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9136A -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9136A
CN101389136A CNA2008101707584A CN200810170758A CN101389136A CN 101389136 A CN101389136 A CN 101389136A CN A2008101707584 A CNA2008101707584 A CN A2008101707584A CN 200810170758 A CN200810170758 A CN 200810170758A CN 101389136 A CN101389136 A CN 101389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random access
physical random
index value
resour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07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9136B (zh
Inventor
郝鹏
喻斌
梁春丽
戴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707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9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9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9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9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9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其中,映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根据映射方式,设置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值之间的第一偏差值,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大索引值之间的第二偏差值;将第一偏差值和第二偏差值设置为相同或不同。通过本发明,避免了系统带外泄漏及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

Description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TDD)模式的帧结构也称为第二类帧结构,即frame structure type 2。
图1示出了第二类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10ms(307200Ts,1ms=30720Ts)的无线帧分成两个半帧,其中,每个半帧长5ms(153600Ts),且每个半帧包含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每个1ms的子帧由2个0.5ms的时隙组成。表1示出了第二类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作用,如表1所示,D表示用于传输下行信号的下行子帧,U表示用于传输上行信号的上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每个特殊子帧包含三个特殊时隙:下行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Time Slot,简称为DwPTS)、保护间隔(Guard Period,简称为GP)、上行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简称为UpPTS)。在实际系统应用中,上、下行的配置索引会通过广播消息通知给终端。
表1 上、下行子帧配置
Figure A200810170758D00071
LTE系统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简称为PRACH),又称为随机接入机会(random accessopportunity),或称为随机接入资源(random access resource)。图2示出了PRACH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PRACH对应一个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其中,随机接入前导由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为CP)和Sequence(序列)两部分组成,不同的前导格式(preamble format)对应不同的CP和/或Sequence长度。表2示出了LTE系统中TDD模式所支持的preamble format种类。
表2
 
Preambleformat  CP长度TCP Sequence长度TSEQ
0 3168Ts 24576Ts
1 21024Ts 24576Ts
2 6240Ts 2×24576Ts
3 21024Ts 2×24576Ts
4(仅对于第二类帧结构)    448Ts 4096Ts
如表2所示的前导格式中,preamble format 0、preamble format1、preamble format 2、preamble format 3在普通上行子帧中传输,preamble format 4在UpPTS内传输。具体地,preamble format 0在一个普通上行子帧中传输,preamble format 1在两个普通上行子帧中传输,preamble format 2在两个普通上行子帧中传输,preambleformat 3在3个普通上行子帧内传输,preamble format 4在UpPTS内传输(起始位置在UpPTS的末尾处提前5158Ts位置上发送)。
在LTE系统中,资源分配以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为RB)为单位,另外,该资源块也可称为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简称为PRB)。一个RB在频域上占12个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简称为RE),即,在时域上占一个OFDM符号,在时域上占一个时隙,即,在普通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简称为普通CP)中占7个SC-OFDM符号,在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icprefix,简称为扩展CP)占6个SC-OFDM符号。图3示出了LTE系统中资源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如果定义上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总数为
Figure A200810170758D00091
则RB的索引值为0,1,......,
Figure A200810170758D00092
其中,一个PRACH信道在频域占6个RB所对应的带宽,即72个RE,每个RE的带宽为15kHz,时域位置相同的PRACH信道通过频域进行区分。
在频域上,普通上行子帧可以传输PRACH信道、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UCCH)、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SRS)等物理信道/信号。UpPTS包可以传输SRS信号和前导格式为4的PRACH信道。
目前,时域位置相同、频域位置不同的多个PRACH信道映射在上边带或下边带上,且映射在上边带时的频域起始位置与映射在下边带时的频域起始位置相同。PRACH信道在频域上的频域映射会影响PRACH信道与其它上行信道的频域复用关系,而且,目前的PRACH信道频域映射方法会导致系统带外泄漏,并对其它系统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PRACH信道频域映射方法会导致系统带外泄漏,并对PUCCH产生干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该方法用于对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频域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包括:确定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其中,映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根据映射方式,设置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值之间的第一偏差值,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大索引值之间的第二偏差值;将第一偏差值和第二偏差值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映射方式,设置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值之间的第一偏差值,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大索引值之间的第二偏差值,并将第一偏差值和第二偏差值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将不同映射方式的频域起始位置设置为不同,相比于现有技术,避免了系统带外泄漏,及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系统中T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系统中资源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例一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例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例三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例四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例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例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的另一优选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对于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确定该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并根据映射方式,设置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较优地,可以将不同映射方式的频域起始位置设置为不同。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对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频域映射,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确定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映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且每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占据6个连续的资源块;
步骤S404,根据映射方式,设置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值之间的第一偏差值,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大索引值之间的第二偏差值;
步骤S406,将第一偏差值和第二偏差值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不同映射方式的频域起始位置设置为不同,相比于现有技术,避免了系统带外泄漏及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
对于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及频域位置的处理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一:将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均确定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或者,将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均确定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
