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8975A - 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8975A
CN101438975A CNA2007101936199A CN200710193619A CN101438975A CN 101438975 A CN101438975 A CN 101438975A CN A2007101936199 A CNA2007101936199 A CN A2007101936199A CN 200710193619 A CN200710193619 A CN 200710193619A CN 101438975 A CN101438975 A CN 101438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ebra
stabilizing device
dynamic stabilizing
retaining element
link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36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8975B (zh
Inventor
翁育诗
游家伟
林溢泓
吴怡静
游雅任
陈文哲
阙山璋
黄英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710193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8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8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8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8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89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脊椎动态稳定装置,适用于维持相邻椎节间的生理高度。每一椎节具有一棘突及两对称椎弓根。该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包括一支撑元件、至少一固定元件及至少一连结元件。该支撑元件设置在该等棘突之间。该固定元件经由该等椎弓根之一固定在该等椎节之一之中。该连结元件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与该固定元件之间,用以固定该支撑元件与该固定元件的相对位置,进而固定该等椎节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回复脊椎的椎节间的正常生理高度与提供椎节间的动态稳定度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脊椎滑脱症(Spondylolisthesis)及脊椎腔狭小症(stenosis ofspinal canal)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疾病。脊椎滑脱症大多好发于经常从事粗重工作者或运动员,其病因是由于压力或外力造成椎间盘(disc)受伤,使脊椎(vertebral column)的一节椎节(vertebra)相对于另一节椎节向前滑移,而滑移的椎节压迫到中枢神经(central nerve)或其神经根(nerve root)即会造成患者感到疼痛。脊椎腔狭小症在病理上主要是由老化(aging)所造成的脊椎腔狭窄,而位于脊椎腔内的中枢神经即会受到压迫,因而造成患者的下背疼痛(lowback pain)。
针对上述病症的治疗,目前最常采用的方式为脊椎融合手术。然而,由于椎节融合所造成的活动限制会导致邻近的椎间盘因压力过大而提早退化,因而促使了脊椎非融合技术开始萌芽。
美国专利第5,609,635号所揭露的方形椎间融合器(spinal fusion implant)为植入两椎节之间,以取代退化的椎间盘,并在方形椎间融合器的内部填入自体骨。由于自体骨有生物活性,其可诱导椎节间的骨生长,以产生骨融合效果。
美国专利第7,083,622号揭露在小面关节(facet joint)的位置处锁上小面关节螺钉(facet screw),其上下方的椎骨相同位置也锁上螺钉。在上下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分别有脊椎植入杆(spinal implant rod)和连接器(connector)相互连接,其相互间有活动滑移装置,以方便手术植入时进行调整。
在美国专利第5,282,863号所揭露的弹性稳定系统(flexible stabilizationsystem)之中,其利用稳定元件(stabilization elements)与螺钉(screws)在一椎节的中间位置及一相邻椎节的中间位置进行锁附固定。稳定元件与螺钉的材质为高强度非金属材质,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及弯曲性,因而可让脊椎有活动上的空间。
在美国专利第6,770,075号所揭露的脊椎固定装置(spinal fixationapparatus)之中,其包括有螺钉(anchor screw)、杆(rod)及间隔元件(spacer)等组件。螺钉分别固定在一椎节及其上下邻近椎节的侧边,并利用杆将螺钉串接起来。杆再被间隔元件包围起来,而允许椎节进行部分角度转动及位移,且能将滑脱的椎节回复至正常生理状态。
在美国专利第7,074,237号之中,一类似牛轭曲线元件的上方具有孔洞来置放螺钉(screw),并固定于椎节的后方两侧,而类似牛轭曲线元件的底部则可置放在邻近的棘突(spinous process)之间,以维持椎节间的高度。
美国专利第5,645,599号所揭露的U形元件(U-shaped body)是被植入邻近的两棘突(spinous process)之间,其侧面分别有向上突起托架(bracket)设计,以做为与棘突置放互卡的装置,而在U形元件内侧则可以置放弹性体来做为缓冲装置。
