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4698A -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4698A
CN101354698A CNA2008102221709A CN200810222170A CN101354698A CN 101354698 A CN101354698 A CN 101354698A CN A2008102221709 A CNA2008102221709 A CN A2008102221709A CN 200810222170 A CN200810222170 A CN 200810222170A CN 101354698 A CN101354698 A CN 101354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code
article
parsing
code parsing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221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燕滨
刘晓冬
张成海
罗秋科
李素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TICLE NUMBERING CENTER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RTICLE NUMBERING CENTER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TICLE NUMBERING CENTER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ARTICLE NUMBERING CENTER OF CHINA
Priority to CNA2008102221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46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4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其中该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包括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采用拍摄、输入等方式获取物品编码,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实时发送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实现了移动通讯网络与编码网络等的互联,达到了实时获取所需物品属性信息的目的。

Description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码解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属于自动识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物品通常指各种有形的物理实体与无形的服务产品,物品编码是按一定规则对物品赋予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代码,物品编码解析指通过对编码进行相关处理来获取物品属性及相关信息或物品编码自身相关信息的过程。利用自动识别载体,如条码、射频标签,可以代替人工干预,实现自动识别。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必然,信息技术朝着公共网络、公共载体以及编码互通兼容的方向发展。现有的编码系统是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由于各个编码系统的编码规则的不统一,使得系统间信息交流没有得到有效的共享,例如在不同国家之间,中国的物品编码在美国不能正确解析,美国的物品编码在中国也不能正确解析;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邮政系统对往来的信件、包裹等流通物品采用邮政系统下的编码规则,同时建立邮政的物品编码信息库;海关系统则对进出口商品采用海关系统下的编码规则,并建立海关的物品编码信息库,邮政系统的物品编码不能在海关的编码解析系统正确解析,海关系统的物品编码也不能在邮政的编码解析系统正确解析。
同时,现有的物品编码识读器与大多与计算机相连,位置固定,无法移动或移动不方便,解析得到的物品属性信息一般要通过与编码识读器相连的计算机才能查看,当普通用户需要查询流通物品的属性信息时,需要将物品编码人工输入或者拿到固定的编码读取器前扫描物品编码,才能获取物品属性信息,不能随时随地方便获取物品属性信息,也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等资源。
因此,现有的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存在物品编码解析资源共享不充分,编码解析过程复杂,且普通用户不能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的物品编码信息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具有拍摄功能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作为读取器读取物品编码信息,查询物品的属性信息,通过在编码系统间的交互查询,以实现编码系统的资源共享,解决需要将物品编码拿到识读器前扫描才能获取物品编的问题,实现用户随时随地方便获取物品属性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包括:移动终端、移动通讯网络和至少两个处于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其中所述移动通讯网络至少与一个所述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相连,所述处于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两两相连,每个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对应一个物品编码系统标识;
所述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第一解析模块,与第一接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第一发送模块,与第一解析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通过对移动终端发送的物品编码进行判断并解析,获取物品编码解析结果,并将该解析结果返回移动终端,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方便获取想要了解的物品的属性信息,实现了编码网络与移动通讯网络之间的互联与通讯,充分利用了不同编码系统的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
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拍摄或输入等方式获取物品编码,并将物品编码与移动终端标识合成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发送给移动通讯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
步骤102、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
从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获取物品编码,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查询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原物品编码系统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中可以预先设置有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映射关系表,通过查询该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映射关系表查找到该物品编码所属的物品编码系统;每个物品编码系统中还预先存储有一定的编码规则,可以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根据相应的编码规则解析所述物品编码。
步骤103、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其中,移动终端标识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号码或者为移动终端唯一身份标识码等,物品编码系统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根据该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该移动终端,解析结果可以为链接地址,例如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以下简称:URL)表示;移动终端通过网络访问解析结果中携带的链接地址,打开对应的网页就可以获取该物品编码对应的物品属性信息,其中,物品属性信息可包括物品自身信息,如:物品大小、形状、成分等,还可包括与物品相关的信息,如:该物品的生产厂商、生产日期等。
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还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送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