一方面,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均确定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即利用公式 n PRB RA = 6 f RA + N PRBoffset , 1 RA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另一方面,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均确定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即利用公式 n PRB RA = N RB UL - 6 ( f RA + 1 ) - N PRBoffset , 2 RA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其中,nf为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简称为SFN),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43
等于0代表第一个半帧,等于1代表第二个半帧,fRA为时域位置相同,在频域进行映射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或称为随机接入频域资源索引),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44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目,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45
为索引值为fRA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用的第一个资源块的索引值,mod为取模操作,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46
(即上文所述的第一偏差值)为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等价于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0之间的偏差,即该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47
为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索引,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48
(即,上文所述的第二偏差值)为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之间的偏差。
处理方式二:预先设置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的每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其中,索引值取值为非负整数,并将索引值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确定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将索引值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确定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或者,将索引值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确定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将索引值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确定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
在上述情况下,可以利用下述公式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51
其中,fRA为时域位置相同,在频域进行映射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52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目,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53
为为索引值为fRA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RB索引值,mod为取模操作,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54
为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等价于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0之间的偏差,即该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55
为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索引,为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之间的偏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前导格式preamble format 4可以优先采用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57
来确定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前导格式preamble format 0、preamble format 1、preamble format 2、preambleformat 3可以优先采用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58
来确定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实例一
前提条件:前导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上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为 N RB UL = 50 , 对于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模式为: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均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且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为 N PRBoffset , 1 RA = 10 .
如果PRACH信道的数量为2个,则根据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63
频域上索引值fRA为0、1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对应的RB索引值分别为10~15和16~21,图5示出了实例一的PRACH信道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实例二
前提条件:前导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上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为 N RB UL = 50 , 对于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模式为: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均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且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为 N PRBoffset , 2 RA = 10 .
如果PRACH信道的数量为2个,则根据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66
频域上索引值fRA为0、1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对应的RB索引值分别为34~39和28~33,图6示出了实例二的PRACH信道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实例三
前提条件:前导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上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为 N RB UL = 50 (RB索引为0、1、...、49),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NSP=2,对于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模式为: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均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均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且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为 N PRBoffset , 1 RA = 0 , 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49)之间的偏差 N PRBoffset , 2 RA = 10 .
如果PRACH信道的数量为2个,则根据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76
在第一个半帧的UpPTS上,频域索引值fRA为0、1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对应的RB索引分别为0~5和6~11,在第二个半帧的UpPTS上,频域索引值fRA为0、1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对应的RB索引值分别为34~39和28~33,图7示出了实例三的PRACH信道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实例四
前提条件:前导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上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为 N RB UL = 50 (RB索引为0、1、...、49),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NSP=1,对于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模式为: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均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均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且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为 N PRBoffset , 1 RA = 0 , 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49)之间的偏差 N PRBoffset , 2 RA = 10 .
如果PRACH信道的数量为2个,则根据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84
在nf为偶数的无线帧的第一个半帧的UpPTS上,频域上索引fRA为0、1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对应的RB索引分别为0~5和6~11,在nf为奇数的无线帧的第一个半帧的UpPTS上,频域上索引fRA为0、1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对应的RB索引分别为34~39和28~33,图8示出了实例四的PRACH信道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实例五
前提条件:前导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上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为 N RB UL = 50 (RB索引为0、1、...、49),对于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模式为:索引值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索引值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且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为 N PRBoffset , 1 RA = 0 , 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49)之间的偏差 N PRBoffset , 2 RA = 10 .
