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4760A - 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4760A
CN101354760A CNA2007101402026A CN200710140202A CN101354760A CN 101354760 A CN101354760 A CN 101354760A CN A2007101402026 A CNA2007101402026 A CN A2007101402026A CN 200710140202 A CN200710140202 A CN 200710140202A CN 101354760 A CN101354760 A CN 101354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working
operation rule
working node
flow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02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钧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CNA2007101402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4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4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用以执行一包括多个多个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上述运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自一存储模组中载入至少一运行规则及多个节点至一处理模组中,其中一部份节点为多个工作节点,而其中一节点为一容器节点,另外,运行规则中指定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开始点并指定一预设程序。接着,处理模组依据运行规则由设为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开始,透过容器节点依序执行由预设程序所指定的工作节点,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至少一终端单元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脑尚未作为信息处理工具时,纸张是各行各业中进行日常业务活动所不可替代的载体,包括表单、文件、信函及技术资料等在内,各种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文件都是以纸张的形式在各个部门的间进行传递以进行一工作流程。
在信息科技普及后,企业界开始大量利用电脑科技协助处理包含多个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其实施方式是建立一运行上述工作流程且连接多个电脑终端机的电脑伺服器,当工作流程处理至其中一指定的信息处理工作时,信息处理工作将被取出供其中一电脑终端机执行,执行后的结果再传回电脑伺服器以运行下一个信息处理工作。
参阅图1,图1表示一传统二层式的工作流程1,工作流程1包含多个分别代表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11~15,其中工作节点13包括二子工作节点131及132。工作节点11~15代表工作流程1中的第一层主要信息处理工作,而子工作节点131及132则代表隶属于工作节点13下一阶层的第二层信息处理工作。所有工作节点11~15及子工作节点131、132皆以线性关系连接,并固定地设定工作节点11为起始点,工作节点15为结束点,依照11~15的顺序运行工作流程,以将所有信息处理工作逐一取出供上述电脑终端机处理。
应用上述工作流程1作为运行信息处理工作的缺点如下:
一、由于工作节点11~15间的关联被限制住,因此每一工作节点11~15间的关系固定,使得工作流程1是封闭式线性的工作流程1,无法处理开放式的条件。另外,工作流程1执行时必须检查起始点、结束点及所有工作节点11~15的线性关系是否符合描述。
二、承上所述,由于已知的工作流程1为固定的起始点及结束点,所以工作流程不能于任一工作节点11~15开始或结束,因此限定了工作流程1开始及结束的情境,减低工作流程1的可再利用性。
三、同样地,工作节点11~15间的固定关系造成可阐述的情境固定,若要有新的情况,则须额外的新增或删除路径。此外,工作节点11~15无法进行片段、任意点及反转运作。
四、上述的工作流程1已固定为二层级,若工作流程需要再多一个层级时,例如子工作节点131具有一孙工作节点(图未示),则须设计与原工作流程1接轨,亦即阐述的情境局限化。
五、工作流程1定义设计可程式化条件差,通常需要额外的设计工具来设计流程。
如上所述,传统工作流程定义的方式局限住了其运行的方法,无法满足流程设计人员对于日趋复杂化的工作情境的阐述,同时也由于先天定义的不足,限制了后来运作的弹性,因此,有必要寻求解决之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
于是,本发明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用以执行一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包含至少一终端单元及一主控单元。终端单元用以处理信息处理工作。主控单元电连接终端单元并包括一存储模组及一处理模组,其中存储模组储存有至少一运行规则及多个节点,其中一部份节点为多个具有先后顺序且分别储存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而其中一(或其中一部份)节点为一(或多个)阶层式地连接于工作节点上层的容器节点(container),另外,运行规则中指定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开始点并指定一依序执行工作节点的预设程序,而处理模组依据运行规则由设为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开始,透过容器节点依序执行由预设程序所指定的工作节点,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终端单元进行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方法。
于是,本发明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方法,用以执行一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运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自一存储模组中载入至少一运行规则及多个节点至一处理模组中,其中一部份节点为多个具有先后顺序的且分别储存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而其中一(或其中一部份)节点为一(或多个)阶层式地连接于工作节点上层的容器节点,另外,运行规则中指定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开始点并指定一依序执行工作节点的预设程序。接着,处理模组依据该运行规则由设为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开始,透过容器节点依序执行由预设程序所指定的工作节点,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至少一终端单元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以非线性式的关系定义工作流程,藉以取代传统固定式线性关系的工作流程,对于描述多样化的情境及减少流程设计的困难度具有相当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已知的工作流程设计概念;
