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9895A - 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9895A
CN101369895A CNA2008101980514A CN200810198051A CN101369895A CN 101369895 A CN101369895 A CN 101369895A CN A2008101980514 A CNA2008101980514 A CN A2008101980514A CN 200810198051 A CN200810198051 A CN 200810198051A CN 101369895 A CN101369895 A CN 101369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password
connects
intrinsic inform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980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9895B (zh
Inventor
曹淑华
沈艳波
邹飞
徐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980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9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9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9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9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9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包括: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若是,则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判断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相连接的信息获取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判断单元、信息获取单元相连接的处理单元。采用本发明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与PC端通过密码产生的机制使其相互的连接需要通过输入密码来建立,增加了移动终端中资料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已成为我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手机与电脑的连接越来越普遍,并在向电脑、手机和服务器三者合一的趋势发展,使得手机的安全问题成为极大的关注焦点。目前,手机与电脑连接之后,通常就可以对手机进行任何操作(除系统文件外),这就使得手机安全存在很大的漏洞,也使用户存储在手机中的文件信息、电话薄、短消息、通话记录等私密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例如,用户A拿了用户B的手机,用户A将用户B的手机与用户A的电脑相连,则用户A就可以获取用户B手机内的一些机密信息,因此,手机的保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无线数据一体化的理念,使得手机、电脑和服务器两两之间的数据随时都可能进行同步,或者进行其他操作,这就使得我们要充分考虑手机内数据的安全性,不能使用户利用电脑随意操作手机里面的内容,这就需要一个安全机制,例如,实现手机与PC端通过密码建立连接的方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与PC端通过输入密码来建立连接,增加了移动终端中资料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包括:
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
若是,则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
信息获取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相连接,用于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
处理单元,与所述信息获取单元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的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移动终端与PC端具备了需要通过输入密码来建立连接的机制,如果要通过PC端获取手机的资料,必须要输入通过相应的算法动态产生的密码,并且通过验证才能进入,增加了移动终端中资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中移动终端与PC
端建立连接产生密码机制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10中,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若是,则执行步骤S20;
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关系到移动终端本身是否具备密码生成机制的条件。本步骤中,具体可由存储在移动终端的软件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建立连接的次数。当然,所述软件也可在PC端中执行,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该PC端建立连接的次数。如果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PC端不是第一连接,则转到步骤S101;如果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是第一连接,则执行步骤S20。PC端与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可以是USB、蓝牙、WIFI等方式。
步骤S20中,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是手机特有的元素,如IMEI号、SN号、移动终端当前时间等等。获取这些手机本身所固有的信息,有利于密码产生的随机性,移动终端可根据这些本身特有的信息进一步生成与PC端建立连接的连接密码。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身份识别)号俗称“手机串号”,每一个移动设备都对应有唯一的一个IMEI号码,IMEI号码与每台手机一一对应,而且该号是全世界唯一的。每一只手机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这个号码从生产到交付使用都将被制造生产的厂商所记录。其组成结构为TAC(6位数字)+FAC(两位数字)+SNR(6位数字)+SP(1位数字),由于IMEI和SN的全球唯一性和私密性,从而保证了移动终端产生的密码的私密性,增加了移动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步骤S30中,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所述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IMEI号、SN号、移动终端当前时间。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移动终端与PC端建立连接产生密码机制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步骤S101中,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不是第一次连接,输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之前已经建立连接的密码。
与PC端不是第一次连接的移动终端通常已经根据移动终端本身固有的移动终端信息设置了连接密码,该要求输入密码的机制可有效降低其他人冒用使用者移动终端的风险。
步骤S102中,判断所述输入的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进行连接的密码是否正确,如果判断为是,则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
要求输入的密码为用户第一次使用该移动终端与该PC端进行连接时的密码,或用户根据第一次的连接密码所更改的其他新密码,只有输入的密码与用户设置的密码相同时,即为使用者本人设置的密码,PC端与移动终端才能成功连接,移动终端在没有连接电脑之前,也可以对密码进行修改,用户可以在未与PC连接之前,进入相应的密码管理界面,对密码进行修改。
步骤S301中,在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后,移动终端会根据获取的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如移动终端IMEI号、手机SN号码和当前时间,然后根据摘要算法将所述移动终端IMEI号、所述SN号、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时间生成摘要信息,所述摘要算法是国际上通用的md5或sha-1等摘要算法。