其中移动终端将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发送至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获知该请求为编码解析请求后,将该请求转发至编码解析网关,通过编码解析网关将该请求转发至物品编码系统中进行解析;编码解析网关也可以先判断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所要解析的物品编码是否属于移动通讯网络内部编码,若属于移动通讯网络内,则转发至内部的编码解析服务器进行解析,若属于移动通讯网络外,则的物品编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移动通讯网络外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进行解析。
移动终端接收到解析结果后,如果解析结果为URL链接地址的格式,则移动终端访问所述解析结果中携带的链接地址,获取所述物品编码对应的物品属性信息;解析结果也可以为文本信息、彩信等可以直接读取物品属性信息的消息格式。
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一,采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并通过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编码系统标识查找到所属的物品编码系统对该物品编码进行解析,实现物品编码系统间的资源共享,解决现有技术中获取物品编码不方便的问题,达到实时获取用户所需物品的属性信息的目的。
图2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骤102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判断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是否表示所述物品编码是系统内部的物品编码,是则执行步骤202,否则执行步骤203;
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读取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与预先设定的系统代码进行比较,若一致,则所述物品编码属于系统内;若不一致,则所述物品编码属于系统外。
步骤202、解析所述物品编码,结束;
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按照预先设定的编码规则,解析属于该物品编码系统内的该物品编码;然后根据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发送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的移动终端。
步骤203、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指向的系统进行解析。
若所述物品编码属于系统外,则根据该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查找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将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归属物品编码系统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进行解析;然后根据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发送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的移动终端。
例如有一批来自美国进口的罐头,用户通过手机将其物品编码拍摄下来,如(0502)32176546175123,通过手机发送携带该物品编码和手机的号码138......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至移动通讯网络,移动通讯网络中处理编码解析的系统对该编码进行初步分析,该编码不属于移动通讯网络内部可以解析的编码,将该编码发送至中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中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根据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映射关系表判断该代码是否为中国编码。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映射关系表判断结果为该代码不是中国编码,则就需要判断该代码的所属国,这个例子中可以通过查找(0502)判断出该代码属于美国编码,随后将该编码发送到美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美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记录发送请求的中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判断该代码属于本国编码后进行解析,将解析结果以URL地址的形式返回给中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再由中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将该URL地址返回给发送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的号码为138......手机;获得该URL地址的手机可以设置为自动访问该界面获取详细的产品信息,上述方法中也可以由美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直接将解析结果返回给发送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的号码为138......手机。
如果中国与美国链路发生故障,则中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可以选择临近的加拿大的物品编码解析装置,并将需要解析的编码发送过去;加拿大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记录发送请求的中国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判断是否属于本国的编码;待判断该编码属于美国后,向美国的编码解析服务器发送解析请求;接收到该请求的美国的编码解析服务器判断出该代码属于本国编码后随即进行解析;将解析结果先返回到加拿大的编码解析服务器,再返回给中国的编码解析服务器;该方法中也可以是由美国的编码解析服务器直接将编码的结果返回给发送解析请求的手机用户,该用户根据解析结果获取详细的物品属性信息。
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二中,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采用拍摄、输入等方式获取物品编码,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实时发送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实现了移动通讯网络与编码网络的互联,达到了实时获取所需物品属性信息的目的,并通过设置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不同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的相应的编码,实现了各不同编码系统间资源的共享。
图3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步骤203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指向的系统进行解析,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物品编码系统;
步骤302、是则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与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物品编码系统,执行步骤305;
步骤303、否则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上层物品编码系统;
步骤304、上层物品编码系统判断是否能够解析所述物品编码,是则执行步骤305,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5、解析所述物品编码,并将解析结果发送至发送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的移动终端,结束;
步骤306、判断是否存在能够解析所述物品编码的归属物品编码系统,是,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7、将所述物品编码发送至所述归属物品编码系统,执行步骤305。
其中,若上层物品编码系统也无法对该物品编码进行解析,则可以继续向再上层的物品编码系统转发,直至找到可以解析的物品编码系统为止,若转发至根系统也无法解析,则可以向移动终端返回解析失败的信息。
应用场景举例:
假设:用户需要了解一个快递包裹的详细信息。该包裹属于AA快递公司,AA快递公司采用该公司编制的物品编码体系对该公司收发的物品进行编码,并且该公司已申请加入了海关物品识别网络(相当于物品编码系统),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分配给该AA快递公司的物品编码体系一个唯一的编码系统标识0017。表1为编码系统标识符与物品属性信息关系映射表。通过表1即可查询到与编码系统标识符0017对应的物品编码为AA快递公司的物品编码。
具体来说,用户通过手机识读该包裹上的物品编码(如:该编码为条形码00173292849962),并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将携带有该物品编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传送给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的物品编码即为00173292849962。
