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7912B - 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7912B
CN101387912B CN2007101515310A CN200710151531A CN101387912B CN 101387912 B CN101387912 B CN 101387912B CN 2007101515310 A CN2007101515310 A CN 2007101515310A CN 200710151531 A CN200710151531 A CN 200710151531A CN 101387912 B CN101387912 B CN 101387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logic key
time
bit pattern
log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515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7912A (zh
Inventor
邱全成
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1515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79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7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7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7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79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一般数字装置的按键装置无法根据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更动逻辑键位的问题。其通过分析使用者在原逻辑键位模式下的按键按压记录数据产生根据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更动的新逻辑键位模式,并将新逻辑键位模式套用至按键装置中,进而达到在无需更动按键装置物理键位的前提下改善使用者输入效果的功效。

Description

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特别是指关于一种可根据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更动按键逻辑键位的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数字装置诸如电脑、手机、电话及数字相机等主要是以按键装置对数字装置的软件下达指令。使用者于按下按键后,按键装置便产生电位触发并将电位触发传送至软件中以解读对应按键键位,并于解读对应按键键位后下达指令。
按键键位一般分为物理键位及逻辑键位,物理键位即是按键本身在按键装置上的实体键位,而逻辑键位则是物理键位被按压时在软件内部被解读所得的虚拟键位。欲对软件下达指令时,由于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不同,因此对于键位的排列方式产生不同的需求,遂有许多具有不同物理键位排列方式的按键装置因应而生。
然而,对于使用者来说,由于目前提供的按键装置其物理键位的排列方式与逻辑键位皆为固定编排,一旦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改变而无法沿用原有按键装置的情况下,因为无法自行更动物理键位,便必须更换一组按键装置,造成不便,而更换的按键装置亦不能保证在每一个时间点皆能配合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成为现有技术待克服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在先前技术中所提出在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改变时需更换一组按键装置的不便性,及更换的按键装置不能保证在每一个时间点皆能配合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的待解决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解决数字装置的按键装置无法根据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更动逻辑键位的问题,达到在无需更换按键装置的前提下仍能改善使用者输入效果的功效。
于本发明所揭露的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其包括有:计时模块、按键按压记录模块、按键按压记录分析模块及逻辑键位模式更动模块。其中,计时模块用以启动时间参数值并进行计时;按键按压记录模块用以记录于计时期间内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下按压按键的按键按压记录数据;按键按压记录分析模块用以分析按键按压记录数据并透过a*X+b*Y+c*Z的计算公式产生最终权重,其中,a、b及c为任意实数值,按键按压次数等级X、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Y及按压错误次数等级Z分别为分析按键按压记录数据所得到的按键按压次数分布、两连续按压动作间的时间差分布及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分布之统计;逻辑键位模式更动模块用以根据最终权重将第一逻辑键位模式调整至对应预设权重的物理键位而成第二逻辑键位模式。所述时间参数值为预设的系统设定时间或使用者输入的使用者设定时间。
于本发明所揭露的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方法,其步骤包括有:对按键的物理键位配置预设权重并启动时间参数值以进行计时;于计时期间内记录使用者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下按压按键的按键按压记录数据;分析按键按压记录数据并透过a*X+b*Y+c*Z的计算公式产生最终权重,其中,a、b及c为任意实数值,按键按压次数等级X、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Y及按压错误次数等级Z分别为分析该按键按压记录数据所得到的按键按压次数分布、两连续按压动作间的时间差分布及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分布之统计;及根据最终权重将第一逻辑键位模式调整至对应该预设权重的物理键位而成为第二逻辑键位模式。
所述对按键的物理键位配置预设权重并启动时间参数值以进行计时的过程更包含下列步骤:当使用者输入使用者设定时间时,则以使用者设定时间为时间参数值;及当使用者未输入使用者设定时间时,则以预设的系统设定时间为时间参数值。
