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5189A -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5189A
CN101415189A CNA2007101759404A CN200710175940A CN101415189A CN 101415189 A CN101415189 A CN 101415189A CN A2007101759404 A CNA2007101759404 A CN A2007101759404A CN 200710175940 A CN200710175940 A CN 200710175940A CN 101415189 A CN101415189 A CN 101415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lte tdd
udsp
scdma
tdd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59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5189B (zh
Inventor
索士强
潘学明
唐海
孙韶辉
谢永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759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5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5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5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5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5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共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LTE TDD系统获取TD-SCDMA系统的下行至上行切换点DUSP信息和上行至下行切换点UDSP信息;LTE TDD系统根据所述的信息,将本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将本系统的DU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该方法通过将LTE TDD系统的UDSP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的位置,再将LTE TDD系统的DUSP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位置,有效地解决了两种系统邻频共址时产生系统间干扰的问题,实现了系统的共存。

Description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TDD系统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日益成熟,该技术采用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支持更高的通信带宽,从而能够实现多媒体通信业务,相比目前的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了使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持续进行技术更新,保证在更长的时间内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从而延长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商业应用周期,3GPP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演进网络架构以满足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移动网络的应用需求,包括无线接口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对网络进行演进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低时延、高数据速率、高系统容量和高覆盖率的网络,并且能够降低运营商的成本。
其中,TD-S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国际标准中唯一采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的标准,TD-SCDMA支持上下行非对称业务传输,在频谱利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TD-SCDMA系统综合采用了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联合检测和软件无线电等无线通信中的先进技术,使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频谱利用率。为了保持TD-SCDMA系统的长期竞争力,同样需要进行不断的演进以提高性能。
根据当前的研究进展,LTE系统支持两种无线帧结构:
其中第一类无线帧与本发明关系不大,故此不予赘述。
第二类无线帧(下文简称Type2),同时适用于当前TD-S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长期演进(LTE TDD)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
帧长为10毫秒,每帧分为2个5毫秒的半帧,每个半帧由7个业务时隙(图1中标记为#0~#6)和3个特殊时隙组成。所述3个特殊时隙分别为:下行导频时隙(DwPTS)、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
每个业务时隙长度为675微秒,每个业务时隙定义为一个子帧。根据子帧中CP配置的不同,每个子帧中包含个数不同的OFDM符号:当采用短CP配置时,每个子帧中包含9个OFDM符号;而采用长CP配置时,每个子帧中包含8个OFDM符号。子帧#0和下行导频时隙总是用于下行传输,而子帧#1和上行导频时隙总是用于上行传输。其中,GP的中心位置称为下行至上行切换点(Downlink to Uplink Switch Point,DUSP);上行时隙与下行时隙间的分界点称为上行至下行切换点(Uplink to Downlink Switch Point,UDSP),根据UDSP的位置,Type2的上下行时隙可以有多种分配方式,如6/1分配、5/2分配或4/3分配等等。
在TD-SCDMA系统中,为了避免上下行时隙间的干扰,其下行时隙至上行时隙的切换点需要保护间隔(GP),该GP的时长等于电磁波传播2倍小区半径所经历的时间,即TGP=2*RCell/C,其中RCell表示小区半径,C表示空气中的光速(约为3×108米/秒)。
