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6750A - 使用低功率消耗光放大器的海底光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使用低功率消耗光放大器的海底光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6750A
CN101356750A CNA2005800160033A CN200580016003A CN101356750A CN 101356750 A CN101356750 A CN 101356750A CN A2005800160033 A CNA2005800160033 A CN A2005800160033A CN 200580016003 A CN200580016003 A CN 200580016003A CN 101356750 A CN101356750 A CN 101356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optical
light
transmission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60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蒂芬·G·小埃旺热利迪斯
迈克尔·J·纽贝尔特
杰伊·P·莫雷亚莱
马克·K·扬
乔纳森·A·纳格尔
大卫·S·德温森蒂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M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d Sky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d Sky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Red Sky System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56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6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海底WDM光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陆基线缆站,至少一个该线缆站包括馈电设备(PFE),该馈电设备以不大于约6kV或小于6kV的电压向线缆供应电功率。该PFE位于至少一个线缆站中。该系统还包括海底WDM光传输线缆,其具有对应于海底区域性市场中所需长度的长度。该线缆包括至少一个光纤对,用于支持第一和第二线缆站之间的双向通信。至少一个中继器沿光传输线缆安置。该中继器包括至少两个光放大器,每个光放大器向光纤对中的一个光纤提供光增益。该光增益的范围为自约12至20dB。

Description

使用低功率消耗光放大器的海底光传输系统
相关申请说明
本申请要求在2004年3月29日提交的题为“Method ForCommoditizing Elements of Previously Specialized CommunicationsLink”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Serial No.60/557,343的优先权,其整体内容,包括附图,在此处并入作为参考。
本申请涉及在2004年6月17日提交的题为“Submarine opticalTransmission Systems Having Optical Amplifiers Of Unitary Design”的美国专利申请Serial No.10/870,327,和在2003年12月18日提交的题为“Method For Commoditizing Elements of Previously SpecializedCommunications Links”的美国专利申请Serial No.10/739,929,其整体内容,包括附图,在此处并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光传输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适用于区域性海底市场的海底光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海底光电信市场包括示例性的垂直集成商务。该市场被划分为短程和长程操作。短程或无中继系统使用不需要供电在线放大的链路(因此采用术语“无”中继)。短程链路典型地依赖于来自海岸的高的光信号发射功率,以克服线路中的任何固有损耗。典型地使用无中继技术实现非常短的点对点的或者横向/支线(lateral/spur)网络拓扑。由于在海底线缆中消除线路放大以及相关联的电源和功率承载元件,导致较低的资本成本,因此该解决方案是吸引人的。
无中继的系统通常限于长度约250km的链路。由于随距离缩放的线路损耗超过可获得的线路增益、将较多的功率发射到线路中的能力、和用于系统分辨接收光信号的能力,因此实际中观察到400~450km的最大上限。结果,由于基本的无放大技术所强加的固有的距离限制,因此,出于政治或经济的观点,常常迫使无中继的网络并入不需要的网络登陆点。
作为比较,针对每个应用定制设计的高度工程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致用于长程海底市场分割。在该市场分割中,使用非常精密的传输技术使带宽容量和系统延伸范围最大。尽管所使用的技术是非常有能力的,但是其也是复杂的,并且其设计、测试和部署是耗时的。尽管如果通过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将系统扩建到最大设计容量,其中在相同的线路上同时承载具有变动波长的许多个数据流,则每比特输送成本常常是吸引人的,但是长程系统中的最初资本成本趋向于是非常高的。
长程技术通常不能经济地缩减为具有较小的长度和容量需要的系统。由于相比于大的跨洋“管道”,较短的区域性路线上的带宽要求是较少的,因此为了达成同长程技术相关联的有利的经济性,不能获得高的设计容量。并且,由于长程技术被特意设计用于满足该区域中要求的长距离和大带宽容量,因此简单地出于特征指标和工程的观点,不可能使长程平台满足区域性市场的适当需要。
