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0935A - 导光板与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与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0935A
CN101440935A CNA2008101698091A CN200810169809A CN101440935A CN 101440935 A CN101440935 A CN 101440935A CN A2008101698091 A CNA2008101698091 A CN A2008101698091A CN 200810169809 A CN200810169809 A CN 200810169809A CN 101440935 A CN101440935 A CN 101440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gp
structural
micro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98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延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A2008101698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0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0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0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板与发光装置。导光板包括:透明导光基材与微结构反射膜片。透明导光基材具有光出射面、相对于光出射面的底面与连接光出射面与底面的至少一光入射面。此外,微结构反射膜片是设置于透明导光基材的底面下方,包含微结构层与反射材料层。微结构层具有多个微结构,而反射材料层覆盖于微结构层的微结构上,其中仅微结构及反射材料层的顶端部分贴合透明导光基材,使得透明导光基材与微结构反射膜片之间具有空气间隙。上述的导光板具有集光功能。此外,具有上述导光板的发光装置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导光板与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与发光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贴合式导光板,利用反射材料与微结构使发光角度集中在较小范围,并以局部贴合方式产生空气间隙来减少反射材料吸光量,其可使使用此导光板的发光装置具有优选的发光效率。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Display)便蓬勃发展起来,其中液晶显示器基于其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更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而成为近年来显示器产品的主流。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型的显示面板,需要通过背光模块提供背光源。一般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与至少一光源,通过导光板的作用将点状或线性光源转换为平面光源。图1为已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已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除了光源110、导光板120与反射片130外,还使用了两片漫射片(diffuser)140与两片集光棱镜片(prism sheet)150等共四片光学膜片。集光棱镜片150也常被称为增光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其功用是偏折光线至正面视角方向,具有集光增亮的效果。漫射片140则具有扩散并使光线亮度分布均匀的功能。因此,为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并且达到省电的功效,传统背光模块100多采用多片光学膜片。而这些膜片成本占整体背光模块100成本的30%~40%,导致背光模块100的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这些膜片也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使得背光模块100的厚度、体积难以缩小。
另外,通常在导光板120的底下都会设置反射片130。专利US 5,961,198、TW 486,101披露一种在导光板镀上反射层,而无须在背光模块中放置反射片的技术。然而,光线在导光板中传递时,界面反射次数频繁,如以全反射方式传递,界面吸收可视为零;但一般金属反射率为90~98%,在多次反射后界面吸收量变得不可忽略,甚至可达30%以上。例如具有95%的反射率的反射层,搭配0.3-1.0mm厚的导光板时,在80mm传递长度下,其金属吸收率约有20%~50%不等。由于反射材料吸收率高的问题导致该技术实用性降低,如能仅在微结构处镀上反射材料,则能大幅降低材料吸收问题,增加技术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间隙的贴合式导光板,其能减少反射材料的吸光量,以提高光源利用率。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采用上述的导光板,具有优选的发光效率,可减少光学膜片使用的数量,进而降低生产的成本。
为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在此提出一种具有空气间隙的贴合式导光板,其包括透明导光基材与微结构反射膜片。透明导光基材具有光出射面、相对于光出射面的底面与连接光出射面与底面的至少一光入射面。此外,微结构反射膜片是设置于透明导光基材的底面下方,包含微结构层与反射材料层。微结构层具有多个微结构,而反射材料层覆盖于微结构层的微结构上,其中仅微结构及反射材料层的顶端局部区域贴合透明导光基材,使得透明导光基材与微结构反射膜片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本发明再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一光源与导光板。其中,导光板包括透明导光基材与微结构反射膜片。透明导光基材具有光出射面、相对于光出射面的底面与连接光出射面与底面的至少一光入射面,其中光源配置于光入射面端。微结构反射膜片设置于透明导光基材的底面下方,包含微结构层与反射材料层。微结构层具有多个微结构,而反射材料层覆盖于微结构层的微结构上,其中仅微结构及反射材料层的顶端局部区域贴合透明导光基材,使得透明导光基材与微结构反射膜片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可进一步包括粘合层,配置于透明导光基材的底面与微结构反射膜片之间,使空气间隙位于微结构反射膜片与粘合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粘合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透明导光基材的折射率。