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1477B -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1477B CN101431477B CN200810240336XA CN200810240336A CN101431477B CN 101431477 B CN101431477 B CN 101431477B CN 200810240336X A CN200810240336X A CN 200810240336XA CN 200810240336 A CN200810240336 A CN 200810240336A CN 101431477 B CN101431477 B CN 1014314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pv6
- address
- ipv4
- port
- domain n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将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嵌入IPv6地址的第一类编码格式,在运营商的一个IPv6地址的子集与运营商的一个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的子集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采用将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第二类编码格式,在全球IPv4地址与运营商的一个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在全球IPv4网络和运营商的IPv6网络边界间采用无状态的第一级转换方法,在IPv6园区网边界上采用最小状态的第二级转换方法,使接入IPv6网络的多个IPv6园区网用户可以共享IPv4地址并与全球IPv4网络进行双向发起的端对端的通信,同时可以和全球IPv6网络进行全功能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但目前互联网广泛使用的第四版网络协议IPv4的地址的寻址范围只有232,即43亿地址,根据目前IPv4地址的分配速度,预计在2011年之后,IPv4地址即将分配完毕。
目前中国网民人口的绝对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互联网的普及率只有19%,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21%),并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70%)。同时,平均每个中国网民仅有0.6个IPv4地址。因此,对于中国来说,IPv4地址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这个问题对于印度等其它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
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国际互联网工程组(IETF)设计了第六版网络协议IPv6,它的地址寻址范围有2128,能够满足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IPv6协议于IPv4协议是不兼容的,不能很好的互联互通。当时设计的理念是用“双协议栈”的方法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但近十年IPv6推广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不能访问IPv4众多网络信息资源,不能与IPv4众多的用户通信的IPv6网络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是解决IPv4和IPv6互联互通的方法,如IETF标准中定义的NAT-PT(RFC2766),但NAT-PT是基于状态的转换方法,可扩展性差,已经被IETF归为历史标准,为期待更好的IPv4/IPv6过渡和共存标准让路。
近期,各研究组织向IETF提交的IPv4/IPv6过渡和共存的标准草案有从IPv6向IPv4发起访问IPv4/IPv6过渡技术的NAT64和从IPv6向IPv4及从IPv4向IPv6双向发起访问的无状态(或最小状态)地址前缀IPv4/IPv6过渡技术IVI。无状态的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方法,具有可扩展性,但其IPv4到IPv6之间采用1∶1地址映射,不能够有效地利用紧缺的IPv4地址资源,因此只能用于IPv6的服务器到IPv4服务器或客户机及IPv4服务器/客户机到IPv6服务器的地址互访。有状态的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的方法,可以支持IPv4到IPv6地址之间1∶N的映射,并且可扩展性稍好于NAT-PT,但仅支持IPv6客户机发起的通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在无状态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的基础上,利用传输层端口可以区别通信进程的原理,把IPv4地址和传输层端口映射到指定的IPv6聚类地址之中,从而把IPv4到IPv6之间1∶1的无状态映射扩展到1∶N映射,可以充分利用紧缺的IPv4地址资源,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保持双向发起通信的能力。因此可以全面系统地解决IPv4和IPv6共存和过渡的问题,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包括:1)采用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嵌入IPv6地址的第一类编码格式在运营商的一个IPv6地址的子集与运营商的一个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的子集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2)采用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第二类编码格式在全球IPv4地址与运营商的一个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3)采用二级转换方法,在全球IPv4网络和运营商的IPv6网络边界间采用无状态的第一级转换方法;在运营商的IPv6网络和采用IPv6协议的主机所在的园区网边界采用最小状态的第二级转换方法,利用最小状态的端口冲突避免算法。4)利用域名转换的方法把IPv4域名记录转换为IPv6域名记录;5)接入IPv6单栈网络的多个IPv6计算机用户可以共享同一个IPv4地址并与全球IPv4网络进行双向发起的端对端的通信,同时可以和全球IPv6网络进行全功能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保持无状态和最小状态的情况下,采用二级转换方法实现端到端IPv4/IPv6分组包转换方法,在全球IPv4网络和运营商的IPv6网络边界间采用基于无状态的第一级转换方法的运营商级转换路由器,在IPv6园区网的边界上采用基于最小状态的第二级转换方法的园区网转换路由器,使接入IPv6单栈网络的多个用户可以共享同一个IPv4地址并与全球IPv4网络进行双向发起的端对端的通信,同时可以和全球IPv6网络进行全功能通信。本发明中分别连入IPv4、IPv6网络的主机端到端通信结构图如图1所示。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互联网中依次按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1)初始化