在LTE TDD系统方案中,首选帧结构为上述TD-SCDMA系统使用的Type2结构。为了提高基于Type2的LTE TDD系统的传输效率,灵活支持不同覆盖范围的要求,引入特殊时隙的位置和结构可配置的特性,主要目的是增加特殊时隙配置的灵活性,目前在LTE TDD系统标准中提出的基于Type2结构的改进方案主要包括:
1)第一类方案,将现有Type2中每个OFDM符号的CP长度缩短,即长CP和短CP都相应缩短,对应每个常规时隙的长度缩短,空余出来的这部分时长移至特殊时隙中。例如,每个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长度均设置为66.67微秒:当采用短CP配置时,每时隙中包含9个OFDM符号,此时的CP长度为4.95微秒,每时隙长度为644.5微秒,特殊时隙长度为488.28125微秒;而当采用长CP配置时,每时隙中包含8个OFDM符号,此时的CP长度为13.90微秒,每时隙长度和特殊时隙长度与短CP配置的情况下相同。其中,特殊时隙的结构可以灵活配置,即通过调整DwPTS、GP和UpPTS的长度来适应不同的覆盖要求,在保持特殊时隙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DwPTS和UpPTS均可以扩展,DwPTS的扩展部分可以用于传输下行数据、下行导频或控制信令,UpPTS的扩展部分可以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上行导频或控制信令。
2)第二类方案,将Type2帧结构中半帧的时隙分配方式进行重新划分,形成若干个常规时隙和一个特殊时隙,并保证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长度相等。例如:
a.将一个半帧划分成4个常规时隙和一个特殊时隙,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等长,均为1毫秒。其中特殊时隙由DwPTS、GP和UpPTS三部分构成,特殊时隙的位置可由高层信令配置,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也可由高层信令配置,此种方案下的帧结构如图2所示。
b.将一个半帧划分成9个常规时隙和一个特殊时隙,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等长,均为0.5毫秒。其中特殊时隙由DwPTS、GP和UpPTS三部分构成,特殊时隙的位置可由高层信令配置,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也可由高层信令配置,此种方案下的帧结构如图3示。
此外,为了支持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灵活的特殊时隙配置,还可以将一个半帧划分成8个常规时隙和2个特殊时隙,其中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等长,均为0.5毫秒。特殊时隙由DwPTS、GP和UpPTS三部分构成,特殊时隙的位置可由高层信令配置,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也可由高层信令配置,此种方案下的帧结构如图4所示。
3)第三类方案,将Type2帧结构中半帧的时隙分配方式进行重新划分,形成若干个常规时隙和一个特殊时隙,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长度不相等。例如:将一个半帧划分成8个常规时隙和1个特殊时隙,其中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不等长,常规时隙长度为0.5毫秒,特殊时隙长度为1毫秒。特殊时隙由DwPTS、GP和UpPTS三部分构成,特殊时隙的位置可由高层信令配置,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也可由高层信令配置,此种方案下的帧结构如图5所示。
使用改进方案的帧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LTE TDD系统的传输效率,通过GP长度的改变,还能够灵活支持不同等级的覆盖要求。但是,由于改进方案的帧结构与TD-SCDMA的帧结构相比,其中的特殊时隙和常规时隙长度不一致,各个时隙边缘也无法整齐对应,如图6所示,LTE TDD系统采用第一类改进方案,此时LTE TDD系统的时隙分配方式与TD-SCDMA系统相同,上下行切换点都配置在#3和#4之间。由图可知,此时,由于时隙长度不一致,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的时隙切换点(包括下行至上行切换点DUSP、和上行至下行切换点UDSP)无法对齐,因此LTE TDD系统的#3上行时隙的一部分与TD-SCDMA系统的#4下行时隙的一部分重叠。若此时该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邻频共址,两系统之间会产生非常严重的交叉时隙干扰,从而导致两系统无法共存。
由上述可见,使用现有改进方案的帧结构的LTE TDD系统,会与TD-SCDMA系统之间产生严重的系统间干扰,使得两系统无法共存,因此也就无法实现从TD-SCDMA系统到LTE TDD系统的平滑演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能够消除两系统的系统间干扰,实现两系统的共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LTE TDD系统获取TD-SCDMA系统的下行至上行切换点DUSP信息和上行至下行切换点UDSP信息;
LTE TDD系统根据所述的信息,将本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将本系统的DU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通过首先将LTE TDD系统的UDSP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的位置,然后将LTE