对照于先前技术中当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改变时需更换一组按键装置的不便性,及更换的按键装置不能保证能够时时配合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的待解决问题,本发明可以针对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更动逻辑键位,藉由分析第一逻辑键位模式下的按键按压记录数据而产生最终权重,并调整至对应预设权重的物理键位而成为可搭配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的第二逻辑键位模式,达到在无需更动按键装置物理键位的前提下改善使用者输入效果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方块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方法流程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下的逻辑键位分布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预设权重于物理键位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第二逻辑键位模式下的逻辑键位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于第二实施例的逻辑键位权重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与实作,兹配合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一般数字装置的输入按键装置无法根据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更动的问题,而通过本发明的系统及方法,可将按键的逻辑键位模式更动为可搭配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的模式。
按键键位一般分为物理键位及逻辑键位,物理键位是指按键本身在按键装置上的实体键位,而逻辑键位则是物理键位被按压时在软件内部被解读所得的虚拟键位。
为了方便理解与说明,以下所称“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是指数字装置100中按键装置所设定的原逻辑键位模式,“第二逻辑键位模式107”则是指经过本发明分析使用者的按键按压记录数据后所调整的新逻辑键位模式。
以下将通过图1,为本发明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方块图,来说明该系统各组成方块之间的运作。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含有计时模块102,按键按压记录模块104、按键按压记录分析模块105及逻辑键位模式更动模块106。
计时模块102负责启动时间参数值103并进行计时。时间参数值103是计时终点,并且只能是目前时间之后的时间点。使用者可以针对年、月、日、时、分及秒等对时间参数值103进行设定(例如:设定2007年1月1日00:00:00为时间参数值103)。计时模块102会以目前时间作为计时起点开始计时至时间参数值103所设定的时间。当使用者未设定时间参数值103时,系统便会设定从数字装置100重新开机或是已达前一次时间参数值103的时间点为时间起点开始计时,并每隔固定一段时间便会更新一次时间参数值103。
按键按压记录模块104负责收集在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按键按压记录数据。这些按键按压记录数据为自数字装置100在进行输入时的按键按压次数、两连续按压动作的参与按键与起终时间点及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的群组组合中任意选择。
按键按压记录分析模块105,负责分析按键按压记录模块104中的记录数据。这些分析动作包含:统计该按键按压次数分布,并转换为按键按压次数等级(以下定义为“X”);统计该两连续按压动作间的时间差分布,并转换为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以下定义为“Y”);统计该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分布,并转换为按压错误次数等级(以下定义为“Z”);及根据所述的等级,以下列该权重计算公式,产生该最终权重:
a*X+b*Y+c*Z;
其中,a,b及c皆为任意实数值。(例如:a=1,b=0,c=-0.5)
详细的分析细节将在之后配合实施例一并进行说明。
逻辑键位模式更动模块106负责根据按键按压记录分析模块105所产生的最终权重调整按键的逻辑键位至对应该预设权重的物理键位上,进而产生第二逻辑键位模式107。
接下来,将配合图2本发明所述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方法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步骤。
首先,对按键的物理键位配置预设权重并启动时间参数值103以进行计时(步骤201);判断使用者是否有设定时间?(步骤202),此一使用者设定时间可以通过本系统所提供的一使用者设定界面来实现设定的动作,供使用者设定更动逻辑键位模式的时间(例如:年、月、日、时、分及秒等输入栏位)来作为时间参数值103,若使用者未设定时间值时,则以系统预设的系统设定时间为时间参数值103并进行计时(步骤203);当使用者确认设定时间参数值时,则以使用者设定时间取代预设的系统设定时间为时间参数值103并进行计时(步骤204)。在计时过程中,本系统会一直针对使用者在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按键按压次数、两连续按压动作的参与按键与起终时间点及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进行步骤205的记录(步骤205),同时一直判断计时是否完成(步骤206),计时未完成则继续进行步骤205的记录步骤,直到计时完成后便开始分析按键按压记录数据(步骤207);分析按键按压记录数据时,会根据所记录的按键按压次数、两连续按压动作的参与按键与起终时间点及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的数据进行分布统计,并于转换为按键按压次数等级(X)、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Y)及按压错误次数等级(Z)后,代入a*X+b*Y+c*Z(其中,a,b及c皆为任意实数值)综合进行权重计算产生最终权重;最后根据最终权重调整整个逻辑键位到对应的预设权重的物理键位上,而成为第二逻辑键位模式107(步骤208)。
图3A、图3B、图3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说明如何应用本发明进行逻辑键位模式的调整。
举例有一数字装置301,数字装置301具有四个物理键位分别为:第一按键302、第二按键303、第三按键304、第四按键305,而物理键位上的预设权重分布如图3B所示,第一按键302放置权重为1的逻辑键位、第二按键303放置权重为2的逻辑键位、第三按键304放置权重为3的逻辑键位及第四按键305放置权重为4的逻辑键位。并假设现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各按键的逻辑键位分别为:第一按键302为“A”、第二按键303为“B”、第三按键304为“C”、第四按键305为“D”。
当于2007年1月1日0:00:00启动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若使用者已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设定时间参数值103为2007年1月1日12:00:00,则本发明所述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将从2007年1月1日00:00:00开始至时间参数值103(2007年1月1日12:00:00)设定之间的这段时间内,记录使用者在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按键按压记录数据,其中可包含:按键按压次数、两连续按压动作的参与按键与起终时间点及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