步骤(1.1)把IPv4地址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IPv4地址,运营商准备给IPv6主机使用的IPv4地址块,
第二类IPv4地址,全球的IPv4地址,其中含所述运营商自己的,且不属于所述IPv6主机的IPv4地址块,
步骤(1.2)定义以下两类编码格式:
所述第一类IPv4地址采用把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嵌入所述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称为第一类编码格式;在基于运营商32位聚类前缀的IPv6地址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n小于32,构成IVI前缀,同时在第96位至111位嵌入地址复用比M,在第112位至128位嵌入端口位移值k,其中k的取值在0与M-1之间,如在64+n到95位之间有空余位则填充全0;一个IPv4地址可以通过区分传输层端口,同时供M个IPv6主机使用,
所述第一类二类IPv4地址采用把IPv4地址直接嵌入所述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称为第二类编码格式;在所述运营商基于32位聚类前缀的IPv6地址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n小于32,构成IVI前缀,同时在64+n到128位之间空余位填充全0;全球任意一台可寻址的IPv4主机都可以有一个IPv6地址与之对应
所述由以上IVI前缀构成的两类IVI地址使得所述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具有唯一的、双向的映射关系,形成IVI地址转换规则;
步骤(1.3)定义下述传输层端口映射算法PCA,以使当采用第一种编码格式的IPv6主机发起通信时把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映射到由所述第一类编码格式所描述的端口范围;
先排除0-1024端口和其它众所周知的端口,再为所述采用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主机列出所允许的端口映射表,根据请求顺序,把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映射到此映射表,在设定的时间段内监测后续的此类分组,以使当不再有后续分组到达时,释放所述端口映射表的对应表项,以备后用;
步骤(2):园区网内的IPv6计算机查询域名转换服务器,
步骤(2.1):域名转换服务器查询IPv6域名记录,如有IPv6域名记录执行步骤(2.3),如没有IPv6域名记录,执行步骤(2.2),
步骤(2.2):域名转换网关查询IPv4域名记录,如有IPv4域名记录,根据第二类编码格式,把A Record转换为AAAA Record,如没有IPv4域名记录,产生未查到域名记录的出错消息,执行步骤(2.4),
步骤(2.3):域名转换服务器给园区内的IPv6计算机返回IPv6域名记录
步骤(2.4):接收IPv6域名记录,如为出错消息,停止执行,如得到IPv6域名记录,执行步骤(3);
步骤(3):园区网内的IPv6计算机发送分组;
步骤(4):园区网转换路由器接收IPv6分组;
步骤(4.1):判断目标地址是否为IVI地址,如为IVI地址,执行步骤(4.2),如不是IVI地址,执行步骤(4.4);
步骤(4.2):目标地址不变,目标端口作PCA映射,
步骤(4.3):源地址不变,源端口不变,
步骤(4.4):发送IPv6分组;
步骤(5):无状态的运营商级的IPv4/IPv6转换路由器接收IPv6分组;
步骤(5.1):目标地址按第二类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目标端口不变,
步骤(5.2):源地址按第一类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源端口不变,
步骤(5.3):按RFC2766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
步骤(5.4):发送IPv4分组;
步骤(6):全球互联网上的目标IPv4计算机接收分组,进行相应运算;
步骤(7):全球互联网上的该IPv4计算机对本发明所支持的IPv6计算机发送分组;
步骤(8):无状态的运营商级的IPv4/IPv6转换路由器接收IPv4分组,
步骤(8.1):目标地址按第一类编码格式转换为IPv6地址,目标端口不变
步骤(8.2):源地址按第二类编码格式转换为IPv6地址,源端口不变,
步骤(8.3):按RFC2766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
步骤(8.4):发送IPv6分组至IPv6单栈网络;
步骤(9):园区网转换路由器接收IPv6分组;
步骤(9.1):判断源地址是否为IVI地址,如是,执行步骤(9.2),如不是,执行步骤(9.4);
步骤(9.2):目标地址不变,目标端口不变,
步骤(9.3):源地址不变,源端口作PCA映射,
步骤(9.4):发送IPv6分组,执行步骤(10);
步骤(10):IPv6计算机接收分组;
步骤(11):返回步骤(3);
由全球互联网上任意的IPv4计算机发起的与由IPv6网络中使用由IVI前缀构成的IVI地址的IPv6计算机通信的步骤也可以仿上述步骤描述,由步骤(7)开始执行。
对于由多个不同的IVI前缀构成的IPv6IVI地址的主机与全球IPv4网络进行双向发起的端对端的通信及和全球IPv6网络进行全功能通信,能使用以上描述的步骤。
运营商级转换路由器和园区网转换路由器的功能也能在一台设备上实现。
园区网转换路由器的功能也能在用户计算机上实现。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可以高效率地利用IPv4地址资源,并可以保持第一级IPv4/IPv6分组转换器的无状态性,全面地解决IPv4主机和IPv6主机端到端双向互通的问题,为IPv4/IPv6网络的共存和过渡提供了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分别连入IPv4、IPv6网络的主机端到端通信结构图。
图2编码格式,(a)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嵌入IPv6地址的第一类编码格式;(b)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第二类编码格式。
