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1130A -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1130A
CN101411130A CNA2007800003436A CN200780000343A CN101411130A CN 101411130 A CN101411130 A CN 101411130A CN A2007800003436 A CNA2007800003436 A CN A2007800003436A CN 200780000343 A CN200780000343 A CN 200780000343A CN 101411130 A CN101411130 A CN 101411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strata
rlc data
timer
data block
pd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03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1130B (zh
Inventor
耿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800003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1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1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1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1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1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83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链路控制RLC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启动监控所发送上层PDU的定时器,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未收到来自于接收端的所述上层PDU中所有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无需保留缓存区中该上层PDU的所有RLC数据块。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RLC传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发送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及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时延,更好的支持时延敏感类业务。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链 空制传输的方法、 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传输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链路控制 (RLC, Radio Link Control )传输的方法、 系统及装置。 发明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目前由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 2G, 2n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3G, 3rd Generat 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平)-骨过渡的过程中, ^口何利用有 I1艮的 无线资源来提高传输速率, 减少传输时延, 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 题。
由 2G向 3G演进的主要技术包括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 以及提高数据速率的 GSM演进技术(EDGE, 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等。 其中, GPRS是在 2G的 GSM网络中引入的分组数据交换技术, 通常称为 2.5G; EDGE是一种基于 GSM/GPRS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通常称为 2.75G。无论是 2G、 2.5G还是 2.75G, 移动通信中由空中接口传输的数据, 必须先经过两个 协议的处理, 即 RLC和多媒体接入控制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0 其中, RLC 为用户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传业务。 RLC将所传输的上 层协议数据单元 (PDU, Protocol Data Unit )拆分成便于空中传输的 数据块, 并提供了二种模式的数据传输: 非确认模式 ( UM, Unacknowledged Mode )和确认模式 (AM, Acknowledged Mode )。
在非确认模式下, RLC传输上层 PDU时不保证数据包正确传输到接 收端, 因为该模式下, RLC不会触发重传机制, 因此 RLC数据块传输出 错时 RLC不作处理。 在确认模式下, RLC传输上层 PDU时会保证数据包 中的所有数据块都正确传输到接收端。因为当 RLC不能正确传输数据时, 发送端会接收到来自于接收端的有关错误的信息, 并根据该信息触发重 传机制, 将传输错误的数据块重新发送给接收端。 为了实现数据重传, 在 RLC层有一个緩存区 (buffer ), 用于緩存上层 PDU。
可见, 在非确认模式下, 由于没有重传机制, 因此难以保证数据传 输的正确率; 在确认模式下, 虽然数据传输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但却会 因为一遍遍的重传增大数据传输的时延。 对于时延敏感类业务, 如网络 电话 ( VoIP, Vo 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等, 既要求时延较小, 又要求数据传输过程中保证一定的正确率,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 目前提 出了一种新的 RLC传输模式, 即 RLC非永久模式( NPM, Non Pers i s tent Mode ), 在该模式下, RLC传输上层 PDU时, 部分执行重传机制, 不保证 上层 PDU中的所有数据块都正确传输到接收端。
下面将以 GPRS为例结合附图 1对该 NPM传输模式进行详细描述。 因为在上行传输和在下行传输中, NPM模式的处理流程是相同的, 因此为了描述筒洁, 下面不再细分是上行传输还是下行传输, 而将发送 数据的一方, 无论是网络侧还是移动台统称为发送端; 将接收数据的一 方, 无论是网络侧还是移动台统称为接收端。 其中发送端-〉接收端指: 网络侧-〉移动台,或者移动台-〉网络侧。文中其它部分也按此方式处理。
如图 1所示, 图 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 RLC非永久性传输模式的方法 流程图, 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101 , 建立临时块流(TBF, Temporary Block Flow ), 同时网 络侧将 NPM传输模式指示以及设定的定时器时长指示通过指派消息告诉 移动台, 之后, 在发送端执行步骤 102至步骤 103; 在接收端执行步骤 1 04至步骤 1 05。
