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4080B -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4080B
CN101384080B CN2007101540308A CN200710154030A CN101384080B CN 101384080 B CN101384080 B CN 101384080B CN 2007101540308 A CN2007101540308 A CN 2007101540308A CN 200710154030 A CN200710154030 A CN 200710154030A CN 101384080 B CN101384080 B CN 101384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cial ranging
time slot
sign indicating
indicating number
network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540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4080A (zh
Inventor
李铮铮
张洁涛
肖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540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4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4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4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4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4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当支持路径选择的网元通过一接入点接入网络时,该方法包括:MR-BS为该网元选择新接入点;MR-BS获得该网元接入新接入点时所需的专用测距信息;MR-BS向该网元提供所选择的新接入点的信息和所获得的专用测距信息,使该网元利用所述专用测距信息进行经所述新接入点接入网络的初始测距过程。其中,专用测距信息可以包括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方法,能够减少网元在接入网络的路径选择过程中与其它网元的冲突而引起的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特别是指接入网络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高数据率、高实时性和低误码率的基本要求,一些新的技术被引入到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中继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IEEE802.16j在IEEE802.16e的基础上增加了中继技术,中继站(RS)接入网络则能够提高用户吞吐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下面以RS为例,结合图1给出RS接入网络的流程。
步骤101:RS扫描邻居的前导(Preamble),选择合适的接入点接入,并保存扫描结果。
步骤102:RS和所选择的接入点进行下行同步。
步骤103:RS获取下行参数和上行参数。
步骤104:RS在RS初始测距码域中随机选择一个初始测距码,并在初始测距区中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向MR-BS发送所选择的初始测距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初始测距码的选择是随机的,因此可能存在所选择的初始测距码与其它RS选择的初始测距码冲突的情况。
步骤105:MR-BS接收到一个初始测距码后,由于无法辨认是哪个RS发送的测距请求,因此通过广播方式返回测距响应(RNG-RSP)消息。
RNG-RSP消息中包含所接收到的初始测距码以及接收到该初始测距码的时间信息,还包含RS需要进一步调整的参数以及用于指示测距请求结果的状态指示。状态指示包括中止(abort)、继续(continue)或成功(success)三种。
如果状态指示为success,则MR-BS同时还会给RS分配一个带宽,让RS在此带宽里发送RNG-REQ消息。
步骤106:当RS接收到带有abort状态的RNG-RSP时,返回步骤104,重新开始初始测距过程;当RS接收到带有continue状态的RNG-RSP时,返回步骤104,执行初始测距过程,与第一次初始测距过程不同的是,RS在周期测距区中随机选择一个时隙来发送重新随机选择的初始测距码;当RS接收到带有success状态的RNG-RSP时,进入下面步骤,与MR-BS交互初始测距消息(RNG-REQ/RSP)。
步骤107:RS在MR-BS分配的带宽里向MR-BS发送RNG-REQ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自身唯一的标识MAC地址。
步骤108:MR-BS接收到该RS的携带有MAC地址的RNG-REQ消息后,为该RS分配基本CID(Basic CID),并通过RNG-RSP消息反馈给RS。
步骤109:RS和MR-BS进行基本能力协商,如物理参数协商。
步骤110:RS向MR-BS鉴权,进行注册。
步骤111:MR-BS为RS配置操作参数。
通过以上流程,RS能够接入网络,并提供服务。
IEEE802.16j中的RS支持路径选择,这样,在RS接入网络的过程中,MR-BS能够为RS进行路径选择。以上所述的RS接入网络的流程中,并没有体现RS路径选择过程。下面说明在RS接入网络的过程中,MR-BS发起路径选择之后的流程。
在RS接入网络的过程中,如果MR-BS需要为RS进行路径选择,则在上述初始测距过程中,MR-BS在上述步骤108中向RS的RNG-RSP消息中携带路径优化指示,以通知RS需要路径优化。RS接收到该路径优化指示后,当步骤110中注册成功时,通过RS邻居测量报告(RS_NBR-MEAS-REP)向MR-BS反馈步骤101中得到的邻居Preamble的扫描结果。下面结合图2说明RS路径选择过程。
假设,RS接入网络时,在步骤101中根据扫描结果首先选择接入点RS1 接入网络。
步骤201:MR-BS接收到RS反馈的RS邻居测量报告(RS_NBR-MEAS-REP)后,根据网络状态(如拥塞和负载情况)和RS所反馈的扫描结果,为RS选择新接入点RS2。
