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4142B - 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4142B
CN101374142B CN2007100765145A CN200710076514A CN101374142B CN 101374142 B CN101374142 B CN 101374142B CN 2007100765145 A CN2007100765145 A CN 2007100765145A CN 200710076514 A CN200710076514 A CN 200710076514A CN 101374142 B CN101374142 B CN 1013741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nge node
layer
node
normal
contro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765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4142A (zh
Inventor
郑若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765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74142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2061 priority patent/WO2009026829A1/zh
Priority to AT08784052T priority patent/ATE529998T1/de
Priority to EP08784052A priority patent/EP2192743B1/en
Priority to ES08784052T priority patent/ES2374029T3/es
Publication of CN101374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4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4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4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使得L2C连接异常时可以得到保护。本发明中,对接入网中的EN及其连接进行监测,如果发现EN的L2C连接异常,则将该EN上的L2C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EN。可以设置独立的控制器来协调各EN的L2C连接的切换,也可以由EN本身控制L2C连接的切换,即将控制器的功能分布到各EN中。

Description

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技术。
背景技术
接入网通用参考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驻地网络(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简称“CPN”)由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和驻地网关RG组成;接入网(Access Network)由接入节点(Access Node,简称“AN”)和边缘节点(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简称“EN”)及两者间的汇聚网络(Aggregation Network)组成。对于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网络,EN通常为接入服务网络网关(Access Service Network GateWay,简称“ASN GW”),AN通常为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对于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网络,EN通常为宽带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简称“BRAS”)或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简称“BNG”),AN通常为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简称“DSLAM”)。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接入网为支持新的业务,需要在接入网的设备(包括AN和EN)上增加控制。由于对接入网的每一个设备分别进行控制会产生较大负担,为了减少这部分负担,现有技术采用层二控制协议(Layer2 Control Protocol,简称“L2CP”),通过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简称“BRAS”)控制接入网中大量的AN。目前,L2CP主要用于拓扑发现、线路配置、线路测试和组播控制。
根据L2CP协议,现有技术通过接入网的AN与EN之间建立的L2C连接,来实现对AN和EN的控制,进行L2C报文或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会话报文的交互。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不存在L2C连接的相关保护技术,一旦L2C连接发生异常,将如何保护报文的正常传输,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使得L2C连接异常时可以得到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在接入网中的各边缘节点间建立参考点或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对接入网中的边缘节点和/或边缘节点的连接进行监测;
如果发现第一边缘节点的层2控制连接异常,则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上的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
所述切换的步骤中,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接入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上的所述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与所述接入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上;
所述发现第一边缘节点的层2控制连接异常,包括,发现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接入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发生异常,所述切换的步骤完成之前,所述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通过所述接入节点与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和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进行报文交互;或者
所述发现第一边缘节点的层2控制连接异常,包括,发现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网络连接发生异常,或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超载,所述切换的步骤完成之前,所述接入节点通过所述接入节点到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和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到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向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发送报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对接入网中的边缘节点和/或所述边缘节点的连接进行监测;
切换单元,用于在监测单元发现第一边缘节点异常时,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上的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间存在参考点或连接;
