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9582A -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9582A
CN101399582A CNA2007101224298A CN200710122429A CN101399582A CN 101399582 A CN101399582 A CN 101399582A CN A2007101224298 A CNA2007101224298 A CN A2007101224298A CN 200710122429 A CN200710122429 A CN 200710122429A CN 101399582 A CN101399582 A CN 101399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dm
pattern
end side
signal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24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9582B (zh
Inventor
毕海洲
高卓
谌丽
鲍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224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99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99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9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9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9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用于实现网络侧和终端侧的BRDM模式的调整。所述方法为网络侧确定需要调整到的块重复扩展分集BRDM模式;网络侧通过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使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到与网络侧相同的所述BRDM模式。终端侧接收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信令;终端侧从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与网络侧相同的所述BRDM模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网络侧装置、终端侧装置和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如何消除相邻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一直是各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研究重点。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等传统的频分系统中,采用了簇的概念组成最小的频率集合,实现对频率进行复用,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复杂的频率规划,而且最大的问题就是频率利用率较低。在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由于采用了相互正交的扩频码的多址技术,使得频率复用因子为1。但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仍是限制系统容量的重要原因。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技术的系统,小区之间同样存在着同频干扰的问题,对于小区中心的用户,可以通过功率控制的方法来减少或避免对相邻小区用户的干扰;但小区边界的用户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尤其是两个小区的边界用户间如果采用相同频率,在不加任何其它措施的情况下,这两个小区边界处的用户几乎无法工作。目前可能的解决方法包括软复用,干扰抵消(IDMA)和随机化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限制。
为此,国际移动电信优化(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IMT-A)系统提出了块重复扩展分集传输(Block Repeat DivisionMultiplex,BRDM)技术,与之对应的,当终端采用BRDM技术进行通信时,称为工作在BRDM模式。BRDM是基于基本物理资源块的重复实现,因此并不限制低层的调制多址方式,这种块重复方式可以和各种多址方式相结合,构成多种复合的方案。例如,与OFDMA结合,可以简称为块重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BR-OFDMA);与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结合构成块重复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BR-SC-FDMA)方式。下面以BR-OFDMA为例简要介绍与块重复结合的方式。
BR-OFDMA是将传统的OFDMA与块重复方式相结合所提出的新多址接入方式。BR-OFDMA在保持传统OFDMA调制技术优点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块重复和联合检测技术克服小区之间的干扰,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采用传统的OFDM模式进行同频组网的困难,以及相邻小区间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升了小区的容量和频谱效率,并且提高了小区边缘用户的传输速率。同时,BR-OFDMA在传输实时数据时,与传统OFDMA调制方式相比也有明显的优势。
但如何通知终端侧进行多种BRDM模式之间的调整,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用于实现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调整。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侧确定需要调整到的块重复扩展分集BRDM模式;
网络侧通过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使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到与网络侧相同的所述BRDM模式。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终端侧接收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信令;
终端侧从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
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
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
一种用于网络侧的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获知网络环境发生变化;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确定相应的BRDM模式;
接口模块,用于通过接入层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使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
一种用于终端侧的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需要调整到的块重复扩展分集BRDM模式;
接口模块,用于通过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使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到与网络侧相同的所述BRDM模式。
一种用于终端侧的装置,包括:
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信令;