图2是一系统框图,说明本发明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工作节点及一容器节点间的关系;
图4是一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5是一流程图,说明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工作节点的运作方法;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工作节点依据不同的运行规则产生不同的工作流程;
图7是一系统框图,说明本发明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8是一示意图,说明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多个工作节点及多个容器节点间的关系;
图9是一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方法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10是一流程图,说明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工作节点的运作方法;及
图11是一示意图,说明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工作节点依据不同的运行规则产生不同的工作流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终端单元
3主控单元
31存储模组
310运行规则
311节点
312~316工作节点
317容器节点
32处理模组
33存储模组
330运行规则
331节点
332~338工作节点
340~343容器节点
41~42步骤
421~428子步骤
50~53箭头
61~62步骤
621~628子步骤
71~73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二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本发明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用以执行一包括五件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包含:多个终端单元2及一主控单元3。
终端单元2依据工作流程用以处理上述的信息处理工作。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终端单元2可以是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其他信息处理工具。
主控单元3包括一存储模组31及一处理模组32,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主控单元3为一以网际网络、区域网络或其他资料交换媒介连接终端单元2的电脑伺服器。
存储模组31储存有一运行规则310及六节点311。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存储模组31指主控单元3的储存媒体,如硬式磁盘机、软式磁盘机或非易失性存储存储器等,而运行规则310及节点311以一电脑文件的形式储存于存储模组31内,并于需要运作时载入处理模组32中。特别注意的是,不同于上述的运行规则310及节点311也可以另一电脑文件储存,使用者可以依据需求选择适当的电脑文件以进行工作流程。
参阅图2、3,在所有节点311中,其中五节点311为多个具有先后顺序且分别储存上述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312~316,而其中一节点311为一阶层式地连接于工作节点312~316上层的容器节点317,工作节点312~316及容器节点317可以如图3所示以结构化的示意图表示。从图3中可以发现,工作节点312~316由于隶属于容器节点317,因此工作节点312至工作节点316可称为一节段。由于所有节点311于建立前呈泛型化(Generic),但是又可以依照需求特化(Specific),转变为指定的工作节点312~316或容器节点317,因此节点311的设计弹性大幅增加。以工作节点312为例,若需增加和工作节点312相关的新工作节点,则工作节点312可转化为新容器节点,原工作节点312和新工作节点则隶属于上述新容器节点中。
上述节点311分别包括多个标记及多个状态指标,标记及状态指标的用途在于控制工作流程运作时的逻辑性。其中每一标记可设为一开始标记、一结束标记,或一未指定标记,而每一状态指标可设为一睡眠指标、一唤醒指标、一工作指标,或一完成指标,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节点预设的标记为未指定标记,而预设的状态指标为睡眠指标。标记主要用于设定节段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工作节点312~316所组成的节段而言,若设定工作节点312的标记为开始标记,工作节点314的标记为结束标记,且工作节点313、315、316的标记为未指定标记,则工作流程运行于此节段时,只会运行工作节点312至工作节点314,工作节点315及316则不会被运行。相对于标记主要用于规范工作流程中位于节段内的工作节点312~316,状态指标则着重于使处理模组32可以确实地掌握每一工作节点312~316的运行状况,并于其中一工作节点(如工作节点312)完成后通知下一工作节点(如工作节点313)。
运行规则310必须指定其中一工作节点311为一流程开始点,并指定一依序执行工作节点312~316的预设程序。例如,运行规则310指定工作节点312为流程开始点,此外,依据需求指定任一工作节点312~316为一流程结束点。必须注意的是,上述的流程开始点、预设程序及流程结束点(视需要建立)并非固定不变,节点311配合不同的运行规则310可弹性地变化出不一样的工作流程以符合实际需求,所以,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运行规则310可以是一标准运行规则、一单工作运行规则、一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一反转式运行规则、一片段式运行规则,或一部分式运行规则。
处理模组32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专用的工作流程运作晶片,也可以是一执行一工作流程运作程式(图未示)的中央处理器。处理模组32依据运行规则310由设为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312开始,透过容器节点317依序执行由预设程序所指定的工作节点312~316,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312~316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终端单元2进行处理。
参阅图2、3、4,本发明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上述运行系统用以执行上述包括五件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运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首先,如步骤41所示,自存储模组31中载入运行规则310及节点311至处理模组32中,其中一部份节点311为工作节点312~316,而其中一节点311为容器节点317。为便于说明,运行规则310设为上述的标准运行规则,在运行规则310中,工作节点312为流程开始点,工作节点316为流程结束点,而预设程序依照工作节点312至316的先后顺序。
