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3466A - 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3466A
CN101403466A CNA2008102231062A CN200810223106A CN101403466A CN 101403466 A CN101403466 A CN 101403466A CN A2008102231062 A CNA2008102231062 A CN A2008102231062A CN 200810223106 A CN200810223106 A CN 200810223106A CN 101403466 A CN101403466 A CN 101403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notebook computer
lower panel
top plat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231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3466B (zh
Inventor
耿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2231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3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3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3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3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34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可以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笔记本电脑移动平台上面板的张合,进而带动置于其上的笔记本电脑同使用者视角的改变。为了实现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包括上面板(7)、下面板(8),上面板(7)一侧同下面板(8)连接,下面板(8)的底面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电机(1)、丝杆(2)、传动螺母(3)、连杆(4),连杆(4)上端同上面板(7)连接,连杆(4)下端与传动螺母(3)连接,传动螺母(3)同丝杆(2)啮合,丝杆(2)与电机(1)驱动轴连接,电机(1)由控制器控制。本发明的优点:使用者被动配合笔记本的移动而不断调整姿式,从而缓解相关病症的发生和发展。

Description

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周边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在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同时,健康也受到极大的威胁,人们长时间的使用台式电脑或是笔记本电脑都会对人体颈椎、脊椎、腰椎带来巨大压力,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为工作节奏的紧张和生活压力巨大,人们在使用电脑时往往不间断的使用几个小时以上,这期间人们往往忽略了主动去调整坐姿、休息眼睛,这样势必对人身体造成伤害。
而普通电脑或者现有技术中的电脑托架或电脑平台都通过人们手动的调整电脑屏幕同使用者眼睛的距离远近、俯仰角度等;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0620048260.7,名称为“多功能笔记本电脑托架”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笔记本电脑托架,所述电脑托架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托架本体,还包括一托架仰角调节机构和一多功能组件;所述托架仰角调节机构包括:一设在托架本体背面的滑块、和设在底座上配合滑块移动的仰角调节器;所述的滑块内部为空腔,底部为呈圆弧形的底板;该滑块呈圆弧形的底板上设有一滑槽,在滑槽的槽口上相对设有多对齿沟;所述的仰角器可选择嵌设在滑块底板的任一对齿沟中,固定托架仰角的角度;所述的多功能组件包括设在底座内的至少一个集线器,以及设在底座侧边的与该集线器电连接的至少一个USB接口或读卡器接口。
然而人们在投入地长时间工作时往往不会想去动手调节电脑的位置,所以上述影响人们健康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手动操作起来不方便,也不利于迫使人们主动的去调整坐姿进而防止各种颈椎、腰椎、眼睛疲劳等问题的加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可以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笔记本电脑移动平台上面板的张合,进而带动置于其上的笔记本电脑同使用者视角的改变。为了实现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面板7、下面板8,上面板7一侧同下面板8连接,下面板8的底面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电机1、丝杆2、传动螺母3、连杆4,连杆4上端同上面板7连接,连杆4下端与传动螺母3连接,传动螺母3同丝杆2啮合,丝杆2与电机1驱动轴连接,电机1由控制器控制。
优选的,在上面板7设有与连杆4位置、大小对应的空腔11。
优选的,上面板7设有通风口10,在通风口10下方设有风扇。
优选的,在下面板8上设有同风扇位置、大小对应的洞腔14。
优选的,电机1、丝杆2通过电机座12和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下面板8的底面上。
优选的,下面板8设有两套升降机构。
优选的,在上面板7上设有阻滑板。
本发明的优点:由于本发明的电脑移动平台可由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带动上面板相对于下面板做张合运动,进而使得放置在上面板上的笔记本电脑相对于使用者的距离、仰角也相应的发生改变,迫使电脑使用者随着所述笔记本电脑或显示器的移动,被动调整使用姿势,如调节眼睛与显示屏的距离和角度,使眼部肌肉得以调节,缓解眼部疲劳。同时,为了保持坐姿的舒适,人们还会配合显示屏的移动而不断调整颈部、腰部、背部等部位的姿式,改善颈椎、腰椎和周围肌肉的受力状况和肌肉状态,缓解相关病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人们长时间使用电脑带来的健康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电机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平台上、下面板之间的张合运动带动置于平台上的笔记本电脑也随着运动,从而改变笔记本电脑相对于使用者眼睛的仰角和远近。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1:上面板7一侧同下面板8连接,下面板8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电机1、丝杆2、传动螺母3、连杆4,连杆4上端同上面板7连接,连杆4下端与传动螺母3连接,传动螺母3同丝杆2啮合,丝杆2与电机1驱动轴连接,电机1由控制器控制。
