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5796B - 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5796B
CN101355796B CN2007101695807A CN200710169580A CN101355796B CN 101355796 B CN101355796 B CN 101355796B CN 2007101695807 A CN2007101695807 A CN 2007101695807A CN 200710169580 A CN200710169580 A CN 200710169580A CN 101355796 B CN101355796 B CN 101355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bearer types
switching
request messag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95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5796A (zh
Inventor
于益俊
袁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695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5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5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5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5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5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包括:在承载建立过程中,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承载类型,对承载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通过在承载建立时记录的承载类型,保证了能够对承载类型进行有效识别,这样,在切换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承载类型对承载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保证了各种承载类型得到恰当的切换,从而避免了对承载不恰当的切换而导致的资源浪费。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系统和承载切换装置。

Description

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正由电路交换为主向全IP网络演进,不同的分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分组网络部署和完善需要时间,同时运营商现有的电路交换网络(CS网络)还可以继续使用,所以就会存在传统的CS网络与分组网络并存、不同类型的分组网络并存的情况。其中分组网络包括现有的2G/3G分组网络,演进分组网络(Evolved PacketSystem,简称EPS)等,其中演进分组网络是一个全IP的分组网络,可以从目前的2G/3G网络的PS域升级而来。 
由于CS网络与分组网络共存,语音业务在分组网络和CS网络间的切换技术成为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一般,可以将语音业务在分组网络和CS网络之间实现平滑过渡的技术统称为语音呼叫连续性VCC(Voice CallContinuity)技术,在PS网络中的语音业务承载叫做VCC承载,当PS网络切换到CS网络时,可以利用VCC技术实现语音业务的平滑切换。 
以EPS网络为例,使语音业务在EPS网络和CS网络间实现平滑切换的技术叫做单信道语音呼叫连续性(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简称SR VCC)技术,对于支持VCC能力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在EPS网络热点覆盖的地区,UE可以利用EPS网络进行语音业务呼叫,此时语音信令和语音呼叫数据可以采用PS业务类似的方式来传输,即封装成IP包在EPS网络的承载上传输。当UE移动到CS网络覆盖范围时,通过SR VCC 完成语音业务的平滑切换。相应的,UE的语音业务利用SR VCC技术也能平滑的从CS网络切换到PS网络。 
SR VCC技术主要解决的是语音业务在PS域和CS域之间平滑切换和切换的连续性问题,而为了实现该功能,要求UE具有VCC能力。在呼叫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将呼叫信令锚定在一定的网元实体上,根据锚定实体的不同,分为IMS控制的SR VCC和CS控制的SR VCC。IMS控制的SR VCC采用SIP信令来传递呼叫控制信令,在呼叫过程中将业务锚定到IMS域中一个称为DTF的功能实体上,利用IMS网络完成语音传输,并在IP接入网(EPS网络或2G/3G的PS域)中为每个语音业务建立一个承载,因此IP接入网需要为SR VCC语音建立至少一条传输SIP信令的承载和一条传递语音的承载,同时其他的IMS业务也可以利用这条传输SIP信令的承载来传递相关信令;CS控制的SR VCC中语音信令需要锚定到增强的MSC(eMSC)上,充分利用现有CS网络资源,完成语音传输。这种方法一般需要IP接入网建立一条信令承载来传输呼叫控制信令,连接到eMSC上,并为每个语音建立一条承载,因此IP接入网需要为SR VCC语音建立至少一条传输呼叫控制信令的承载和一条传递语音的承载。 
业务在分组网络中需要基于已经建立的承载进行传输,当发生服务节点改变时,需要执行PS切换流程,在目的侧建立与源侧对应的承载,并将源侧承载上的业务迁移到目的侧的承载上,现有通用的承载切换方法如图1a所示: 
1、源侧的RNC/eNodeB检测到UE需要发起切换流程,向SGSN、移动交换中心MSC或移动管理实体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要求消息; 
2、SGSN、MSC或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目的RNC/eNode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要求目的侧RNC/eNodeB建立对应承载的RAB; 
3、目的侧RNC/eNodeB完成对应承载的资源分配后,向SGSN、MSC或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4、SGSN、MSC或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源侧RNC/eNodeB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5、源侧RNC/eNodeB向UE发送切换指示,该指示可以包括在一条无线资源连接(RRC,Radio Resource Connection)消息中; 
6、UE执行切换处理,目的侧的RNC/eNodeB检测到该UE后向SGSN、MSC或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检测消息,该消息可以是可选的; 
7、UE向目的侧的RNC/eNodeB发送切换确认,该指示可以包括在一条无线资源连接消息中; 
8、目的RNC/eNodeB向SGSN、MSC或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上述流程可以应用与PS切换和CS切换中,所述的PS切换是指网络侧设备为SGSN或移动性管理实体,如果发生SGSN或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改变,则SGSN或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通过基于GTP的消息完成切换处理;所述的CS切换是指网络侧设备为MSC,如果发生MSC的改变,则MSC之间通过基于MAP的消息完成切换处理。 
