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0068A - 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0068A
CN101400068A CN 200710175568 CN200710175568A CN101400068A CN 101400068 A CN101400068 A CN 101400068A CN 200710175568 CN200710175568 CN 200710175568 CN 200710175568 A CN200710175568 A CN 200710175568A CN 101400068 A CN101400068 A CN 101400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trict
numerical value
turns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7556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0068B (zh
Inventor
赵国胜
赵欣
王文清
习建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17556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0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0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0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0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0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订阅MBMS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以及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分别执行如下步骤:接收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比较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预先存储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数值大的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判断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间隔小区圈数数值,如果是,开启MBMS业务的发射;否则不开启MBMS业务的发射;将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减一,并判断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零,如果是,将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发送给邻小区所属的基站。本发明实现了基站能够在相互之间生成SFN区域及其SFN区域的边界保护带。

Description

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UTRAN中提供了对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BMS,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的支持。如图1所示,为UTRAN中MBMS体系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参考点Gmb和Gi为广播组播业务中心(BM-SC,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Center)与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GatewayGPRS Supporting Node)之间的接口,其中Gmb接口提供控制面功能,Gi接口提供用户面功能;图中BM-SC是MBMS业务提供者的入口,用于授权和发起MBMS业务,保存部分MBMS业务参数信息,以及按照预定时间发送MBMS业务。
在MBMS业务的发送过程中,为了优化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UTRAN有必要知道订阅某一MBMS业务的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数目,以及根据获得的UE数目决定在相应小区中是采用PTP方式还是采用PTM方式来承载该MBMS业务,或是关闭该MBMS业务的发送。
统计UE数目的具体过程为:当UTRAN中的RNC节点触发了一次计数过程后,UE会返回一个计数响应给RNC。为了避免UE计数响应返回时导致上行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的拥塞,RNC在计数过程中采用了基于接入概率因子的控制过程。UE根据RNC设定的接入概率因子值以一定的概率回复RNC的计数信令,然后RNC根据正确回复的UE数目估算出剩余的UE数目,并进行接入概率因子的调整,并在下一次计数过程中按照调整后的接入概率因子进行计数。如果RNC统计出订阅该MBMS业务的UE数目达到一个门限值,则结束计数过程。
在上述的UE数目统计过程中,UE数目的统计以及基于统计结果的网络侧处理均是基于单个小区来进行的,也就是说,网络侧在获取订阅了MBMS业务的UE数目统计结果后,以小区为目标操作粒度对其进行处理,如小区中MBMS业务承载模式的转换过程,因此MBMS播放域中各个小区对于业务承载模式的转换需求是相互独立的,没有附带基于网络拓扑的约束关系。
除基于上述在UTRAN中提供对MBMS业务的支持外,3GPP又在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E-MBMS(Enhanced-MBMS)业务中,提出利用单频网络(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传输技术来实现MBMS业务的传输。
LTE是3GPP组织当前正在制定的基于UTRAN的网络演进标准,其提供的eMBMS业务能够支持更高速率的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更好的服务质量,其体系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中,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互联,eNodeB与EPC之间通过M1接口连接,eNodeB与广播组播协调实体(MCE,MBMSCooperation Entity)之间通过M2接口连接,EPC与MCE之间通过M3接口连接,其中MCE为用于控制和协调多小区eMBMS业务的逻辑实体。
LTE系统针对eMBMS技术对现有的相关物理层和传输层进行了改进:首先取消RNC节点,将RRC、RLC以及MAC均置入eNodeB中;再者eMBMS业务通过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进行承载。当然,随着相关物理层和传输层的改进,网络层自然也要求具备全新的特性和需求,即LTE系统又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单频网络SFN技术,SFN技术是指SFN网络中的所有小区在相同的时间,利用完全相同的物理资源发送完全相同的MBMS业务,其目的在于增强eMBMS业务的下行传输处理增益,即用于支持SFN域内小区间边缘处的下行宏分集,以及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用户的体验。因此在部署SFN操作模式下,SFN域内的小区是严格要求同步的(包括节点同步、内容同步以及空口同步),这样在小区边界处的UE可直接获取来自多个基站信号的空口能量合并增益(该增益相当于专用链路中启用HSDPA所获取的增益),同时由于SFN域中小区间的“同步”特性,因而大大降低了eMBMS业务承载资源间的干扰。
基于上述的SFN技术特性的分析,应当避免与SFN定义相矛盾的场景,相应的场景描述如下:
其中一种场景如图3a所示的SFN域中“孔洞”场景,为保证驻留在MBMS服务小区边缘的UE的下行宏分集的增益获取,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应当保证SFN域的连续无缝覆盖(即“孔洞”小区不能关闭MBMS业务的发射)。也就是说,对于UE统计指示为“无订阅MBMS业务”状态的小区的MBMS业务的关闭,应当结合初始配置域内相邻小区中UE的相应统计状态来综合判定是否关闭该小区的MBMS业务的发射,以避免形成SFN域中出现的“孔洞”场景。例如,某一小区的UE统计状态为“无订阅MBMS业务”,但其周围小区的UE统计状态为“有订阅MBMS业务”,则该小区不能关闭MBMS业务的发射。