GPRS 中, 在两个无线资源 (RR , Rad i o Res ource s ) 实体, 如网络 侧和移动台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 首先建立一个物理连接, 即 TBF , TBF 建立之后, 网络侧和移动台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数据传输结束后 TBF被释放, 如又有数据传送则再建立新的 TBF。
其中, 设定的定时器时长为允许的时延值, 即一个上层 PDU在空中 接口传输中允许的最大时延值, 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 该定时器时长预 先由网络侧配置好。
步骤 1 02 , 发送端将上层 PDU拆分成 RLC数据块的形式, 并为每个 RLC数据块都设置一个定时器, 在向接收端发送 RLC数据块时, 每发送 一个 RLC数据块, 便启动一个定时器。
步骤 1 03 , 发送端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于接收端的与该定 时器对应的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不再继续等待接收确认指示, 而 按照传输完毕处理,将緩存区中包含该 RLC数据块的上层 PDU的所有 RLC 数据块清除。 至此, 发送端的流程结束。
步骤 1 04 , 接收端在检测到所接收的来自于发送端的某个 RLC数据 块传输错误时, 启动一个监控该 RLC数据块的定时器。
步骤 1 05 , 接收端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来自于发送端重传 的与该定时器对应的 RLC数据块时, 不再继续等待接收, 而执行后续封 装处理。
但上述方案中, 当一个上层 PDU较大时, 一个上层 PDU可以被拆分 成很多个 RLC数据块, 由于发送端为同一个上层 PDU的每一个 RLC数据 块都设置了定时器, 则由于每个 RLC数据块的传输时间不一样, 因此定 时器与定时器之间会有一定的时延, 此时对于整个上层 PDU来说, 相当 于把定时器时长延长了, 若一个上层 PDl^艮大时, 则会造成时延 ^艮长, 无法更好的支持时延敏感类业务, 并且大量的定时器设置也会浪费系统 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提供一种 RLC传输的方法, 另一 方面提供一种 RLC传输的系统及装置, 以便降低时延。
本发明提供的 RLC传输的方法, 包括:
发送端启动监控所发送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接收端的所述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停 止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其中, 在所述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接收端的所述上层 PDU中 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不保留緩存区中所 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其中, 所述定时器在请求发送上层 PDU时启动, 或在第一次传输所 述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启动。
较佳地,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端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启动该上层 PDU 的定时器;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未正确收到来自发送端的所述上层 PDU 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 停止接收该上层 PDU未正确收到的 RLC数据块。
其中, 一个 RLC数据块包含多于一个上层 PDU的数据时, 当所有的 上层 PDU无需重发该 RLC数据块时,无需保留緩存区中的该 RLC数据块。
一个 RLC数据块包含多于一个上层 PDU的数据时, 当其中一个或多 于一个上层 PDU需要重发该 RLC数据块时, 在緩存区中继续保留该 RLC 数据块。
其中,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错误 RLC数据块,且无法分辨该错误 RLC 数据块包含几个上层 PDU的数据时, 将该 RLC数据块作为一个新的上层 PDUx , 并启动监控该 PDUx的定时器; 同时将 PDUx之后的一个 RLC数据 块也作为一个新的上层 PDUy , 启动监控该 PDUy的定时器, 并等待接收 对该错误 RLC数据块重传的正确 RLC数据块, 根据等待结果对定时器及 RLC数据块进行校正处理。
其中, 所述根据等待结果对定时器及 RLC数据块进行校正处理为: 若接收到重传的正确 RLC数据块时, 则根据该 RLC数据块包含上层 PDU数据的情况,停止无需启动的定时器,若属于同一个上层 PDU的 RLC 数据块都传输正确, 则正常停止监控该 PDU的定时器;
若未接收到正确的 RLC数据块时, 则将所述传输错误的 RLC数据块 继续作为新的上层 PDU , 对于该传输错误的 RLC数据块的下一个 RLC数 据块传输正确时, 仍按照新的上层 PDU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 RLC传输的系统, 包括:
发送装置, 用于启动监控所发送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器 时长内, 未收到所述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停止重 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接收装置, 用于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启动 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传输的所述上 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停止接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 数据块。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 RLC传输的装置, 包括: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 置。
其中, 发送装置, 用于启动监控所发送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 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所述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停止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其中,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 定时器模块, 其中, 发送模块, 用于在请求发送当前上层 PDU时, 或在第一次传输当前 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 向发送装置中的定时器模块发送启动监控该 上层 PDU定时器的通知消息; 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该上层 PDU中所 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停止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 数据块;
定时器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发送模块的启动监控上层 PDU定时器的 通知消息, 根据该通知消息启动监控所述上层 PDU的定时器。