TDD系统的DUSP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位置,避免了两系统上下行时隙边界相互交叉,解决了两种系统邻频共址时产生系统间干扰的问题,实现了两系统的共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适用于TD-SCDMA系统的第二类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等长且均为1毫秒的第二类改进方案时改进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采用1个特殊时隙与9个常规时隙,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等长且均为0.5毫秒的第二类改进方案a时改进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采用2个特殊时隙与8个常规时隙,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等长且均为0.5毫秒的第二类改进方案b时改进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类改进方案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下采用第一类改进方案改进帧结构的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邻频共址时交互干扰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共存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类改进方案改进帧结构的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二类改进方案a改进帧结构的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二类改进方案b改进帧结构的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三类改进方案改进帧结构的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为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LTE TDD系统的业务时隙中包含GI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LTE TDD系统的业务时隙中包含GI时,LTE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通过首先将LTE TDD系统的UDSP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的位置,然后将LTE TDD系统的DUSP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位置,实现两系统的共存。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邻频共址时共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包括:
步骤701:LTE TDD系统获取TD-SCDMA系统的配置信息,从中得出DUSP信息和UDSP信息。
步骤702:LTE TDD系统根据所述的信息,首先将本系统的UDSP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再将本系统的DUSP与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701中,由于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邻频共址,因此所述LTE TDD系统获取TD-SCDMA系统的配置信息的方法为,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进行通信,通过高层控制信令或通信信道获得所述TD-SCDMA系统的配置信息。TD-SCDMA系统的配置信息包括:各种帧结构和定时关系信息,如子帧长度信息、时隙长度和时隙比例信息等。LTE TDD系统通过获知所述的配置信息,从而能够得到TD-SCDMA系统的UDSP和DUSP的位置,以便对本系统的UDSP和DUSP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
步骤702中,LTE TDD系统根据所述的配置信息将本系统的DUSP与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方法为:在LTE TDD系统将UDSP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后,LTE TDD系统再通过调整本系统特殊时隙中各组成部分DwPTS、GP和UpPTS的长度,从而将GP的中心位置与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
上述步骤完成后,LTE TDD系统根据步骤702更改本系统的配置信息并将其保存在网络侧基站配置中,通过下行同步信道和广播信道发送给本系统的终端,从而LTE TDD系统网络侧基站和终端之间可以采用配置更改后的帧结构和定时关系进行通信。
由于现有技术中对LTE TDD系统Type2的改进方案中存在多种帧结构,下面将结合几种可能的帧结构配置对步骤702中所述的位置对齐的方法提供具体实施例,以便对实现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邻频共址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当LTE TDD系统使用Type2的第一类改进方案时,在TD-SCDMA系统不同时隙比例情况下的两系统共存方法如图8所示。根据TD-SCDMA系统配置的时隙比例,LTE TDD系统通过高层信令的配置,将子帧位置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将LTE TDD系统的UDSP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然后,调整LTE TDD系统中特殊时隙的结构,即通过调整DwPTS、GP和UpPTS的长度,将GP的中心位置与TD-SCDMA系统GP的中心位置对齐,将LTE TDD系统的DUSP与TD-SCDMA系统的DUSP系统对齐,从而实现两系统的共存。
如图8所示,其中第一行表示现有LTE TDD系统中第一类改进方案的帧结构,第二行表示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第三行至第七行表示的是在对应于TD-SCDMA系统不同时隙比例的情况下,LTE TDD帧结构改变后的结构,如第三行表示对应于TD-SCDMA系统2/5分配时LTE TDD系统改变后的帧结构,第四行表示对应于TD-SCDMA系统3/4分配时LTE TDD系统改变后的帧结构,以此类推,第五行与4/3分配对应,第六行与5/2分配对应,第七行与6/1分配对应。
当所述改进方案中与TD-SCDMA系统的上下行分配方式为2/5分配时,(即半帧中包含2个下行时隙和5个上行时隙),此时LTE TDD系统中TS1、TS2、TS3、TS4和TS5为上行时隙,TS0和TS6为下行时隙,UDSP位于TS5与TS6的分界点处,DUSP位于GP的中心位置。由于所述的第一类改进方案中常规时隙的长度相比TD-SCDMA系统的常规时隙缩短,特殊时隙的长度增大,因此要移动LTE TDD系统的UDSP的位置到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的位置,需要将LTE TDD系统的帧时刻提前Δt,设TD-SCDMA系统与LTE TDD系统常规时隙的长度差值为a,根据图8中所示可得,帧时刻提前量Δt=a。