对于试图进入任一该市场的任何新的商务,存在相当多的进入的障碍,其包括但不限于,高的资本投资、长时间的市场销售、以及大的库存设备购置费用,这些在短的时间周期中可能是过时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涉及开发一种方法和装置的问题,其用于使商务能够迅速地进入这些市场,同时不必满足现有的进入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供海底光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和第二陆基(land-based)线缆站。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站包括馈电设备(PFE),其以不大于约6kv的电压向所述线缆供应电功率。所述PFE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站中。提供了海底WDM光传输线缆,其具有对应于海底区域性市场中所需长度的长度。所述线缆包括至少一个光纤对,用于支持所述第一和第二线缆站之间的双向通信。还提供了至少一个中继器,其沿所述光传输线缆安置。所述中继器包括至少两个光放大器,每个光放大器向所述光纤对中的一个光纤提供光增益。所述放大器的光增益的范围为约12至20d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接口设备,用于接受多种类型的商用地面终端设备。所述光接口设备提供了所述传输线缆同任何所述商用地面终端设备之间的光级别的连接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线缆站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包括水下线路终端设备(SLTE),用于处理自外部源接收的地面业务。所述SLTE包括地面光传输设备,其接收所述地面业务并且响应于所述地面业务生成光信号。光接口设备向接收自所述地面光传输设备的所述光信号提供信号调节,由此所述光信号适于通过安置在所述传输线缆中的光纤进行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传输线缆具有小于约5000公里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传输线缆具有约350km和4000km之间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中继器包括由海底线缆接头壳体形成的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每个所述光放大器具有小于约28nm的带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光接口设备进一步提供线路监视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海底WDM光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陆基线缆站,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站包括馈电设备(PFE),其以不大于约6kv的电压向所述线缆供应电功率。所述PFE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站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海底WDM光传输线缆,其具有对应于海底区域性市场中所需长度的长度。所述线缆包括至少一个光纤对,用于支持所述第一和第二线缆站之间的双向通信。至少一个所述中继器沿所述光传输线缆安置。所述中继器包括至少两个光放大器,每个光放大器向所述光纤对中的一个光纤提供光增益。所述所述光增益的范围为自约12至20dB。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海底电信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示出了线缆站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其中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示例性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该传输系统用于在线缆站200和202之间在单向光纤对106和108上传输多个光信道。光纤106和108安放在光缆中,其还包括用于向中继器提供供电的供电导线。线缆站200和202具有图2中所示的类型。传输路径被划分为传输跨距或链路1301、1302、1303、...130n+1。传输跨距130由中继器1121、1122、...112n连接,且长度范围为自40至120km,或者如果使用了Raman放大,其甚至可能更长。该中继器包括连接每个跨距130的光放大器120。应当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诸如图1所示的点对点网络架构,而是更一般地,可以涵盖更加复杂的架构,诸如例如使用支路单元、光网状网络、和环状网络的那些架构。
图2中示出了线缆站的功能框图。线缆站10包括:水下线路终端设备(SLTE)12、馈电设备(PFE)18、以及元件管理系统(EMS)16和线缆终端盒(CTB)14。SLTE 12将地面业务转换为适合于海底传输线路的光信号。馈电设备18为所有的有源海底设备提供电功率,最显著地是为中继器提供电功率。EMS 16允许系统运营商配置系统并且获得关于其状态的信息。CTB 14终止海底线缆并物理地将该线缆分为光纤和馈电线路,并且还可以用作关于线缆的监视点。在J.Chesnoy等人的“Undersea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Academic Press,2002)的第10章中可以找到关于线缆站的详细描述。
在发射侧,SLTE 12接收来自通常位于接入点(Point of Presence)(PoP)的地面终端的业务,诸如STM信号。该SLTE 12将每个波长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利用FEC对其编码。电-光单元利用电信号调制来自激光器的连续波光,以在每个波长处生成光线路信号,该光线路信号然后被光放大。放大的波长可以经历信号调节,诸如在一同复用并在海底传输线缆上发出之前(或之后)的色散补偿。SLTE 12的接收侧以互补的方式操作。SLTE 12还可以执行线路监视,以确定传输路径的状态和健康状况。例如,SLTE 12可以使用COTDR配置来监视和测量传输路径的光损耗。
