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5029A -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 Google Patents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5029A
CN101405029A CNA2007800094897A CN200780009489A CN101405029A CN 101405029 A CN101405029 A CN 101405029A CN A2007800094897 A CNA2007800094897 A CN A2007800094897A CN 200780009489 A CN200780009489 A CN 200780009489A CN 101405029 A CN101405029 A CN 101405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cam
treatment
patient
research
tum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94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卡斯滕·莱因哈特
罗伯特·萨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gen Research Muni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icrome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met GmbH filed Critical Microme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405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0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EpCAM抗体生产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的用途。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所述抗EpCAM抗体。

Description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本发明涉及抗EpCAM抗体制备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法,包括施用所述的抗EpCAM抗体。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癌症,并且是妇女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01年,在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为90-100/100,000,在欧洲发病率为50-70/100,000。世界范围内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增长。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包括人种(race)、年龄和肿瘤抑制基因BRCA-1和-2以及p53中的突变。酗酒、富含脂肪的饮食、缺乏锻炼、外源的绝经后激素和电离辐射也增加滋生乳腺癌的风险。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分别为“ER-”和“PR-”),较大肿瘤尺寸、细胞学高度病变(high grade cytology)和低于35岁的年龄与不良预后(bad prognosis)相关(Goldhirsch等(2001).J.Clin.Oncol.19:3817-27)。2005年,估计将诊断出212,000例浸润性(invasive)乳腺癌的新病例和58,000例非浸润性乳腺癌的新病例,其中预期将有40,000名妇女死于乳腺癌。
乳腺癌通常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早期的、局部晚期的(locallyadvanced)、局部复发的和转移性的。早期乳腺癌包括非浸润性乳腺癌,例如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和导管原位癌(ductile carcinomain situ,“DCIS”)。最通常地,根据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类系统将乳腺癌分期,该分类系统由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the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6版)提供。TNM分类系统定义了乳腺癌的7个不同的阶段:O、I、IIA、IIB、IIIA、IIIB和IV。阶段0、I和阶段II的亚类通常与早期乳腺癌有关。阶段III以及阶段II的亚类通常与晚期乳腺癌有关。阶段IV通常与转移性乳腺癌有关。有关乳腺癌的TNM分类的更多详细信息示于图1。可以通过实体瘤中应答评价标准(“RECIST”)(Therasse等(2000).J.Natl.Cancer Inst.92:205-16)测量和监测肿瘤大小。
早期乳腺癌的5-年存活预后通常超过60%,而对于晚期乳腺癌,该数目跌至40-60%之间。对于转移性乳腺癌5-年存活预后通常约15%。乳腺癌远端转移的最常见部位包括肺、肝脏、骨骼、淋巴结、皮肤和CNS(脑)。一旦转移性乳腺癌已被确诊,可预期患者平均再活18-24个月。转移性乳腺癌不大可能治愈,治疗该系统性疾病的方式本质上大多是减缓性的(palliative)。
以上强调了乳腺癌治疗尤其是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的重要性。
当前治疗乳腺癌包括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例如切除术、自体骨髓移植)、放射疗法、化疗(例如蒽环类诸如多柔比星(doxorubicin)、烷化剂例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紫杉烷例如紫杉醇(paclitaxel)和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抗代谢物例如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微管抑制剂例如长春碱诺维本(navelbine)、内分泌治疗(例如抗雌激素药诸如他莫昔芬(tamoxifen)、孕酮例如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和醋酸甲地孕酮(megastrol acetate)、芳香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例如氨鲁米特(aminoglutethamide)和来曲唑(letrozole))和生物制剂(例如细胞因子、免疫治疗剂诸如单克隆抗体)。最常见地,通过一种化疗剂(最有效的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诺维本、卡培他滨和丝裂霉素C)或者化疗剂与内分泌治疗的组合来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乳腺癌的标准护理方法是手术去除肿瘤并根据肿瘤阶段和风险因素在激素治疗或化疗之前或之后进行放射治疗。可以通过辅助化疗或激素疗法治疗处于阶段I至阶段IIIA(见下文,和图1)的患者。对于患有不宜手术的浸润性阶段IIIB疾病或阶段IV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化疗仅仅减轻所述症状。
最近已发现紫杉烷和蒽环类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卡培他滨(
Figure A20078000948900051
卡培他滨,Roche Ltd: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产品特征概述))已被批准用于细胞毒性化学疗法已经失败的患者中第二线(second-line)或更高级的治疗,所述细胞毒性化学治疗剂包括蒽环类和/或紫杉烷,尤其是由于其低毒性和口服制剂(O’Shaughnessy(2002).Oncology 16:17-22)。然而,尽管这些改善的治疗特征(modalities),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仍然很低,化学疗法仅仅是减缓性的。
单克隆抗-Her-2/neu抗体曲妥单抗(trastuzumab)(
Figure A20078000948900052
曲妥单抗,Roche,Ltd:产品特征概述,2002年3月)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靶向治疗剂,其中所述乳腺癌患者的肿瘤过表达Her-2/neu。它与紫杉醇组合,在同一患者群体中作为单一作用剂被称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第一线(first-line)治疗以及被称为第二线或更高级的治疗(Cardoso等(2002).Clin.Breast Cancer 3:258-9;Tan-Chiu和Piccart(2002).Oncology 63:57-63)。然而,只有小部分乳腺癌患者(大约20%)高水平过表达Her2/neu,因此适于用该抗体治疗。
因此,开发新抗癌药(尤其是用于治疗曲妥单抗不显示效果的(notindicated)乳腺癌患者的新抗癌药)是重要的医学需要。
一种有前景的免疫治疗剂是人抗体,在其重链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3、4和5列出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在其轻链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6、7和8列出的氨基酸序列。下文中将该抗体称为“Anti-EpCAM”,并且进一步分别用如SEQ ID NO.1和2列出的其重链和轻链中的氨基酸序列表征。该抗体结合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也称为17-1A抗原、KSA、EGP40、GA733-2、ks 1-4和esa)。EpCAM是高度保守的表面糖蛋白,其在不同起源的许多癌(包括乳腺癌)中过表达。在组织微阵列上利用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试方法分析来自3722名结肠、胃、肺、卵巢或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样品的EpCAM表达。全部肿瘤样品中超过88%报告了中度至强的EpCAM表达,卵巢癌中为94%,结肠癌中为94%,胃癌中为92%,前列腺癌中为90%,肺癌中为71%。这些结果证实EpCAM常常存在于上皮肿瘤细胞中,突出了Anti-EpCAM作为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标。
在原发性乳腺癌肿瘤的两项研究中,分别是384个切片中36%显示强的EpCAM表达(Tandon等(1990)Cancer Res.50:3317-24),和128个样品中59%显示强的EpCAM表达(Edwards等(1986)Cancer Res.46:1306-17)。在另一个研究中(Spizzo等(2002)Int.J.Cancer 98:883-8),发现205个原发性乳腺肿瘤样品中有73个(36%)存在强的EpCAM表达,作者报导乳腺癌中EpCAM过表达与降低的无瘤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和总体存活率相关。EpCAM过表达也与肿瘤大小和激素受体负性相关;它在导管乳腺癌和组织学III级亚型中是最高的。在另一个系列中,显示大约90%的乳腺癌样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EpCAM,并且40%以上显示强的EpCAM表达。
在体外,Anti-EpCAM引起抗体依赖的细胞毒(“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CDC”)。Anti-EpCAM通过结合EpCAM-阳性肿瘤细胞将患者的天然杀伤细胞募集至肿瘤部位,这是最可能的作用机制。然后经由患者的免疫效应细胞的活化,EpCAM-阳性肿瘤细胞能够被去除。
某些利用Anti-EpCAM的治疗方案是本领域已知的(WO 2005/080428)。特别地,WO 2005/080428描述了涉及将Anti-EpCAM施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本文预期在例如乳腺癌或最小残余疾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的治疗中施用Anti-EpCAM。在后者的上下文中,最小残余疾病可以理解为由单一肿瘤细胞存活引起的肿瘤局部和非局部复发。
本发明的目标是改进现有的乳腺癌疗法。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包含SEQ ID NOs.3、4、5、6、7和/或8所列出的氨基酸序列的抗EpCAM抗体(“Anti-EpCAM”)制备用于治疗人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的用途。
本文所用术语“转移性乳腺癌”将理解为一种疾病,在此种疾病中至少一个来自乳房原发性肿瘤的转化的细胞即癌性细胞已经自所述原发性肿瘤分离,且已经在不同于所述原发性肿瘤所处的位置(以下称为“不同位置”)继续成长为肿瘤。例如所述不同位置可以在所述原发性肿瘤所处的同一乳房内(同侧乳房)或者在另一个乳房内(对侧乳房)。作为进一步的例子,所述不同部位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内,无论其为可移动的或者是固定的、相对于所述原发性肿瘤是同侧的还是对侧的、锁骨上的、腋下的或其它。在TNM肿瘤分类系统(图1所示)的上下文中,本文所用“转移性乳腺癌”将包括特别是(i.a.)其分期包括M=1(即阶段IV乳腺癌;参见图1)的所有肿瘤,即所有存在任何程度的向远端位置例如肺、肝脏、骨骼、淋巴结、皮肤、脑和/或同侧和/或对侧乳房内的不同位置的转移的肿瘤。
