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9745A - 用网络层隧道实现用户端上行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网络层隧道实现用户端上行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9745A CN101399745A CNA2007100467979A CN200710046797A CN101399745A CN 101399745 A CN101399745 A CN 101399745A CN A2007100467979 A CNA2007100467979 A CN A2007100467979A CN 200710046797 A CN200710046797 A CN 200710046797A CN 101399745 A CN101399745 A CN 1013997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lticast
- packet
- user
- network
- network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层隧道以实现用户端上行组播数据发送的解决方案:用户端的接入设备作为网络层隧道的起始端,对来自用户端的组播数据包的发送进行控制,将获准发送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网络层封装并通过网络层隧道向组播网络设备发送;部署在内容分发网络里的由多个组播网络设备构成的任意播组优选地作为所述网络层隧道的终点,组播网络设备从网络层隧道接收到经接入设备封装后的新的IP数据包,将其解封装后,用于此后的组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中的组播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组播源为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的传输。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广播服务和应用(例如IPTV)的不断发展,终端用户不再满足于只是扮演节目内容的被动接收者这样一个角色,而也想成为节目内容的提供者,与他人分享他们个人的电视节目,因此,对于由用户终端作为组播源来进行上行组播数据传输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但是,来自于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上行发送请求通常是被接入服务提供商(ASP)或者网络服务提供商(NSP)所禁止的。
当前已提出一些技术方案以实现终端用户的这一需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VOD(Video of Demand)方案,在此方案中,终端用户首先将他们所提供的节目内容以单播数据流的形式上传到VOD服务器,然后由VOD服务器将此单播数据流转换成组播数据流,并发送到内容分发网络(CDN)。此方法的缺点在于:1.提供给用户终端的接口是单播通道而非组播通道;2.由于工作原理所限(先上传再分发),很难实现实时共享节目内容直播;3.将单播数据流转换成组播数据流会耗费大量网络资源。
根据另一现有方案,为用户终端建立其与网络端(组播路由器)之间的交叉连接虚拟局域网(cross-connect VLAN),于是,由用户终端发出的单播、组播数据都将透明地传输至组播路由器用于组播。因此,运营商无法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如,过滤不合法的组播数据包等)。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隧道(L3 Tunnel,下文中不失一般性地以IP层隧道为例进行说明)的全新的解决方案,其中:用户终端所属的接入设备(如,DSLAM)作为所述IP层隧道的起始端,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的发送进行控制,将获准发送的组播数据包打包在隧道数据包(一个新的IP数据包,包头中的目的地址是一个单播地址或一个任意播地址)中,再将得到的隧道数据包发往所述IP层隧道的终点即组播网络设备(如,组播路由器、组播服务器等,下文中不失一般性地以组播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组播路由器接收到由接入设备发来的隧道数据包后,对其进行解封装,从而将封装在所述隧道数据包中的组播数据包取出,还原出原始组播数据,用于组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通信网络的接入设备中用于控制用户终端发送上行组播数据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对经由用户侧端口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上行组播数据包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将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发往组播路由器,以用于组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通信网络的组播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由接入设备转发的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对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进行与所述接入设备处所执行的网络层封装处理相应的网络层解封装处理,以生成经网络层解封装的原组播数据包,以用于以本组播网络设备为根节点的组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通信网络的接入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的发送进行控制的组播控制装置,其中,包括:封装装置,用于对经由一个用户侧端口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第一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发往组播网络设备,以用于组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通信网络的组播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的组播装置,其中,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由接入设备转发的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解封装装置,用于对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进行与所述接入设备处所执行的网络层封装处理相应的网络层解封装处理,以生成经网络层解封装的原组播数据包,以用于以本组播网络设备为根节点的组播。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优势:
1.只需对用户终端所连的接入设备进行相应配置,并利用通常的IP网络作为传输网络,即可基于网络层隧道技术建立一条从接入设备到内容分发网络中的组播网络设备的组播通道,简单有效;
2.本发明优选地在内容分发网络里引入由一组组播网络设备构成的任意播组来作为网络层隧道的终点,基于现有或未来的路由策略,来自不同用户端接入设备的组播数据可到达不同的组播网络设备,从而有助于实现组播网络设备间的负载均衡;
3.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采用基于不同协议的IP层隧道技术,以满足应用的要求(比如基于GRE协议的隧道,基于IPSec协议的隧道等)。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IP网络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的发送进行控制的系统方法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的接入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的发送进行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的组播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的接入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的组播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的组播装置框图。
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模块)或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实现本发明的IP网络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于IP网络。为方便理解,对图1中所示各网络节点简要说明如下:
用户终端A:典型地如IP网络摄像机、能够提供组播流输出的计算机等,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经由调制解调器与接入设备1的一个用户侧端口相连。本文中,将作为组播源的用户终端(如,用户终端A)称为上行组播源。
网络侧组播源5:传统组播业务中的组播源,位于网络侧并为网络内的用户终端提供组播服务。本发明引入后,普通的用户终端A将也能像网络侧组播源5一样在所示IP网络内为其它用户终端提供组播服务。
接入设备1:典型地如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LANSWITCH(局域网交换机)、GPON(千兆比特无源光纤网络)或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中的接入设备等,其位于组播服务器与用户终端之间。对于以图示网络侧组播源5为组播源的传统下行组播业务,在现有技术中,接入设备1主要负责将来自网络侧组播源5的下行组播数据流复制给其所辖的请求接收相应组播业务数据的各用户终端。下文中,不失一般性地以DSL网络中的DSLAM为例来对本发明中的接入设备1进行说明,并将接入设备1称为DSLAM1。
具体地,DSLAM1可以通过实现IGMP/MLD Proxy(IGMP/MLD代理)等组播协议功能,来对其所辖的用户终端的加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加入一个组播组以接收相应的组播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对该加入请求消息进行响应:当用户终端所请求的某组播业务数据流已经预推到该接入设备处时,接入设备将该组播组数据流复制给该用户;否则,接入设备会将加入请求消息转发至网络侧的组播服务器。
特别地,在本发明引入后,DSLAM1还将能够对来自其所辖的用户终端A的上行组播数据进行过滤,并作为本发明中用于传输上行组播数据的IP层隧道的起点。
组播服务器2、3、4:共同构成一个任意播组,即本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传输上行组播数据的IP层隧道的终点,作为组播业务的集中点来收集来自各上行组播源和网络侧组播源5的组播数据,以为网络提供组播服务。
用户终端B、C:组播业务的接收者,通过向所述组播服务器2-4组成的任意播组发送加入请求消息(典型地如IGMP Report消息),请求加入与用户终端A所提供的组播业务相对应的组播组,进而接收源自用户终端A的组播业务数据。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的发送进行控制的系统方法流程图。以下参照图2并结合图1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参见图2,步骤S1中,用户终端A将其希望向网络提供的业务数据以上行组播数据包的形式发往DSLAM1。其中,源地址为用户终端A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此前向网络中的控制设备(图中未示出)所请求分配的组播地址,假设为225.1.2.3。
接收到用户终端A发来的上行组播数据包后,在步骤S2中,DSLAM1首先检测接收到的该数据包是否为组播数据包,若检测出该数据包为单播数据包,则可按照现行本领域通常技术进行转发或其它处理,如,若DSLAM1执行数据链路层的交换,则根据该单播数据包中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将该单播数据包转发至目的MAC地址所指向的路由器;若DSLAM1执行网络层交换,则根据该单播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将该单播数据包转发至目标路由器。鉴于单播数据包的转发是本领域最基础的技术,且与本发明的发明点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下文中将不再对单播数据包的转发作特别说明。
若检测出该数据包为组播数据包,优选地,DSLAM1根据预存的组播控制信息来判断该次上行组播数据的发送是否合法,分情形对所述判断过程详述如下:
情形1:组播控制信息仅包括与用户侧
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
此种情形下,在步骤S2中,DSLAM1在预存的组播权限信息中查询与其接收到所述上行组播数据包所用的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以判断是否允许用户终端经由该用户侧端口发送上行组播数据。DSLAM1预存的组播权限信息典型地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侧端口号 | 组播权限信息 |
I | 允许 |
II | 禁止 |
III | 允许 |
假设用户终端A所在的用户子网连接至DSLAM1的用户侧端口I,于是,DSLAM1在步骤S2中将得到如下判断结果:允许用户终端经由用户侧端口I发送上行组播数据包。
于是,DSLAM1将来自用户终端A的所述组播数据包进行IP层的再封装,具体地,根据现有的隧道封装标准如GRE或IPsec对其进行封装,从而得到经IP层封装的数据包。其中,在此次封装所得的包头中,目的地址为图中所示任意播组的任意播地址,源地址可选地为原组播数据包中的源地址,或DSLAM1的IP地址。
情形1通常适合应用于终端用户可信度较高的场景中,此时,默认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为此前为其分配的组播地址,因此无需结合组播地址对该组播数据包的发送进行控制。其中,组播权限信息可以由DSLAM1所属的网络控制设备根据用户的定制(例如,某用户向运营商付费,请求由某一子网来向网络发送组播数据)来进行自动配置,也可以由网络管理员进行人工配置。
