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4829B - 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 Google Patents

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4829B
CN101404829B CN200810177632XA CN200810177632A CN101404829B CN 101404829 B CN101404829 B CN 101404829B CN 200810177632X A CN200810177632X A CN 200810177632XA CN 200810177632 A CN200810177632 A CN 200810177632A CN 101404829 B CN101404829 B CN 101404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face
abis
interface plate
abis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76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4829A (zh
Inventor
谢巍
钱强
高世洪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776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4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4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4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4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48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上述方法包括:首先,基站收发信台的Abis接口板识别与其插槽连接的连接线,根据连接线的类型确定基站收发信台的Abis接口的接入方式;然后Abis接口板将接入方式通知给基站收发信台的主控板,主控板根据接入方式对基站收发信台内部的通道进行初始化配置,从而实现基站收发信台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基站控制器在Abis接口的连接方式上的灵活性,实现两种Abis接入方式的兼容。

Description

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背景技术
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作为第二代移动蜂窝通信系统,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在GSM系统中,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简称为BTS)与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简称为BSC)之间通过BTS与BSC的接口-Abis(A-bis Interface)接口进行连接,目前常见Abis接口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为E1方式,如脉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e,简称为PCM)的速率为2M的数据链路,另一种常见的Abis口的连接方式为IP方式,即通过网线以以太网的方式与BSC进行连接。
现有的BTS产品一般都只支持一种连接方式,即只支持E1连接方式,或者只支持IP连接方式,而不能兼容两种Abis连接方式,从而限制了只具备某一种Abis接入方式的BTS的应用,降低了BTS在Abis口连接方式上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bis接入方法及BTS,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BTS只具备一种Abis接入方式,而导致Abis接口连接方式不够灵活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首先提供了一种Abis接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Abis接入方法包括:基站收发信台的Abis接口板识别与其插槽连接的连接线,根据连接线的类型确定基站收发信台的Abis接口的接入方式;然后Abis接口板将接入方式通知给基站收发信台的主控板,主控板根据接入方式对基站收发信台内部的通道进行初始化配置;基站收发信台与基站控制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收发信台。
根据本发明的基站收发信台包括:Abis接口板和主控板。其中,Abis接口板,包括:确定模块,用于通过识别与Abis接口板插槽连接的连接线,确定基站收发信台的Abis接口的接入方式;通知模块,用于将接入方式通知给主控板;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入方式进行数据交互;主控板,用于根据接入方式执行相应处理。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Abis接口板自动识别当前的连接方式,并根据当前的连接方式,选择对应的进行数据接收和/或发送,从而解决了现有BTS只具备一种Abis接入方式的问题,提高了BTS在Abis接口的连接方式上的灵活性,实现了两种Abis接入方式的兼容。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bis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BTS的结构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BTS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操作维护消息收发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信令消息和用户面数据收发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BTS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控制面消息和用户面数据收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目前BTS只能提供支持一种接入方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Abis接入方法和BTS。