接着,如步骤42所示,处理模组32依据运行规则310由工作节点312开始,透过容器节点317依序执行由预设程序所指定的工作节点312~316,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312~316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终端单元2进行处理。
上述步骤42所示的工作流程是以标准运行规则进行,然而运行规则310还可以是单工作运行规则、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反转式运行规则、片段式运行规则,或部分式运行规则,不同的运行规则都可弹性化地改变为不同的工作流程。
参阅图2、3、6,若运行规则310为单工作运行规则,并只执行工作节点312的信息处理工作,则运行规则310中规定工作节点312既是流程开始点,也是流程结束点。
若运行规则310为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则运行规则310中指定工作节点312为流程开始点,但不指定任一工作节点312~316为流程结束点,预设程序为工作节点312~316的先后顺序,当最后一个工作节点316运行完毕后将会回到工作节点312重新执行。在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下的工作流程依序为工作节点312、313、314、315、316、312、313…以此类推。
若运行规则310为反转工作运行规则,则运行规则310中指定工作节点316为流程开始点,而工作节点315指定为流程结束点,但是预设程序相反于工作节点312~316的先后顺序,如箭头51所示。在反转工作运行规则下的工作流程依序为工作节点316、315。
若运行规则310为片段式运行规则,则运行规则中指定工作节点312为流程开始点,而工作节点313为流程结束点,预设程序为工作节点312~313的先后顺序。要补充说明的是,设定工作节点313的标记为结束标记也可以达到上述的片段式运行规则,其原因在于,工作节点312~316都隶属于容器节点317下的节段,若工作节点313的标记设为结束标记,则代表节段中执行到工作节点313即结束,由于本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流程没有位于其他节段且未执行的工作节点,因此工作流程可视为结束。
若运行规则310为部分式运行规则,则运行规则中指定工作节点312为流程开始点,而工作节点316指定为流程结束点,预设程序不依据工作节点312~316的先后顺序,而是如图6的箭头52、53所示,指定工作节点312、314及316依据一特定程序的顺序依次执行。
参阅图2、3、4,在步骤42中,不论是采用哪一种运行规则310,只要其中一工作节点完成后,必然要通知下一工作节点继续运行直到流程结束点或指标为结束指标的工作节点(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工作流程只有一个节段的情况)。因此,以进行工作节点313的信息处理工作为例,进行步骤42时包括下列子步骤:
参阅图2、3、5,首先,如子步骤421所示,工作节点312执行完毕后依运行规则310的预设程序通知下一待执行的工作节点313。工作节点313尚未收到通知前,其状态指标为睡眠指标,而工作节点313收到通知后,工作节点313的状态指标变为唤醒指标,并产生一唤醒事件如箭头50所示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317。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工作节点312是流程开始点,因此工作节点312并不需要如其他工作节点313~317一样需要收到通知后始开始启动。
接着,如子步骤422所示,工作节点313所对应的信息处理工作被处理模组32取出供终端单元2执行后,工作节点313的状态指标由唤醒指标变为工作指标,并产生一工作事件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317。
然后,如子步骤423所示,终端单元2将处理完毕的信息处理工作传回工作节点313后,工作节点313的状态指标由工作指标变为完成指标,并产生一完成事件向上层的容器节点317传递。
接着,如步骤424所示,检查刚完成的工作节点313的标记是否为结束标记,若否,则如步骤425所示,容器节点317收到完成事件后,依据运行规则310通知通知下一个属同一节段且待执行的工作节点314;若是,则如步骤426所示检查工作节点313是否为流程结束点。若是,则如步骤427所示结束工作流程;若否,则如步骤428所示,由于本第一较佳实施例无其他节段,所以没有其他节段可运行,因此如步骤427所示结束工作流程。
参阅图7,本发明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和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是用以执行一包括七件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同样地包含多个终端单元2及一主控单元3。其中,主控单元3虽然同样地包括一纪录有一运行规则330的存储模组33及一处理模组32,但是和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存储模组33还纪录有十一节点331。如图8所示,上述节点331中,其中七节点331为多个具有先后顺序的且分别储存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332~338,而其中四节点331为多个阶层式地连接于工作节点332~338上层的容器节点340~343,工作节点332~338及容器节点340~343可以如图8所示以结构化的示意图表示。除此之外,所有节点331和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包括多个标记及多个状态指标,因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7、8、9,本发明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方法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应用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系统用以执行上述包括七件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运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首先,如步骤61所示,自存储模组33中载入运行规则330及所有节点331,其中一部份节点331为具有先后顺序且分别储存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332~338,而另一部份节点331为阶层式地连接于工作节点332~338上层的容器节点340~343。为便于说明,运行规则330设为一标准运行规则,在此运行规则330中,工作节点332设为一流程开始点,工作节点338设为一流程结束点,运行规则330的预设程序为工作节点332至338的先后顺序。
接着,如步骤62所示,处理模组32由工作节点332开始,依据运行规则330透过容器节点340~343依序执行由运行规则330所指定的工作节点332~338,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332~338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终端单元2进行处理。