类似地,当所述改进方案中与TD-SCDMA系统的上下行分配方式为3/4分配时,(即半帧中包含3个下行时隙和4个上行时隙),此时LTE TDD系统中TS1、TS2、TS3和TS4为上行时隙,TS0、TS5和TS6为下行时隙,UDSP位于TS4与TS5的分界点处,DUSP位于GP的中心位置。此时,要移动LTE TDD系统的UDSP的位置到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的位置,需要将LTE TDD系统的帧时刻提前Δt,设TD-SCDMA系统与LTETDD系统常规时隙的长度差值为a,根据图8中所示可得,此时的帧时刻提前量Δt=2a;以此类推可得:设TD-SCDMA系统的UDSP位于第i和第i+1时隙之间,则Δt=(6-i)a,其中1≤i≤5。
然后,为了移动DUSP到与TD-SCDMA系统DUSP对齐的位置,需要将LTE TDD系统中的特殊时隙各部分的长度进行调整,具体各部分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只要保证将LTE TDD系统中的GP中心位置与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即可。
实施例二
当LTE TDD系统使用Type2的第二类改进方案a,即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等长且长度等于1毫秒的方案时,在TD-SCDMA系统不同时隙比例情况下的两系统共存方法如图9所示。
根据TD-SCDMA系统配置的时隙比例,LTE TDD系统通过帧位置的偏移和上下行时隙分配方式的配置,将系统的UDSP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然后,通过调整LTE TDD系统特殊时隙的位置和结构,将GP的中心位置与TD-SCDMA系统GP的中心位置对齐(即保证两系统的DUSP对齐),从而实现两系统的共存。例如,当TD-SCDMA系统的上下行分配方式为2/5分配时,(即5毫秒的半帧中包含2个下行时隙和5个上行时隙),此时TD-SCDMA系统中TS1、TS2、TS3、TS4和TS5为上行时隙,TS0和TS6为下行时隙,UDSP位于TS5与TS6的分界点处,DUSP位于GP的中心位置。通过改变LTE TDD系统中上下行时隙分配方式,将UDSP的位置与TD-SCDMA系统中位于TS5与TS6分界点处的UDSP对齐。然后,由于第二类改进方案a中的特殊时隙的位置可以在半帧中移动,因此可以将LTETDD系统中的特殊时隙配置在能够与TD-SCDMA系统中的GP中心位置对齐的合适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例一中有确切的Δt的计算公式不同,此时,由于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不存在帧与帧的对应关系,因此LTETDD系统的帧时刻相对于TD-SCDMA系统帧时刻的偏移量没有实际的含义,只需要通过LTE TDD系统配置实现两系统DUSP和UDSP的对齐即可。
实施例三
当LTE TDD系统使用Type2的第二类改进方案b时,在TD-SCDMA系统不同时隙比例情况下的两系统共存方法如图10所示。根据TD-SCDMA系统配置的时隙比例,LTE TDD系统通过帧位置的移动和上下行时隙分配方式的配置,将系统的UDSP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然后,通过调整LTE TDD系统特殊时隙的位置和结构,将GP的中心位置与TD-SCDMA系统GP的中心位置对齐(即保证两系统的DUSP对齐),从而实现两系统的共存。当TD-SCDMA系统处于一些特定的时隙比例下时(如图10所示的2/5分配或5/2分配),若采用每个长度均为0.5毫秒的9个常规时隙和1个特殊时隙的方案,则在首先将LTE TDD系统的UDSP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后,无论如何调整特殊时隙的位置和结构,TD-SCDMA系统的GP都会落在LTE TDD系统的两个时隙的边界处。这种情况下,LTE TDD在预先获取TD-SCDMA系统的配置信息时,会将自身的时隙分配设置为8个业务时隙和2个特殊时隙的配置。从而在将LTE TDD系统的UDSP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后,再调整所述两个特殊时隙的结构,保证GP中心位置与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当TD-SCDMA为2/5分配或5/2分配时,LTE TDD系统将自身的时隙分配设置为8个业务时隙、2个特殊时隙的配置仅为举例,并非用于限定该两种情况下必须LTE TDD系统必须设为所述配置。LTE TDD系统在选择自身时隙分配时,首先获取TD-SCDMA系统的配置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TD-SCDMA系统的配置,选择自身的时隙分配采用9个业务时隙、1个特殊时隙的配置,还是8个业务时隙、2个特殊时隙的配置。
此外,采用第三类改进方案时的两系统共存方法如图11所示。该方法与采用第二类改进方案b时相同,区别仅在于:采用第二类改进方案b,当LTE TDD系统中设置8个业务时隙、2个特殊时隙时,它们的长度均为0.5毫秒;而采用第三类改进方案,当LTE TDD系统设置8个业务时隙、1个特殊时隙时,业务时隙的长度为0.5毫秒,而特殊时隙的长度为1毫秒。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业务时隙中还可以进一步包含时隙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其中,每个业务时隙由数据部分和GI构成,该GI长度可能与CP配置无关,即不同CP长度(长CP或短CP)的时隙有相同的GI长度;该GI长度也可能与CP配置有关,即不同CP长度(长CP或短CP)的时隙有不同的GI长度,如图12所示。
在业务时隙的组成结构中包含GI的情况下,上述各实施例实现LTE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DUSP和UDSP对齐时,可以将LTE TDD各个上行时隙中的GI部分与相邻上行时隙的数据部分重叠,此时的共存方法如图13所示,两系统的UDSP对齐,将GI部分与数据部分重叠后多出的时长进一步用于扩展特殊时隙的长度,然后调整LTE TDD系统中特殊时隙的结构,即通过调整DwPTS、GP和UpPTS的长度,将LTE TDD系统的GP中心位置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处。
较佳地,若LTE TDD系统每时隙的GI长度与CP配置有关,在将GI与相邻上行时隙的数据部分重叠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选择不同CP长度配置中长度最小的GI为标准,将每时隙的GI按照此最小长度与相邻上行时隙的数据部分进行重叠。
2)每时隙的GI按照各自的长度与相邻上行时隙的数据部分进行重叠。
由上述的实施例可见,本发明通过首先将LTE TDD系统的UDSP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的位置,然后将LTE TDD系统的DUSP移动到与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位置,有效地解决了两种系统邻频共址时产生系统间干扰的问题,实现了系统的共存。
