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4518A - Xy机架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Xy机架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4518A
CN101354518A CNA2008101443092A CN200810144309A CN101354518A CN 101354518 A CN101354518 A CN 101354518A CN A2008101443092 A CNA2008101443092 A CN A2008101443092A CN 200810144309 A CN200810144309 A CN 200810144309A CN 101354518 A CN101354518 A CN 101354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guide
axis
matrix
supp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43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英雄
竹下幸孝
大久保惠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4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X机架、Y机架、被移动机架各自的平面度可得到的同时组装容易且能够谋求降低制造费的XY机架,以及具备该XY机架的拍摄装置。通过导向轴G1的轴承A1、A2和支承轴G2这样的三点支承X机架113A。通过导向轴的轴承A3、A4和第二支承轴G5这样的三点支承Y机架113B。在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112的第二导向轴G3侧设置两处的轴承B1、B2,在CCD支架112的第一导向轴G1侧设置一处的轴承。通过该一处的轴承和所述两处的轴承这样的三点支承CCD支架112。所述一处的轴承一方沿Y方向开口,形成夹住第一导向轴G1的U字形状的轴承,利用图4的弹簧SP1的弹力,通过将导向轴G1支承于U字的轴承的一方侧,由此规定CCD支架112在Z方向上的姿势。

Description

XY机架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Y机架及具备该XY机架的拍摄装置,该XY机架具备基体、和在与将该基体沿Z方向穿通的中心轴正交的XY平面内相对于基体进行相对移动的被移动机架。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因使用者的手抖动等而产生的拍摄图像的紊乱,在拍摄装置中内装有手抖动修正机构。作为该手抖动修正机构,大多使修正透镜或拍摄元件这样的光学部件在相对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自如移动,并根据手抖动而移动该修正透镜或拍摄元件,由此进行手抖动的修正。
在移动所述光学部件之际,常使用具备专利文献1记载的X机架和Y机架的XY机架(stage)。
所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能够以尽可能小的驱动力驱动各机架,且被移动机架随着手抖动而灵敏地移动,作为驱动源使用响应性非常好的音圈电动机。而且,专利文献1还提案了一种技术,该技术为了能够与该音圈电动机的动作同步,且灵敏地移动被移动机架,将四根导向轴配设于拍摄元件的周围,并沿这些导向轴独立驱动X机架、Y机架,由此,能够灵敏地移动被移动机架。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以包围被移动机架的方式配置四根导向轴,且使被移动机架沿这些导向轴进行动作,因此,必须对四根导向轴精确进行对准调节。但是,对四根轴分别进行对准调节并得到各自的轴相互间的直角度或平行度是很难的。
假如四根轴的各自的对准调节不能精确地进行,则会导致X机架、Y机架、被移动机架各自的面不能够在同一平面内形成,被移动机架的动作困难,而不能够精确地进行手抖动修正。有时发生被移动机架过度受X机架和Y机架限制的情况,从而陷入被移动机架不能进行动作的事态。
为了避免该事态,考虑设置用于对四根轴精确进行对准调节的专用工具,得到四根轴的直角度、平行度,由此可得到各机架和被移动机架的平面度,但这样一来,存在专用工具费或调节费加在一起而导致制造费上升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50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X机架、Y机架、被移动机架各自的平面度可得到的同时组装容易且能够谋求降低制造费的XY机架,以及具备该XY机架的拍摄装置。
用于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XY机架,其具备:基体、和在与将该基体沿Z方向穿通的中心轴正交的XY平面内相对于该基体能相对移动的被移动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X机架,其将所述中心轴包围半周,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上,同时将所述被移动机架在X方向上受限制且在Y方向上滑动自地支承,通过沿X方向的滑动使该被移动机架在X方向移动;