对于层2控制连接建立于第一边缘节点和接入节点之间的情况,如果第一边缘节点异常的原因是第一边缘节点与接入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故障,则在切换完成之前,层2控制连接由接入节点与正常的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和正常的边缘节点与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替代,如果第一边缘节点异常的原因是第一边缘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故障,或第一边缘节点过载,则在切换完成之前,层2控制连接由接入节点到第一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和第一边缘节点到正常的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组成;
对于层2控制连接建立于第一边缘节点与控制器之间,和控制器与接入节点之间的情况,如果第一边缘节点异常的原因为第一边缘节点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故障,则在切换完成之前,控制器和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层2控制连接由控制器与正常的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正常的边缘节点与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替代,如果第一边缘节点异常的原因为第一边缘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故障,或第一边缘节点过载,则在切换完成之前,控制器和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层2控制连接由控制器到第一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第一边缘节点到正常的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替代。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对接入网中的EN和/或该EN的连接进行监测,如果发现第一EN的L2C连接异常,则将第一EN上的L2C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EN,从而使得EN的L2C连接发生故障时可以得到保护,仍然能够正常传输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接入网通用参考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中的连接故障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中的连接故障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中的连接故障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中的连接故障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L2C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入网中的各EN间建立参考点或连接,如图2所示的EN1和EN2之间即存在参考点或连接,多个EN通过控制器(Controller)进行协调,实现EN的“1+1”或“N+1”备份,即1个EN对应1个备用EN,或N个EN对应一个备用EN。
图2中,L2C连接建立于AN和源EN(EN1)之间,通过L2CP的存活监控机制或其它异常监控机制检测L2C连接的存活。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在步骤301中,当AN和源EN之间的汇聚网络存在故障时,源EN将检测出L2C连接异常。
在步骤302中,源EN向控制器上报L2C连接异常。
在步骤303中,控制器向一个或多个目的EN(如EN2)发送切换请求。
在步骤304中,目的EN收到该切换请求后,向AN转发该切换请求。
在步骤305中,目的EN或控制器对源EN切换所需的资源进行分配。步骤305可以在步骤304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304和步骤306之间执行。
在步骤306中,AN收到来自目的EN的切换请求后,AN完成切换前的资源预留,之后,向目的EN发送切换应答,同意切换源EN的L2C连接。
在步骤307中,当目的EN收到AN的切换应答,且目的EN上的资源分配完成之后,向控制器发送切换应答,同意切换源EN的L2C连接。
在步骤308中,控制器可能收到来自多个目的EN的切换应答,控制器可以进行切换决策选择合适的目的EN,如果控制器仅收到一个目的EN的切换应答,步骤308可以省略。切换决策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先来先选的方式,即控制器选择最先收到的切换应答对应的目的EN;或者,也可以采用最优选择方式,即控制器根据收到的切换应答,选择资源分配最优的目的EN,如资源分配最充足的目的EN。
在步骤309中,控制器向源EN下达切换到相应目的EN的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中包含切换到的目的EN的标识,启动L2C连接的切换过程,即L2C的连接开始发生变化。
在步骤310中,源EN向AN发送切换命令。
在步骤311中,源EN可以将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通过源EN与目的EN间的参考点或连接,迁移往目的EN。该目的EN即为源EN的备份EN。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源EN可以通过不同的EN进行备份,,即实现“1+1”备份;或者,不同的源EN也可以通过同一个EN进行备份,即实现“1+N”备份。
在启动L2C连接的切换过程后,到完成切换之前,AN和源EN之间的L2C连接由AN与目的EN之间的双向连接、和目的EN与源EN之间的双向连接替代,如图2中虚线部分所示。具体地说,在切换完成之前,AN将目的地址为源EN的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发往目的EN,但该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不在目的EN终结,而是经目的EN中转往源EN,由源EN进行后续传输或处理;另一方面,源EN将目的地址为AN的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发送给目的EN,经目的EN中转往AN。
在步骤312中,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迁移完成,即切换完成,目的EN向AN发送表示切换完成的指示,通知AN当前的L2C 连接已切换到AN和目的EN之间的双向连接上,AN与目的EN之间可以直接交互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可见,通过对接入网中的EN及其连接进行监测,在发现EN的L2C连接异常时,将该EN上的L2C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EN,使得EN的L2C连接发生故障时可以得到保护,仍然能够正常传输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控制器参与源EN的L2C连接的切换,也就是说,在源EN发现异常时,向控制器进行上报,由控制器向一个或多个目的EN发送切换请求;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设置独立的控制器统一协调该L2C连接切换过程,由EN自行控制其L2C连接切换过程。
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步骤401与步骤3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402中,源EN向目的EN发送切换请求。
在步骤403中,目的EN收到该切换请求后,向AN转发该切换请求。
在步骤404中,目的EN对源EN切换所需的资源进行分配。步骤404可以在步骤403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403和步骤405之间执行。
在步骤405中,AN收到来自目的EN的切换请求后,AN完成切换前的资源预留,之后,向目的EN发送切换应答,同意切换源EN的L2C连接。
在步骤406中,当目的EN收到AN的切换应答,并且目的EN上的资源分配完成之后,向源EN发送切换应答,同意切换EN。
在步骤407中,源EN可能收到来自多个目的EN的切换应答,源EN可以进行切换决策选择合适的目的EN,源EN可以向目的EN发送切换命令,表明选中了该目的EN。
在步骤408中,源EN向AN发送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中包含切换到的目的EN的标识,启动L2C连接的切换过程,即L2C的连接开始发生变化。