其中一种场景如图3b所示的SFN域中“孤岛”场景,当孤岛处在接收MBMS业务时,如果在边界处失去了SFN域提供的下行接收宏分集的支持,将对数据接收和用户体验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保证MBMS服务小区中驻留在“孤岛”中的UE的下行宏分集的增益获取,SFN域中小区的MBMS业务的关闭或开启,应当结合初始配置域内相邻小区中UE的相应统计状态来综合决策,以避免形成SFN域中出现的“孤岛”场景。
基于上述场景的分析,一个合理的SFN域管理需求呈现了出来:即某个小区相关MBMS业务发射的关闭或开启,不仅仅与该小区内已订阅该MBMS业务的UE统计结果有关,而且与邻小区的相应统计结果,以及与小区在SFN域中所处的位置也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一个小区的MBMS业务的开启或关闭不能仅仅考虑该小区的UE统计结果,而应进一步兼顾SFN操作模式的空口性能增益最优化的特性需求。
针对上述的SFN域管理需求,在LTE系统中已提出两种SFN区域管理机制:静态SFN机制和动态SFN机制。如图7a所示,为静态SFN区域管理机制的场景,在该场景中SFN区域(即开启MBMS业务发射的小区)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静态SFN机制中,如果在订阅了MBMS业务的UE处于稀疏分布场景时,在没有UE需要接收MBMS业务的小区中,如果开启了MBMS业务的发射,将会造成eNB功率和相应传输资源的浪费,因此针对静态SFN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态SFN机制。
动态SFN机制是指网络侧能够主动跟随订阅了MBMS业务的UE的分布特性,合理地使用系统的空口资源和传输资源,从而使得驻留在MBMS服务小区边缘的UE能够获取下行宏分集增益。但是目前在针对如何进行SFN区域动态管理的问题上,还未形成明确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动态SFN区域管理方法,以实现网络侧能够主动跟随订阅MBMS业务的UE分布特性,合理地使用系统的空口资源和传输资源,使得驻留在MBMS服务小区边缘的UE能够获取下行宏分集增益。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以及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分别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
比较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预先存储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数值大的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
判断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与关闭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之间间隔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如果是,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否则不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以及
将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减一,并判断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零,如果是,将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发送给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否则取消发送。
较佳地,所述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小于等于第二小区圈数数值且大于零时,还包括占用发射广播组播业务所需的资源的步骤;
所述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等于零时,通过取消向上层控制节点请求同步控制信息来不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
较佳地,当在预定判定时间间隔内接收到至少两个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时,将接收到的数值最大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确定为最终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以及
比较最终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所述存储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数值大的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
较佳地,所述判定时间间隔为Tstable/(N+1),其中Tstable为网络侧设定的单频网络区域稳定时间,N为网络侧下发的以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
较佳地,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预先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网络侧下发的以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以及
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预先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零。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以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以及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与关闭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之间间隔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相邻小区所属基站发送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存储单元存储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比较单元比较结果大的数值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存储单元存储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
开启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结果是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大于第二小区圈数数值时,开启所在小区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否则不开启所在小区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
计算单元,用于将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减一;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计算单元计算的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零;
发送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是大于零时,将计算单元计算的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发送给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否则取消发送。
较佳地,还包括占用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结果是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小于等于第二小区圈数数值且大于零时,占用发射广播组播业务所需的资源。