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緩存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发送模块的无需保留 RLC数据块的通知消息, 根据该通知消息将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 有 RLC数据块清除;
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该上层 PDU中所 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向緩存模块发送无需保留 RLC数据块的通 知消息。
接收装置, 用于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启动 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传输的所述上 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停止接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 数据块。
其中,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和定时器模块, 其中, 接收模块, 用于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向接 收装置中的定时器模块发送启动监控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的通知消息; 在该定时器时长内,未正确收到传输的该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 停止接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数据块;
定时器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接收模块的启动监控该上层 PDU的定时 器的通知消息, 根据该通知消息, 启动监控所述上层 PDU的定时器。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 本发明通过将需要传输的一个上层 PDU作为 一个单位, 为该 PDU只启动一个定时器, 并在上述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 到来自接收端的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停止继 续接收确认指示及进行重传操作, 从而降低了时延, 节约了系统资源。 附图简要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 RLC非永久性传输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 RLC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 RLC传输的系统结构图;
图 4为图 3所示系统中发送装置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5为图 3所示系统中接收装置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 将需要传输的每个上层 PDU作为单位, 为该 PDU 只启动一个定时器, 发送端在请求发送当前上层 PDU时, 或在第一次发 送当前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 启动监控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 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接收端的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的确认指示时, 停止继续接收确认指示及进行重传操作, 并可将緩存区 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从而降低了时延, 节约了系统 资源。
当一个 RLC数据块包含多于一个上层 PDU的数据时, 当所有的上层 PDU无需重发该 RLC数据块时, 无需保留緩存区中的该 RLC数据块; 当 其中一个或多于一个上层 PDU需要重发该 RLC数据块时, 在緩存区中继 续保留该 RLC数据块。
进一步地, 本发明通过在接收端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 块时, 只设置一个定时器; 当该上层 PDU中存在传输错误的 RLC数据块 时, 则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该错误 RLC数据块的重传时, 停 止等待接收, 可见时延是针对整个上层 PDU的一个定时器长度, 因此进 一步降低了时延。
下面仍以 GPRS为例,先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 RLC传输的方法 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 2 ,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 RLC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本实施 例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传输方法进行处理。 如图 2所示, 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201 , 建立临时块流(TBF , Temporary Block F low ), 同时网 络侧将 RLC传输模式指示以及设定的定时器时长指示通过指派消息告诉 移动台, 之后, 在发送端执行步骤 202至步骤 203; 在接收端执行步骤 204至步骤 205。其中, RLC传输模式为本发明中所提供的 RLC传输模式。
步骤 202 , 发送端将本次传输的上层 PDU拆分成 RLC数据块的形式 进行发送,并在请求发送该上层 PDU时,或第一次发送该上层 PDU的 RLC 数据块时, 或接收到该上层 PDU并准备传输时, 启动监控该上层 PDU的 定时器。
本步骤中, 对于上层 PDU可以被拆分成一个或多于一个 RLC数据块 的形式, 即可以使用多个 RLC数据块传输该上层 PDU。在将一个上层 PDU 拆分成 RLC数据块时, 最后一个 RLC数据块中会包含该上层 PDU结束的 标志。 其中上层 PDU的部分数据也可以占用一个 RLC数据块的一部分, 此时一个 RLC数据块可能包括属于两个不同 PDU的数据。 如表一所示, 表一为上层 PDU与 RLC数据块之间的关系示意表:
上层 PDU PDU1 PDU2 PDU3
RLC数据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一
上述表中列出了 3个上层 PDU ,其中 PDU1使用 1、 2和 3共三个 RLC 数据块发送, PDU2使用 4、 5、 6以及 7的前半部分共 3. 5个 RLC数据块 发送, PDU 3使用 7的后半部分、 8、 9以及 1 0共 3. 5个 RLC数据块发送。 在第一次发送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 启动定时器。 即如果在发送过 程中,按照表一中所示的 1至 1 0的顺序发送的话,则可以是:对于 PDU1 , 在发送 RLC数据块 1时启动监控 PDU1的定时器;对于 PDU2 ,在发送 RLC 数据块 4时启动监控 PDU2的定时器; 对于 PDU3 , 则在发送 RLC数据块 7时启动监控 PDU3的定时器。
步骤 203 , 发送端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于接收端的与该定 时器对应的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不再继续等待接 收确认指示及进行重传操作, 而按照传输完毕处理, 此时可无需保留緩 存区中包含该 RLC数据块的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即可以将包含 该 RLC数据块的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至此, 发送端的流程 结束。