步骤202:MR-BS利用RS路径选择请求(RS_Path-REQ)消息将新接入点RS2的Preamble信息发送给RS。
步骤203:RS接收到RS_Path-REQ消息后,向MR-BS返回MR通用应答(MR_Generic-ACK)。
如果RS_Path-REQ消息中的Preamble不是当前接入点RS1的Preamble,则RS通过新接入点RS2接入网络,即执行上述RS接入网络流程中步骤102的同步过程以及后续步骤。
需要明确说明的是,在RS通过新接入点RS2接入网络时,在初始测距过程中,按照步骤104随机选择初始测距码和随机选择初始测距时隙。因此,当RS通过新接入点RS2接入网络时,可能会和其它新入网的RS产生冲突,即包括该RS的多个RS在同一个测距时隙发送同样的测距码给新接入点RS2,而新的接入点RS2又无法区别这些测距码是由哪个RS发送的,需要通过执行步骤105~107交互RNG-REQ/RSP消息才能够确定发送测距码的RS。而当发生这种冲突时,如果其它RS竞争成功,则当前要接入的RS又得重新开始初始测距过程,这样,延迟了RS入网的时间。若某区域急需该RS提供服务,则会因为该RS路径选择而延误通信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减少网元在接入网络的路径选择过程中接入到新接入点时可能与其它网元同时接入造成的冲突,加速该网元的入网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当支持路径选择的网元通过一接入点接入网络时,该方法包括:
多跳中继基站MR-BS为该网元选择新接入点;
MR-BS向新接入点发送关联请求消息请求为该网元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MR-BS接收新接入点通过关联应答消息向MR-BS反馈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MR-BS根据所接收到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获得需要向网元发送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MR-BS向该网元提供所选择的新接入点的信息和所获得的专用测距信息,使该网元根据所述专用测距时隙确定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的时隙,并在所确定的时隙向新接入点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来开始初始测距过程;所述专用测距信息包括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络的方法,由于MR-BS在为网元进行路径选择时,为该网元提供该网元通过新接入点接入网络时在初始测距过程中需要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从而该网元能够在通过新接入点接入网络的初始测距过程中,在所得到的专用测距时隙发送所得到的专用测距码,因此,与在随机选择的初始测距时隙发送随机选择的初始测距码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由于多个网元在相同的时隙发送相同的初始测距码而产生的冲突,从而能够提高该网元接入网络的速度,使得该网元能够及时地提供服务,提高网络的服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RS接入网络的流程图;
图2为说明现有技术中RS路径选择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持路径选择的网元接入网络时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MR-BS为该RS进行路径选择的过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MR-BS为该RS进行路径选择的过程图;
图6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MR-BS为该RS进行路径选择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对应实施例一的MR-BS的结构图;
图8所示为对应实施例二的MR-BS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支持路径选择的网元接入网络的方法,在该网元接入网络时若进行路径选择,则为该网元提供专用测距信息,该网元利用该专用测距信息进行初始测距过程。
所述的专用测距信息是用于表示在初始测距过程中在哪一个时隙发送哪一个初始测距码的信息。这里所说的“专用”并不代表是专属于该网元,而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种为,为两个不同的网元可以分配相同的初始测距码,这时,需要为这两个网元分配不同的发送该初始测距码的时隙;另一种为,为两个不同的网元分配的发送初始测距码的时隙可以相同,这时,需要为这两个网元分配不同的初始测距码;还有一种为,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网元分配不同的初始测距码和发送初始测距码的时隙。
为进行路径选择的网元分配专用测距时隙,使该网元在指定的时隙发送指定的初始测距码来开始初始测距过程,这样在初始测距过程中减少与其它网元发送的初始测距码冲突的机会。
在支持路径选择的网元通过一接入点接入网络的过程中,MR-BS需要为该网元进行路径选择时,需要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301:MR-BS为该网元选择新接入点。
所述网元可以为RS,也可以为支持路径选择的用户站(SS,subscriber station),或者也可以为支持路径选择的移动台(MS)。
所述MR-BS为该网元选择的新接入点可以为当前MR-BS下的RS,也可以为与当前MR-BS不同的其它MR-BS下的RS,或者也可以为与当前MR-BS不同的其它MR-BS,或者也可以为BS。
步骤302:MR-BS获得该网元接入新接入点时的专用测距信息。
所述专用测距信息包括: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专用测距码是该网元通过新接入点接入网络时进行初始测距过程中需要发送的初始测距码,专用测距时隙是该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时隙信息。