由以上流程可知,目前的PS切换处理,是将源侧的所有承载都切换到目的侧的分组网络中,然而,对于语音业务,可以在一些经过改造的分组网络中承载,例如EPS网络和升级后的2G/3G分组网络。当从EPS网络切换到一个2G/3G的PS域,如果2G/3G的PS域不能处理语音,则需要采用SR VCC技术切换到2G/3G网络的CS域,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将SR VCC承载也切换到2G/3G的PS域,该切换到2G/3G网络PS域中的承载就没有用处,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类似的,从2G/3G分组网络切换到另外一个2G/3G分组网络,也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以解决目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时存在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方法,包 括: 
移动性管理实体从服务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确定并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语音业务承载; 
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承载类型,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所述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为:对语音业务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分组交换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语音呼叫连续性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装置,包括: 
承载类型记录模块,用于从服务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确定并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语音业务承载; 
切换处理模块,用于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承载类型记录模块记录的承载类型,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所述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为:对语音业务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分组交换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语音呼叫连续性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和服务网关,其中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在承载建立时确定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向服务网关发送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在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语音业务承载; 
服务网关,用于接收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将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 
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接收服务网关发送来的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记录所述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承载类 型,对承载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所述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为:对语音业务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分组交换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语音呼叫连续性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本发明方法和系统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从而使得网络侧能够对承载进行有效的识别,为后来对承载的区别处理提供了方便;通过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承载类型,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从而使分组网络可以根据承载类型,选择恰当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从而避免了将没有用处的承载切换到目的分组网络的问题,节省了网络资源,提供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b为EPS网络中Iu-CS承载建立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EPS网络承载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EPS网络承载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G/3G分组网络中网络侧发起二次PDP激活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Iu-CS承载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演进分组网络接入电路域核心网完成电路域业务场景下,当发生演进分组网内的切换时,不同类型的承载切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演进分组网络接入电路域核心网完成电路域业务场景下,当发生演进分组网向2G/3G的PS域的切换时,不同类型承载的切换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包括: 
A、在承载建立过程中,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承载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通常的PS承载、VCC承载,其中通常的PS承载,是指为PS域业务服务的承载,包括PS数据承载以及VoIP形式的语音数据承载,IMS控制的SR VCC传输SIP信令的承载,VCC承载包括EPS网络中的SR VCC承载。对于EPS网络来说,还包括一种特殊的承载类型Iu-CS承载,EPS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实体/S-GW通过Iu-CS接口接到CS域的MSC/VLR场景下,如图1b所示,为EPS网络中Iu-CS承载建 立的系统示意图,其中EPS网络中传输CS业务(如语音)的承载是根据MSC/VLR在Iu-CS接口上发送RAB(Radio Access Bearer无线接入承载)指派后建立的,建立的EPS承载和Iu-CS接口上的链路一一对应。当移动性管理实体或S-GW需要发生改变时,对MSC/VLR来说,类似于UE的服务RNC发生了改变,因此需要在模拟RNC的目的移动性管理实体/S-GW的Iu-CS接口上重建Iu-CS链路,并且目的移动性管理实体/S-GW也需要建立在EPS网络中对应的承载。在该场景下,EPS网络中传输CS语音业务的承载不能按照现有的PS切换方法来完成,而必须根据MSC/VLR的指示在目的侧重建承载,对应于该场景下的CS语音业务承载定义为Iu-CS承载。 