Y机架,其将所述中心轴包围半周,由此与所述X机架共同地包围该中心轴全周,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同时将所述被移动机架在Y方向上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地支承,通过沿Y方向的滑动使该被移动机架沿Y方向移动;
所述X机架通过三点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并规定其相对于该基体的姿势,
所述Y机架通过三点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并规定其相对于该基体的姿势,而且,
所述X机架及所述Y机架共同通过三点支承所述被移动机架,由此规定被移动机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姿势。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XY机架,按将中心轴为中心包围的方式配设的所述X机架和所述Y机架,通过三点支承于所述基体,且通过这些机架由三点支承所述被移动机架。通常,当由三点进行支承时就可确定一个平面,因此将所述X机架的面规定成相对于所述基体大致平行的姿势,同样将所述Y机架的面规定成相对于所述基体大致平行的姿势,而且,利用得到相对于基体的面的平行度的所述X机架和所述Y机架支承被移动机架,从而也将被移动机架的面规定成相对于所述基体大致平行的姿势。
因此,即使不进行如目前的例子所示那样的四根轴的对准调节也可以,只要进行装入所述X机架和所述Y机架、而且装入所述被移动机架的简单作业即可,可以简单地进行得到所述X机架、所述Y机架及所述被移动机架的平面度的组装。
在此,XY机架具备在X轴方向上延伸且固定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一导向轴,
优选所述X机架具有在Y方向上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并且具有在X方向上突出且向X方向的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上的第一支承轴,该X机架通过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支承的两个轴承和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一支承轴的共计三点支承,由此规定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姿势。
另外,XY机架具备在X轴方向上延伸且固定支承于所述Y机架的第二导向轴,
优选所述被移动机架具有在Y方向上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并且具有在X方向及Y方向上均不受限制地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个轴承,该被移动机架通过支承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和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个轴承共计三点支承,由此规定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姿势。
于是,所述X机架通过在Y方向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和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二支承轴的三点支承,所述X机架的面相对于该基体的面大致平行地支承于所述基体。
另外,所述被移动机架通过在Y方向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和在X方向及Y方向上均不受限制地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个轴承的三点支承,因此,不受X机架过度限制地相对于基体的面大致平行地支承。
另外,所述被移动机架的、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轴承,最好为沿Y方向开口且夹住该第一导向轴的U槽形状的轴承。
当所述被移动机架的、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轴承为沿Y方向开口的U槽形状时,例如借助施力构件的弹力,使所述第一导向轴向该U槽形状的一方侧偏倚,由此将被移动机架的方向的姿势保持一定。
另外,所述XY机架具备在Y方向上延伸且固定支承于所述X机架上的第三导向轴,
所述被移动机架优选具有:支承于所述第三导向轴使得在X方向上受限制同时在Y方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对于该被移动机架的姿势不受限制的轴承。
所述被移动机架已经通过三点被支承且确定相对于基体的面,因此如上所述,设置另一个轴承,且当通过该轴承使所述被移动机架的姿势在X方向上受限制时,就通过四点过度限制所述被移动机架。于是,当使所述轴承成为在Z方向上不限制地支承所述被移动机架的姿势的构成时,能够更稳定地支承被移动机架。另外,当通过由所述X机架、所述Y机架的驱动使所述被移动机架移动时来自X机架和Y机架的驱动点的力能够抑制发生于该被移动机架的力矩的位置,设置所述轴承之际,被移动机架的移动更稳定。即,可以防止被移动机架移动时的X方向的无效行程。
在构成不限制地支承所述被移动构件的轴承的时候,所述被移动机架的、支承于所述第三导向轴的轴承优选是在Z方向上开口并夹住该第三导向轴的U槽形状的轴承。