此处仍以表一所示上层 PDU与 RLC数据块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若 在监控 PDU1的定时器时长内收到了 RLC数据块 1和 3的确认指示, 但 没有收到 RLC数据块 2的确认指示, 即定时器超时, 则不再继续等待接 收 RLC数据块 2的确认指示, 按照传输完毕处理, 即不再重传 RLC数据 块 2等, 可将緩存区中 PDU1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其中对于接收到 确认指示的 RLC数据块 1和 3 , 该 RLC数据块可以在接收到确认指示后 便从緩存区中清除, 也可以不从緩存区中清除, 而等到最后和整个 PDU1 的所有 RLC数据块一起清除, 或者也可以在其它时间清除; 若在监控该 PDU1的定时器时长内, 接收到 RLC数据块 2传输错误的消息, 则可以将 该 RLC数据块进行重传, 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等待接收确认指示, 如果 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数据传输正确的确认指示时, 不再重传 RLC数 据块 2等, 可将緩存区中 PDU1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不再进行重传。
若在监控该 PDU1的定时器时长内都收到了 RLC数据块 1、 2和 3的 数据传输正确的确认指示, 则可以结束监控 PDU1 的定时器, 并且此时 可以将緩存区中 PDU1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或者在其它时间清除。
对于其它的上层 PDU 以及该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的处理过程与 PDU1的处理过程相同。 但是对于表一中所示的 RLC数据块 7 , 因为包含 两个上层 PDU的数据, 若发送端未收到该 RLC数据块 7的确认指示, 则 只有在监控 PDU2的定时器和监控 PDU3的定时器都超时后, 才不再需要 等待接收端的关于该 RLC数据块 7的确认指示。 其中, 在监控 PDU2的 定时器超时后, 若将緩存区中属于 PDU2的 RLC数据块清除时, 应保留 RLC数据块 7 ; 在监控 PDU3的定时器超时后, 才可将緩存区中 RLC数据 块 7连同属于 PDU3的其它 RLC数据块清除。 即当一个 RLC数据块包含 多于一个上层 PDU的数据时, 当所有的上层 PDU无需重发该 RLC数据块 时,无需保留緩存区中的该 RLC数据块;当其中一个或多于一个上层 PDU 需要重发该 RLC数据块时, 在緩存区中继续保留该 RLC数据块。
步骤 204 , 接收端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启 动一个监控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本步骤仍以表一所示上层 PDU与 RLC数据块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正常情况下, 应该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时, 启动定时 器。 如果在接收过程中, 按照表一中所示的 1至 1 0的顺序接收的话, 则可以是: 在接收到 RLC数据块 1时启动监控 PDU1的定时器; 在接收 到 RLC数据块 4时启动监控 PDU2的定时器; 在接收到 RLC数据块 7时 启动监控 PDU3的定时器。 以下均以按照从 1到 1 0的顺序接收为例进行 描述。 但若此时 RLC数据块 2传输错误, 如果能从该错误 RLC数据块 2中 分辨出该数据块不包含其它上层 PDU的数据, 即可以从错误的 RLC数据 块中分别出是否包含 PDU的结束标志, 将仍然按照上述正常情况设置定 时器; 如果不能从该错误 RLC数据块 2中分辨出该数据块是否包含其它 上层 PDU的数据, 则将该 RLC数据块 2作为一个新的上层 PDU的开始, 如记为 PDUX2 , 此时启动一个监控该 PDUX2的定时器, 并且由于不能确 定 RLC数据块 2 , 则也无法得知 RLC数据块 3是否是一个新的上层 PDU 的开始, 因此也将该 RLC数据块 3作为一个新的上层 PDU的开始, 如记 为 PDUX3 , 此时启动一个监控该 PDUX3的定时器, 但该 RLC数据块 3中 包含有上层 PDU结束的标志, 因此可以得知 RLC数据块 4是一个新的上 层 PDU的开始, 因此在接收到 RLC数据块 4后启动一个监控 PDU2的定 时器, 依次类推, 若 RLC数据块 7传输错误, 且不能分辨 RLC数据块所 属的上层 PDU , 则同样会将 RLC数据块 7作为一个新的上层 PDU , 如记 为 PDUX7 , 并启动监控该 PDUX7的定时器, 同时将 RLC数据块 8作为一 个新的上层 PDU , 如记为 PDUX8 , 并启动监控该 PDUX8的定时器。 同理, 对于其它的上层 PDU中的 RLC数据块处理过程相同。
其中, 在某个 RLC数据块传输错误时, 会向发送端发送指示错误的 信息, 要求发送端对数据进行重传。 之后等待接收对错误 RLC数据块重 传的正确 RLC数据块, 根据等待结果对定时器及 RLC数据块进行校正处 理。
步骤 205 , 接收端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来自于发送端的与 该定时器对应的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 不再继续等待接收该上 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数据块, 而执行后续封装处理。 至此, 接 收端的流程结束。
本步骤中, 若发送端按照正常情况为当前接收的上层 PDU设置了一 个定时器,则若 RLC数据块 2传输错误后,在等待发送端重传的过程中, 若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正确的 RLC数据块 2 , 则不再继续等待接收, 而执行后续封装处理; 若在该时长内收到了正确的 RLC数据块 2 , 则正 常结束监控该 PDU1的定时器, 执行后续封装处理。
若发送端按照步骤 204中所述在不能从错误的 RLC数据块 2中分辨 出该数据块是否包含其它上层 PDU的数据时, 又启动了两个定时器。 那 么, 如果此时接收端在监控 PDU1 的定时器时长内, 接收到正确的 RLC 数据块 2 , 则可以判断出该 RLC数据块 2属于 PDU1 中, 并且可以知道 RLC数据块 1、 2和 3同属于一个 PDU1 , 此时停止无需启动的定时器, 即监控 PDUX2和 PDUX3的定时器, 同时因为 RLC数据块 1、 2和 3都接 收正确, 因此正常停止监控 PDU1的定时器; 若接收端在监控 PDU1的定 时器时长内, 接收到了重传的 RLC数据块 2 , 只是仍然存在错误, 但却 可以从中得知该 RLC数据块 2属于 PDU1中,并且可以知道 RLC数据块 1、 2和 3同属于一个 PDU1 , 此时停止无需启动的定时器, 即监控 PDUX2和 PDUX3的定时器, 监控 PDU1的定时器不停, 并继续等待接收 RLC数据块 2的重传, 直到接收到正确的 RLC数据块 2时停止监控 PDU1的定时器, 或监控 PDU1的定时器超时, 停止等待接收。
若接收端在监控 PDU1 的定时器时长内, 没有接收到 RLC数据块 2 的重传, 或没有接收到能识别所属上层 PDU信息的 RLC数据块 2时, 此 时可以认为 PDU1不再需要等待接收对 RLC数据块 2的重传, 而执行后 续处理。 但因为 RLC数据块 2仍然不能确定是否是新的上层 PDU , 因此 监控 PDUX2的定时器不停, 若在监控 PDUX2的定时器时长内, 接收到正 确的 RLC数据块 2 , 此时虽然知道 RLC数据块 2和 3属于 PDU1 , 但监控 PDU1的定时器已经超时,该 RLC数据块 2和 3的数据可能已不满足时延 要求, 因此停止无需启动的定时器, 即监控 PDUX2和 PDUX3的定时器; 若在监控 PDUX2的定时器时长内, 没有接收到正确的 RLC数据块 2 , 则 不再等待 PDUX2的重传,但监控 PDUX3的定时器不停,若正确接收到 RLC 数据块 3 , 由于该数据块中含有上层 PDU结束标志, 则监控 PDUX3的定 时器可以正常停止。