不同的网络在承载建立时如何记录承载类型将在下文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B、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记录的所述承载类型,对承载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包括: 
对于承载类型为“通常的PS承载”的承载,选择P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 
对于承载为“VCC承载”的承载,如果切换的目的分组网络支持VCC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进行处理,如果切换的目的分组网络不支持VCC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当然,对于切换目的分组网络支持VCC在PS域承载的特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运营商需要、网络负载情况等,选择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而不通过PS切换方式切换到目的PS域。 
其中,PS切换方式和VCC切换方式可以按照标准的切换流程进行,VCC切换方法目前正在发展当中,具体如何进行VCC切换不在本发明讨论范围之内。 
当切换的源侧分组网络为EPS网络时,对于承载类型为“Iu-CS承载”的承载,选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切换方法将在下文具体说明。 
对于具体如何切换,需要根据网络发展情况,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况而定,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是给出了一种对承载类型进行分类,并根据承载类型采取不同的切换方式的一般性原理。对于特性承载类型具体的切换方式,不作限定。 
通过以上方法,通过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对承载类型进行记录,在承载切换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承载类型,采取合适的切换方式进行处理,对于VCC承载,可以根据目的分组网络的情况,只进行VCC切换处理,而不通过PS切换方式再切换到PS域,或者通过PS切换方式切换到PS域,而不通过VCC切换方式再切换到CS域,从而避免了无意义的切换,避免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下面对不同的分组网络中的承载切换处理进行具体说明。 
由于需要根据承载类型,对不同的承载类型选择合适的切换方式进行处理,首先需要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不同的分组网络中如何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EPS网络承载建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着重说明了EPS域网络中专有承载建立的过程中如何记录承载类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简称AF)或演进移动交换中心(evolved Mobile Switching Center,简称eMSC)向策略控制规则功能(Policy Control Rule Function,简称PCRF)发送业务请求消息; 
步骤22、PCRF收到根据业务请求,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Network Gateway,简称P-GW)发送策略控制计费(Policy ControlCharging,简称PCC)规则; 
步骤21和步骤22是可选的。 
步骤23、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简称P-GW)获取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向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发送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并在该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类 型; 
承载类型可以携带在专门的承载类型信元中,该承载类型信元可以利用现在消息中的参数,也可以在现有消息中扩展一个专门的参数,来携带承载类型,承载类型的携带方式有两种,即隐式携带和显示携带,显示携带是指对于每条承载的建立请求消息中均携带其承载类型,隐式携带是指只在非缺省的承载类型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其承载类型,例如只在建立非“通常的PS承载”的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该信元,如果该消息中不携带该信元,则意味着当前承载为“通常的PS承载”。 
P-GW确定承载的承载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步骤21、22,P-GW收到PCRF下发的PCC规则,P-GW根据PCC规则中的业务特性,判断该新建承载的承载类型,比如PCC规则的业务特性中指示该业务为SR VCC,则确定该承载为VCC承载,又或者PCC规则的业务特性中指示该业务为VoIP业务,这时P-GW可以据此确定该承载的承载类型为通常的PS承载; 
这里,P-GW可以保存不同的业务特性对应的承载类型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在P-GW中。 
2)P-GW通过预配置的策略判断当前承载的承载类型,比如建立的传输24.008 over IP的承载就是为SR VCC服务的,则确定该承载的承载类型为SR VCC承载,或者建立的I 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的承载,则确定该承载用于传输PS数据业务,属于通常的PS承载,又比如,如果建立的承载是针对一个特殊的APN,而该APN就是为了SR VCC服务的,则就可以确定该承载为VCC承载。 
步骤24、S-GW建立承载上下文,并向移动性管理实体转发该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 
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S-GW转发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后,建立承载上下文,在承载请求消息中获取承载类型信元,并记录该承载的承载类 型;对于隐式携带的情况,如果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的承载请求消息中没有携带承载类型信元,则确定该承载类型为“通常的PS承载”。 
步骤25-29、后续承载建立流程,与现有的承载建立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流程,EPS网络中,在承载建立过程中,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从而使得MME可以对承载进行有效的区分,在承载切换时,可以根据承载类型选择合适的切换方式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了将没有用处的承载切换到目的分组域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2G/3G分组网络中用户发起承载建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着重说明了2G/3G分组网络中UE发起的承载建立中如何记录承载类型,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1、UE在承载建立时确定当前建立的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向网络侧的SGSN发送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或二次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并在消息中携带承载类型; 
