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0817A - 电扇 - Google Patents

电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0817A
CN101440817A CNA2007101874332A CN200710187433A CN101440817A CN 101440817 A CN101440817 A CN 101440817A CN A2007101874332 A CNA2007101874332 A CN A2007101874332A CN 200710187433 A CN200710187433 A CN 200710187433A CN 101440817 A CN101440817 A CN 101440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bellum
seat
established
assembly
electric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74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瑞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U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U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U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U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1874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0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0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0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扇,包含:底座、设连结座和马达机组设置;马达机组设于前述底座的连结座上,马达机组设心轴;扇叶座,设对应第一及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分别设结合座与结合套,结合座设轴孔,第一及第二组件各设多个曲形面,二组件的曲形面呈对应形状,其中第一组件的曲形面设多个突柱,当第一及第二组件互相结合会形成扇叶容置槽;扇叶设多个配合前述扇叶座的多个扇叶容置槽,且扇叶由发泡性或稍软性的材料制成平面状,扇叶设凹槽和多个孔;将前述扇叶座的第一及第二组件与扇叶组合成电扇。本发明电扇不需设置安全网,即具备安全设计,除了可以节省制造成本外,还无安全网的设置,不会阻挡出风效果,提升出风量。

Description

电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扇,具体涉及一种扇叶由即使碰触也不会受伤的发泡性或稍软性的材料制成的新型电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扇,扇叶均由丙烯腈—丁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硬质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上述硬质塑料材料制成的扇叶,由于质地坚硬,在扇叶转动时,使用者一旦不小心碰到扇叶,会造成受伤。因此,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扇都会有安全网,安全网虽然将扇叶与外界隔离的作用,但还是时常发生使用者特别是小孩子,伸手进入安全网中被转动中的扇叶所伤害的事件,因此,有电扇制造业者和有关安全法规规定将安全网的网目缩小,这样就会影响出风的质量,且材积加大,增加运输成本,还容易囤积灰尘污垢,清洗不易,造成消费者与制造商不必要的麻烦。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ZL95206399.9号无罩式电扇的安全扇叶。虽然采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折的软质板面制成,但因为其扇叶的端缘部以固持部配合定位柱将扇叶固定,因此,该种已知扇叶必须预先成型为扇叶既有形状,在扇叶转动时产生风量。