在本步骤中,MR-BS获得包括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的专用测距信息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种为,MR-BS通过自身为该网元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而获得专用测距信息。
另一种为MR-BS向新接入点请求该网元接入该新接入点时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并接收该新接入点为该网元分配并反馈的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MR-BS根据所接收到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获得需要向网元发送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步骤303:MR-BS向该网元提供所选择的新接入点的信息和所获得的专用测距信息,使该网元利用所述专用测距信息进行通过所述新接入点接入网络的初始测距过程。
当专用测距信息为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时,本步骤具体为,MR-BS向该网元提供所选择的新接入点的信息和所获得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使该网元通过所述新接入点接入网络时在所述专用测距时隙向该新接入点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来开始初始测距过程。
在以上流程中,新接入点根据MR-BS的请求向MR-BS反馈专用测距时隙的方法可以采用帧偏差和符号偏差表示,例如,新接入点向MR-BS反馈专用测距码的帧和要求所述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的偏差,以及要求所述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内的符号偏差,在此将帧偏差和符号偏差用第一时隙 差表示。
相应的,MR-BS向网元提供专用测距时隙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帧偏差和符号偏差表示,例如,MR-BS首先根据新接入点反馈专用测距码所在的帧和所述第一时隙差,确定所述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和帧内的符号偏差,然后用自身给所述网元提供专用测距码的帧和要求所述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的偏差,以及要求所述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内的符号偏差表示专用测距时隙,在此用第二时隙差表示。
这样,网元向新接入点发送专用测距码的时隙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确定:网元根据从MR-BS提供专用测距码所在的帧和所述第二时隙差,确定自身向新接入点发送专用测距码的时隙。
在IEEE802.16j的中继技术中提出的RS就是支持路径选择的网元之一。RS资源调度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前者由MR-BS决定资源分配,后者是由RS自己决定资源分配。下面以RS接入网络为例,给出当RS进行路径选择时接入网络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中,RS接入网络时,根据扫描邻居Preamble的结果首先选择接入点RS1接入网络,下面结合图4给出当MR-BS需要为该RS进行路径选择时,该RS进行路径选择的过程。本实施例一中假设MR-BS为该RS选择的新接入点采用分布式资源调度方式。
步骤401:当MR-BS接收到RS反馈的RS邻居测量报告(RS_NBR-MEAS-REP)后,根据网络状态(如拥塞和负载情况)和RS所反馈的扫描结果,为RS选择新接入点RS2。
步骤402:MR-BS获得RS接入RS2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由于RS2采用分布式资源调度方式,所以需要由RS2为RS分配该RS接入RS2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本步骤中,MR-BS可以通过与RS2交互获得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具体可以通过与RS2交互关联消息(MR_ASC-REQ/RSP)获得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交互的具体过程 如下述步骤402-1和402-2所示。
402-1:MR-BS向RS2发送MR关联请求(MR_ASC-REQ)消息,请求为RS分配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在此,采用MR_ASC-REQ消息请求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时,需要在MR_ASC-REQ消息中新增一个类型码,作为RS路径选择时使用,可设为可选项。增加一个新的类型码的目的在于,和目前协议中规定的MR_ASC-REQ消息中的3种类型码进行区分。这样,使RS2能够根据新增的类型码确定该MR_ASC-REQ消息为进行路径选择时MR-BS为了获取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而发送的。如果不增加新的类型码,新接入点能够识别该MR_ASC-REQ消息用于RS路径选择,则也可以不用增加此类型码。
表1给出MR_ASC-REQ的消息格式。
    内容   大小     说明
MR_ASC-REQ_Message_Format(){ 消息格式
Management Message Type=81  8 bits 消息类型码
MS MAC Address  48 bits MS MAC地址(MS唯一标识)
Scanning type  2 bits 0b00~0b10:作为关联扫描的类型指示;0b11:RS路径选择(可选)
Reserved  6 bits 保留字段,设为0
}
表1
其中,0b11为新增的类型码。如果MR_ASC-REQ用于RS路径选择时使用,那么用MS MAC Address参数表示RS的MAC地址。