承载类型可以携带在专门的承载类型信元中,该承载类型信元可以利用现在消息中的参数,也可以在现有消息中扩展一个专门的参数,来携带承载类型,承载类型的携带方式有两种,即隐式携带和显示携带,具体方式与前述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UE确定该承载的承载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法: 
1)UE根据建立的信令承载确定该承载对应的承载类型,比如要求网络侧建立传输24.008 over IP的信令承载,此时UE可以判断出该承载的承载类型为VCC承载; 
2)UE与业务层交互,确定承载对应的承载类型,比如UE与业务层交互,得知该承载需要使用SR VCC技术,就可以判断出该承载的承载类型为VCC承载。 
步骤32、SGSN接收到UE发送的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或二次激活PDP 上下文请求消息后,获取并记录该承载的承载类型,对于隐式携带的情况,如果SGSN收到的承载请求消息中没有携带承载类型信元,则确定该承载类型为“通常的PS承载”,并向GGSN发送建立PDP上下文请求消息,接收GGSN的建立PDP上下文请求响应; 
步骤33-35、与现有流程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2G/3G分组网络中网络侧发起二次PDP激活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着重说明了2G/3G分组域网络中网络侧发起二次PDP激活流程中如何记录承载类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GGSN确定当前建立的承载的承载类型,向SGSN发送初始化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并在该消息中携带承载类型; 
承载类型可以携带在专门的承载类型信元中,该承载类型信元可以利用现在消息中的参数,也可以在现有消息中扩展一个专门的参数,来携带承载类型,承载类型的记录方式有两种,即隐式携带和显示携带,具体实现方式与前述方式相同。 
GGSN确定建立的承载的承载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方法: 
1)GGSN接收包括业务特性的策略控制计费规则,并根据业务特性确定所述承载类型,例如从PCRF收到包括SR VCC业务特性的PCC规则,GGSN根据此特性判断该新建的承载的承载类型为VCC承载。 
2)GGSN对接收到的下行的数据包进行解析,根据该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类型判断承载类型,例如通过对接收到的下行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如果该数据包中的数据的数据类型为SR VCC语音数据,则可判断该承载的承载类型为VCC承载,如果该数据包中的数据为基于IP包的数据,则可判断该承载的承载类型为通常的PS承载。 
3)GGSN根据预配置的策略,直接判断出该承载的承载类型,比如建立的承载是针对一个特殊的APN的IP地址,则可确定该APN就是为了SRVCC服务的,则确定该承载类型为VCC承载。 
步骤42、SGSN接收该初始化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获取并记录该承载的承载类型,对于隐式携带的情况,如果SGSN收到的承载请求消息中没有携带承载类型信元,则确定该承载类型为“通常的PS承载”。向UE发送请求二次PDP上下文激活消息; 
如果在该步骤中SGSN记录了承载类型,则发送给UE的请求二次PDP上下文激活消息中不需要携带承载类型信息。 
SGSN也可以不在该步骤记录承载类型,而在步骤44中记录承载类型。此时,需要将该承载类型携带在发送给UE的请求二次PDP上下文激活消息中;承载类型的携带也可以分为显式携带和隐式携带两种,具体的处理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步骤43、UE向SGSN发送二次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如果UE在收到的请求二次PDP上下文激活消息中包括了承载类型,则在二次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中也要包括该承载类型; 
步骤44、SGSN收到UE的二次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后,建立PDP上下文,如果SGSN在步骤42中没有记录承载类型,则根据所述二次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承载类型记录该承载的承载类型。对于显式携带和隐式携带的记录方式与前述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45-47、SGSN向GGSN发送建立PDP上下文请求消息,GGSN处理完毕后向SGSN发送建立PDP上下文响应消息,后续流程与现有流程相同,不详细叙述。 
通过以上流程,2G/3G分组网络中,在承载建立过程中,可以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从而使得SGSN可以对承载进行有效的区分,在承载切换时,可以根据承载类型选择合适的切换方式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了将没有用处的承载切换到目的分组域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下面着重说明前述的EPS网络中Iu-CS承载类型,在建立过程中如何记录承载类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u-CS承载类型的承载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MSC/VLR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RAB指派请求消息,要求移动性管理实体作为RNC分配Iu-CS接口资源。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根据收到的RAB指派请求消息,确定当前建立的承载为Iu-CS承载,并记录承载类型; 
步骤52:移动性管理实体向SAE GW(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Gateway系统架构演进网关)发送资源分配请求消息,指示SAE GW完成到CS域核心网的Iu-CS用户面资源建立和EPS网络对应承载资源建立。 
此处SAE GW是指S-GW和P-GW的统称,此处不做限定。 
步骤53:SAE GW和MSC/VLR执行Iu-CS链路建立流程,该流程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54:SAE GW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资源分配响应消息,指示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eNodeB和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S1接口的承载,该消息中可以携带S-GW为eNodeB分配的S1用户面接口上的GTP隧道的TEID和IP地址等信息。 
如果步骤1中移动性管理实体没有记录承载类型,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该资源分配响应消息后,可以记录该承载类型为Iu-CS承载。 