美国专利第6,068,630号所揭露的脊椎分散植入装置(spine distractionimplant)可置放在邻近的两棘突(spinous process)之间,以维持邻近的两棘突的生理高度。另外,脊椎分散植入装置的前后两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翼状部,其可贴附于棘突的两侧,以做为固定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可减少手术的复杂度与时间,并可回复椎节间的正常生理高度与提供椎节间的动态稳定度,以减轻脊椎滑脱症与脊椎腔狭小症所造成的神经压迫现象,进而达到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本发明适用于维持相邻椎节间的一生理高度,其中,每一椎节具有棘突(单一的,向后下方突出,是软组织的附着点)及横突(成对,是软组织的附着点)(transverse process)及椎弓根及椎体(veterba body),包括一支撑元件,设置在该等棘突之间;至少一固定元件,经由该等椎弓根之一固定在该等椎节之一之中;以及至少一连结元件,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与该固定元件之间,用以固定该支撑元件与该固定元件的相对位置,进而固定该等椎节的相对位置。
其中连结元件、支撑元件、固定元件的相互连结关系为至少一连接点具有可活动性,以达到动态稳定效果。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该支撑元件由弹性材料或弹性机构所制成。
又在本发明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具有同心圆式、交叉编织式、多层复合式、放射状式或人工椎间盘式的构造。
又在本发明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具有中空柱状、多孔式、海绵式、多层复合式、注射填充式或组合式的构造。
又在本发明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具有生物相容性材料、多孔性材料、多层式材料、形状记忆材料或阻尼材料所制成。
又在本发明中,该连结元件可为具有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支撑元件。
又在本发明中,该连结元件与该支撑元件可为具有一体成型。
又在本发明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具有一球形凹槽,该连结元件具有一球形部,以及该球形部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球形凹槽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具有一凹入部,该连结元件具有一突出部,以及该突出部卡合在该凹入部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具有一容置槽及一螺纹孔,该连结元件具有一连结端及一透孔,该螺纹孔邻接于该容置槽,该透孔成形在该连结端之上,该连结端设置在该容置槽之中,该透孔校直于该螺纹孔,以及该连结端通过一螺栓穿设在该透孔之中及锁附在该螺纹孔之中而固定在该容置槽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具有一突出部,该连结元件具有一扣环,以及该扣环扣合于该突出部。
又在本发明中,脊椎动态稳定装置更包括一固定夹,用以固定及连结该支撑元件与该连结元件,其中,该固定夹具有一夹持凹槽及一夹持孔,该夹持凹槽间隔于该夹持孔,并且以移动的方式夹持该连结元件,以及该支撑元件抵紧于该夹持孔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连结元件可为具有刚性材料或刚性机构、弹性材料或弹性机构、粘弹性材料或粘弹性机构或上述材料与机构所构成。
又在本发明中,该连结元件可为具有线状、柱状、板状或弧状的外形。
又在本发明中,该连结元件可为具有生物相容性材料、多孔性材料、多层式材料、形状记忆材料或阻尼材料所制成。
又在本发明中,该连结元件可为具有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固定元件。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为椎弓螺钉(pedicle screw),并且锁固在该等椎节之一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通过骨水泥固定在该等椎节之一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可为具有一放射状钩爪,以及该放射状钩爪卡合在该等椎节之一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可为具有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制成。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可为具有一凹入部及一锁附部,该锁附部邻接于该凹入部,以及该连结元件延伸至该凹入部之中,并且通过该锁附部的锁附而固定在该固定元件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连结元件可为具有一扣环,以及该扣环扣合于该固定元件。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可为具有一凹入部,该连结元件具有一卡合部,以及该卡合部卡合在该凹入部之中。
又在本发明中,该凹入部的形状与该卡合部的形状互补。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有至少一个凹槽,其凹槽可卡入一个或一个以上连结元件或支撑元件,其固定元件有内凹槽,可锁入内螺丝,以作内固定连接元件或支撑元件。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有侧边分叉,可作为固定连结元件,其侧边分叉(lateral offset)可作为活动关节。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头部可作为活动关节。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元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显示一脊椎与一组织撑开器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支撑元件与一脊椎结合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5是显示一椎节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元件固定在椎节之中;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与一脊椎结合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图7D及图7E是分别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连结元件与支撑元件的结合构造示意图;