图3无状态的运营商级的IPv4/IPv6转换路由器地址和传输层端口映射实例(M=4)。
图4本发明方法工作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关键技术包括: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嵌入IPv6地址的第一类编码格式和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第二类编码格式;在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建立具有唯一的、双向的映射关系(IVI地址转换规则);一种传输层端口映射算法(PCA),根据IPv6地址自动选择通信所使用的传输层源端口;一种域名转换方法;采用二级转换器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1)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嵌入IPv6地址的第一类编码格式和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第二类编码格式
为了达到无状态、端对端的IPv4/IPv6分组转换,必须在IPv4地址和IPv6地址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同时这种映射关系必须由地址本身自我描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难点是由于IPv6地址空间比IPv4地址空间大很多,对任意的IPv6地址与IPv4地址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是不可能的。本发明巧妙地选择一个IPv6的子集,与IPv4地址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这个问题的第二个难点是要保证产生的IPv6地址是可以全球可达的。本发明采用了IVI前缀的方法,即运营商前缀加若干位之后嵌入IPv4地址,综合考虑了地址的聚类性,IPv6地址的利用率等需求。这个问题的第三个难点是要高效的利用紧缺的IPv4地址资源。本发明,根据网络实际的使用情况,在任意时刻,并发的通信进程数一般远远小于并发进程数的理论最大值65536,因此利用IPv4地址和端口的组合与IPv6地址相对应,大大提高了IPv4地址的利用率。如最大允许的并发端口数为256,则IPv4地址的服用率可以高达256,即1个IPv4C类地址可以当1个IPv4B类地址用,1个IPv4B类地址可以当一个IPv4A类地址用,1个IPv4A类地址具有与目前互联网一样大的地址空间43亿地址。同时,把地址利用率和端口位移值嵌入IPv6地址的后32位,使映射关系可以由地址本身自我描述。这产生了第一类地址编码格式,如图2(a)所示。对于目前正在给IPv4主机使用的IPv4地址,不需要由本运营商对其进行复用,因此定义了第二类地址编码格式,如图2(b)所示。
(2)在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建立具有唯一的、双向的映射关系(IVI地址转换规则)
如(1)所述,为了达到无状态、端对端的IPv4/IPv6分组转换,必须在IPv4地址和IPv6地址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同时这种映射关系必须由地址本身自我描述。使全球任意一台可寻址的IPv4主机都可以有一个IPv6地址与之对应是简单的,但使IPv6地址有唯一的IPv4地址相对应是一个难点。本发明把IPv4地址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运营商自己的,准备给IPv6主机使用的IPv4地址块,第二类是全球的IPv4地址(含运营商自己的,不用于IPv6主机的IPv4地址块);对于第一类IPv4地址块,采用第一类编码格式,并选择IPv4地址的传输层端口复用比M和端口位移值k(0≤k≤M-1),即一个IPv4地址可以通过区分传输层端口,同时供M个IPv6主机使用;对于第二类IPv4地址块,采用第二类编码格式,即全球任意一台可寻址的IPv4主机都可以有一个IPv6地址与之对应;这样可以实现分别接入IPv4和IPv6互联网的端系统,双向发起的通信;转换地址后的分组进行由RFC2765描述的方法进行处理。
(3)一种传输层端口映射算法(PCA),根据IPv6地址自动选择通信所使用的传输层源端口
互联网通信的基本元素为五元组,即协议类型,源地址,原端口,目标地址,目标端口。当通过地址复用的IPv6地址为目标地址时,根据第一类编码格式,由目标端口可以唯一的确定IPv6地址。但当IPv6主机发起与IPv4服务器的通信时,IPv6主机将产生随机源端口,这个源端口不一定落到此IPv6主机所能允许的端口范围。本发明根据第一类编码格式,对于采用这种编码格式的主机,当其发起通信时,其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必须映射到由第一类编码格式所描述的端口范围,其基本算法为把0-1024和其它众所周知端口(well-known port)排除后对每一个第一类编码格式的主机列出所允许的端口映射表,根据请求顺序,把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映射到此映射表,同时监测后续的此类分组,当其在一段时间内不出现时,释放映射表的对应表项,以供新的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使用。因此可以解决端口映射的问题。无状态的运营商级的IPv4/IPv6转换路由器地址和传输层端口映射实例(M=4)如图3所示。
(4)域名转换方法
位于园区网的IPv6计算机访问全球IPv4互联网的资源时,实际上访问的是经过转换器的对应的IPv6地址(IVI地址),因此必须通过IVI转换规则把原来的IPv4域名记录转换为IPv6域名记录。本发明采用域名转换代理的方法,当需要访问的IPv4网络中的计算机为双栈计算机时,可以使用纯IPv6访问,当需要访问的IPv4网络中的计算机仅能提供IPv4服务时,通过域名转换,提供映射的IPv6域名记录。当全球IPv4互联网上的任意IPv4主机访问位于园区网的IPv6计算机时,通过域名解析出该IPv6地址经IVI转换规则产生的对应IPv4地址。
(5)采用二级转换器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本发明采用二级转换的方法,第一级为无状态IPv4/IPv6地址转换,基于该方法的运营商级转换路由器设置在运营商的IPv6单栈网络与IPv4网络互联的边界上,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第二级为最小状态的端口映射方法,基于该方法的园区网转换路由器设置在IPv6园区网的边界上。本发明方法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Claims (4)
1.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互联网中依次按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1)初始化