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91215830.1号:一种风扇叶片夹固座,其特征为基环设扣片与倒钩,并在扇叶设二孔槽,利用前述基环的扣片与倒钩穿过前述扇叶的二孔槽,并让上盖的凸肋与前述基环的倒钩结合,最后必须再以螺钉和螺帽将上盖与基环栓固,以将扇叶固定。就是必须利用前述上盖的凸肋与前述基环的倒钩结合,再以螺钉、螺帽和扇叶将三者栓固,才能将扇叶固定,安装过程复杂,耗时,不利于市场竞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设置安全网,节省制造成本外,减少包装体积,使用者可以方便自动组装的电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的内容为:
一种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包含:
底座,设连结座;
马达机组,设于前述底座的连结座上,马达机组设心轴;
扇叶座,设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第一组件设结合座,结合座设轴孔,第二组件设结合套,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各设曲形面;
扇叶,设多个配合前述扇叶座的多个扇叶容置槽,且扇叶由发泡性或稍软性的材料制成平面状,扇叶设凹槽,扇叶设多个孔;
所述扇叶座的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与扇叶组合,将前述扇叶的孔的其中第一组件的曲形面的突柱穿设,再将第一组件的结合座与第二组件的结合套互相结合,并让对应的曲形面互相结合,使得扇叶为前述二曲形面所形成的扇叶容置槽夹合,让扇叶依据前述二曲形面所形成的扇叶容置槽的形状产生曲形变化。
其中马达机组的扇叶座的曲形面具有一边渐高另一边渐低状的弧度。
其中还包含:
平衡装置,设置于前述扇叶座的一个部位,且平衡装置包含第一环片及第二环片,第一环片内壁面设凹槽,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结合会形成内部空间,可在前述内部空间内填入填充物。
其中马达机组的扇叶座的扇叶设凹槽,以配合扇叶座的轴座。
其中马达机组的扇叶座的扇叶所设的孔配合扇叶座的突柱形状。
其中扇叶容置槽的间距小于扇叶厚度,让扇叶被扇叶容置槽夹合。
其中平衡装置设置于扇叶座的前侧。
其中平衡装置设置于扇叶座的前侧的一环槽中。
其中平衡装置设置于扇叶座的后侧。
其中平衡装置设置于扇叶座的后侧的一环槽中。
其中所述第一环片由扇叶座一体成型。
其中平衡装置的填充物为液体、粉末、细石砂或金属细砂。
本发明电扇不需设置安全网,即具备安全设计,该电扇的马达机组所采用的扇叶,为由一种即使碰触亦不会产生伤害的发泡材或稍软性的材料制成,除了可以节省制造成本外,还无安全网的设置,不会阻挡出风效果,提升出风量。本发明由于不需设置安全网,因此可以减少包装体积,使用者可以方便自动组装,且三片扇叶颜色,可以自由更换,提升生活美观,并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立体视图。
图2:是本发明运用于壁扇的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扇叶座与扇叶的分解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扇叶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扇叶座的组合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扇叶的立体视图。
图7:是如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扇叶座与一扇叶的组合后的视图。
图9:是本发明扇叶座与扇叶的组合前视图。
图10:是图9的B—B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扇叶座与扇叶的实施例二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扇叶座与平衡装置结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电扇结构组成及功能,配合附图以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及2所示,为本发明电扇的实施例1,实施例1包含:
底座1,底座1可以挂置于墙壁A或站立于地面或桌上,在底座1设连结座10,以设置马达机组2。
马达机组2,马达机组2设于前述底座1的连结座10上,使得马达机组2得以上下调整角度,如图2所示的R箭头,马达机组2上设心轴20。