较佳地,所述接收单元在预定判定时间间隔内接收到至少两个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时,将接收到的数值最大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确定为最终接收的小区圈数数值。
较佳地,所述基站为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时,所述基站中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网络侧下发的以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以及
所述基站为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时,所述基站中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以及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通过比较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数值与广播组播业务保护带间隔阈值的关系,从而确定广播组播业务的开启情况;进一步,将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数值减一,并判断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零,如果是,将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发送给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否则取消发送。从而使得基站能够在相互之间自主地生成性能增强的SFN区域及其SFN区域的边界保护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UTRAN中MBMS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LTE系统中eMBMS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现有技术SFN域中孔洞场景示意图;
图3b为现有技术SFN域中孤岛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事实例中SFN区域、保护区域以及资源复用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事实例中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以及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扩展单频网的处理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事实例中在每个eNB管辖一个小区时的场景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事实例中静态SFN区域管理机制效果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事实例中动态SFN区域管理机制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事实例中动态SFN分布式管理机制中基站与小区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事实例中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分布式动态SFN区域管理方法,即基于SFN区域小区中UE的MBMS业务统计过程,进而在初始配置的SFN最大域内通过分布式算法获得一个适当大小的新SFN区域,在该新SFN区域中包括开启MBMS业务发射的小区(简称为A类小区),以及依赖A类小区来开启MBMS业务发射的小区(简称为B类小区)。通过该方法实现了网络主动跟随订阅MBMS业务的UE分布特性,合理地使用系统的空口资源和传输资源的目的,使得驻留在MBMS服务小区边缘的UE能够获取下行宏分集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系统的空口技术不一致将导致相同信号空中合并概率低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下行待合并信号必须来自于同质小区(例如同时来自于LTE系统的小区),这样使得SFN操作模式的空口性能增益达到最优。
此外在MBMS业务发送之前,网络侧首先依据需求对基于用户签约的MBMS业务实施以小区为单位的相关UE统计过程,LTE系统针对现有的UE统计过程进行了改进,即将原有的基于RACH信道随机接入机制的统计过程进一步简化,具体如下:
网络侧向UE发送相关MBMS业务统计请求指示;UE收到该指示后,已经订阅了该MBMS业务的UE向网络侧回复统计响应;之后,网络侧一旦确定小区内的UE统计回应为“有”,则可以立即终止UE统计过程。
基于上述的UE统计过程,以及为防止MBMS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干扰,将在初始配置的SFN最大域中的小区划分为:SFN区域、保护区域以及资源复用区域,参阅图4所示:
其中SFN区域是指:在该区域上,以同步(节点同步、资源同步、内容同步)的方式发送MBMS业务;
其中保护区域是指:在该区域上,占用相应MBMS业务SFN操作模式所需的同步无线资源,但在空口上不进行MBMS业务以及不进行其它业务的发送,以避免MBMS业务和其它业务间的干扰,即该区域为SFN区域的边界保护带;
其中资源复用区域是指:在该区域上,关闭MBMS业务的发送,但可用于其它业务(如单播业务unicast)的发送。
因此针对上述的小区划分类型,将小区中MBMS业务发射的开启或关闭属性描述为:CELLSFN∈{ON(开启),GAP(保护间隔),OFF(关闭)},具体如下:
CELLSFN=ON是指:在该小区上,以同步的方式发送MBMS业务;
CELLSFN=GAP是指:在该小区上,占用相应MBMS业务SFN操作模式所需的同步无线资源,但在空口上不进行MBMS业务以及其它业务的发送,即该区域为SFN区域的边界保护带;
CELLSFN=OFF是指:在该小区上,关闭MBMS业务的发送。
为简便起见,先针对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所涉及的参数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点亮传递等级初值N,表示以有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的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该值由网络集中控制点进行统一设定,并可根据UE的MBMS业务感受质量(QoE,Quality of Experience)在新一轮统计过程之前进行调整。
基站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表示以基站当前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数值。当有订阅MBMS业务的UE统计回应时,令D=N,否则D=0。
接收的点亮传递指数Tin,表示某个小区所属的eNB收到的相邻小区所属的eNB发送过来的点亮传递指数,Tin的可能取值范围为{1,2,...,N-1}。
发送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表示某个小区所属的eNB向该小区相邻小区所属的eNB发送的点亮传递指数。
GAP阈值G,表示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与关闭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之间间隔的小区圈数数值,即SFN区域保护间隔的宽度值。
传递指数更新标志C,表示某个小区所属的eNB是否向其相邻小区所属的eNB发送点亮传递指数,若C=Yes,则发送,若C=No,则不发送。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分布式动态SFN区域管理方法,使得eNB基于X2接口的分布式机制自主地生成性能增强的SFN区域及其SFN区域的边界保护带。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以及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分别执行如下步骤:
S1、在初始配置的SFN最大域内的各个eNB,接收网络侧下发的点亮传递等级初值N和GAP阈值G,并进行存储。
S2、各个eNB设定有订阅MBMS业务的UE所在的小区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数值(即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为点亮传递等级初值N;设定没有订阅MBMS业务的UE所在的小区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数值(即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为零。
