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5553A -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5553A
CN101375553A CNA2006800150360A CN200680015036A CN101375553A CN 101375553 A CN101375553 A CN 101375553A CN A2006800150360 A CNA2006800150360 A CN A2006800150360A CN 200680015036 A CN200680015036 A CN 200680015036A CN 101375553 A CN101375553 A CN 101375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point
mesh
field
destination
acces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50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安·卡勒斯·强尼加
凯瑟琳·利菲
约翰·L·汤米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5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5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于包含多个网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以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其包含传送管理帧至一第二网状点的一第一网状点,其中该管理帧包含目的地网状点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第二网状点可接收来自第一网状点的管理帧并决定其是否为目的地网状点。若第二网状点决定其并非目的地网状点,则第二网状点可更新管理帧,并传送该管理帧至第三网状点。当数据抵达目的地网状点时,该传送终止。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本发明有关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无线科技持续变得更先进时,无线局域网络(WLANs)系变得更广泛。另外,许多无线网络变异系存在于特定地理区域中。例如,传统无线局域网络可以包含与无线装置通信的一基地台并传送讯务于其间的组织系统为基础。另一无线网络类型系为端对端(ad-hoc)网络,其中无线网络系以无线装置动态连接至及分离自该网络的点对点技术与一个或更多附加无线装置通信。
作为传统无线局域网络及端对端网络的组合,网状网络系包含全部当作网状点(MPs)的使用者装置,终端,存取点(AP),及基地台。网状网络系因如无线局域网络的省力覆盖范围,省力及简单自我部署无线局域网络无线局域网络及其高系统容错及冗余的特性而储存增加支持于标准社群中。
802.11标准目前定义三类帧:数据帧,管理帧及控制帧。数据帧通常被配置二(2),三(3)或四(4)媒体存取控制(MAC)地址。然而,因如BSS星状,IBSS端对端,及存取点-存取点桥式网络的既存无线网络单跳跃架构而仅需两媒体存取控制地址,所以管理及控制帧讯息仅被配置二(2)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然而,网状无线局域网络中,经由管理帧的管理信息交换通常系大于从一网状点至下一网状点的一跳跃点。另外,各网状点系视其可与其它网状点通信的接口数而定界由一个以上媒体存取控制地址识别。
因此,需传送管理信息及唯一识别不受到先前技术限制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状点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包含多个网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状点系传送管理帧至第二网状点,其中该网状点包含目的地网状点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第二网状点可接收来自第一网状点的管理帧并决定其是否为目的地网状点。若第二网状点决定其并非目的地网状点,则第二网状点可更新管理帧,并传送该管理帧至第三网状点。当数据抵达目的地网状点时,该传送终止。
附图说明
当参考附图阅读时,系可较佳理解上述摘要及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下详细说明,其中:
图1系为依据本发明被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系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管理帧;
图3系为依据本发明被配置执行传送管理信息处理的网状点区块图;
图4系为依据本发明传送管理信息较佳处理的流程图;
图5系为描述依据本发明传送管理帧的多个网状点信号图;
图6系为描述依据本发明一替代实施例传送管理帧的多个网状点信号图;
图7系为包含网状链路识别的修正管理帧;及
图8系为包含网状链路识别的修正信息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网状点”(MP)名词系包含但不限于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使用者设备(UE),行动站,固定或行动用户单元,呼叫器或可操作于网状无线环境中的任何其它类型装置。另外,网状点可涉及基地台,B节点,地址控制器,存取点或可操作于网状无线环境中的任何其它类型接介装置。
本发明特性可被并入集成电路(IC)或被配置于包含多互连组件中的电路中。
图1系为依据本发明被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100。无线通信系统100包含可彼此通信的多个网状点110。为了说明本发明,网状点110系被标示网状点1,网状点2,网状点3,网状点4及网状点5。虽然五网状点110被说明为通信于无线通信系统100中,但应注意任何数量网状点110均可被包含于无线通信系统100中。为了说明本发明,网状点1,网状点2,网状点3,网状点4及网状点5全部为实质类似单元。
网状点110可通过传送管理控制帧来彼此通信管理信息。图2中,依据本发明的管理控制帧200系被显示。管理控制帧200包含一帧控制字段210,一持续时间字段220,一地址一(Add1)字段230,一地址二(Add2)字段240,一地址三(Add3)字段250,一序列控制字段260,一地址四(Add4)字段270,一酬载字段280,及一帧检查和(FCS)字段290。字段210至270组成802.11媒体存取控制标头。先前技术中,帧控制字段210包含一至分配系统(To DS)字段及一从分配系统(From DS)字段。本发明中,至分配系统字段及从分配系统字段系被目的地(Dest)网状点字段及来源网状点字段取代。另外,本发明中,地址字段230,240,250及270系被用来详细解释如下。
图3系为依据本发明被配置执行传送网状管理处理的网状点110区块图。除了被包含于典型网状点的名目组件的外,网状点110亦包含被配置接收,传送及处理本发明管理帧的一处理器115,与该处理器115通信的一接收器116,与该处理器115通信的一传送器117,及与该接收器116及该传送器117通信以促进无线数据传送及接收往返网状点110的一天线118。
