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161B - Mbms通知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Mbms通知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0161B
CN101370161B CN2007101202547A CN200710120254A CN101370161B CN 101370161 B CN101370161 B CN 101370161B CN 2007101202547 A CN2007101202547 A CN 2007101202547A CN 200710120254 A CN200710120254 A CN 200710120254A CN 101370161 B CN101370161 B CN 101370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channel
code
subframe
c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202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0161A (zh
Inventor
杨晓东
丁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7101202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70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70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0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CH信道的传输方法,将单独载波帧中的上行导频、下行导频及中间的保护间隔合并形成短时隙,关键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短时隙每个子帧的每个码道上先发送信道估计码,再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MICH信道传输的实现装置、一种MICH信道承载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采用本发明使短时隙能承载MICH,且在支持短时隙承载MICH的同时,保证通知指示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MBMS通知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中的信道技术,特别是指一种MBMS通知指示信道(MICH)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有效地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第三代移动通信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提出了移动通信网络的MBMS,从而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的点到多点业务,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空口接口资源。3GPP提出的MBMS不仅能实现纯文本低速率的消息类组播和广播,而且还能实现高速多媒体业务的组播和广播。 
MBMS技术是附属于现有3G系统的,MBMS业务是通过现有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来承载的,使用现有的频率和带宽等。在MBMS系统中,当有某个MBMS业务将要提供或是有信息发生变化时,需要通过专用的MBMS业务通知过程完成,也就是说,MBMS业务通知过程用于用户设备(UE)响应网络发起的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UE加入的一个或多个MBMS业务发生了变化,该通知信息发向所有的UE,无论UE处于何种状态,即:不管UE处于空闲模式还是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模式的URA_PCH状态、CELL_PCH状态、CELL_FACH状态或CELL_DCH状态。 
MBMS业务通知过程主要通过MICH信道和MBMS点到多点控制信道(MCCH)信道完成,分别在MCCH信道上和MICH信道上,给UE发送相关控制信息和MBMS业务发生变化的通知指示。 
MICH用指示因子Nq(q=0,…,Nn-1,Nq∈{0,1})指示UE分配的MBMS业务组通知指示(NI)是否到达,其中,Nn表示不同MBMS业务组的个数。 每个指示因子Nq的长度为LNI,LNI的取值可以为2、4、8个符号。在四相移频键控(QPSK)的调制下,MICH承载的比特数为NNIB: 
                    NNIB=2*Nn*LNI
MBMS指示因子的比特映射为ei,i=1,…,NNIB,如表一所示,表一为MBMS通知指示的映射。 
  Nq   Bits{e2LNI*q+1,e2LNI*q+2,…,e2LNI*(q+1)}
  0   {0,0,…,0}
  1   {1,1,…,1}
表一 
由表一可见,Nq对应的比特是全0或全1,全0表示相应NI所对应的MBMS业务组没有被寻呼,否则表示该MBMS业务组被寻呼。 
通常,LNI可设置为2、4、8个符号,之后由高层信令通知具体使用哪种长度的LNI,所以,对应的通知指示NNI数如表二所示: 
    LNI=2   LNI=4   LNI=8
  每个无线帧的Nn   88   44   22
表二 
现有协议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信道结构承载MICH,图1中包括两个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中有七个时隙(slot),分两个码道进行传输。可以看出,整个MICH能承载NNIB比特的个数为352。 
当有MBMS要传输时,通过对MBMS业务ID的计算,可将MBMS业务ID映射为在MICH上的16比特的NI。具体来说,对于每个MBMS业务,16比特的NI是通过临时移动组标识符(TMGI)按公式(1)计算得出的: 
Figure G071C0254720070906D000021
其中,TMGI的组成结构如表三所示: 
Figure G071C0254720070906D000022
Figure G071C0254720070906D000031
表三 
在RAN1 49号会议中,将单独载波MBMS引入到R7版本中,且在采用单独载波MBMS的情况下不再有上行时隙,如图2所示,5ms的子帧中七个时隙全部作为下行时隙。在上行导频UpPTS、下行导频DwPTS和中间的保护间隔(GP)时隙中不发送数据,发送数据业务的时隙结构并没有变化,所以,对应的MICH不需要更改。 
但是,由于专用载波MBMS所采用的图2所示的帧结构更多考虑的是减少改动,而未考虑到图2所示帧中时隙均为下行时隙,每个时隙的保护间隔不再需要。更重要的是,上行导频、下行导频和中间的保护间隔时隙中不发送数据,将是对资源的浪费。 
基于此,有人进一步提出优化单独载波的帧结构,将上行导频UpPTS、下行导频DwPTS以及96chip的GP合并为一个短时隙,如图3所示,黑色填充的部分即为所述短时隙,该时隙长度为0.275ms。这样,图3所示的帧中就存在八个时隙,且全部为下行时隙,其中,原有的七个普通业务时隙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112chips的信道估计码(premable)以及紧随其后的752chips的数据符号,时隙长度675ms。 