步骤55:移动性管理实体和eNodeB之间执行S1承载建立流程,eNodeB和UE之前执行对应的无线承载建立流程,完成移动性管理实体和eNodeB之间的S1承载,eNodeB和UE之间的无线承载(Radio Bearer)的建立。eNodeB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消息中包括eNodeB分配的S1用户面上GTP隧道的下行TEID和IP地址。 
步骤56:移动性管理实体向MSC/VLR发送RAB指派响应消息。 
步骤57:移动性管理实体和SAE GW之间执行承载更新流程,将S1用户面上GTP隧道的下行TEID和IP地址通知给SAE GW,完成承载更新。 这里SAE GW主要指S-GW,也可以包括P-GW,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步骤56和步骤57没有先后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57再执行步骤56。 
以上分别介绍了EPS网络、2G/3G的分组网络在建立承载过程中记录承载类型的过程。在分组网络承载切换过程中,目的侧网络实体还可以根据收到的切换相关消息,获得并记录该承载的承载类型,具体的,如果源侧网络实体将承载类型信息携带在切换相关消息中,则目的侧网络实体可以直接根据该信息获取并记录该承载的承载类型,另外,也可以根据切换相关消息,确定切换类型,根据切换类型,确定并记录承载类型。具体的, 
对于2G/3G网络中PS域的承载采用PS切换方式切换到演进分组网络,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将这部分承载标记为通常的PS承载,具体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根据切换消息为SGSN发送的,判断为PS切换方法; 
对于2G/3G网络中CS域业务切换到演进分组网络可采用CS切换或VCC的方式进行切换,对于VCC方式进行切换建立的EPS承载可以标记为VCC承载,对于C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建立的EPS承载可以标记为Iu-CS承载。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具体的切换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演进分组网络接入电路域核心网完成电路域业务场景下,当发生演进分组网内的切换时,不同类型的承载切换处理方法。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老侧的eNodeB检测到UE需要发起切换处理,则向老侧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要求消息。 
步骤62:老侧的移动性管理实体检测切换的目的基站eNodeB属于其他移动性管理实体管辖,如果此时仅存在Iu-CS承载,则直接跳至步骤66,如果此时还存在通常的PS承载和/或VCC承载,则对这些承载选择P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即向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转发切换请求消息, 该消息中携带通常的PS承载和/或VCC承载的相关信息,包括承载类型信息。承载类型信息可以采用显式携带或隐式携带的方式。显式携带是指转发切换请求消息中每一个承载上下文信息中均包括承载类型信息;隐式携带是指只对非通常的PS承载的上下文通过承载类型进行标识,如果不携带承载类型标识,则标识该承载的类型为通常的PS承载。 
该消息中不包括Iu-CS承载的相关信息。 
步骤63: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该转发切换请求消息后,建立承载上下文,并记录承载类型。对于承载类型的显式携带和隐式携带的处理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向目的eNode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步骤64:新侧eNodeB完成资源准备后,向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65: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向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转发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66:对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中存在Iu-CS承载,由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和MSC/VLR的Iu-CS接口,模拟RNC向MSC/VLR发送切换要求消息。 
步骤67:MSC/VLR向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要求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完成切换准备。 
移动性管理实体在收到该消息指示后,可以建立承载上下文,并标记该承载类型为Iu-CS承载。 
步骤68: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向SAE GW发送资源分配请求,指示SAEGW完成到CS域核心网的Iu-CS用户面资源建立和EPS网络对应承载资源建立。 
此处SAE GW是指S-GW和P-GW的统称,此处不做限定。 
步骤69:SAE GW和MSC/VLR执行Iu-CS链路建立流程,该流程采用 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610:SAE GW向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资源分配响应消息,指示移动性管理实体建立eNodeB和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S1接口的承载,该消息中可以携带S-GW为eNodeB分配的S1用户面接口上的GTP隧道的TEID和IP地址等信息。 
如果在步骤67中移动性管理实体没有记录承载类型,则收到该消息后,可以将该承载的承载类型标记为Iu-CS承载。 
步骤611: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和新侧eNodeB之间执行S1承载建立流程。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向eNodeB指示该流程中eNodeB不需要和UE之间执行无线承载(Radio Bearer)建立流程,具体处理方法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实体在给eNodeB发送的S1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相关指示,或者向eNodeB发送特定消息。 
步骤612: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向MSC/VLR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613:MSC/VLR向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步骤614: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向老侧eNodeB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对于仅存在通常的PS承载和/或VCC承载的情况下,执行完步骤65后直接执行本步骤;对于存在通常的PS承载和/或VCC承载的情况下,还存在Iu-CS承载,步骤62到步骤65执行完后,还需要等到步骤66到步骤613执行完成后,才能执行本步骤。 
步骤615:老侧eNodeB向UE发送切换指示消息。 