计时完成后,便针对所记录下来的各项按键按压记录数据进行分析,以下对如何以按键按压次数转换按键按压次数等级(即权重计算公式中的X)的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举例来说,若从记录的分析中发现,第一按键302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A”的按压次数为100次,且为所有按键中按压次数最低者、第二按键303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B”的按压次数为200次、第三按键304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C”的按压次数为300次及第四按键305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D”的按压次数为400次,且为所有按键中按压次数最高者。因此,将可以依照统计出来的按键按压次数分布状况,转换为对应不同的按键按压次数等级,如:在最低次数100次与最高次数400次间等分为四等级。则第一按键302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A”等级为1,第二按键303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B”等级为2,第三按键304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C”等级为3,第四按键305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D”等级为4。虽然本实施例中以等分为四个等级进行说明,但本发明所提的等级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的为限。
接下来,针对如何以两连续按压动作间的时间差转换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即权重计算公式中的Y)作说明。当使用者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欲输入“AB”时,则表示第一按键302与第二按键303之间具有参与连续按压的关系,而通过计算按压“A”时的起点时间与按压“B”时的终点时间的时间差,可以计算使用者在连续按压动作中所花费用来寻找按键的时间长度。由于每次两连续按压的时间差不定,因此计算两连续按压动作的时间差时会将记录中所有为“AB”两连续按压动作的时间差的值加总平均。输入“CB”、“DB”时的两连续按压动作的时间差计算方式亦相同。最后将利用“AB”、“CB”、“DB”等与第二按键303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B”相关的键位(于此实施例中即“A”、“C”及“D”)的按压时间差平均,来算出“B”的平均寻找时间。当所有按键的平均寻找时间计算完成,便会根据按键寻找时间分布状况,将其设定为不同等级。本实施例中的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是通过平均所有与某按键相关的按键寻找时间差所得到,但本发明对此部分并未予以限定。
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转换按压错误次数等级(即权重计算公式中的Z)的部分,则必须要搭配输入情境做比对,例如:于输入法练习程序下,输入法练习程序提示使用者应输入“B”但使用者却输入”C”,则此时判断C为一次按压错误。统计按键下达指令时按压错误次数分布后,便会根据所有按键的按压错误次数状况,将其设定为不同等级。
举例来说,若从记录的分析中发现,第一按键302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A”的按压错误次数为100次,且为所有按键中按压错误次数最低者、第二按键303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B”的按压错误次数为200次、第三按键304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C”的按压错误次数为300次及第四按键305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D”的按压错误次数为400次,且为所有按键中按压错误次数最高者。因此,将可以依照统计出来的按键按压错误次数分布状况,转换为对应不同的按键按压错误次数等级,如:在最低次数100次与最高次数400次间等分为四等级。则第一按键302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A”等级为1,第二按键303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B”等级为2,第三按键304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C”等级为3,第四按键305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D”等级为4。虽然本实施例中以等分为四个等级进行说明,但本发明所提的等级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的为限。另外,本实施例所提的输入情境是在输入法练习程序下进行按压错误次数的记录,但实际上亦可在不违反本发明技术内容的前提下应用于其他未提及的情境中。
通过在计时期间内所得到上述各种分析结果,包括:按键按压次数等级(X)、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Y)及按压错误次数等级(Z),会根据权重计算公式计算各逻辑键位的各等级权重并产生最终权重。假设权重计算公式为1.5*X+0*Y+0.5*Z,则若第一按键302在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A”的按键按压次数等级(X)为3、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Y)为2、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等级(Z)为1时,代入权重计算公式即为1.5*3+0*2+(-0.5)*1=4,故计算之后最终权重为4。实际进行权重计算可根据各权重的重要性取决系数x,y,及z而计算出的最终权重,而该公式中的系数x,y,及z则不以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数字为限。
假设原按键按压记录数据经分析过后,“A”的最终权重为4,“B”的最终权重为3,“C”的最终权重为2,“D”的最终权重为1,则如图3C所示,将第一按键302逻辑键位调整为“D”、第二按键303逻辑键位调整为“C”、第三按键304逻辑键位调整为“B”及第四按键305逻辑键位调整为“A”而成为第二逻辑键位模式(步骤208)。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以具有四个物理键位的数字装置说明本发明的系统及方法运作过程,但实际上本发明可以于具有多个按键的任何数字装置上实施。如图4所示,为第二实施例,当按键装置上的按键较多时,可以利用本发明技术内容逐一区分所有按键的权重分布情况,并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系统及方法将原逻辑键位模式(第一逻辑键位模式101)下的逻辑键位调整至可搭配使用者使用按键的情境与习惯的新逻辑键位上,成为新逻辑键位模式(第二逻辑键位模式107)。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4)

1.一种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该系统是对按键物理键位配置一预设权重,该系统包含:
一计时模块,用以启动一时间参数值并进行计时;
一按键按压记录模块,用以记录于计时期间内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下按压按键的一按键按压记录数据;
一按键按压记录分析模块,用以分析该按键按压记录数据并透过a*X+b*Y+c*Z的计算公式产生一最终权重,其中,a、b及c为任意实数值,按键按压次数等级X、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Y及按压错误次数等级Z分别为分析该按键按压记录数据所得到的按键按压次数分布、两连续按压动作间的时间差分布及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分布之统计;及
一逻辑键位模式更动模块,用以根据该最终权重将第一逻辑键位模式调整至对应该预设权重的物理键位而成第二逻辑键位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其中该时间参数值为预设的一系统设定时间或使用者输入的一使用者设定时间。