PFE 18被设计用于向传输系统的水中部分提供稳定的DC线路电流。中继器112由位于线缆站中的PFE 18串联供电。整个水中设施以相同的DC线路电流进行操作,并且PFE必须提供足够的电压,以便以该线路电流为所有的设备供电。线路电流和系统电压典型地分别高达2000mA和15kV。供电沿位于光缆中的铜导线传递到水中设施,该铜导线典型地具有约0.5和1.5ohm/km之间的阻抗。由PFE提供的功率的一大部分作为线缆和中继器中的欧姆发热而被浪费掉了。作为示例,在长度为7000km、系统电压为约16kV且线路电流为1000mA的长程传输系统中,16kW的系统负载中的约7kW将由于欧姆发热而损耗。位于中继器112中的齐纳(Zener)二极管将线路电流转换为电压,用于向同位于中继器中的光放大器相关联的电子装置供电。
本发明人已认识到,目前的海底或水下光传输系统的供应商不会制造技术上或经济上适合于区域性海底市场空间(例如,由具有小于约5000km长度的并且更具体地具有约350和4000km之间长度的系统定义的空间)的产品。目前提供的产品是过于复杂和昂贵的。这是因为目前的提供商(现任者)还必须供应用于跨洋(即,约5000至10000km)线缆市场的产品。在区域性市场中销售的是针对更高技术要求的跨洋市场开发的系统,而非专门设计的区域性产品。例如,跨洋线缆由高度优化的现有技术的部件和子系统组成,以便于应对ASE噪声积累、色散和色散斜率、非线性折射率和PMD的组合效应。所有这些损害的影响随着系统长度而增长。通过仔细地设计光纤和光放大器,在可能的程度上,使跨洋系统中的这些效应的影响最小。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中实现了减轻这些有害效应的残余,作为结果,其通常是高度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和精密必对于区域海底链路来说是不需要的。然而,现任提供商仍然使用跨洋设备,可能作一点调整,用于区域性系统。这使得区域性提供产品远比其所应具有的价值昂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区域性海底市场空间的特定于市场的产品。
可论证地,过去使用高性能的跨洋设备用于区域性链路的经济性是情有可原的。在波分复用(WDM)出现之前,所有的海底线缆在每个光纤中承载单一的光信道。为了使水中设施尽可能地是简单的,将链路的总体复杂性转移到岸基子系统。因此,终端设备被设计和优化为应对由于光纤;色散、PMD和非线性折射率引起的很多损害。不论多么复杂,终端总是占跨洋线缆的总体成本的一小部分。对于单信道区域性线缆,尽管终端的成本占总成本的较大部分,但是其仍不是过多的,不足以引起关注。
由于WDM的出现,光纤能够承载的信道的数目增加了两个数量级。通过每个光纤中的这种许多个信道(并且通过每个线缆中的若干光纤),区域性海底链路的经济性变化显著。现在终端的成本(每个波长信道有一个终端)对总价有显著的影响。由于构建和安装跨洋线缆的巨大成本和复杂性,在经济方面有意义的是,使它们尽可能地宽带,由此它们能够在每个光纤中承载尽可能多的波长信道。这就要求需要相当大电功率的放大器的设计。需要该电功率用于运行半导体激光器,该半导体激光器泵浦位于中继器中的铒光纤放大器,该铒光纤放大器被周期性地插入到线缆中,以恢复光信号的功率电平。铒的增益带在约25~28nm的带宽上是相对平坦的。如果使用较大的带宽(典型的现有技术的跨洋线缆具有约32至36nm的带宽),则需要增益平坦滤波器,该增益平坦滤波器在放大器中引入了大量的过度损耗(高达9dB)。须通过提供更多的泵浦功率补偿该损耗,其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电功率。
对于跨洋线缆,同样有意义的是,将尽可能多的光纤对并入到线缆中(不具有光纤的线缆和中继器的壳体构成了水中设施成本的主体部分)。对于跨洋线缆,4至8个光纤对是典型的。每个中继器需要的电功率量影响线缆的电气设计。典型地,在每个中继器处下降固定的电压,因此每个中继器处的较大功率需要转变为较高的电流。为了在数千公里中以高电压承载高电流,同时在线缆中没有显著的功率耗散,其自身需要大量的铜导线。这是昂贵的。所需用于跨洋线缆的电压为7kV至15kV的量级,其需要厚的绝缘层,用于防止短路(短接到海洋地)。而且,所需用于容纳4或8个光放大器对的壳体变大并且变得很重(典型的传统中继器的壳体重量为约700和1000lb)。该大的重量需要更坚固的线缆,用于在部署过程中支撑壳体。当然,更坚固的线缆是更昂贵的。
总而言之,在从单信道设计走向WDM设计的过程中,在系统设计中出现了下列变化;每个光纤的终端数目从一个变为多至96个,中继器的每个放大器的电功率消耗增加了至少十倍(例如,每个放大器30mW增加到每个放大器300mW),并且线缆的铜的含量增加,用于以低的损耗承载电流。还需要具有更大电气绝缘的更坚固的线缆。
当然,并非仅在水下线缆系统中发生了向WDM的转变。相同的转变影响了地面网络设计,并且作为结果,影响了传输设备。安装了大于600km且高达约1500km的点对点地面链路。在1997年之前,大多数的地面链路长度小于约360km,并且实际上剩余的链路中没有长于约600km的链路。然而,在这以后的数年中,出现了能够在长度大于3000km的地面链路上驱动信号的地面终端。
出于下列原因,能够在3000km的链路上驱动信号的地面终端可以容易地驱动4000km的水下链路。由于地面链路常常由传统光纤制成并且在中继器之间具有大的间距(约100km或20~23dB),因此地面链路的性能总是差于使用当前可用光纤设计的具有更加紧密间距的中继器的链路。(除了具有高的损耗和高的色散以外,大部分传统的地面光纤还具有高的PMD。)因此本发明人认识到,尽管地面光纤没有必要提供同跨洋水下终端相同的高性能,但是可以适合于水下区域性市场(例如,长度为约350km至4000km的链路)。
海底终端比地面终端复杂很多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底终端需要较少的共同调制格式,如线性调频脉冲RZ或色散控制孤子,其需要比标准地面终端更多的调制器和驱动电子装置,标准地面终端使用较多共同的和较简单的NRZ调制格式。许多公司生产地面终端,并且产量显著高于水下终端。因此可以预见到,竞争和规模将使其价格下降,同时以比水下终端设备更高的速度改善其质量。