上述的工作流程运作方法是以标准运行规则,然而,依据运行规则330的不同,运行规则330可以是单工作运行规则、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反转式运行规则、片段式运行规则,或部分式运行规则。
参阅图7、8、11,若运行规则330为单工作运行规则,并只执行工作节点332的信息处理工作,则运行规则330中规定工作节点332既是流程开始点,也是流程结束点。
若运行规则330为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则运行规则330中指定工作节点332为流程开始点,而不指定任一工作节点332~338为流程结束点,预设程序为工作节点332~338的先后顺序,当工作节点337运行完毕后将会回到工作节点332重新执行。在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下的工作流程依序为工作节点332、333、334、335、336、337、338、332、333…以此类推。
若运行规则330为反转式运行规则,则运行规则330中指定工作节点338为流程开始点,而工作节点337指定为流程结束点,但是预设程序相反于工作节点332~338的先后顺序,如箭头71所示。在反转工作运行规则下的工作流程依序为工作节点338、337。
若运行规则330为片段式运行规则,则运行规则中指定工作节点332为流程开始点,而工作节点333为流程结束点,预设程序为工作节点332~333的先后顺序。在片段工作运行规则下的工作流程依序为332、333。
若运行规则330为部分式运行规则,则运行规则中指定工作节点332为流程开始点,而工作节点337为流程结束点,预设程序不依据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而是如图8所示的箭头72、73,指定工作节点332、334及337依据一特定程序的顺序依次执行。在部分式运行规则下的工作流程依序为332、334、337。
参阅图7、8、9,在步骤62中,不论是采用哪一种运行规则310,只要其中一工作节点完成后,必然要通知下一工作节点继续运行直到流程结束点或指标为结束指标的工作节点。另外,由于本第二较佳实施例和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有超过二个以上的容器节点,并产生多个节段及多个阶层,因此,有必要再进一步说明。以进行工作节点337的信息处理工作为例,进行步骤62时包括下列子步骤:
参阅图7、8、10,首先,如步骤621所示,工作节点336执行完毕后依运行规则330的预设程序通知下一待执行的工作节点337,其中待执行的工作节点337尚未收到通知前,其状态指标为睡眠指标,而工作节点337收到通知后,工作节点337的状态指标变为唤醒指标,并产生一唤醒事件透过容器节点343、342传递至最上层的容器节点340。
接着,如步骤622所示,工作节点337所对应的信息处理工作被处理模组32取出供其中一终端单元2执行后,工作节点337的状态指标由唤醒指标变为工作指标,并产生一工作事件透过容器节点343、342传递至最上层的容器节点340。
然后,如步骤623所示,终端单元2将处理完毕的信息处理工作传回工作节点337后,工作节点337的状态指标由工作指标变为完成指标,并产生一完成事件向上层的容器节点343传递。
接着,为确定下个运作的工作节点,如步骤624所示,检查刚完成的工作节点337的标记是否为结束标记,若否,则如步骤625所示容器节点343收到完成事件后,依据运行规则330通知下一个属同一节段且待执行的工作节点338;若是,则如步骤626所示检查工作节点337是否为流程结束点。若是,则如步骤627所示结束工作流程;若否,则如步骤628所示,不执行工作节点338,且容器节点343传送一完成事件至容器节点342表示容器节点343以下阶层的工作节点336~338以执行完毕。容器节点342将会继续运行’其他尚未执行工作节点。以本第二较佳实施例来说,由于容器节点342已无待执行的工作节点,因此若如图7所示的运行规则330为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则重新执行工作节点332。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继承式(Inherit)的观念,泛型化的节点,及节点间非线性式的关系,依据上述概念所建立的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所建立的工作流程的可程式化及可文字化能力强,不论使用何种程式语言皆可开发。最重要的是,本发明能描述多样化的情境以减少工作流程设计的困难度,达成工作流程实际运行时的多样性,对于日趋复杂的工作流程设计,具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46)

1.一种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用以执行一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该运作系统包含:
至少一终端单元,用以处理这些信息处理工作;及
一主控单元,电连接该终端单元并包括一存储模组及一处理模组,其中该存储模组储存有至少一运行规则及多个节点,其中一部份节点为多个具有先后顺序且分别储存这些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而其中一节点为一阶层式地连接于这些工作节点上层的容器节点,另外,该运行规则中指定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开始点并指定一依序执行这些工作节点的预设程序,而该处理模组依据该运行规则由该设为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开始,透过该容器节点依序执行这些由该预设程序所指定的工作节点,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该终端单元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这些节点分别包括多个标记,其中每一标记选自一开始标记、一结束标记,及一未指定标记所组成的群组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这些节点分别包括多个状态指标,其中每一状态指标选自一睡眠指标、一唤醒指标、一工作指标,及一完成指标所组成的群组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节点初始的状态指标设为该睡眠指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睡眠指标转换为该唤醒指标时,该处理模组产生一属于该工作节点的唤醒事件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唤醒指标转换为该工作指标时,该处理模组产生一属于该工作节点的工作事件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工作指标转换为该结束指标时,该处理模组产生一属于该工作节点的完成事件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标准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最先顺序的工作节点为该流程开始点,而最后顺序的工作节点指定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单工作运行规则,而该运行规则中指定为该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为一运行结束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最先顺序的工作节点为该流程开始点,而不指定任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反转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相反于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片段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而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部分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除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而该预设程序不依据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而依一特定程序依次执行。