步骤616:UE执行空口切换处理后,向新侧eNodeB发送切换确认消息。 
步骤617:新侧eNodeB向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步骤618:如果存在Iu-CS承载,则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向MSC/VLR发送切换检测消息。该消息可选。 
步骤619:如果存在Iu-CS承载,则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向MSC/VLR 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步骤620:新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和SAE GW之间执行承载更新流程,对切换到目的侧的所有承载更新GTP隧道的下行TEID和IP地址,这些承载包括上述完成切换的通常的PS承载、VCC承载和Iu-CS承载等。 
本实施例中以MSC/VLR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果UE移动导致服务MSC/VLR也需要发生改变,则新的MSC/VLR和老的MSC/VLR采用现有的切换流程进行相应处理,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演进分组网络接入电路域核心网完成电路域业务场景下,当发生演进分组网向2G/3G的PS域的切换时,不同类型承载的切换处理方法。本实施例中,通常的PS承载采用PS切换完成到2G/3G网络PS域的切换,Iu-CS承载采用CS切换完成到2G/3G网络CS域的切换,而VCC承载则采用SR VCC切换完成到2G/3G网络CS域的切换。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老侧的eNodeB检测到UE需要发起切换处理,则向老侧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要求消息。 
步骤72:老侧的移动性管理实体检测切换的目的基站在2G/3G覆盖范围内,如果仅存在Iu-CS承载,则直接跳至步骤76开始采用CS切换方法将业务切换到2G/3G网络的CS域。 
如果此时还存在通常的PS承载,则向新侧SGSN发送转发切换请求消息,该消息中携带PS承载的相关信息,包括承载类型信息,将通常的PS承载切换到目的网络。 
该消息中不包括VCC承载和Iu-CS承载的相关信息。 
如果此时还存在VCC承载,则老侧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通过信息交互,判断目的侧的2G/3G分组网络是否支持语音承载,如果支持,也可以使用P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即在步骤7 2中的转发切换请求消息中也包括VCC承载的上下文信息,将VCC承载按照PS切换的方法切换到目的 侧;如果不支持,则需要将这些承载采用SR VCC切换技术将业务切换到2G/3G网络的CS域。由于SR VCC切换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且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所以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 3:新侧SGSN向目的RNC发送切换请求消息,SGSN可以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信息,记录承载类型。 
步骤74:新侧RNC完成资源准备后,向新侧SGSN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75:新侧SGSN向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转发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76:对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中存在Iu-CS承载,由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和MSC/VLR的Iu-CS接口,模拟RNC向MSC/VLR发送切换要求消息。 
步骤77:MSC/VLR向新侧RNC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要求新侧RNC完成切换准备。 
步骤78:新侧RNC完成资源准备后,向MSC/VLR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79:MSC/VLR向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步骤710:老侧移动性管理实体向老侧eNodeB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当存在通常的PS承载和/或VCC承载,同时还存在Iu-CS承载时,待步骤72到步骤75执行完后,还需要等到步骤76到步骤79执行完成后,才能执行本步骤。 
步骤711:老侧eNodeB向UE发送切换指示消息。 
步骤712:新侧RNC检测到UE后,分别向PS域的SGSN和CS域的MSC/VLR发送切换检测消息。 
步骤713:UE执行空口切换处理后,向新侧RNC发送切换确认消息。 
步骤714:新侧RNC分别向SGSN和MSC/VLR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步骤715:新侧SGSN和SAE GW之间执行承载更新流程,对切换到目的侧的所有承载更新GTP隧道的下行TEID和IP地址,这些承载包括上述完成切换的通常的PS承载。 
这里SAE GW是指S-GW,P-GW以及GGSN的统称。 
本实施例中以MSC/VLR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果UE移动导致服务MSC/VLR也需要发生改变,则新的MSC/VLR和老的MSC/VLR采用现有的切换流程进行相应处理,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2G/3G的分组网络的切换,如果目的分组网络为2G/3G的分组网络或者EPS网络,可以按以上介绍的流程进行处理,例如对于源侧承载的VCC承载,如果目的分组网络为不支持VCC承载的2G/3G分组网络,则需要将该VCC承载通过VCC切换方式,切换到CS域,而如果目的网络为支持VCC承载的2G/3G分组网络或者EPS网络,则可以将VCC承载切换到目的分组网络。对于2G/3G分组网络的切换,均可以按照现有的切换技术进行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介绍的具体切换方式,网络侧就可以根据承载类型,对各种切成进行有针对性地切换处理,从而避免了将没有用处的承载切换的目的侧,节省了网络资源。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组网络承载切换装置,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承载类型记录模块80,用于在承载建立过程中,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 
切换处理模块81,用于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承载类型记录模块记录的承载类型,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 
具体的,该承载切换装置可以演进分组网络中的MME,或者是2G/3G分组网络中的SGSN。 
当该承载切换装置为SGSN时,所述承载类型记录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承载类型记录单元800,用于在承载建立过程中,从网关GPRS支持节点发送的初始化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中获取并记录承载类型;或 
第二承载类型记录单元801,用于在建立切换来的承载过程中,根据接收到的切换相关消息,确定并记录承载类型。 