此外,粘合层的厚度是介于0.1微米~20微米,且微结构的高度大于粘合层的厚度。粘合层可为透明高分子材料,例如是热固胶或紫外光硬化树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基材的材料可为高透光性塑胶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环状烯烃类共聚合物(Cyclo Olefin Copolymers)。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微结构的高度介于3微米~50微米。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反射材料层的材料可以是银、铝、钛、镍、铬、或其合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相邻的微结构之间具有间距,且间距随着远离光入射面的方向而递减,也就是说,靠近光源端的间距较大,远离光源端的间距较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结构的尺寸随着远离光入射面的方向而变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一微结构具有至少一可偏折出光的侧面,侧面与透明导光基材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5度~40度。而侧面可以是平面或是曲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一微结构为条状结构或是点状结构。其中,条状结构可以是直线状结构、曲线状结构或是弧状结构。此外,条状结构亦可以是三角柱、半圆柱或是半椭圆柱。点状结构可以是半球体、半椭圆球体、四角锥或是三角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透明导光基材的出光面还包括有多个出光微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透明导光基材的外形为矩形或是楔形。
本发明的导光板利用透明导光基材结合微结构反射膜片,使得导光板具有集光功能。而具有上述导光板的发光装置亦可具有优选的发光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板示意图。
图2C绘示光线入射至已知的导光板与图2A的导光板后所呈现的视角-亮度图。
图2D绘示光线入射至图2A与图2B的导光板后所呈现的视角-亮度图。
图2E绘示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2F绘示光线入射至图2E的导光板后所呈现的视角-亮度图。
图2G与图2H分别绘示为不同实施形态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O为不同态样的微结构反射膜片中微结构层的示意图。
图4A与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背光模块                  110:光源
120、200a、200b、200c、200d:导光板
130:反射片                    140:漫射片
150:集光棱镜片                210、210a、210b:透明导光基材
212:光出射面                  214:底面
216:光入射面                  220:微结构反射膜片
222:微结构                    222a:侧面
224:空气间隙                  226:反射材料层
228:微结构层                  230:粘合层
240a、240b、242a、242b、244:曲线
260:出光微结构                270:中心线
270a:棱线                     272:顶端
300a、300b:发光装置           310:光源
α:夹角                        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板示意图。请参照图2A,导光板200a包括透明导光基材210与微结构反射膜片220。其中,透明导光基材210具有光出射面212、相对于光出射面212的底面214与连接光出射面212与底面214的至少一光入射面216。透明导光基材210的材料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环状烯烃类共聚合物(Cyclo Olefin Copolymers),在此并不刻意限定。
此外,微结构反射膜片220是设置于透明导光基材210的底面214下方,其中,微结构反射膜片220包含微结构层228与反射材料层226,且微结构层228具有多个微结构222,而反射材料层226覆盖于微结构层228的微结构222上。其中微结构222及反射材料层226的顶端是局部贴合于透明导光基材210,使得透明导光基材210与微结构反射膜片220之间具有空气间隙224。反射材料层226的材料可以是银、铝、钛、镍、铬、或其合金,在此并不刻意限定。其中,微结构222的高度是介于3微米~50微米。如此一来,当光线由光入射面216进入透明导光基材210,由于透明导光基材210与微结构反射膜片220之间具有空气间隙224,且透明导光基材210的折射率又大于空气间隙224中空气的折射率,使得大部分的光线在透明导光基材210与空气间隙224的界面会发生全反射,而使得光线再次回到透明导光基材210。而仅有少部分的光线是接触到透明导光基材210与微结构反射膜片220的界面,会被反射材料层226反射偏折而再次回到透明导光基材210,并由光出射面212射出。特别的是,虽然反射材料层226对光线有一定的吸收率,但是因为微结构反射膜片220与透明导光基材210接触的面积很少,仅有少部分的光线会接触到反射材料层226,大部分的光线仍在透明导光基材210与空气间隙224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因此可以降低光线的吸收率,进而提高光线射出光出射面212的比例。
上述的微结构反射膜片220可以用模制方式来制成。例如先提供模具,模具上具有微结构图案,在模具上涂上一层液态紫外线硬化树脂。之后再将膜片基板压着在液态紫外线硬化树脂上。之后,进行光照或加热,以使树脂固化,树脂会依着模具上的微结构而成形,固化后的树脂即具有微结构图案。接着进行脱模处理,即可取得具有微结构的膜片,此即微结构层228。之后,在微结构层228的表面形成一层反射材料层226,即完成微结构反射膜片220。