本文所用术语“乳腺癌”指单个或两个乳房中存在原发性肿瘤或多发性独立原发性肿瘤(multiple individual primary tumors)的疾病。这通常意味着(还)没有从乳房中的原发性肿瘤中分离出癌细胞,且没有蔓延到“不同位置”。在该上下文中,应当注意同一乳房内或者同侧和对侧乳房内多发性原发性肿瘤的存在本身并不能理解为落入“转移性乳腺癌”的含义中。这是因为一个或同时两个乳房内的多个细胞可以产生多发性原发性肿瘤,都不是转移性的或者尚未变成转移性的。另一方面,从单个乳房内多个原发性肿瘤的仅其中一个分离癌细胞,随后该位于“不同位置”的单个细胞发育成为独立的肿瘤将构成本文所用“转移性乳腺癌”,不管至少一个乳房中存不存在一个或多个原发性肿瘤。
应当注意的是,本文所用术语“转移性乳腺癌”并不意味着存在于“不同位置”的所述转移必须已经自乳房中的任何一个特定的原发性肿瘤发生。也就是说,所述“不同位置”的转移的起源对于称作“转移性乳腺癌”的疾病的名称来说是非物质的,只要产生转移的原发性肿瘤发源于乳房组织。为此,将术语“乳房组织”理解为包括乳房的小叶(lobule)和导管,即产生乳房肿瘤的最常见的组织。
申请人已经令人惊讶地发现Anti-EpCAM不仅非常适合于这样的乳腺癌即涉及乳房中至少一个原发性肿瘤的乳腺癌的治疗,还适合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Anti-EpCAM能够以这种方式使用是完全无法预期的,因为与转移性乳腺癌有关的肿瘤载荷(tumor load)(即癌细胞数、肿瘤大小、或者体内癌的数量;也称为“肿瘤负载(tumor burden)”)通常大于非转移性乳腺癌中所观察到的。这是因为单个原发性乳腺肿瘤可以很容易地-通常确实-在整个机体产生许多扩散的转移。因此,在转移性乳腺癌中存在于整个机体恶性细胞表面上的EpCAM分子的绝对数目通常大于非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绝对数目。所附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显示施用包含抗EpCAM抗体的药物组合物导致所治疗的疾病TTP(至发展的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的显著延长。实际效果看起来与所治疗的恶性细胞表面上的EpCAM表达水平相关。可以依照Gastl等(2000)Lancet 356,1981-2将患者分到不同的EpCAM表达者(expressors)组。简单地说,Gastl等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分析了分离自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的EpCAM表达。总的免疫染色分数计算为比例分数(proportion score)和强度分数(intensity score)的乘积。根据Gastl等,所述比例分数描述所估计的阳性染色肿瘤细胞的分数(0,无;1,<10%;<10%;2,10%-50%;3,50%-80%;4,>80%)。根据Gastl等,所述强度分数代表所估计的染色强度(0,无染色;1,弱;2,中度;3,强)。所得总分介于0到12。高EpCAM定义为总分大于4,因为所述患者样品显示EpCAM表达的双峰分布(低和高EpCAM表达者),区分最低点(discriminating nadir)处于3到4的总分值。对于接受包括施用抗EpCAM抗体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来说,鉴定为高EpCAM表达者的患者将比鉴定为中度或低EpCAM表达者的患者更为乐观。与该观察结果一致,鉴定为极高EpCAM表达者的患者(与高EpCAM表达者的平均数相比,在恶性细胞表面上显示了更高的EpCAM量的患者,即总分≥8)与鉴定为高EpCAM表达者并接受相同治疗的患者相比显示TTP的进一步延长。另外,施用于患者的药物组合物中抗EpCAM抗体的量与预后直接有关。特别是,与为相同EpCAM表达者组的患者施用低剂量的抗EpCAM抗体相比,施用高剂量的抗EpCAM抗体导致所治疗疾病TTP的延长。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抗EpCAM抗体Anti-EpCAM是人抗体。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Anti-EpCAM包含所有SEQ ID NO.3、4、5、6、7和8。在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Anti-EpCAM包含SEQ ID NO.1和/或2。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Anti-EpCAM包含SEQ ID NO.1和2。
根据优选实施方案,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包括转移性乳腺癌的长期稳定化。“长期稳定化”理解为在抗EpCAM抗体的疗程中疾病发展被稳定在其开始水平或者稳定在低于其开始水平的情形。这可以理解为至疾病发展所用时间的延长。“长期稳定化”还包括其中肿瘤萎缩(部分应答)的情形。“长期稳定化”还包括其中疾病发展降低至可检测水平或者低于可检测水平的情形,即患者对治疗有完全的应答,疾病被治愈(完全应答)。在这种情形中,如果需要预防疾病复发可以不确定地继续治疗,或者可以根据医师的判断终止治疗。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药物适于所谓的“低剂量施用(low doseadministration)”。对于所述低剂量施用,每次施用的剂量范围为1至3mg抗EpCAM抗体/kg体重。优选所述低剂量施用包括范围为1至3mg/kg体重的至少一个负载剂量,之后为多个维持剂量,每个维持剂量范围为1至3mg/kg体重。还优选低剂量施用的各个剂量范围为1.5至2.5mg/kg体重,更优选范围为1.75至2.25mg/kg体重。最优选低剂量施用的各个剂量为2mg/kg体重。对于低剂量施用来说,优选低剂量施用的至少一个负载剂量为2mg/kg体重,之后为多个维持剂量,每个维持剂量为2mg/kg体重。或者所述药物适于所谓的“高剂量施用”。对于高剂量施用,每次施用的剂量范围为4.5至8mg抗EpCAM抗体/kg体重。优选所述高剂量施用包括范围为4.5至8mg/kg体重的至少一个负载剂量,之后为多个维持剂量,每个维持剂量范围为4.5至8mg/kg体重。还优选高剂量施用的各个剂量范围为5至7mg/kg体重,更优选范围为5.5至6.5mg/kg体重,进一步优选范围为5.75至6.25mg/kg体重。最优选高剂量施用的各个剂量为6mg/kg体重。对于高剂量施用来说,优选高剂量施用的至少一个负载剂量为6mg/kg体重,之后为多个维持剂量,每个维持剂量为6mg/kg体重。出乎意料的是这样的负载和维持剂量会给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治疗裨益,其中整个机体的多个转移将被根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确定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是更高程度还是更低程度地表达EpCAM可能是有益的。例如按照Gastl等(2000)Lancet 356,1981-2所述,可以将患者分入非EpCAM表达者组、中度EpCAM表达者组、低EpCAM表达者组和高EpCAM表达者组。一般来说,将施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Anti-EpCAM的量与观察到的所述患者的EpCAM表达水平关联起来是有益的,高EpCAM表达者接受更高剂量的Anti-EpCAM,低EpCAM表达者接受更低剂量的Anti-EpCAM。向表达高水平EpCAM的患者施用Anti-EpCAM的两个上述剂量中较高者,即6mg/kg体重可能是特别有益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各个负载剂量与另一个连续负载剂量或第一个维持剂量之间的持续时间(duration of time)将不长于一周,各个维持剂量与接下来的维持剂量之间的持续时间将不长于两周。优选每周施用所述/每个负载剂量,每两周施用每个所述的维持剂量。在“负载期(loading phase)”每周施用Anti-EpCAM负载剂量确保一直保持足够高的能够引发所需的治疗效果的血清中的Anti-EpCAM最低水平(把排泄和消除形式的持续清除考虑在内)。治疗效果所需的该Anti-EpCAM最低水平被称为“血清槽线水平(serum troughlevel)”,下文将如此指称。一旦达到该血清水平,在随后的“维持期(maintenancephase)”在两-周间隔中进一步施用维持剂量的Anti-EpCAM,确保(同样将持续的清除考虑在内)Anti-EpCAM的血清水平永不降低至低于持续治疗效果所需的水平。测定Anti-EpCAM的血清槽线水平所需的药代动力学计算是本领域已描述过的(参见WO 2005/080428)。
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在第1、2和3个治疗周的每一个开始时施用一个负载剂量,之后是11个维持剂量,在第4、6、8、10、12、14、16、18、20、22和24个治疗周的每一个开始时施用一个维持剂量。这里已经令人惊讶地发现上述时间间隔中3个负载剂量,之后为上述间隔中11个维持剂量的组合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方面特别有效。这意味着自始至终总治疗期为24周(不考虑正常情况下与任何类别的这种治疗有关的任何治疗后检查)。在另外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自始至终总治疗期为30周、40周、50周或60周。还优选的是按照上述方案施用EpCAM抗体一段时间然后是不施用EpCAM抗体的时间和又一个施用EpCAM抗体的治疗期。这样的周期顺序可以重复几次。
或者,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预期以上述负载剂量施用Anti-EpCAM,之后按照控制肿瘤发展所需的用量施用维持剂量。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只要一个或多个被监测的转移性肿瘤的大小不增加就可以视为肿瘤发展被控制住了。在最佳的病例中,所监测的一个或多个肿瘤的大小实际上可能萎缩(如同在部分应答中)。此处所监测的肿瘤可以萎缩至不存在,即可以消失(如同在完全应答中)。所监测的肿瘤可以保持相同大小,这样到疾病发展的时间可能增加(如同在稳定化的疾病中)。因此,根据该实施方案,在上述间隔中可以不确定地连续给予维持剂量的Anti-EpCAM,只要存在部分应答或稳定应答,一直持续到在所述病例中测得完全应答。在肿瘤进一步发展(即治疗期间所监测的肿瘤的大小或数目增加)的情况下,可以终止用Anti-EpCAM治疗,如果合适,用替代治疗形式取代Anti-EpCAM治疗。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Anti-EpCAM作为包含0.9%氯化钠的溶液施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将Anti-EpCAM静脉内施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为Anti-EpCAM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用途。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涉及治疗人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包含SEQ ID NOs.3、4、5、6、7和/或8的抗EpCAM抗体施用于人。该抗体进一步分别由SEQ ID NOs.1和2所列出的重链和轻链氨基酸序列所表征。
该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如以上本发明用途的上下文中所述;应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这些实施方案已作必要的修正(mutatis mutandi)。
现在将通过下述附图和非限制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乳腺癌TNM分类/分期系统的概要
图2至发展的时间(“TTP”)图线,其显示无疾病发展的概率相对于分别给予32和35个患者低和高施用剂量Anti-EpCAM的时间
图3(“TTP”)图线,其显示无疾病发展的概率相对于分别给予27和40个患者低和高施用剂量Anti-EpCAM的时间
图4(“TTP”)图线,其显示无疾病发展的概率相对于向表达高和低水平EpCAM的患者施用高和低剂量Anti-EpCAM的时间
图5(“TTP”)图线,其显示与所有其它患者相比,无疾病发展的概率相对于向表达高水平EpCAM的患者施用高剂量Anti-EpCAM的时间。
图6(“TTP”)图线,其显示无疾病发展的概率相对于分别给予54和55个患者低和高施用剂量的Anti-EpCAM的时间
图7(“TTP”)图线,其显示无疾病发展的概率相对于向表达高和低水平EpCAM的患者施用高和低剂量Anti-EpCAM的时间
图8(“TTP”)图线,其显示与向表达低水平EpCAM的患者施用的低剂量Anti-EpCAM相比,无疾病发展的概率相对于向表达高水平EpCAM的患者施用高剂量Anti-EpCAM的时间。
实施例
通用的
以下实施例用于阐明本发明的不同方面,决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大体上,所述实施例描述了针对称为“Anti-EpCAM”的完全人IgG1抗体设计的临床研究程序以及由该临床研究程序获得的结果。SEQ ID NO.3、4和5分别列出了Anti-EpCAM重链可变区的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互补决定区(CDR)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6、7和8分别列出了Anti-EpCAM轻链可变区的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CDR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列出了Anti-EpCAM的重链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列出了Anti-EpCAM的轻链氨基酸序列。以下所有实施例中使用以下术语和缩写:
ADCC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AE      不良事件