进一步地,上述各实施例中主要说明和展示了通过移动UDSP和DUSP以实现它们与TD-SCDMA系统中的UDSP和DUSP对齐的方式,对于采用何种方式将此对齐方式设置到实际的LTE TDD系统中并未进行具体限定,这是因为这些具体的技术手段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且并不是本发明所要讨论的重点所在,故此不予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了说明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几种具体的LTE TDD帧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应该理解,虽然LTE TDD系统中的帧结构并不仅限于本文所提到的方式,但是通过应用本发明,同样可以实现与TD-SCDMA系统的共存。因此,以上所述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或替换,都应视为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长期演进时分双工LTE TDD系统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LTE TDD系统获取TD-SCDMA系统的下行至上行切换点DUSP信息和上行至下行切换点UDSP信息;
LTE TDD系统根据所述的信息,将本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将本系统的DU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LTE TDD系统采用缩短常规时隙的改进帧结构时,LTE TDD系统将本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将本系统的DU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方法为:
LTE TDD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计算并设置自身的帧时刻相较TD-SCDMA系统帧时刻的提前量;
LTE TDD系统根据所述的提前量,将本系统的UDSP移动到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的位置;
LTE TDD系统调整本系统特殊时隙中下行导频时隙DwPTS、保护间隔GP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的长度,将GP中心位置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 TDD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计算并设置自身的帧时刻相较TD-SCDMA系统帧时刻的提前量的方法为:
TD-SCDMA系统与LTE TDD系统常规时隙的长度差值为a,当TD-SCDMA系统的UDSP位于第i和第i+1时隙之间时,LTE TDD系统的帧时刻相较TD-SCDMA系统帧时刻的提前量为(6-i)a,其中i取1到5的整数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LTE TDD系统采用特殊时隙与常规时隙等长且均为1毫秒的改进帧结构时,LTE TDD系统将本系统的DU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将本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的方法为:
LTE TDD系统设置自身帧时刻的偏移和时隙分配方式,将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
LTE TDD系统调整本系统特殊时隙在半帧中的位置以及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将GP中心位置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LTE TDD系统采用9个常规时隙和1个特殊时隙,所述常规时隙与特殊时隙等长且为0.5毫秒的改进帧结构时,所述LTE TDD系统将本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将本系统的DU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方法为:
LTE TDD系统根据所述TD-SCDMA系统的时隙分配方式,判断在所述时隙分配方式下该TD-SCDMA系统的GP是否落在LTE TDD系统两时隙边界处;
若是,LTE TDD系统选择设置时隙分配方式为8个常规时隙和2个特殊时隙,设置自身帧时刻的偏移和时隙分配方式,将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再通过调整本系统特殊时隙在半帧中的位置以及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将GP中心位置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
若否,LTE TDD系统保持时隙分配方式不变,设置本系统帧时刻的偏移和时隙分配方式,将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再通过调整本系统特殊时隙在半帧中的位置以及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将GP中心位置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LTE TDD系统采用8个常规时隙和1个特殊时隙,常规时隙与特殊时隙不等长,且常规时隙为0.5毫秒、特殊时隙为1毫秒的改进帧结构时,所述LTE TDD系统将本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将本系统的DU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方法为:
LTE TDD系统设置本系统帧时刻的偏移和时隙分配方式,将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再通过调整本系统特殊时隙在半帧中的位置以及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将GP中心位置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LTE TDD系统的业务时隙中包含时隙保护间隔GI时,所述LTE TDD系统将本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将本系统的DU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DUSP对齐的方法为:
LTE TDD系统设置本系统帧时刻的偏移和时隙分配方式,将各个上行时隙中的GI部分与相邻上行时隙的数据部分进行重叠,多出的时长扩展特殊时隙的长度,将系统的UDSP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UDSP对齐;
LTE TDD系统调整扩展后的特殊时隙中DwPTS、GP和UpPTS的长度,将GP中心位置与所述TD-SCDMA系统的GP中心位置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LTE TDD系统每时隙的GI长度与CP配置有关时,所述将各个上行时隙中的GI部分与相邻上行时隙的数据部分进行重叠的方法为:
选择不同CP长度配置中长度最小的GI为标准,将每时隙的GI按照此最小长度与相邻上行时隙的数据部分进行重叠;
或者将每时隙的GI按照各自的长度与相邻上行时隙的数据部分进行重叠。
CN2007101759404A 2007-10-16 2007-10-16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Active CN101415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59404A CN101415189B (zh) 2007-10-16 2007-10-16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59404A CN101415189B (zh) 2007-10-16 2007-10-16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5189A true CN101415189A (zh) 2009-04-22
CN101415189B CN101415189B (zh) 2011-12-07

Family

ID=4059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59404A Active CN101415189B (zh) 2007-10-16 2007-10-16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518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135A (zh) * 2010-08-20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升级系统中的中继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2215059A (zh) * 2010-04-09 2011-10-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支持共模的bbu和rru间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11147300A1 (zh) * 2010-05-28 2011-12-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2000255A1 (zh) * 2010-06-30 2012-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2523065A (zh) * 2011-12-15 2012-06-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间帧同步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2146027A1 (zh) * 2011-04-25 2012-1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共模方法与系统
WO2014019213A1 (en) * 2012-08-03 2014-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for lte tdd systems
CN103916959A (zh) * 2013-01-04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特殊时隙的配置方法、终端、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8289325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和下行传输对齐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226B (zh) 2014-05-27 2017-08-11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79864B1 (ko) * 2002-11-26 2005-03-31 학교법인 중앙대학교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향링크 신호의 구성 방법과동기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셀 탐색 방법
CN100534027C (zh) * 2005-08-17 2009-08-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传输方法
CN1960210B (zh) * 2005-11-04 2011-06-22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不同帧结构的时分双工系统共存干扰的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059A (zh) * 2010-04-09 2011-10-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支持共模的bbu和rru间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11147300A1 (zh) * 2010-05-28 2011-12-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2000255A1 (zh) * 2010-06-30 2012-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2316591A (zh) * 2010-06-30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2316591B (zh) * 2010-06-30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2083135B (zh) * 2010-08-20 2013-10-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长期演进升级系统中的中继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2083135A (zh) * 2010-08-20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升级系统中的中继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WO2012146027A1 (zh) * 2011-04-25 2012-1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共模方法与系统