微结构反射膜片220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将其微结构222及反射材料层226的顶部部分地压入透明导光基材210而使微结构反射膜片220与透明导光基材210结合在一起。例如,在特定温度条件下,使得透明导光基材210局部或部分地稍微软化,再将微结构反射膜片220的微结构222及反射材料层226的顶部部分地压入透明导光基材210中。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导光板200b可进一步包括粘合层230,配置于透明导光基材210的底面214与微结构反射膜片220之间,且空气间隙224位于微结构反射膜片220与粘合层230之间。更详细的说,空气间隙224的空间,是由反射材料层226与粘合层230所构成的。其中,粘合层230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透明导光基材210的折射率。值得一提的是,粘合层230的厚度是介于0.1微米~20微米,微结构222的高度是介于3微米~50微米,而微结构222的高度须大于粘合层230的厚度。如此一来,粘合层230与微结构反射膜片220之间存在有空气间隙224,当光线由光入射面216进入透明导光基材210,由于粘合层230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透明导光基材210的折射率,光线将折射而进入粘合层230。此外,由于粘合层230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空气间隙224的折射率,因此光线会在空气间隙224与粘合层230的界面发生全反射而使得光线再次回到粘合层230与透明导光基材210中传递。而仅有少部分的光线是接触到粘合层230与反射材料层226的界面,会被覆盖在微结构222上的反射材料层226反射偏折再由光出射面212射出。另外,粘合层230可为透明高分子材料,例如是热熔胶、热固胶或紫外光硬化树脂。
在一实施例中,将微结构反射膜片220贴附于导光基材210上的方法可为事先在透明导光基材210的底面214涂布液态的粘合层230,之后将微结构反射膜片220压着于粘合层230上。之后,进行加压与固化程序,使微结构反射膜片220的微结构222及反射材料层226的顶部嵌入粘合层230,嵌入的深度可使得微结构222及反射材料层226的顶端恰与导光基材210接触,同时使粘合层230固化。上述的固化程序可以采用光照或是加热硬化等方式。
请参考图2A与图2B,这里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微结构222之间具有间距d,且间距d随着远离光入射面216的方向而递减。在另一实施例中,微结构222的尺寸可以随着远离光入射面216的方向而变大。上述两种微结构222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得自入射面216进入的光线能够均匀地从光出射面212射出。另外,每一微结构222具有至少一侧面222a,侧面222a与透明导光基材210的底面214之间的夹角α介于25度~40度。而侧面222a可以是平面或是曲面。当然,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而适当的调整侧面222a与透明导光基材210的底面214之间的夹角α。如此一来,当光线由光入射面216进入,通过调整微结构222间的间距d与微结构222的尺寸,可以调整局部区域的出光强度,以控制光线由光出射面212射出的均匀性。
图2C绘示光线入射至已知的底面全部镀附反射材料层(即导光版的底面镀有一层反射材料层)的导光板与图2A的导光板后所呈现的视角-亮度图,其中横轴为视角的角度,纵轴为亮度的相对光强度。请同时参考图2A与图2C,曲线242a为光线由已知的导光板的光入射面进入,并由光出射面出射后所呈现的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部是全面直接覆盖反射材料层。而曲线242b为光线由图2A所示导光板200a的光入射面216进入,并由光出射面212出射后所呈现的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请同时比较曲线242a与曲线242b可知,由于图2A的导光板200a具有上述的微结构222及其空隙间隙224,使部分的反射材料层226与透明导光基材210接触,因而使得导光板200a较已知的导光板在视角为-20度至+45之间可呈现优选的辉度表现。换言之,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导光板200a的膜层设计可提供较已知导光板为佳的辉度表现。
另外,图2D绘示光线入射至图2A与图2B的导光板后所呈现的视角-亮度图,其中横轴为视角的角度,纵轴为亮度的相对光强度。请同时参考图2A与参考图2D,曲线240a为光线由导光板200a的光入射面216进入,并由光出射面212出射后所呈现的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由曲线240a可知,光线经由导光板200a出射后,其光场分布在视角为-20度至+45之间具有优选的辉度表现。
另外,请同时参考图2B与图2D,曲线240b为光线由导光板200b的光入射面216进入,并由光出射面212出射后所呈现的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在此实施例中,粘合层230的折射率较导光基材210高出0.11,由曲线240b可知,光线经由导光板200b出射后的视角-亮度表现。其光场分布在视角为-30度至+30之间具有优选的亮度,集中发光特性使得能量有效利用,让正面辉度有18%的提升,可以应用于个人用显示器上。
另外,在一实施形态中,微结构222可为椭圆弧柱外形,如图2E所绘示。图2E所绘示的微结构222的顶端272可以是具有曲率半径的圆弧柱或具有长轴rx及短轴ry的椭圆弧柱,本实施例以椭圆弧柱为实施范例,采用长轴rx为20微米,短轴ry为18微米,埋入导光基材210的微结构222高度为15微米,如图2E所示。另外,图2F绘示光线入射至图2E的导光板后所呈现的视角-亮度图,其中横轴为视角的角度,纵轴为亮度的相对光强度。请同时参考图2E与图2F,曲线244为光线由图2E所绘示的导光板的光入射面216进入,并由光出射面212出射后所呈现的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由曲线244可知,光线经由光出射面212出射后,其光场分布在大视角约-60度至+60时仍具有一定的亮度,可用于广视角显示应用,如图2F所示。
承上述,若使用者需要呈现优选的光强度且对视角的范围不甚要求时,优选地,其可以采用如图2B所示的导光板200b的膜层结构。相反地,若使用者需要较宽的视角范围,而对光强度的需求不甚要求时,其便可采用如图2E所示的导光板的膜层结构。换言之,采用如图2B或图2E的导光板的结构,端视使用者的需求而定,上述仅为举例说明。
此外,图2G与图2H分别绘示为不同实施形态的导光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G,导光板200c与图2A所示的导光板200a结构相似,惟二者不同处在于,在图2G中,透明导光基材210a的光出射面212上具有多个出光微结构260。其中出光微结构260的排列方向与微结构222的排列方向可以是互相垂直,如图2G所示。上述仅为举例说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将微结构260的排列方向与微结构反射膜片220的微结构222的排列方向夹其他适当的角度。值得说明的是,图2B所述的导光板200b亦可使用上述的透明导光基材210a取代原透明导光基材210而形成另一实施形态的导光板,换言之,在图2B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在透明导光基材210的光出射面212上设置多个出光微结构(未绘示),以改善导光板的光学效能。