ALT     丙氨酸转氨酶
ANCOVA  协方差分析
AP      碱性磷酸酶
AS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UC     曲线下面积
BRCA    乳腺癌肿瘤抑制物基因
CBA     细胞计量术珠阵列(cytometric bead array)
CDC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
CHO     中华仓鼠卵巢
Cmin    最小药物浓度
CNS     中枢神经系统
CR      完全应答
CRF     病例报告表
CRP      C-反应性蛋白
CT       计算机化断层摄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CAE    不良事件的共同术语学标准
ECOG     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pCAM    上皮细胞粘附分子
FAS      完全分析组
GCP      良好临床实践
GGT      γ-谷氨酰转移酶
HAHA     人抗-人抗体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CV      丙型肝炎病毒
HIV      人免疫缺陷病毒
ICF      经告知的许可表
IEC      独立伦理委员会
INR      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RB      机构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LDH      乳酸脱氢酶
NK       天然杀伤细胞
OTR      总体肿瘤应答
PK       药代动力学
PP       根据规程分析组(per protocol analysis set)
PR       部分应答
PT       凝血酶原时间
PTT      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PVP      聚乙烯吡咯烷酮
RBC      红细胞
RECIST   实体瘤应答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SAE      严重不良事件
SAF      安全性分析组
SAP    统计分析计划
SD     稳定的疾病
SGOT   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
SGPT   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
ULN    正常值上限
WBC    白细胞
WHO    世界卫生组织
实施例1:针对Anti-EpCAM设计的II期临床研究程序
实施例1.1:临床研究概述
针对Anti-EpCAM设计的临床研究概括于下表(表1)。
表1:临床研究概述
研究基本原理 Anti-EpCAM是新的、完全人IgG1单克隆抗体,源于人IgD-阳性B细胞的库(repertoire),特异性结合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EpCAM是高度保守的表面糖蛋白,其在许多不同起源的癌,包括乳腺癌中过表达。已经显示Anti-EpCAM在临床前试验中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ADCC)有效地杀伤乳腺肿瘤细胞,而在人体内是安全的。该研究将调查Anti-EpCAM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是否能够为这些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设计 随机化、开放标记、多中心、平行组、II期研究。设计该研究用于评估两个不同剂量在24周治疗中Anti-EpCAM的功效和安全性,其中EpCAM检验阳性。将根据筛选时进行的EpCAM试验结果将中心的随机化处理分级。一旦定位于(registration in)其中一个EpCAM组(strata)后,患者将被随机分配到低剂量治疗组或高剂量治疗组。
并行药疗 禁止的:除所述研究产品Anti-EpCAM之外的任何并行抗肿瘤治疗例如激素治疗、生物学治疗、化疗、放疗。用慢性系统性高剂量皮质类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任何其它研究作用剂。
Figure A20078000948900161
实施例1.2:利用Anti-EpCAM的非临床研究概述
利用九个乳腺癌细胞系研究了Anti-EpCAM和曲妥单抗诱导ADCC的功效。Anti-EpCAM能够介导与曲妥单抗相同水平的ADCC特异性裂解。细胞表面上的EpCAM分子的浓度与采用Anti-EpCAM时对ADCC的敏感度之间有强的关联。所有情况下都在低于10μg/mL的Anti-EpCAM浓度获得最大的特异性裂解,所述低于10μg/mL的Anti-EpCAM浓度是患者体内的最小目标槽线浓度(minimal trough concentraion targeted in patients)。
实施所计划的(intended)静脉内途径给药时,Anti-EpCAM在兔中显示了极好的局部耐受,没有观察到宏观的改变,只观察到较少的显微镜可见的改变。
实施例1.3:剂量选择的基本原理
基于临床前试验,对于Anti-EpCAM的抗-肿瘤活性来说,预期10μg/mL的血清槽线水平是有效的。然而,不能排除更高的剂量可能更有效。因此本研究中将评估经计算以获得30μg/mL的血清槽线水平的第二剂量。
本研究中计划的剂量不超过I期研究中施用于患者的最高剂量。已经利用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了负载期和维持期以获得短期内目标槽线血清浓度,避免最大血浆浓度超过I期研究中所评估的情况。
实施例1.4:已知的裨益
临床前数据暗示转移性乳腺癌及其他肿瘤患者可能受益于借助Anti-EpCAM去除表达EpCAM的肿瘤细胞而导致的发展延迟(稳定的疾病)。
实施例1.5:临床研究目标
首要目标
●评估EpCAM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两个不同的Anti-EpCAM剂量的临床裨益
次要目标
●针对Anti-EpCAM评估两个不同剂量的其它应答参数
●评估两个不同的Anti-EpCAM剂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测定两个不同的Anti-EpCAM剂量的药代动力学
●评估两个不同的Anti-EpCAM剂量的药效学
●测定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Anti-EpCAM的药代动力学
●评估Anti-EpCAM(NK细胞)的药效学
实施例1.6:研究计划
研究终点;主要终点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SD+PR+CR)
根据RECIST(参见实施例1.18),所述临床裨益率定义为稳定疾病(SD)+部分应答(PR)+完全应答(CR)患者的比例。
研究终点;次要终点
●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SD+PR+CR)
●最佳整体肿瘤应答率(overall tumor response rate,OTR)
●应答持续时间/至发展的时间
●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的发生率
●Anti-EpCAM的血清浓度
●外周天然杀伤(NK)细胞的数目
整体研究设计
此为研究在24周治疗中低/中度或高EpCAM表达患者中两个Anti-EpCAM治疗剂量的功效和安全性的开放标记、多中心、随机化、平行组、II期研究。
共计有112名患者加入到该研究中。筛选期过后,满足所有模糊性(illegibility)标准的患者将在每个EpCAM组内随机化到两个治疗组中的一个: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负载期期间Anti-EpCAM将作为60分钟静脉内(i.v.)输注每周施用(第1天、第8天和第15天),此后每两周施用,共计24周或者直到疾病发展。
根据其EpCAM表达水平将患者分级(stratified)。这里有两个组:低/中度EpCAM表达组,和高EpCAM表达组。表2显示该额外分级的概要。
表2:分级的治疗组和Anti-EpCAM剂量
  治疗组   EpCAM表达   Anti-EpCAM剂量给药
  第I组   原发性肿瘤上的中度EpCAM表达   2mg/kg Anti-EpCAM i.v,每两周
  第II组   原发性肿瘤上的中度EpCAM表达   6mg/kg Anti-EpCAM i.v.,每两周
  第III组   原发性肿瘤上的高EpCAM表达   2mg/kg Anti-EpCAM i.v,每两周
  第IV组   原发性肿瘤上的高EpCAM表达   6mg/kg Anti-EpCAM i.v,每两周
通过临床评估和实验室试验每6周监测患者,直至第24周,此后每8周监测(跟踪研究期间)。如果筛选时检测到骨骼病变将进行更多的评估来评价肿瘤应答,包括胸廓CT扫描或胸部X-射线、腹部CT扫描或MRI、以及骨闪烁显像术。
将评估每组的功效,将应答持续时间/至发展的时间与该患者群体中的预期数值相比较。将评估肿瘤应答并用于统计分析,其中通过RECIST(参见实施例1.18)标准测定肿瘤应答。
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四组中每一组于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R+PR+SD)。将评估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SD+PR+CR)、最佳整体肿瘤应答率(OTR)、应答持续时间/至发展的时间作为次要终点。比较第24周时治疗组之间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
针对功效或耐受性原因而言,如果研究期间任何时候其中一个剂量变得明显是优越的,则将相应地修改本研究规程。
治疗24周后记录了其SD、PR或CR并且其中没有报告不可接受的毒性(并且没有大于4周的治疗中断)的患者将被提交参与到连续Anti-EpCAM治疗的跟踪研究中。将评估参数例如长期耐受性、临床进展和整体存活率。
实施例1.7:临床研究群体
包含标准(Inclusion Criteria)
1.只有当所有下述标准适用时患者才将适合于参与到研究中:
2.经组织学确认的转移性乳腺癌,其在筛选时通过免疫组化测定,在存档(archived)组织样品中具有阳性EpCAM表达
3.存在至少一种病变(即转移),其在至少一维(one dimension)中可测量(根据RECIST(参见实施例1.18))
4.寿命预期(Life Expectancy)≥12个月
5.ECOG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0-1
6.年龄≥18岁
7.理解并愿意签署书面告知的同意的能力
排除标准(Exclusion Criteria)
如果下述任一标准适用则患者将不适于参与到本研究:
1.根据研究者的评估,在将其包括在内时推荐/优选任何其它的治疗
2.CNS转移病史
3.根据研究者的评估,用于曲妥单抗(
Figure A20078000948900191
)治疗的适应症(indication)
4.除了下述之外,治疗开始前4周内的免疫治疗、照射、化疗或任何其它抗癌治疗:
●第1次就诊前开始的局部化放射治疗(目标病变不能在照射区域内,并且预期放射治疗不应导致如排除标准6中定义的髓抑制)
●激素治疗,所治疗的患者是进行性的,并且在研究治疗开始之前终止
5.治疗开始前4周内任何的研究产品
6.如下定义的异常器官或骨髓机能:
●血红蛋白浓度≤90g/L ot 9.0g/dL
●白细胞<3×109/L(3000/mm3)
●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000/mm3)
●AST(SGOT)或ALT(SGPT)>2x正常值的上限(ULN)
(如果存在肝脏转移则>5x ULN)
●血清肌酐>1.5x ULN
●血清脂肪酶>1.5x ULN
●血清淀粉酶>1.5x ULN
7.治疗开始前5年内除乳腺癌外的恶性肿瘤病史,皮肤的基底细胞癌或宫颈原位癌除外
8.根据研究者的判断,被认为将干扰本研究进行的任何其它并发疾病或医学疾患
9.治疗开始前4周内所预期的免疫抑制剂例如系统性皮质类固醇的需求或定期使用
10.已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乙型肝炎病毒(HbsAg阳性)或丙型肝炎病毒(抗-HCV阳性)感染
11.妊娠或哺乳妇女、或者在参与到本研究期间以及此后至少3个月不愿意使用有效的避孕方式的有生育潜力的妇女
12.针对免疫球蛋白或本研究药物制剂的任何其它组分的已知的超敏反应
实施例1.8:临床试验材料
制品
用于临床试验用途的本研究的产品Anti-EpCAM作为GMP质量的溶液提供,例如在等渗磷酸缓冲液中包含10mg/mL的Anti-EpCAM,存储于+2与+8℃之间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治疗组(参见上面的表2)计算用于制备向患者输注的最终溶液的Anti-EpCAM的量。
将在干净、无菌环境(层流净化罩)中把Anti-EpCAM稀释于5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为了混合用于输注的最终Anti-EpCAM溶液,应当轻轻颠倒袋子,避免产生泡沫。用于输注的浓缩液和最终溶液都只用于单一用途。
治疗指定程序(Treatment Assignment Procedure)
将尽可能接近Anti-EpCAM治疗起始进行随机化。随机化时必须满足所有合格性(eligibility)标准。将通过ICRS(交互式计算机应答系统)提供集中的随机化操作。研究者必须用各自的识别编号和口令登录到安全网址上,在所述网址她/他必须提供基本的患者资料(患者编号、筛选数据、出生日期、EpCAM试验结果),以接受涉及治疗指定的即时应答。随机化操作不是通过中心而是通过EpCAM表达将治疗指定分级,以确保在两个EpCAM表达组中高和低剂量治疗平衡分布。一旦治疗组中已经获得所需的患者数,就不能有更多的患者被随机化到该个别组。
应当在60分钟内以500mL/h的流速将溶液静脉内施用于患者。
实施例1.9:治疗
治疗日程
在24周的治疗中每个患者将接受共计14次Anti-EpCAM输注,除非出现疾病发展或治疗限制性毒性。用于输注的Anti-EpCAM溶液将在60分钟内静脉内施用于患者,负载期期间每周一次,维持期期间每两周一次。第2次就诊(第1天)前,将在每个EpCAM表达组内把患者随机化到下述其中一个治疗组:
●第I和III组(低剂量):负载期2mg Anti-EpCAM/kg体重,每周一次(第1、2和3周),之后为11个2mg Anti-EpCAM/kg体重的维持剂量,每两周一次
●第II和IV组(高剂量):负载期6mg Anti-EpCAM/kg体重,每周一次(第1、2和3周),之后为11个6mg Anti-EpCAM/kg体重的维持剂量,每两周一次
按照筛选时进行的EpCAM检验结果将随机化操作集中和分级。交互式计算机应答系统将用于登记EpCAM结果和患者资料。一旦登记了所述资料,将给予患者治疗指定。将在每个中心计算患者各自的剂量并制备用于输注的最终溶液。
治疗24周后记录了其SD、PR或CR并且其中没有报告不可接受的毒性(并且没有大于4周的治疗中断)的患者将被提交参与到连续Anti-EpCAM治疗的跟踪研究中。
因不良事件的治疗中止
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因果关系,可以中断或中止研究药疗,或者对于高剂量组的患者可以降低剂量。
如果研究者有确凿证据表明所述不良事件不是所述研究药疗引起的,应当继续治疗。然而,如果不能排除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疗的关系,应当改变剂量。
患者中止标准
特别是在下述任一种事件中应当中止利用所述研究产品的治疗:
●疾病发展,如RECIST所定义的(参见实施例1.18)
●患者同意的退出
●患者或研究者不遵守所述研究规程
●医学疾患发展,研究者的意见是应当阻止患者在所述研究中的进一步参与
●施用未经许可的并行药疗
●研究者断定改变治疗符合患者的最大利益
●如果
○研究者认为所述不良事件是临床上显著的,和
○在下一次给药前没有解决至≤2级,并且
○至少可能与研究药疗有关,
则发生了3级不良事件。
●发生4级不良事件,剂量中断超过4周
●根据研究者和/或患者的意见,任何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得需要或必需中止。
患者中止前,还应当进行所有排定的安全性跟踪检查,以允许评估研究终点(参见实施例1.11)。
并行药疗
所有并行药疗均应当记录在病例报告表(CRF)中。整个研究期间下述药疗和治疗是不允许的:
●任何除本研究产品之外的抗-肿瘤治疗例如:
○激素治疗
○生物学治疗
○化疗
○放射治疗(例外:第1次就诊前开始的局部化放射治疗(目标病变不能在照射区域内,并且预期放射治疗将不会导致如排除标准6中定义的髓抑制))
假若用LHRH类似物治疗的绝经前患者(激素受体+)在进入研究前在LHRH类似物上有进展,那么研究期间他们可以继续该治疗。
●长期系统性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及其他免疫抑制治疗
●任何其它研究作用剂
根据标准操作,如果需要,应当施用医学上需要的支持疗法(supportivetherapy),并且应当记录在CRF中。对于骨转移患者,进入研究时允许用二膦酸酯(盐)类(bisphosphonates)治疗。
实施例1.10:评估
合格性(Eligibility)/功效评估
告知的同意:必须在任何特定研究程序之前从每个患者那里获得书面告知的同意。
包含/排除:应当如上述实施例1.7所概括的评估患者的合格性-临床研究群体,包括针对筛选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测定的综述。
病史/当前医学疾患:一般的和特定疾病的病史包括过去和现在的医学疾患史;筛选时记录患者癌症病程的完整历史,包括肿瘤阶段、其它预后标志物、抗-肿瘤治疗前的信息。
并行药疗:将在整个研究期间记录所有的并行药疗。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检测:将在筛选期间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以排除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活动性感染。
肿瘤评估:将根据RECIST(参见实施例1.18)标准确定肿瘤应答
●骨闪烁显像术:将在筛选和最终就诊时实施骨闪烁显像术以评估骨转移的存在。如果筛选时存在骨转移或者临床上显示(例如出现疼痛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存在骨转移则进行更多扫描。
●胸廓计算机化断层摄影术(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扫描或胸部
X射线:将在筛选时进行胸廓CT或胸部X射线以记录远端转移的存在,并在治疗期过程中以及最后一次就诊时定期评估应答。
●腹部CT扫描或MRI:将在筛选时进行腹部CT扫描或MRI以评估远端转移的存在,并在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就诊时定期评估应答。
安全性评估
不良事件:将记录治疗期过程中和直至最后一次Anti-EpCAM输注后4周出现的不良事件(AE)。筛选期期间,还应当报告与研究程序有关的AE。
严重不良事件:整个研究期期间包括筛选和跟踪期将记录所有的严重不良事件(SAE)。
身体检查:筛选时、治疗期期间每隔一定时间以及最后一次就诊时进行所有机体系统包括生命体征的全面身体检查。合适的话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进行针对症状的身体检查,并将记录所有的临床相关结果。在输注日期,应当在Anti-EpCAM输注之前实施身体检查。
生命体征(Vital Signs)监测:将在整个研究中如下测定体温(口腔或鼓室)、心率和血压(收缩/舒张):
●输注之前
●第2至6次就诊时的输注期间每15分钟
●第2至6次就诊时的输注结束后每小时直至4小时
ECOG分数:将利用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分数(参见实施例1.19中的表6)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
心电图(ECG):将在筛选时、治疗期过程中以及最后一次就诊时进行标准12-导线(12-lead)ECG。对于每次ECG均应当获得两个打印输出,一个用于在工作场所记录,另一个由中心的心脏病专家作评估。
安全性实验室评估:将在早上的每次研究就诊时(在输注日期在输注之前)获取用于安全性实验室评估的血液样品,并将进行以下的分析:
●临床化学: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P)、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尿素、尿酸、葡萄糖、钙、钠、钾、氯化物、磷酸酯(盐)、淀粉酶、脂肪酶、白蛋白、C-反应性蛋白(CRP)。
●血液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blood count)、和血小板计数。
●凝血:前凝血酶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部分凝血激酶时间(PTT)和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
尿分析(Urinalysis):将在每次就诊时通过浸渍片(dipstick)评估尿中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的存在。在Anti-EpCAM输注日期,应当在Anti-EpCAM输注之前进行尿分析。
妊娠试验:将在筛选和最后一次就诊时对所有有生育潜力的妇女进行妊娠试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免疫原性:将在筛选时、第6和24周以及最后两次即第17和18次跟踪就诊时获取用于评估Anti-EpCAM的免疫原性的血液样品。
药效学评估
天然杀伤细胞:将通过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仪(FACS)测定天然杀伤(NK)细胞的数目。
药代动力学评估
将于第2至6次就诊时、治疗期过程中每6至8周以及最后三次即第16至18次跟踪就诊时测定Anti-EpCAM血清槽线和峰值水平。
EpCAM表达分析
将在筛选时利用患者存档的肿瘤材料评估EpCAM表达。将在中心实验室通过免疫组化测定EpCAM表达。
只有具有EpCAM结果的患者可以继续进行所有筛选程序,所述EpCAM结果为低/中度或高的。具有阴性EpCAM检测结果的患者不满足合格性标准,将被认为筛选失败。
如果研究期间进行活组织切片(例如在新检测的转移的情况下),还应当收集肿瘤组织用于分析EpCAM表达。
实施例1.11:就诊日程
所有研究就诊的计算以基线(第1天)为基础,所述基线定义为给予第一个Anti-EpCAM输注剂量的那一天。
筛选期(第-28天至第-1天)
只有已经满足所有合格性标准的那些患者会被指定患者编号(参见实施例1.8-治疗指定程序)。
所有筛选评估都必须在第一次施用所述研究产品(第1天)28天内进行。所有结果,包括EpCAM表达检测结果,在宣布患者适于参与研究之前都应当是可获得的。一旦可获得来自实验室评估的结果并且患者满足所有合格性标准,研究者应当继续进行集中的随机化程序(centralized randomizationprocedure)(ICRS)。
治疗期(第2至15次就诊)
治疗期期间应当进行以下程序和评估:
○生命体征
○身体检查
○安全性实验室评估
○尿分析
○药代动力学
○NK细胞
○免疫原性
○并行药疗
○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
○胸部X射线/CT扫描
○腹部CT扫描或MRI
○骨闪烁显像术(如果筛选时检测到骨病变)
○ECG(只在第6和15次就诊时)
安全性跟踪期和最终PK/PD评估(第16-18次就诊)
将在治疗结束后两周和四周进行安全性跟踪就诊。第17次就诊是最后一次安全性跟踪就诊。
最后一次研究就诊(第18次就诊)是治疗结束后12周的最终PK/PD评估。
研究就诊的结束(第17次就诊/最后一次)
应当在最后一次跟踪就诊时或者如果患者提前从研究中止则在任何时候结束研究就诊。
●全面身体检查
●生命体征
●12-导线ECG
●ECOG
●安全性实验室评估
●尿分析
●妊娠试验
●胸部X射线/CT扫描
●骨闪烁显像术
●腹部CT扫描或MRI
●药代动力学
●免疫原性
●并行药疗
●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
功效跟踪期
研究过程中将在结束参与后直至1年每3个月跟踪患者的疾病发展、其它癌症治疗和存活率。第24周时具有稳定的疾病、部分或完全应答的患者将有机会进入开放标记研究,在开放标记研究中将进行疾病发展和整体存活率的评估。
实施例1.12:样品存储
用于免疫原性、NK细胞计数和PK的血清样品将于-20℃冷冻存储在研究场所。
实施例1.13:安全考虑
研究者负责满足不良事件(AE)或严重不良事件(SAE)定义的事件的检测和记录。这包括评估其严重性(seriousness)、其严重程度(severity)、以及与研究产品和/或并行治疗的因果关系。
实施例1.14: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
施用所述研究医学产品期间或之后检测到的或诊断出的下述事件为不良事件:
●在先存在的疾病或永久性紊乱的恶化,
●在先存在的偶发事件或疾患的频率或强度增加,
●施用所述研究医学产品之后检测到的或诊断出的体征或症状(Signs orsymptoms),即使他们在参与研究之前可能已经出现或存在,
●经标记的血液学及其他实验室异常和导致干预的任何事件,包括退出测试药物/研究产品治疗、减小剂量、或明显的额外并行治疗。
严重不良事件
严重不良事件(经历)或反应是处于任何剂量的任何不希望的医学事件或效果:
●导致死亡,(1)
●是危及生命的,(2)
●需要住院治疗或延长现有住院病人的住院时间,
●导致持久的或明显的无能或无能力,
●是先天性异常或出生缺陷。
严重程度评估:根据癌症治疗评估程序(Cancer Therapy EvaluationProgram),用不良事件的通用术语标准(CTCAE),版本3.0提供的分级尺度评估AE的严重程度(或强度)。
实施例1.15: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和研究变量的测定
该研究的目标是测定Anti-EpCAM的功效和安全性。因此,进行两个组(低和高剂量Anti-EpCAM)的随机化II期试验,其中每个治疗组将被认为是标准单阶段II期研究。将针对每个治疗组单独作出治疗证据是否显示了足够活性的判定。样本大小评估和主要统计分析以标准单阶段单组II期设计为基础。
表3列出了要进行的测定和/或数据管理操作以确定主要和次要研究终点。
表3:主要和次要研究目标、衍生变量和测定方法。
Figure A20078000948900281
Figure A20078000948900291
统计假设:针对所述研究的统计假设作出以下假定:
估计最佳支持性护理(supportive care)的背景临床裨益率≤5%(p0)。如果真实临床裨益率(π)≥25%(p1),Anti-EpCAM未来用于描述的患者群体(阳性EpCAM表达)将有相当大的益处。
对于每个治疗组(低/中度和高EpCAM组中的低或高剂量组),应用以下假设:
H0ij(π≤p0ij):pij≤5%(背景临床裨益概率)
H1ij(π≥P1ij):pij≥25%(对于Anti-EpCAM感兴趣的临床裨益概率)
其中pi为在用剂量水平i治疗的低/中度EpCAM表达组(j=1)和高EpCAM表达组患者(j=2)当中观察到的临床裨益率,i=1表示低剂量水平,i=2表示高剂量水平。
显著性水平、多重比较(Multiple Comparisons)和多重性(Multiplicity):认为5%的I型误差和15%的II型误差(85%的能力)足以确定所述临床裨益率。没有必要调整显著性水平,这既不是因为多重比较也不是因为多重性(治疗组之间将不进行证实性的比较)。
样本大小的测定:样品大小评估基于Fleming的标准单级操作,但利用精确二项式分布(A’Hern(2001).Statistics in Medicine 20:859-66),而非对二项式分布的正态近似(Fleming(1982).Biometrics 38:143-51)。这个手段是优选的,因为对于小的样本大小来说正态近似是不正确的,并且基于精确分布的样本大小和截止点具有下述优势,即如果已经获得了所述截止点则所计算的置信区间不包括p0。因此将A’Hern(A’Hern(2001).Statistics in Medicine 20:859-66)提供的样本大小表用于该研究。
根据这些计算,对于该研究每组需要24个可评价功效的患者,这样如果24周中真实整体应答率是25%(p1),那么对于应答率,有85%的机会(即能力=85%)显示95%的单侧置信区间(即I型误差=5%)排除5%(p0)。
假定大约10%的患者将不能评价功效(丢弃者(drop-outs)),则应当将总共至少108名患者(低/中度EpCAM组有54名,其中27名用低剂量治疗,27名用高剂量治疗,高EpCAM表达级有54名,其中27名用低剂量治疗,27名用高剂量治疗)随机化到该研究中。
计划的分析