通过支承于所述第三导向轴的轴承采用在Z方向开口并夹住该第三导向轴的结构,容易构成防止通过四点支承所述被移动机架、在Z方向不受限制地支承被移动机架的轴承。
另外,所述XY机架具备在Y方向上延伸且固定支承于所述基体上的第四导向轴,
优选所述Y机架具有在X方向上受限制且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四导向轴上的两个轴承,同时具有向Y方向突出且向Y方向的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二支承轴,所述Y机架通过支承于所述第四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和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二支承轴的共计三点支承,由此规定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姿势。
于是,与X机架一样,所述Y机架也通过三点支承,Y机架也可以得到相对于所述基体大致平行的面。
在此,所述XY机架具有将所述X机架、所述Y机架及所述被移动机架从Z方向覆盖的盖构件,
所述基体具有:U槽形状的两个第一支承部,其固定支承所述第一导向轴、并朝向所述盖构件开口;U槽形状的两个第二支承部,其固定支承所述第四导向轴的两端、并朝向所述盖构件开口;U槽形状的第三支承部,其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第一支承轴、并朝向所述盖构件开口;和U槽形状的第四支承部,其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第二支承轴、并朝向所述盖构件开口,
优选所述盖构件具有:
两个第一按压部,其按压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分别由所述两个第一支承部支承的各部分;
两个第二按压部,其按压所述第四导向轴的、分别由所述两个第二支承部支承的各部分;
第一塞片,其堵塞所述第三支承部的、朝向该盖构件的开口,且与该第三支承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支承轴穿通的第一支承孔;
第二塞片,其堵塞所述第四支承部的、朝向该盖构件的开口,且与该第四支承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支承轴穿通的第二支承孔。
于是,通过使所述盖构件起所述按压和塞片的作用,就不需要特意分别制作各导向轴的按压和塞片,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四导向轴的两端部通过所述盖构件的所述第一、第二按压部进行弹性按压,且固定支承于所述基体,同时,所述第一、所述第二支承轴在Z方向不受限制地支承于由所述第一塞片和所述第二塞片形成的第一、第二支承孔中。由此,限制被移动机架的平滑的滑动。
另外,所述XY机架具备固定于所述盖构件、且将所述被移动机架向Z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构件,
所述被移动机架的、支承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个轴承最好具有分别在Z方向和Y方向上具有角且所述第二导向轴穿通的矩形的穿通孔。
于是,能够将所述第二导向轴按压到所述两个轴承各自的矩形穿通孔的、由所述第一施力构件进行施力的一侧,且能够将该第二导向轴支承于与所述轴承的穿通孔的矩形相连接的两个部位,因此可以防止被移动机架的Y方向的无效行程(backlash)。
另外,所述XY机架最好具备:
第一磁铁,其固定于所述基体上;
第一线圈基板,其形成有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被固定于所述X机架上,且接受电流的供给,并通过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互作用而发生使该X机架沿X方向移动的力。
所述XY机架最好具备:
第二磁铁,其固定于所述基体上;
第二线圈基板,其形成有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被固定于所述Y机架上,且接受电流的供给,并通过与所述第一磁铁的相互作用而发生使该Y机架向Y方向移动的力。
即,当通过由所述第一、第二的磁铁和所述第一、第二的线圈基板构成的音圈电动机来构成X机架驱动机构、Y机架驱动机构时,能够将所述第一、第二的磁铁与固定于所述X机架、所述Y机架上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非接触方式保持,且发生驱动力,不在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和各机架之间的连结部产生摩擦力。因此,与通常的电动机相比,更能够灵敏地驱动X机架和Y机架。
另外,优选具备按照使所述被移动机架相对于所述X机架向X方向偏倚的方式施力的第二施力构件。
于是,以支承于所述第三导向轴的轴承始终向X方向偏倚的方式施力,因此在向X轴方向的正方向和负方向移动时,能够防止被移动构件发生振动。
在此,也可以具备固定于所述被移动机架的透镜,也可以具备固定于所述被移动机架上、接受被拍摄体的成像且输出表示该被拍摄体的图像信号的拍摄元件。
另外,实现目的的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具备:所述XY机架;在所述拍摄元件上成像被拍摄体的拍摄透镜;和驱动部,其驱动所述XY机架以修正由所述拍摄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表现的图像的抖动。
