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0218A - 主机设备、部署点(pod)、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主机设备、部署点(pod)、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60218A CN101360218A CNA200810130166XA CN200810130166A CN101360218A CN 101360218 A CN101360218 A CN 101360218A CN A200810130166X A CNA200810130166X A CN A200810130166XA CN 200810130166 A CN200810130166 A CN 200810130166A CN 101360218 A CN101360218 A CN 1013602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d
- information
- port
- card
-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101000805729 Homo sapiens V-type proton ATPase 116 kDa subunit a 1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101000854873 Homo sapiens V-type proton ATPase 116 kDa subunit a 4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101000806601 Homo sapiens V-type proton ATPase catalytic subunit A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102100037979 V-type proton ATPase 116 kDa subunit a 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102100020737 V-type proton ATPase 116 kDa subunit a 4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34719 Personality chan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70087 Arabidopsis thaliana VCC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12579 ADSL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0775 Adenylosuccinate ly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40193 Adenylosuccinate ly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67—Systems rendering the television signal unintelligible and subsequently intelligible
- H04N7/1675—Providing digital key or authorisation information for generation or regeneration of the scrambling sequ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8—External card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ent device, e.g. for conditional access
- H04N21/4181—External card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ent device, e.g. for conditional access for conditional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7—Establishing a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or smart car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04N21/4432—Powering on the client, e.g. bootstrap loading using setup parameters being stored locally or received from the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62—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 H04N7/163—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by receiver mean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主机设备、一种部署点(POD)、和一种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该主机设备与部署点(POD)对接,并检查POD的操作模式。接口单元包括CD1#、CD2#、VS1#、VS2#、VPP1、VPP2、和ISIO16#端口。控制器在VS1#和VS2#端口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的情况下检测来自POD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并基于所检测的CIS信息来确定POD是否支持网际协议(IP)卡S模式。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7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952,842的优先权,通过引用而将其合并于此,就好像将其在这里全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机设备、一种POD(部署点)和一种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虽然本发明适用于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它特别适用于使用因特网。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视(TV)服务已经以这样的方式被提供,即由广播公司制造的内容通过诸如地面波的无线电传输介质、线缆或卫星发送,并且观看者通过能够经由各个传输介质接收所发送的内容的电视接收机来观看发送的内容。
但是,由于基于数字广播的数字电视技术被开发并且获得来商业上的应用,所以摆脱了现有的模拟广播,从而使得可以除现有传输介质之外还使用连接到每个家庭的因特网网络来向观看者提供各种内容,诸如实时广播、内容点播(CoD)、游戏和新闻。