该方法从BTS的硬件结构中抽取出一块独立的Abis接口板,该Abis接口板可以支持两种方式下的Abis口上下行方向的数据转发,即,当工作在E1Abis方式下,由于E1和BTS内部都采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简称为TDM)数据格式,Abis接口板只需要提供防雷、线路阻抗匹配功能,而不需要做数据格式转换,Abis接口板通过与BSC连接的E1接口接收来自BSC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给BTS内部相应的接收对象,并将BTS内部的模块发送给BSC数据通过上述E1接口发送给BSC;而工作在IP Abis方式下,Abis接口板提供Abis口以太网接入,Abis接口板通过与BSC连接的网络接口,将从BSC接收到的IP数据格式的数据转化为BTS内部使用的TDM数据格式,然后将转化后的数据发送给BTS内部的相应接收对象,并将BTS内部的模块向BSC发送的数据由TDM数据格式转化为IP数据格式,然后再通过网络接口将数据发送给BSC。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Abis接入方法。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bis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bis接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步骤S101-步骤S103):
步骤S101:BTS的Abis接口板识别与其插槽连接的连接线,根据连接线的类型确定BTS的Abis接口的接入方式;
步骤S103:Abis接口板将接入方式通知给BTS的主控板,主控板根据上述接入方法对BTS内部的通道进行初始化配置;
步骤S105:BTS与BSC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以下进一步描述上述各处理细节。
(一)步骤S10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传输方式的需要,在搭站时,在Abis接口板上接入E1线或者网线。在BTS上电后,Abis接口板自动识别当前本板插槽上连接的是E1线还是网线,从而判断出本板是工作在E1方式还是IP方式下,即确定BTS的接入方式。
其中,E1方式包括:以PCM的速率为2M的数据链路;IP方式是指以以太网的方式与BSC进行连接。
(二)步骤S103
Abis接口板将BTS当前的接入方式通知给该BTS的主控板,主控板根据当前的接入方式,对BTS内部的通道进行初始化配置。
具体地,当接入方式为E1方式时,Abis接口板只有一个接口(以下该接口称为第一E1接口)与BSC连接,Abis接口板通过该第一E1接口接收数据,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BTS内部的相应接收对象,其中,该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携带有指示接收对象的标识。
Abis接口板将当前的接入方式通知主控板后,主控板根据当前的接入方式为E1方式,进行初始化配置,比如,主控板将建立Abis接口板中的第一E1接口的每个时隙与主控板中的接收对象的连接,比如,如果主控板接收数据的为具有缓冲能力的缓冲信道,则主控板建立第一E1接口中的时隙与缓冲信道的连接对应关系,如图4中的A(n1)和QMC(x1)对应。
当BTS由主机架和副机架构成时,主控板还建立第一E1接口与第二E1接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第二E1接口与副机架连接。
而当接入方式为IP方式时,Abis接口板通过网络直接与BSC连接,并将从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BTS内部使用的数据格式,即将IP数据格式转换为BTS内部使用的TDM数据格式,然后将转化后的数据传输给BTS内部相应的接收对象;和/或,Abis接口板将BTS待发送的数据转化为IP数据格式,即将BTS内部使用的TDM数据格式转换为IP数据格式,并通过网线发送转换后的数据。
当BTS由主机架和副机架构成时,BSC通过网线分别与主机架和副机架的Abis接口板连接。
Abis接口板将当前的接入方式通知主控板后,主控板根据当前的接入方式为IP方式,进行初始化配置,具体地,主控板将建立Abis接口板与BTS内部的模块的连接通道,比如:Abis接口板与BTS的主控板的连接通道、Abis接口板与BTS的收发信机之间的连接通道。
(三)步骤S10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BTS与BSC之间通过Abis接口板收发的数据分为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两种,其中,控制面数据包括:BTS的操作维护消息和信令消息;用户面数据则包括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简称为CS)域业务的码型变换和速率适配单元(Transcoding and Rate Adaptation Unit,简称为TRAU)帧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简称为PS)域业务的分组控制单元(PacketCountrol Unit,简称为PCU)帧。
当连接方式为E1方式时,操作维护消息一般使用LAPD协议进行传输,该协议在发送方向将数据进行分割并组织在设定的时隙上以TDM格式进行传输;在接收方向,从相同时隙上提取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连接方式为E1方式时,BTS接收BSC发送的操作维护命令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Abis接口板通过第一E1接口的预定时隙接收来自BSC的操作维护消息;
步骤2:Abis接口板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E1接口的时隙与主控板的缓冲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该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与预定时隙对应的第一缓冲通道。
发送到第一缓冲通道后,主控板可以根据该操作维护消息进行处理。
其中,上述操作维护命令中包括一系列接续命令,用于配置BTS的所有信道在上述Abis接口板的E1接口对应的时隙,因此,BTS在接收到操作维护命令后,将建立上述Abis接口板的所有E1接口的时隙与收发信机的信道之间的第一双向物理通道,从而使得Abis接口板可以通过E1接口的时隙接收来自BSC的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并将接收到的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通过上述第一双向物理信道发送给对应的收发信机的目标信道;而对于BTS发送给BSC的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收发信机通过上述第一双向物理信道向第一E1接口的相应时隙发送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然后,第一E1接口发送上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
当连接方式为E1方式,向BSC发送的为操作维护命令时,BTS可以根据以下步骤向BSC发送:
步骤1:主控板通过第一缓冲通道将发送给BSC的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上述预定时隙;