若发送端按照步骤 204中所述的在不能从错误的 RLC数据块 7中分 辨出该数据块是否包含其它 PDU的数据时, 又启动了两个定时器。 则此 时若接收端在监控 PDUX7的定时器时长内,接收到正确的 RLC数据块 7 , 则可以判断出该 RLC数据块 7包含两个 PDU的数据, 则停止无需启动的 定时器, 即监控 PDUX8 的定时器, 监控 PDUX7 的定时器继续作为监控 PDU3的定时器;若在上述定时器时长内,没有收到正确的 RLC数据块 7 , 则仍按上述有关错误 RLC数据块 2的处理方法处理。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中 RLC传输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 其中 对于步骤 204和 205可以不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处理, 而可以仍然 按照图 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步骤 104和 105进行处理等。
下面再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中 RLC 传输的系统及装置进行详细描 述。
参见图 3 ,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 RLC传输的系统结构图。 如图 3 所示, 该系统包括: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其中发送装置可以位于网络 侧中也可以位于移动台中, 接收装置可以位于移动台中, 也可以位于网 络侧中;或者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都位于网络侧中,也都位于移动台中。 在移动台使用该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之前, 由网络侧将 RLC传输模式指 示以及预设的定时器时长指示通过指派消息告诉移动台。 其中, RLC传 输模式为本发明中所提供的 RLC传输模式。
其中, 发送装置, 用于启动监控所发送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 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所述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停止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其中, 发送装置将本次传输的上层 PDU拆分成 RLC数据块的形式进 行发送, 并可在第一次发送该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 或在收到该上 层 PDU并准备传输时, 或在请求发送该上层 PDU时, 启动监控该 PDU的 定时器。
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于接收端的与该定时器对应的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不再继续等待接收确认指示, 而 按照传输完毕处理,无需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可将緩存区中包含该 RLC数据块的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在 该定时器时长内, 接收到来自接收模块的需要重传的消息时, 会将需要 重传的 RLC数据块, 向接收装置发送出去。
接收装置, 用于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启动 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传输的所述上 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停止接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 数据块。
其中, 接收装置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 并在 某个 RLC数据块传输错误时, 向发送端发送指示错误的信息, 要求发送 端对数据进行重传。 在接收到属于同一个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 之后, 启动一个监控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且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 正确收到来自于发送端传输的与该定时器对应的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 据块时, 不再继续等待接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数据块, 而执行后续封装处理。
其中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内部结构在具体实现时分别可以有很多 种实现方式, 下面仅列举一种示例对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具体实现进 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 4 , 图 4为图 3所示系统中发送装置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4中, 发送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和定时器模块。
其中, 发送模块, 用于将本次传输的上层 PDU拆分成 RLC数据块的 形式, 存入緩存模块中, 同时将 RLC数据块向接收模块发送出去, 并在 第一次发送该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 或接收到本次上层 PDU并准备 传输时, 或请求发送该上层 PDU时, 向发送装置中的定时器模块发送启 动定时器的通知消息,通知该定时器模块启动监控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于接收模块的该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 据块的确认指示时,停止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接收到来自接收模块的需要重传的消息时, 会从緩 存模块中读取需要重传的 RLC数据块, 向接收模块发送出去。
发送装置中的定时器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发送模块的启动定时器的 通知消息, 根据该通知消息启动监控上述上层 PDU的定时器。
此外, 如图 4中的虚线部分所示, 该发送装置进一步包括: 緩存模 块, 用于緩存来自发送模块的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 并接收来自发送 模块的无需保留 RLC数据块的通知消息, 根据该通知消息可将緩存区中 相应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则发送模块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于接收模块的该上层 PDU 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向緩存模块发送无需保留 RLC数据块 的通知消息。
参见图 5 , 图 5为图 3所示系统中接收装置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5中, 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和定时器模块。
