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5245A - 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5245A
CN101415245A CNA2007101815226A CN200710181522A CN101415245A CN 101415245 A CN101415245 A CN 101415245A CN A2007101815226 A CNA2007101815226 A CN A2007101815226A CN 200710181522 A CN200710181522 A CN 200710181522A CN 101415245 A CN101415245 A CN 101415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wireless contact
class
contac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15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5245B (zh
Inventor
刁心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1815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5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5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5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5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5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间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2,无线终端测量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以及步骤S304,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无线终端使用第一类无线接点或第二类无线接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层无线接入系统。该系统包括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无线终端对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所得到测量结果,来动态地将第一类无线接点的业务信道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业务信道分配给无线终端。本发明实现了对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资源的优化使用,降低了对微小区无线接入点覆盖质量的要求和布设难度。

Description

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分层小区架构下的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现有调度技术、现有分层无线接入网的层间切换技术和基于分层无线接入网的分集技术。
在3G系统的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和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的设计中,为了利用用户间的分集增益来提高小区的吞吐量,采用了由NodeB实施的调度技术。基于NodeB调度的业务称为调度业务,调度业务分为上行调度业务和下行调度业务。在上行调度业务的实施中,UE在传输数据前,先通过E-RUCCH(E-DCH随机接入上行控制信道)信道发送调度请求,见图1,NodeB根据UE的调度请求和小区的资源状况为UE分配资源,并通过E-AGCH(E-DCH绝对授权信道)信道在时间点101将授权的资源(包括码道、时隙、功率)发送给UE,同时下发一个功控指令TPC,控制下一次增强上行物理信道E-PUCH发送的功率升降。对于一个传输时间间隔,NODE-B每次调度只通过E-AGCH下发一个功控指令,TDD系统一种可能的最小传输时间间隔是TDD系统采用的帧长(或子帧长度),如5ms,另一种可能的传输时间间隔是TDD系统采用的帧长(或子帧长度)的整数倍,如20ms。在时刻102,UE通过E-PUCH信道发送数据,并在时刻103结束数据发送。
当NodeB接收到UE的E-PUCH信道数据后,NodeB的物理层进行解码,并将解码信息反馈给上层MAC-e(增强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实体,由MAC-e实体负责产生ACK(确认)或NACK(不确认)指示,并在E-HICH(E-DCH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信道上将指示发送给UE,UE收到ACK后,会丢弃原先的分组,进行新数据的传输;如果收到的是NACK,需要等待授权资源再进行重传。
调度业务的定时关系如图1所示:UE收到E-AGCH授权信息后,在定时时间T1后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后在定时时间T2后在时刻104收到NodeB的HARQ指示,如果收到的是NACK,UE将等待绝对授权到来后再在时刻105重传数据,等待时间是T3;如果收到的是ACK,UE将丢弃此数据块,清空相关的HARQ进程,等待下一次授权再进行新数据的传输。其中T1、T2有明确的定时关系,T3是可变的,取决于NodeB的调度。
在分层无线接入网的层间切换方面,有如下现有技术。
专利申请“无线网络中的软垂直切换”(申请号:200510091577.9)公开一种分层接入网架构下的软垂直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依照第一协议工作的第一无线电信链路而请求从依照第一协议工作的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依照第二协议工作的第二无线网络,其中第一协议不同于第二协议。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切换请求,形成一条依照第一和第二协议的第二无线电信链路,其中第二无线电信链路与第一无线电信链路是共存的。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第二无线电信链路之后,撤销第一无线电信链路。
专利申请“触发切换的方法”(申请号为:200610093054.2)公开了一种触发无线通信系统对切换进行判决以及/或者通过至少一个触发信号触发切换的方法。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实现困难,原因是不同无线接入技术(RAT)中的无线链路质量的定义不一样。这就是为何几乎不能预测不同RAT中的无线链路质量的原因。本发明建议使用通用的算法以触发切换触发信号。该算法使用代表无线链路的服务质量的至少一个方面的通用参数。本发明有助于在多RAT网络中进行切换,并且减少了信令,原因是将部分的切换判决形成转移给了终端设备。
专利申请“一种WCDMA分层网中的层间切换方法”(申请号:200510000144.8),提供了一种WCDMA分层网中的层间切换方法,包括:测量移动台的移动速度;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为快速,且存在层次较高的小区时,则采用间歇测量方式向层次较高的小区切换;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为正常速度时,则滞留在本层;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为慢速时,且存在层次较低的小区时,则采用间歇测量方式向层次较低的小区切换。此外,在宏小区切换到微小区时,本发明采用了当目标小区被连续若干次测量被选中时,移动台才切换到该目标小区,也就是说对移动台在目标小区的速度进行了预估,从而避免了乒乓切换。
在基于分层无线接入网架构的分集发射和分集接收方面,由如下专利申请:
专利US5,546,443公开了“一个分层结构的无线接入系统及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宏小区和微小区,宏小区内的所有微小区与宏小区共享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接入请求信息、寻呼信息、移动台和基站位置信息等。进一步地,微小区还有一个独立于分层结构的共享公共控制信道。该系统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向宏小区请求接入的业务除了被接入到该宏小区之外,还被接入到一个属于该宏小区的微小区,使用宏小区和微小区实现对该项链接的控制信道的宏分集和业务信道的宏分集。