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首先对该物品编码(00173292849962)进行判断,该判断过程可以为:将物品编码拆分为编码系统标识与项目代码:0017+3292748862,编码系统标识为:0017,项目代码为:3292748862。通过查询表1,获得编码系统标识0017对应的编码系统名称为AA快递公司以及AA快递公司对应物品属性信息的统一标识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Locator,简称URL)头为:http://www.AA.cn/pml.jsp?id=。将项目代码添加到该URL头中,即为:http://www.AA.cn/pml.jsp?id=3292748862,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将该地址发送给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即可通过互联网等访问与该地址相应的物品信息,获得该包裹编号对应的包裹的属性信息,具体的属性信息可包括包裹公司名称、发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发件信息、包裹内容信息等。
表1、编码系统标识符与物品属性信息关系映射表
  编码系统标识   编码系统名称     编码解析地址信息(URL头)
    0001     军用编码     210.73.152.xxx
    ......     ......     ......
    0015     中国海关     http://www.aaaaa.org/pml.aspx?id=
    0016     中国邮政     232.2.90.1xx
    0017     AA快递公司     http://www.AA.cn/pml.jsp?id=
    0018     商品条码     http://www.cccc.org./pml.aspx?id=
    ......     ......     ......
假设:BB牛奶公司采用其编制的物品编码系统对该公司收发的物品进行编码,该公司没有申请加入海关物品识别网络,但是申请加入了国家物品识别网络(相当于上层物品编码系统),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分配给该BB牛奶公司的物品编码系统一个唯一的编码系统标识3115。当用户对BB牛奶公司的货运产品进行检查,用手机识读该货运产品上的物品编码(如:该编码为条形码311591553745),并将携带有该物品编码的编码解析请求传送给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该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的物品编码即为311591553745。
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首先对该物品编码(311591553745)进行判断,通过查询表1,判断得知该物品编码在的编码系统标识3115不在表1中,因此,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不能对该物品编码进行正确解析。由于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中的注册用户较多,存储信息较全,其中也存储了一个如表1所示的类似的编码系统标识与物品属性信息的对应关系。此时,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就可以将该物品编码发送给国家物品编码服务器,请求其对该物品编码进行解析。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收到该物品编码后,首先也对该物品编码的编码体系统识进行判断,在查询其中所存储的映射表后,确定该物品属于BB牛奶公司,将与BB牛奶公司对应的URL头加上项目代码91553745即可构成获取物品对应属性的链接地址,然后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将该链接地址返回给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或直接返回给移动终端。此时,用户即可通过手机访问该链接地址获取与该物品对应的物品属性。
假设:BB牛奶公司既没有在海关物品识别网络中注册,也没有在国家物品识别网络中注册,只在食品识别网络(相当于归属物品编码系统)中进行注册。则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在收到海关物品查询服务器发送而来的物品编码后,确定其存储的映射表中没有该物品编码中的编码系统标识,即该物品编码体系并没有被注册,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不能对该物品编码进行正确解析,但是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能够根据该编码系统标识3115确定食品查询服务器能够对该物品编码进行正确解析,因此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将该物品编码发送给食品查询服务器,请求食品查询服务器对该物品编码进行解析。食品查询服务器收到该物品编码后对其编码系统标识3115进行判断,确定该编码系统标识是BB公司。因此,即可将与BB牛奶公司对应的URL头加上项目代码91553745构成获取物品对应属性的链接地址。此时,食品查询服务器即可将获取到的与该物品编码对应的链接地址发送给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然后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再将该链接地址发送给海关查询服务器。为了简化操作,该食品查询服务器也能够将该链接地址直接发送给海关查询服务器,而不经过国家物品查询服务器,该食品查询服务器也能够直接将该链接地址直接发送给移动终端用户。从而,移动终端用户可通过访问该链接地址获取与该物品对应的物品属性信息。
本发明系统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实施例三中,采用手机通过拍摄、输入等方式获取物品编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获取物品编码不方便的问题,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送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达到了实时获取用户所需物品的属性信息的目的,通过设置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实现了系统间资源的共享,并实现了移动通讯网络与编码网络等的互联与通讯。
图4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包括:移动终端5、移动通讯网络1和至少两个处于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其中移动通讯网络1至少与一个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相连,处于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之间两两相连,每个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对应一个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其中移动终端5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将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发送至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包括第一接收模块21、第一解析模块22和第一发送模块23;第一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第一解析模块22与第一接收模块21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第一发送模块23与第一解析模块2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移动终端5。
具体地,移动终端通过拍摄、输入等方式获取物品编码,并携带该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的编码解析请求发送至移动通讯网络1中的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获知该请求为编码解析请求后,将该请求转发至与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编码解析网关,通过编码解析网关将该请求转发至物品编码系统中进行解析,例如可以将物品编码发送至一个指定的号码,该号码负责物品编码解析的服务;编码解析网关也可以先判断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所要解析的物品编码是否属于移动通讯网络1内部编码,若属于移动通讯网络1内,则转发至移动通讯网络1内部的编码解析服务器进行解析,若属于移动通讯网络1外,则的物品编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移动通讯网络1外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进行解析;第一接收模块21接收到携带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的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第一解析模块22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查询到该物品编码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在该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获取解析结果;第一发送模块23根据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直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1发送给移动终端5,或者通过互联网经过其他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转发给移动通讯网络1后发送给移动终端5。