为了传送管理帧大于一单跳跃,本发明的网状点110可使用既存帧中的目的地网状点及来源网状点及地址字段来标示其与管理帧相关的状态至接收网状点。网状点接着可决定如何处理该被接收管理帧,如期是否用于接收网状点或该接收网状点应否将该管理帧转送至下一网状点。
现在参考表1(显示如下),当传送网状点传送管理帧至接收网状点时,传送网状点系驻留于如表1的目的地网状点字段,来源网状点字段及地址字段。例如,若接收帧的网状点为目的地网状点,则目的地网状点字段系被记注”1”,若接收帧的网状点不为目的地网状点,则被记注”0”。若传送管理帧的网状点为来源网状点,则来源网状点字段系被记注”1”,若传送管理帧的网状点不为来源网状点,则被记注”0”。地址字段系视被定义于表1中的目的地网状点字段及来源网状点字段值而定被以目的地地址(DA),来源地址(SA),接收器地址(RA)或传送器地址(TA)驻留。目的地网状点字段为”1”的例中,接收器地址及目的地地址系相同。同样地,来源网状点字段为”1”的例中,传送器地址及来源地址系相同。因此,仅目的地网状点或来源网状点字段为”1”的表1例中,仅可使用三地址字段(见表1中的列2及3)。同样地,目的地网状点及来源网状点字段均被”1”驻留者,仅可使用二地址字段(见表1中的列4)。虽然地址字段特定安排被显示于表1,但应注意地址字段系可如预期的任何方式被驻留。
Figure A200680015036D00081
                      表1
图4系为大致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的方法300流程图。步骤310中,第一网状点可传送管理帧至第二网状点。第二网状点可接收该管理帧(步骤320),并通过侦测目的地网状点字段值来决定其是否为目的地网状点(步骤330)。
若目的地网状点字段为”1”,则第二网状点于步骤330中系为目的地网状点,而方法300终止。若第二网状点于步骤330中不为目的地网状点(也就是目的地网状点字段为”0”),则第二网状点更新字段并传送管理帧至第三网状点(步骤340)。第三网状点可接收管理帧(步骤350),并决定其是否为目的地网状点(步骤360)。
若第三网状点于步骤360中系为目的地网状点,则方法300终止。若第三网状点于步骤360中不为目的地网状点,则第三网状点更新管理帧中的字段并传送管理帧至附加网状点(步骤370)。附加网状点可转送管理帧直到该管理帧被目的地网状点接收为止(步骤380)。应注意,该附加网状点亦可于转送管理帧的前依据表1的字段。
图5系为描述依据方法300传送管理帧的多个网状点110(被标示网状点1,网状点2,网状点3,网状点4及网状点5)的信号图400例。特别是,为了提供例证,管理帧系被显示从网状点1经由网状点2,网状点3及网状点4被传送至网状点5。此例中,网状点1系为来源网状点,而网状点5系为目的地网状点。
首先,网状点1的处理器115传送管理帧至网状点2(410)。因为网状点1为来源网状点,而网状点2并非目的地网状点,所以处理器115可更新信号410的管理帧字段来包含以下被驻留字段:目的地网状点=0而来源网状点=1。依据表1,Add1=网状点2(接收器地址),Add2=网状点1(来源地址),而Add3=网状点5(目的地地址)。
网状点2的接收器116可接收被传送自网状点1的管理帧,并将其转送至网状点2的处理器115。处理器115决定网状点2并非管理帧的目的地网状点,而网状点2经由传送器117及天线118传送管理帧至网状点3(420)。因为网状点2并非来源网状点,而网状点3并非目的地网状点,所以网状点2的处理器115可更新信号420的管理帧字段来包含目的地网状点=0及来源网状点=0。依据表1,Add1=网状点3(接收器地址),Add2=网状点2(传送器地址),Add3=网状点5(目的地地址),而Add4=网状点1(来源地址)。
网状点3的接收器116可接收该被传送管理帧,并将其转送至网状点3的处理器115。网状点3的处理器115决定网状点3并非管理帧的目的地网状点,而网状点3传送管理帧至网状点4(430)。因为网状点3并非来源网状点,而网状点4并非目的地网状点,所以网状点3的处理器115可更新信号430的管理帧字段来包含目的地网状点=0及来源网状点=0。依据表1,Add1=网状点4(接收器地址),Add2=网状3(传送器地址),Add3=网状点5(目的地地址),而Add4=网状点1(来源地址)。
网状点4的接收器116可接收该被传送管理帧,并将其转送至网状点4的处理器115。网状点4的处理器115接着决定网状点4并非管理帧的目的地网状点,而网状点4传送管理帧至网状点5(440)。因为网状点5为目的地网状点,而网状点4并非来源网状点,所以网状点4的处理器115可更新信号440的管理帧字段来包含目的地网状点=1及来源网状点=0。依据表1,Add1=网状点5(目的地地址),Add2=网状4(传送器地址),而Add3=网状点1(来源地址)。
网状点5的接收器116可接收该被传送管理帧,并将其转送至网状点5的处理器115。网状点5的处理器115接着决定网状点5为管理帧的目的地网状点并接受该管理帧。处理器115接着依据被包含于该管理帧中的要求动作。例如,若管理帧为网状点5处的功率位准测量要求,则处理器115以该相关测量响应网状点1。
图6系为描述依据本发明一替代实施例传送管理帧的多个网状点110(被标示网状点1,网状点2,网状点3,网状点4及网状点5)的信号图500。本实施例中,网状点110可支持多实体链路来彼此通信,其中各实体链路系具有一媒体存取控制地址。为了被识别于网状网络中,各网状点110可能具有一主地址。
本例中,网状点1可通过媒体存取控制地址(Add11)识别,而网状点2支持三实体链路彼此通信。网状点2的一链路系与网状点1连结,且被媒体存取控制地址21(Add21)标示。媒体存取控制地址21亦可为与网状点2连结的主媒体存取控制地址。另外,网状点2包含被标示为媒体存取控制地址22(Add22)及媒体存取控制地址23(Add23)被与网状点3连结的两独立实体链路。较佳实施例中,该两独立实体地址可被与不同通信协议连结。例如,媒体存取控制地址22可被与802.11b连结,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23可被与802.11g连结。
亦于本例中,网状点3支持四实体链路。因此,其可通过媒体存取控制地址33(Add33)识别,但亦包含该网状点与其连结的实体链路地址。两实体地址,被标示与网状点2连结的地址32(Add32)及地址33(Add33),与网状点4连结的地址34(Add34),及与网状点5连结的实体链路地址31(Add31)。网状点4可通过媒体存取控制地址41(Add41)识别,而网状点5可通过媒体存取控制地址51(Add51)识别。
本例中,网状点1可依据本发明传送被预定至网状点3的管理帧。因为网状点1(Add11)为来源网状点,而网状点2(Add21)并非目的地网状点,所以网状点1的处理器115系依据表1分派字段使目的地网状点=0及来源网状点=1。于是,Add1=Add21(接收器地址-网状点2),Add2=Add11(来源地址-网状点1),Add3=Add33(目的地地址-网状点3)。处理器115经由传送器117及天线118传送管理帧至网状点3(510)。
网状点2的接收器116可接收该传送,并将其转送至网状点2的处理器115。处理器115可解碼该管理帧并决定其不被预定送往网状点2。处理器115接着更新管理帧中的字段,并将其传送至网状点3(520)。因为网状点2经由通过媒体存取控制地址Add32识别的实体链路与网状点3通信,所以网状点2的处理器115。并不认可网状点3为目的地地址。于是,网状点2的处理器115分派目的地网状点=0及来源网状点=0至个别字段。依据表1,Add1=Add32(接收器地址-网状点3),Add2=Add22(传送器地址-网状点2),Add3=Add33(目的地地址-网状点3),而Add4=Add11(来源地址-网状点1)。
网状点3的接收器116可接收被传送自天线118的该被传送管理帧,并将其转送至网状点3的处理器115。网状点3的处理器115可译码该管理帧并决定即使目的地地址字段等于零,因为网状点3的主媒体存取控制地址(Add33)驻留于作为目的地地址的Add3字段,所以该管理帧亦被预定送往网状点3。