专利申请02814129.6公开了一种“分层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伞状宏小区和被该宏小区覆盖的多个微微小区,每个宏小区和小区都包括一个控制主站。一个次站(终端)具有一条与此系统通信的通信信道,它被划分成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子信道和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数据子信道。控制子信道将次站(终端)连接到服务宏小区的主站,而数据子信道将次站(终端)连接到服务微微小区的主站。所述信道的控制部分主要由伞状宏小区来服务,从而降低频繁的移动性管理开销,而数据部分主要由能够支持高数据速率和大数据密度的微微小区来服务。
4、现有技术的缺点
对于一个由宏小区层和微小区层构成的实际双层接入网,微小区层内的无线接入点的架设高度低于宏小区层内的接入点的架设高度,一般地,宏小区无线接入点的架设高度要超过其覆盖区域内的最高建筑的高度,而微小区无线接入点的架设高度为其覆盖区域内的建筑物高度的平均高度,或者采用屋顶高度,这种架设高度上的差异决定了微小区无线接入点的信号易受建筑物的遮挡,产生较多的阴影区域,因此,仅靠微小区无线接入点组成的微小区层在信号覆盖上存在很多覆盖漏洞,当终端处于这些覆盖漏洞内时,就会中断与微小区无线接入点的通信链路。
利用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来弥补微小区覆盖漏洞是一种直观的方式。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切换就是一类通常的方法,但是采用微小区无线接点至宏小区无线接点的垂直切换来弥补微小区覆盖漏洞的问题是:1)切换时延将加大端到端的传输时延;2)微小区的覆盖漏洞一般都是小面积的,这将导致频繁的乒乓切换,难以支持高速移动的终端。
利用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与微小区无线接入点之间的分集是弥补微小区覆盖漏洞的另一种方式。在专利US5,546,443公开的“一个分层结构的无线接入系统及工作方法”中,一个向宏小区请求接入的业务除了被接入到该宏小区之外,还被接入到一个属于该宏小区的微小区,使用宏小区和微小区实现对该项链接的控制信道的宏分集和业务信道的宏分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在大部分不存在的微小区覆盖漏洞的区域,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也要进行业务数据的分集发射或者分集接收,这就加重了对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资源的占用,由于一个宏小区无线接入点要为其覆盖的所有微小区的用户分配分集资源,这将导致宏小区无线接点资源不足。专利申请02814129.6公开的“分层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是只是让宏小区提供控制,不让宏小区提供业务。虽然这种方式大幅降低了对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资源的占用,但是也失去了利用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与微小区无线接入点之间的分集来弥补微小区覆盖漏洞的能力。
通过在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与微小区无线接入点之间动态地调度无线终端是一种潜在的有效弥补微小区覆盖漏洞的新方式,这也是本项技术申请所依据的基本思路。现有调度技术只适用于对共同使用一个空口的多个用户之间的调度,不能实现在不同空口或者不同无线接点之间调度业务。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不同无线接点之间调度业务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在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与微小区无线接入点之间动态地调度无线终端,达到用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来弥补微小区无线接入点存在的覆盖漏洞的目的。克服垂直切换方式存在的时延问题、克服层间分集方式存在的对宏小区资源占用过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层无线接入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类无线接点、第二类无线接点、和无线终端,该系统还包括: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无线终端对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所得到测量结果,来动态地将第一类无线接点的业务信道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业务信道分配给无线终端。
第一类无线接点覆盖第二类无线接点或第一类无线接点与第二类无线接点存在交叠。
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是基站或具有天线和射频单元的物理实体。
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天线是全向天线、具有固定方向图的天线、和阵列天线中的一种。
第二类无线接点通过广播信道、导频信道的编码、或以叠加伪随机序列的方式来发送识别信息。
第一类无线接点的发射功率大于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发射功率,且第一类无线接点的架设高度大于第二类无线接点的架设高度,且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的链接链路是光纤信道、金属信道、和无线信道中的一种。
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在时间上同步工作。
无线终端还用于探测第二类无线接点发送的识别信息。
在上述系统中,第一类无线接点为宏小区无线接点,第二类无线接点为微小区无线接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层间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2,无线终端测量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以及步骤S304,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无线终端使用第一类无线接点或第二类无线接点。
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类无线接点向无线终端发送调度指令。
步骤S302包括以下步骤:无线终端根据第一类无线接点上的控制信道下发的探测集来测量信号质量。
测量信号质量包括测量探测集内的各个无线接点的信号强度或信干比。
无线终端通过周期测量或事件触发测量来进行信号测量。
步骤S306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类无线接点使用其控制信道向无线终端发送调度指令,调度指令包括无线接点表示信息和业务信道或时隙表示信息。
本发明在使用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来弥补微小区无线接入点存在的覆盖漏洞方面,克服了垂直切换方式存在的时延问题、克服了层间分集方式存在的对宏小区资源占用过大的问题,实现了对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资源的优化使用,降低了对微小区无线接入点覆盖质量的要求和布设难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现有调度业务的实现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双层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层间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间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间调度的指令下发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双层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包括第一类无线接点202、第二类无线接点204、和无线终端206,该系统还包括: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用于根据无线终端对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和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所得到测量结果,来动态地将第一类无线接点202的业务信道和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业务信道分配给无线终端。
第一类无线接点202覆盖第二类无线接点204或第一类无线接点202与第二类无线接点204存在交叠。
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和第二类无线接点204是基站或具有天线和射频单元的物理实体。