情形2:组播控制信息包括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
组播权限信息以及一个或多个合法组播地址
此种情形下,DSLAM1优选地在表2所示的组播控制信息中进行查询进而判断是否允许将该上行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
表2
于是,步骤2优选地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
- 首先,DSLAM1根据表2查询用户侧端口I是否允许用户终端发送上行组播数据包。由表2可见,DSLAM1将发现,用户终端具有由用户侧端口I来向其发送上行组播数据包的权限;
- 接着,DSLAM1进一步根据与用户侧端口I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来判断该组播数据包中所包含的组播地址(目的地址)是否属于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前已述及,该组播数据包中包含的组播地址为225.1.2.3,于是,经过与表2进行比对,DSLAM1将得知该组播数据包中包含的组播地址属于与用户侧端口I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可以对其进行组播。
根据表2所示组播控制信息,如果经由用户侧端口I到来的上行组播数据包中包含的组播地址为225.1.2.6,则因其不是与用户侧端口I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DSLAM1会将该组播数据包丢弃。
与情形1相同地,在情形2中,DSLAM1对允许组播的组播数据包进行IP层的封装,从而得到一个新的IP数据包(隧道数据包)。其中,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新的IP数据包包头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为图1所示各组播服务器所在任意播组的任意播地址。
步骤S3中,经IP层封装所得的新的IP数据包将被发往IP隧道的终点。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DSLAM1与各组播服务器之间可能会相隔一级或多级其它网络设备(如,其它DSLAM、交换机等)。为使DSLAM1发出的所述新的IP数据包能够到达该任意播组,该任意播组的各成员可以周期性地在所述IP网络中广播路由通知消息,其中包括:该组播服务器所在任意播组的任意播地址,优选地,还包括该成员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本组播网络设备的负荷状况信息;本组播网络设备的资源状况信息;本组播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信息。
掌握了该任意播组中各个组播服务器的负载信息后,DSLAM1以及所述一级或多级其它网络设备便可以基于现有的路由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等,或申请日后出现的其它路由算法)来将所述新的IP数据包发往负载最轻的一个组播服务器,从而实现各组播服务器间的负载均衡。
本例中,假设组播服务器3负载最轻,于是,步骤S3中发出的目的地址为该任意播组的任意播地址的新的IP数据包将到达组播服务器3。
接到所述新的IP数据包后,在步骤S4中,组播服务器3将利用与DSLAM1所用的封装协议相对应的解封装方式来对所述新的IP数据包进行IP层解封装,从而将由DSLAM1封装在该新的IP数据包中的原组播数据包取出,进而还原出原组播数据。
此后的步骤S5中,组播服务器3将作为组播树根节点来应其它用户终端的需要将源自用户终端A的组播数据进行组播。其实现方式与传统组播技术中应用户终端需要来将源自图1所示网络侧组播源5的组播数据进行组播的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接入设备1封装所得的新的IP数据包中包含的目的地址为单播地址,并由一个组播服务器来作为传输所述新的IP数据包的IP隧道的终点。接收到该新的IP数据包后,所述组播服务器同样对其进行与DSLAM1处所作封装操作相对应的解封装操作,从而将封装在该新的IP数据包中的原组播数据包取出,进而还原出原始组播数据,用于组播。
以上从系统角度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下面将参照各网络设备处的流程图对上述发明内容部分所提及的本发明之各个方面进行介绍,其中,图2及其相关描述在此一并作为参考。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的接入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的发送进行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参照图3并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说明如下。
根据本发明,用户终端A将其希望提供的业务数据(如,用户使用摄像机拍摄并希望与他人分享的视频片段)以组播数据包的形式上传至DSLAM1。
在步骤S10中,DSLAM1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此后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DSLAM1对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为组播数据包。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通常,在IP地址的分配机制中,组播地址统一处于一个特殊的地址段内,由此,DSLAM1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数据包包头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来判断其是否是一个组播数据包。
如果该数据包不是组播数据包(如,是一个包含单播地址或任意播地址的数据包),则该方法进入步骤S12’,其中,DSLAM1基于现有技术对其进行转发或其它处理。譬如,对于一个单播数据包,根据其中包含的目的地址,将其进行转发。
如果该数据包为组播数据包,则本方法进入步骤12,DSLAM1根据组播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对该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其中,所述组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或任多项:
- 与发送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所述组播权限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用户终端经由该用户侧端口发送组播数据包;