因此,根据地面终端设计向WDM的转变以及地面终端设计中的进展,可以重新进行区域性水下或海底链路的设计,以产生特定于市场的设计,其成本为使用跨洋线缆和用于相同链路的终端设备的设计成本的一小部分。
下面的分析更加详细地调查区域性水下线缆系统的需要。该系统具有小于约5000km的长度,并且更具体地,具有约350km和4000km之间的长度。每个光纤具有用于在每个信道高达约10GB/s比特率时支持1和64之间个信道的容量。该线缆包括1或2个光纤对,但是通常不会再多了。成本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成本越低,潜在的市场就越大。由于购买区域性水下线缆系统的许多服务提供商不是常常购买跨洋系统的巨富全球网络所有者,因此成本灵敏度是特别敏锐的。
下面,考虑前面提及的区域性系统设计需要对光放大器的影响。10GB/s比特率时的64个信道可以容易地包含在约25.2nm的放大器带宽中。通过在约10dB和16dB之间选择放大器增益并且在1535和1561nm之间选择带宽,将容易地在没有显著的功率损耗(例如,小于约1dB的损耗)的情况下使铒增益平坦。具有这些增益的放大器可以支持约50至80km的跨距长度上的信号。由于实际上所有的泵浦功率用于增益,因此放大器是电气高效的。因此,源于放大器的总功率可以限于约12~20dBm的范围,并且更具体地,限于约15dBm。这足够用于提供所需的性能,而且仅需要约125mW的泵浦功率。这也处在现今可用的激光二极管的额定功率范围内。因此,实现了低的电功率消耗,并且通过在小于泵最大容量的情况下运行泵,增加了泵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该区域性系统设计还具有添加性能裕度的优点。对于给定长度的链路,在使用较多的低增益放大器而非具有相匹配的较高增益的较少放大器时,将改善OSNR。通过使线缆中具有低功率消耗的放大器并且将放大器的数目限制为每个中继器4个,显著地缓和了线缆的电流和电压承载需要。最大所需电压可以为约2kV至3kV,并且所需电流小于跨洋线缆的所需电流的一半。因此,对于大部分目的,供应约6kv或更低电压的PFE应是令人满意的。特别设计的区域性线缆将具有较低的铜含量和较少的电气绝缘。每个中继器仅具有4个放大器,因此非常小的壳体可用于中继器。较小的壳体也将明显是较轻的。这就缓和了对线缆的强度需要。这导致减少的线缆和中继器成本。
可以重新分配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设计的放大器而获得的某些额外的性能裕度,以允许将地面终端设备用于较昂贵的和高度定制的水下终端设备。在区域性海底链路中使用地面终端设备的另一优点在于,现在海底链路可以无缝地集成到其服务的地面网络中。线缆的所有者可以使用来自供应其网络剩余设备的相同销售商的终端设备。这为所有者减少了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的成本。
可以重新分配剩余的额外性能裕度,以放宽中继器中使用的光部件的规格。由于传输线路的裕度紧密地同放大器中使用的独立光部件的性能相联,因此可以在系统额定寿命中维持优良的传输性能的同时,显著地放宽部件规格。这导致了进一步的成本节约以及很大程度增加的制造简易性。其一个示例是在增益平坦滤波器(GFF)的设计中,该GFF用于在光信号离开放大器时控制光信号谱的形状。对于设计用于跨洋系统中的GFF,重要的是仔细控制整个操作温度范围上的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函数的形状。这是因为以下事实,即滤波器受到10pm/℃量级上的温度相关频移的困扰。为了应对该效应,某些制造商开发了无热封装,其在-5至+70℃的整个操作温度范围中将该频移限制为小于约40pm。然而,该添加的封装添加了显著的成本,并且向非常简单和鲁棒性的光部件引入不需要的故障机制。通过利用集中于区域性系统而获得的额外的性能裕度,避免了对无热封装的需要,并且可以容忍350pm量级的温度引发的频移。此外,现在可以处理和存储GFF,如同放大器壳体中使用的任何其他光纤,由此提供了很大提高的机械设计灵活性。
下面的部分描述了可以在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区域性海底光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种硬件子系统的某些示例。
小型化光线路放大器
美国专利申请No.10/687,547和10/800,424公开了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小型化光线路放大器的示例,其整体内容(包括附图),在此处并入作为参考,就如同在此处对其进行了重复说明。光线路放大器14、16包括集成到现有的合格用于水下的压力和张力壳体中的小型化器件,,这些壳体是由水下空间中的已有供应商生产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传统地使用现有的合格用于水下的压力和张力壳体安放流水线水下线缆接头。
本发明的中继器使用传统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设计,其中仔细地使放大器的带宽同目标市场的容量需要匹配。低的零部件数目、使用现有的合格用于水下的部件、以及审慎使用有源控制器,这些简化了放大器设计,以增加可靠性和可制造性,并且急剧地减少了成本。当部署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设计的线路中时,该放大器避免了对于每个放大器的主体增益形状调节或色散补偿的需要。这导致了这样的放大器,即该放大器在部署之前在根本上简化了系统集成,并且增加了系统的维护灵活性,同时显著地减少了部署和维护系统这两方面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放大器优选地被配置为消耗非常低的功率,以增加泵浦激光器的固有可靠性,减少热负载,并且分别减少DC电源和海底线缆上的功率产生和承载需要。该设计不仅增加了放大器的整体可靠性,而且基本上降低了线缆的成本,这是因为可以使供电导线(典型地由铜形成)和电介质罩(典型地是中等密度或高密度的聚乙烯)的尺寸是较小的。在被配置为满载(full up)中继器时,本发明的超小型中继器生成了非常小量的浪费的热量,并且因此可以在不需要外部冷却的情况下存储在船上线缆“箱”中或者存储在甲板上。该特征在降低整体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安装简易性。