目前,虽然提出了图3所示的优化单独载波的帧结构,但并未给出如何具体使用其中的短时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CH信道的传输方法及其实现装置,使短时隙能承载MICH。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CH信道通知指示的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在支持短时隙承载MICH的同时,保证通知指示的完整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MICH信道的传输方法,将单独载波帧中的上行导频、下行导频及中间的保护间隔合并形成短时隙,关键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短时隙每个子帧的每个码道上先发送信道估计码,再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 
其中,所述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为:先在第一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按顺序发送第一比特S1和第二比特S2;再在第二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顺序发送第三比特S3和第四比特S4,依次类推,直至发送完全部120个比特。 
或者,所述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为: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发送第一比特S1,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发送第二比特S2;然后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发送第一比特S3,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发送第二比特S4,依次类推,直至发送完全部120个比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ICH信道传输的实现装置,包括:交织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交织单元,用于将信道估计码和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按预定顺序放置在短时隙两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承载有MBMS通知指示的短时隙。 
这里,所述预定顺序为:将第一比特S1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信道估计码之后;第二比特S2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信道估计码之后;第三比特S3放置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信道估计码之后;第四比特S4放置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信道估计码之后;第五比特S5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第一比特S1之后;第六比特S6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第二比特S2之后,依此类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ICH信道承载信息的处理方法,在指示因子长度LNI为8时,将前七个LNI每个采用8个符号承载。 
其中,采用剩余的4个符号承载最后一个LNI。或者,剩余4个符号不用于承载LNI。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ICH信道承载信息处理的实现装置,包括:承载信息处理模块和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承载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LNI=8时根据预定的承载原则确定最后一个符号如何处理;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按固定符号数承载的MBMS通知指示。 
其中,所述承载原则为:用剩余4个符号承载最后一个LNI;或为剩余4个符号不用于承载MBMS通知指示。 
本发明提供的MICH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采用由UpPTS、DwPTS以及96chips GP合并形成的短时隙承载MICH,并对LNI为8符号时的通知指示进行特殊处理,最后一个LNI由4个符号承载,其余仍由8个符号承载,如此,既能保证采用短时隙承载MICH,也能保持通知指示的完整性,且最大程度的保持所承载的通知指示个数不变。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短时隙资源,提高了专用载波MBMS的频谱效率。 
另外,本发明保持QPSK的调制方式,且仍采用两个码道来承载MICH,对现有技术改动很小,实现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MICH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单独载波MBMS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优化的单独载波MBMS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单独载波MBMS帧中普通业务时隙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单独载波MBMS帧中短时隙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MICH信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UpPTS、DwPTS以及96chips GP合并形成的短时隙承载MICH,且仅将MICH放置在短时隙中承载。 
进一步的,由于短时隙中传输数据符号的码片只有240个,因此,在LNI为8符号时,会出现比特数不足的情况,此时,可采用4个符号承载最后一个LNI,其余七个LNI每个仍用8个符号承载;也可以对前七个LNI每个采用8个符号承载,而剩余的比特不用于承载MICH。对于前一种情况,能够承载8个通知指示,对于后一种情况,能够承载7个通知指示。 
本发明所采用的短时隙的时隙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112chips的premable以及紧随其后的240chips的数据符号两部分,时隙长度275ms。其中,240chips的数据符号部分用于传输NNI。由于本发明仍采用两个码道来承载MICH,因此,能承载的NNIB比特为120个。 
本发明中MICH信道的结构如图6所示,MBMS通知在两个码道上传输,每个码道承载premable和NNIB比特两部分。基于图6所示的信道结构,本发明MICH信道的传输方法具体为: 
在UpPTS、DwPTS以及96chips GP合并形成的短时隙中,在每个子帧的每个码道上先发送premable,再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 