- 与发送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合法组播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两项都包括在组播控制信息内,也即,DSLAM1处的组播控制信息的形式如前述表2所示。具体地,表2在DSLAM1处可体现为一个接入控制清单(ACL),用户侧端口号、与之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以及合法组播地址保存在其中。如果组播权限信息为“允许”,则,该条组播控制信息第一层意思为:此用户侧端口被允许进行上行组播数据发送;第二层意思为:此用户侧端口只被允许向它在接入控制清单所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进行组播发送。
因此,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仅当来自用户终端A的所述上行组播数据包所经由的用户侧端口被允许发送上行组播数据且该数据包中所包含的组播地址属于与该用户侧端口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组播控制信息的存储形式不限于表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ACL中可以仅保存被允许发送上行组播数据的用户侧端口的端口号及与之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
于是,在步骤S12中,DSLAM1首先在所述接入控制清单(ACL)里进行查询,判断该上行组播数据包所经由的用户侧端口是否列于ACL中,即,判断该上行组播数据包所经由的所述用户侧端口是否被允许进行上行组播数据的发送。
如果ACL中未存有该用户侧端口的信息,则表示此用户侧端口被禁止进行上行组播数据的发送,于是直接将该组播数据包丢弃。
如果在ACL中列有该用户侧端口的信息,则表示此用户侧端口是被允许进行上行组播数据发送的,于是,再进一步根据该组播数据包所包含的组播地址来在ACL中进行查询,判断该组播数据包所要发往的组播地址是否属于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
若该组播数据包所要发往的组播地址不属于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表示此次组播数据发送是不合法的,于是将该组播数据包丢弃。
若该组播数据包所要发往的组播地址不属于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表示此组播数据发送合法,允许对其进行组播。
接着,在步骤S13中,DSLAM1将获准发送的组播数据包进行IP层封装,于是,来自用户终端A的组播数据包被封装在一个新的IP数据包中,所述新的IP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图1所示任意播组的任意播地址。在所述封装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应用而选取合适的封装协议,如GRE(通用路由封装)协议、IPSec(IP Security)协议等。
最后,在步骤S14中,DSLAM1将经IP层封装后得到的所述新的IP数据包发往图1所示任意播组。
如果步骤S12中的判断结果为不允许对来自用户终端A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如,该组播数据包中所包含的组播地址不属于表2中所定义的与用户侧端口I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则本方法进入步骤S13’,DSLAM1将该组播数据包丢弃。
以下,参照具体流程图4并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进行说明,其中,上文中结合图2对系统流程的说明以及结合图3对第一方面的说明在此作为参考。其中,组播网络设备仍以图1所示组播服务器3为例。
在步骤S20中,组播服务器3接收来自DSLAM1并经由IP网络传输的经IP层封装的数据包。
此后的步骤S21中,组播服务器3根据接入设备DSLAM1处对上行组播数据包进行封装所采用的封装协议来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封装,还原出原组播数据包,以备此后基于其它用户终端的请求以该组播服务器为根节点进行组播。
另外,在步骤S20之前,组播服务器4会将路由通知消息在图1所示IP网络内进行广播,其中,所述路由通知消息包括该组播服务器3所属的任意播组的任意播组地址。在本发明的一个应用中,上述路由通知消息还可包括该组播服务器4的负荷状况信息、资源状况信息和处理能力信息中之任一项或任多项,以备IP网络根据所采用的路由算法据此对所传输数据做出合适的路由选择。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的接入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框图。以下,结合装置框图对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对本发明第一、第二方面所作说明在此一并作为参考。
图5所示的组播控制装置10位于图2所示的各个接入设备(DSLAM1)处。其中包括第一判断装置101、第二判断装置102、封装装置103和第一发送装置104。所述第二判断装置102又包括权限判断装置1021和地址判断装置1022。
DSLAM1中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第一接收装置,以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上行数据包。第一判断装置101则负责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检测,判断该上行数据包是否为组播数据包,若判断结果为单播数据包,则可基于现有技术对其进行转发或其它处理;若判断结果为组播数据包,则第一判断装置101将判断结果和组播数据包传递给第二判断装置102中的权限判断装置1021。其中,假设DSLAM1经由其用户侧端口I接收到所述上行组播数据包。
基于如表2所示的组播控制信息,权限判断装置1021根据用户侧端口I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判断该用户终端是否有权经由该端口发送上行组播数据,若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则判决此上行组播数据包不合法,将其丢弃;
因DSLAM1经由用户侧端口I接收到该组播数据包,且根据表2,组播控制信表明允许用户终端经由用户侧端口I发送上行组播数据,于是,本例中,权限判断装置1021将得到肯定的判断结果,于是,其将该上行组播数据包传递到同位于第二判断装置102中的地址判断装置1022,以做进一步判断。
地址判断装置1022根据该上行组播数据包中包含的组播地址(目的地址)并基于表2来判断该组播地址是否属于与用户侧端口I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若判断结果为否定的,则判决该上行组播数据包的发送不合法,并将其丢弃;若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则判决该上行组播数据包的发送合法,准许进行组播。并将该上行组播数据包提供给封装装置103。
所述封装装置103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封装协议将传来的上行组播数据包封装在一个新的IP数据包中,以备通过网络层隧道进行发送。其中,可采用的封装协议包括通用路由封装(GRE)协议和IPSec等。