虽然被用于图6的信号图中的管理帧格式系被说明于以上表1,但其应注意格式变异可被使用。该管理帧格式可被改变来适应附加格式,如Add1字段标示来源地址,Add2字段标示接收器地址,或地址字段或目的地网状点及来源网状点的任何其它组合。
仍然参考图6,若干网状点110可具有其可与的通信的一个以上网状点。例如,网状点3系被说明为与网状点2,网状点4及网状点5通信。于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各网状点间,如网状点2-网状点3,网状点3-网状点4及网状点3-网状点5间的各网状链路系对每隔一网状链路为唯一。因为网状管理帧200可识别目的地网状点,所以仅需识别邻近网状点地址以唯一识别网状链路。也就是说,为了识别被传送至网状点3的管理帧中的网状点3及网状点4间的网状链路,网状链路识别符(ID)仅需明定网状点4的地址(Add44)。用于网状点3及网状点2间的链路的网状链路识别符系被标示为Add21(网状点2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而网状点3及网状点4间的网状链路识别符系被标示为Add41(网状点4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网状点3及网状点5间的网状链路识别符系被标示为Add51(网状点5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例如,网状点1可传送管理帧至Add33(网状点3)于网状点3及网状点4间的网状链路上要求维持操作的测量要求或类似者。因为网状点3被识别为管理帧中的目的地网状点,网状点1仅需明定网状点4(Add41)的网状链路识别符以唯一识别网状点3及网状点4间的链路。此可通过添加分支至包含网状链路识别符的管理帧200,或通过包含网状链路识别符于信息组成(IE)中来达成。
可替代是,唯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可被分派至网状链路群组以识别该群组。例如,仍参考图6,网状链路识别符99系被分派至网状点3及所有其邻近网状点(网状点2,网状点4及网状点5)间的网状链路。因此,当网状链路识别符99被识别至网状点3,则其可识别与网状点2,网状点4及网状点5连结的所有链路。
图7显示被修正包含网状链路识别的管理帧600。该管理帧包含一帧控制字段610,持续时间字段620,地址一(Add1)字段630,地址二(Add2)字段640,地址三(Add3)字段650,序列控制字段660,地址四(Add4)字段670,酬载字段680,及帧检查和字段690。酬载字段680系进一步被扩充包含除酬载684以外的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682。此实施例中,帧控制字段610可明定酬载字段680如何被解碼至目的地网状点。
本发明替代实施例中,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可被提供于信息组成内。图8显示被修正包含一组成识别符字段710,一长度字段720,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730及管理信息740的信息组成。此例中,如测量要求/响应,动作要求/响应,或类似者的管理信息系可与网状链路识别符一起被传送至目的地网状点来唯一识别测量/动作被要求其上的网状链路。
本发明可如预期地被实施于任何类型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本发明可被实施于任何类型IEEE 802型系统或任何类型无线通信系统中。本发明亦可被实施于软件中,或运算于处理器上的应用。本发明可被进一步实施于集成电路上,如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多集成电路,逻辑可程序栅极数组(LPGA),多逻辑可程序栅极数组,分离组件,或集成电路,逻辑可程序栅极数组及分离组件的组合。
虽然本发明的特性及组件被以特定组合说明于较佳实施例中,但各特性及组件可被单独使用(不需较佳实施例的其它特性及组件),或有或无本发明其它特性及组件的各种组合中。例如,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特定网状链路系通过唯一网状链路识别符识别。然而,网状链路亦通过被与预定分支耦合的目的地网状点地址,或通过如被产生用来识别网状链路的随机数的独立识别符来识别。随机数可包含当作产生网状链路识别符的种子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实施例
1.一种包含多个网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的方法。
2.如实施例1的方法,其中一第一网状点传送一管理帧至一第二网状点,其中该管理帧包含一目的地网状点的一第一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3.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网状点接收来自该第一网状点的该管理帧。
4.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网状点决定其是否为该目的地网状点。
5.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若该第二网状点决定其并非该目的地网状点,则第二网状点更新该管理帧。
6.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网状点传送该管理帧至一第三网状点。
7.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管理帧包含一目的地网状点字段、一来源网状点字段及多个地址字段。
8.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若一接收网状点并非一目的地网状点,则一目的地网状点字段等于零,若一接收网状点为一目的地网状点,则一目的地网状点字段等于一。
9.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若一传送网状点并非该来源网状点,则该来源网状点字段等于零,若该传送网状点为该来源网状点,则该来源网状点字段等于一。
10.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第一地址字段系被驻留一接收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1.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接收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为该目的地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2.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第二地址字段系被驻留一传送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3.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传送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为该来源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4.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第三地址字段系被驻留一目的地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5.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第四地址字段系被驻留一来源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6.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网状点系通过多个媒体存取控制地址来识别。