检测性地评估主要和次要变量。将依据治疗组和就诊分组描述性地分析关于患者的所有相关数据(来自CRF的数据、实验室数据)。
在列表中提供各个患者的数据(依据治疗组和患者编号分类)。列出CRF中收集的和数据库中包含的所有数据。
人口统计及其他基线特征:借助连续变量的汇总统计(患者数、平均数、标准偏差、最小值、中值、最大值)并依据分类变量的绝对和相对频率以整体和通过治疗组概括人口统计及其他基线特征。基线特征定义为所有在首次施用Anti-EpCAM之前进行的检查的结果。
所计划的针对主要终点的分析:主要分析将基于完全分析组(full analysisset),所述完全分析组指将作为灵敏度分析进行的基于依照规程的(per-protocol)组的分析。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临床裨益率(根据RECIST(参见实施例1.18)具有稳定疾病+CR+PR的患者)
在第一步中,单独评估每个治疗组中的临床裨益率。在每个治疗组中针对临床裨益率计算95%单侧置信区间。如果治疗组中应答率的95%单侧置信区间的下限大于p0=5%,那么对于该治疗组将排除所述无效假设。该研究中截止点为4,意思是一旦已经在治疗组中获得4个有临床裨益的患者则对于该个别治疗组可以排除所述无效假设。主要终点的进一步分析将包含:
●如果所有治疗组均显示了足够的活性,汇集具有相同剂量水平的治疗组,并比较对于低/中度和高EpCAM表达的患者来说允许有不同临床裨益率的剂量水平。两个剂量水平的比较通过具备两个要素(即EpCAM表达和剂量水平)的逻辑回归模型进行,从中计算所述两个水平的适当的优势率(odds ratios)。
●如果两个剂量水平只在一个患者群体(具有低/中度EpCAM表达或具有高EpCAM表达)中显示足够的活性,则描述性地比较这两个剂量水平。
所计划的针对次要终点的分析:针对每个治疗组评估第24周时的最佳整体肿瘤应答率,并以与针对主要终点所描述的相同方式进行。
根据治疗组和剂量水平以整体概括不良事件,其根据他们的主要系统器官类别、高水平项、优选项和严重程度分组。
不在治疗组和剂量水平之间对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作统计比较。
根据治疗组和剂量水平针对所有样品日期全面总结数据。针对所有基线后样品日期通过治疗组和剂量水平全面总结自基线值的绝对变化。针对尿分析数据整体根据治疗组和剂量水平产生自基线的移位表。
针对所有研究日期整体,根据治疗组和剂量水平,通过提供原始数据和自基线的变化的汇总统计(平均数、标准偏差、最小值、中值和最大值)描述性地分析药效学参数。
给药数据复核
为了针对后续的Anti-EpCAM研究确定进一步的策略,进行最佳整体应答率的给药分析,
●在70名患者接受了至少一次输注并且已经经过了第9次就诊/第12周后或者提前中止了所述研究,和
●涉及最佳整体应答率的数据被认为是相当干净的
对于该给药分析将不终止招募(recruitment)。
实施例1.16: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在患者于研究场所登记加入之前必须能够获得特定的规范文件,例如独立伦理委员会(independent ethics committee,IEC)的批准以及研究者和研究职员的履历。
由研究发起人指定的有资格且经适当训练的人监测研究。
实施例1.17:法律和伦理要求
依照良好临床实践的ICH协调的Tripartite Guideline Guidelines和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本研究,包含1964年6月的赫尔辛基宣言,其于1996年10月由在南非共和国的Somerset West召开的第48届世界医学会作出修改。
患者信息和告知的同意
获取患者告知的同意的过程符合所有适用的规则要求。在将任何患者包括于所述临床研究中之前,必须以书面形式获得他/她自由表达的告知的同意。
实施例1.18:RECIST标准
以下是整个前述研究期间使用的RECIST标准的概括。
合格性
只有在基线处患有可测量的疾病的患者才应当包括于规程中,其中目标肿瘤应答是主要终点。
可测量的疾病-存在至少一种可测量的病变。如果所述可测量的疾病限于单发性病变,那么应当通过细胞学/组织学确认其新生物性质。
可测量的病变-能够在至少一维中精确测量的病变,利用传统技术测量时最长直径≥20mm或者用螺旋CT扫描测量时最长直径≥10mm。
不可测量的病变-所有其它病变,包括小型病变(用传统技术测量时最长直径<20mm或者用螺旋CT扫描测量时<10mm),即骨病变、柔脑膜肉瘤(leptomeningeal)疾病、腹水、胸膜/心包积液、炎症性乳腺疾病、淋巴管炎皮肤/肺(pulmonis)、囊性病变(cystic lesions)还有未经成像技术证实和跟踪的腹部结块(masses)。
应当利用尺子或卡钳获取并以公制符号记录所有测量值。所有基线评估都应当尽可能接近治疗开始时进行,决不能在治疗开始前超过4周。
在基线处和跟踪期间应当使用相同的评估方法和相同的技术表征每个鉴定和报告的病变。
只有当临床病变为浅表性的(例如,皮肤结节和可触知的淋巴结)时才认为是可测量的。对于皮肤病变的病例,推荐通过彩色摄影记录,包括用尺子估计病变的尺寸。
测量方法
CT和MRI是当前用于测定针对应答评估选择的目标病变的最佳的可用和可重复的方法。应当用切片厚度为10毫米或更小的切段连续进行常规CT和MRI。应当利用5mm的连续重建算法进行螺旋CT。这适用于乳房、腹部和骨盆的肿瘤。头颈肿瘤和肢体的那些肿瘤通常需要特定的规程。
当在胸部X射线上病变被清楚地确定并且被气肺(aerated lung)所包围时可以接受其为可测量的病变。然而CT是优选的。
当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目标应答评估时,不应使用超声(US)测量肿瘤病变。然而它是临床测量浅表可触知淋巴结、皮下病变和甲状腺结节的可能的替代方案。US也可用于证实浅表病变的完全消失,其通常通过临床检查来评估。
内窥镜检查和腹腔镜检查在目标肿瘤评估上的应用还没有被完全和广泛地批准(validate)。它们在该特定范围中的应用需要只有在某些中心才可获得的先进设备和高水平专家。因此这些技术用于目标肿瘤应答应当只限于专业化中心中批准的目的。然而,当获得了活组织切片时这些技术可用于证实完全的病理学应答。
仅仅肿瘤标志物不能用于评估应答。如果标志物最初高于正常值的上限,那么当所有病变都已经消失时,对于将要考虑的患者他们必须在完全临床应答中正常化。
在罕见病例中细胞学和组织学可用于区分PR和CR(例如,治疗后在肿瘤类型例如生殖细胞肿瘤中区分残余的良性病变和残余的恶性病变)。
“目标”和“非目标”病变的基线记录
直至最大值为每个器官五个病变总计10个病变的所有可测量的病变,其代表所有波及的器官,都应当鉴定为目标病变并在基线处记录和测量。
应当根据其大小(病变的最长直径)及其用于(通过成像技术或临床上)精确的重复测量的适宜性来选择目标病变。
计算所有目标病变的最长直径(LD)的总和并报告为基线总和LD。所述基线总和LD将用作基准,由其表征目标肿瘤。
所有其它病变(或疾病位置)应当鉴定为非目标病变,并且也应当在基线处记录。不需要测量这些病变,但在整个跟踪期间应当记录每个病变的存在或缺失。
应答标准
                 目标病变的评估
*完全应答(CR):  所有目标病变的消失
*部分应答(PR):  目标病变的LD的总和减小至少30%,基线总和LD作为基准
*进行性疾病(PD):将自治疗开始或一种或多种新的病变出现起记录的最小总和LD作
                    为基准,目标病变的LD总和增加至少20%
*稳定的疾病(SD):   将自治疗开始起的最小总和LD作为基准,既没有符合PR的足够
                    的缩减也没有符合PD的足够的增加
                    非目标病变的评估
*完全应答(CR):     非目标病变的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正常化
*不完全应答/        一种或多种非目标病变的持续存在或/和高于正常限度的肿瘤标志
稳定的疾病(SD):    物水平的维持
*进行性疾病(PD):   一种或多种新的病变的出现和/或明确的现存非目标病变的发展(1)
(1)尽管“非目标”病变的明显发展只是例外情况,但在这些情况下,治疗医师的意见应当占优势,稍后应当由复核组(或研究主席)确认所述发展状况。
最佳整体应答的评估
所述最佳整体应答指自治疗起始直至疾病发展/复发所记录的最佳应答(将自治疗开始起记录的最小测量值作为PD的基准)。通常患者的最佳应答指定将取决于测量值和确认标准两者的获得。
目标病变  非目标病变    新的病变  整体应答
CR        CR            无        CR
CR        不完全应答/SD 无        PR
PR        非PD          无        PR
SD        非PD          无        SD
PD        任何的        有或无    PD
任何的    PD            有或无    PD
任何的    任何的        有        PD
健康状况的整体恶化需要中止治疗而在那个时候没有疾病发展的客观证据的患者应当归类为具有“症状恶化”。应当作出一切努力以记录目标发展,即便是在治疗中止后。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难以将残留疾病同正常组织区分开。当完全应答的评估取决于该测定时,建议研究所述残留病变(细针抽吸物/活组织切片)以确认完全应答状况。
确认
确认目标应答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过高估计所观察到的应答率。在确认应答不可行的情况下,在报告这些研究的结果时应当明确所述应答未经确认。
为了指定PR或CR的状况,必须通过反复评估确认肿瘤测量值的变化,所述反复评估应当在首次满足应答标准后不少于4周进行。根据研究规程所确定的更长间隔也可为适当的。
就SD来说,跟踪测量值必须至少在刚进入研究后的最小时间间隔(通常不小于6-8周)时已经满足了SD标准,所述最小时间间隔是在所述研究规程中确定的。
整体应答的持续时间
整体应答的持续时间从满足CR或PR的测量标准的时间(以最先记录到的状况为准)起开始测量,直到客观地记录了复发或PD的首个日期为止,将自治疗起始记录的最小测量值作为PD的基准。
稳定疾病的持续时间
SD从治疗起始开始测量直到满足了疾病发展的标准为止,将从治疗起始记录的最小测量值作为基准。
对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等级,SD持续时间的临床关联性有所不同。因此,强烈建议所述规程指定用于测定SD的两个测量值之间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应当将这种状况可能会带给研究群体的预期临床裨益考虑在内。
应答复核
对于应答率为主要终点的试验,强烈建议在研究完成时由独立于所述研究的专家复核所有的应答。同时复核患者的档案和放射图像是最佳途径。
结果的报告
必须评估包括于所述研究的所有患者对治疗的应答,即使有重大的规程治疗偏差或者他们是不合格的。每个患者都将被指定下述类别中的一种:1)完全应答,2)部分应答,3)稳定的疾病,4)进行性疾病,5)由于恶性疾病而早期死亡,6)由于毒性而早期死亡,7)由于其它原因而早期死亡,或者9)未知(不可评估的,数据不全)。
所有满足合格性标准的患者都应当包括于应答率的主要分析。处于应答类别4-9的患者应当被认为对治疗无应答(疾病发展)。因此不正确的治疗计划或药物施用并不导致将所述应答率分析排除出去。类别4-9的精确定义将是规程特异性的。
所有结论应当以所有合格的患者为基础。
然后可以以患者亚组为基础进行亚分析(subanalyses),所述患者亚组排除了已经鉴别出重大的规程偏差的那些患者(例如,由于其它原因的早期死亡、治疗的早期中止、重大的规程违背等等)。然而,这些亚分析不能作为得出有关治疗功效的结论的基础,而且应当清楚地报告将患者自所述分析排除出去的原因。
应当提供95%置信区间。
实施例1.19:ECOG体力状况的概述
ECOG体力状况等级公开于Oken,M.M.等(1982)Am J Clin Oncol5:649-655。
实施例2:Anti-EpCAM II期临床研究的给药数据复核
实施例2.1:研究概述和介绍
如以上实施例1所述进行所述临床研究。现在该研究的结果遵循实施例2中的。
方法学:
随机化、开放标记、多中心、平行组、II期研究。该研究设计用于评估两个不同剂量的Anti-EpCAM在24周治疗中的功效和安全性,包含阳性EpCAM测试(with positive EpCAM testing)。根据筛选时进行的EpCAM试验结果将中心的随机化处理分级。一旦登记在其中一个EpCAM组中,患者就被随机分派到了低剂量治疗组或高剂量治疗组。
随机化和治疗的患者数:112名(28名患者仍在进行中)
所分析的患者数:73名治疗的患者(37名Anti-EpCAM高剂量,36名Anti-EpCAM低剂量)
针对前述分析所分析的数据:
根据GCP要求监测了导致这些结果的所有数据,但没有完成数据清理。完成了所有直至第12周的就诊并且具有所需的第6和12周的所有肿瘤评估的所有患者的CRF(n=23)是医学复核的对象,医学复核的重点是查明重大的规程偏差和清理安全性数据。
对于该分析,在中心复核了这23名患者的放射性数据。
用于分析的群体的定义:
●安全性分析组(SAF):所有接受了至少一个剂量的指定研究药物的患者。
●完全分析组(FAS):来自安全性分析组的患者,其中这些患者具有EpCAM阳性(低/中度或高表达)肿瘤,并且在由于除临床疾病发展外的其它原因而提早退出的情况下,治疗开始后至少有一次肿瘤评估。
安全性数据的分析以SAF为基础。
基线数据和功效终点的分析以完全分析组为基础。
分析的终点(参照上述实施例1.1):
●第12周时的最佳整体肿瘤应答(OTR)率(依照RECIST,具有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
●第12周的临床裨益率(CBR)(依照RECIST,具有稳定的疾病或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
●第24周的临床裨益率(CBR)(依照RECIST,具有稳定的疾病或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
●至发展的时间(TTP)为自随机化起的时间以及可选地自治疗开始起的时间。
所分析的亚组:
根据Gastl等(2000).Lancet 356,1981-2鉴定了高、中度和低EPCAM表达者。
分析了以下亚组:
●用低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低/中度表达者(“低剂量Anti-EpCAM/低EpCAM”)
●用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低/中度表达者(“高剂量Anti-EpCAM/低EpCAM”)
●用低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高表达者(“低剂量Anti-EpCAM/高EpCAM”)