步骤2:Abis接口板将在上述预定时隙上接收到的操作维护消息通过第一E1接口发送给BSC。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BTS可以包括两套机架:主机架和副机架,每个机架各有一Abis接口板、主控板及一套收发信机,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BTS为BTS的主机架,其中,主机架和副机架之间可以通过E1接口连接。
在BTS中包括主机架和副机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BSC发送的数据中的标识,确定数据是发送给主机架还是副机架,在发送给副机架的情况下,操作维护命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发送:
步骤1:主机架的Abis接口板的第一E1接口的某个时隙(为方便区别,可以将该时隙称作为第一预定时隙)接收来自BSC的操作维护消息;
步骤2:判断该操作维护消息的接收方为副机架,将该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与副机架连接的第二E1接口,通过第二E1接口将该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副机架的第三E1接口的预定时隙。
在将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副机架的第三预定E1接口的预定时隙之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三预定E1接口的预定时隙与副机架的主控板的缓冲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与第三E1接口的预定时隙对应的缓冲通道,然后,副机架的主控板可以根据该操作维护消息进行操作。
而副机架将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BSC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副机架通过预先建立的与第二E1接口之间的连接通道,将需要发送给BSC的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第二E1接口的第二预定时隙;
步骤2:第二预定时隙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二E1接口的时隙与主控板的缓冲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与第二预定时隙对应的第二缓冲通道;
步骤3:主机架在第一缓冲信道中没有数据发送时,将操作维护消息通过第一缓冲信道发送给第一E1接口;
步骤4:第一E1接口将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BSC。
同样,在副机架的主控板接收到将操作维护消息,将建立副机架的Abis接口板的时隙与副机架的收发信机的信道之间的通道,从而使得BSC发送给副机架的信令消息和用户面数据可以发送到相应的信道。
具体地,BSC与副机架之间的信令消息和用户面数据的交互为:
1.BSC向副机架发送信令消息和用户面数据
步骤1:主机架的Abis接口板判断通过第一E1接口接收到的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的接收方为副机架,则将该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第二E1接口;
步骤2:第二E1接口通过与第三E1接口之间的连接,将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第三E1接口;
步骤3:第三E1接口通过与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的目标信道之间的第二双向物理通道,将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目标信道。
2.副机架向BSC发送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
步骤1:副机架的收发信机的信道通过第二双向物理通道向第三E1接口发送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
步骤2:第三E1接口将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第二E1接口;
步骤3:第二E1接口将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第一E1接口;
步骤4:第一E1接口将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BSC。
而当接入方式为IP方式时,BSC通过网线分别与主机架和副机架进行连接,而主机架或副机架的Abis接口板分别与其主控板和每个收发信机之间建立有信道连接,因此,在以IP方式接入的情况下,具体某个机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步骤1:Abis接口板通过与BSC之间的链路接收来自BSC的数据;
步骤2:Abis接口板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BTS内部使用的数据格式;
步骤3:判断接收到的数据的类型,如果接收到的数据为操作维护消息,则通过Abis接口板与主控板之间的信道,将转换数据格式后的数据发送给主控板;如果接收到的数据为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则通过Abis接口板与收发信机之间的信道,将转换数据格式后的数据发送给指定的发信机。
而对于发送给BSC的数据,BTS的主控板或收发信机可以直接将数据发送到Abis接口板,Abis接口板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IP数据格式后发送给BSC。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上述Abis接入方法,可以兼容BTS的两种接入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BTS。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BTS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BTS主要包括:Abis接口板21和主控板23。
具体地,Abis接口板21可以包括:确定模块211、通知模块213和数据处理模块215。其中,确定模块211,用于通过识别与Abis接口板插槽连接的连接线,确定BTS的Abis接口的接入方式;通知模块213,用于将确定模块211确定的接入方式通知给主控板23;数据处理模块215,用于根据确定模块211确定的接入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而主控板23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方式执行相应处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BTS,可以同时兼容两种接入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BTS由主机架和副机架组成,BTS以E1方式与BSC连接。