17.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第一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识别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特定网状点为该网状点的一主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8.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第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识别该特定网状点及一邻近网状点间的通信链路。
19.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第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为该邻近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20.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第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识别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该特定网状点及该邻近网状点间的该通信网状链路。
21.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管理帧包含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
22.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可识别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特定网状链路。
23.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管理帧包含一酬载字段。
24.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系为该酬载字段的一分支。
25.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包含于一信息组成中。
26.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一第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识别该特定网状点及所有邻近网状点间的一通信链路。
27.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管理帧进一步包含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该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可识别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该特定网状链路。
28.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网状链路识别符系随机产生。
29.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网状链路识别符系使用该目的地媒体存取控制地址而产生以作为一种子。
30.如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中该管理帧明定一来源网状点及一目的地网状点。
31.一种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状点。
32.如实施例31的网状点,进一步包含一接收器。
33.如实施例31~32中任一实施例的一网状点,进一步包含一传送器。
34.如实施例31~33中任一实施例的一网状点,进一步包含一接收器。
35.如实施例31~34中任一实施例的一网状点,进一步包含一处理器,其与该接收器及该传送器通信。
36.如实施例31~35中任一实施例的一网状点,其中一处理器用于控制该传送器以传送一管理帧。
37.如实施例31~36中任一实施例的一网状点,其中一管理帧包含一目的地网状点的一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38.如实施例31~37中任一实施例的一网状点,其中一处理器配置以接收来自该接收器的一所传送的管理帧。
39.如实施例31~38中任一实施例的一网状点,其中一处理器配置以决定该网状点是否为该管理帧的该目的地网状点
40.如实施例31~39中任一实施例的一网状点,其中一处理器配置以若该网状点并非该目的地网状点则更新该管理帧字段。
41.一种于一网状点中的一集成电路。
42.如实施例41的集成电路,进一步包含一接收器。
43.如实施例41~42中任一实施例的一集成电路,进一步包含一传送器。
44.如实施例41~43中任一实施例的一集成电路,进一步包含一接收器。
45.如实施例41~44中任一实施例的一集成电路,进一步包含一处理器,其与该接收器及该传送器通信。
46.如实施例41~45中任一实施例的一集成电路,其中一处理器用于控制一传送器以传送一管理帧
47.如实施例41~46中任一实施例的一集成电路,其中该管理帧包含一目的地网状点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48.如实施例41~47中任一实施例的一集成电路,其中一处理器配置以接收来自该接收器的一所传送的管理帧。
49.如实施例41~48中任一实施例的一集成电路,其中一处理器配置以决定一网状点是否为一管理帧的一目的地网状点。
50.如实施例41~49中任一实施例的一集成电路,其中一处理器配置以若该网状点并非该目的地网状点则更新该管理帧字段。

Claims (29)

1.一种包含多个网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一第一网状点传送一管理帧至一第二网状点,其中该管理帧包含一目的地网状点的一第一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该第二网状点接收来自该第一网状点的该管理帧;
该第二网状点决定其是否为该目的地网状点;
若该第二网状点决定其并非该目的地网状点,则第二网状点更新该管理帧;及