●用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高表达者(“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
●用低或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低/中度表达者(“低EpCAM”)
●用低或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高表达者(“高EpCAM”)
●EpCAM低/中度或EpCAM高表达者中的低剂量Anti-EpCAM(“低剂量Anti-EpCAM”)
●EpCAM低/中度或EpCAM高表达者中的高剂量Anti-EpCAM(“高剂量Anti-EpCAM”)
所进行的分析:
如下分析了以上定义的应答(CBR或OTR)终点:
●每个亚组(参见上述)和所有患者的CBR/OTR率。
●用于下述比较的CBR/OTR率的费希尔(Fisher’s)精确检验:
●每个亚组(参见上述)相对于组合的所有其它患者
●“低剂量Anti-EpCAM/低EpCAM”相对于“低剂量Anti-EpCAM/高EpCAM”
●“低剂量Anti-EpCAM/低EpCAM”相对于“高剂量Anti-EpCAM/低EpCAM”
●“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相对于“低剂量Anti-EpCAM/高EpCAM”
●“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相对于“高剂量Anti-EpCAM/低EpCAM”
至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定义为首次Anti-EpCAM输注的日期(或者在灵敏度分析中:随机化的日期)与临床疾病发展即进行性疾病的首次发生的日期各自之间的持续时间。如果没有观察到临床疾病发展,用研究终止日期测算(censor)相应的时间跨度。在缺失研究终止日期的情况下,用进行最后一次就诊的日期代替。
如下分析了至发展的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终点:
●每个亚组和所有患者的中值TTP(如果能够估计的话)。
●用于下述比较的TTP的Log-Rank检验:
○每个亚组相对于组合的所有其它患者
○“低剂量Anti-EpCAM/低EpCAM”相对于“低剂量Anti-EpCAM/高EpCAM”
○“低剂量Anti-EpCAM/低EpCAM”相对于“高剂量Anti-EpCAM/低EpCAM”
○“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相对于“低剂量Anti-EpCAM/高EpCAM”
○“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相对于“高剂量Anti-EpCAM/低EpCAM”
实施例2.2:结果-研究患者
所分析的数据组
用于分析的群体制成表4。
完全分析组(FAS)(n=67)指用于应答和至发展的时间评估的分析群体。在两个Anti-EpCAM剂量组中,EpCAM状况是均等分布的,每个治疗组中有约38%的低EpCAM表达者和57%的高EpCAM表达者。
表4:用于分析的群体 1
Figure A20078000948900391
1包括于给药数据复核中的患者数(%)
2完全分析组(FAS):来自安全性分析组的患者,其中这些患者具有EpCAM阳性(低/中度或高表达)肿瘤,并且在由于除临床疾病发展外的其它原因而提早退出的情况下,治疗开始后至少有一次肿瘤评估。
实施例2.3:结果-整体肿瘤应答(OTR)和临床裨益率(CBR)的功效分析
根据研究规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
“最佳整体肿瘤应答(OTR)”
以下表5和6中提供了EpCAM高和低表达者和整体的FAS中“第12周时的最佳整体肿瘤应答(OTR)率”、”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和“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的结果。
在中心的放射学评估中,不能确认FAS中的任何患者依照RECIST标准的有关PR或CR的应答。
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
总体上,FAS中的67名患者中有16名(24%)在第12周时显示了疾病稳定化(SD)。第12周时没有看到治疗组之间在临床裨益率方面有显著差异,低剂量组中为21.9%,高剂量组中为25.7%。CBR在高EpCAM组中高于在低EpCAM组中,然而该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依照RECIST检测不到只包含具有稳定的疾病作为症状缓解的患者的临床裨益率(参见上述)。
表5: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依照RECIST,具有稳定的疾病或 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完全分析组
Figure A20078000948900401
1能够依照RECIST评估其临床裨益的患者当中具有临床裨益的患者数
2双侧费希尔精确检验
3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中的N
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
与低剂量组(6.3%)相比,第24周时在高剂量组(14.3%)中看到了更高的临床裨益率。在高剂量组中,低和高EpCAM亚组的CBR相等(14.3%)。在低剂量组中,高和低EpCAM表达者的CBR近似(5.3对7.7%)。
CBR仅以具有稳定的疾病的患者为基础,其没有检测到PR或CR。
表6: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依照RECIST,具有稳定的疾病或 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
Figure A20078000948900402
1能够依照RECIST评估其临床裨益的患者当中具有临床裨益的患者数
2双侧费希尔精确检验
3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中的N
功效分析:至发展的时间
将至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定义为依照RECIST首次Anti-EpCAM输注的日期(或者在灵敏度分析中:随机化的日期)与临床疾病发展即进行性疾病的首次发生的日期之间的持续时间。如果没有观察到临床疾病发展,获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时间跨度。在不能获得研究终止日期的情况下,以进行最后一次就诊的日期代替。
对于低和高剂量组以及EpCAM亚组,表7(从治疗开始到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和表8(从随机化到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提供了FAS中至发展的中值时间。
总体上,与Anti-EpCAM低剂量治疗相比,Anti-EpCAM高剂量显示至发展的中值时间(计算为自首次输注起的时间)明显延长了43到78天(如图2所示)。检验“存活”曲线(p=0.0348;log rank检验)时该差异是统计学上显著的(如图3所示)。类似的,当把低EpCAM表达患者与高EpCAM表达患者相比时,观察到至发展的中值时间(计算为自首次输注起的时间)的差异(分别为42到80天;p=0.0431;log rank检验)。在用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高EpCAM表达患者中观察到至发展的最高中值时间(计算为自首次输注起的时间)(90天;p=0.0238;log rank检验-与所有其它患者相比)(如图5所示)。
表7:至发展的中值时间(从输注开始到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天])-完全分 析组
  低剂量Anti-EpCAM1   高剂量Anti-EpCAM1   P-值2
  低EpCAM(N3=13/14)   41天   47天   0.1451
  高EpCAM(N3=19/21)   49天   90天   0.1262
  总计(N3=32/35)   43天   78天   0.0348
1以天计至发展的中值时间
2针对治疗组之间的差异的Log Rank检验
3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中的N
图4图解表7的数据。
对于从随机化的日期开始计算的至发展的时间,发现了可比较的结果。与Anti-EpCAM低剂量治疗相比,整体Anti-EpCAM高剂量再次显示了至发展的中值时间(计算为自随机化起的时间)明显延长46到79天。当检验“存活”曲线时该差异是统计学上显著的(p=0.0441;log rank检验)。在高EpCAM组中治疗差异也更显著,对于低剂量和高剂量高EpCAM组,至发展的中值时间分别为63和91天,低剂量和高剂量低EpCAM组中分别为43和53天。
表8:至发展的中值时间(从随机化起到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天])完全分 析组
  低剂量Anti-EpCAM1   高剂量Anti-EpCAM1   P-值2
  低EpCAM(N3=13/14)   43天   53天   0.2353
  高EpCAM(N3=19/21)   63天   91天   0.1350
  总计(N3=32/35)   46天   79天   0.0441
功效结论
基于研究规程,在整个群体以及低和高EpCAM亚组中将高剂量Anti-EpCAM组与低剂量Anti-EpCAM组相比,分析了
-最佳整体应答(OTR)
-临床裨益率(CBR);和
-至发展的时间(TTP)。
可以在各个时间点确定包括所有显示稳定的疾病的患者在第12和24周时(分别为W12和W24)的临床裨益率。
-在第12周时高剂量Anti-EpCAM组中CBR稍高于低剂量组中(25.7%对21.9%),对于高EpCAM亚组,也同时在两个剂量组中显示了更高的比率。
-在第24周时高剂量Anti-EpCAM组中CBR更高(14.3%,低剂量Anti-EpCAM组中为6.3%)。未能在EpCAM亚组之间检测到显著差异。
在整个样品中,Anti-EpCAM高剂量与Anti-EpCAM低剂量相比,至发展的中值时间显示了明显的延长(43到78天),当检验存活曲线时该差异是统计学上显著的(p=0.0348,log rank检验)。在用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高EpCAM表达患者中观察到至发展的中值时间(计算为自首次输注起的时间)(90天;p=0.0238;log rank检验-与所有其它患者相比)。
整体结论
在至少7名患者中可用数据显示了长期的疾病稳定化(>第24周),一些患者仍在进行中。
至发展的时间评估显示了“存活时间”的显著延长,支持(in favor of)高剂量Anti-EpCAM群体达到统计显著性,在图2-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特别是如图5所示,接受高剂量Anti-EpCAM的高EpCAM表达患者明显延长了无发展存活(90天,相对于其它组中的41-49天)。
实施例3:Anti-EpCAM II期临床研究的最终研究报告
实施例3.1:研究概述和介绍
如上面实施例1所述进行临床研究。现在该研究的结果遵循实施例3中的。
方法学:
随机化、开放标记、多中心、平行组、II期研究。该研究设计用于评估两个不同剂量的Anti-EpCAM在24周中的功效和安全性,其包含阳性EpCAM测试。根据筛选时进行的EpCAM试验结果将中心的随机化处理分级。一旦定位于一个EpCAM组中,患者就被随机指定到了低剂量治疗组或高剂量治疗组。
随机化和治疗的患者数:112名
所分析的患者数:112名治疗的患者(56名Anti-EpCAM高剂量,56名Anti-EpCAM低剂量),其中109名患者经检测为EpCAM+。
用于前述分析的分析数据:
根据GCP的要求监测并清理了导致这些结果的所有数据,并且在进行最终分析之前锁定数据库。
用于分析的群体的定义:
●安全性分析组(SAF):所有接受了至少一个剂量的指定研究药物的患者。
●完全分析组(FAS):来自安全性分析组的患者,其中这些患者具有EpCAM阳性(低/中度或高表达)肿瘤,并且在由于除临床疾病发展外的其它原因而提早退出的情况下,治疗开始后至少有一次肿瘤评估。
安全性数据的分析以SAF为基础。
基线数据和功效终点的分析以完全分析组为基础。
分析的终点(参考上述实施例1.1):
●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依照RECIST,具有稳定的疾病[SD]或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
●第12周时的最佳整体肿瘤应答(OTR)率(依照RECIST,具有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
●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依照RECIST,具有稳定的疾病[SD]或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
●至发展的时间(TTP)为自随机化起的时间以及可选地自治疗开始起的时间。
所分析的亚组:
根据Gastl等(2000).Lancet 356,1981-2鉴定了高和低/中度EPCAM表达者。
分析了以下亚组:
●用低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低/中度表达者(“低剂量Anti-EpCAM/低EpCAM”)
●用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低/中度表达者(“高剂量Anti-EpCAM/低EpCAM”)
●用低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高表达者(“低剂量Anti-EpCAM/高EpCAM”)
●用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高表达者(“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
●用低或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低/中度表达者(“低EpCAM”)