402-2:RS2接收到MR-BS发送的所述请求后,为RS分配该RS接入RS2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并通过MR关联应答(MR_ASC-RSP)消息向MR-BS反馈所分配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在此,RS2接收到MR-BS发送的MR_ASC-REQ消息后,若发现类型码为新增的“0b11”,则确定MR-BS是为了得到RS接入RS2时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而发送该MR_ASC-REQ消息的,因此为该RS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当RS2采用MR_ASC-RSP消息反馈为RS分配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时,与MR_ASC-REQ相应的,需要在MR_ASC-RSP消息中新增一个类型码,作为RS路径选择时使用,可设为可选项。增加一个新的类型码的目的在于,和原MR_ASC-RSP消息中的3种类型码进行区分。这样,使MR-BS能够根据新增的类型码确定该MR_ASC-RSP消息为路径选择时RS2为了反馈所分配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而发送的。与MR_ASC-REQ相应的,如果不增加新的类型码,MR-BS能够识别该MR_ASC-RSP消息用于RS路径选择,则也可以不用增加此类型码。
表2给出MR_ASC-RSP的消息格式。
    内容   大小     说明
MR_ASC-RSP_Message_Format(){ 消息格式
Management Message Type=82  8 bits 消息类型码
MS MAC Address  48 bits MS MAC地址(MS唯一标识)
Scanning Type  2 bits 0b00~0b10:作为关联扫描的类型指示;0b11:RS路径选择(可选)
if(Association Level>0){ 如果不是关联类型0的话
Rendezvous time  8 bits 偏差的帧数(单位为帧)
CDMA code  8 bits CDMA码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 8 bits 偏差的符号数(单位为传输机会)
}
Reserved  8 bits 保留字段,设为0
}
表2
其中,0b11为新增的类型码。如果MR_ASC-RSP用于RS路径选择时使用,那么用MS MAC Address参数表示RS的MAC地址。
在MR_ASC-RSP消息中,携带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的方式为:指示RS从发送当前MR_ASC-RSP消息的帧开始计算,在偏差为Rendezvoustime的帧中偏差为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的时隙(专用测距时隙)上发送CDMA code(专用测距码)。
步骤403:MR-BS向RS发送RS路径选择请求(RS_Path-REQ)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新接入点RS2的Preamble信息,同时携带从RS2所获得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表3为RS_Path-REQ的消息格式。
    Syntax   Size     Notes
 RS_Path-REQ_Message_Format(){ 消息格式
Management Message Type=89  8 bits 消息类型码
Flag  8 bits b0=1:携带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b1~b7:保留,应为0。
Preamble Index  8 bits 前导
Transaction ID  16 bits 传输号
If(flag(b0)==1){ 如果支持携带专用测距时隙和专用测距码的话
Rendezvous time  8 bits 偏差的帧数(单位为帧)
CDMA code  8 bits CDMA码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  8 bits 偏差的符号数(单位为传输机
会)
}
}
表3
RS_Path-REQ消息中的flag的b0比特为1,表示携带专用测距码和测距时隙。当flag的b0比特为1时,携带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具体携带方式为:指示RS从发送当前RS_Path-REQ的帧开始计算在偏差为Rendezvous time的帧中在偏差为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的时隙(专用测距时隙)上发送CDMA code(专用测距码)。
RS_Path-REQ消息中的CDMA code参数的值与MR_ASC-RSP消息中的CDMA code参数的值相同。而RS_Path-REQ消息中的Rendezvous time和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参数的具体取值需要通过MR_ASC-RSP消息中的具体参数值确定。
例如,MR_ASC-RSP消息中的Rendezvous time的值为5,Transmissionopportunity offset的值为8,当MR-BS接收到该MR_ASC-RSP消息后,决定延迟2个帧给RS发送RS_Path-REQ消息,则MR-BS可以将RS_Path-REQ消息中的Rendezvous time的值设为3,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的值设为8。如果还需要考虑MR-BS接收到MR_ASC-RSP消息所延迟的帧数,例如,MR-BS接收到MR_ASC-RSP消息所延迟的帧数为1,则MR-BS可以将RS_Path-REQ消息中的Rendezvous time的值设为2。需要说明的是,根据MR_ASC-RSP消息中的具体参数值确定RS_Path-REQ消息中的Rendezvous time和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参数的具体取值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上所举的例子,根据实际网络所考虑的不同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步骤404:RS接收到MR-BS发送的RS_Path-REQ消息后,向MR-BS返回MR通用应答(MR-Generic-ACK)。