图8A及图8B是分别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元件与椎节的结合构造示意图;
图9A及图9B是分别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连结元件与固定元件的结合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与一脊椎结合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12A及图12B是分别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与一脊椎结合的平面构造示意图与连结元件可为索状物与填空撑开物结合,也可为弹簧;
图13A、图13B及图13C是分别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连结元件与固定元件的结合构造示意图;以及
图14A及图14B是分别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的连结元件活动构造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100’~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110~支撑元件
111a~球形凹槽
111b~凹入部
111c~容置槽
111d~螺纹孔
111e~凹入部
111f~突出部
112~活动关节
113~内部活动关节
120~固定元件
121~凹入部
122~锁附部
123~侧边分叉
125~放射状钩爪
126~凹入部
127a~凹槽
127b~内凹槽
127c~内洞
127d~侧边凹槽
128a~内螺丝
128b~内固定螺丝
129~上方孔洞
130~连结元件
131a~球形部
131b~突出部
131c~连结端
131d~透孔
131e~连结端
131e’~突出部
131f、131g~扣环
131h~卡合部
132a~索状物
132b~撑开物
150~固定夹
151~夹持凹槽
152~夹持孔
T~组织撑开器
T1~尖端
V~椎节
V1~棘突
V2~椎弓根
V3~脊椎腔
V4~椎体
ST~软组织
CN~中枢神经
D~椎间盘
B~螺栓
S~骨水泥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100主要包括有一支撑元件110、四个固定元件120及四个连结元件130。
支撑元件110可由弹性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多孔性材料、多层式材料、形状记忆材料或阻尼材料所制成。当支撑元件110是由弹性材料或弹性机构所制成时,其可具有同心圆式、交叉编织式、多层复合式、放射状式或人工椎间盘式的构造。此外,支撑元件110也可具有中空柱状、多孔式、海绵式、多层复合式、注射填充式或组合式的构造,支撑元件110与连结元件130结合,通过固定夹150固定或者维持动态固定,其动态固定可由完全固定、单点活动、到两端点活动度。
如图2所示,每一个固定元件120具有一凹入部121及一锁附部122,而锁附部122是邻接于凹入部121。此外,每一个固定元件120为椎弓螺钉(pedicle screw)设计。另外,固定元件120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制成。
仍如图1所示,每一个连结元件130是连接于支撑元件110与每一个固定元件120之间,其可用来固定支撑元件110与每一个固定元件120的相对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连结元件130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支撑元件110,或者每一个连结元件130是与支撑元件110一体成型。此外,每一个连结元件130也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固定元件120。更详细的来说,如图1及图2所示,每一个连结元件130是延伸至每一个固定元件120的凹入部121之中,并且每一个连结元件130是通过锁附部122的锁附而固定在每一个固定元件120之中。另外,连结元件130可由刚性材料或刚性机构、弹性材料或弹性机构、粘弹性材料或粘弹性机构或上述材料与机构所构成。连结元件130的材质为生物相容性材料、其材料结构可为多孔性材料、多层式材料、形状记忆材料或阻尼材料所制成。再者,连结元件130可具有线状、柱状、板状或弧状的外形,连结元件130与固定元件120结合,可为完全固定或者动态固定,其动态固定可由完全固定、单点活动、两点活动度、三点活动、到四点活动度。
接下来将说明以脊椎动态稳定装置100进行矫正脊椎滑脱症(与脊椎腔狭小症),并回复脊椎的椎节间的原始生理高度的方式。
首先,如图3所示,以一组织撑开器(tissue expander)T的两尖端T1穿刺撑开两相邻椎节V之间的软组织ST。在此,如图3及图5所示,每一椎节V具有一棘突V1、两对称椎弓根V2、一脊椎腔V3及一椎体V4。一中枢神经CN是位于并通过脊椎腔V3,椎间盘D是位于两相邻椎体V4之间,以及软组织ST是位于两相邻棘突V1之间。接着,如图4所示,将支撑元件110置放在已被撑开的软组织ST之中。此时,支撑元件110会同时抵接在两相邻棘突V1之间,并将两相邻棘突V1(或椎节V)撑开。然后,如图5所示,经由向前滑移的椎节V的两椎弓根V2处分别置入两固定元件120,并将位于相对上方的两固定元件120固定在向前滑移的椎节V(的椎体V4)之中,而位于相对下方的两固定元件120则是被固定在与向前滑移的椎节V相邻的另一椎节V(的椎体V4)之中,以固定向前滑移的椎节V与另一相邻椎节V的相对位置。在此,固定元件120可通过其外螺纹来锁固在向前滑移的椎节V(的椎体V4)之中。最后,如图6所示,将每一个连结元件130分别连接于支撑元件110与每一个固定元件120之间,以固定拉回向前滑移的椎节V与另一相邻椎节V的相对位置。在此,四个连结元件130可分别具有适当的长度,以将整个向前滑移的椎节V拉回至正常生理位置。如上所述,通过脊椎动态稳定装置100的矫正,椎节V间的原始生理高度即可被有效回复,同时也可确保椎节V间的动态稳定度。