步骤(1.1)把IPv4地址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IPv4地址,运营商准备给IPv6主机使用的IPv4地址块,
第二类IPv4地址,全球的IPv4地址,其中含所述运营商自己的,且不属于所述IPv6主机的IPv4地址块,
步骤(1.2)定义以下两类编码格式:
所述第一类IPv4地址采用把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嵌入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称为第一类编码格式;在基于运营商32位聚类前缀的IPv6地址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n小于32,构成IVI前缀,同时在第96位至111位嵌入地址复用比M,在第112位至128位嵌入端口位移值k,其中k的取值在0与M-1之间,如在64+n到95位之间有空余位则填充全0;一个IPv4地址可以通过区分传输层端口,同时供M个IPv6主机使用,
所述第二类IPv4地址采用把IPv4地址直接嵌入所述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称为第二类编码格式;在所述运营商基于32位聚类前缀的IPv6地址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n小于32,构成IVI前缀,同时在64+n到128位之间空余位填充全0;全球任意一台可寻址的IPv4主机都可以有一个IPv6地址与之对应;
由以上IVI前缀构成的两类IVI地址使得所述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具有唯一的、双向的映射关系,形成IVI地址转换规则;
步骤(1.3)定义下述传输层端口映射算法PCA,以使当采用第一种编码格式的IPv6主机发起通信时把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映射到由所述第一类编码格式所描述的端口范围;
先排除0-1024端口和其它众所周知的端口,再为所述采用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主机列出所允许的端口映射表,根据请求顺序,把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映射到此映射表,在设定的时间段内监测后续的此类分组,以使当不再有后续分组到达时,释放所述端口映射表的对应表项,以备后用;
步骤(2):园区网内的IPv6计算机查询域名转换服务器,
步骤(2.1):域名转换服务器查询IPv6域名记录AAAA Record,如有IPv6域名记录执行步骤(2.3),如没有IPv6域名记录,执行步骤(2.2),
步骤(2.2):域名转换网关查询IPv4域名记录,如有IPv4域名记录A Record,根据第二类编码格式,把A Record转换为AAAA Record,如没有IPv4域名记录,产生未查到域名记录的出错消息,执行步骤(2.4),
步骤(2.3):域名转换服务器给园区内的IPv6计算机返回IPv6域名记录,
步骤(2.4):接收IPv6域名记录,如为出错消息,停止执行,如得到IPv6域名记录,执行步骤(3);
步骤(3):园区网内的IPv6计算机发送分组;
步骤(4):园区网转换路由器接收IPv6分组;
步骤(4.1):判断目标地址是否为IVI地址,如为IVI地址,执行步骤(4.2),如不是IVI地址,执行步骤(4.4);
步骤(4.2):目标地址不变,目标端口不变,
步骤(4.3):源地址不变,源端口作PCA映射,
步骤(4.4):发送IPv6分组;
步骤(5):无状态的运营商级的IPv4/IPv6转换路由器接收IPv6分组;
步骤(5.1):目标地址按第二类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目标端口不变,
步骤(5.2):源地址按第一类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源端口不变,
步骤(5.3):按RFC2765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
步骤(5.4):发送IPv4分组;
步骤(6):全球互联网上的目标IPv4计算机接收分组,进行相应运算;
步骤(7):全球互联网上的该IPv4计算机对所述的IPv6计算机发送分组;
步骤(8):无状态的运营商级的IPv4/IPv6转换路由器接收IPv4分组,
步骤(8.1):目标地址按第一类编码格式转换为IPv6地址,目标端口不变,
步骤(8.2):源地址按第二类编码格式转换为IPv6地址,源端口不变,
步骤(8.3):按RFC2765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
步骤(8.4):发送IPv6分组至IPv6单栈网络;
步骤(9):园区网转换路由器接收IPv6分组;
步骤(9.1):判断源地址是否为IVI地址,如是,执行步骤(9.2),如不是,执行步骤(9.4);
步骤(9.2):目标地址不变,目标端口作PCA映射,
步骤(9.3):源地址不变,源端口不变,
步骤(9.4):发送IPv6分组,执行步骤(10);
步骤(10):IPv6计算机接收分组;
步骤(11):返回步骤(3)。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由多个不同的IVI前缀构成的IPv6IVI地址的主机与全球IPv4网络进行双向发起的端对端的通信及和全球IPv6网络进行全功能通信,能使用以上描述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中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营商级转换路由器和园区网转换路由器的功能也能在一台设备上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中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园区网转换路由器的功能也能在用户计算机上实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40336XA CN101431477B (zh) | 2008-12-17 | 2008-12-17 |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40336XA CN101431477B (zh) | 2008-12-17 | 2008-12-17 |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1477A CN101431477A (zh) | 2009-05-13 |
CN101431477B true CN101431477B (zh) | 2012-05-23 |
Family
ID=4064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40336XA Active CN101431477B (zh) | 2008-12-17 | 2008-12-17 |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314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6192B (zh) * | 2009-07-16 | 2014-01-01 | 清华大学 |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