所述切换处理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 
PS承载处理单元811,用于对通常的PS承载,选择P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 
VCC承载处理单元812,用于对VCC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当该承载切换装置为MME时,所述承载类型记录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三承载类型记录单元803,用于从服务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确定并记录承载类型;或 
第四承载类型记录单元804,用于在Iu-CS承载建立过程中,根据MSC发送的RAB指派请求消息或者SAE GW发送的资源分配响应消息,确定承载为Iu-CS承载并记录承载类型;或 
第五承载类型记录单元805,用于在建立切换来的承载过程中,根据接收到的切换相关消息,确定并记录承载类型。 
所述切换处理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 
PS承载处理单元813,用于对通常的PS承载,选择P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 
VCC承载处理单元814,用于对VCC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Iu-CS承载处理单元815,用于对Iu-CS承载,选择CS切换处理方式进行切换处理。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和服务网关,其中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在承载建立时确定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向服务网关发送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在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 
服务网关,用于接收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将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 
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接收服务网关发送来的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记录所述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承载类型,对承载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 
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承载类型,对承载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为: 
对于通常的PS承载,选择P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 
对于VCC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Iu-CS承载,选择CS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 
装置和系统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和具体流程执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性管理实体从服务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确定并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语音业务承载;
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承载类型,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所述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为:对语音业务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分组交换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语音呼叫连续性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性管理实体从服务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确定并记录承载类型具体包括: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在承载建立时确定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向服务网关发送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在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
所述服务网关将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
移动性管理实体接收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记录所述承载的承载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在承载建立时确定承载的承载类型具体包括:
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接收包括业务特性的策略控制计费规则,根据所述业务特性确定承载类型;或
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根据预配置的策略确定承载类型。
4.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承载类型记录模块,用于从服务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确定并记录承载的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语音业务承载;
切换处理模块,用于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承载类型记录模块记录的承载类型,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所述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为:对语音业务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分组交换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语音呼叫连续性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5.一种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和服务网关,其特征在于,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在承载建立时确定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向服务网关发送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在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所述承载类型为语音业务承载;