S3、接收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即接收的点亮传递指数Tin)。
S4、比较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Tin)与预先存储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即基站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的关系,将数值大的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即基站最终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
S5、判断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D`),是否大于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与关闭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之间间隔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即GAP阈值G),如果是,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否则不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具体如下:
若最终小区圈数数值(D`)大于GAP阈值G,则CELLSFN=ON;
若最终传递小区圈数数值(D`)小于等于GAP阈值G且大于零,则CELLSFN=GAP;
若最终传递小区圈数数值(D`)等于零,则CELLSFN=OFF。
S6、计算与该小区相邻小区的以相邻小区为中心、向周围小区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数值(即发送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Tout=最终传递小区圈数数值减去一。
S7、判断Tout是否大于零。
S8、如果在S7中判断结果为是,将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即发送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发送给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否则取消发送。
如果在S3中,当基站在预定判定时间间隔内接收到至少两个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时,将接收到的数值最大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确定为最终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以及
比较最终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所述存储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数值大的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
其中判定时间间隔为Tstable/(N+1),其中Tstable为网络侧设定的单频网络区域稳定时间。
此外在S4中,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预先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D)为网络侧下发的以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N);以及
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预先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零。
此外在S5中,若最终小区圈数数值(D`)大于零时,则该eNB将通过M1接口向mGW申请加入MBMS业务多播组,eNB也通过M2接口向MCE申请加入同步配置管理组,即eNB向上层控制节点请求同步控制信息,以便于在SFN区域内实现物理层的内容同步。
下面本发明实施例以每个eNB管辖一个小区(即eNB与cell一一对应)的特殊情况为例,对SFN区域分布式管理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假设在初始配置的最大SFN区域内,小区C1有订阅MBMS业务的UE,C2、C3、C4以及C5没有订阅MBMS业务的UE,并假设网络侧向初始配置的最大SFN区域的各个eNB下发的点亮传递等级初值N为3,GAP阈值G为1。
为实现本实施例中eNB之间的信息传递,因此在eNB的自动加载或配置过程中需事先获取相关的同质相邻基站列表。所述同质基站不包括异质系统基站间以及B3G中新增的UBO和LBO间等不适用SFN操作模式的场景。
结合图6所示,详细说明分布式动态SFN区域管理的过程,包括步骤:
S11、网络侧根据MBMS业务的统计指示以小区为单位向UE发送统计请求信息,并向初始配置的最大SFN区域的各个eNB下发点亮传递等级初值N以及GAP阈值G。
S12、UE收到统计请求信息后,待接收该MBMS业务的UE通过RACH信道向网络侧回复统计结果;并且相关eNB接收网络侧下发N值(N=3)以及G值(G=1)。
本步骤中,可以采用现有的UTRAN中UE的统计过程,也可以采用LTE系统改进的UE统计过程。
S13、初始配置的最大SFN区域的各个eNB判断是否收到UE的统计回应,其中C1所属的eNB1收到UE统计回应,则该eNB1令其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N=3,传递指数更新标志C=Yes,其他小区(C2、C3、C4、C5)所述的基站未收到UE统计回应,则令D=0,并且C=No。
S14、eNB1计算周围其他小区C2、C3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D-1=2。
S15、eNB1将生成的C2、C3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发送给C2所属的eNB2,以及C3所属的eNB3。
S16、C3所属的eNB3收到C3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后,比较收到的C3点亮传递指数(Tout=2)与预先保存的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0)的关系,得知Tout>D,则将Tout作为最终的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2。
S17、eNB3比较通过S16获得的最终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2)与预先保存的SFN隔离带宽度值(G=1)的关系,得知D`>G,则eNB3开启C3的MBMS业务的发射,即C3加入SFN操作区域;
S18、eNB3计算与C3相邻小区C4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D`-1=1;并判断Tout是否大于等于1,判断结果为是,则将计算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发送给C4所属的eNB4。
S19、eNB4比较通过S18获得的最终自身点亮传递指数(D`=1)与预先保存的SFN隔离带宽度值(G=1)的关系,得知D`=G,则eNB4将占用相应MBMS业务SFN操作模式所需的同步无线资源,但在空口上不进行MBMS业务的发送,即CELLSFN=GAP,用以形成该MBMS业务的SFN区域的边界保护带;并计算与C4相邻小区C5的点亮传递指数Tout=D`-1=0。
S20、eNB4判断Tout是否大于等于1,判断结果为否,则eNB4不向eNB5发送消息。
因此基于上述的SFN区域分布式管理方法可知,该方法在动态SFN区域生成过程中,eNB基于X2接口的分布式机制自主地生成性能增强的SFN动态区域及其保护带;并且当整个MBMS点亮传递指示及迭代过程在最大SFN域内趋于稳定之后,则适应于MBMS待接收UE分布特性的动态SFN区域就已经生成,并在生成的动态SFN区域可以用于MBMS业务的SFN操作模式管理。
图7b为取点亮传递等级初值N为2、且GAP阈值G为0时的分布式动态SFN区域控制机制的生成结果示意图。在图7b中,小区MBMS业务的开启基于UE统计结果以及小区所在位置进行综合考虑的,以增强SFN操作模式下空口能量合并的性能,在该图中SFN发射区域外侧没有用于隔离保护的SFN保护带。
如图8所示,为eNB管辖多个小区的场景,eNB1管辖的小区为C1、C2和C3,eNB2管辖的小区为C4和C5,下面针对图8所示的场景对分布式动态SFN区域管理的过程进行说明。