其中,BTS机架通过机顶的E1连接BSC,每根E1线带宽为2M,一个机架最多可以配置4对E1连接,在图3中分别用A口、B口、C口、D口表示,其中,图中的n表示主机架或副机架中收发信机的总数。主机架用A口连接BSC,用C口连接副机架的A口。副机架并不通过E1线直接连接BSC,而是通过它和主机架直接的E1连线和BSC通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端口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约束,本实施例只是举例用特定端口来协助说明。
以下接合图3对E1 Abis方式下的操作维护消息的接收和发送进行说明。
一.操作维护消息的接收
BSC和BTS之间交互的操作维护消息包括:版本装载消息、参数配置消息、BTS设备告警消息等。当使用E1 Abis方式时,该类消息可以使用Abis数据链路层公共信道协议(Link Access Procedureon the D channel,简称为LAPD)进行传输。该协议在发送方向将数据进行分割并组织在设定的时隙上以TDM格式进行传输;在接收方向,从相同时隙上提取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
在下行方向,Abis接口板将BSC下发的LAPD数据包转给主控板,由主控板软件底层的LAPD模块LAPD包进行解包,进而将数据交给应用层软件处理;在上行方向,LAPD模块将来自主控板的应用层数据打包成LAPD格式经由Abis接口板转发给BSC。
具体地,可以将2M的E1线划分为32个时隙,每个时隙为64K。时隙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4个16K子时隙。BTS上电前,需要通过每个机架上的一个串口插件来设置目前的Abis LAPD使用的64K时隙号。并且在基站子系统操作维护中心配置站点时,BSC也需要将Abis LAPD设置为相同的64K时隙,并且,每个机架上设置的时隙号必须和后台配置该站点时设置的Abis LAPD时隙号相同,从而使得BSC和BTS可以在一个默认的公共时隙上开始建链过程。
图4是主副机架在E1Abis方式下的操作维护消息收发示意图。设目前BSC和BTS间的Abis LAPD通道配置在A口的第n1个时隙上(0=<n1<32),并用A(n1)表示。
快速多信道控制器(QUICC multichannel controller,简称为QMC)是主控板的CPU所支持的功能,可以利用它的独立的发送接收缓冲能力来接收和发送数据。QMC最多支持32个64K通道,每个通道都可以提供数据接收和发送缓冲能力。QMC(x)表示主控单板中QMC的第x个64K通道(0=<x<32)。
在机架上电后,主控板软件中的接续控制模块会执行初始化动作,以建立一定的连接。比如,如图4所示,主机架中预先建立的连接包括:对A(n1)和QMC(x1)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接续;在下行方向,将A(n1)接续到C(n2);在上行方向,将C(n2)接续到QMC(x2),并在QMC(x2)到QMC(x1)的方向上配置数据缓冲发送。副机架中预先建立的连接有:对A(n2)和QMC(x1)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接续。
BSC在发送的LAPD包中会用终端标识(Terminal End-pointIdentifier,简称为TEI)标志来区分是该消息是发给主机架还是副机架的。因此,即使主机架收到了BSC发给副机架的数据,其LAPD模块也会将数据包丢弃。在上行方向,BSC也可以根据数据包来识别该包来自主机架还是副机架。
1.主机架和BSC之间的操作维护消息收发
(1)下行方向:A(n1)→QMC(x1),下行的操作维护消息通过A口的n1时隙发送到主机架主控单板的QMC的x1号通道,主控单板就可以对其进行处理。
(2)上行方向:QMC(x1)→A(n1),上行的操作维护消息通过QMC的x1号通道发送到A口的n1时隙。
2.副机架和BSC之间的操作维护消息收发:
(1)下行方向:主机架内将A(n1)的操作维护消息发送到C(n2),因为主机架的C口直接和副机架的A口相连,在副机架内,A(n2)就能收到下行的操作维护数据,然后将其发送到QMC(x1)。
(2)上行方向:在数据发送方向上,一个入口可以对应多个出口,但在数据接收方向上,如果一个出口对应多个入口,会产生数据接收错误。因此,在数据接收方向上采用了数据发送缓冲的处理:副机架的QMC(x1)将上行操作维护消息发送到副机架的A(n2),而在主机架内,C(n2)中来自副机架的操作维护数据被发送给QMC(x2),QMC(x2)会将上行的数据缓冲,然后在QMC(x1)上行方向没有其他数据传送时再通过其发送到A(n1)。
二.E1Abis方式下的信令消息和用户面数据收发
信令消息即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的各种控制信令,如信道请求、信道指派、系统消息、无线测量报告等。
BTS的收发信机通过物理背板上的HW连线来收发数据,每块收发信机单板使用的HW带宽为2M,收发信机上的每个信道带宽为16K。E1Abis方式下,当BTS机架上电时,BSC下发的操作维护消息中会包含有一系列接续命令,用于配置主机架和副机架上的所有信道在E1口对应的子时隙。主副机架上的主控单板在收到这些接续命令后,就会通过接续控制芯片完成相应物理通道的连接。
图5是E1Abis方式下主副机架的信令消息和用户面数据收发示意图。其中A(n)表示A口2M的E1线的第n个16K子时隙(0<=n<128),TRU(i)表示机内第i个收发信机(0<=i<12),Chn(x)表示收发信机内第n个信道(0<=x<8)。
对于主机架上的信道,BSC会下发给主机架主控单板设置机架内信令数据接续命令,主控单板就会在指定的Abis口E1子时隙和指定的收发信机/信道间建立双向物理通道(例如:下行A(n1)→TRU(i)_Chn(x);上行TRU(i)_Chn(x)→A(n1))。
对于位于副机架上的信道,BSC下发的接续命令会包含有两部分内容:
(1)BSC下发给主机架主控单板设置机架间级联接续命令,主控单板就会在指定的Abis口E1子时隙和主副机架间的E1子时隙间建立双向物理通道(例如:下行A(n2)→C(n3);上行C(n3)→A(n2))。
(2)BSC下发给副机架主控单板设置机架内信令数据接续命令,主控单板就会在指定的Abis口E1子时隙和指定的收发信机/信道间建立双向物理通道,例如,在图5中,下行A(n3)→TRU(j)_Chn(y);上行TRU(j)_Chn(y)→A(n2),其中,TRU(j)表示副机架中的第j个收发信机,Chn(y)表示该收发信机的第y个信道。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中BTS采用IP方式接入BSC。
图6是IP Abis方式下典型的BTS机架连线示意图,主副机架的Abis接口板都有以太网线连接BSC,图中的n表示主/副机架中收发信机的最大数量。因此,与E1 Abis方式不同,IP Abis方式下,副机架可以不通过主机架,直接和BSC收发消息。
如图6所示,主副机架之间保留了E1连线,该连线用于主副机架之间收发基站内部的操作维护消息,而不是像E1 Abis方式下,用于副机架通过主机架和BSC收发Abis口操作维护消息。
图7为在IP Abis方式下的控制面消息和用户面数据收发示意图。下文将分别就控制面消息和用户面数据的处理来进行说明。
1.控制面消息收发
控制面消息包括BTS的操作维护消息和信令消息,可以采用IP协议的上层协议进行封装传输,在本实施例以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Control,简称为SCTP)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BSC和每个机架的Abis接口板之间,会建立一条独立位于IP上层的SCTP链路。