最后,封装装置103将封装所得的所述新的IP数据包传递到第一发送装置104,然后由第一发送装置104将其送入IP层隧道,发往图1所示的任意播组。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通信网络的组播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的组播装置框图。
以下,结合装置框图对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对本发明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所作说明在此一并作为参考。图6所示的组播装置20位于图2所示的各组播服务器处。其中包括接收装置201、解封装装置202和通知装置203。
接收装置201接收经由IP层隧道传来的来自DSLAM1的经封装后的组播数据包,并将其传递给解封装装置202。
解封装装置202根据接入设备DSLAM1处对用户端组播数据封装所采用的协议对接收数据进行相应的解封装,进而还原出原组播数据。
此外,组播装置20还包括第二发送装置(未在图中示出),解封装装置202将还原出的组播数据传递到第二发送装置,第二发送装置则以组播服务器3为根节点将还原出的组播数据向请求接收的用户终端进行组播发送。
另外,组播装置20中的通知装置203会将路由通知消息在图1所示IP网络中广播。其中,所述路由通知消息包括该组播服务器3所属的任意播组的任意播地址。在本发明的一个应用中,上述路由通知消息还可包括该组播服务器3的负荷状况信息、资源状况信息和处理能力信息中之任一项或任多项,以备IP网络根据所采用的路由算法据此对所传输数据做出合适的路由选择。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系统、设备和具体协议,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Claims (20)
1.一种在通信网络的接入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的上行发送进行控制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c.对经由用户侧端口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上行组播数据包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
d.将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发往组播路由器,以用于组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前还包括:
a.对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判断该数据包是否是组播数据包;
所述步骤c还包括:
-如果该数据包为组播数据包,则对其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之后且在所述步骤c之前还包括:
b.如果该数据包为组播数据包,则根据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控制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对该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
所述步骤c还包括:
-如果允许对该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则控制对其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
-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所述组播权限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用户终端经由该用户侧端口发送组播数据包;
-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合法组播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组播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和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合法组播地址时,所述步骤b包括:
b1.根据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判断是否允许用户终端经由该用户侧端口发送组播数据包;
b2.如果允许用户终端经由该用户侧端口发送组播数据包,则判断该组播数据包的组播地址是否属于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其中,当该组播数据包的组播地址属于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时,允许对该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
-对所述组播数据包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IP数据包;
所述步骤d包括:
-将生成的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IP数据包发往目的地网络设备。
7.一种在通信网络的组播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由接入设备转发的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
B.对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进行与所述接入设备处所执行的网络层封装处理相应的网络层解封装处理,以生成经网络层解封装的原组播数据包,以用于以本组播网络设备为根节点的组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网络设备为一个任意播组成员,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路由通知消息广播给所述通信网络,其中,所述路由通知消息包括该组播网络设备所属的任意播组的任意播组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通知消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
-本组播网络设备的负荷状况信息;
-本组播网络设备的资源状况信息;
-本组播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信息。
10.一种在通信网络的接入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的上行发送进行控制的组播控制装置,其中,包括:
封装装置,用于对经由一个用户侧端口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
第一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发往组播网络设备,以用于组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判断装置,用于对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判断该数据包是否是组播数据包;