14.一种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用以执行一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该运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自一存储模组中载入至少一运行规则及多个节点至一处理模组中,其中一部份节点为多个具有先后顺序的且分别储存这些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而其中一节点为一阶层式地连接于这些工作节点上层的容器节点,另外,该运行规则中指定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开始点并指定一依序执行这些工作节点的预设程序;及
(b)该处理模组依据该运行规则由该设为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开始,透过该容器节点依序执行这些由该预设程序所指定的工作节点,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至少一终端单元进行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b)步骤中包括下列子步骤:
(b-1)其中一工作节点执行完毕后依该运行规则的预设程序通知下一待执行的工作节点,其中该待执行的工作节点尚未收到通知前,该工作节点的一状态指标为一睡眠指标,而该工作节点收到通知后,该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变为一唤醒指标,并产生一唤醒事件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
(b-2)该工作节点所对应的信息处理工作被该处理模组取出供该终端单元执行后,该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唤醒指标变为一工作指标,并产生一工作事件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及
(b-3)该终端单元将该处理完毕的信息处理工作传回该工作节点后,该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工作指标变为一完成指标,并产生一完成事件向上层的容器节点传递,该容器节点收到该完成事件后,依据该运行规则通知再一待执行的工作节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b-3)子步骤中,若该容器节点的下层无其他待执行的工作节点,则该工作流程结束。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b-3)子步骤中,若该产生完成事件的工作节点的一标记为一结束标记,则该工作流程结束。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标准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最先顺序的工作节点为该流程开始点,而最后顺序的工作节点指定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单工作运行规则,而该运行规则中指定为该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为一运行结束点。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最先顺序的工作节点为该流程开始点,而不指定任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反转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相反于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片段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而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部分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除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而该预设程序不依据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而依一特定程序依次执行。
24.一种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用以执行一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该运作系统包含:
至少一终端单元,用以处理这些信息处理工作;
一主控单元,电连接该终端单元并包括一存储模组及一处理模组,其中该存储模组纪录有至少一运行规则及多个节点,其中一部份节点为多个具有先后顺序的且分别储存这些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而另外一部份节点为多个阶层式地连接于这些工作节点上层的容器节点,另外,该运行规则中指定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开始点并指定一依序执行这些工作节点的预设程序,而该处理模组依据该运行规则由该设为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开始,透过这些容器节点依序执行这些由该预设程序所指定的工作节点,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该终端单元进行处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这些节点分别包括多个标记,其中每一标记选自一开始标记、一结束标记,及一未指定标记所组成的群组中。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这些节点分别包括多个状态指标,其中每一状态指标选自一睡眠指标、一唤醒指标、一工作指标,及一完成指标所组成的群组中。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等节点初始的状态指标设为该睡眠指标。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睡眠指标转换为该唤醒指标时,该处理模组产生一属于该节点的唤醒事件传递至最上层的容器节点。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唤醒指标转换为该工作指标时,该处理模组产生一属于该节点的工作事件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工作指标转换为该结束指标时,该处理模组产生一属于该节点的完成事件传递至上层的容器节点。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标准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最先顺序的工作节点为该流程开始点,而最后顺序的工作节点指定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单工作运行规则,而该运行规则中指定为该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为一运行结束点。