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并以所述BRDM模式继续工作。
一种系统,包括:
网络侧装置,用于确定需要调整到的块重复扩展分集BRDM模式,以及通过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
终端侧装置,用于从接收到的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以及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信令格式的改进实现了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传输,使得网络侧和终端侧可以调整到相同的BRDM模式。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侧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RRC信令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MAC信令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物理层信令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侧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对信令进行改进,通过改进后的信令携带与BRDM模式有关的信息,来通知终端侧进行工作模式的调整,实现网络侧和终端侧工作在调整后的工作模式。
目前定义了多套BRDM参数(具体指参数的多种取值),如:块重复因子(Repetition Factor,RF),其具有四个可选取值,分别为1、2、4、8。当RF=1的时候,BR-OFDMA就是传统的OFDMA。通过改变BRDM参数来进行多种BRDM模式之间的调整。本实施例中将传统的OFDMA定义为多种BRDM模式中最低级的BRDM模式,靠近BR-OFDMA(或BR-SC-FDMA)方向的BRDM模式为高级BRDM模式。
参见图1A,本实施例中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主要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101:网络侧获知网络环境发生变化。获知的方式有多种,如通过测量手段获知,或者通过接收到的消息获知,接收到的消息如用于BRDM模式调整的控制命令、来自终端侧的接入请求消息或配置信息等。
步骤102:网络侧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确定相应的BRDM模式。
步骤103:网络侧通过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使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到与网络侧相同的所述BRDM模式。
在步骤102中,本实施例的网络环境包括传输的业务、信号质量、终端侧装置的位置、接入的小区和网络负载等。若传输的业务对数据的准确率要求较高,则采用高级的BRDM模式,相反则采用低级的BRDM模式。如数据业务,要求很低的误码率,如语音业务,要求话音内容清晰即可,不要求语音与原声完全一致。若信号质量变差,则采用高级的BRDM模式,来提高信号质量,相反的,信号质量已经很好,采用低级的BRDM模式就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如果采用高级的BRDM模式反而浪费较多的网络资源。若目前网络负载较重,则采用低级的BRDM模式,来减少对网络资源的占用,相反的,采用高级的BRDM模式,来提高信号质量。若终端侧装置进行了小区的初始接入或小区切换,初始接入或切换后的小区要求采用高级的BRDM模式,则需要调整到高级的BRDM模式,或者切换后的小区负载较轻,或者信号质量较好,都可能需要进行BRDM模式的调整。其中,网络负载包括连接的终端侧装置的数量和业务数据量等。若配置信息中定义了忙时采用高级的BRDM模式,闲时采用低级的BRDM模式,则到了忙时(如9点-21点)就采用低级的BRDM模式,到了闲时(如21点-次日9点)就采用高级的BRDM模式。若网络侧通过接收到的消息获知终端侧的装置为处理能力较强和功能较多的高端手机,则可采用高级的BRDM模式。关于终端侧装置的位置,一个实例如图1B所示,将系统小区分为两部分,中心部分表示为A,B,C,边缘部分表示为A’,B’,C’。A’,B’,C’区域的特点是与相邻小区直接相接,考虑到这些区域所受到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可能较大,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当终端侧装置移动到这个区域时,网络侧应启动块重复(即块重复因子大于1)收发方式。当终端侧装置移动到A,B,C区域时,为了节约系统资源,网络侧可关闭块重复(即块重复因子大于1)收发方式。当终端侧装置跨越小区中心部分和边缘部分的边界时,网络侧可控制终端侧调整BRDM模式。
网络侧在确定BRDM模式后便可调整到确定的BRDM模式,可以是即时调整,也可以延迟一段时间后调整。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时的网络侧的主要操作流程,相应的,终端侧在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操作,参见图2所示,主要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201:终端侧接收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信令。
步骤202:终端侧从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
步骤203: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
步骤204: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并以所述BRDM模式继续工作。
终端侧可以在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时即可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或者延迟一段时间后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终端侧还可以在收到接入层信令及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后均向网络侧返回响应消息。
本实施例中的信令包括接入层信令。接入层包括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接入层信令包括物理层信令、MAC层信令和RRC层信令。本实施例中的BRDM模式包括传统的OFDMA和BR-OFDMA,根据参数的取值不同,BR-OFDMA可进一步划分。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包括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或者包括BRDM模式的标识和BRDM模式采用的参数,或者包括BRDM模式的标识和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其中,BRDM模式的标识用于标识BRDM模式,以区分其它工作模式,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用于标识多种BRDM模式中的各BRDM模式。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结合接入层信令来对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作用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通过RRC层信令(以下简称RRC信令)传输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如下:
在RRC信令中设置类型(TYPE)域和参数(Parameter)域,形如表1所示,TYPE域用于表示BRDM模式,Parameter域用于携带BRDM模式的参数。如TYPE域中携带BRDM模式的标识(形如BRDM),Parameter域中携带的如RF=1,RC=1等,其中RC(Repetition Code)为重复码,当取值为1时表示用第一套重复码。
表1、RRC信令
 
Type Parameter
步骤301:网络侧获知网络环境发生变化。
步骤302:网络侧根据网络环境发生的变化确定相应的BRDM模式,以及确定需要调整到所述相应的BRDM模式。
步骤303:网络侧生成携带有所述相应的BRDM模式的参数的RRC信令。