假定C1的统计回应为“有订阅MBMS业务的UE”,则C1的邻小区C2、C3和C4、C5以及属于其它eNB的C6和C7的MBMS业务的发射就要受到C1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将eNB的处理机制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一种处理机制是:将eNB管辖的多个小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将eNB1管辖的多个小区作为一个大的“虚拟”小区。如图8所示,eNB1管辖的多个小区中有一个小区C1有订阅MBMS业务的UE,则该eNB1管辖的其余小区均可看作“有订阅MBMS业务的UE”来处理;eNB2管辖的小区为C4和C5没有订阅MBMS业务的UE。这样eNB和“虚拟”小区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则可以利用上述的“eNB与cell一一对应场景”中的SFN区域分布式管理方法来得到SFN动态区域。
其中一种处理机制是:将eNB管辖的多个小区进行单独处理,由于此时eNB和管辖的小区不具备一一对应关系,则MBMS业务点亮传递指示过程需要基于小区的角度来进行设定和处理。具体的过程参见图8所示的eNB与小区关系示意图来进行说明。
第一种eNB处理机制类型:对于C2和C3而言,源自C1的MBMS点亮传递指示是在同一eNB1之内,此时eNB1为管辖的所有小区(如:C1、C2和C3)均生成MBMS点亮传递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数据结构为{eNBTarget,Cell_ID,Service_ID,Tout},其中Cell_ID表示小区标识,Service_ID表示MBMS业务标识。下面以C2为例进行说明:
eNB1为C2构造MBMS点亮传递指示信息{eNB1,C2,Service_ID,Tout},当C2所属的eNB1收到eNB1的点亮传递指示信息{eNB1,C2,Service_ID,Tout}后,依据上述的“eNB与cell一一对应场景”中的处理机制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C2的MBMS业务点亮与否。此时由于C1和C2属于同一eNB1,因此该传递指示消息只需一个“伪”传输过程。
第二种eNB处理机制类型:对于C4、C5、C6和C7而言,源自C1的MBMS点亮传递指示不在同一eNB之内,此时需要在在eNB之间进行MBMS点亮传递指示信息的传递。下面以C4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eNB1依据C1的邻小区信息C4构造MBMS点亮传递指示信息{eNB2,C4,Service_ID,Tout},并向C4所属的eNB2发送该点亮传递指示信息;然后,eNB2收到eNB1传来的C4的点亮传递指示信息后,基于C4自身的UE统计结果,以及其它小区的点亮传递指示,依据“eNB与cell一一对应场景”中的处理机制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C4的MBMS业务点亮与否。
基于上述两种类型的eNB处理机制可知,当eNB管辖多个小区时,eNB以小区为单元生成该小区对应的MBMS点亮传递指示信息,然后根据上文所述的“eNB与cell一一对应场景”中的处理机制,以形成动态SFN区域以及保护区域。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存储单元11,用于存储以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以及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与关闭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之间间隔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
接收单元12,用于接收相邻小区所属基站发送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
比较单元13,用于比较接收单元12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存储单元11存储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比较单元比较结果大的数值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
第一判断单元14,用于判断比较单元13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存储单元11存储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
开启控制单元15,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14判断结果是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大于第二小区圈数数值时,开启所在小区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否则不开启所在小区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
计算单元16,用于将比较单元13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减一;
第二判断单元17,用于判断计算单元16计算的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零;
发送控制单元18,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17的判断结果是大于零时,将计算单元16计算的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发送给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否则取消发送。
较佳地,还包括占用单元19,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14判断结果是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小于等于第二小区圈数数值且大于零时,占用发射广播组播业务所需的资源。
较佳地,所述接收单元12在预定判定时间间隔内接收到至少两个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时,将接收到的数值最大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确定为最终接收的小区圈数数值。
较佳地,所述基站为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时,所述基站中的存储单元11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网络侧下发的以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以及
所述基站为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时,所述基站中的存储单元11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零。
因此当MBMS业务待接收的UE处于稀疏分布的场景时,通过本方法有效地避免了SFN域中“孔洞”场景和“孤岛”场景的出现,提升了MBMS业务的服务性能;此外,N值和G值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SFN操作区域的UE接收质量,并在不过分消耗系统功率资源的情况下,减少待接收MBMS业务的UE发生穿越SFN边界而引发承载切换的概率,有利于提升系统的综合性能。简言之,该方法实现了基站能够在相互之间自主地生成性能增强的SFN区域及其SFN区域的边界保护带,从而使得网络侧主动跟随订阅了MBMS业务的UE的分布特性,合理地使用系统的空口资源和传输资源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以及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分别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
比较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预先存储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数值大的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