此外,每一个连结元件130还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连接于支撑元件110。举例来说,如图7A所示,支撑元件110具有一球形凹槽111a,而每一个连结元件130具有一球形部131a。当每一个连结元件130连接于支撑元件110时,每一个连结元件130的球形部131a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支撑元件110的球形凹槽111a之中。此外,如图7B所示,支撑元件110具有一凹入部111b,而每一个连结元件130具有一突出部131b。当每一个连结元件130连接于支撑元件110时,每一个连结元件130的突出部131b是卡合在支撑元件110的凹入部111b之中。再者,如图7C所示,支撑元件110具有一容置槽111c及一螺纹孔111d,而每一个连结元件130具有一连结端131c及一透孔131d。螺纹孔111d是邻接于容置槽111c,而透孔131d是成形于连结端131c之上。当每一个连结元件130连接于支撑元件110时,每一个连结元件130的连结端131c是设置在支撑元件110的容置槽111c之中,透孔131d是校直于螺纹孔111d,以及连结端131c是通过一螺栓B穿设在透孔131d中及锁附在螺纹孔111d中而固定在容置槽111c之中。另外,如图7D所示,支撑元件110具有一突出部111f,而每一个连结元件130具有一扣环131f。当每一个连结元件130连接于支撑元件110时,每一个连结元件130的扣环131f是扣合于支撑元件110的突出部111f。再者,如图7E所示,脊椎动态稳定装置100还包括有一固定夹150,以固定及连结支撑元件110与连结元件130。更详细的来说,固定夹150具有一夹持凹槽151及一夹持孔152。夹持凹槽151设置于夹持孔152的外侧,并且夹持凹槽151是以移动的方式夹持连结元件130,而支撑元件110则是抵紧于夹持孔152之中,且连结元件130与支撑元件110彼此间形成一夹角。
此外,每一个固定元件120还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被固定在椎节V之中。举例来说,如图8A所示,每一个固定元件120也可通过骨水泥S来被固定在椎节V之中。再者,如图8B所示,每一个固定元件120也可具有一放射状钩爪125。当每一个固定元件120被固定在椎节V之中时,放射状钩爪125是卡合在椎节V之中。
此外,每一个连结元件130还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连接于每一个固定元件120。举例来说,如图9A所示,每一个连结元件130具有一扣环131g,每一个扣环131g是扣合于每一个固定元件120。再者,如图9B所示,每一个固定元件120具有一凹入部126,而每一个连结元件130具有一卡合部131h。在此,凹入部126的形状是与卡合部131h的形状互补。当每一个连结元件130连接于每一个固定元件120时,卡合部131h是卡合在凹入部126之中,以产生类似相嵌效果,并允许凹入部126与卡合部131h部分活动能力。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均标示以相同的符号。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100’主要包括有一支撑元件110、两固定元件120及两连结元件130。
同样地,每一个连结元件130是连接于支撑元件110与每一个固定元件120之间,其可用来固定支撑元件110与每一个固定元件120的相对位置,连结元件130与固定元件120结合,可为完全固定或者动态固定,其动态固定可由单点活动、到两点活动度。
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元件构造、特征或运作方式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为了使本案的说明书内容能更清晰易懂起见,在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2A,其固定元件120固定在椎节V之中,其固定元件120上方可为至少有一个凹槽127a,其凹槽127a可卡入一个以上连结元件130或支撑元件110,其固定元件120有内凹槽127b,可锁入内螺丝128a,以固定连结元件130,连结元件130可由刚性材料或刚性机构、弹性材料或弹性机构、粘弹性材料或粘弹性机构或上述材料与机构所构成。连结元件或支撑元件可为索状物132a与撑开物132b(其形状可为套筒状、柱状、板状、或其他形状)结合(如图12A所示),也可为弹簧132c或粘弹性机沟的设计(如图12B所示)。
而连结元件130或支撑元件110固定于固定元件120上方,则可采用穿过式(连结元件130穿过固定元件120的上方孔洞129,其垂直方向采用内固定螺丝128b固定连结元件130在固定元件120中)、上方固定内卡式(固定元件120上方有1个以上凹槽127a,其连结元件可置放卡入连结元件130,并采用内固定螺丝128b,将连结元件固定在固定元件120中)、侧边固定(固定元件120有侧边凹槽127c,可卡入连结元件130,采用内固定螺丝128b,将连结元件130固定在固定元件120中)(图13A、图13B、图13C),其中连结元件130与支撑元件110结合和固定元件120结合,可为完全固定或者动态固定,其动态固定可由单点活动、两点活动、三点活动、到四点活动度。
第四实施例
该固定元件120有侧边分叉123,以固定连结元件130,其侧边分叉123可为活动关节112,其活动关节112可为完全固定或者动态固定,其动态固定可由单点活动、两点活动、三点活动、到四点活动度。(图14A)。
又在本发明中,该固定元件120有一内部活动关节113(图14B)。