CN102523065A (zh) * 2011-12-15 2012-06-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间帧同步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4019213A1 (en) * 2012-08-03 2014-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for lte tdd systems
US9686788B2 (en) 2012-08-03 2017-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for LTE TDD systems
CN103916959A (zh) * 2013-01-04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特殊时隙的配置方法、终端、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3916959B (zh) * 2013-01-04 2018-01-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特殊时隙的配置方法、终端、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8289325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和下行传输对齐的方法及装置
US11283558B2 (en) 2017-01-09 2022-03-22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 alig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5189B (zh)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5189B (zh)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CN101425839B (zh) 一种确定数据发送偏移量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414902B (zh) 长期演进时分双工系统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118756B (zh)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与频谱动态分配的方法
CN101159483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信号的传输方法及其采用的帧结构
CN100469168C (zh) 将第一协议通信的传输间隙期间的时隙指配给第二协议通信
EP2717607B1 (en)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60210B (zh) 降低不同帧结构的时分双工系统共存干扰的方法及应用
CN101282168B (zh)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共存时无线帧的发射方法、系统
EP3497861B1 (en) Latency reduction in tdd systems with carrier aggragation
KR20070074564A (ko) 멀티 반송파 시분할 듀플렉스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유연한 비 대칭 서비스 지원 방법
EP1492248B1 (en) A method about high speed transmitting data service based tdd mode
CN101145826A (zh) 一种多载波组网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和终端
GB2376602A (en)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mode between a TDD mobile and a TDD base station
CN102067649A (zh) 为多个小区簇之间的缓冲区配置时隙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87469B (zh) 一种实现用户设备随机接入的方法
CN101442816A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CN101997600B (zh) 减小移动通信系统中保护时间间隔的方法和基站
CN101388718B (zh) Tdd系统共存的帧滑动和/或上下行发送时隙比例的方法
CN102724749B (zh) 用于同步上下行帧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1399606B (zh)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帧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414849B (zh) 一种tdd系统中实现上行跳频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57972A (zh) 一种不同时隙配比的同频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01159484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信号的发送方法及帧结构
CN101159485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信号的传输方法及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6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20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