于是,在手抖动发生时,通过例如XY机架的驱动部的所述音圈电动机,响应性良好地驱动所述XY机架,从而可靠修正手抖动。
根据本发明,实现一种在能够得到平面度的同时组装容易且谋求降低制造费的XY机架,以及具备该XY机架的拍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XY机架的拍摄装置1的外观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110的构成的图;
图3是图2的挠性基板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110的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110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110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110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110的构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110的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110的构成的图;
图11是表示磁铁MAG1、MAG2的排列,和接合体YM1、YM2和霍尔元件h1、h2和对置轭Y12、Y22和追加轭Y13、Y28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2是说明调节时的霍尔元件的输出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拍摄装置
100透镜镜体
110 XY机架
111基体
112 CCD支架
113A X机架
1130A第一基板固定部
1131A第一线圈基板
113B Y机架
1130B第二基板固定部
1131B第二线圈基板
114盖构件
YM1第一接合体
MG1第一磁铁
Y11第一轭
YM2第二接合体
MG2第二磁铁
Y21第二轭
Y12第三轭
Y22第四轭
Y13第一副轭
Y23第二副轭
G1第一导向轴
G2第一支承轴
G3第二导向轴
G4第四导向轴
G5第二支承轴
G6第三导向轴
h1 h2霍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XY机架的拍摄装置1的外观的图。
图1的拍摄装置1具有本发明的XY机架。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该XY机架保持拍摄元件的例子,根据拍摄时的手抖动而驱动该XY机架且使拍摄元件动作,由此修正手抖动。
图1的拍摄装置中,在透镜镜体100和照相机主体190的连接部附近配备有保持拍摄元件的XY机架。图2~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XY机架110的构成的图。另外,图2~图4为了明确XY机架110的X方向、Y方向而表示了X轴和Y轴,还有Z轴。图2和图4的三个轴的方向相同,图3表示为了更容易理解挠性基板FPC的构成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三个轴的方向不同。在以后的说明中使用这些轴表示方向。
图2表示XY机架110的分解图,图3表示图2中的挠性基板FPC的放大图,图4表示在图2的分解图的基础上装入该XY机架110的透镜镜体100。另外,图4图示变焦电动机ZM及聚焦电动机FM、还有将这些电动机组装到透镜镜体100时的部件、及用于与图1的拍摄装置1内的控制部连接的主FPC118、及防尘带117等。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拍摄元件使用CCD固体拍摄元件112A,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拍摄元件记载为CCD112A。
图5表示使盖构件114透明并从盖构件114侧沿Z方向看到的组装了XY机架110且在透镜镜体100中组装有该XY机架110后的状态的图。图6~图10分别表示:沿图5中的符号P所示的线截断后的剖面的剖面图、沿图5中的符号Q所示的线截断后的剖面的剖面图、右侧图、沿图5的符号R所示的线截断后的剖面的Y剖面图、以及图5的底面图。
首先,参照图2对构成XY机架110的各构件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XY机架110除基体111外,还具有多个构件,在该基体111上装入有该多数构件中的CCD支架112及X机架113A、Y机架113B等的各构件,成为XY机架,当组装后的XY机架110装入图4所示的透镜镜体100时,就成为图5~图10所示的构成。
首先,参照图2对XY机架1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的中央表示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112。是在该CCD支架112内的CCD112A上软钎焊连接有下方所示的挠性基板115的构成,该挠性基板115通过被CCD片116向CCD112A侧按压而被固定到CCD支架112上。另外,上述挠性基板115上开有粘接用的穴,粘接剂流入该穴中,且夹入挠性基板115,这样将CCD片116粘接固定于CCD112A。另外,在从CCD112A引出来的挠性基板115上设有挠曲部115A,该挠曲部115A上设有切口SL。因此,在装入该挠性基板115后,通过该挠曲部115A吸收在CCD112A滑动时施加到挠性基板115上的X方向的应力,通过切口SL吸收在CCD112A滑动时施加到挠性基板115上的Y方向的应力。