3.一种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对按键的物理键位配置一预设权重并启动一时间参数值以进行计时;
于计时期间内记录于第一逻辑键位模式下按压按键的一按键按压记录数据;
分析该按键按压记录数据并透过a*X+b*Y+c*Z的计算公式产生一最终权重,其中,a、b及c为任意实数值,按键按压次数等级X、按键寻找时间的等级Y及按压错误次数等级Z分别为分析该按键按压记录数据所得到的按键按压次数分布、两连续按压动作间的时间差分布及按键下达指令时的按压错误次数分布之统计;及
根据该最终权重将第一逻辑键位模式调整至对应该预设权重的物理键位而成为第二逻辑键位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方法,其中对按键的物理键位配置该预设权重并启动该时间参数值以进行计时的过程更包含下列步骤:
当使用者输入一使用者设定时间时,则以该使用者设定时间为该时间参数值;及
当使用者未输入该使用者设定时间时,则以预设的一系统设定时间为该时间参数值。
CN2007101515310A 2007-09-14 2007-09-14 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79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15310A CN101387912B (zh) 2007-09-14 2007-09-14 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15310A CN101387912B (zh) 2007-09-14 2007-09-14 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7912A CN101387912A (zh) 2009-03-18
CN101387912B true CN101387912B (zh) 2010-06-09

Family

ID=40477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15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7912B (zh) 2007-09-14 2007-09-14 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79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0998B1 (ko) * 2015-09-23 2017-03-02 주식회사 하렉스인포텍 가변키패드를 이용한 본인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860A (zh) * 2003-01-15 2004-08-0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可执行的自定义键盘功能键的系统及方法
CN1700150A (zh) * 2004-05-20 2005-11-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热键判别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770069A (zh) * 2004-11-05 2006-05-1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功能切换方法以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860A (zh) * 2003-01-15 2004-08-0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可执行的自定义键盘功能键的系统及方法
CN1700150A (zh) * 2004-05-20 2005-11-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热键判别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770069A (zh) * 2004-11-05 2006-05-1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功能切换方法以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7912A (zh) 2009-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7372B (zh) 页面操作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31969B (zh) 一种报表数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279405B (zh) 触屏用户按键行为模式构建与分析系统及其身份识别方法
CN104318138A (zh) 一种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和装置
KR20180081101A (ko) 사용자 신용 점수를 최적화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146305B (zh) 安全策略的配置方法
CN105224593B (zh) 一种短暂上网事务中频繁共现账号挖掘方法
CN108550107A (zh)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图片处理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297973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推荐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909034B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97381A (zh) 电视视频的热度曲线生成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32350A (zh) 一种web数据双向绑定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6192287A1 (zh) 一种弹奏仿真吉他实现移动终端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WO2022048359A1 (zh) 一种数据归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387912B (zh) 可变按键逻辑键位的系统及方法
CN105654344A (zh) 一种控制广告播放频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33452A1 (zh) 一种音量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GB2492899A (en) Method of modelling to-be virtualized infrastructures
CN104239471A (zh) 以行为模拟方式进行数据查询/交换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2966756A (zh) 一种可视化的准入规则的生成方法、装置、机器可读介质及设备
CN108874495A (zh) 一种主题资源转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133088A (zh) Cad设计模型的自适应创建方法及系统
CN107704199A (zh) 一种固态硬盘的逻辑分区方法及装置
CN114185952A (zh) 一种数据找回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23774A (zh) 一种基于指纹信息确定左右手操作移动终端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