使用因特网网络来提供内容的例子可以包括网际协议电视(IPTV)。IPTV表示用于使用因特网网络来接收各类信息服务、运动图像内容和广播并将它们显示给用户的广播接收机。可以基于各种类型的网络来实现因特网网络,诸如光缆网络、同轴电缆网络、光纤到户(FTTH)、电话网络和无线网络。
与一般的地面广播不同,使用因特网网络的服务另外具有双向性,并使得观看者能够在他/她方便的时候观看想看的节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意在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主机设备、POD(部署点)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其可以处理经由因特网接收的数据的主机设备、POD(部署点)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其可以确定能够处理经由因特网接收的数据的POD的模式的主机设备、POD(部署点)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其可以确定能够处理经由因特网接收的数据的POD的S模式的主机设备、POD(部署点)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后面的说明中得到部分阐述,其部分地将在随后的考察中变得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了解到。本发明的目标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完成。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及依照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所体现和广泛描述的,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与POD(部署点)对接的主机设备包括:接口单元,其包括CD1#、CD2#、VS 1#、VS2#、VPP1、VPP2和ISIO16#端口;和控制器,其在VS1#和VS2#端口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的情况下检测来自POD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并基于所检测的CIS信息而确定POD是否支持网际协议(IP)卡S模式。
而且,如果POD支持IP卡S模式,则控制器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低’。
而且,控制器检测CD1#和CD2#端口的状态信息,以便其根据所检测的状态信息来确定是否插入POD。
而且,如果所检测的CIS信息包括指示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则控制器识别POD能够支持IP卡S模式。在这里,指示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由‘IP_POD_MODULE’来表示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与主机设备对接的部署点(POD)包括:接口单元,其包括CD1#、CD2#、VS1#、VS2#、VPP1、VPP2和ISIO16#引脚;和控制器,其将包括用于指示POD是网际协议(IP)卡的模块信息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发送到主机设备,检测VPP1和VPP2引脚的状态信息,根据所检测的状态信息来确定主机设备是否支持网际协议(IP)卡S模式,并根据确定的结果执行初始化。在这里,指示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由‘IP_POD_MODULE’来表示。
而且,如果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控制器确定主机设备支持IP卡S模式。
而且,如果POD被插入到主机设备中,则CD1#和CD2#引脚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
而且,接口单元防止经由ISIO16#引脚接收的信号被发送到VS1#和VS2#引脚。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包括:a)确定是否插入了部署点(POD);
b)确定VS1#端口和VS2#端口中的每一个是否均被设置为‘逻辑低’;c)如果VS1#端口和VS2#端口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检测来自部署点(POD)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和d)基于所检测的CIS信息来确定部署点(POD)是否支持网际协议(IP)卡S模式。
而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在步骤d)部署点(POD)支持IP卡S模式,则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低’。
而且,确定是否插入了POD的步骤a)包括:检测CD1#和CD2#端口的状态信息;以及根据所检测的状态信息来确定是否插入了部署点(POD)。
而且,确定步骤d)包括:如果所检测的CIS信息包括指示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则确定POD支持IP卡S模式。在这里,指示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由‘IP_POD_MODULE’来表示。
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主机设备、POD(部署点)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能够处理经由因特网接收的数据的POD的模式。
并且,可以通过保持与传统CableCard(有线卡)的兼容性来确定能够处理经由因特网接收的数据的POD(部署点)的模式。
而且,本发明区分POD的S模式,这可以在区分能够处理经由因特网接收的数据的POD的S模式的同时保持传统的引脚配置,以便可以在不通过CIS解析操作的情况下区分POD的S模式。
附图说明
被包括进来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的附图被并入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IPTV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用安全CARD 220的接收机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使用DOCSIS调制解调器而连接到外部网络的广播接收机的配置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以太网帧的结构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关于根据安全CARD和主机设备之间的组合映射的操作模式的表格;
图6A和图6B分别是使用PC卡形式的卡的卡接口引脚分配的表格;
图7是主机设备与安全CARD之间的接口的图;