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和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天线是全向天线、具有固定方向图的天线、和阵列天线中的一种。
第二类无线接点通过广播信道、导频信道的编码、或以叠加伪随机序列的方式来发送识别信息。
第一类无线接点202的发射功率大于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发射功率,且第一类无线接点202的架设高度大于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架设高度,以及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和第二类无线接点204之间的链接链路是光纤信道、金属信道、和无线信道中的一种。
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和第二类无线接点204在时间上同步工作。
无线终端还用于探测第二类无线接点204发送的识别信息。
在上述方法中,第一类无线接点202为宏小区无线接点,第二类无线接点204为微小区无线接点。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层间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层间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2,无线终端测量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以及步骤S304,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无线终端使用第一类无线接点或第二类无线接点。
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类无线接点向无线终端发送调度指令。
步骤S302包括以下步骤:无线终端根据第一类无线接点上的控制信道下发的探测集来测量信号质量。
测量信号质量包括测量探测集内的各个无线接点的信号强度或信干比。
无线终端通过周期测量或事件触发测量来进行信号测量。
步骤S306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类无线接点使用其控制信道向无线终端发送调度指令,调度指令包括无线接点表示信息和业务信道或时隙表示信息。
下面结合图2和图4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执行层间调度方法的系统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无线接点(宏小区无线接点)202,至少一个第二类无线接点(微小区无线接点)204,至少一个可以探测第一类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无线终端206,至少包含一个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该系统的特征在于:无线终端206与第一类无线接点之间存在控制信道和可以被动态调度使用的业务信道,无线终端206与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存在可以被动态调度使用的业务信道,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根据无线终端上报的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道质量情况,动态地在第一类无线接点的业务信道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业务信道之间分配资源给无线终端使用。
所述第二类无线节点204被第一类无线接点202覆盖或者第二类无线接点的覆盖区域212与第一类无线接点202的覆盖区域210存在交叠;
所述第一类无线节点202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基站,也可以是一个只有天线和射频单元的物理实体。
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202的天线可以是如下天线结构之一种:全向天线;具有固定方向图的天线(如扇区天线);阵列天线;
所述第二类无线节点204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基站,也可以是一个只有天线和射频单元的物理实体。
所述第二类无线节点204的天线可以是如下天线结构之一种:全向天线;具有固定方向图的天线(如扇区天线);阵列天线;
所述第二类无线节点204发送其识别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在广播信道上发送,也可以是在通过导频信道的编码来发送,也可以是以叠加伪随序列的方式发送;
所述第一类无线节点202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差别是:1)一般地,第一类无线接点202相对于第二类无线接点204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第二类无线接点204具有相对较小的发射功率;2)一般地,第一类无线接点202的架设高度大于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架设高度;
所述第一类无线节点202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204之间的链接链路可以是如下之一种:光纤信道;金属信道;无线信道;所述第一类无线节点202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204之间在时间上同步工作,以便实现终端接入两类接点上的信道时所需要的同步关系。
无线终端206具有接入第一类无线节点202的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的能力,以及接入第二类无线接点204业务信道的能力。无线终端206具有在第一类无线节点202和第二类无线接点204使用的频段内探测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接点识别信号、测量其识别信号功率强度、测量特定信道上的信干比的能力;
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具有较大覆盖范围,因此接入该接点的移动终端可以避免频繁的切换,但是,由于信号传播损耗及衰落的原因,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对远端的无线终端传输数据时难以保持高的频谱效率;第二类无线接点204覆盖范围小,布置密度大,当存在建筑物214或者地形的影响时,就会产生一些小面积的覆盖漏洞。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间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间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无线终端206对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和第二类无线接点204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
其中,无线终端206根据第一类无线接点202上的控制信道下发的探测集进行信号质量的测量,测量量包括:探测集内的各个无线接点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干比;
作为服务节点的第一类无线接点202可以作为缺省的探测集元素;
无线终端206对信号质量的测量可以采用:1)周期测量;2)事件触发测量。
步骤S404,无线终端206通过第一类无线接点202上的控制信道把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
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接收无线终端206上报的测量结果。
步骤S408,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根据无线终端206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终端使用的无线接点类别;
选择无线接点类别的原则是:只有在第二类无线接点204无法保证所需要的服务质量时,才选择使用第一类无线接点202。
步骤S408,第一类无线接点202使用其控制信道向无线终端发送调度指令;
其中,调度指令包括:1)无线接点标识信息;2)业务信道或时隙标识信息;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间调度的指令下发方法示意图。参照图5,以3G TD-SCDMA系统的HSUPA为例,说明实现层间调度的指令下发方法。
系统的组成是:图2所示的第一类无线接点202使用TD-SCDMA的NodeB,第二类无线接点204使用通过分布式接口链接的符合TD-SCDMA标准的RRU(远端射频单元),无线终端选择使用TD-SCDMA终端。这里的TD-SCDMA基站内增加了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用于实现:1)层间调度的特定功能;2)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用射频接口);3)RRU的基带处理。