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 并在某个 RLC数据块传输错误时, 向发送端发送指示错误的信息, 要求 发送端对数据进行重传。 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向接收装置中的定时器模块发送通知消息, 通知该定时器模块启动监控 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来自于发送端传 输的与该定时器对应的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 不再继续等待接 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数据块。
接收装置中的定时器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接收模块的通知消息, 根 据该通知消息, 启动一个监控上述上层 PDU的定时器。
实际应用中, 该系统中的所述接收装置也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的非 永久性传输模式进行处理。
上述各实施例中, 通过将需要传输的一个上层 PDU作为一个单位, 为该 PDU只启动一个定时器, 发送端在请求发送当前上层 PDU时, 或在 第一次发送当前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 启动监控该上层 PDU的定时 器, 并在上述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接收端的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停止继续接收确认指示, 可将緩存区中该上 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从而降低了时延, 节约了系统资源。
此外,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接收端为每个检测到错误的 RLC数据块启 动一个定时器, 那么在一个上层 PDU中包含艮多 RLC数据块时, 举例来 说, 若一个上层 PDU包含 7个 RLC数据块, 在第 7个数据块错误时, 启 动定时器等待, 则前面的 6个数据块同样会存在等待的情况, 等待第 7 个数据块传输成功后一起封装。 若第 7个数据块在定时器时长内, 没有 收到正确的重传数据块,则整个上层 PDU都会超时,也会造成很大时延。 因此, 本发明中接收端在接收到属于同一个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中的 第一个数据块之后便启动定时器, 若存在错误的 RLC数据块, 则当在该 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属于该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的重传时, 不 再继续等待接收, 可见时延是针对整个上层 PDU的一个定时器长度, 因 此降低了时延。 最后, 通过对无法确定是否属于同一个上层 PDU的错误的 RLC数据 块进行相应处理, 即再启动一个定时器等, 并且若在定时器时长内收到 正确的 RLC数据块, 则可以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个上层 PDU , 并停止无需 启动的定时器; 若在定时器时长内没有收到正确的 RLC数据块, 则在无 法确定是否属于同一个上层 PDU的情况下,将其它的单独进行后续处理, 从而尽可能的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以及快速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 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 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 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

Claims (1)

  1.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 RLC传输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发送端启动监控所发送上层协议数据单元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 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接收端的所述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 认指示时, 停止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来自接收端的所述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该 方法进一步包括: 不保留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器在请求发送 上层 PDU时启动, 或在第一次传输所述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启动。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端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启动该上层 PDU 的定时器;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未正确收到来自发送端的所述上层 PDU 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 停止接收该上层 PDU未正确收到的 RLC数据块。
    5、 如权利要求 1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一个 RLC 数据块包含多于一个上层 PDU的数据,当所有的上层 PDU无需重发该 RLC 数据块时, 无需保留緩存区中的该 RLC数据块。
    6、 如权利要求 1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一个 RLC 数据块包含多于一个上层 PDU的数据, 当其中一个或多于一个上层 PDU 需要重发该 RLC数据块时, 在緩存区中继续保留该 RLC数据块。
    7、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错 误 RLC数据块且无法分辨该错误 RLC数据块包含几个上层 PDU的数据时, 将该 RLC数据块作为一个新的上层 PDUx ,并启动监控该 PDUx的定时器; 同时将 PDUx之后的一个 RLC数据块也作为一个新的上层 PDUy , 启动监 控该 PDUy的定时器, 并等待接收对该错误 RLC数据块重传的正确 RLC 数据块, 根据等待结果对定时器及 RLC数据块进行校正处理。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等待结果对定 时器及 RLC数据块进行校正处理为:
    若接收到重传的正确 RLC数据块时, 则根据该 RLC数据块包含上层
    PDU数据的情况,停止无需启动的定时器,若属于同一个上层 PDU的 RLC 数据块都传输正确, 则正常停止监控该 PDU的定时器;
    若未接收到正确的 RLC数据块时, 则将所述传输错误的 RLC数据块 继续作为新的上层 PDU , 对于该传输错误的 RLC数据块的下一个 RLC数 据块传输正确时, 仍按照新的上层 PDU处理。
    9、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 RLC传输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包括: 发送装置, 用于启动监控所发送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器 时长内, 未收到所述上层 PDU中所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停止重 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