步骤304:网络侧将RRC信令发送给终端侧。
步骤305:终端侧接收RRC信令,并在RRC层中,从RRC信令中解析出BRDM模式的标识和BRDM模式的参数。其中,根据BRDM模式的标识获知信令中的参数是用于BRDM模式的参数。
步骤306:终端侧应用获得的BRDM模式的参数,将工作模式调整到相应的BRDM模式。
只需改变Parameter域中的参数值便可使终端侧进行BRDM模式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使用RRC信令传送BRDM模式调整信令,所以将发送的信令称为RRC信令。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用MAC层和物理层信令来传送BRDM模式调整信令。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通过MAC层信令(以下简称MAC信令)传输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BRDM模式的方法如下:
在MAC信令,即MAC控制负载数据单元(Payload Data Unit,PDU)中增加指令指示(Command Indicator,CI)域,形如表2所示,CI域用于携带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其占用的比特(bit)数可根据将来IMT-A中定义的BRDM模式的情况动态变化。以CI为3bit为例:
CI为000,表示BRDM模式第一套参数,可能对应OFDMA模式;
CI为001,表示BRDM模式第二套参数,可能对应BR-SC-FDMA模式;
CI为010,表示BRDM模式第三套参数,可能对应BR-OFDMA模式;
……
表2、MAC信令
 
MAC header CI Other
其中,MAC header表示MAC控制PDU的包头,Other表示现有技术中MAC控制PDU除包头以外的数据。可以认为CI域和Other共同组成了MAC控制PDU的净荷部分,CI域也可以在MAC控制PDU内的其它位置,如CI域可能作为MAC header的一部分,被安排在MAC header内。为了使终端侧知道MAC信令中的哪部分是CI域,则可以将CI域设置在MAC信令中相对固定的位置,如规定MAC header中的首3bit或最后3bit为CI域,或者规定净荷部分中的首3bit或最后3bit为CI域,或者在MAC header后设置了一个或多个固定长度的其它域,规定在这些固定长度的域之后的3bit为CI域。也可以通过在MAC信令中增加TYPE域的方式,使终端侧知道MAC信令中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即CI域,形如表3所示:
表3、MAC信令
 
MAC header Type CI
其中,MAC header表示MAC控制PDU的包头,可以认为CI域和Type域都是MAC控制PDU的净荷部分,CI域和Type域也可以在MAC控制PDU内的其它位置,如CI域和Type域可能作为MAC header的一部分,被安排在MAC header内。TYPE域可以形如BRDM,当解析出BRDM时,便知其后的3bit为CI域,这种方式可以使TYPE域和CI域在MAC控制PDU中的位置更灵活,若未解析出BRDM,则表示不需要调整BRDM模式。或者,将TYPE域设置在MAC控制PDU中相对固定的位置,TYPE域可以形如“1”或“0”,当在该相对固定的位置解析出TYPE域中为“1”时,表示其后的3bit为CI域;若为“0”,则表示MAC控制PDU未包含CI域,表示不需要调整BRDM模式。
本实施例中,使用MAC控制PDU传送BRDM模式调整信令,所以将发送的信令称为MAC信令,其中与RRC层有关的数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也可采用表1所示的RRC信令。若采用MAC信令调整BRDM模式,则需要网络侧和终端侧配置有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与BRDM模式的参数的对应关系。网络侧可以自动配置或者由人工配置。终端侧可以在出厂时固定配置在配置信息中,或者由人工配置,或者在更新或升级时自动进行配置,以上这些方式都可以认为是固定配置,终端侧也可以通过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信令进行动态配置,如接收RRC信令。
在RRC信令中增加配置标识,用于表示此RRC信令是用于BRDM模式的配置还是用于BRDM模式的调整。可以通过第一条RRC信令中的TYPE域和Parameter域携带BRDM模式的标识和索引标识,再通过第二条RRC信令中的TYPE域和Parameter域携带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和参数。或者,通过一条或多条RRC信令中的TYPE域和Parameter域携带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和参数,终端侧根据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便可知道后面的参数是用于BRDM模式的。或者,在RRC信令中增加CI域,通过一条或多条RRC信令中的TYPE域、CI域和Parameter域携带BRDM模式的标识、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和参数。RRC信令的实例如下:
BRDM 000,001,010(RF=1,RC=2),(RF=2,RC=2),(RF=4,RC=1);
或:
BRDM 000(RF=1,RC=2),001(RF=2,RC=2),010(RF=4,RC=1);
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401:网络侧获知网络环境发生变化。
步骤402:网络侧根据网络环境发生的变化确定相应的BRDM模式,以及确定需要调整到所述相应的BRDM模式。
步骤403:网络侧生成携带有所述相应的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的MAC信令。
步骤404:网络侧将MAC信令发送给终端侧。
步骤405:终端侧接收MAC信令,并在MAC层中,从MAC信令中解析出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
步骤406:终端侧根据解析出的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查找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与BRDM模式的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应该使用的BRDM模式的参数。其中,若查找失败则结束流程,或者向网络侧发送响应消息,将查找失败通知给网络侧。
步骤407:终端侧应用获得的BRDM模式的参数,将工作模式调整到相应的BRDM模式。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如下:
在物理层信令中增加CI符,形如表4所示,CI符用于携带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其占用的比特(bit)数可根据将来IMT-A中定义的BRDM模式的情况动态变化,其内容可参见MAC信令中的CI域。物理层信令可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承载。
表4、物理层信令
 
UE ID CI
其中,UE ID表示终端侧装置的标识,其长度固定。为了使终端侧知道物理层信令中的哪部分是CI域,则可以将CI域设置物理层信令中相对固定的位置,如规定物理层信令中的首3bit或最后3bit为CI域,或者规定UE ID后的3bit为CI域。也可以通过在物理层信令中增加TYPE域的方式,使终端侧知道物理层信令中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即CI域,形如表5所示:
表5、物理层信令
 
UE ID Type CI
其中,TYPE域可以形如BRDM,当解析出BRDM时,便知其后的3bit为CI域,这种方式可以使TYPE域和CI域在物理层信令中的位置更灵活,若未解析出BRDM,则表示不需要调整BRDM模式。或者,将TYPE域设置在物理层信令中相对固定的位置,TYPE域可以形如“1”或“0”,当在该相对固定的位置解析出TYPE域中为“1”时,表示其后的3bit为CI域;若为“0”,则表示物理层信令未包含CI域,表示不需要调整BRDM模式。
与MAC信令类似,若采用物理层信令调整BRDM模式,则需要网络侧和终端侧配置有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与BRDM模式的参数的对应关系。配置方式可参见关于MAC信令部分的描述。
步骤501:网络侧获知网络环境发生变化。
步骤502:网络侧根据网络环境发生的变化确定相应的BRDM模式,以及确定需要调整到所述相应的BRDM模式。