步骤409和步骤410与步骤311和步骤31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在接入网中的各EN间建立参考点或连接,多个EN通过控制器(Controller)进行协调,实现EN的“1+1”或“N+1”备份或负荷分担。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当源EN与AN之间的汇聚网络存在故障时,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而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当源EN过载,或源EN之后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如源EN与核心网之间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通过L2CP的存活监控机制或其它异常监控机制检测L2C连接的存活。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在步骤601中,当源EN过载,或源EN之后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源EN将检测出L2C连接异常。
步骤602至步骤610与步骤302至步骤31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611中,源EN可以将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通过源EN与目的EN间的参考点或连接,迁移往目的EN。
在启动L2C连接的切换过程后,到完成切换之前,AN和源EN之间的L2C连接由AN到源EN的单向连接、和源EN到目的EN的单向连接替代,如图5中虚线部分所示。具体地说,在切换完成之前(即步骤612之前),AN还是将目的地址为源EN的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发往源EN,但该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不在源EN终结,而是经源EN中转往目的EN,由目的EN进行后续传输或处理。
在步骤612中,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迁移完成,即切换完成,目的EN向AN发送表示切换完成的指示,通知AN当前的L2C连接已切换到AN和目的EN之间的双向连接上,AN与目的EN之间可以直接交互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在接入网中的各EN间建立参考点或连接,多个EN通过控制器(Controller)进行协调,实现EN的“1+1”或“N+1”备份或负荷分担。
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当源EN与AN之间的汇聚网络存在故障时,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而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当源EN过载,或源EN之后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如源EN与核心网之间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通过L2CP的存活监控机制或其它异常监控机制检测L2C连接的存活。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
在步骤701中,当源EN过载,或源EN之后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源EN将检测出L2C连接异常。
步骤702至步骤708与步骤402至步骤408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709中,源EN可以将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通过源EN与目的EN间的参考点或连接,迁移往目的EN。
在启动L2C连接的切换过程后,到完成切换之前,AN和源EN之间的L2C连接由AN到源EN的单向连接、和源EN到目的EN的单向连接替代,如图5中虚线部分所示。具体地说,在切换完成之前,AN还是将目的地址为源EN的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发往源EN,但该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不在源EN终结,而是经源EN中转往目的EN,由目的EN进行后续传输或处理。
在步骤710中,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迁移完成,即切换完成,目的EN向AN发送表示切换完成的指示,通知AN当前的L2C连接已切换到AN和目的EN之间的双向连接上,AN与目的EN之间可以直接交互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类似,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需要在接入网中的各EN间建立参考点或连接,多个EN通过控制器(Controller)的协调,实现IP边缘节点的“1+1”或“N+1”备份;其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位于汇聚交换机(Aggregation Switch,简称“AGS”),如图8所示。
当控制器和EN之间的汇聚网络存在故障时,相应EN备份切换流程如图9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源EN的L2C连接承载在AN与控制器之间的双向连接和控制器与源EN之间的双向连接上,通过L2CP的存活机制或其它异常监控机制监控检测L2CP的存活;在步骤901中,当控制器和源EN之间的汇聚网络存在故障时,控制器将检测出L2C连接异常。
在步骤902中,控制器向一个或多个目的EN发送切换请求。
在步骤903中,目的EN或控制器对EN切换所需的资源进行分配。
在步骤904中,当目的EN上的资源分配完成之后,目的EN向控制器发送切换应答,同意切换源EN的L2C连接。
在步骤905中,控制器可能收到来自多个目的EN的切换应答,控制器进行切换决策选择合适的目的EN。
在步骤906中,控制器向源EN下达切换到所选择的目的EN的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中包含切换到的目的EN的标识,启动切换过程。
在步骤907中,源EN可以将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通过源EN与目的EN间的参考点或连接,迁移往目的EN。
在启动L2C连接的切换过程后,到完成切换之前,控制器和源EN之间的L2C连接由控制器与目的EN之间的双向连接、和目的EN与源EN之间的双向连接替代,如图8中虚线部分所示。具体地说,在切换完成之前,控制器将目的地址为源EN的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发往目的EN,但该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不在目的EN终结,而是经目的EN中转往源EN,由源EN进行后续传输或处理;另一方面,源EN将目的地址为AN的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发往目的EN,经目的EN中转往控制器,再传输给AN。
在步骤908中,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迁移完成,即切换完成,源EN的L2C连接切换到目的EN与控制器之间的双向连接上,和控制器与AN之间的双向连接,控制器与目的EN间可以直接交互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与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当源EN与控制器之间的汇聚网络存在故障时,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而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是当源EN过载,或源EN之后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如源EN与核心网之间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L2C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如图10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通过L2CP的存活机制或其它异常监控机制监控检测L2C连接的存活。具体流程如图11所示,在步骤1101中,当源EN过载,或源EN之后的汇聚网络出现故障时,控制器将检测出L2C连接异常。
步骤1102至步骤1106与步骤902至步骤906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1107中,源EN可以将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通过源EN与目的EN间的参考点或连接,迁移往目的EN。