TD-SCDMA基站中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根据UE的调度请求和小区的资源状况为UE分配资源,并通过NodeB上的E-AGCH(E-DCH绝对授权信道)信道在时间点502将授权的资源(包括:无线接点标识(NODE-ID)、码道、时隙、功率)发送给UE,同时下发一个功控指令,控制下一次增强上行物理信道E-PUCH发送的功率升降。在时刻504,UE通过E-PUCH信道发送数据,并在时刻506结束数据发送,这里UE使用的E-PUCH信道可能是UE与NodeB之间的E-PUCH_1,也可能是UE与RRU之间的E-PUCH_2,UE根据E-AGCH下发的无线接点标识来确定是使用E-PUCH_2还是E-PUCH_1。
当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208通过NodeB或者RRU接收到UE的E-PUCH信道数据后,由MAC-e(增强媒体接入控制实体)负责产生ACK(确认)或NACK(不确认)指示,并在NodeB上的E-HICH(E-DCH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信道上将指示发送给UE,UE收到ACK后,会丢弃原先的分组,进行新数据的传输;如果收到的是NACK,需要等待授权资源再进行重传,授权资源包括使用的无线接点标识NODE-ID,NODE-ID指明在重传时是使用NodeB上的E-PUCH信道,还是使用RRU上的E-PUCH信道。
相应的定时关系是:UE收到E-AGCH授权信息后,在定时时间T1后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后在定时时间T2后在时刻508收到NodeB的HARQ指示,如果收到的是NACK,UE将等待绝对授权到来后再在时刻510重传数据,等待时间是T3;如果收到的是ACK,UE将丢弃此数据块,清空相关的HARQ进程,等待下一次授权再进行新数据的传输。其中T1、T2有明确的定时关系,T3是可变的,取决于NodeB的调度。
这里是以CPRI为例实现的分布式基站接口,也可以是采用OBSAI(Open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Initiative:开放式基站架构)接口。
本发明在使用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来弥补微小区无线接入点存在的覆盖漏洞方面,克服了垂直切换方式存在的时延问题、克服了层间分集方式存在的对宏小区资源占用过大的问题,实现了对宏小区的无线接入点资源的优化使用,降低了对微小区无线接入点覆盖质量的要求和布设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比如,本发明以TDD系统的上行调度作为实施例,使用的是终端测量信息,这利用了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在利用终端测量信息的情况下,更为直接的是在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中进行节点间的调度。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包括第一类无线接点、第二类无线接点、和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无线终端对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所得到测量结果,来动态地将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的业务信道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业务信道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覆盖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或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存在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是基站或具有天线和射频单元的物理实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天线是全向天线、具有固定方向图的天线、和阵列天线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通过广播信道、导频信道的编码、或以叠加伪随机序列的方式来发送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的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发射功率,且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的架设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的架设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之间的链接链路是光纤信道、金属信道、和无线信道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和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在时间上同步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终端还用于探测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发送的所述识别信息。
10.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为宏小区无线接点,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为微小区无线接点。
11.一种层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2,无线终端测量第一类无线接点和第二类无线接点的信号质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
步骤S304,所述网络侧的通信处理与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来确定所述无线终端使用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或所述第二类无线接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调度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2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无线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上的控制信道下发的探测集来测量所述信号质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所述信号质量包括测量所述探测集内的各个无线接点的信号强度或信干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无线终端通过周期测量或事件触发测量来进行所述信号测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6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类无线接点使用其控制信道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调度指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指令包括无线接点表示信息和业务信道或时隙表示信息。
CN2007101815226A 2007-10-18 2007-10-18 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Active CN101415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15226A CN101415245B (zh) 2007-10-18 2007-10-18 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15226A CN101415245B (zh) 2007-10-18 2007-10-18 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5245A true CN101415245A (zh) 2009-04-22
CN101415245B CN101415245B (zh) 2011-12-28

Family