步骤503:网络侧生成携带有所述相应的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的物理层信令。
步骤504:网络侧将物理层信令发送给终端侧。
步骤505:终端侧接收物理层信令,并在物理层中,从物理层信令中解析出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
步骤506:终端侧根据解析出的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查找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与BRDM模式的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应该使用的BRDM模式的参数。其中,若查找失败则结束流程,或者向网络侧发送响应消息,将查找失败通知给网络侧。
步骤507:终端侧应用获得的BRDM模式的参数,将工作模式调整到相应的BRDM模式。
以上实施例通过多种信令格式的改进实现了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传输,使得网络侧和终端侧可以调整到相同的BRDM模式,并且上述实施例是针对不同的接入层对信令进行的改进,RRC信令、MAC信令和物理层信令均可用于广播、组播和单播方式,以及适用于多种信道和通信系统。当采用广播或组播方式发送接入层信令时,终端侧可以不返回响应消息,接入层信令中带有响应指示的除外。
实现了网络侧和终端侧调整到相同的BRDM模式,但是受传输环境的影响,终端侧可能未收到网络侧发送的接入层信令,在网络侧调整到新的BRDM模式后仍采用原有的BRDM模式,可能导致无法获得需要的数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网络侧可以连续多次发送接入层信令,以确保终端侧能够准确收到,发送的次数可预先在网络侧配置。或者,网络侧在接入层信令中增加配置命令,用于指示终端侧在收到接入层信令后返回响应消息,若网络侧未收到响应消息,则表示发送失败,需要再次发送,也可以在网络侧预先配置规定时间,若到达规定时间时网络侧还未收到响应消息,则表示发送失败,需要再次发送。
确保实现了网络侧和终端侧调整到相同的BRDM模式,更希望网络侧和终端侧可以同步调整。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是,网络侧在接入层信令中增加生效时间,当到达生效时间时网络侧和终端侧同步调整到新的BRDM模式。生效时间可以是绝对时间也可以是相对时间,绝对时间是指帧号,如1021帧,网络侧在发送到1021帧时进行BRDM模式的调整,终端侧在接收到1021帧时进行BRDM模式的调整。相对时间是指相对收到接入层信令的时间,如5帧,终端侧在收到接入层信令时开始计数,在收到接入层信令后数到第5帧时进行BRDM模式的调整,网络侧发送接入层信令后开始计数,在发送接入层信令后数到第5帧时进行BRDM模式的调整,实现了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同步调整。理论上网络侧发送信令和终端侧接收信令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极小,在实际应用中可忽略不计。其中,目前网络侧装置和终端侧装置中均有计数器,每经过一帧的时长,就产生一跳,计数加1,表示经过了一帧。
可进一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既确保终端侧收到接入层信令,又实现网络侧和终端侧同步进行BRDM模式的调整。如连续发送带有生效时间的接入层信令,尤其是携带绝对时间形式的生效时间。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包括网络侧装置601和终端侧装置602。
网络侧装置601用于获知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并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确定相应的BRDM模式,然后通过接入层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装置602,使终端侧装置602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到与本地相同的所述BRDM模式。网络侧装置601是对装置实体的泛指,可以是网络中的一个装置实体,如演进基站(Evolved Node B),也可以是网络中多个装置实体的组合,如基站(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的组合。
终端侧装置602用于接收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接入层信令,从所述接入层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然后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使用与网络侧装置601相同的BRDM模式,保证了业务的持续传输。终端侧装置602可以是手机、个人掌上电脑和家庭网关等。
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的网络侧装置601包括检测模块701、处理模块702和接口模块703。
检测模块701用于获知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可以是根据接口模块703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测量,也可以是对接口模块703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分析。
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确定相应的BRDM模式。可以配置有网络环境与BRDM模式的对应关系,将网络环境的不同情况划分为多个区间,一个区间对应一种BRDM模式,网络环境变化到哪个区间就采用相应的BRDM模式。或者,网络环境的一些信息与BRDM模式的参数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这里您也可以在提交之前随时补充处理模块702可以在确定相应的BRDM模式后立刻进行调整,或者根据自身设置的生效时间进行调整,然后以确定的BRDM模式继续工作。
接口模块703用于生成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接入层信令,并将接入层信令发送到终端侧装置602。接口模块703还可用于根据处理模块702的指示在接入层信令中增加生效时间和配置命令等信息。
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的终端侧装置602包括接口模块801、解析模块802、处理模块803和执行模块804。
接口模块801用于接收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接入层信令。接口模块801还可用于发送响应消息,可以是自动发送,也可以是根据处理模块803的指示发送,视情况而定。
解析模块802用于从所述接入层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
处理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若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包括BRDM模式的参数,则处理模块803可直接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否则,处理模块803通过查找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和BRDM模式的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当解析模块802从所述接入层信令中获得生效时间时,处理模块803在到达生效时间时将确定的BRDM模式的参数发送给执行模块804;或者处理模块803先将确定的BRDM模式的参数发送给执行模块804,在到达生效时间时指示执行模块804进行调整。
执行模块804用于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并以所述BRDM模式继续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种信令格式的改进实现了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传输,使得网络侧和终端侧可以调整到相同的BRDM模式,并且上述实施例是针对不同的接入层对信令进行的改进,RRC信令、MAC信令和物理层信令均可用于广播、组播和单播方式,以及适用于多种信道和通信系统。并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连续发送接入层信令和在接入层信令中增加生效时间和配置命令等方式,既确保了终端侧收到接入层信令,又实现了网络侧和终端侧同步进行BRDM模式的调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侧确定需要调整到的块重复扩展分集BRDM模式;