图8是提供给安全CARD以便将主机设备识别的操作模式告知安全CARD的信号的表格;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执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的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执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另外,虽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选自通常已知和使用的术语,但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提及的一些术语已经过申请人缜密选择,其详细意义在本说明书的相关部分中描述。此外,需要并非简单地通过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通过每个术语中包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发明。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广播接收机和处理广播数据的方法。
作为能够使用因特网网络来提供各种类型的内容的系统的示例,网际协议电视(IPTV)系统可以主要被分成服务器、网络和广播接收机(客户端)。
IPTV系统的服务器可以包括具有各种功能的服务器,诸如服务发现和选择服务器、流服务器、内容指南信息服务器、顾客信息服务器、和支付信息服务器。
在这些服务器中,流服务器通过网络将所存储的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2或MPEG-4解码运动图像数据发送到广播接收机。作为传输协议,可以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或RTP控制协议(RTCP)。
在使用实时流协议(RTSP)的情形中,运动图像流的再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诸如暂停、重放、停止等网络特技播放功能来控制。
内容指南信息服务器提供关于所提供的各种内容的信息。内容指南信息包括关于内容的各种信息,作为与电子节目指南(EPG)信息相应的信息。内容指南信息服务器存储内容指南信息数据,并将所存储的数据提供给广播接收机。
在服务器中,服务发现和选择服务器将服务器的访问信息以及再现信息提供给广播接收机,所述访问信息用于提供诸如广播、内容点播(CoD)或游戏的各类内容服务。
网络系统包括基于因特网的网络和网关。作为基于因特网的网络,可以使用各类基于IP的网络,诸如光缆网络、同轴电缆网络、光纤到户(FTTH)、电话网络和无线网络。网关通常可以执行数据传送、使用诸如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的协议的多播组管理和服务质量(QoS)管理。
IPTV表示能够接收经由因特网网络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提供给用户的广播接收机。广播接收机可以包括IPTV机顶盒、家庭网关和IPTV嵌入电视。
混合IPTV系统可以提供各类因特网内容以及各类现有的广播内容。也就是说,除诸如地面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或私人广播的各类广播内容之外,还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因特网图像内容或除图像之外的数据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实时或点播提供。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IPTV系统的示意图。
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角度看,IPTV系统可以分成内容提供商(CP)、服务提供商(SP)、网络提供商(NP)和用户。
CP制造并提供各类内容。CP可以包括地面广播公司、有线系统运营商(SO)或有线多系统运营商、卫星广播公司和因特网广播公司。
SP将CP提供的内容打包成服务并提供服务。例如,图1的SP将第一地面广播、第二地面广播、有线MSO广播、卫星广播、各种因特网广播打包成服务并将服务提供给用户。
作为用于保护在IPTV系统中发送的内容的机制,可以使用条件接入(conditional access)或内容保护。作为条件接入或内容保护的示例,可以使用有线卡或可下载的条件接入系统(DACS)。
安全卡或DCAS的使用由提供IPTV服务的SP来选择。在广播接收机中使用安全卡或DCAS的情形中,与广播接收机通信的SP应使用该系统。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安全卡的广播接收机示意性框图。
图2的广播接收机能接收基于IP的IPTV服务、有线广播、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的所有。根据实现实例,图2的广播接收机可以只接收IPTV服务或有线广播。图2的安全卡可以根据实现实例而被叫做其它术语。
图2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机主要包括主机设备和安全卡。主机设备包括第一宽带接口单元202、第二宽带接口单元204、解调器206、复用器208、解复用器210、解码器212、IP物理接口单元214、路由引擎216、IP到传输分组解封装器218、控制器222、DCAS(可下载的CAS)单元224、DVR(数字视频录像机)控制器226、内容加密单元228、存储器接口单元230、存储单元232和卡接口单元234。
安全卡220可以包括只能处理单个流的单流卡或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流的多流卡。并且,安全卡220可以包括接口单元236和控制器238。例如,安全卡220可以用有线卡(CableCard)或智能卡来实现。
广播接收机对应于开放的有线系统,其中,包括条件接入(CA)系统的安全卡与主框架分离。安全卡可以被叫做POD(部署点)模块并且可以被可拆卸地装在广播接收机的主框架槽中。并且,其中装有安全卡的主框架可以被称做主机设备。特别地,广播接收机包括安全卡和主机设备两者。
图2中所示的主机示范性地对应于用于处理多个流的多流主机。在用于处理单个流的单流主机的情形中,复用器208和解复用器210通过附加本地报头实现CMP(有线卡MPEG分组)等等来使得图2中所示的主机处理多流,并且回避(bypass)用于将它们复用和解复用的处理。但是,在单流主机的情形中,以同样的方式执行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解释的其它操作。可以将仅能够处理单个流的单流卡用作安全卡220。或者,可以将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流的多流卡用作安全卡220。
网络连接单元200起到将外部网络与广播接收机相互连接的作用。例如,可以用DOCSIS调制解调器将广播接收机连接到外部网络。或者,可以使用诸如无线ADSL中继器等的、连接到无线因特网的无线中继单元或连接到有线因特网的有线中继单元将广播接收机连接到外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的示例仅是示范性的。将使用哪个示例可以取决于它将如何连接到外部网络。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使用DOCSIS调制解调器而连接到外部网络的广播接收机的配置图。