33.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最先顺序的工作节点为该流程开始点,而不指定任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34.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反转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相反于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3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片段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而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3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行规则为一部分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除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而该预设程序不依据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而依一特定程序依次执行。
37.一种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用以执行一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该运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自一存储模组中载入至少一运行规则及多个节点至一处理模组中,其中一部份节点为多个具有先后顺序的且分别储存这些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节点,而另一部份节点为多个阶层式地连接于这些工作节点上层的容器节点,另外,该运行规则中指定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开始点并指定一依序执行这些工作节点的预设程序;及
(b)该处理模组依据该运行规则由该设为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开始,透过这些容器节点依序执行这些由该预设程序指定的工作节点,以逐一将每一工作节点所储存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出供至少一终端单元进行处理。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b)步骤中包括下列子步骤:
(b-1)其中一工作节点执行完毕后依该运行规则的预设程序通知下一待执行的工作节点,其中该待执行的工作节点尚未收到通知前,该工作节点的一状态指标为一睡眠指标,而该工作节点收到通知后,该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变为一唤醒指标,并产生一唤醒事件传递至最上层的容器节点;
(b-2)该工作节点所对应的信息处理工作被该处理模组取出供该终端单元执行后,该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唤醒指标变为一工作指标,并产生一工作事件传递至最上层的容器节点;及
(b-3)该终端单元将该处理完毕的信息处理工作传回该工作节点后,该工作节点的状态指标由该工作指标变为一完成指标,并产生一完成事件向上层的容器节点传递,该容器节点收到该完成事件后,依据该运行规则通知再一待执行的工作节点。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b-3)子步骤中,若该容器节点的下层无其他待执行的工作节点,则该容器节点的状态指标变为该完成指标,该容器节点产生该完成事件传递至再上一层的容器节点。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b-3)子步骤中,若该产生完成事件的工作节点的一标记为一结束标记,则该容器节点的状态指标变为该完成指标,该容器节点产生该完成事件传递至再上一层的容器节点。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标准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最先顺序的工作节点为该流程开始点,而最后顺序的工作节点指定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单工作运行规则,而该运行规则中指定为该流程开始点的工作节点为一运行结束点。
43.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无限循环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最先顺序的工作节点为该流程开始点,而不指定任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44.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反转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该预设程序相反于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45.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片段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而该预设程序为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
46.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的运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a)步骤中,该运行规则为一部分式运行规则,该运行规则中指定除非流程开始点的其中一工作节点为一流程结束点,而该预设程序不依据这些工作节点的先后顺序而依一特定程序依次执行。
CNA2007101402026A 2007-07-25 2007-07-25 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Pending CN101354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402026A CN101354760A (zh) 2007-07-25 2007-07-25 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402026A CN101354760A (zh) 2007-07-25 2007-07-25 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760A true CN101354760A (zh) 2009-01-28

Family