CN102594655A (zh) * | 2010-12-10 | 2012-07-18 | 清华大学 |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最小状态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CN103428303A (zh) * | 2012-05-22 | 2013-12-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IPv6主机访问IPv4服务器的方法及系统 |
CN104270475B (zh) * | 2014-09-03 | 2017-10-10 |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NAT64实现IPv4网络与IPv6网络互通的系统及方法 |
CN108494751B (zh) * | 2018-03-09 | 2020-06-02 | 清华大学 | 高效使用IPv4公有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086689B (zh) * | 2019-04-22 | 2020-12-29 |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栈bfd检测方法以及系统 |
CN115242749B (zh) * | 2022-07-26 | 2024-08-16 | 明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有限公司 | 一种IPv6地址规划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1665A (zh) * | 2004-04-21 | 2005-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IPv4网络与IPv6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
-
2008
- 2008-12-17 CN CN200810240336XA patent/CN1014314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1665A (zh) * | 2004-04-21 | 2005-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IPv4网络与IPv6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欧阳利军等.NAT技术及IPv4到IPv6地址转换研究.《信息技术》.2006,(第4期),91-9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1477A (zh) | 2009-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1477B (zh) |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
CN101447935B (zh) | 数据包转发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2404200B (zh) | 使用全局地址对进行路由 | |
CN1217520C (zh) | 用于转换因特网协议地址的装置和使用它的家庭网络系统 | |
CN100536444C (zh) | 数据包通信装置 | |
US795299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P service | |
CN101557349B (zh) | 处理互联网数据报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148773B (zh) | 一种IPv6协议和IPv4协议转换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431478B (zh) | 端到端运营商级路由器和家庭网关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
CN1711743A (zh) | 在数据网络中允许远程访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938735B (zh) | 使用路由通告携带选项下发nat64地址前缀的方法 | |
CN101321111A (zh) | 通信方法和设备、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 |
CN101150505B (zh) | 通过网络地址转换转发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394947B (zh) | IPv4与IPv6的地址翻译方法、装置、系统及ALG设备 | |
CN101610295B (zh) |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无状态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
CN101325580B (zh) | 基于nat-pt的ftp应用层网关的实现方法 | |
CN104618243A (zh) | 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网关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5577852A (zh) | 用于生成功能地址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045409A (zh) | 网络穿透方法及网络通讯系统 | |
CN102143250B (zh) |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的IPv4/IPv6翻译和隧道组合通信方法 | |
CN101616192B (zh) |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 |
US7356031B1 (en) | Inter-v4 realm routing | |
CN102025604A (zh) | 一种承载网络及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2143251B (zh) | 面向运营商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的IPv4/IPv6翻译方法 | |
CN102594655A (zh) |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最小状态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