扇叶座3,如图3所示,设互相对应的第一组件30及第二组件31,第一组件30设结合座300,结合座300并设轴孔301,第二组件31则设结合套310,又如图4所示,在第一组件30及第二组件31各设多个曲形面32、33,第一组件30及第二组件31的曲形面32、33呈对应形状,并形成相对称的一边较高(参图3及4的H点),渐往一边渐低(参图3及4的L点)的形状,该曲形面32、33得让扇叶产生曲形变化(如图3、图4及5所示),心轴20得以穿过结合座300的轴孔再与栓设组件结合,即可将扇叶座3固定。
又如图3及4所示,第一组件30的曲形面32并设置多个突柱320,且以不均等的位置设置,以让扇叶具备一定的装设方向,及当第一组件30及第二组件31互相结合后,会让对称二曲形面32、33结合后形成扇叶容置槽34(如图5所示),扇叶容置槽34之间距适稍小于扇叶厚度,扇叶被扇叶容置槽34夹合。
扇叶4,如图1、6及7所示,扇叶4为多个,以配合前述扇叶座3的多个扇叶容置槽34,且扇叶4为由一种碰触亦不会产生伤害的发泡性或稍软性的材料制成平面状,扇叶4并设适当的凹槽40,以配合前述扇叶座3第一组件30的结合座300外观,及扇叶4设多个孔41,孔41并配合前述突柱320的形状与数量,方便与突柱320形成一定方向性结合。
如此,当前述扇叶座3的第一组件30及第二组件31与扇叶4要组合时,首先必须将前述扇叶4的孔41和第一组件30的突柱320穿设,且再将第一组件30的结合座300与第二组件31的结合套310互相结合(如图4所示),并让对应的曲形面32、33互相结合,并使得扇叶4为前述二曲形面32、33所形成的扇叶容置槽34夹合(如图8~10所示),让扇叶4依据前述二曲形面32、33所形成的扇叶容置槽34的形状产生曲形变化(如图8及9所示)。因此,当电扇被激活电源并驱动扇叶4转动后,就可以产生风的效果。最后利用一栓设组件5与穿过前述轴孔301的马达机组2的心轴20栓设固定,就可以组成电扇。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电扇的实施例2,实施例2包含:
底座1、马达机组2及扇叶4结构均和前述实施例1的底座1、马达机组2及扇叶4结构的相同。
本实施例2的扇叶座6,设互相对应的第一组件60及第二组件61,第一组件60设结合座600,结合座600并设轴孔601,第二组件61则设结合套610,在第一组件60及第二组件61各设多个的曲形面62、63(此可参考图4),第一组件60及第二组件61的曲形面62、63呈对称形状,并形成相对称的一边较高(参图11的H点),渐往一边渐低(参图11的L点)的形状,该曲形面62、63得让扇叶产生曲形变化(可参考图4、5及8)。
前述第一组件60的曲形面62并设置多个突柱620,且以不均等的位置设置,以让扇叶具备一定的装设方向,及当第一组件60及第二组件61互相结合,会让对称的二曲形面62、63结合后形成扇叶容置槽64(可参考图5),扇叶容置槽64之间距适稍小于扇叶厚度,让扇叶被扇叶容置槽64夹合。
为使得扇叶平衡转动且更顺畅,在扇叶座设有平衡装置7,平衡装置7,如图12及13设置在前述扇叶座6的前侧;还可如图14的设置在前述扇叶座6的后侧。
如图12及14所示的平衡装置7,被固设于扇叶座6的环槽65中,且该平衡装置7包含第一环片70及第二环片71,第一环片70的内壁面设多个凹槽700,当第一环片70与第二环片71结合后会形成内部空间72,可于前述内部空间72内填入适量的填充物73(如图15所示)。填充物可以为液体、粉末、细石砂或金属细砂等可以自由流动的物体。
如图13所示,在前述扇叶座6直接成型有平衡装置7的第一环片70,第一环片70的内壁面设多个凹槽700,且再以第二环片71与前述第一环片70结合后,如前述图12相同,会形成内部空间72,因此可在前述内部空间72内填入适量的填充物73(如图15所示)。填充物可以为液体、粉末、细石砂或金属细砂等可以自由流动者均可。
如此,当前述扇叶座6与前述扇叶4互相组合后,而形成如前述第一种实施例1的效果后,当扇叶座为马达机组驱动而转动时,如果各扇叶4有不平衡状态出现时,将使得转动的扇叶与扇叶座出现颤动的型态,扇叶转动效率将无法被有效发挥,造成产品安全与出风量不能达预期效果。因此,利用本发明的平衡装置修正扇叶的平衡状态。如图15所示,当扇叶转动,并呈现不平衡状态时,前述填充物73会自动填入于不平衡扇叶位置的凹槽700内,让各扇叶自动平衡转动,不会有颤动问题,直接改善电扇的出风量,与马达升温问题,提高使用寿命。
本发明综上所述,本发明电扇不需设置有安全网,也可已产生良好的安全设计,因为无安全网的阻挡,因此,可以让由发泡材或稍软性材料制成的扇叶所产生的风量,全部输出于所装设的空间中,提供更好的凉风效果。
每片扇叶并可以搭配各种不同颜色而兼具空间美化的效果,且除了可以节省空间外,消费者可以方便的自己组装,或是由使用者自由更换扇叶配合季节、心情或空间装潢的变化。
本发明虽由前述实施例来描述,但仍可变化其形态与细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制作。前述为本发明最合理的使用方法,仅为本发明可以具体实施的方式之一,但并不以此为限。