这里,所述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有多种发送顺序,比如:先在第一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按顺序发送第一比特S1和第二比特S2,即: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发送第一比特S1,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发送第二比特S2;然后再在第二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顺序发送第三比特S3和第四比特S4,即: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发送第一比特S3,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发送第二比特S4,依次类推,直到将120个NNIB比特全部发送完。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发送顺序,比如: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发送第一比特S1,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发送第二比特S2;然后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发送第一比特S3,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发送第二比特S4等等,只要达到交织的目的,使传输比特尽量分散即可。 
为实现上述MICH信道的传输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一种MICH信道传输的实现装置,至少包括:交织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其中,所述交织单元用于将premable和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按预定顺序放置在短时隙两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承载有MBMS通知指示的短时隙。 
这里,所述预定顺序就是指将第i比特放置在第一个或第二个子帧的第一个或第二个码道上的原则,比如:第一比特S1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premable之后;第二比特S2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premable之后;第三比特S3放置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premable之后;第四比特S4放置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premable之后;第五比特S5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第一比特S1之后;第六比特S6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第二比特S2之后,依此类推。 
本发明保持QPSK的调制方式,所以,LN1的取值仍为2、4、8个符号,但由于承载MICH信道的是短时隙,数据符号所占用的码片数发生了变化,因此,能承载的MBMS通知指示的个数与现有技术不同。 
当LNI=2时,每个MICH信道能承载的通知指示NNI数为:120个NNIB/(2*2)=30个,第一个2代表2个symbols的LNI,用于表示是否有业务传输;第二个2是调制方式所占用的比特数。 
当LNI=4时,每个MICH信道能承载的通知指示NNI数为:120个NNIB/(4*2)=15个,第一个4代表4个symbols的LNI,用于表示是否有业务传输;第二个2是调制方式所占用的比特数。 
当LNI=8时,每个MICH信道能承载的通知指示NNI数为:120个NNIB/(8*2)=7.5个,第一个8代表8个symbols的LNI,用于表示是否有业务传输;第二个2是调制方式所占用的比特数。 
可以看出,当LNI=2和LNI=4时,MICH信道仍然可以承载整数个通知指示,但当LNI=8时,会出现MICH信道不能承载整数个通知指示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MICH信道承载信息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 
在LNI=8时,前七个LNI每个仍用8个符号承载,剩余的4个符号可以用于承载最后一个LNI,也可以不用于承载MBMS通知指示。也就是说,在LNI=8时,每个无线帧承载的MBMS通知指示NNI数为7个或8个。当用4个符号承载最后一个LNI时,可避免资源的浪费。 
表四给出了本发明MICH信道在LNI取不同值时所能承载的MBMS通知指示数。 
    LNI=2   LNI=4   LNI=8
  每个无线帧的Nn   30   15   7或8
表四 
为实现上述MICH信道承载信息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一种MICH信道承载信息处理的实现装置,包括:承载信息处理模块和信息发送模块,其中,承载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LNI=8时根据预定的承载原则确定最后一个符号如何处理,这里,所述的承载原则是指用剩余4个符号承载最后一个LNI,还是剩余的4个符号不用于承载MBMS通知指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按固定符号数承载的MBMS通知指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通知指示信道MICH的传输方法,将单独载波帧中的上行导频、下行导频及中间的保护间隔合并形成短时隙,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交织单元将信道估计码和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按预定顺序放置在短时隙两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
信息发送单元发送承载有MBMS通知指示的短时隙,其中,在短时隙每个子帧的每个码道上先发送信道估计码,再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为:先在第一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按顺序发送第一比特S1和第二比特S2;再在第二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顺序发送第三比特S3和第四比特S4,依次类推,直至发送完全部120个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为: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发送第一比特S1,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发送第二比特S2;然后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发送第一比特S3,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发送第二比特S4,依次类推,直至发送完全部120个比特。
4.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通知指示信道MICH传输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交织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交织单元,用于将信道估计码和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按预定顺序放置在短时隙两个子帧的两个码道上;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承载有MBMS通知指示的短时隙,其中,所述短时隙由单独载波帧中的上行导频、下行导频及中间的保护间隔合并形成,其中,在短时隙每个子帧的每个码道上先发送信道估计码,再顺序发送MBMS通知指示对应的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顺序为:将第一比特S1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信道估计码之后;第二比特S2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信道估计码之后;第三比特S3放置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信道估计码之后;第四比特S4放置在第二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信道估计码之后;第五比特S5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码道上,紧随第一比特S1之后;第六比特S6放置在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码道上,紧随第二比特S2之后,依此类推。