在具体实施过程,Abis接口板收到SCTP包后,会对数据内容进行识别,如果是操作维护消息,则通过其与主控单板之间建立的HDLC超信道发送给主控单板;如果是信令消息,则通过其与每个收发信机之间建立的HDLC超信道发送到相应收发信机。反方向也是一样。
2.用户面数据收发
用户面数据包括CS业务的TRAU帧和PS业务的PCU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RTP)传输,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上层协议,由于RTP在UDP协议之上,利用UDP复用,包校验功能协作共同完成传输层功能,可以为实时数据提供端到端的传输功能,因此比较适合用户面数据的传输。
由于使用IP传输,站点内部TDM方式传输需要转换为IP包。Abis接口板和本机架内的每个收发信机,都会建立一条用户面HDLC超信道用于传输用户面数据。在上行方向,TRU侧的DSP会对用户面数据做HDLC组包,而Abis接口板会使用CPU的硬件HDLC功能对HDLC包进行解码,取出其中的Payload并通过RTP协议发送给BSC。反方向也是一样。
如上所述,借助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Abis接口板该方法从BTS的硬件结构中抽取出一块独立的Abis接口板,该Abis接口板可以支持两种方式下的Abis口上下行方向的数据转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在不对BTS硬件做变动的情况下,达到对E1方式和IP方式的Abis接入的兼容,从而提高了BTS在Abis接口的连接方式上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Abis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收发信台的Abis接口板识别与其插槽连接的连接线,根据所述连接线的类型确定基站收发信台的Abis接口的接入方式;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接入方式通知给所述基站收发信台的主控板,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接入方式对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部的通道进行初始化配置;
所述基站收发信台与基站控制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方式包括:E1方式;
所述基站收发信台与基站控制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包括:
所述Abis接口板通过与所述基站控制器连接的第一E1接口,接收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相应的接收对象;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E1接口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括:操作维护消息;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相应的接收对象包括:
所述Abis接口板将通过所述第一E1接口的预定时隙接收到的操作维护消息,通过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一E1接口的时隙与所述主控板的缓冲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与所述预定时隙对应的第一缓冲通道;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通过E1线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包括:
所述主控板通过所述第一缓冲通道将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所述预定时隙;
所述Abis接口板将在所述预定时隙上接收到的所述操作维护消息通过所述第一E1接口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括: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
在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预定缓冲通道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控板建立所述Abis接口板的所有E1接口的时隙与收发信机的信道之间的第一双向物理通道;
则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相应的接收对象包括:
所述Abis接口板将通过所述第一E1接口的一个时隙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通过所述时隙与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的目标信道之间的第一双向物理信道,将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信道;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通过所述E1线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包括:
所述收发信机的一个信道通过其与所述第一E1接口的一个时隙的第一双向物理信道,向所述Abis接口板发送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为所述基站收发信台的主机架的主控板,所述Abis接口板为所述基站收发信台的主机架的Abis接口板;
则所述接收对象包括:副机架的主控板或收发信机;
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接入方式对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部的通道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
所述主控板指示所述Abis接口板建立所述第一E1接口与所述Abis接口板的第二E1接口之间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E1接口与所述副机架的第三E1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相应的接收对象包括:
所述Abis接口板判断所述操作维护消息的接收方为所述副机架的主控板,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E1接口,通过所述第二E1接口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所述副机架的第三E1接口的预定时隙;