光线路接口
陆基光线路接口(“OLI”)使得来自多个销售商的多种未经修改的地面级别的终端产品能够驱动海底放大线路。OLI装配在终端设备和放大线路之间,用于在系统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处提供光信号调节和整饰。此外,OLI提供了所需的线路监视、馈电、和光服务信道功能,其对于海底电信环境是唯一的。OLI加上终端用作图2中示出的SLTE12。在美国专利申请No.10/621,028和10/621,115中示出了可以使用的OLI的示例,其整体内容(包括附图),在此处并入作为参考,如同在此处对其进行了重复说明。
在其接口任务中,OLI确保终端设备独立于终端销售商、调制格式、发射功率和其他的特性,从而成功地在海底放大线路上发射和接收数据。OLI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调节光信号,以补偿线路损害,诸如色散和交叉相位调制,并且改善端到端系统中的信噪比。可以在OLI中提供Raman放大,以增加系统可靠性并且通过增加从海岸到第一中继器的距离来降低成本,由此减少了接近海岸的外部侵害事故,同时消除或减少对中继器埋设的需要。
终端
如前文所提及的,本发明的区域性水下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传统的陆线终端设备。这是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在于,可以使用许多类型的现有的终端设备,使得系统设计者能够购买当时最成本有效的终端设备。而且,这使得系统运营商和建造商能够避免维持终端设备的供应,由此减少了同该商务相关联的库存成本。这样,该系统元件可以是商用品。目前可用的并且可以结合本发明使用的商用终端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Nortel LH1600和LH4000、Siemens MTS2、Cisco 15808和Ciena CoreStream的长程输送产品。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网络路由器,其中除了必需的光功能之外,还实现了互联网路由。而且,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符合多种不同的协议标准,例如SONET/SDH ATM和Gigabit Ethernet(吉比特以太网)。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不需要是传统的陆线终端设备。相反,终端设备可以是可获得自第三方销售商的现有的海底终端设备。该设备可以获得自库存,并且因此可以证明是当时最成本有效的设备。显然,该现有终端设备被定制用于第三方销售商的自己的海底传输系统,而非用于本发明所致用的区域性海底市场。
尽管此处具体地说明和描述了多种实施例,但是应当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方面的精神和预期范围的前提下,上文的教导内容涵盖了本发明的修改方案和变动方案,并且其处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例如,此处描述的方法和设计适用于除上文描述中使用的海底电信市场以外的市场。而且,该示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由权利要求涵盖的本发明的修改方案和变动方案,而应被解释为说明了可能的变动方案。

Claims (18)

1.一种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和第二陆基线缆站,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站包括馈电设备(PFE),该馈电设备以不大于约6kv的电压向所述线缆供应电功率,所述PFE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站中;
提供海底WDM光传输线缆,其具有对应于海底区域性市场中所需长度的长度,所述线缆包括至少一个光纤对,用于支持所述第一和第二线缆站之间的双向通信;和
提供至少一个中继器,其沿所述光传输线缆安置,所述中继器包括至少两个光放大器,每个光放大器向所述光纤对中的一个光纤提供光增益,所述光增益的范围为自约12至20d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光接口设备,用于接受多种类型的商用地面终端设备,所述光接口设备提供所述传输线缆同任何所述商用地面终端设备之间的光级别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线缆站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包括:
水下线路终端设备(SLTE),用于处理自外部源接收的地面业务,所述SLTE包括地面光传输设备,该地面光传输设备接收所述地面业务并且响应于所述地面业务生成光信号;和
光接口设备,其向接收自所述地面光传输设备的光信号提供信号调节,由此所述光信号适于通过安置在所述传输线缆中的所述光纤进行传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线缆具有小于约5000公里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线缆具有约350km和4000km之间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器包括由海底线缆接头壳体形成的壳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光放大器具有小于约28nm的带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接口设备进一步提供线路监视功能。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接口设备进一步提供线路监视功能。
10.一种海底WDM光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和第二陆基线缆站,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站包括馈电设备(PFE),该馈电设备以不大于约6kv的电压向所述线缆供应电功率,所述PFE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站中;