CN2007101202547A 2007-08-14 2007-08-14 Mbms通知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Active CN101370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02547A CN101370161B (zh) 2007-08-14 2007-08-14 Mbms通知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02547A CN101370161B (zh) 2007-08-14 2007-08-14 Mbms通知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0161A CN101370161A (zh) 2009-02-18
CN101370161B true CN101370161B (zh) 2012-08-22

Family

ID=40413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02547A Active CN101370161B (zh) 2007-08-14 2007-08-14 Mbms通知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70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5804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bms通知信息发送位置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069A (zh) * 2005-05-08 2006-11-0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会话重传方法及其mich帧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069A (zh) * 2005-05-08 2006-11-0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会话重传方法及其mich帧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CMCC, RITT, TD Tech, ZT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CATT.More Physical Layer Improvements on Dedicated Carrier for 1.28Mcps TDD MBMS.《3GPP TSG RAN WG1#50bis, Tdoc R1-074111》.2007, *
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 (TDD) (Release 7).《3GPP TS 25.221 V7.3.0 (2007-05)》.2007, *
RITT,CMCC,CATT, TD Tech, ZT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Overview of MBMS LCR TDD Physical Layer Enhancements.《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58 R2-071797》.2007,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0161A (zh) 2009-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54387B1 (en) Indication method of a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mbms frame
CN101656717B (zh) 单频网上多播/广播子帧的获取/配置方法及获取装置
CN101969602B (zh) 信道内容变更通知及信道重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CA2708308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cell point-to-multipoint multiplexing and scheduling
CN101321368B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中时分复用机制的实现方法
CN101841771B (zh) 实现单小区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2499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247551A (zh) 一种业务时分复用方法及装置
CN101841773A (zh) 资源指示方法和终端
CA2699082A1 (en)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channel mapping and multiplexing
CN101378528B (zh) 一种在mbms专用载波上通知系统消息改变的方法
CN101400113B (zh) 一种上行反馈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60133A (zh) 标识发送、获取方法及演进基站、终端和通信系统
CN101998257A (zh) 一种mbms寻呼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2713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1370161B (zh) Mbms通知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01998241A (zh) 多播单频网子帧资源配置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1778343B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mbms的物理资源块的设置方法与装置
CN101686435A (zh) 一种mbms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374262B (zh) 用于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272526A (zh)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296396A (zh) 一种获取小区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支持能力的方法
CN101521907B (zh) 一种基于高速分组接入增强技术的寻呼预留码道共享方法
CN101483812B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寻呼方法及系统
CN101192876B (zh) 一种单频网络及其发送广播信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07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