当以脊椎动态稳定装置100’进行矫正脊椎滑脱症(或脊椎腔狭小症)或回复脊椎的椎节间的原始生理高度时,如图11所示,支撑元件110仍是被置放在已被撑开的软组织ST之中,以将两相邻棘突V1(或椎节V)撑开。两固定元件120是被固定在向前滑移的椎节V(的椎体V4)之中,以固定向前滑移的椎节V与另一相邻椎节V的相对位置。同样地,两连结元件130可分别具有适当的长度,以将整个向前滑移的椎节V拉回至正常生理位置。如上所述,通过两固定元件120及两连结元件130的运用,向前滑移的椎节V与另一相邻椎节V的相对位置也可被固定,因而使得椎节V间的原始生理高度能够被有效地回复,进而能够确保椎节V间的动态稳定度。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所揭露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之中,支撑元件是置放在两相邻椎节的棘突之间,以维持椎节间的原始生理高度。同时,支撑元件可具有缓冲功能,以减少对邻近椎节的影响,可减少因后仰时,椎节压迫到神经所造成的疼痛。固定元件与连结元件则可用于椎节滑脱矫正,因而可解决椎节滑脱而压迫到神经所造成的疼痛。此外,本发明所揭露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可提供降低植入手术的复杂度与时间以及不需移除任何骨、肌肉与韧带组织等优点。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7)

1.一种脊椎动态稳定装置,适用于维持相邻椎节间的生理高度,包括:
支撑元件,设置在棘突之间;
至少一固定元件,固定在椎节之中;以及
至少一连结元件,用以连结于该支撑元件与该固定元件,
其中该连结元件、该支撑元件、该固定元件的相互连结关系为至少一具有可活动性的连接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刚性材料或刚性机构、弹性材料或弹性机构、粘弹性材料或粘弹性机构或上述材料与机构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支撑元件可为实心状、中空柱状、同心圆式、交叉编织式、多层复合式、放射状式、人工椎间盘式的构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支撑元件由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连结元件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支撑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连结元件与该支撑元件为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支撑元件具有球形凹槽,该连结元件具有球形部,以及该球形部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球形凹槽之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支撑元件具有凹入部,该连结元件具有突出部,以及该突出部卡合在该凹入部之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支撑元件具有容置槽及螺纹孔,该连结元件具有连结端及透孔,该螺纹孔邻接于该容置槽,该透孔成形在该连结端之上,该连结端设置在该容置槽之中,该透孔校直于该螺纹孔,以及该连结端通过螺栓穿设在该透孔之中及锁附在该螺纹孔之中而固定在该容置槽之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支撑元件具有突出部,该连结元件具有扣环,以及该扣环扣合于该突出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更包括固定夹,用以固定及连结该支撑元件与该连结元件,其中,该固定夹具有夹持凹槽及夹持孔,该夹持凹槽设置于该夹持孔的外侧,并且以移动的方式夹持该连结元件,该支撑元件则是抵紧于该夹持孔之中,且该连结元件与该支撑元件彼此间形成夹角。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连结元件是刚性材料或刚性机构、弹性材料或弹性机构、粘弹性材料或粘弹性机构或上述材料与机构所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连结元件具有线状、柱状、板状、弧状或弹簧的外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连结元件由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连结元件的构型可为多孔性、层状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连结元件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固定元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具有外螺纹,并且锁固在该等椎节之一之中。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通过骨水泥固定在该等椎节之一之中。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具有放射状钩爪,以及该放射状钩爪卡合在该等椎节之一之中。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由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制成。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具有凹入部及锁附部,该锁附部邻接于该凹入部,以及该连结元件延伸至该凹入部之中,并且通过该锁附部的锁附而固定在该固定元件之中。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连结元件具有一扣环,以及该扣环扣合于该固定元件。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具有凹入部,该连结元件具有卡合部,以及该卡合部卡合在该凹入部之中。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凹入部的形状与该卡合部的形状互补。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有一个以上的凹槽,其凹槽可卡入一个以上连结元件,其固定元件有内凹槽,可固定内固定装置,以作为内固定连接元件。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具有侧边分叉(lateral offset),以固定该连结元件,且该侧边分叉可为活动关节。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动态稳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具有内部活动关节。