海底WDM光传输线缆,其具有对应于海底区域性市场中所需长度的长度,所述线缆包括至少一个光纤对,用于支持所述第一和第二线缆站之间的双向通信;和
至少一个中继器,其沿所述光传输线缆安置,所述中继器包括至少两个光放大器,每个光放大器向所述光纤对中的一个光纤提供光增益,所述光增益的范围为自约12至20dB。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光接口设备,用于接受多种类型的商用地面终端设备,所述光接口设备提供所述传输线缆同任何所述商用地面终端设备之间的光级别的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线缆站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包括:
水下线路终端设备(SLTE),用于处理自外部源接收的地面业务,所述SLTE包括地面光传输设备,该地面光传输设备接收所述地面业务并且响应于所述地面业务生成光信号;和
光接口设备,其向接收自所述地面光传输设备的所述光信号提供信号调节,由此所述光信号适于通过安置在所述传输线缆中的所述光纤进行传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传输线缆具有小于约5000公里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传输线缆具有约350km和4000km之间的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器包括由海底线缆接头壳体形成的壳体。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所述光放大器具有小于约28nm的带宽。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光接口设备进一步提供线路监视功能。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光接口设备进一步提供线路监视功能。
CNA2005800160033A 2004-03-29 2005-03-29 使用低功率消耗光放大器的海底光传输系统 Pending CN1013567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5734304P 2004-03-29 2004-03-29
US60/557,343 2004-03-29
US11/091,740 2005-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6750A true CN101356750A (zh) 2009-01-28

Family

ID=4030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160033A Pending CN101356750A (zh) 2004-03-29 2005-03-29 使用低功率消耗光放大器的海底光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675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646A (zh) * 2009-06-10 2012-11-28 泰科电子海底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电压信号检测和特征分析与光学通信系统中的部件通信
US9712255B2 (en) 2012-11-30 2017-07-18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data
CN107786268A (zh) * 2017-10-13 2018-03-09 长沙湘计海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解调功能的水下光信号放大中继器及海底监听系统
CN112710380A (zh) * 2020-12-17 2021-04-27 湖南长城海盾光纤科技有限公司 深远海光纤水听器岸基探测系统数字中继器及制作方法
CN114826397A (zh) * 2022-06-29 2022-07-2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光传输设备的配置方法和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646A (zh) * 2009-06-10 2012-11-28 泰科电子海底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电压信号检测和特征分析与光学通信系统中的部件通信
CN102804646B (zh) * 2009-06-10 2015-12-09 泰科电子海底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电压信号检测和特征分析与光学通信系统中的部件通信
US9712255B2 (en) 2012-11-30 2017-07-18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data
CN104798324B (zh) * 2012-11-30 2017-10-31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提供水下通信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7786268A (zh) * 2017-10-13 2018-03-09 长沙湘计海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解调功能的水下光信号放大中继器及海底监听系统
CN112710380A (zh) * 2020-12-17 2021-04-27 湖南长城海盾光纤科技有限公司 深远海光纤水听器岸基探测系统数字中继器及制作方法