在启动L2C连接的切换过程后,到完成切换之前,控制器和源EN之间的L2C连接由控制器到源EN的单向连接、和源EN到目的EN的单向连接替代,如图10中虚线部分所示。具体地说,在切换完成之前,控制器还是将目的地址为源EN的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发往源EN,但该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不在源EN终结,而是经源EN中转往目的EN,由目的EN进行后续传输或处理。
在步骤1108中,L2C连接(包括IP会话)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迁移完成,即切换完成,源EN的L2C连接切换到控制器与目的EN之间的双向连接、和AN与控制器之间的双向连接上,控制器与目的EN之间直接交互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L2C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监测单元,用于对接入网中的EN及其连接进行监测;切换单元,用于在该监测单元发现第一EN的L2C连接异常时,将该第一EN上的L2C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EN。从而使得EN的L2C连接发生故障时可以得到保护,仍然能够正常传输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其中,该第一EN与该正常的EN间存在参考点或连接;该切换单元包括以下子单元:信息传输子单元,用于将该第一EN上的L2C连接的上下文和状态信息,通过该第一EN与该正常的EN间的参考点或连接,发送到该正常的EN。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请求单元,用于向至少一个其它正常的EN发送L2C连接的切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该其它正常的EN的表示同意切换的应答;选择单元,用于在该接收单元从至少两个该正常的EN收到该示同意切换的应答时,从这些正常的EN中选择一个;切换指示单元,用于指示切换单元将第一EN的L2C连接切换到该选择单元选中的正常的EN。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单元均为逻辑单元,每个逻辑单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网络中不同物理设备中的功能模块,也可以由网络中不同物理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共同组成。
比如说,上述的监测单元、切换单元、请求单元、接收单元、选择单元和切换指示单元可以全部设置在EN中,由EN自行控制L2C连接的切换;或者,也可以在该系统中设置一个独立的控制器,将上述单元设置在该控制器中,由该控制器统一控制各EN的L2C连接的切换;通过由控制器来协调将第一EN的L2C连接的切换到哪个正常的EN,从而可以选择最合适的EN进行切换,使得“1+1”或“N+1”备份或负荷分担的效果最好。或者,也可以将上述单元中的部分单元设置在EN中,部分单元设置在控制器或接入网中的其它网元中。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接入网中的EN及其连接进行监测,如果发现源EN异常,则将源EN上的L2C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EN,从而使得EN的L2C连接发生故障时可以得到保护,仍然能够正常传输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对于L2C连接建立于源EN和AN之间的情况,如果源EN异常的原因是源EN与AN之间的网络连接故障,则在切换完成之前,L2C连接由AN与正常的EN之间的双向连接和正常的EN与源EN之间的双向连接替代;如果源EN异常的原因是源EN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故障,或源EN过载,则在切换完成之前,L2C连接由AN到源EN的单向连接和源EN到正常的EN的单向连接组成。从而在L2C连接切换的过程中,也能正常传输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对于L2C连接建立于源EN与控制器之间、和控制器与AN之间的情况,如果源EN异常的原因为源EN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故障,则在切换完成之前,L2C连接由控制器与正常的EN之间的双向连接、正常的EN与源EN之间的双向连接替代;如果源EN异常的原因为源EN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故障,或源EN过载,则在切换完成之前,L2C连接由控制器到源EN的单向连接、源EN到正常的EN的单向连接替代。从而在L2C连接切换的过程中,也能正常传输L2C报文或IP会话报文。
可以由控制器来协调将源EN的L2C连接的切换到哪个正常的EN,从而可以选择最合适的EN进行切换,使得“1+1”或“N+1”备份或负荷分担的效果最好。
也可以由源EN自行选择将L2C连接的切换到哪个正常的EN,该方式的独立性更好,减少了控制器的负担。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入网中的各边缘节点间建立参考点或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对接入网中的边缘节点和/或边缘节点的连接进行监测;
如果发现第一边缘节点的层2控制连接异常,则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上的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
所述切换的步骤中,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接入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上的所述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与所述接入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上;
所述发现第一边缘节点的层2控制连接异常,包括,发现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接入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发生异常,所述切换的步骤完成之前,所述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通过所述接入节点与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和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进行报文交互;或者
所述发现第一边缘节点的层2控制连接异常,包括,发现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网络连接发生异常,或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超载,所述切换的步骤完成之前,所述接入节点通过所述接入节点到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和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到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向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发送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上的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上的连接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间的参考点或连接,发送到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入网中的边缘节点和/或所述边缘节点的连接进行监测包括:
采用层2控制协议的存活监控机制检测层2控制连接的存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中的边缘节点为宽带接入服务器或宽带网络网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连接的控制器在发现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层2控制连接异常时,向所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发送层2控制连接的切换请求;