●用低或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EpCAM高表达者(“高EpCAM”)
●EpCAM低/中度或EpCAM高表达者中的低剂量Anti-EpCAM(“低剂量Anti-EpCAM”)
●EpCAM低/中度或EpCAM高表达者中的高剂量Anti-EpCAM(“高剂量Anti-EpCAM”)
所进行的分析:
如下分析了以上定义的应答(CBR或OTR)终点:
●每个亚组(参见上述)和所有患者的CBR/OTR率。
将至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分别定义为首次Anti-EpCAM输注的日期(或者在灵敏度分析中:随机化的日期)与临床疾病发展即进行性疾病的首次发生的日期之间的持续时间。如果没有观察到临床疾病发展,用研究终止日期测算相应的时间跨度。在缺失研究终止日期的情况下,用进行最后一次就诊的日期代替。
如下分析了至发展的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终点:
●每个亚组和所有患者的中值TTP(如果能够估计的话)。
●用于下述比较的治疗组之间差异的TTP的Log-Rank检验:
○每个亚组相对于组合的所有其它患者
○“低剂量Anti-EpCAM/低/中度EpCAM”相对于“低剂量Anti-EpCAM/高EpCAM”
○“低剂量Anti-EpCAM/低/中度EpCAM”相对于“高剂量Anti-EpCAM/低/中度EpCAM”
○“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相对于“低剂量Anti-EpCAM/高EpCAM”
○“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相对于“高剂量Anti-EpCAM/低/中度EpCAM”
○“低剂量Anti-EpCAM/低/中度EpCAM”相对于“高剂量Anti-EpCAM/高EpCAM”
○“低剂量Anti-EpCAM”相对于“高剂量Anti-EpCAM”
○“高EpCAM”相对于“低/中度EpCAM”
实施例3.2:结果-研究患者
所分析的数据组
用于分析的群体制成表9。
完全分析组(FAS)(n=109)指用于应答和至发展的时间评估的分析群体。
表9:用于分析的群体1
Figure A20078000948900451
1患者数,平均数±标准偏差(最小值-最大值,中值)
2患者数,%
实施例3.3:结果-整体肿瘤应答(OTR)和临床裨益率(CBR)的功效分析
根据研究规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
“最佳整体肿瘤应答(OTR)”
以下表10和11中提供了EpCAM高和低表达者和整体的FAS中“第12周时的最佳整体肿瘤应答(OTR)率”、“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和“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的结果。
通过本地放射评估诊断了两种应答(依照RECIST标准,关于PR或CR的),但在FAS的任何患者中不能以中心的放射学评估来确认。
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
与低剂量组(4.5%)相比,第24周时在高剂量组(7.9%)中看到了虽不明显但朝向更高临床裨益率(CBR)的趋势。类似地,与低/中度EpCAM表达者相比,高EpCAM表达者的CBR显示了朝向更高CBR率的趋势(7.3%相对于3.7%)。
CBR仅以具有稳定的疾病的患者为基础,其没有检测到PR或CR。
表11:第24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依照RECIST,具有稳定的疾病或 完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
Figure A20078000948900461
1患者数(%)
2根据′最终′评估
3仍处于研究中的患者,其各自的应答评估在中心的/IRAB评估中被分类为‘不可评估的’
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
总体上,FAS的109名患者中有17名(16%)在第12周时显示了疾病稳定化(SD)。
与低剂量组(14.5%)相比,第12周时在高剂量组中(16.7%)看到了虽不明显但朝向更高临床裨益率(CBR)的趋势。类似地,与低/中度EpCAM表达者相比,高EpCAM表达者的CBR显示了朝向更高CBR率(18.9%相对于8.6%)的趋势。
表10:第12周时的临床裨益率(CBR)(依照RECIST,具有稳定疾病或完 全症状缓解[CR]或部分症状缓解[PR]的患者)-完全分析组
Figure A20078000948900471
1患者数(%)
2根据′最终′评估
3仍处于研究中的患者,其各自的应答评估在中心的/IRAB评估中被分类为‘不可评估的’
功效分析:至发展的时间
将至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定义为依照RECIST,首次Anti-EpCAM输注的日期(或者在灵敏度分析中:随机化的日期)与临床疾病发展即进行性疾病的首次发生的日期之间的持续时间。如果没有观察到临床疾病发展,获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时间跨度。在不能获得研究终止日期的情况下,以进行最后一次就诊的日期代替。
对至发展的时间的卡普兰-迈耶(KM-)曲线分析提供于图6-8中(从开始治疗到临床疾病发展的时间)。
与Anti-EpCAM低剂量治疗相比,整体Anti-EpCAM高剂量显示了随着时间推移至发展的时间的明显延长(如图6所示;危险比例(HR)=0.666)。当检验“存活”曲线时该差异是统计学上显著的(p=0.0465;log rank检验)。类似的,当把低/中度EpCAM表达患者与高EpCAM表达患者相比时,观察到了至发展的时间(计算为自首次输注起的时间)出现差异的趋势(图7;HR=0.706;p=0.1157;log rank检验)。在用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高EpCAM表达患者中观察到至发展的时间(计算为自首次输注起的时间)的最高风险降低(HR=0.433;p=0.0057;log rank检验-与用低剂量Anti-EpCAM治疗的低EpCAM表达患者相比)(如图8所示)。
功效结论
基于研究规程,在整个群体以及低和高EpCAM亚组中将高剂量Anti-EpCAM组与低剂量Anti-EpCAM组相比,分析了
-最佳整体应答(OTR)
-临床裨益率(CBR);和
-至发展的时间(TTP)。
可以在各个时间点确定包含所有显示稳定的疾病的患者在第12和24周时(分别为W12和W24)的临床裨益率。
-在第12周时CBR在高剂量Anti-EpCAM组中稍高于低剂量组中(16.7%相对于14.5%),对于高EpCAM亚组,也在两个剂量组中显示了更高的比率(18.9%相对于低/中度EpCAM表达者中的8.6%)。
-在第24周时高剂量Anti-EpCAM组中CBR较高(7.9%相对于低剂量Anti-EpCAM组中的4.5%),对于高EpCAM亚组,也在两个剂量组中显示了更高的比率(7.3%相对于低/中度EpCAM表达者中的3.7%)。
Anti-EpCAM高剂量与Anti-EpCAM低剂量相比,在整个样品中的至发展的时间分析显示出延长(R=0.666),当检验存活曲线时该差异是统计学上显著的(p=0.0465,log rank检验)。在用高剂量Anti-EpCAM治疗的高EpCAM表达患者中观察到至发展的时间(计算为自首次输注起的时间)的最大延长(HR=0.433;p=0.0057;log rank检验-与用低剂量Anti-EpCAM治疗的低EpCAM表达患者相比)。
整体结论
根据中心的放射性复核,在至少6名患者中,可用数据显示了长期的疾病稳定化(>第24周)。
至发展的时间评估显示了“存活时间”的显著延长,支持高剂量Anti-EpCAM群体达到统计显著性,在图6-8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特别是如图8所示,接受高剂量Anti-EpCAM的高EpCAM表达患者明显延长了无发展存活。
序列表
<110>米克罗麦特股份公司(Micromet AG)
<120>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130>MIC-031 PCT
<140>未知
<141>2007-02-09
<150>EP 06002680.4
<151>2006-02-09
<150>US 60/772,421
<151>2006-02-09
<160>8
<170>PatentIn version 3.3
<210>1
<211>457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Anti-EpCAM重链
<400>1
Glu Val Gln Leu Leu Glu Ser Gly Gly Gly Val Val Gln Pro Gly Arg
1               5                   10                  15
Ser Leu Arg Leu Ser Cys Ala Ala Ser Gly Phe Thr Phe Ser Ser Tyr
            20                  25                  30
Gly Met His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Lys Gly Leu Glu Trp Val
        35                  40                  45
Ala Val Ile Ser Tyr Asp Gly Ser Asn Lys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50                  55                  60
Lys Gly Arg Phe Thr Ile Ser Arg Asp Asn Ser Lys Asn Thr Leu Tyr
65                  70                  75                  80
Leu Gln Met Asn Ser Leu Arg Ala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Lys Asp Met Gly Trp Gly Ser Gly Trp Arg Pro Tyr Tyr Tyr Tyr
            100                 105                 110
Gly Met Asp Val Trp Gly Gln Gly Thr Thr Val Thr Val Ser Ser Ala
        115                 120                 125
Ser Thr Lys Gly Pro Ser Val Phe Pro Leu Ala Pro Ser Ser Lys Ser
    130                 135                 140
Thr Ser Gly Gly Thr Ala Ala Leu Gly Cys Leu Val Lys Asp Tyr Phe
145                 150                 155                 160
Pro Glu Pro Val Thr Val Ser Trp Asn Ser Gly Ala Leu Thr Ser Gly
                165                 170                 175
Val His Thr Phe Pro Ala Val Leu Gln Ser Ser Gly Leu Tyr Ser Leu
            180                 185                 190
Ser Ser Val Val Thr Val Pro Ser Ser Ser Leu Gly Thr Gln Thr Tyr
        195                 200                 205
Ile Cys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Lys
    210                 215                 220
Val Glu Pro Lys Ser Cys Asp Lys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225                 230                 235                 240
Ala Pro Glu Leu Leu Gly Gly Pro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245                 250                 255
Pro Lys Asp Thr Leu Met Ile Ser Arg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260                 265                 270
Val Val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275                 280                 285
Val Asp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290                 295                 300
Gln Tyr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305                 310                 315                 320
Gln Asp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325                 330                 335
Ala Leu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340                 345                 350
Pro Arg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Leu Pro Pro Ser Arg Asp Glu Leu
        355                 360                 365