通过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三E1接口的预定时隙与所述副机架的主控板的缓冲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与所述第三E1接口的预定时隙对应的缓冲通道;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通过所述E1线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包括:
所述副机架通过预先建立的与所述第二E1接口之间的连接通道,将需要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E1接口的第二预定时隙;
所述第二预定时隙根据预先建立的所述第二E1接口的时隙与主控板的缓冲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与所述第二预定时隙对应的第二缓冲通道;
所述主机架在所述第一缓冲信道中没有数据发送时,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通过所述第一缓冲信道发送给所述第一E1接口;
所述第一E1接口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操作维护消息发送给与所述第三E1接口的预定时隙对应的缓冲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副机架的主控板建立所述第三E1接口的时隙与其收发信机的信道之间的第二双向物理通道;
则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相应的接收对象包括:
所述Abis接口板判断通过所述第一E1接口接收到的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的接收方为副机架,则将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E1接口;
所述第二E1接口通过与所述第三E1接口之间的连接,将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三E1接口;
所述第三E1接口通过与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的目标信道之间的第二双向物理通道,将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信道;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通过所述E1线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包括:
所述副机架的收发信机的信道通过所述第二双向物理通道向所述第三E1接口发送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
所述第三E1接口将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E1接口;
所述第二E1接口将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E1接口;
所述第一E1接口将所述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方式为IP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接入方式进行数据交互包括:
所述Abis接口板将从所述Abis接口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部使用的数据格式,并将转化后的数据传输给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和/或,
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转化为IP数据格式,并发送转换后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bis接口板将从所述Abis接口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部使用的数据格式,并将转化后的数据传输给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包括:
所述Abis接口板通过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
所述Abis接口板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转化为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内部使用的数据格式;
如果所述Abis接口板判断所述数据为操作维护消息,则通过所述Abis接口板与主控板之间的信道,将转换数据格式后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板;
如果所述Abis接口板判断所述数据为信令消息或用户面数据,则通过所述Abis接口板与收发信机之间的信道,将转换数据格式后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指定的发信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bis接口板将所述基站收发信台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转化为IP数据格式,并发送转换后的数据包括:
所述Abis接口板通过与所述基站收发信台的主控板或收发信机连接的信道,接收所述主控板或收发信机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的数据;
所述Abis接口板将接收到所述数据转化为IP数据格式后发送给所述基站控制器。
11.一种基站收发信台,其特征在于,包括:Abis接口板和主控板,其中,
所述Abis接口板,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识别与所述Abis接口板插槽连接的连接线,确定基站收发信台的Abis接口的接入方式;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述接入方式通知给所述主控板;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主控板,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方式执行相应处理。
CN200810177632XA 2008-11-17 2008-11-17 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4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7632XA CN101404829B (zh) 2008-11-17 2008-11-17 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7632XA CN101404829B (zh) 2008-11-17 2008-11-17 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4829A CN101404829A (zh) 2009-04-08
CN101404829B true CN101404829B (zh) 2010-12-08