如果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收到来自所述接入节点的表示同意切换的指示,且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上完成了切换所述层2控制连接所需的资源分配,则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表示同意切换的应答;
所述控制器在收到所述表示同意切换的应答后,向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发送切换到正常的边缘节点的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在发现其层2控制连接异常时,向所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发送层2控制连接的切换请求;
如果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收到来自所述接入节点的表示同意切换的指示,且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上完成了切换所述层2控制连接所需的资源分配,则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向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发送切换到本边缘节点的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切换请求的步骤中,所述控制器或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向至少两个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发送所述切换请求;
如果所述控制器或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至少两个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收到所述表示同意切换的应答,则从这些正常的边缘节点中选择一个,所述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所选择的正常的边缘节点。
8.一种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对接入网中的边缘节点和/或所述边缘节点的连接进行监测;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监测单元发现第一边缘节点的层2控制连接异常时,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上的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间存在参考点或连接;
对于层2控制连接建立于第一边缘节点和接入节点之间的情况,如果第一边缘节点异常的原因是第一边缘节点与接入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故障,则在切换完成之前,层2控制连接由接入节点与正常的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和正常的边缘节点与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替代,如果第一边缘节点异常的原因是第一边缘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故障,或第一边缘节点过载,则在切换完成之前,层2控制连接由接入节点到第一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和第一边缘节点到正常的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组成;
对于层2控制连接建立于第一边缘节点与控制器之间,和控制器与接入节点之间的情况,如果第一边缘节点异常的原因为第一边缘节点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故障,则在切换完成之前,控制器和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层2控制连接由控制器与正常的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正常的边缘节点与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替代,如果第一边缘节点异常的原因为第一边缘节点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故障,或第一边缘节点过载,则在切换完成之前,控制器和第一边缘节点之间的层2控制连接由控制器到第一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第一边缘节点到正常的边缘节点的单向连接替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间存在参考点或连接;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以下子单元:
信息传输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上的连接状态,通过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间的参考点或连接,发送到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和/或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边缘节点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层2控制连接的切换;
所述监测单元和/或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控制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请求单元,用于向至少一个所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发送层2控制连接的切换请求;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所述其它正常的边缘节点的表示同意切换的应答;
切换指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收到的应答,指示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发送所述应答的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从至少两个所述正常的边缘节点收到所述表示同意切换的应答时,从这些正常的边缘节点中选择一个;
所述切换指示单元指示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层2控制连接切换到所述选择单元选中的正常的边缘节点。
CN2007100765145A 2007-08-22 2007-08-22 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1374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65145A CN101374142B (zh) 2007-08-22 2007-08-22 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
PCT/CN2008/072061 WO2009026829A1 (fr) 2007-08-22 2008-08-20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défaillances d'une connexion de commande de niveau 2
AT08784052T ATE529998T1 (de) 2007-08-22 2008-08-20 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ausfallschutz einer schicht-2-steuerungsverbindung
EP08784052A EP2192743B1 (en) 2007-08-22 2008-08-20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failure protection of layer 2 control connection
ES08784052T ES2374029T3 (es) 2007-08-22 2008-08-20 Método y sistema para la protección frente a fallos de la conexión de control de la capa 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65145A CN101374142B (zh) 2007-08-22 2007-08-22 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4142A CN101374142A (zh) 2009-02-25