该第二网状点传送该管理帧至一第三网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理帧包含一目的地网状点字段、一来源网状点字段及多个地址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一接收网状点并非该目的地网状点,则该目的地网状点字段等于零,若该接收网状点为该目的地网状点,则该目的地网状点字段等于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一传送网状点并非该来源网状点,则该来源网状点字段等于零,若该传送网状点为该来源网状点,则该来源网状点字段等于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地址字段系被驻留一接收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接收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为该目的地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第二地址字段系被驻留一传送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送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为该来源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第三地址字段系被驻留一目的地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第四地址字段系被驻留一来源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网状点系通过多个媒体存取控制地址来识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识别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特定网状点为该网状点的一主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第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识别该特定网状点及一邻近网状点间的通信链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为该邻近网状点的该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识别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该特定网状点及该邻近网状点间的该通信网状链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理帧包含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该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可识别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该特定网状链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理帧包含一酬载字段,而该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系为该酬载字段的一分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包含于一信息组成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第二媒体存取控制地址系识别该特定网状点及所有邻近网状点间的一通信链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理帧进一步包含一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该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可识别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该特定网状链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理帧包含一酬载字段,而该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为该酬载字段的一分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状链路识别符字段包含于一信息组成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状链路识别符系随机产生。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状链路识别符系使用该目的地媒体存取控制地址而产生以作为一种子。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理帧明定一来源网状点及一目的地网状点。
26.一种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状点,其包含:
一接收器;
一传送器;及
一处理器,其与该接收器及该传送器通信,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控制该传送器以传送一管理帧;及
其中该管理帧包含一目的地网状点的一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状点,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更配置以接收来自该接收器的一所传送的管理帧、决定该网状点是否为该管理帧的该目的地网状点,以及若该网状点并非该目的地网状点则更新该管理帧字段。
28.一种于包含多个网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各网状点所包含的集成电路,包含:
一接收器;
一传送器;及
一处理器,其与该接收器及该传送器通信,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控制该传送器以传送一管理帧;及
其中该管理帧包含一目的地网状点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更配置以接收来自该接收器的一所传送的管理帧、决定包含该集成电路的一网状点是否为该管理帧的一目的地网状点以及若该网状点并非该目的地网状点则更新该管理帧字段。
CNA2006800150360A 2005-05-06 2006-05-05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3755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7864305P 2005-05-06 2005-05-06
US60/678,643 2005-05-06
US11/417,823 2006-05-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5553A true CN101375553A (zh) 2009-02-25

Family

ID=3751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50360A Pending CN101375553A (zh) 2005-05-06 2006-05-05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