升降机构(参考图2)可以使上面板7相对于下面板8作张合运动,升降机构固定安装在下面板上,连杆4上端同上面板7固定连接,连杆4下端同传动螺母3连接,连杆4下端通过位置同传动螺母3对应的开口同传动螺母连接,连杆4同传动螺母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栓16将连杆同传动螺母连接,传动螺母3同丝杆2啮合,丝杆2与电机1驱动轴连接。当电机1转动时,电机1的驱动轴带动丝杆2转动,随着丝杆2的转动,同丝杆2啮合的传动螺母3沿丝杆2前后移动,传动螺母3带动连杆4运动,连杆4推动上面板7相对于下面板8张开或者闭合,上面板7相对于下面板8的张合角度为0度-45度。
控制电机1的控制器可以是常规控制器,用于控制将AC(交流)电源施加到感应电机上,该控制器用固态转换器来控制将AC线电压施加到电机上,该转换器可以是晶闸管,如可控硅整流器(SCRs)或双向可控硅。常规控制器包括一个外壳,密封着所述固态转换器和用于控制固态转换器操作的控制电路,为了配置控制器的操作,控制器可以包括数字选择转换器用来设定功能和范围,指示灯,如LED,可用于状态指示。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实施例流程框图。控制器可以包括信号接收模块502、前置放大器505、转换模块506、有线控制模块509、无线控制模块503、中央处理器507、显示模块508、供电模块504、电机1和图像采集器501。
中央处理器507具备中央控制及执行模数转换的功能,是整个控制器的智能中心,信号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控制驱动电机的控制信号如控制驱动电机转向的方向信号、控制驱动电机转速的速度信号等,信号接收模块502连接前置放大器505,前置放大器505将信号接收模块502接收的信号整形、滤波、放大后,连接转换模块506送到中央处理器507进行处理,转换模块506为AD/DA转换器,根据指令进行自动切换,图像采集器501将电机1的状态通过图像的方式传送到505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505连接转换模块506将图像信号传送到中央处理器507进行图像信号处理、显示,并根据需要调整电机1的工作状态。中央处理器507连接有显示模块508,显示模块508可以为LED显示,把处理的结果显示出来,同时又将显示的结果反馈给中央处理器507,中央处理器507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修正。电机1连接中央处理器507,根据中央处理器507处理的结果执行各种运动。有线控制模块509连接转换模块506,进行系统控制,使电机1进行各种状态的运行。无线控制模块503通过发出遥控指令,传递到中央处理器507后,使电机1进行各种状态的运行。供电模块504为控制器的驱动电机1、显示模块508、信号接收模块502、中央处理器507、前置放大器505和图像采集器501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电机我们可以选用功率9W,输入电压24V,转速22r/min的电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改进的地方在于:上面板7设有与连杆4位置、大小对应的空腔11。当上、下面板闭合时,因为连杆4的设置高于下面板的平面,会出现凸出于下面板平面的连杆4顶住上面板7,使上面板7无法同下面板8闭合,采用设置空腔的技术方案后,当上、下面板闭合的时候,连杆4能置于空腔11内,连杆4不再阻碍上、下面板的闭合。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1改进的地方在于:上面板7设有通风口10,在通风口10下方设有风扇。我们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烦人的情况就是,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性差,导致笔记本电脑死机或者运行速度减慢;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上面板7设有通风口并在通风口下方设有风扇,利用风扇的运转加速笔记本电脑下方的空气流动,使散热更快。风扇的驱动我们可以通过USB连线连接在笔记本电脑的USB插口上,这些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普遍的应用,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1改进的地方在于:3在下面板8上设有同风扇位置、大小对应的洞腔14。风扇安装在下面板8的底面上,这样风扇就高出下面板底面的水平面,当上、下面板闭合时,风扇就会阻碍上、下面板的闭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下面板8上设有同风扇位置、大小对应的洞腔14,当上、下面板闭合时,风扇能置于洞腔14内,风扇不再阻碍上、下面板的闭合,同时风扇置于洞腔内,还可以减少上、下面板闭合后的整体厚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1改进的地方在于:连杆4同上面板7的连接处设于上面板7的中心位置。通过物理受力原理,我们知道这样设置的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上面板在张合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连杆4同上面板7连接的位置设置在上面板7的任何地方,前提是保证上面板7在张合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不妨碍我们的技术方案的实施。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1改进的地方在于:电机1、丝杆2通过电机座12和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下面板8的底面上。当如实施例1中那样将升降机构安装在下面板8上时,就需要在上面板7上对应升降机构各部件设置相应的空腔,这样在上、下面板闭合时,这些部件能置于空腔内不会妨碍上、下面板的闭合,这样的设置显然很麻烦,而且要求上面板的厚度足够厚,才能设置相应的空腔容纳这些部件。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我们将电机1、丝杆2通过电机座12和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下面板8的底面上,传动螺母3通过位置同丝杆2对应的开口同丝杆2啮合。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1改进的地方在于:下面板8设有两套升降机构。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设置两套升降机构可以保证运行稳定,在安装升降结构时,可以将升降机构安装在下面板的两侧,这样在上、下面板张合时,上面板能运动得更平稳。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1改进的地方在于:在上面板7上设有阻滑板。上面板7上放置笔记本电脑,为了防止笔记本电脑因上、下面板张合可能发生滑动的情况,我们可以在上面板7上设有阻滑板,阻滑板的位置可以设于上面板7同下面板8连接的一侧。同样为了达到阻滑的目的,上面板7可以选用摩擦系数比较大的材料制成或者选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覆盖在上面板7上,我们也可以将上面的表面增加微小的突起或使得上面板的表面比较粗糙,目的都是起到增加上面板表面同笔记本电脑底面的摩擦力,防止笔记本电脑在上面板表面上滑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1改进的地方在于:下面板8的底面上还设有滑轮。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整平台方向和位置,为了方便调整,进一步的优选:滑轮使用万向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包括上面板(7)、下面板(8),上面板(7)一侧同下面板(8)连接,其特征在于:
下面板(8)的底面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电机(1)、丝杆(2)、传动螺母(3)、连杆(4),连杆(4)上端同上面板(7)连接,连杆(4)下端与传动螺母(3)连接,传动螺母(3)同丝杆(2)啮合,丝杆(2)与电机(1)驱动轴连接,电机(1)由控制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上面板(7)设有与连杆(4)位置、大小对应的空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上面板(7)设有通风口(10),在通风口(10)下方设有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在下面板(8)上设有同风扇位置、大小对应的洞腔(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电机(1)、丝杆(2)通过电机座(12)和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下面板(8)的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下面板(8)设有两套升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板(7)上设有阻滑板。
CN2008102231062A 2008-09-26 2008-09-26 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3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31062A CN101403466B (zh) 2008-09-26 2008-09-26 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31062A CN101403466B (zh) 2008-09-26 2008-09-26 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3466A true CN101403466A (zh) 2009-04-08
CN101403466B CN101403466B (zh) 2010-06-23

Family

ID=40537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2310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3466B (zh) 2008-09-26 2008-09-26 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346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9988A (zh) * 2016-08-31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结构、3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83127A (zh) * 2017-11-25 2018-04-06 平湖市乾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化领域识别装置
CN108204502A (zh) * 2017-11-25 2018-06-26 韦德远 一种改良型自动化识别装置
CN108223989A (zh) * 2017-11-25 2018-06-29 韦德远 一种新型自动化识别装置
CN112405453A (zh) * 2020-11-18 2021-02-26 浙江江山福鑫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铁艺品制作工作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4054Y (zh) * 2004-04-19 2005-09-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诊断病灶用数字显示放大摄影装置
CN200955000Y (zh) * 2006-10-10 2007-10-03 竺浩飞 电动千斤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9988A (zh) * 2016-08-31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结构、3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83127A (zh) * 2017-11-25 2018-04-06 平湖市乾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化领域识别装置
CN108204502A (zh) * 2017-11-25 2018-06-26 韦德远 一种改良型自动化识别装置
CN108223989A (zh) * 2017-11-25 2018-06-29 韦德远 一种新型自动化识别装置
CN112405453A (zh) * 2020-11-18 2021-02-26 浙江江山福鑫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铁艺品制作工作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3466B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3466B (zh) 笔记本电脑u向移动平台
CN103292125B (zh) 自动平板电脑支架
CN101382228B (zh) 笔记本电脑移动托架装置
CN100591970C (zh) 笔记本电脑移动托架
CN101382229B (zh) 一种电脑托架
CN206486239U (zh) 一种智能自动化可精确控制升降装置
CN201396559Y (zh) 笔记本电脑移动平台
CN201326879Y (zh) 笔记本电脑移动托架
CN107595410A (zh) 一种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
CN201281208Y (zh) 一种电脑托架
CN203348855U (zh) 自动平板电脑支架
CN207253082U (zh) 一种自动升降桌
CN108612968A (zh) 一种可节省空间的电脑架
CN213333328U (zh) 投影仪投影画面高度调节装置
CN212846552U (zh) 一种教学系统的平板电脑
CN107411341A (zh) 一种自动升降桌
CN107616895A (zh) 一种平躺式儿童专用牙科治疗机
CN106963154A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的办公椅
CN208404894U (zh) 一种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
CN206515737U (zh) 一种人视线随动抗疲劳显示器系统
CN106963151A (zh) 可自动手动调节的办公椅
CN209048637U (zh) 一种脊柱振动治疗装置
CN206482313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的办公椅
CN111407111A (zh) 一种办公椅
CN109764228A (zh) 一种自动伸缩计算机显示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