CN101374142B true CN101374142B (zh) 2011-08-31

Family

ID=4038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65145A Active CN101374142B (zh) 2007-08-22 2007-08-22 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92743B1 (zh)
CN (1) CN101374142B (zh)
AT (1) ATE529998T1 (zh)
ES (1) ES2374029T3 (zh)
WO (1) WO20090268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0865B2 (en) * 2012-12-12 2015-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to limit service disruption due to a failure on a layer 2 interfa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9494A (zh) * 2006-08-24 2007-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网络边缘设备双归属或多归属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949918A (zh) * 2005-10-11 2007-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两层节点网络架构下的双播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1009569A (zh) * 2006-01-24 2007-08-01 阿拉克斯拉网络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3263B2 (en) * 2004-06-30 2010-10-12 Conexant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rapid end-to-end failover in a packet switch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588076B2 (en) * 2005-12-28 2013-11-19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user access to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07082552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Telecom Italia S.P.A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ounting access by users to data networks,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918A (zh) * 2005-10-11 2007-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两层节点网络架构下的双播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1009569A (zh) * 2006-01-24 2007-08-01 阿拉克斯拉网络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CN1909494A (zh) * 2006-08-24 2007-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网络边缘设备双归属或多归属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374029T3 (es) 2012-02-13
ATE529998T1 (de) 2011-11-15
EP2192743A4 (en) 2010-08-18
CN101374142A (zh) 2009-02-25
WO2009026829A1 (fr) 2009-03-05
EP2192743B1 (en) 2011-10-19
EP2192743A1 (en)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244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virtual switch link failures
JP3850391B2 (ja) VRRP(VirtualRouterRedundancyProtocol)によるルータ・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バックアップ実行方法
RU2423008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СЕТИ Ethernet
JP5873597B2 (ja) 仮想ファブリックリンク障害復旧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176320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ndant switches taking into account learning bridge functionality
JP7292427B2 (ja) Tsn内のコントローラ間の通信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RU2530338C2 (ru)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подготовленное сопряжение на основе состояния линий связи поставщиков (plsb) с маршрутизируемым резервированием
EP367217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104570A (zh) Irf系统中的聚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006189B (zh) 用于双机冗余备份的主用接入服务器确定方法及装置
GB2485024A (en) Providing failover for a Point to Point tunnel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plit-plane environments
CN10213077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2780615B (zh) 一种链路备份方法和路由转发设备
CN113259235B (zh) 一种基于IPv6的双活路由冗余方法及系统
WO2013113228A1 (zh) 网络设备冗余备份的方法、路由设备及系统
WO2011147312A1 (zh) 一种业务接入路由器的端口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01999A (zh)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负荷分担的方法和系统
WO2018135428A1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変換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166800B (zh) 一种双网冗余消息总线交叉故障下的消息传输方法
CN104518936A (zh) 链路动态聚合方法和装置
US86342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for mesh topolgy
WO2011110134A2 (zh) 负载分担的方法及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系统
JP5483029B2 (ja) クラスタシステムの結線作業の煩雑さを軽減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014035A (zh) 基于以太环网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01374142B (zh) 层2控制连接的异常保护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