步骤S302中,将所述摘要信息通过密码算法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生成的连接密码可以为字母、数字、字母与数字的结合等多种形式,密码的位数并不限定,例如,生成的密码可以为4位也可以为6位;所述密码算法可以由移动终端出厂时定义,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设定。
步骤S40中,显示所述生成的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步骤S50中,输入所述移动终端显示的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步骤S60中,判断所述输入的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进行连接的密码是否正确,如果判断为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
输入的密码与移动终端根据自身固有信息生成并显示的密码相同时,即为PC端与移动终端成功连接的密码,移动终端在没有连接电脑之前,也可以对密码进行修改,用户可以在未与PC连接之前,进入相应的密码管理界面,对密码进行修改。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包括判断单元2、信息获取单元4及处理单元6。
所述判断单元2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其具体包括:输入模块22,用于输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连接判断模块26,与所述输入模块22相连接,用于判断所述输入的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进行连接的密码是否正确。
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关系到移动终端本身是否具备密码生成机制的条件。具体可由存储在移动终端的软件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建立连接的次数。当然所述软件也可在PC端中执行,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该PC端建立连接的次数。
如果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不是第一连接,要通过输入模块22输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与PC端不是第一次连接的移动终端通常已经根据移动终端本身固有的移动终端信息设置了连接密码,该要求输入密码的机制可有效降低其他人冒用使用者移动终端的风险。
连接判断模块26判断所述输入的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进行连接的密码是否正确,如果判断为是,则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
要求输入的密码为用户第一次使用该移动终端与该PC端进行连接时的密码,或用户根据第一次的连接密码所更改的其他新密码,只有输入的密码与用户设置的密码相同时,即为使用者本人设置的密码,PC端与移动终端才能成功连接,移动终端在没有连接电脑之前,也可以对密码进行修改,用户可以在未与PC连接之前,进入相应的密码管理界面,对密码进行修改。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4与所述判断单元2相连接,用于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如果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是第一连接,信息获取单元4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所述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是手机特有的元素,如IMEI号、SN号、移动终端当前时间等。获取这些手机本身所固有的信息,有利于产生密码产生的随机性,移动终端可根据这些手机本身特有的移动终端信息进一步生成与PC端建立连接密码。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身份识别)号俗称“手机串号”,每一个移动设备都对应有唯一的一个IMEI号码,IMEI号码与每台手机一一对应,而且该码是全世界唯一的。每一只手机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这个号码从生产到交付使用都将被制造生产的厂商所记录。。其组成结构为TAC(6位数字)+FAC(两位数字)+SNR(6位数字)+SP(1位数字),由于IMEI和SN的全球唯一性和私密性,从而保证了移动终端产生的密码的私密性,增加了移动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所述处理单元6与所述信息获取单元4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的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所述处理单元6具体包括第一处理模块62,用于根据摘要算法将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IMEI号、所述SN号、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时间生成摘要信息;及第二处理模块64,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62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摘要信息通过密码算法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还包括显示单元8,其与所述处理单元6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生成的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信息获取单元4获取移动终端本身固有的信息后,处理单元6根据所述获取的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移动终端软件会根据获取的移动终端的IMEI号、手机SN号码和当前时间,然后第一处理模块62根据摘要算法将所述移动终端IMEI号、所述SN号、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时间生成摘要信息,所述摘要算法是国际上通用的md5或sha-1等摘要算法。
第二处理模块64将所述摘要信息模块62生成的摘要信息通过密码算法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生成的连接密码可以为字母、数字、字母与数字的结合等多种形式,密码的为数并不限定,例如,生成的密码可以为4位也可以为6位;所述密码算法可以由移动终端出厂时定义,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设定。
第二处理模块64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将在显示单元8上进行显示。
用户根据显示单元8上显示的连接密码,在移动终端侧或PC端输入该密码。移动终端判断所述输入的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进行连接的密码是否正确,如果判断为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
输入的密码与移动终端根据自身固有信息生成并显示的密码相同时,即为PC端与移动终端成功连接的密码,移动终端在没有连接电脑之前,也可以对密码进行修改,用户可以在未与PC连接之前,进入相应的密码管理界面,对密码进行修改。
由于移动终端与PC端具备了建立连接需要通过输入密码的密码机制,增加了移动终端中资料的安全性,如果要通过PC获取手机的资料,必须要经过密码验证才能进入,并且这个密码不是预设到手机内的,而是通过相应的算法动态产生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
若是,则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的步骤中,如果判断为否,则输入所述移动终端与PC端已经建立连接的密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所述输入的移动终端与PC端进行连接的密码是否正确,如果判断为是,则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包括:移动终端IMEI号、SN号、移动终端当前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摘要算法将获取的移动终端IMEI号、SN号、移动终端当前时间生成摘要信息;
将所述摘要信息通过密码算法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所述生成的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PC端是否是第一次连接;
信息获取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相连接,用于获取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