即,本实施方式中,根据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各自的滑动,使得CCD112A、保持该CCD112A的CCD支架112、与CCD112A软钎焊连接着的挠性基板115、和CCD片116,全部进行滑动。
另一方面,图2的中央表示有用于使其被移动机架的CCD支架112等分别向X方向和Y方向移动的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就图2的X机架113A而言,将中心轴包围半周,以在X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基体111上,同时将CCD支架112以在X方向上受限制且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通过沿X方向的滑动使CCD支架112沿X方向移动。就图2的Y机架113B而言,将中心轴包围半周,以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基体111上,同时将CCD支架112以在Y方向上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通过沿Y方向的滑动,使CCD支架112沿Y方向移动。有关这些机架113A、113B装入基体111后的状态,在后面参照图5时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在使这些X机架113A及Y机架113B进行滑动的时候,使用现有实施例也记载了的音圈电动机。
众所周知,该音圈电动机由磁铁、线圈、轭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X机架113A和Y机架113A上具有第一基板固定部1130A、第二基板固定部1130B,且在这些基板固定部1130A、1130B上分别固定有为音圈电动机转子的第一线圈基板1131A和第二线圈基板1131B,而且,通过将用于驱动这些线圈基板1131A、1131B的磁铁MG1、MG2和轭Y11~Y13、Y21~Y23和机架113A和机架113B各自装入基体111,由此组装成音圈电动机。即,本实施方式由音圈电动机构成X机架驱动机构及Y机架驱动机构。
图2的左侧,分别表示在基体111的外壁部的外侧以与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各自的线圈基板1131A、1131B相对应方式分别构成上述X机架驱动机构、上述Y机架驱动机构的磁铁MG1、MG2和三种轭Y11~Y13、Y21~Y23。另外,与分别设于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的第一线圈基板1131A和第二线圈基板1131B相对应,分别设有三种轭Y11~Y13、Y21~Y23,因此,以后将X机架驱动机构侧的符号Y11的轭记载为第一轭,将Y机架驱动侧的符号Y21的轭记载为第二轭,将X机架驱动机构侧的符号Y12的轭记载为第三轭(由于与第一磁铁对置配设,所以以后也有时称作对置轭),将Y机架驱动机构侧的符号Y22的轭记载为第四轭(由于与第二磁铁对置配设,所以以后也有时称作对置轭),将X机架驱动机构侧的符号Y13的轭记载为第一副轭,将Y机架驱动机构侧的符号Y23的轭记载为第二副轭。另外,第一轭Y11粘接固定于第一磁铁MG1,第二轭Y21粘接固定于第二磁铁MG2,因此,包含这些而有时记载为第一接合体YM1、第二接合体YM2。
即,本实施方式中,X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第一接合体YM1,其由在X-Z平面扩展且与X机架113A对置的第一磁铁MG1、和固定于该第一磁铁MG1的在从X机架113A看时的里侧的第一轭Y11构成;第一线圈基板1131A,其形成有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固定于X机架113A的与第一磁铁MG1对面的位置,接受电流的供给,通过与第一磁铁MG1的相互作用,发生向X方驱动该X机架113A的力。Y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第二接合体YM2,其由在Y-Z平面扩展且与Y机架对置的第二磁铁MG2、和固定于该第二磁铁MG2的在从Y机架113B看时的里侧的第二轭Y21构成;第二线圈基板1131B,其形成有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固定于Y机架113B的与第二磁铁MG2对面的位置,接受电流的供给,通过与第二磁铁MG2的相互作用,发生向Y方向驱动该Y机架113B的力。
该第一轭Y11是宽度在X方向比第一磁铁MG1更宽的构件。X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第一副轭Y13,该第一副轭Y13固定于第一轭Y11的在从第一磁铁MG1看时的里面的、与该第一磁铁MG1对置的位置,且其宽度在X方向比该第一轭Y11更窄。第二轭Y21是宽度在X方向比第二磁铁MG2更宽的构件。Y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第二副轭Y23,该第二副轭Y23固定于第二轭Y21的在从第二磁铁MG2看时的里面的、与该第二磁铁MG2对置的位置,且其宽度在X方向比该第二轭Y21更窄。