参照图3,在用DOCSIS调制解调器来实现网络连接单元200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广播接收机可以与DOCSIS网络协同操作。具体而言,网络连接单元200形成与CMTS(DSG代理)的DSG通道并随后能够经由该DSG通道接收广播数据,所述CMTS(DSG代理)用于中继经由DOCSIS网络从机顶控制器(DSG服务器)接收的数据广播。在这种情形中,DOCSIS网络可以用IP骨干网络来实现并且能够支持IP多播/单播。
但是,为了支持经由DOCSIS网络的IP多播/单播,从CMTS(DSG代理)接收的分组应通过转换为DSG分组而被发送。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广播接收机不能通过直接连接到外部IP网络来接收广播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连接单元200能提供使得广播接收机能够直接连接到外部IP网络的功能。
例如,能够利用MoCA(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来实现网络连接单元200。在利用MoCA(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来实现网络连接单元200的情形中,基于IP的网络被建立在同轴电缆网络上并且是随后可连接的。具体而言,在利用MoCA(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来实现网络连接单元200的情形中,可以不使用DOCSIS网络。不必使用DOSCIS调制解调器。并且,不必使用与网络上的DOCSIS调制解调器相连的CMTS。此外,不必使用在DOCSIS调制解调器与CMTS之间形成的DSG通道。这样,能够在同轴网络上实现基于IP的无缝连接。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广播接收机使用同轴线缆IP,从而使得为用户提供快速而稳定的广播服务。
IP物理接口单元214接收通过网络连接单元200接收的信号的、要被发送到特定IP地址的以太网帧分组,并随后将接收到的分组转发给路由引擎216。或者,IP物理接口单元214根据双向通信从路由引擎216接收数据(例如支付程序请求、接收机的状态信息、用户输入,等等),并随后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网络连接单元200发送到外部网络。在这种情形中,具体的IP地址可以是主机设备本身的IP地址或安全卡的IP地址。
在图2所示的广播接收机的情形下,可以经由IP物理接口单元214接收根据IP协议的IP广播数据、VOD(视频点播)信号或OOB(带外)消息信号。在传统的有线广播的情形下,使用DSG(DOCSIS机顶网关)或OOB(带外)系统来接收诸如SI(系统信息)、EAS(紧急报警系统)、XAIT(扩展应用程序信息表)、条件接入系统信息、各种卡控制信息等等的OOB消息。
在图2所示的广播接收机的情形中,可以以在主机设备中提供DOCSIS调制解调器、OOB调谐器等方式接收OOB消息。例如,可以使用IP系统或者OOB系统来接收OOB消息。或者,可以使用IP系统、DSG系统或OOB系统来接收OOB消息。
在使用IP系统或OOB系统接收OOB消息的情形中,图2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机进一步需要OOB调谐器、解调器等等。在使用IP系统、DSG系统或OOB系统接收OOB消息的情形中,图2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机进一步需要DOCSIS调制解调器、OOB调谐器、用于选择DSG系统或OOB系统的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相应的系统将数据发送到数据转发器侧(head end side)的解调器、等等。
由发送侧来决定是使用利用IP系统、传统DSG系统或OOB系统的情形还是使用利用除DSG系统之外的IP或OOB系统的情形。并且,决定的结果随后被发送到安全卡220。如果是这样,则也能够解决后向能力(backward capability)的问题。
上述说明中的OOB消息仅是示范性的。根据实现方式,除上述示范性信息之外可以添加其它必要信息,或者可以从上述示范性信息中去除不必要的信息。
路由引擎216将由IP物理接口单元214发送的每个分组路由到相应分组的目的地。例如,路由引擎216能够利用基于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网络堆栈等将分组路由到所述目的地。路由引擎216可以支持TCP/IP和UDP/IP(用户数据报协议/网际协议)两者。并且,路由引擎216能够利用分组报头信息来执行带内数据和OOB数据之间的区分、抖动过滤等等。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以太网帧的结构图。路由引擎216接收具有图4中所示结构的以太网帧。该帧包括14字节的以太网报头、20字节的IP报头、8字节的UDP报头、有效载荷、以太网CRC(循环冗余校验)等等。在根据TCP而不是UDP发送数据的情形中,可以使用TCP报头来代替UDP报头。并且,可以通过将TCP有效载荷包括在数据中而不是UDP有效载荷中而接收该TCP有效载荷。有效载荷可以包括带内数据、OOB数据等等。
路由引擎216通过将以图4所示格式接收到的数据区分为带内数据和OOB数据来执行路由。为了将带内数据与OOB数据相互区分开,可以使用在发送和接收侧之间约定的报头信息等等。可以使用第二、第三或第四层将经区分的每个带内和OOB数据路由到数据目的地。
在使用第二层路由的情形中,使用在所接收的以太网帧的以太网报头中包含的目的地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系统来执行路由。
在使用第四层路由的情形中,使用在所接收的以太网帧的UDP报头中包含的目的地的端口来执行路由。如果以太网帧包含TCP报头,则利用目的地的TCP端口来执行路由。
可以根据实现实例来改变使用第二层路由还是使用第三层路由。具体而言,根据实现实例,可以使用第二、第三或第四层路由系统。
例如,在使用第二层路由的情形中,在接收到的数据之中被主机设备使用的数据中,主机设备的MAC地址信息包含在以太网报头中。在使用第三层路由的情形中,在接收到的数据之中被主机设备使用的数据中,主机设备的MAC地址信息包含在IP报头中。在使用第四层路由的情形中,在接收到的数据之中被主机设备使用的数据中,端口号包含在UDP或TCP报头中。
在由路由引擎216接收到的数据中的带内数据被路由到IP到TS解封装器218,所述带内数据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广播数据等。在这种情形中,带内数据可以是被MPEG编码而编码的MPEG TS或者被不同的编码方案编码的流。
IP到TS解封装器218解析所接收的基于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或MPEG-2的TO分组,并随后将经解析的分组输出到复用器208。将在稍后描述复用器208之后的处理。在以上示例中,假设是基于MPEG-2的广播数据。所以,接收TP分组并随后对其进行解析。但是,在接收到使用不同规范的广播数据的情形中,可以使用与TP分组单元不同的单元。因此,本发明的以上思想不限于根据实现实例的术语。
路由引擎216将其目的地为安全卡220的分组发送到安全卡220。与其目的地为安全卡220的一个分组对应的OOB(带外)消息被路由引擎216路由并随后被发送到安全卡220。在将OOB消息路由到安全卡220的情形中,能够通过第二、第三或第四层路由将数据发送到安全卡220。
第一宽带接口单元202调谐到经由天线发送的地面A/V(音频/视频)广播或通过连接到网络连接单元200的线缆而由带内发送的有线A/V广播的特定信道频率,并随后将相应的广播输出到解调器206。