CN200710193619A 2007-11-23 2007-11-23 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8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3619A CN101438975B (zh) 2007-11-23 2007-11-23 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3619A CN101438975B (zh) 2007-11-23 2007-11-23 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8975A true CN101438975A (zh) 2009-05-27
CN101438975B CN101438975B (zh) 2012-10-03

Family

ID=40723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3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8975B (zh) 2007-11-23 2007-11-23 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897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1549A1 (en) * 2009-02-12 2010-08-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pinal dynamic stabilization device
CN102573678A (zh) * 2009-09-15 2012-07-11 科斯班公司 脊柱生长调节系统
CN108720912A (zh) * 2017-04-18 2018-11-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脊柱经关节螺钉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013117D1 (de) * 1999-08-30 2006-08-17 Zimmer Gmbh Marknagel für den Humer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1549A1 (en) * 2009-02-12 2010-08-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pinal dynamic stabilization device
CN102573678A (zh) * 2009-09-15 2012-07-11 科斯班公司 脊柱生长调节系统
CN102573678B (zh) * 2009-09-15 2015-11-25 科斯班公司 生长调节系统
US10736669B2 (en) 2009-09-15 2020-08-11 K2M, Inc. Growth modulation system
CN108720912A (zh) * 2017-04-18 2018-11-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脊柱经关节螺钉连接器
CN108720912B (zh) * 2017-04-18 2020-05-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脊柱经关节螺钉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8975B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2037B1 (en) Iliac connector, connector head and spinal fixation system
EP1729664B1 (en) Head-to-head connector spinal fixation system
US10080590B2 (e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US7862591B2 (en) Intervertebral prosthetic device for spinal stabilization and method of implanting same
US7927358B2 (en) Spinal stabilization device
AU2012239873B2 (en) Clamp for spinal cross connecting device
JP2018531084A6 (ja) 脊椎固定システム
JP2018531084A (ja) 脊椎固定システム
US2006015527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cave scoliosis expansion
US20080177327A1 (en) Central rod connector and T-rod
US20090149885A1 (en) Spinal flexion and extension motion damper
US20140277146A1 (en) Cross-braced bilateral spinal rod connector
US20160235546A1 (en) Spacer with Temporary Fixation Plate
KR20090043569A (ko) 척추 로드 연장기 및 그의 사용방법
CN101438975B (zh) 脊椎动态稳定装置
US9795413B2 (en) Spinal fixation member
EP3078341A1 (en) Spinal disc and motion preserving implant system
CN204410947U (zh) 一种可微动的脊椎动态椎弓根螺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