CN114826397A (zh) * 2022-06-29 2022-07-2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光传输设备的配置方法和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32634A1 (en) Undersea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employing low power consumption optical amplifiers
US72543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04400B1 (en)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amplification
Salsi et al. 155× 100Gbit/s coherent PDM-QPSK transmission over 7,200 km
US6704511B1 (e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noise loaded idler channels
CN101356750A (zh) 使用低功率消耗光放大器的海底光传输系统
CA2363871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1000921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Channel Availabil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CA2316857A1 (en) A long-haul terrestrial optical fiber link having low-power optical line amplifiers with integrate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s
US20050095006A1 (en) Cable station for an undersea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9075864B (zh) 经由沿相反方向传输数据的分离光纤供给功率的同向ropa
US20090310975A1 (en) Adaptiv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014606A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erminal station thereof
Kovsh Subsea communications
Bergano et al. Submerged plant equipment
Du Modern subsea cable systems towards ultimate cable capacity
EP1170895B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reduced raman effect depletion.
Thouras et al. Introduction of 12 cores optical amplifiers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Performance study and economic impact
Clesca et al. Field deployment of advanced photonic technologies for ultra-high bit rate and ultra-long reach terrestrial WDM transmission in Brazil
US6782199B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optical subsystem communications links
US20080050121A1 (en) Submarine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having optical amplifiers of unitary design
Chang et al. 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 unrepeatered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US20030059156A1 (en) Bifurcated optical and power connectivity for ultra long-haul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omas et al. Data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al powering flexibility for cabled ocean observatories
CN104834070A (zh) 一种旁路遥泵放大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AWEI OCEAN NETWORK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GULETSKIJ GORNO OBOGATITELNY

Effective date: 200904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417

Address after: China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ree Avenue, Financial Street, W3 building, 5-6 floor, zip code: 300457

Applicant after: Huawei Ocean Network Co., Ltd.

Address before: Essex

Applicant before: Red Sky Systems Inc.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