判断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与关闭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之间间隔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如果是,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否则不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以及
将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减一,并判断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零,如果是,将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发送给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否则取消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小于等于第二小区圈数数值且大于零时,还包括占用发射广播组播业务所需的资源的步骤;
所述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等于零时,通过取消向上层控制节点请求同步控制信息来不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预定判定时间间隔内接收到至少两个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时,将接收到的数值最大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确定为最终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以及
比较最终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所述存储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数值大的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时间间隔为Tstable/(N+1),其中Tstable为网络侧设定的单频网络区域稳定时间,N为网络侧下发的以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预先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网络侧下发的以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以及
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预先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零。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以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以及开启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与关闭广播组播业务的小区之间间隔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相邻小区所属基站发送的以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与存储单元存储的小区圈数初始值的关系,将比较单元比较结果大的数值确定为最终的小区圈数数值;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存储单元存储的第二小区圈数数值;
开启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结果是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大于第二小区圈数数值时,开启所在小区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否则不开启所在小区广播组播业务的发射;
计算单元,用于将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减一;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计算单元计算的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是否大于零;
发送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是大于零时,将计算单元计算的减一后的小区圈数数值发送给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否则取消发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占用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结果是确定的最终小区圈数数值小于等于第二小区圈数数值且大于零时,占用发射广播组播业务所需的资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在预定判定时间间隔内接收到至少两个相邻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时,将接收到的数值最大的第一小区圈数数值确定为最终接收的小区圈数数值。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所属的基站时,所述基站中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网络侧下发的以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单频网的小区圈数初始值;以及
所述基站为订阅广播组播业务的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周围小区所属的基站时,所述基站中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小区圈数初始值为零。
CN 200710175568 2007-09-30 2007-09-30 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01400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75568 CN101400068B (zh) 2007-09-30 2007-09-30 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75568 CN101400068B (zh) 2007-09-30 2007-09-30 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0068A true CN101400068A (zh) 2009-04-01
CN101400068B CN101400068B (zh) 2013-05-22

Family

ID=40518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75568 Active CN101400068B (zh) 2007-09-30 2007-09-30 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006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623A (zh) * 2011-01-27 2011-06-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sfn操作域动态生成方法和mce
CN102196603A (zh) * 2010-03-09 2011-09-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Mcch接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256210A (zh) * 2010-05-19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bms业务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20311A2 (en) * 2010-08-12 2012-02-1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transmission