另外,请参考图2H,导光板200d与图2A的导光板200a结构相似,惟二者不同处在于,图2A的透明导光基材210是平行板结构,而图2H所示的透明导光基材210b为楔形结构。详细来说,透明导光基材210b的光出射面212与底面214具有夹角(未绘示),也就是说,光出射面212与底面214为非平行而成,如图2H的楔形结构。类似地,图2B所示的导光板200b亦可使用上述楔形结构的透明导光基材210b取代原透明导光基材210。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微结构222可以是多种形状的设计,如图3A至图3J所示。微结构222可以是条状结构或是点状结构。而条状结构可以是直线状结构、曲线状结构或是弧状结构,如图3A至3C所示。微结构222亦可以是三角柱、半圆柱或是半椭圆柱,如图3D至3F所示。此外,点状结构可以是半球体、半椭圆球体、四角锥或是三角锥,如图3G至图3J所示。除上述的可能外,微结构222还可以是以中心线270的左右两边为曲率半径不同的弧柱,如图3K所示;或以中心线270的一边为弧柱而另一边为角柱,如图3L所示;或以棱线270a(不同于上述的中心线270)的左右两侧为弧柱与角柱,如图3M所示;或以顶端272为具有曲率半径的弧柱且两侧为角柱,如图3N;或是顶端272为平面,且该平面的左右两侧各为角柱,如图3O所示。当然,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而适当的调整微结构222,上述仅为举例说明。
图4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示意图。请参照图4A,发光装置300a包含至少一光源310与导光板200a。而光源310设置于导光板200a的光入射面216端。在一实施例中,光源310包括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如此一来,导光板200a可将光源310均匀的传递到整个透明导光基材210,且通过导光板200a的微结构反射膜片220,光源310进入到导光板200a后的损耗极小,使得发光装置300a可以将光源310作有效的运用,提供极佳的发光效率。图4A所示的发光装置是使用图2A所示的导光板200a。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此发光装置300b中的导光板是使用图2B所示的导光板200b。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发光装置300a或300b亦可以采用上述提及的导光板200c、200d或及其所衍生的实施形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导光板利用透明导光基材结合微结构反射膜片,使得导光板不仅可以将光源均匀化,更具有集光与反射的功能。而具有上述导光板的发光装置,更具有优选的发光效率,可减少光学膜片使用的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43)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导光基材,具有光出射面、相对于该光出射面的底面与连接该光出射面与该底面的至少一光入射面;以及
微结构反射膜片,设置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该底面下方,包含微结构层与反射材料层,其中该微结构层具有多个微结构,该反射材料层覆盖于所述微结构上,
其中仅所述微结构及该反射材料层的顶端局部区域贴合该透明导光基材,使得该透明导光基材与所述微结构反射膜片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合层,配置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该底面与所述微结构反射膜片之间,使该空气间隙位于所述微结构反射膜片与该粘合层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粘合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折射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粘合层的厚度介于0.1微米~20微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高度大于该粘合层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粘合层为透明高分子材料。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粘合层为热熔胶、热固胶或紫外光硬化树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基材的材料为高透光性塑胶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基材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环状烯烃类共聚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高度介于3微米~50微米。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反射材料层的材料包括银、铝、钛、镍、铬、或其合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微结构间具有间距,且所述间距随着远离该光入射面的方向而递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尺寸随着远离该光入射面的方向而变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微结构具有至少一侧面,该侧面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该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5度~40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侧面包括平面或是曲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微结构为条状结构或是点状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条状结构包括直线状结构、曲线状结构或是弧状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条状结构包括三角柱、半圆柱或是半椭圆柱。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点状结构包括半球体、半椭圆球体、四角锥或是三角锥。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该出光面还包括有多个出光微结构。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外形为矩形或是楔形。
22.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至少一光源;
导光板,包括:
透明导光基材,具有光出射面、相对于该光出射面的底面与连接该光出射面与该底面的至少一光入射面,其中该光源配置于该光入射面端;以及
微结构反射膜片,设置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该底面下方,包含微结构层与反射材料层,其中该微结构层具有多个微结构,该反射材料层覆盖于所述微结构上,