如果PRACH信道的数量为2个,则根据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91
频域上索引fRA为0、1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对应的RB索引分别为0~5和34~39,图9示出了实例五的PRACH信道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实例六
前提条件:前导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上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为 N RB UL = 50 (RB索引为0、1、...、49),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NSP=2,对于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模式为: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均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均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且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为 N PRBoffset , 1 RA = 10 ,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96
等价于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0之间的偏差,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49)之间的偏差 N PRBoffset , 2 RA = 0 .
如果PRACH信道的数量为2个,则根据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D00198
在第一个半帧的UpPTS上,频域索引值fRA为0、1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对应的RB索引分别为10~15和16~21,在第二个半帧的UpPTS上,频域索引值fRA为0、1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对应的RB索引值分别为44~49和38~43,图10示出了实例三的PRACH信道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1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2
可以分别由协议栈的高层进行配制;或者,
N PRBoffset , 1 RA = n PRBoffset RA + Δ 1 , N PRBoffset , 2 RA = n PRBoffset RA + Δ 2 , 其中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4
对于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5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6
取相同的值。Δ1,Δ2是与带外泄漏有关的两个参量。
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对于preamble format 0、preamble format 1、preamble format 2、preamble format 3,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7
由协议栈的高层进行配制,对于preamble format 4,取值为0或由协议栈的高层进行配制。(在这种方法中,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9
是通过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11
Δ1,Δ2计算出来的)
其中,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12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013
Δ1、Δ2的取值代表资源块数。
装置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10和设置模块20。
确定模块10,用于确定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
设置模块20,连接至确定模块10,用于根据确定模块10确定的映射方式,设置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值之间的第一偏差值,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大索引值之间的第二偏差值,并将第一偏差值和第二偏差值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优选结构框架图,如图12所示,在图11所示装置的基础上,设置模块20包括第一设置子模块202和第二设置子模块204。
其中,第一设置子模块202,用于根据公式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 n PRB RA = 6 f RA + N PRBoffset , 1 RA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第二设置子模块204,用于根据公式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 n PRB RA = N RB UL - 6 ( f RA + 1 ) - N PRBoffset , 2 RA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其中,nf为系统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15
等于0代表第一个半帧,等于1代表第二个半帧,fRA为时域位置相同,在频域进行映射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16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目,为索引值为fRA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用的第一个资源块的索引值,mod为取模操作,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19
为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等价于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0之间的偏差,即该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110
为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索引,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111
为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之间的偏差。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另一优选结构框架图,如图13所示,在图11所示装置的基础上,设置模块20包括第三设置子模块206。
第三子模块206,用于根据公式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其中,fRA为时域位置相同,在频域进行映射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22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目,为索引值为fRA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RB索引值,mod为取模操作,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25
为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等价于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0之间的偏差,即该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26
为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物理资源块索引,
Figure A200810170758D00227
为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之间的偏差。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通过将不同映射方式的频域起始位置设置为不同,相比于现有技术,避免了系统带外泄漏及其他系统产生干扰。
如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提供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或装置,通过将不同映射方式的频域起始位置设置为不同,相比于现有技术,避免了系统带外泄漏及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用于对时域位置相同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进行频域映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其中,所述映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
根据所述映射方式,设置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值之间的第一偏差值,所述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大索引值之间的第二偏差值;
将所述第一偏差值和所述第二偏差值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包括:
将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均确定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或者
将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均确定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均确定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利用公式 n PRB RA = 6 f RA + N PRBoffset , 1 RA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均确定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利用公式 n PRB RA = N RB UL - 6 ( f RA + 1 ) - N PRBoffset , 2 RA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其中,nf为系统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33
等于0代表第一个半帧,等于1代表第二个半帧,fRA为时域位置相同,在频域进行映射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目,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35
为索引值为fRA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用的第一个资源块的索引值,mod为取模操作,为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37
为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之间的偏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包括:
分别设置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的每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其中,所述索引值取值为非负整数;
将索引值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确定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将索引值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确定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或者
将索引值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确定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将索引值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式确定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下述公式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41
其中,fRA为时域位置相同,在频域进行映射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42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目,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43
为索引值为fRA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RB索引值,mod为取模操作,为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45
为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之间的偏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占据6个连续的资源块。