CN101867873B (zh) * 2009-04-14 2012-08-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信息的发送、接收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581833A (zh) * 2012-07-24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动态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业务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56210B (zh) * 2010-05-19 2016-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bms业务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9348B2 (en) * 1999-04-30 2005-01-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multicasts i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CN1836387B (zh) * 2003-08-22 2010-11-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支持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分组数据的小区重选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873B (zh) * 2009-04-14 2012-08-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信息的发送、接收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196603A (zh) * 2010-03-09 2011-09-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Mcch接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196603B (zh) * 2010-03-09 2015-05-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Mcch接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256210A (zh) * 2010-05-19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bms业务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143992A1 (zh) * 2010-05-19 2011-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bms业务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56210B (zh) * 2010-05-19 2016-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bms业务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20311A3 (en) * 2010-08-12 2012-04-2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transmission
CN102378108A (zh) * 2010-08-12 2012-03-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78108B (zh) * 2010-08-12 2016-03-3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2020311A2 (en) * 2010-08-12 2012-02-1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transmission
CN102098623A (zh) * 2011-01-27 2011-06-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sfn操作域动态生成方法和mce
CN102098623B (zh) * 2011-01-27 2013-06-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sfn操作域动态生成方法和mce
CN103581833A (zh) * 2012-07-24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动态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业务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0068B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71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area
CN101400068B (zh) 分布式动态单频网络区域管理方法及基站
CN107079413B (zh) 通过提供广播和单播服务两者的基站的动态资源分配
CN101919282A (zh) 通信系统
Ni et al. Vehicular beacon broadcast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information (AoI)
CN104618959B (zh) 一种实现航空自组网mac协议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137227A (zh) 数字集群系统中硬切换方法
Chowdhury et al. Group handover management in mobile femtocellular network deployment
Lee et al. User association for backhaul load balancing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20160007280A1 (en)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of a small cell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Mishra et al. Exploiting an optimal user association strategy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HetNets
CN102026379B (zh) 家庭基站选择载波的方法及家庭基站
CN105122870A (zh) 载波分配
CN104994585A (zh) 一种基于x2接口的资源协调方法
CN103209472A (zh) 一种进行协作调度小区间上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40177A (zh) 多层异构网络中基于能效的小区选择方法
Tang et al. Offloading performance of range expansion in picocell networks: A stochastic geometry analysis
CN103347250B (zh) 一种动态调整多媒体广播单频网区域的方法
Wu et al. Heterogeneity-aware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in dense small cell networks
CN10162660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场景下终端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Ozyurt et al. Impact of self-configuration on handover performance in green cellular networks
Chen et al. Clustering-based co-tier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dense small cell networks
CN106550401B (zh) 一种小区偏置和abs比例的联合配置方法及装置
Ning et al. Dynamic cell range expansion-bas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s
Wang et al. Joint dynamic point blanking and ABS for ICIC in cloud cooperated heterogeneou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