其中仅所述微结构及该反射材料层的顶端局部区域贴合该透明导光基材,使得该透明导光基材与所述微结构反射膜片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合层,配置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该底面与所述微结构反射膜片之间,且该空气间隙位于所述微结构反射膜片与该粘合层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粘合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折射率。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粘合层的厚度介于0.1微米~20微米。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高度大于该粘合层的厚度。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粘合层为透明高分子材料。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粘合层为热熔胶、热固胶或紫外光硬化树脂。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基材的材料为高透光性塑胶材料。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基材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环状烯烃类共聚合物。
3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高度介于3微米~50微米。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材料层的材料包括银、铝、钛或是铬或其合金。
3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微结构间具有间距,且所述间距随着远离该光入射面的方向而递减。
3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尺寸随着远离该光入射面的方向而变大。
3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微结构具有至少一侧面,该侧面与透明导光基材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5度~40度。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面包括平面或是曲面。
3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微结构为条状结构或是点状结构。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条状结构包括直线状结构、曲线状结构或是弧状结构。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条状结构包括三角柱、半圆柱或是半椭圆柱。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点状结构包括半球体、半椭圆球体、四角锥或是三角锥。
4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该出光面还包括有多个出光微结构。
4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光基材的外形为矩形或是楔形。
4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
CNA2008101698091A 2007-11-20 2008-10-07 导光板与发光装置 Pending CN101440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698091A CN101440935A (zh) 2007-11-20 2008-10-07 导光板与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2814.X 2007-11-20
CN200710192814 2007-11-20
CNA2008101698091A CN101440935A (zh) 2007-11-20 2008-10-07 导光板与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0935A true CN101440935A (zh) 2009-05-27

Family

ID=40725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698091A Pending CN101440935A (zh) 2007-11-20 2008-10-07 导光板与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0935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1581A (zh) * 2010-05-27 2011-11-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平面发光装置
CN102331640A (zh) * 2011-09-23 2012-01-25 东莞市亚星半导体有限公司 液晶背光显示模组
CN102466177A (zh) * 2010-11-16 2012-05-23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组
WO2016095446A1 (zh) * 2014-12-16 2016-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WO2017092559A1 (zh) * 2015-12-01 2017-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238889A (zh) * 2017-08-01 2017-10-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调光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958598B2 (en) 2015-04-13 2018-05-0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CN108061930A (zh) * 2016-11-07 2018-05-22 迎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具有该导光结构的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52786A (zh) * 2017-11-03 2019-05-14 路志坚 导光元件及背光源装置
CN110352319A (zh) * 2016-11-18 2019-10-18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微结构化导光板和包含其的装置
CN111708217A (zh) * 2020-06-11 2020-09-25 南京聚清新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反光膜、制作方法及背光模组