RS接收到RS_Path-REQ消息后,需要先判断RS_Path-REQ消息中的 Preamble是否为当前接入点RS1的Preamble,如果RS_Path-REQ消息中的Preamble不是当前接入点RS1的Preamble,则RS通过RS_Path-REQ消息中的Preamble对应的新接入点接入网络。在本实施例中RS通过RS2接入网络,具体过程为,RS和RS2同步,取得下行参数和上行参数后,在通过RS_Path-REQ消息获得的专用测距时隙向RS2发送通过RS_Path-REQ消息获得的专用测距码,开始初始测距过程。
RS获取RS_Path-REQ消息中携带的CDMA code参数的值作为专用测距码,RS向RS2发送所得到的专用测距码的时隙需要根据RS_Path-REQ消息中携带的Rendezvous time参数和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参数确定。例如,如果RS_Path-REQ消息中的Rendezvous time的值为3,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ffset的值为8,当RS接收到该RS_Path-REQ消息后,则RS可以在接收到RS_Path-REQ消息的帧之后偏差为3个帧的帧中在偏差为8个符号的时隙上发送专用测距码。如果RS接收到RS_Path-REQ消息的帧和MR-BS发送RS_Path-REQ消息的帧之间存在延迟,则确定RS发送专用测距码的时隙时还需要考虑该延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假设MR-BS为该RS选择的新接入点采用集中式资源调度方式,从而MR-BS获得RS接入RS2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的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下面结合图5给出当MR-BS需要为该RS进行路径选择时,该RS进行路径选择的过程。
步骤501:当MR-BS接收到RS反馈的RS邻居测量报告(RS_NBR-MEAS-REP)后,根据网络状态(如拥塞和负载情况)和RS所反馈的扫描结果,为RS选择新接入点RS2。
步骤502:MR-BS获得RS接入RS2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由于RS2采用集中式资源调度方式,所以需要由MR-BS为RS分配该RS接入RS2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因此,在本步骤中,MR-BS通过为RS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而获得RS接入RS2的专用测距码 和专用测距时隙。
步骤503:MR-BS向RS发送RS路径选择请求(RS_Path-REQ)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新接入点RS2的Preamble信息,同时携带MR-BS通过分配所获得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RS_Path-REQ消息格式同表3,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的携带方式也同实施例一,在此省略其描述。
步骤504:RS接收到MR-BS发送的RS_Path-REQ消息后,向MR-BS返回MR通用应答(MR-Generic-ACK)。
与实施例一同样的,若RS_path-REQ消息中的Preamble不是当前接入点RS1的Preamble,则RS通过RS_Path-REQ消息中的Preamble对应的新接入点接入网络,即本实施例中为通过RS2接入网络。在接入网络的初始测距过程中,RS在通过RS_Path-REQ消息获得的专用测距时隙向RS2发送通过RS_Path-REQ消息获得的专用测距码,避免了与其它RS的冲突,从而能够提高该RS接入网络的速度。
通过以上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方法,由于MR-BS在为RS进行路径选择时,为该RS提供该RS通过新接入点接入网络时在初始测距过程中需要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从而该RS能够在通过新接入点接入网络的初始测距过程中,在所得到的专用测距时隙发送所得到的专用测距码,因此,与在随机选择的初始测距时隙发送随机选择的初始测距码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由于多个RS在相同的时隙发送相同的初始测距码而产生的冲突,从而能够提高该RS接入网络的速度,使得该RS能够及时地提供服务,提高网络的服务能力。
以上实施例一和二中,MR-BS为该要接入网络的RS选择的新接入点为当前MR-BS下的RS2。
作为其它实施例,MR-BS为该要接入网络的RS选择的新接入点可以为与当前MR-BS不同的MR-BS或者是BS。此时,RS通过被选择为新接入点的MR-BS或BS接入网络的具体流程与上述的实施例一类似,不同点在于, 作为新接入点的MR-BS或BS与当前MR-BS之间交互的具体消息不同。
作为其它实施例,MR-BS为该要接入网络的RS选择的新接入点还可以为与当前MR-BS不同的MR-BS1下的RS3,如图6所示。此时,RS3是通过MR-BS1与MR-BS交互。例如,当RS3采用分布式资源调度方式时,RS3根据MR-BS的请求为该RS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后,通过MR-BS1反馈给MR-BS。
对于其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描述实现,因此,在此省略其描述。
下面提供MR-BS的内部结构图。
图7所示为对应实施例一的MR-BS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MR-BS包括:路径选择单元、获取单元、发送单元以及交互单元。路径选择单元为通过一接入点接入网络的网元选择新接入点;交互单元向所述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新接入点请求所述网元接入新接入点时的专用测距信息,并接收所述新接入点反馈的专用测距信息;获取单元从所述交互单元获得专用测距信息;发送单元向所述网元提供所述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新接入点的信息和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得的专用测距码信息。