在这种情形中,由于地面广播与有线广播在传输方案方面互不相同,所以它们在通过解调器206的解调方案方面互不相同。例如,地面A/V广播通过VSB(残留边带调制)方案调制并随后被发送。有线A/V广播通过QAM(正交调幅)方案调制并随后被发送。
因此,如果由第一宽带接口单元202调谐的信道频率与地面广播对应,则相应的广播在解调器206中通过VSB解调。如果由第一宽带接口单元202调谐的信道频率与有线广播对应,则相应的广播在解调器206中通过QAM解调。
第二宽带接口单元202调谐到通过连接到网络连接单元200的线缆而由带内发送的有线A/V广播的特定信道频率,并随后将相应的广播输出到解调器206。
第一和第二宽带接口单元202和204中的每一个调谐到不同信道上的信号,并随后将所调谐的信号发送到解调器206。或者,第一宽带接口单元202的同一信道的不同A/V流被调谐并随后被发送到解调器206。
例如,第一宽带接口单元202调谐主画面的流,而第二宽带接口单元204调谐PIP(画中画)的流。在使用DVR(数字视频录像机)等来存储数字视频信号的情形中,如果使用第一和第二广播接口单元202和204二者,则可以在存储视频信号的同时观看视频。
解调器206解调接收到的信号并随后将所解调的信号发送到复用器208。复用器208利用由IP到TP解封装器218输入的信号将由解调器206输入的信号进行复用,并随后输出复用的信号。例如,将由第一宽带接口单元202调谐并解调的主视频和由第二宽带接口单元204调谐并解调的PIP视频复用到一起并随后输出。或者,根据实现实例,可以复用不同信道的视频。或者,利用由IP到TP解封装器218输入的信号进行复用并随后输出。
如果复用器208输出的信号是地面广播数据,则输入的信号被输出到解复用器210。如果复用器208输出的信号是有线广播或IPTV广播数据,则其经由安装在槽中的安全卡220而被输出到解复用器210。安全卡220包括用于高附加值广播内容的防止复制和条件接入的条件接入(CA)系统并且,并且可以被称为POD(部署点)模块。
具体而言,如果接收到的广播数据被加扰,则安全卡220将加扰的数据解扰并随后将解扰的数据输出到解复用器210。如果没有安装安全卡220,则复用器208输出的A/V广播数据被直接输出到解复用器210。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将加扰的A/V广播数据解扰,所以不能正常观看相应的数据。
根据主机设备的实现实例,可以同时接收包含多个信道的A/V数据的IP分组。具体地,如果利用用于处理多个流的多流主机设备来实现主机设备,则主机设备可以同时接收包含多个信道的A/V数据的IP分组。
在这种情形中,复用器208通过把LTSID给定给每个数据来将包含在不同信道的IP分组中的数据复用到一起。在这种情形中,LTSID是用于识别相应流数据的标识信息。例如,如果复用器208接收图4所示的IP分组,则其能够使用与发送数据的服务器、数据转发器(headend)等等预先约定的路由索引信息而给出映射到每个MPEG-TS的LTSID。
安全卡220区分能够通过利用LTSDI来区分数据而执行CA解扰。并且,主机可以使用LTSID来精确地路由数据。
在这种情形中,可以经过诸如服务器和数据转发器等的网络来接收路由索引信息。路由索引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列表或端口列表。并且,路由索引信息可以包括用于IP地址和与该IP地址相关的端口的列表。此外,安全卡220应当能够支持IP(网际协议)卡M模式,该IP卡M模式能够用于同时处理包含多个信道的A/V数据的IP分组。例如,支持IP(网际协议)卡M模式的安全卡220可以包括IP-M卡。
在主机设备是用于处理单个流的单流主机设备的情形中,主机设备能够接收包含单个信道的A/V数据的IP分组。例如,安全卡220应当能够支持IP(网际协议)卡S模式,该IP卡S模式能够处理包含单个信道的A/V数据的IP分组。例如,支持IP(网际协议)卡S模式的安全卡220可以包括IP-S卡。在某些情形中,IP-M卡可以支持IP(网际协议)卡S模式。
解复用器210将输入的视频数据和输入的音频数据相互分开,并随后将分开的数据输出到解码器212。解码器212通过视频解码算法和音频解码算法将压缩的A/V信号重构成原始信号,并随后输出重构的信号以便其被显示。
DVR控制器226、内容加密单元228、存储器接口单元230和存储单元232起到存储接收到的数据或重放所存储的数据的作用。
在控制器222的控制下,DVR控制器226控制将从解复用器210输出的数据中选择的视频数据等进行存储、或控制将从所存储的数据中选择的视频数据进行重放。
内容加密单元228将要存储的数据加密并随后输出加密的数据。内容加密单元228重构加密和存储的数据,并随后输出重构的数据。并且,根据实现实例可以不使用加密单元228。
存储器接口单元230执行与存储单元232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存储单元232将输入的数据存储在其中。
DCAS单元224从发送侧服务器下载条件接入系统(CAS),并随后将所下载的数据存储在其中。DCAS单元224根据所存储的条件接入系统中的适当的条件接入系统来执行条件接入功能。
并且,控制器222控制主机设备与安全卡之间的接口、主机设备的数据处理等等。
图5A和图5B分别是关于根据安全CARD和主机设备之间的组合映射的操作模式的表格。
参照图5A和图5B,安全卡可以分为S卡、M卡、IP-S卡和IP-M卡。并且,主机设备可以分为单流主机、多流主机、单流IP卡主机和多流IP卡主机。在为主机设备提供安全卡的情形中,主机识别安全卡的模式,确定所识别的模式并随后识别相应的操作模式。在这种情形中,操作模式可以分成S模式、M模式、IP卡S模式和IP卡M模式。
如果主机设备是单流主机并且如果安全卡是S卡,则操作模式可以变成S模式。如果主机设备是单流主机并且如果安全卡是M卡,则操作模式可以变成S模式。如果主机设备是多流主机并且如果安全卡是M卡,则操作模式可以变成M模式。
如果主机设备是单流IP卡主机并且如果安全卡是IP-S卡,则操作模式可以变成IP卡S模式。如果主机设备是单流IP卡主机并且如果安全卡是IP-M卡,则操作模式可以变成IP卡S模式。如果主机设备是多流IP卡主机并且如果安全卡是IP-M卡,则操作模式可以变成IP卡M模式。
图6A和图6B分别是使用PC卡形式的卡的卡接口引脚分配的表格。
参照图6A和图6B,传统有线卡的S模式遵循图6中所示的表格中的引脚配置。CD1#、CD2#、VS1#、VS2#、VPP1与VPP2是传统有线卡的特定引脚的分配。并且,CD1#、CD2#、VS1#、VS2#、VPP1与VPP2可以变成安全卡的IP卡S模式和IP卡M模式中的特定引脚的分配。具体地,安全卡的接口单元234可以包括CD1#、CD2#、VS1#、VS2#、VPP1和VPP2引脚。
图7是主机设备与安全CARD之间的接口的图。
参照图7,ARD接口单元234可以包括多个端口(CD1#、CD2#、VS1#、VS2#、VPP1、VPP2、VCC和ISIO16#)。与上述端口对应,安全卡的接口单元236可以包括多个引脚(CD1#、CD2#、VS1#、VS2#、VPP1、VPP2、VCC和ISIO16#)。
如果安全卡IP-S卡,则安全卡的接口单元236可以不将两个引脚(VS1#和VS2#)中的任何一个连接到引脚(ISIO16#)。
如果ISIO16#引脚没有被连接到安全卡中的上述VS1#和VS2#引脚,则控制器222经由ISIO16#端口将模式确认信号输出到部署点(POD),并且该模式确认信号不被施加到VS1#和VS2#端口。换言之,如果安全卡被安装到主机设备,则控制器222经由ISIO16#端口将模式确认信号输出到POD。如果模式确认信号没有被施加到VS1#和VS2#端口,则控制器222可以开始用于确认安全卡是IP-S卡的处理。如果安全卡是IP-S卡,则主机可以将以上操作模式识别为IP(网际协议)卡S模式。相反,如果以上模式确认信号被施加到VS1#和VS2#端口,则可以识别出该安全卡不等同于IP-S卡。