CN111708218A (zh) * 2020-06-11 2020-09-25 南京聚清新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CN115097670A (zh) * 2022-06-28 2022-09-23 深圳市兆驰光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膜及其制造工艺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1581A (zh) * 2010-05-27 2011-11-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平面发光装置
CN102466177A (zh) * 2010-11-16 2012-05-23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组
CN102331640A (zh) * 2011-09-23 2012-01-25 东莞市亚星半导体有限公司 液晶背光显示模组
WO2016095446A1 (zh) * 2014-12-16 2016-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US10317616B2 (en) 2014-12-16 2019-06-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ffusion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US9958598B2 (en) 2015-04-13 2018-05-0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WO2017092559A1 (zh) * 2015-12-01 2017-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061930A (zh) * 2016-11-07 2018-05-22 迎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具有该导光结构的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092733B2 (en) 2016-11-18 2021-08-17 Corning Incorporated Microstructured light guide plates and device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0352319A (zh) * 2016-11-18 2019-10-18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微结构化导光板和包含其的装置
CN107238889A (zh) * 2017-08-01 2017-10-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调光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371882B2 (en) 2017-08-01 2019-08-0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mming structure, dimming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752786A (zh) * 2017-11-03 2019-05-14 路志坚 导光元件及背光源装置
CN111708218A (zh) * 2020-06-11 2020-09-25 南京聚清新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CN111708217A (zh) * 2020-06-11 2020-09-25 南京聚清新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反光膜、制作方法及背光模组
CN115097670A (zh) * 2022-06-28 2022-09-23 深圳市兆驰光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膜及其制造工艺
CN115097670B (zh) * 2022-06-28 2024-04-16 深圳市兆驰光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膜及其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0935A (zh) 导光板与发光装置
TWI428646B (zh) 導光板與發光裝置
TWI328702B (en) Backlight system
TWI297093B (en) Light source device
TWI343501B (zh)
US7445361B1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201024815A (en) A polarized and microstructural light-guide device comprises a non-polarized light source module
TW200905261A (en) Optical prism sheet having a certain roughness thereon
US7753565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 same
CN100501518C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101191845A (zh) 光学板
CN101738649A (zh) 多层涂布复合型光学膜结构
JP2002208308A (ja) 面光源装置
JP2010231896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269193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0944840A (en) A compound type diffuser plate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7004170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backlight system
US7845810B2 (en) Prism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191851A (zh) 光学板
TW201317513A (zh) 平面照明裝置
US20070121345A1 (en) Bottom-lighting type backlight module
TWI275845B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H11305225A (ja) 導光素子、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I438498B (zh) 複合光學膜
TWI337277B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