ID=40595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5226A Active CN101415245B (zh) 2007-10-18 2007-10-18 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524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492A (zh) * 2009-09-04 2011-04-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协作多点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2325354A (zh) * 2011-07-18 2012-01-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移动健壮性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711186A (zh) * 2012-05-10 2012-10-0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CoMP上行链路中时间提前调整参考节点选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683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及设备
WO2014107858A1 (zh) * 2013-01-10 2014-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点的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45504A (zh) * 2012-09-20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控制节点及系统
CN104519539A (zh) * 2013-09-29 2015-04-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垂直切换的方法和基站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492B (zh) * 2009-09-04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协作多点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2014492A (zh) * 2009-09-04 2011-04-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协作多点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2325354A (zh) * 2011-07-18 2012-01-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移动健壮性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325354B (zh) * 2011-07-18 2013-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移动健壮性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711186B (zh) * 2012-05-10 2015-07-2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CoMP上行链路中时间提前调整参考节点选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11186A (zh) * 2012-05-10 2012-10-0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CoMP上行链路中时间提前调整参考节点选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683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及设备
CN103686834B (zh) * 2012-08-31 2018-01-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及设备
CN104145504A (zh) * 2012-09-20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控制节点及系统
US9794837B2 (en) 2012-09-20 2017-10-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control node, and system
WO2014107858A1 (zh) * 2013-01-10 2014-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点的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19539A (zh) * 2013-09-29 2015-04-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垂直切换的方法和基站
CN104519539B (zh) * 2013-09-29 2019-03-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垂直切换的方法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5245B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6510B (zh)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CN101415245B (zh) 双层无线接入系统及层间调度方法
CN103703814B (zh) 用于异构网络中的小区边缘容量改进的波束形成
US100516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unlicensed band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553357C (zh) 上行fdma蜂窝系统的减小用户间同信道干扰的方法
CN101562835B (zh) 一种终端在分层异构分布式基站间的切换方法
KR100703442B1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916732B (zh) 一种实现超级小区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控制站
CN103297981B (zh) 基站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Steele et al. System aspects of cellular radio
CN107409332A (zh) 毫米波网络中的无线回程和接入通信之间的资源划分
CN101610557B (zh) 在无线节点间调度终端的方法
WO2009070928A1 (fr) Procédé pour coordonner les ressources entre des cellules
CN101064913A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扩展基站覆盖范围的中继站、基站及其方法
CN101877895A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01335539A (zh) 用户间同信道干扰抑制的方法及其基站
CN106604343A (zh) 一种小区虚拟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07370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切换测量控制方法
CN101415275B (zh) 在时分双工空中接口中引入外带反馈的方法及系统
Ishii et al. An LTE offload solution using small cells with D2D links
CN106937395A (zh) 发送用于未授权频带的上行调度信息的方法和调度装置
Peng et al. LTE/WiGig RAN-level interworking architecture for 5G millimeter-wav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Hu et al. Modeling of Wi-Fi IEEE 802.11 ac offloading performance for 1000x capacity expansion of LTE-advanced
Saha An overview and mechanism for the coexistence of 5g nr-u (new radio unlicensed) in the millimeter-wave spectrum for indoor small cells
JP2002523995A (ja) レイヤー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