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传输数据包所需要的起始码道的位置、码道数量及码道占用的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并当在设定定时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时,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
当接收到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非确认反馈信息后,根据当前资源利用情况,查找到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包的资源信息,在传输时延所允许的时间内,下发重传数据的控制信息,并在所述资源信息对应的资源上下发重传数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重传数据所占用码道的起始码道序号、终止码道序号及指示所述重传数据的指针,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
11、一种业务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接收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业务当前状态;
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对应的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业务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对应的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
当解码结果正确时,利用HS-SICH,通过正交签名序列反馈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及下行功控控制字;
当解码结果错误时,利用所述HS-SICH,通过正交签名序列反馈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非确认信息及下行功控控制字。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业务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上行功控控制字;根据接收到的上行功控控制字,对HS-SICH进行闭环功控;和/或,
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同步命令控制字,根据接收到的同步命令控制字,保持HS-SICH的上行同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业务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接收方法还包括:
接收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重传调度控制信息,所述重传调度控制信息中包括数据传输所占用码道的起始码道序号、终止码道序号以及用于指示所传输的业务数据的指针,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
根据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的信息,确定本次接收的业务数据为重传数据,并在相应的码道资源上接收所述重传数据,根据所述指针,将本次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和之前接收的初传数据进行合并解码。
15、一种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状态确定单元,用于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业务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
通知单元,用于将业务当前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
配置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业务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初传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传输单元,还用于在下发业务数据包时,下发上行功控控制字和/或同步命令控制字。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传输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业务传输单元,具体用于按照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的下发。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传输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并在设定定时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时,触发所述通知单元工作。
19、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传输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反馈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终端设备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非确认反馈信息后,根据当前资源利用情况,查找到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包的资源信息,在传输时延所允许的时间内,下发重传数据的控制信息,并在所述资源信息对应的资源上下发重传数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重传数据所占用码道的起始码道序号、终止码道序号及指示所传输数据的指针,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
20、一种业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接收装置包括:
业务状态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业务当前状态;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及其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接收到的对应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业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包括:
解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初传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
信息反馈子单元,用于当解码结果正确时,利用所述HS-SICH,通过正交签名序列反馈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及下行功控控制字;或者,当解码结果错误时,利用所述HS-SICH,通过正交签名序列反馈对初传业务数据包的非确认信息及下行功控控制字。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业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上行功控控制字;并根据所述上行功控控制字,对上行信道HS-SICH进行闭环功控;和/或,
所述数据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同步命令控制字;并根据所述同步命令控制字,保持HS-SICH的上行同步。
23、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业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重传调度控制信息,所述重传调度控制信息中包括数据传输所占用码道的起始码道序号、终止码道序号以及用于指示所传输的业务数据的指针,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
所述数据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起始码道序号大于所述终止码道序号的信息,确定本次接收的业务数据为重传数据,并在相应的码道资源上接收所述重传数据,根据所述指针,将本次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和已经正确接收的初传数据进行合并解码。
24、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传输装置,用于获知业务状态发生变化,并根据业务数据包大小确定出当前业务状态;将当前业务状态,通知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所述当前业务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下发业务数据包,并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包大小对应的索引值信息;
业务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到状态指示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状态指示信息,获知业务当前状态;根据业务状态与业务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信息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找到业务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接收初传业务数据包对应的索引值信息,并根据所述索引值信息对接收到的对应业务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CN2007101778689A 2007-11-21 2007-11-21 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1442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78689A CN101442381B (zh) 2007-11-21 2007-11-21 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78689A CN101442381B (zh) 2007-11-21 2007-11-21 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2381A true CN101442381A (zh) 2009-05-27
CN101442381B CN101442381B (zh) 2011-09-14

Family

ID=40726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78689A Active CN101442381B (zh) 2007-11-21 2007-11-21 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238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343A (zh) * 2010-03-23 2011-09-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分配方法和用户侧上报bsr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2668384A (zh) * 2009-12-21 2012-09-12 索尼公司 具有通过单播系统传送的递增冗余的广播系统
CN103248604A (zh) * 2012-02-01 2013-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VoIP数据上行覆盖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6559911A (zh) * 2015-09-30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竞争方法、站点、接入点及系统
WO2017140057A1 (zh) * 2016-02-17 2017-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VoIP配置方法方法、终端、客户识别模块和存储介质
CN110011761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混合重传反馈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US11166283B2 (en) 2016-12-23 2021-11-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5585B1 (ko) * 2003-05-13 2006-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방송 및 멀티캐스트서비스를 위한 무선자원관리방법
US7460524B2 (en) * 2003-12-07 2008-12-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frame aggregation
CN101060389A (zh) * 2006-04-20 2007-10-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cdma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384A (zh) * 2009-12-21 2012-09-12 索尼公司 具有通过单播系统传送的递增冗余的广播系统
CN102202343A (zh) * 2010-03-23 2011-09-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分配方法和用户侧上报bsr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2202343B (zh) * 2010-03-23 2013-11-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分配方法和用户侧上报bsr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3248604A (zh) * 2012-02-01 2013-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VoIP数据上行覆盖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3248604B (zh) * 2012-02-01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VoIP数据上行覆盖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7054562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竞争方法、站点、接入点及系统
CN106559911A (zh) * 2015-09-30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竞争方法、站点、接入点及系统
CN106559911B (zh) * 2015-09-30 202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竞争方法、站点、接入点及系统
WO2017140057A1 (zh) * 2016-02-17 2017-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VoIP配置方法方法、终端、客户识别模块和存储介质
US11166283B2 (en) 2016-12-23 2021-11-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903004B2 (en) 2016-12-23 2024-02-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011761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混合重传反馈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0011761B (zh) * 2018-01-05 2021-11-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混合重传反馈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2381B (zh) 201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960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691510B2 (ja) 再送モード制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1414901B (zh) Tdd hsdpa系统中下行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TWI479922B (zh) 提供控制資訊以支援高速下鏈及上鏈方法及系統
JP3926238B2 (ja) 高速順方向パケット接続方式をサービスする符号分割多重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での共通情報送受信方法
CN101388756B (zh)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EP2180627B1 (en)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of mobile station at the base station
CN101399651B (zh) 一种业务数据在hsdpa中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99887B (zh) 半静态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重传选择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1442381B (zh) 一种业务传输及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JP4543968B2 (ja) 無線基地局、移動局
CN101657017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US20080159218A1 (en) Method of efficient state transition in enhanced cell fach
CN101568153B (zh) 一种实时小分组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399644A (zh) 实现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反馈机制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801025B (zh) 一种调度资源释放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CN101399645B (zh) Lte-tdd系统ack/nack调度方法及调度器
CN101499895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的上行调度方法
CN101801098B (zh) 一种调度资源释放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CN101453307B (zh) 时分双工模式下数据接收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KR101445387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89257B (zh) 实时小分组业务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20889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88635A (zh) 一种高速共享信息信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0959801B1 (ko) 주 스테이션, 부 스테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통신 시스템 운영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