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还可以包括第一判断模块,与第一接收模块21和第一解析模块22分别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判断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所要解析的物品编码属于系统内或者系统外;若属于系统内,则指示第一解析模块22将属于系统内的物品编码进行解析;若属于系统外,则指示与第一判断模块连接的第二发送模块转发属于系统外的物品编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
本发明系统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实施例一中,采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拍摄、输入等方式获取物品编码,发送物品编码解析请求,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获取物品编码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实时获取用户所需物品的属性信息的目的,并实现了移动通讯网络与编码网络的互联。
图5为本发明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该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包括至少一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3和/或一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4;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之一与相连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3相连,每个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3对应至少一个物品编码系统标识;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4之一与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相连,每个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4至少对应一个物品编码系统标识;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3和/或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4接收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转发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判断并解析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的物品编码,并将解析结果发送至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或移动终端5。
具体地,移动终端通过拍摄、输入等方式获取物品编码,并将携带该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的编码解析请求发送至移动通讯网络1;移动通讯网络1判断该物品编码是否属于移动通讯网络内的编码,如果是,则对该物品编码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结果发送给该移动终端;如果不是,则将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的接收到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后,判断是否能对所述物品编码进行正确解析,可以通过该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与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的系统标识比较,如果相同,则解析该物品编码,解析结果可以通过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标识发送至移动终端5;如果不同,则通过将无法解析的所述物品编码发送给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3进行解析。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3的判断是否能够对所述物品编码进行正确解析;如果可以,则解析所述物品编码,将解析结果通过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3发送至或直接发送至移动终端5;如果不行,则判断是否有归属于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3的其他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可以解析该物品编码,如果有则将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发送至可以解析该物品编码的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2的接收到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后,判断其不能解析该物品编码时,可以判断与其相连的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4是否可以对该物品编码进行解析,如果可以,则将该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发送至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4进行解析。即,因为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之间是两两相连,且两相邻层的物品编码服务器之间至少有一个相连,所以可以在每一层内部判断是否存在可以解析该物品编码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也可以在上下层之间判断。
本发明系统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实施例二中,采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拍摄、输入等方式获取物品编码,发送物品编码解析请求,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获取物品编码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了实时获取用户所需物品的属性信息的目的,通过设置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实现了系统间资源的共享,并实现了移动通讯网络与编码网络的互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是否表示所述物品编码是系统内部的物品编码;
是则解析所述物品编码;否则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指向的系统进行解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指向的系统进行解析,具体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物品编码系统;
是则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与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物品编码系统进行解析;
否则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上层物品编码系统,所述上层物品编码系统对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的物品编码进行解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转发至上层物品编码系统,所述上层物品编码系统对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的物品编码进行解析,具体包括:
所述上层物品编码系统判断是否能够解析所述物品编码,是则解析所述物品编码;否则判断是否存在能够解析所述物品编码的归属物品编码系统,是则将所述物品编码发送至所述归属物品编码系统进行解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送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访问所述解析结果中携带的链接地址,获取所述物品编码对应的物品属性信息。
7、一种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移动通讯网络和至少两个处于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其中所述移动通讯网络至少与一个所述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相连,所述处于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两两相连,每个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对应一个物品编码系统标识;