    接收装置, 用于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启动 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传输的所述上 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停止接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 数据块。
    1 0、 一种发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发送装置, 用于启动监控所发 送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所述上层 PDU中所 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停止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 数据块。
    1 1、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包 括: 发送模块、 定时器模块, 其中,
    发送模块, 用于在请求发送当前上层 PDU时, 或在第一次传输当前 上层 PDU的 RLC数据块时, 向发送装置中的定时器模块发送启动监控该 上层 PDU定时器的通知消息; 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该上层 PDU中所 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停止重传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 数据块;
    定时器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发送模块的启动监控上层 PDU定时器的 通知消息, 根据该通知消息启动监控所述上层 PDU的定时器。
    12、 如权利要求 1 0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进一步包 括: 緩存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发送模块的无需保留 RLC数据块的通知消 息, 根据该通知消息将緩存区中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清除; 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在定时器时长内, 未收到该上层 PDU中所 有 RLC数据块的确认指示时, 向緩存模块发送无需保留 RLC数据块的通 知消息。
    1 3、 一种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接收装置, 用于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启动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 并在该定时 器时长内, 未正确收到传输的所述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 停止 接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数据块。
    14、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包 括: 接收模块和定时器模块, 其中,
    接收模块, 用于在接收到上层 PDU的第一个 RLC数据块之后, 向接 收装置中的定时器模块发送启动监控该上层 PDU的定时器的通知消息; 在该定时器时长内,未正确收到传输的该上层 PDU的所有 RLC数据块时, 停止接收该上层 PDU的未正确接收到的 RLC数据块;
    定时器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接收模块的启动监控上层 PDU的定时器的通 知消息, 根据该通知消息, 启动监控所述上层 PDU的定时器。
CN2007800003436A 2006-08-26 2007-08-24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1411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800003436A CN101411130B (zh) 2006-08-26 2007-08-24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5139.6 2006-08-26
CNA2006101151396A CN101087171A (zh) 2006-08-26 2006-08-26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PCT/CN2007/070556 WO2008034374A1 (fr) 2006-08-26 2007-08-24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de transmission de commande de liaison radio
CN2007800003436A CN101411130B (zh) 2006-08-26 2007-08-24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1795.1A Division CN102868508B (zh) 2006-08-26 2007-08-24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1130A true CN101411130A (zh) 2009-04-15
CN101411130B CN101411130B (zh) 2012-09-05

Family

ID=3893796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51396A Pending CN101087171A (zh) 2006-08-26 2006-08-26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2007800003436A Active CN101411130B (zh) 2006-08-26 2007-08-24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201210351795.1A Active CN102868508B (zh) 2006-08-26 2007-08-24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51396A Pending CN101087171A (zh) 2006-08-26 2006-08-26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1795.1A Active CN102868508B (zh) 2006-08-26 2007-08-24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056540A4 (zh)
CN (3) CN101087171A (zh)
WO (1) WO200803437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412A (zh) * 2015-06-25 2017-01-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972B (zh) * 2010-06-29 2012-12-1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无线链路控制层非确认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2905310A (zh) * 2011-07-25 2013-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模块