其中,所述封装装置还用于,当该数据包为组播数据包时,对其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断装置,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为组播数据包时,根据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控制信息,判断是否允许对该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
其中,所述封装装置还用于,当允许对该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时,控制对该组播数据包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
-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所述组播权限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用户终端经由该用户侧端口发送组播数据包;
-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合法组播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组播控制信息包括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和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合法组播地址时,所述第二判断装置还包括:
权限判断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组播权限信息,判断是否允许用户终端经由该用户侧端口发送组播数据包;
地址判断装置,用于,当允许用户终端经由该用户侧端口发送组播数据包时,判断该组播数据包的组播地址是否属于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其中,当该组播数据包的组播地址属于所述与该用户侧端口相对应的合法组播地址时,允许对该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装置还用于对所述组播数据包进行网络层封装,以生成经网络层封装的IP数据包;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将生成的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IP数据包发往目的地网络设备。
16.一种在通信网络的组播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的组播装置,其中,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由接入设备转发的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
解封装装置,用于对所述经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包进行与所述接入设备处所执行的网络层封装处理相应的网络层解封装处理,以生成经网络层解封装的原组播数据包,以用于以本组播网络设备为根节点的组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网络设备为一个任意播组成员,所述组播装置还包括:
通知装置,用于将路由通知消息广播给所述通信网络,其中,所述路由通知消息包括该组播网络设备所属的任意播组的任意播组地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通知消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
-本组播网络设备的负荷状况信息;
-本组播网络设备的资源状况信息;
-本组播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信息。
19.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的上行发送进行控制的组播控制装置。
20.一种在通信网络中的组播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对来自用户终端的组播数据包进行组播的组播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46797A CN101399745B (zh) | 2007-09-30 | 2007-09-30 | 用网络层隧道实现用户端上行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46797A CN101399745B (zh) | 2007-09-30 | 2007-09-30 | 用网络层隧道实现用户端上行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9745A true CN101399745A (zh) | 2009-04-01 |
CN101399745B CN101399745B (zh) | 2012-09-19 |
Family
ID=4051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46797A Active CN101399745B (zh) | 2007-09-30 | 2007-09-30 | 用网络层隧道实现用户端上行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99745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18698A1 (en) * | 2009-04-17 | 2010-10-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sic multicast support for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six (ipv6) |
CN101951323A (zh) * | 2010-08-12 | 2011-01-19 | 上海市共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中实现上行组播的装置及方法 |
CN102710745A (zh) * | 2012-04-25 | 2012-10-03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况轮切方法及装置 |
CN102984072A (zh) * | 2011-09-02 | 2013-03-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广播报文中继方法、系统和接入服务路由器 |
CN106341737A (zh) * | 2016-08-18 | 2017-01-18 | 中央电视台 | Ip组播流处理方法、交换机组、服务器及系统 |
CN104185044B (zh) * | 2013-05-24 | 2019-03-15 | 西娜媒体有限公司 | 用于视频点播的方法和系统 |
CN112188301A (zh) * | 2019-07-04 | 2021-01-0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44349C (zh) * | 2004-07-08 | 2009-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上的点到点协议实现组播的方法 |