如果安全卡M卡,则安全卡的接口单元236可以将两个引脚(VS1#和VS2#)中的任何一个连接到引脚(ISIO16#)。如果ISIO16#引脚被连接到安全卡中的上述VS1#引脚,则控制器222经由ISIO16#端口将模式确认信号输出到部署点(POD),并且该模式确认信号被施加到VS1#端口。换言之,如果安全卡被安装到主机设备,则控制器222经由ISIO16#端口将模式确认信号输出到POD。如果模式确认信号被施加到VS 1#端口,则可以识别出安全卡是M卡并且操作模式是M模式。
如果安全卡被连接到所述引脚(ISIO16#和VS2#)并且控制器222经由ISIO16#端口将模式确认信号输出到POD,则上述模式确认信号被施加到VS2#端口。换言之,如果安全卡被安装到主机设备,则控制器222经由ISIO16#端口将模式确认信号输出到POD。如果上述模式确认信号被施加到VS2#端口,则可以识别出该安全卡是M卡并且操作模式可以被识别为M模式。
图8是图解从主机设备提供给安全卡以便可以将由主机设备识别的操作模式告知安全卡的各种信号的表格。
参照图8,如果控制器222将操作模式识别为IP卡S模式,则‘VPP1’端口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端口被设置为‘逻辑低’。如果控制器222将操作模式识别为M模式,则VPP1端口被设置为‘逻辑低’,并且VPP2端口被设置为‘逻辑高’。如果控制器222将操作模式识别为S模式,则VPP1端口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端口被设置为‘逻辑高’。
控制器222检测端口(CD1#和CD2#)的状态信息,以便根据确定结果确定是否已插入POD。换言之,如果CD1#和CD2#端口中的每一个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控制器222确定已经插入安全卡。更详细地,如果安全卡被插入到主机设备中,则CD1#和CD2#引脚中的每一个被保持在‘逻辑低’。如果VS1#端口没有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控制器222确定插入了不适当的卡,以使得可以中断用于识别安全卡的操作。
控制器222确认已经插入了安全卡。如果VS1#端口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控制器222将模式确认信号输出到ISIO16#端口以检查安全卡的模式。在这种情形中,在模式确认信号已被发送到ISIO16#端口之后,如果VS1#和VS2#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接收到模式确认信号,则控制器222可以执行用于确认安全卡是IP-S卡或S卡的上述操作。
为了执行IP-S卡的上述确认,控制器222利用个性改变序列(personality change sequence)来执行对所插入的安全卡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的解析。在这种情形中,如果所解析的CIS信息包括指示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则控制器222确认该安全卡是IP-S卡,并识别操作模式为IP卡S模式。VPP1端口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端口被设置为‘逻辑低’。
例如“IP_POD_MOPDULE”可以被用作指示POD是IP卡的上述模块信息。换言之,如果所解析的CIS信息是“IP_POD_MODULE”,则控制器确认该安全卡是IP-S卡,并识别操作模式为IP卡S模式。在这种情形中,除上述“IP_POD_MODULE”之外的其它信息也可以被用作指示IP卡的模块信息。与另一模式的CIS信息相区分的信息(例如OPENCABLE_POD_MODULE)可以被用作模块信息。
为了执行IP-S卡的上述确认,控制器222利用个性改变序列来执行对所插入的安全卡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的解析。在这种情形中,如果所解析的CIS信息是“OPENCABLE_POD_MODULE”,则控制器222确认该安全卡是S卡,并识别操作模式为S模式。VPP1和VPP2端口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高’。
安全卡的控制器238检测VPP1和VPP2引脚的状态信息,以便确认操作模式,并根据所确认的操作模式执行自动初始化。换言之,如果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低’,则安全卡的控制器238确定主机设备支持IP卡S模式,并根据确定结果执行自动初始化。如果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低’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则安全卡的控制器238确定主机设备支持M模式,并根据确定结果执行自动初始化。如果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则安全卡的控制器238确定主机设备支持S模式,并根据确定结果执行自动初始化。
图9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9,在步骤S900,控制器222确认CD1#和CD2#端口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确认的状态来确定是否已经插入安全卡。在这种情形中,如果CD1#和CD2#端口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控制器222能够确认安全卡的插入。
如果已经插入了安全卡,则在步骤S905,控制器222确定‘VS1#’被设置为‘逻辑低’。如果‘VS1#’没有被设置为‘逻辑低’,则在步骤S910,控制器222确认插入了不适当的卡,并停止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操作。
在步骤S915,控制器222确定VS2#端口是否是‘逻辑低’。在这种情形中,如果安全卡是IP-S卡,则假定接口单元236可以不将ISIO16#引脚的输入信号发送到VS1#和VS2#引脚。
如果VS2#端口没有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控制器222在步骤S910确认已插入了不适当的卡,并停止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操作。
否则,如果VS2#端口被设置为‘逻辑低’,则在步骤S920,控制器222利用个性改变序列来执行对所插入的安全卡的信息的解析。在步骤S925,控制器222确认所解析的CIS信息是“OPENCABLE_POD_MODULE”。
在步骤S925,如果CIS信息是“OPENCABLE_POD_MODULE”,则在步骤S930,控制器222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安全卡的控制器238确认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从而在步骤S935执行S模式下的自动初始化。
在步骤S925,如果CIS信息没有被设置为“OPENCABLE_POD_MODULE”,则在步骤S940控制器222确定所解析的CIS信息是否是“IP_POD_MODULE”。
如果CIS信息没有被设置为“IP_POD_MODULE”,则在步骤S910控制器222确认已插入了不适当的卡,并停止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操作。