7.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频域上的映射方式;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方式,设置所述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小索引值之间的第一偏差值,所述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设置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最大索引值之间的第二偏差值,并将所述第一偏差值和所述第二偏差值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设置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 n PRB RA = 6 f RA + N PRBoffset , 1 RA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第二设置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当 ( ( n f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时, n PRB RA = N RB UL - 6 ( f RA + 1 ) - N PRBoffset , 2 RA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其中,nf为系统帧号,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等于0代表第一个半帧,等于1代表第二个半帧,fRA为时域位置相同,在频域进行映射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56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目,为索引值为fRA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用的第一个资源块的索引值,mod为取模操作,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58
为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59
为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之间的偏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还包括:
第三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510
确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位置;
其中,fRA为时域位置相同,在频域进行映射的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61
为上行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数目,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62
为索引值为fRA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RB索引值,mod为取模操作,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63
为映射方式为从低频带向高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起始位置的资源块索引值,
Figure A200810170758C00064
为映射方式为从高频带向低频带映射时所对应的频域结束位置的资源块索引与系统带宽所对应的资源块的最大索引值之间的偏差。
CN2008101707584A 2008-10-24 2008-10-24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389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07584A CN101389136B (zh) 2008-10-24 2008-10-24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07584A CN101389136B (zh) 2008-10-24 2008-10-24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9136A true CN101389136A (zh) 2009-03-18
CN101389136B CN101389136B (zh) 2012-05-23

Family

ID=40478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07584A Active CN101389136B (zh) 2008-10-24 2008-10-24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913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2681A1 (zh) * 2010-01-08 2011-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码分复用方法及装置
WO2014187413A1 (zh) * 2013-12-30 2014-1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小区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基站、存储介质
CN109150210A (zh) * 2017-06-15 2019-01-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00211A (zh) * 2017-09-30 2019-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的跳频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终端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386B (zh) * 2008-03-26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
CN101267679B (zh) * 2008-04-26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6720B2 (en) 2010-01-08 2015-10-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pping 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RU2502206C1 (ru) * 2010-01-08 2013-12-2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и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WO2011082681A1 (zh) * 2010-01-08 2011-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码分复用方法及装置
US8553523B2 (en) 2010-01-08 2013-10-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pping 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5119697A (zh) * 2010-01-08 2015-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码分复用方法及装置
US8625403B2 (en) 2010-01-08 2014-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pping 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5119697B (zh) * 2010-01-08 2018-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码分复用装置的可读存储介质
CN105281881A (zh) * 2010-01-08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码分复用方法及装置
US8315149B2 (en) 2010-01-08 2012-11-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pping 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2714644A (zh) * 2010-01-08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码分复用方法及装置
RU2548028C1 (ru) * 2010-01-08 2015-04-1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и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RU2601552C2 (ru) * 2010-01-08 2016-11-1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и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US9496977B2 (en) 2010-01-08 2016-1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pping 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5281881B (zh) * 2010-01-08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码分复用方法及装置
WO2014187413A1 (zh) * 2013-12-30 2014-1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小区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基站、存储介质
CN109150210A (zh) * 2017-06-15 2019-01-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00211A (zh) * 2017-09-30 2019-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的跳频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终端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9136B (zh) 2012-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6050B (zh) 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1478824B (zh)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标识下行分量载波的方法及基站
CN103051437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EP2253112B1 (en) Sub-carrier alignment mechanism for ofdm multi-carrier systems
CN101547022B (zh) Lte tdd系统中发送srs的方法和装置
JP5508284B2 (ja) 下り回線パイロット・タイム・スロットにおける物理下り回線制御チャンネルの信号送信方法
CN102160303B (zh) 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声探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1394263B (zh) 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及其带宽范围频域位置的映射方法
CN101378595B (zh) 确定随机接入信道数量的方法及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JP2008535391A (ja) 通信システム内において往復待ち時間及びオーバーヘッド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14068398A (ja) Lteシステムのための上向きリンク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伝送方法
CN101483915A (zh) 传输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JP2011045111A (ja) 通信システム内において往復待ち時間及びオーバーヘッド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35550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配置参数的配置及发送方法
IN2015KN00705A (zh)
CN101335713B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确定频域初始位置的方法
CN101931456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帧及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1568165B (zh) 一种上行信号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394668A (zh) 一种调度请求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466153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完成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方法及基站
CN110856256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40053B (zh) 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8130682B2 (en) Assigning mobile users in a half-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HFDD) system to uplink (UL) sub-frames and to downlink (DL) sub-frames
CN101389120B (zh) 传输ack/nack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91262A (zh) 一种pdsch数据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