网络侧通过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使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到与网络侧相同的所述BRDM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确定所述BRDM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环境包括传输的业务、信号质量、终端侧装置的位置、接入的小区和网络负载中的一项或多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预先在网络侧和终端侧定义不同的多种BRDM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或者包括BRDM模式的标识和所述BRDM模式采用的参数,或者包括BRDM模式的标识和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时,预先在终端侧配置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和所述BRDM模式采用的参数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终端侧配置所述对应关系的方式包括固定配置或者通过向终端侧发送信令进行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信令中增加用于区分所述配置对应关系的操作和所述调整BRDM模式的操作的配置标识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接入层信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层包括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层和无线资源控制层中的一项或多项;相应的,所述接入层信令包括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层信令和无线资源控制层信令中的一项或多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信令为共享控制信道上的信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共享控制信道上的信令中增加指令指示符;通过接入层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的步骤具体为:通过共享控制信道上的信令中的指令指示符将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发送到终端侧。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媒体接入控制层信令中增加指令指示域;通过接入层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的步骤具体为:通过所述媒体接入控制层信令中的指令指示域将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发送到终端侧。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无线资源控制层信令中设置类型域和参数域;通过接入层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的步骤具体为:通过所述无线资源控制层信令中的类型域和参数域将BRDM模式的标识和所述BRDM模式采用的参数发送到终端侧,或者,通过所述无线资源控制层信令中的类型域和参数域将BRDM模式的标识和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发送到终端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通过所述信令向终端侧发送命令生效时间,当到达所述命令生效时间时,网络侧和终端侧同步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通过所述信令,向终端侧发送用于要求终端侧返回响应消息的配置命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网络侧预先配置规定时间,当到达规定时间未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再次向终端侧发送所述接入层信令。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用于广播、多播和单播传输的信道使用的信令。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终端侧接收所述信令;
终端侧从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
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
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
20、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终端侧接收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信令;
终端侧从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
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
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或者包括BRDM模式的标识和所述BRDM模式采用的参数,或者包括BRDM模式的标识和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时,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的步骤包括: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查找本地配置的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和BRDM模式采用的参数的对应关系,并确定所述BRDM模式采用的参数。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终端侧预先配置BRDM模式的索引标识和BRDM模式采用的参数的对应关系。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侧预先配置所述对应关系的方式包括固定配置或者通过接收接入层信令进行配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信令中增加用于区分所述配置对应关系的操作和所述调整BRDM模式的操作的配置标识符。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接入层信令。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层包括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层和无线资源控制层中的一项或多项;相应的,所述接入层信令包括物理层信令、媒体接入控制层信令和无线资源控制层信令中的一项或多项。
28、一种用于网络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需要调整到的块重复扩展分集BRDM模式;
接口模块,用于通过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使终端侧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调整到与网络侧相同的所述BRDM模式。
29、一种用于终端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的信令;
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并以所述BRDM模式继续工作。