所述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物品编码和移动终端标识;第一解析模块,与第一接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品编码中携带的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在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对应的物品编码系统中解析所述物品编码;第一发送模块,与第一解析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标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讯网络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和与所述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编码解析网关,所述编码解析网关连接所述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还包括第一判断模块,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和所述第一解析模块分别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品编码系统标识判断所要解析的物品编码是否属于系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连接,用于转发属于系统外的物品编码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编码解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和/或一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所述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之一与所述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连接,每个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至少对应一个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所述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之一与所述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相连,每个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至少对应一个物品编码系统标识;所述上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和/或下层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接收所述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转发的物品编码解析请求,判断并解析所述物品编码解析请求中携带的物品编码,并将解析结果发送至所述同层的物品编码解析服务器或所述移动终端。
CNA2008102221709A 2008-09-10 2008-09-10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13546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221709A CN101354698A (zh) 2008-09-10 2008-09-10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221709A CN101354698A (zh) 2008-09-10 2008-09-10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698A true CN101354698A (zh) 2009-01-28

Family

ID=4030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221709A Pending CN101354698A (zh) 2008-09-10 2008-09-10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469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979A (zh) * 2012-03-13 2012-09-12 李卫伟 信息查询方法和系统
CN103281386A (zh) * 2013-06-03 2013-09-04 复旦大学 一种为物品标识及其解析服务提供安全保护的方法
CN103455780A (zh) * 2013-08-21 2013-12-18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适应于多应用的物品标识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878261A (zh) * 2013-07-08 2017-06-20 玛链(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物资产的虚拟货币交易系统
WO2020011129A1 (zh) * 2018-07-12 2020-01-16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管理线下物品信息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979A (zh) * 2012-03-13 2012-09-12 李卫伟 信息查询方法和系统
CN103281386A (zh) * 2013-06-03 2013-09-04 复旦大学 一种为物品标识及其解析服务提供安全保护的方法
CN103281386B (zh) * 2013-06-03 2016-05-11 复旦大学 一种为物品标识及其解析服务提供安全保护的方法
CN106878261A (zh) * 2013-07-08 2017-06-20 玛链(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物资产的虚拟货币交易系统
CN103455780A (zh) * 2013-08-21 2013-12-18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适应于多应用的物品标识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011129A1 (zh) * 2018-07-12 2020-01-16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管理线下物品信息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0109B (zh) 将名称或标识符映射到电信网络资源位置的方法
CN101164297B (zh) 移动台、以及用于移动台的参数配置系统和方法
CN101533477A (zh) 商联网与物联网信息查询及其信息互通查询流程
CN113486051B (zh)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系统、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3325045A (zh) 一种商品点评系统
Yan et al. Application of RFID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n Monitoring and Anti-counterfeiting for Products
CN103167444B (zh) 网站获取用户手机号码的方法、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1242413A (zh) 同根多层nat网络中服务资源地址获取系统及方法
CN101393634A (zh) 物品编码解析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41252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211357A (zh) 使用移动终端二维条码技术收集互联网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54698A (zh)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和系统
CN1638303B (zh) 信息传送系统及方法、移动单元和服务器
US103418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or forwarding information
CN10219637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快速获取出版物内容的方法
CN102333278A (zh) 结合蓝牙技术和蓝牙设备地址的电子名片传递方法及系统
CN101159780A (zh) 一种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关网间路由系统及其方法
US20080154656A1 (en) Data Collection System with Document Production Capability
CN101354697B (zh) 物品编码解析方法及系统
CN101998226A (zh) 移动搜索方法和系统
CN104283925A (zh) 交互式qr码管理系统
CN204204033U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电子商务系统
Ma et al. Mobile RFID with IPv6 for phone services
CN101771967B (zh) 发送、转发短信的方法及终端、接入网关和短信系统
US201000769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usiness information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