如果CIS信息是“IP_POD_MODULE”,则在步骤S945,控制器222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低’。
安全卡的控制器238确认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低’,从而在步骤S950执行IP卡S模式下的自动初始化。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0,在步骤S1000,控制器222确认CD1#和CD2#端口的状态信息。在这种情形中,如果CD1#和CD2#端口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控制器222能够确认已经插入了安全卡。
如果已经插入了安全卡,则在步骤S1005,控制器222确定‘VS1#’是否被设置为‘逻辑低’。如果‘VS1#’没有被设置为‘逻辑低’,则在步骤S1010,控制器222确认不适当地插入了不适当的卡,并停止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操作。
如果‘VS1#’被设置为‘逻辑低’,则在步骤S1015,控制器222经由ISIO16#端口将模式确认信号输出到安全卡。在步骤S1020,控制器222确定模式确认信号是否已经在VS2#端口处被接收。在这种情形中,如果安全卡是M卡,则假定接口单元236可以将ISIO16#引脚的输入信号输出到VS2#引脚。假如安全卡是M卡并且接口单元236被设计为将ISIO16#引脚的输入信号输出到VS1#引脚,则控制器222确定上述模式确认信号是否已在上述VS1#端口处被接收。
如果从ISIO16#端口生成的模式确认信号被发送到VS2#端口,则控制器222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低’,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高’。
结果,在步骤S1030,安全卡的控制器238确认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低’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执行M模式下的自动初始化。
如果VS2#端口没有经由ISIO16#端口接收到模式确认信号,并且VS2#端口具有其他状态而不是上述逻辑低状态,则在步骤S1010,控制器222确认不适当地插入了不适当的卡,并停止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操作。
如果VS2#端口没有经由ISIO16#端口接收到模式确认信号并随后保持在‘逻辑低’,则在步骤S1035,控制器222利用个性改变序列来执行对所插入的安全卡的信息的解析。在步骤S1040,控制器222确认所解析的CIS信息是“OPENCABLE_POD_MODULE”。在这种情形中,如果安全卡等同于IP-S卡,则接口单元236可以根据需要而不将ISIO16#引脚的输入信号发送到VS1#和VS2#引脚。
如果CIS信息是“OPENCABLE_POD_MODULE”,则在步骤S1045,控制器222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安全卡的控制器238确认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从而在步骤S1050执行S模式下的自动初始化。
如果CIS信息没有被设置为“OPENCABLE_POD_MODULE”,则在步骤S1055,控制器222确定所解析的CIS信息是否是“IP_POD_MODULE”。
如果CIS信息没有被设置为“IP_POD_MODULE”,则在步骤S1010,控制器222确认插入了不适当的卡,并停止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操作。
如果CIS信息是“IP_POD_MODULE”,则在步骤S1060,控制器222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低’。
安全卡的控制器238确认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低’,从而在步骤S1065执行根据IP卡S模式的自动初始化。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因此,本发明意欲涵盖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与部署点(POD)对接的主机设备,包括:
接口单元,包括CD1#、CD2#、VS1#、VS2#、VPP1、VPP2、和ISIO16#端口;以及
控制器,在VS1#和VS2#端口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的情况下检测来自所述POD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并基于所检测的CIS信息来确定所述POD是否支持网际协议(IP)卡S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设备,其中,如果所述POD支持IP卡S模式,则所述控制器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检测CD1#和CD2#端口的状态信息,从而根据所检测的状态信息来确定是否插入了所述PO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设备,其中,如果所检测的CIS信息包括指示所述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则所述控制器识别该POD能够支持IP卡S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机设备,其中,指示所述POD是IP卡的所述模块信息由‘IP_POD_MODULE’来表示的。
6.一种与主机设备对接的部署点(POD),包括:
接口单元,包括CD1#、CD2#、VS1#、VS2#、VPP1、VPP2、和ISIO16#引脚;以及
控制器,将包括指示所述POD是网际协议(IP)卡的模块信息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发送到所述主机设备,检测所述VPP1和VPP2引脚的状态信息,根据所检测的状态信息来确定所述主机设备是否支持网际协议(IP)卡S模式,并根据确定的结果执行初始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署点(POD),其中,如果所述VPP1引脚被设置为‘逻辑高’并且所述VPP2引脚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主机设备支持所述IP卡S模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署点(POD),其中,如果所述POD被插入到所述主机设备中,则所述CD1#和CD2#引脚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署点(POD),其中,所述接口单元防止经由ISIO16#引脚接收的信号被发送到所述VS 1#和VS2#引脚。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署点(POD),其中,指示所述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由‘IP_POD_MODULE’来表示。
11.一种用于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包括:
a)确定是否插入了部署点(POD);
b)确定VS1#端口和VS2#端口中的每一个是否均被设置为‘逻辑低’;
c)如果VS1#端口和VS2#端口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为‘逻辑低’,则检测来自所述部署点(POD)的卡信息结构(CIS)信息;以及
d)基于所检测的CIS信息来确定所述部署点(POD)是否支持网际协议(IP)卡S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在步骤d)所述部署点(POD)支持IP卡S模式,则将VPP1端口设置为‘逻辑高’并将VPP2端口设置为‘逻辑低’。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是否插入了POD的步骤a)包括:
检测CD1#和CD2#端口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检测的状态信息来确定是否插入了部署点(POD)。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步骤d)包括:
如果所检测的CIS信息包括指示所述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则确定所述POD支持IP卡S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POD是IP卡的模块信息由‘IP_POD_MODULE’来表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5284207P | 2007-07-30 | 2007-07-30 | |
US60/952,842 | 2007-07-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60218A true CN101360218A (zh) | 2009-02-04 |
Family
ID=40332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30166XA Pending CN101360218A (zh) | 2007-07-30 | 2008-07-30 | 主机设备、部署点(pod)、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39886B2 (zh) |
EP (1) | EP2048880A1 (zh) |
KR (1) | KR101490251B1 (zh) |
CN (1) | CN101360218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28836A3 (en) * | 2007-07-30 | 2010-07-14 | LG Electronics Inc. | A host device, a point of deployment (POD), and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an operation mode |
EP2048881A1 (en) * | 2007-07-30 | 2009-04-15 | Lg Electronics Inc. | A host device, a point of deployment (POD), and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an operation mode |
US9332217B2 (en) * | 2008-12-29 | 2016-05-03 |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via a cable card |
JP2011188111A (ja) * | 2010-03-05 | 2011-09-22 | Sony Corp | 通信端末装置、ネットワーク機器、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84440A1 (en) * | 2001-10-26 | 2003-05-01 | George Lownes | Method of providing a code upgrade to a host device having a smart card interface |
-
2008
- 2008-07-24 EP EP08161127A patent/EP2048880A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7-28 KR KR20080073495A patent/KR10149025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7-29 US US12/219,859 patent/US78398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30 CN CNA200810130166XA patent/CN101360218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048880A1 (en) | 2009-04-15 |
US20090080458A1 (en) | 2009-03-26 |
KR20090013060A (ko) | 2009-02-04 |
US7839886B2 (en) | 2010-11-23 |
KR101490251B1 (ko) | 2015-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59969B (zh) | 广播接收机和确定广播接收机的操作模式的方法 | |
CN101360230B (zh) | 与部署点(pod)对接的主机设备和处理广播数据的方法 | |
US7860109B2 (en) | Host device interfacing with a point of deployment (POD) and a method of processing broadcast data | |
CN101360231B (zh) | 与部署点(pod)对接的主机设备和处理广播数据的方法 | |
US9210479B2 (en) | Broadcasting receiver and method of interfac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between a host device and a pod, sending host device resource information and obtaining host device resource information | |
CN101360218A (zh) | 主机设备、部署点(pod)、和识别操作模式的方法 | |
KR101526974B1 (ko) | 호스트 장치, pod 및 작동모드 인식 방법 | |
KR101623019B1 (ko) | 호스트 장치, pod 및 작동모드 인식 방법 | |
KR20110092451A (ko) | 디지털 방송 수신기 및 영상 디스플레이 방법 | |
KR101461935B1 (ko) | 방송 수신기, 방송 신호 처리 방법 | |
KR101366278B1 (ko) | 방송 수신기 및 방송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 |
KR20100011208A (ko) | 호스트 장치, pod 및 작동모드 인식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