Claims (12)

1.一种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包含:
底座,设连结座;
马达机组,设于前述底座的连结座上,马达机组设心轴;
扇叶座,设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第一组件设结合座,结合座设轴孔,第二组件设结合套,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各设曲形面;
扇叶,设多个配合前述扇叶座的多个扇叶容置槽,且扇叶由发泡性或稍软性的材料制成平面状,扇叶设凹槽,扇叶设多个孔;
所述扇叶座的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与扇叶组合,将前述扇叶的孔的其中第一组件的曲形面的突柱穿设,再将第一组件的结合座与第二组件的结合套互相结合,并让对应的曲形面互相结合,使得扇叶为前述二曲形面所形成的扇叶容置槽夹合,让扇叶依据前述二曲形面所形成的扇叶容置槽的形状产生曲形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马达机组的扇叶座的曲形面具有一边渐高另一边渐低状的弧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
平衡装置,设置于前述扇叶座的一个部位,且平衡装置包含第一环片及第二环片,第一环片内壁面设凹槽,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结合会形成内部空间,可在前述内部空间内填入填充物。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马达机组的扇叶座的扇叶设凹槽,以配合扇叶座的轴座。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马达机组的扇叶座的扇叶所设的孔配合扇叶座的突柱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扇叶容置槽的间距小于扇叶厚度,让扇叶被扇叶容置槽夹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平衡装置设置于扇叶座的前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平衡装置设置于扇叶座的前侧的一环槽中。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平衡装置设置于扇叶座的后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平衡装置设置于扇叶座的后侧的一环槽中。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环片由扇叶座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扇,其特征在于,其中平衡装置的填充物为液体、粉末、细石砂或金属细砂。
CNA2007101874332A 2007-11-23 2007-11-23 电扇 Pending CN101440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874332A CN101440817A (zh) 2007-11-23 2007-11-23 电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874332A CN101440817A (zh) 2007-11-23 2007-11-23 电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0817A true CN101440817A (zh) 2009-05-27

Family

ID=4072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874332A Pending CN101440817A (zh) 2007-11-23 2007-11-23 电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08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4953A (zh) * 2013-07-09 2013-10-02 樊书印 一种微型风扇
WO2017181413A1 (zh) * 2016-04-22 2017-10-26 邢皓宇 一种风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4953A (zh) * 2013-07-09 2013-10-02 樊书印 一种微型风扇
WO2015003342A1 (zh) * 2013-07-09 2015-01-15 Fan Shuyin 一种微型风扇
CN103334953B (zh) * 2013-07-09 2016-01-20 樊书印 一种微型风扇
WO2017181413A1 (zh) * 2016-04-22 2017-10-26 邢皓宇 一种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532095S1 (en) Combined fan assembly and shroud
WO2006080718A3 (en) Rotor of an outer-rotor type motor.
WO2012013153A1 (zh) 立式空调器
JP2014510876A (ja) 特にポータブルブロワ用の送出空気流生成装置のプロペラ
USD565166S1 (en) Combined dual fan assembly and shroud with spiderweb support
CN107842519A (zh) 一种电风扇
CN101440817A (zh) 电扇
US20080089798A1 (en) Box fan grill with integral motor support
USD565165S1 (en) Combined dual fan assembly and shroud
USD547433S1 (en) Combined ceiling fan motor housing, light kit and fan blade brackets unit
CN201053407Y (zh) 超薄型直立式风扇
US7311581B2 (en) Inflatable ferris wheel
CN201779037U (zh) 塔扇结构
CN203614436U (zh) 换气扇
USD577115S1 (en) Fan housing
USD551758S1 (en) Combined ceiling fan motor housing and fan blade brackets
USD547855S1 (en) Pivot fan base
KR200481153Y1 (ko)
CN209781307U (zh) 用于风扇的安装结构及风扇
CN201347869Y (zh) 改进的横流式风扇结构
TWI388732B (zh) 電扇
USD516194S1 (en) Axial fan with double impellers rotating in mutually opposite directions
CN219345092U (zh) 风扇装配结构
KR200258345Y1 (ko) 합성수지 팬
USD506002S1 (en) Two motor f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