ID=40307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02026A Pending CN101354760A (zh) 2007-07-25 2007-07-25 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476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4206A (zh) * 2013-08-09 2013-12-04 江南大学 白酒窖池发酵温度无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3914295A (zh) * 2013-01-09 2014-07-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唤醒事件管理方法、唤醒事件管理装置及其程序产品
CN103926005A (zh) * 2014-03-14 2014-07-1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检测系统
CN103926004A (zh) * 2014-03-14 2014-07-1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检测方法
CN112783604A (zh) * 2021-01-27 2021-05-11 上海碳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aaS的应用调度和工作流编排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4295A (zh) * 2013-01-09 2014-07-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唤醒事件管理方法、唤醒事件管理装置及其程序产品
CN103914295B (zh) * 2013-01-09 2017-07-2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唤醒事件管理方法、唤醒事件管理装置
CN103424206A (zh) * 2013-08-09 2013-12-04 江南大学 白酒窖池发酵温度无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3926005A (zh) * 2014-03-14 2014-07-1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检测系统
CN103926004A (zh) * 2014-03-14 2014-07-1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检测方法
CN103926004B (zh) * 2014-03-14 2017-02-15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检测方法
CN112783604A (zh) * 2021-01-27 2021-05-11 上海碳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aaS的应用调度和工作流编排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ny et al. 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y 4.0: a re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örkel* et al. Numerical methods for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 in design of robust optimal experiments for nonlinear dynamic processes
US10733562B2 (en) Method, device, system of model-driven engineering of efficient industrial automation process and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with BPMN using native computation of XML schemas and objects
CN101354760A (zh) 非线性不固定层式工作流程运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EP1025512A1 (en) Softwa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classifications and attributes in production analysis
CN106991196A (zh) 一种通用的数据追溯方法及系统
CN108363684A (zh) 表单创建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81524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Kambhampati Mapping and retrieval during plan reuse: a validation structure based approach
CN102591787A (zh) Java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hang Management and office information systems
Pinna et al. XPSwiki: An agile tool supporting the planning game
CN112001615A (zh) 流程创建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Singh et al.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access in a wiki using structured tagging
Rogerson Knowledge-based or smart regions in South Africa
Akbar et al. A review of prominent work on agile processes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process tailoring practices
CN110489109A (zh) 代码复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16401418B (zh) 一种数据读写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Xu The research of workflow dynamic forms based on XML
Karlsen Enterprise modeling practice in ICT-enabled process change
CN113689108B (zh) 基于生态银行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装置
Schall Statistical engineering: Synergies with establishe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CN107045495A (zh) 一种基于描述的xml增量抽取方法
Fenstermacher Revealed process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CN101136034A (zh) 快速链接的管理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