处理单元,与所述信息获取单元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的移动终端本身所固有的信息,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连接判断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接,用于判断所述输入的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PC端进行连接的密码是否正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摘要算法将获取的移动终端IMEI号、SN号、移动终端当前时间生成摘要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摘要信息通过密码算法生成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生成的与所述PC端建立连接的密码。
CN2008101980514A 2008-08-27 2008-08-27 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1369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80514A CN101369895B (zh) 2008-08-27 2008-08-27 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80514A CN101369895B (zh) 2008-08-27 2008-08-27 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9895A true CN101369895A (zh) 2009-02-18
CN101369895B CN101369895B (zh) 2011-06-22

Family

ID=40413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80514A Active CN101369895B (zh) 2008-08-27 2008-08-27 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989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707A (zh) * 2013-11-25 2014-03-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MEI/MEID号实现手机root密码差异化的方法及适用的手机
CN104298903A (zh) * 2014-09-29 2015-01-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访问移动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72084A (zh) * 2015-07-03 2015-11-18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数据连接的建立方法
WO2016026333A1 (zh) * 2014-08-19 2016-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pc时的数据保护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11187C (zh) * 2006-11-21 2009-07-08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移动硬盘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707A (zh) * 2013-11-25 2014-03-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MEI/MEID号实现手机root密码差异化的方法及适用的手机
WO2016026333A1 (zh) * 2014-08-19 2016-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pc时的数据保护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4298903A (zh) * 2014-09-29 2015-01-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访问移动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98903B (zh) * 2014-09-29 2018-0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访问移动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72084A (zh) * 2015-07-03 2015-11-18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数据连接的建立方法
CN105072084B (zh) * 2015-07-03 2019-03-12 江西与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数据连接的建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9895B (zh)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2166B (zh) 一种电子签章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3095457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登录、验证方法
CN108769027B (zh) 安全通信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US201403592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encryption keys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CN101662765A (zh) 手机短信保密系统及方法
CN110399713A (zh)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086984A (zh) 一种获取和生成验证码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US867056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encryption keys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peripheral output device
CN102202297B (zh) 一种移动终端加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20846B (zh) 消息合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24409A (zh) 一种应用解锁方法及装置
CA2902926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fied passcode processing
CN104038613A (zh) 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83861A (zh)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
CN101369895B (zh) 一种与pc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JP4270398B2 (ja) ディスプレイ上にセキュア状態インジケータを表示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20130031435A (ko) 휴대용 단말의 암호화 키 생성 및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4955029A (zh) 通讯录保护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20110170689A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crypted message
CN104639394B (zh) 客户端使用人数的统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685676B (zh) 蓝牙子机、分体式移动终端及蓝牙子机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5072094B (zh) 一种语音数据加密的方法及车载终端
CN105682088A (zh) 一种无线网络共享方法及终端
CN202014304U (zh) 一种基于密码鉴权的手机隐私保护系统
CN106537962A (zh) 无线网络配置、接入和访问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