其中的专用测距信息具体可以为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图8所示为对应实施例二的MR-BS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MR-BS包括路径选择单元、获取单元、发送单元以及分配单元。路径选择单元为通过一接入点接入网络的网元选择新接入点;分配单元为所述网元分配该网元接入所述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新接入点时的专用测距信息;获取单元从所述分配单元获得专用测距信息;发送单元向所述网元提供所述路径选择单元选择的新接入点的信息和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得的专用测距信息。其中的专用测距信息具体可以为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是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一词也不代表实施例执行方法的顺序。这些都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当支持路径选择的网元通过一接入点接入网络时,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多跳中继基站MR-BS为该网元选择新接入点;
MR-BS向新接入点发送关联请求消息请求为该网元分配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MR-BS接收新接入点通过关联应答消息向MR-BS反馈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MR-BS根据所接收到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获得需要向网元发送的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MR-BS向该网元提供所选择的新接入点的信息和所获得的专用测距信息,使该网元根据所述专用测距时隙确定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的时隙,并在所确定的时隙向新接入点发送所述专用测距码来开始初始测距过程;所述专用测距信息包括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接入点给MR-BS反馈的专用测距时隙为第一时隙差,所述第一时隙差包括:新接入点向MR-BS反馈专用测距码的帧和要求所述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的偏差,以及要求该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内的符号偏差;
所述MR-BS向所述网元提供的专用测距时隙为第二时隙差,所述第二时隙差包括:MR-BS给所述网元提供专用测距码的帧和要求所述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的偏差,以及要求该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内的符号偏差,其中,所述网元发送该专用测距码的帧和帧内的符号偏差,是根据新接入点反馈专用测距码所在的帧和所述第一时隙差确定;
所述网元根据所述专用测距时隙确定发送专用测距码的时隙为:网元根据MR-BS提供专用测距码所在的帧和所述第二时隙差,确定自身向新接入点发送专用测距码的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联请求/应答消息中包括用于路径选择的类型码; 
所述MR-BS向新接入点发送的关联请求消息中,类型码为所述用于路径选择的类型码;
所述新接入点向MR-BS返回的关联应答消息中,类型码为所述用于路径选择的类型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联应答消息中包括用于表示偏差的帧数的第一参数、用于表示偏差的符号数的第二参数、用于表示码的第三参数;
所述新接入点通过关联应答消息向MR-BS反馈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为:用从新接入点发送当前关联应答消息的帧开始在偏差为所述第一参数值的帧中偏差为所述第二参数值的时隙表示专用测距时隙,用所述第三参数表示专用测距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MR-BS向该网元提供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为:MR-BS通过路径选择请求消息携带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时隙;
所述路径选择请求消息中包括用于表示偏差的帧数的第四参数、用于表示偏差的符号数的第五参数、用于表示码的第六参数;
在路径选择请求消息中,用从MR-BS发送当前路径选择请求消息的帧开始在偏差为所述第四参数值的帧中偏差为所述第五参数值的时隙表示专用测距时隙,用所述第六参数表示专用测距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为中继站RS或用户站SS或移动台M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接入点为RS或MR-BS或BS。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S为当前MR-BS下的RS,或者所述RS为与当前MR-BS不同的MR-BS下的RS。 
CN2007101540308A 2007-09-07 2007-09-07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 Active CN101384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40308A CN101384080B (zh) 2007-09-07 2007-09-07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40308A CN101384080B (zh) 2007-09-07 2007-09-07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4080A CN101384080A (zh) 2009-03-11
CN101384080B true CN101384080B (zh) 2011-09-14

Family