服务网关,用于接收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来的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将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
移动性管理实体,用于接收服务网关发送来的所述建立专有承载请求消息,记录所述承载的承载类型,并在承载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承载类型,对承载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所述选择相应的切换方式进行切换处理具体为:对语音业务承载,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支持语音数据在分组交换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PS切换方式,如果目的切换分组网络不支持语音数据在PS域承载的特性,则选择语音呼叫连续性VCC切换方式进行处理。
CN2007101695807A 2007-07-26 2007-11-09 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Active CN101355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695807A CN101355796B (zh) 2007-07-26 2007-11-09 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9564.7 2007-07-26
CN200710119564 2007-07-26
CN2007101695807A CN101355796B (zh) 2007-07-26 2007-11-09 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5796A CN101355796A (zh) 2009-01-28
CN101355796B true CN101355796B (zh) 2012-04-25

Family

ID=40308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95807A Active CN101355796B (zh) 2007-07-26 2007-11-09 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5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509B (zh) * 2009-03-23 2014-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终端从家庭基站切换到宏蜂窝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38158B (zh) * 2010-04-26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单待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WO2012088717A1 (zh) * 2010-12-31 2012-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1745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信令连接释放指示处理方法
CN107734573B (zh) 2016-08-12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US10863390B2 (en) * 2018-02-14 2020-12-08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access stratum transpo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5796A (zh) 200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2810B (zh) 无线网络中用户设备切换方法
EP2432281B1 (en) Method for realizin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and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ystem
EP2036382B1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dp context information for a terminal in the case of intersystem handover
CN101998494B (zh) 业务流共享资源的方法、系统和接入网关
EP1757150B1 (en) Inter-mode/inter-rat handover
CN102238676B (zh) 电路交换域到分组交换域的切换方法和设备及通信系统
AU200822555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pper node
CN101291529B (zh)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38674B (zh) Ps域到2g/3g网络的业务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1355796B (zh) 分组网络承载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承载切换装置
CN101931988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演进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1472313B (zh) 一种语音业务切换方法、系统和装置
KR20130014398A (ko) 핸드오버 지원 장치 및 방법
WO2012130046A1 (zh) 业务承载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2714831A (zh) 切换方法和移动管理网元
CN102131259B (zh) 切换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3096404A (zh) 支持组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48629A (zh) 保留的承载
CN102232321B (zh) 承载建立方法、系统和网关设备
WO2012152130A1 (zh) 承载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62756A (zh) 语音连续性呼叫切换的方法、系统及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CN101605318B (zh) 一种实现业务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13918A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承载信息的交互方法及装置
WO2018041097A1 (zh)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22015076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ed inter-system hando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load-bearing of packet network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