CNU20062011270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8157Y (zh) 2005-05-06 2006-05-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送及接收一管理帧的网点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1270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8157Y (zh) 2005-05-06 2006-05-0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送及接收一管理帧的网点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KR (1) KR20060115666A (zh)
CN (2) CN101375553A (zh)
AR (1) AR053603A1 (zh)
DE (1) DE202006007235U1 (zh)
TW (3) TW2010142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2836A (zh) * 2012-05-11 2015-01-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帧和管理帧压缩的装置和方法
CN104620651A (zh) * 2012-05-11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帧和管理帧压缩的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04972B1 (de) * 2020-04-28 2023-09-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regeleinrichtung zum regeln eines technischen system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2836A (zh) * 2012-05-11 2015-01-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帧和管理帧压缩的装置和方法
CN104620651A (zh) * 2012-05-11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帧和管理帧压缩的装置和方法
US9860785B2 (en) 2012-05-11 2018-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frame and management frame compression
CN104272836B (zh) * 2012-05-11 2018-0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帧和管理帧压缩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053603A1 (es) 2007-05-09
TW200644501A (en) 2006-12-16
CN201008157Y (zh) 2008-01-16
TW201014264A (en) 2010-04-01
DE202006007235U1 (de) 2006-11-23
TWM302205U (en) 2006-12-01
KR20060115666A (ko) 200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687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38543B (zh) 在分布式无线通信网中发现具有至少最小组可用资源的自组按需距离向量路由的方法
JP4801871B2 (ja) Ieee802.11準拠ネットワークでのシームレス・ローミング・オプション
US8041392B2 (en) Radio equipment control, radio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8538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初始连接建立
KR101092160B1 (ko) 기지국, 무선 제어 장치 및 무선 장치
US97745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ame
CN102056184B (zh) 射频拉远单元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CN111585725B (zh) 标识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33521A1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EP2080294B1 (en) Algorithm for grouping stations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hase frame structure to support multi-hop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communications
US7649870B2 (en) Multi-hop multi-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7555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管理信息方法及装置
CN113661736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连接变更方法
CN101296390B (zh) 用于基站内部节点的通信方法及地址自动分配和识别方法
CN101375171A (zh) 用于多跳分组转发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42473A (zh) 数据传输方法
CN112584389B (zh) 组网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508564B (zh) 用于组织数据传输网络的方法
CN10358078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1311055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セッション共有化方法
US662867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messages among cascaded devices by bit shifting
CA2230602A1 (en) Decentralized radio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adio station therefor
KR200421992Y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관리 정보를 송신하기 위한 장치
JP4307350B2 (ja) アドホック・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無線端末ならびにアドホック・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の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