CN103326832B (zh) * 2012-03-19 2017-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方法、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US9445364B2 (en) 2012-08-02 2016-09-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ocking excessive transmitter message signaling
CN104836645B (zh) * 2014-02-12 2018-02-2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rlc am模式状态反馈传输方法
CN104837206B (zh) * 2015-05-26 2018-09-25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gmr-1 3g终端数据收发系统
CN112804031B (zh) * 2021-04-01 2021-06-22 广州征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错误数据纠正的数据传输远程终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8003B1 (en) * 1997-06-17 2002-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lving ambiguity in reception of multiple retransmitted frames
US6247058B1 (en) * 1998-03-30 2001-06-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network packets using time stamps
US6567414B2 (en) * 1998-10-30 2003-05-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iting a deadlock condition
US7013346B1 (en) * 2000-10-06 2006-03-14 Apple Computer, Inc. Connectionless protocol
CN1202643C (zh) * 2000-10-07 2005-05-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无线电链路控制层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KR100747464B1 (ko) * 2002-01-05 2007-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속하향링크패킷접속(hsdpa)시스템을 위한타이머를 이용한 교착상황 회피방법
US6886141B1 (en) * 2002-10-07 2005-04-26 Qlog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congestion in computer networks
GB2401508B (en) * 2003-05-08 2005-03-23 Motorola Inc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operation
US7643419B2 (en) * 2004-05-07 2010-01-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data lifespan timer for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transmissions
ATE486430T1 (de) * 2004-09-24 2010-11-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teuerprotokoll für funkverbindunge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412A (zh) * 2015-06-25 2017-01-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330412B (zh) * 2015-06-25 2019-05-21 辰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56540A1 (en) 2009-05-06
CN101087171A (zh) 2007-12-12
CN102868508A (zh) 2013-01-09
EP2056540A4 (en) 2009-11-11
CN102868508B (zh) 2014-08-20
CN101411130B (zh) 2012-09-05
WO2008034374A1 (fr) 200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3769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0623146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handling status information of data units
US8958411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LC data
JP4968858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再転送方法
US8483110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thereof
JP2022046614A (ja) Ttiバンドリングによる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の強化
EP311340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rror contro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11130A (zh)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676588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packet collision avoid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6829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ing data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26570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释放无线承载的方法和接收机
US20100274915A1 (en) Relay node user plane support
KR101532222B1 (ko)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rrc 접속 방법
KR10147063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향상 방법, 상태정보 보고방법 및 수신장치
US20100098002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5426680A (zh) 一种天通系统数据面的rlc确认模式重传数据包的处理方法
JP2011055435A (ja) 再送制御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adio link control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