ID=40463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40308A Active CN101384080B (zh) 2007-09-07 2007-09-07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40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614B (zh) * 2010-11-03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WO2015196358A1 (zh) * 2014-06-24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节点、网络节点和接入网络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75983A1 (en) * 2005-10-17 2007-04-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relay stations
CN101009926A (zh) * 2005-10-17 2007-08-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支持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75983A1 (en) * 2005-10-17 2007-04-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relay stations
CN101009926A (zh) * 2005-10-17 2007-08-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支持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lay Task Group of IEEE 802.16.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Multihop Relay Specification.<802.16j-06/026r3>.2007,第61、67、81、8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4080A (zh) 200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6337B (zh) 新接入节点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0579024C (zh) 一种中转系统及带宽分配和调度方法
CN101262696B (zh) 一种实现系统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US75993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routing within a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CN1849779B (zh) 用于在微微网通信系统内发现邻者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66203B (zh) 用于在多跳中继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管理连接标识符的方法和设备
US8774218B2 (en) Frame constructing and frame processing methods, device and system in multi-hop access network
CN101132564B (zh) 基站、中继站、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和方法
US78812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data
EP1533950A1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mobile terminal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3501941A (ja) 特にメッシュ型トポロジ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データのための通信プロトコル
CN103650376A (zh) 一种基于代表的群组信道接入的方法
CN101827451A (zh) 中继节点的入网方法及装置
KR101781193B1 (ko) 무선 망에서 노드들에게 시간 동기 전달을 지원하는 통신 방법
CN101502024A (zh) 用于信道接入的插入协议
US20080043747A1 (en) Apparatus, method, system and software product for a scheduling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in a multi-hop environment
CN104812053A (zh) D2d通信同步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发送端及接收端
CN101217780B (zh) 通信系统中测距的方法、无线接入系统和基站
EP1724945B1 (en) Radio access system with extended service coverage
CN101384080B (zh)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1541106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方法
JP2008066827A (ja) Ieee802.16を適用した中継局の接続先選択方法、中継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922441B (zh) 一种多跳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18832B (zh) 一种跳频电台组网的动态时隙分配接入方法
CN103731897A (zh) 一种无线回传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4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