30、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装置,用于确定需要调整到的块重复扩展分集BRDM模式,以及通过信令将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发送到终端侧;
终端侧装置,用于从接收到的所述信令中获得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以及根据所述BRDM模式的参数调整到所述BRDM模式。
CN2007101224298A 2007-09-25 2007-09-25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399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24298A CN101399582B (zh) 2007-09-25 2007-09-25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24298A CN101399582B (zh) 2007-09-25 2007-09-25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9582A true CN101399582A (zh) 2009-04-01
CN101399582B CN101399582B (zh) 2012-11-21

Family

ID=40517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24298A Active CN101399582B (zh) 2007-09-25 2007-09-25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9958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780A (zh) * 2009-10-09 201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移动通信系统移动性参数协商方法及系统
CN109474382A (zh) * 2017-09-08 2019-03-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9148655A1 (zh) * 2018-01-31 2019-08-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控制用户设备进行复制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23221723A1 (zh) * 2022-05-19 2023-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4786A1 (en) * 2001-11-26 2003-06-05 Jung Stefan Wilhelm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on of substreams in circuit switched connections
JP3898192B2 (ja) * 2004-03-29 2007-03-2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適応変調方式を使用した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805434B (zh) * 2005-01-10 201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物理信道资源的编码调制方式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780A (zh) * 2009-10-09 201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移动通信系统移动性参数协商方法及系统
CN109474382A (zh) * 2017-09-08 2019-03-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9148655A1 (zh) * 2018-01-31 2019-08-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控制用户设备进行复制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23221723A1 (zh) * 2022-05-19 2023-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9582B (zh)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5016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numerologies
CA2974213C (en) Dynamic adjustment of downlink/uplink allocation ratio in tdd wireless systems
CN101577943B (zh) 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站执行的方法
US200701157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90958A (zh) 用于具有滤波ofdm的自适应帧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CN110999194A (zh) 通信系统
KR102232476B1 (ko)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2021031498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719157B (zh) 一种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2882644A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处理、检测方法及装置
KR20190100239A (ko) 정보 송신 방법, 정보 수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EP3573299B1 (en) Time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6793097B (zh) 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的控制方法
JP4981908B2 (ja) アップリンクタイミング制御信号
JP2021523633A (ja) ページング機会の開始決定
WO202001549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3163905A1 (zh) 使用时分双工通信制式的系统中的上下行配置方法和设备
US8374211B2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812053A (zh) D2d通信同步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发送端及接收端
KR20190053937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75303B1 (ko) Lte-tdd 시스템 중의 유연성 서브 프레임 유형을 확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99582B (zh)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KR101765943B1 (ko) 다중 반송파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스위칭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87242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향상된 멀티캐스트 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 데이터를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EP2341656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6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