Thr Lys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370                 375                 380
Ser Asp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385                 390                 395                 400
Tyr Lys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405                 410                 415
Tyr Ser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420                 425                 430
Phe Ser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435                 440                 445
Lys Ser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Lys
    450                 455
<210>2
<211>214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Anti-EpCAM轻链
<400>2
Glu Leu Gln Met Thr Gln Ser Pro Ser Ser Leu Ser Ala Ser Val Gly
1               5                   10                  15
Asp Arg Val Thr Ile Thr Cys Arg Thr Ser Gln Ser Ile Ser Ser Tyr
            20                  25                  30
Leu Asn Trp Tyr Gln Gln Lys Pro Gly Gln Pro Pro Lys Leu Leu Ile
        35                  40                  45
Tyr Trp Ala Ser Thr Arg Glu Ser Gly Val Pro Asp Arg Phe Ser Gly
    50                  55                  60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Thr Ile Ser Ser Leu Gln Pro
65                  70                  75                  80
Glu Asp Ser Ala Thr Tyr Tyr Cys Gln Gln Ser Tyr Asp Ile Pro Tyr
                85                  90                  95
Thr Phe Gly Gln Gly Thr Lys Leu Glu Ile Lys Arg Thr Val Ala Ala
            100                 105                 110
Pro Ser Val Phe Ile Phe Pro Pro Ser Asp Glu Gln Leu Lys Ser Gly
        115                 120                 125
Thr Ala Ser Val Val Cys Leu Leu Asn Asn Phe Tyr Pro Arg Glu Ala
    130                 135                 140
Lys Val Gln Trp Lys Val Asp Asn Ala Leu Gln Ser Gly Asn Ser Gln
145                 150                 155                 160
Glu Ser Val Thr Glu Gln Asp Ser Lys Asp Ser Thr Tyr Ser Leu Ser
                165                 170                 175
Ser Thr Leu Thr Leu Ser Lys Ala Asp Tyr Glu Lys His Lys Val Tyr
            180                 185                 190
Ala Cys Glu Val Thr His Gln Gly Leu Ser Ser Pro Val Thr Lys Ser
        195                 200                 205
Phe Asn Arg Gly Glu Cys
    210
<210>3
<211>5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H-CDR1
<400>3
Ser Tyr Gly Met His
1               5
<210>4
<211>17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H-CDR2
<400>4
Val Ile Ser Tyr Asp Gly Ser Asn Lys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Lys
1               5                   10                  15
Gly
<210>5
<211>18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H-CDR3
<400>5
Asp Met Gly Trp Gly Ser Gly Trp Arg Pro Tyr Tyr Tyr Tyr Gly Met
1               5                   10                  15
Asp Val
<210>6
<211>11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L-CDR1
<400>6
Arg Thr Ser Gln Ser Ile Ser Ser Tyr Leu Asn
1               5                   10
<210>7
<211>7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L-CDR2
<400>7
Trp Ala Ser Thr Arg Glu Ser
1               5
<210>8
<211>9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L-CDR3
<400>8
Gln Gln Ser Tyr Asp Ile Pro Tyr Thr
    1               5

Claims (20)

1.含有SEQ ID NO.3、4、5、6、7和/或8的抗EpCAM抗体制备用于治疗人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的用途。
2.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所述抗EpCAM抗体含有SEQ ID NO.1和/或2。
3.权利要求1或2的用途,其中所述治疗包括转移性乳腺癌的长期稳定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用途,其中转移性乳腺癌根据肿瘤淋巴结转移(“TNM”)系统归类为IV期。
5.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用途,其中以至少一个2mg/kg体重的负载剂量,之后为多个维持剂量的形式施用所述药物,每个维持剂量为2mg/kg体重。
6.前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用途,其中以至少一个6mg/kg体重的负载剂量,之后为多个维持剂量的形式施用所述药物,每个维持剂量为6mg/kg体重。
7.权利要求5或6的用途,其中每周施用所述的/每个负载剂量,每两周施用每一个所述维持剂量。
8.权利要求7的用途,其中在第1、2和3个治疗周的每一个开始时施用一个负载剂量,之后为11个维持剂量,在第4、6、8、10、12、14、16、18、20、22和24个治疗周的每一个开始时施用一个维持剂量。
9.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用途,其中在含有0.9%氯化钠溶液的溶液中施用所述抗体。
10.前述任一权利要求的用途,其中静脉内施用所述抗体。
11.治疗人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人施用包含SEQ IDNO.3、4、5、6、7和/或8的抗EpCAM抗体。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抗EpCAM抗体含有SEQ ID NO.1和/或2。
13.权利要求11或12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包括转移性乳腺癌的长期稳定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转移性乳腺癌根据肿瘤淋巴结转移(“TNM”)系统归类为IV期。
15.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以至少一个2mg/kg体重的负载剂量,之后为多个维持剂量的形式施用所述抗EpCAM抗体,每个维持剂量为2mg/kg体重。
16.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以至少一个6mg/kg体重的负载剂量,之后为多个维持剂量的形式施用所述抗EpCAM抗体,每个维持剂量为6mg/kg体重。
17.权利要求15或16的方法,其中每周施用所述的/每个负载剂量,每两周施用每一个所述维持剂量。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在第1、2和3个治疗周的每一个开始时施用一个负载剂量,之后为11个维持剂量,其中在第4、6、8、10、12、14、16、18、20、22和24个治疗周的每一个开始时施用一个维持剂量。
19.前述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含有0.9%氯化钠溶液的溶液中施用所述抗体。
20.权利要求11-19任一项的用途,其中静脉内施用所述抗体。
CNA2007800094897A 2006-02-09 2007-02-09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Pending CN1014050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6002680 2006-02-09
EP06002680.4 2006-02-09
US60/772,421 2006-02-0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548419 Division CN102961747A (zh) 2006-02-09 2007-02-09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029A true CN101405029A (zh) 2009-04-08

Family

ID=4053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548419 Pending CN102961747A (zh) 2006-02-09 2007-02-09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CNA2007800094897A Pending CN101405029A (zh) 2006-02-09 2007-02-09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548419 Pending CN102961747A (zh) 2006-02-09 2007-02-09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296174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1747A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76120A1 (en) Uses for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including her2 dimerization inhibitor pertuzumab
US8337843B2 (en)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RU2750821C2 (ru) Препараты антител против her2 для подкожного введения
CN110337450B (zh) 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US20180134803A1 (en)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US20180221481A1 (en) Treatment of advanced her2 expressing cancer
CN101405029A (zh)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NZ732854A (en) Uses for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including her2 dimerization inhibitor pertuzumab
NZ621367B2 (en) Uses for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including her2 dimerization inhibitor pertuzumab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