Family

ID=40538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763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4829B (zh) 2008-11-17 2008-11-17 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48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142B (zh) * 2009-06-19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接入的时分bts的用户面数据上下行传输方法
CN101651994B (zh) * 2009-08-27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链路配置的方法及其基站
CN102378230B (zh) * 2010-08-17 2014-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应用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CN102378069B (zh) * 2010-08-19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不同类型基站的并柜方法和系统
CN102413492A (zh) * 2010-09-21 2012-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听者检测的方法及基站收发机
CN103634931B (zh) * 2012-08-23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呼叫处理方法及接入网元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61A (zh) * 1995-01-13 1998-02-18 诺基亚电信公司 在基站系统和移动交换机之间的接口上对无线接口多样性的支持
CN1444410A (zh) * 2002-03-13 2003-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a接口电路的监测方法
CN1589041A (zh) * 2004-08-06 2005-03-02 白江 一种具有vdsl接口的无线蜂窝基站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61A (zh) * 1995-01-13 1998-02-18 诺基亚电信公司 在基站系统和移动交换机之间的接口上对无线接口多样性的支持
CN1444410A (zh) * 2002-03-13 2003-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a接口电路的监测方法
CN1589041A (zh) * 2004-08-06 2005-03-02 白江 一种具有vdsl接口的无线蜂窝基站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4829A (zh) 200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4829B (zh) Abis接入方法及基站收发信台
JP5033940B2 (ja) 無線装置制御ノード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リモートの無線装置ノードとの間の通信のため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及び装置、方法
JP4639345B2 (ja) 無線基地局における無線装置コントローラノードと遠隔無線装置ノードとの間での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通信装置、ならびに通信方法
CN1655527B (zh) 用于在通信链路上传送多媒体信息的设备和相关的方法
CN10930237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094206B (zh) 数据传输装置
US200701334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DMA traffic over a UMTS-compatible CPRI interface
CN101695168B (zh) 无线接入控制器和无线接入点之间传输性能的测量方法
CN101730307A (zh) 一种射频拉远数据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02656944A (zh) 中继装置
CN10358113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812967B (zh) 一种双模双待移动终端及其通讯方法
CN101360277A (zh) 改善数据传输中无线电频谱使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1437321B (zh)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信令级联的方法
CN102802170A (zh) 获取以太网数据帧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2437944B (zh) 一种局域网之间相互通信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1242339A (zh) 一种基于射频拉远的ip数据传输方法
EP3139699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CN101594590A (zh) 用于无线基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无线基站
CN1416656A (zh) 用于在移动无线网内传输语音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01497A (zh) 基带射频接口承载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97233A (zh) 利用数字光纤直放站传输以太网信号的方法
CN104796225B (zh) 基于IP化GSM-R网络的4.8kb/s数据业务传输方法
CN201774643U (zh) 一种卫星网综合业务接入设备
CN101350964B (zh) 一种Abis接口上行不连续传输的语音传输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5

Address after: 030000, No. 3-1006, Huashan building, 51 dock Road, Xiaodian District, Shanxi, Taiyuan

Patentee after: You Xin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ou Xin

Inventor before: Xie Wei

Inventor before: Qian Qiang

Inventor before: Gao Shihong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41199 Lingui County, Guilin, Lingui County, Lingui Town, Xinglin Road, No. 1, unit 202, Room 202

Patentee after: You Xin

Address before: 030000, No. 3-1006, Huashan building, 51 dock Road, Xiaodian District, Shanxi, Taiyuan

Patentee before: You Xi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