-
2007
- 2007-09-30 CN CN200710046797A patent/CN101399745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18698A1 (en) * | 2009-04-17 | 2010-10-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sic multicast support for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six (ipv6) |
US8385249B2 (en) | 2009-04-17 | 2013-02-2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sic multicast support for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six (IPv6) |
CN101951323A (zh) * | 2010-08-12 | 2011-01-19 | 上海市共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中实现上行组播的装置及方法 |
CN102984072A (zh) * | 2011-09-02 | 2013-03-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广播报文中继方法、系统和接入服务路由器 |
CN102984072B (zh) * | 2011-09-02 | 2017-06-16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广播报文中继方法、系统和接入服务路由器 |
CN102710745A (zh) * | 2012-04-25 | 2012-10-03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况轮切方法及装置 |
CN104185044B (zh) * | 2013-05-24 | 2019-03-15 | 西娜媒体有限公司 | 用于视频点播的方法和系统 |
CN106341737A (zh) * | 2016-08-18 | 2017-01-18 | 中央电视台 | Ip组播流处理方法、交换机组、服务器及系统 |
CN106341737B (zh) * | 2016-08-18 | 2020-05-19 | 中央电视台 | Ip组播流处理方法、交换机组、服务器及系统 |
CN112188301A (zh) * | 2019-07-04 | 2021-01-0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188301B (zh) * | 2019-07-04 | 2022-07-2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9745B (zh) | 2012-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298836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P multicast over a broadcast channel | |
CN101414919B (zh) | 上行组播业务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A2371360C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packet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1399745B (zh) | 用网络层隧道实现用户端上行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US7848343B2 (en) | Traffic management for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 |
US7639682B2 (en) | Communi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apparatus | |
DE60205748T2 (de) | Mehrfachsendung in punkt-zu-punkt-paketdatennetzwerken | |
US7394779B2 (en) | Satellite IP multi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 |
US8392593B1 (en) | Multiple control channels for multicast replication in a network | |
CN101369910B (zh) | 网络系统、网络装置及中继装置 | |
CN101291240B (zh) | 一种组播流传输方法和系统 | |
CN102257764A (zh) | 组播服务质量模块和方法 | |
US8238337B1 (en) | Hybrid multicast switch employing network-layer routing | |
CN102907044B (zh) | 多宽带网络网关下业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1496416B (zh) | 用于建立通信关系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465742B (zh) | 利用udp隧道技术实现非对称业务的分流设备及其方法 | |
CN110392272A (zh) | 家庭网关实现直播电视、宽带和点播同时传输的方法 | |
EP2166764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raffic management of video on demand services | |
US20060039375A1 (en) |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trainsmitting broadcasting information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0474843C (zh) | 一种组播业务用户离开处理方法及其网络接入设备 | |
CN102118254A (zh) | 一种上行组播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
US20050117612A1 (en) | Method for multimedia flow transport | |
CN100454870C (zh) | 一种利用igmp协议进行ppp用户组播的方法 | |
KR20050065988A (ko) | 가상 근거리 통신망을 이용하여 방송 스트리밍 서비스를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BEIER AERKATE CO., LTD., SHANGHAI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Beier Aerkate Co., Ltd., Shang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