虽然没有图示,在图2的分别表示有X机架驱动机构和Y机架驱动机构部位的基体111的外壁部,按照与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相对应的方式分别设有容纳上述磁铁MG1、MG2和三种轭Y11~Y13、Y21~Y23~Y13的凹部。这些凹部中,首先分别配设对置轭Y12、Y22,并被螺止于凹部的内壁面。接着,由磁铁MG1、MG2和第一轭Y11、Y22构成的第一接合体YM1和第二接合体YM2分别螺止于基体111的外壁面,而且,与第一、第二轭相比在X方向、Y方向的长度更短的第一、第二副轭Y13、Y23分别被固定于这些接合体的第一、第二轭Y12、Y22的在从磁铁侧看的里面的与该磁铁对置的位置。在上述第一、上述第二接合体YM1、YM2与位于同这些接合体的面对置的位置的对置轭Y13、Y23之间形成的缝隙,固定于X机架113A、Y机架113B的基板固定部1130A、1130B的线圈基板1131A、1131B以绕入基体111外壁的方式被配设,由此将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装入基体111中。
因此,当线圈基板1131A、1131B通电时,通过弗莱明(Fleming)左手法则,就使得线圈基板1131A、1131B沿磁铁MG1、MG2平行(X方向、Y方向)进行滑动。其结果是,根据固定于各机架113A、113B的基板固定部1130A、1130B的线圈基板1131A、1131B的移动,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112及保持于CCD支架112的CCD112A就移动。
这样,将X机架113A、Y机架113B及CCD支架112装入基体111中,以便能够使之根据线圈基板1131A、1131B上的线圈通电而迅速进行移动。
在此,对插通或固定于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的导向轴G1、G3、G4、G6以及支承轴G2、G5是如何装入基体111的进行简单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2对在X方向上延伸的两根导向轴G1、G3及一根支承轴G2是如何配设于基体侧后被装入基体111的进行简单的说明。
首先,在X机架113A上具备两个轴承(后述),固定支承于X方向延伸的基体111的第一导向轴G1插通这些两个轴承,该第一导向轴G1的两端嵌入基体111具备的轴承且固定支承于基体111。另外,向X方向突出,且向X方向的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基体111的第一支承轴G2的一端固定支承于X机架113A。就第一导向轴G1而言,其两端分别嵌入基体111的U槽形状的轴承,而且,通过被盖构件的按压部(后述)按压,被固定支承于基体111。
另外,在X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轴G3的两端固定支承于Y机架113B,通过设于CCD支架112的两个轴承(后述)与该第二导向轴G3在X方向滑动自如地连结,从而使CCD支架112与Y机架113B连结。如上所述,该第二导向轴G3起到将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112在Y方向进行限制且辅助其仅在X方向的移动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Y方向上延伸的三根轴的第三导向轴G6,其两端固定于X机架113A,通过设于CCD支架112的又一个轴承(后述)与该第三导向轴G6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连结,从而使CCD支架112与X机架113A连结。在该Y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导向轴G6由于被固定支承于X机架113A,从而起到在X方向限制CCD支架112且辅助其仅在Y方向的移动的作用。
另外,第四导向轴G4插通Y机架113B具备的两个轴承,其两端插入基体111的U槽形状的轴承,通过被盖构件114的按压部(后述)按压,由此被固定支承于基体111。另外,第二支承轴G5固定于Y机架113B。
这样,将用于使各机架113A、113B及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112滑动自如的导向轴G1、G4以及支承轴G2、G5装入基体111,同时将限制CCD支架112的一方向移动的导向轴G3、G6分别固定支承于Y机架113B及X机架113A,就将各机架113A、113B和CCD支架分别装入基体111。有关装入后的状态,在参照图5时详细叙述。
另外,在各机架具备的线圈基板1131A、1131B上必须进行用于使线圈基板上的线圈通电的配线,因此,图2图示了用于此目的的挠性基板FPC。如图3所示,该挠性基板FPC具有固定于第一线圈基板1131A的第一固定部FPC1,且形成向第一线圈供给的电流的流路,还具有固定于第二线圈基板1131B的第二固定部FPC2,且形成向第二线圈供给的电流的流路。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一个挠性基板FPC连接两个线圈基板1131A、1131B,但也可以分别为两个。
在图3所示的一个挠性基板FPC上设有:第一挠曲部FPC3,其向Z方向挠曲,且在挠曲情况下的面彼此在X方向上对置;第二挠曲部FPC4,其向Z方向挠曲,且在挠曲情况下的面彼此在Y方向上对置。另外,由于在该挠性基板FPC上装载有第一霍尔元件h1、第二霍尔元件h2,所以也形成传送通过这些的霍尔元件h1、h2所得到的检测信号的传送路径,该第一霍尔元件h1、第二霍尔元件h2通过对固定于第一、第二线圈基板1131A、1131B的部分检测第一、第二磁铁MG1、MG2的磁力而检测出X机架、Y机架的X方向、Y方向的位置。
在X机架113A沿X方向移动时,通过上述第一挠曲部FPC3吸收施加在挠性基板FPC上的应力,在Y机架沿Y方向移动时,通过上述第二挠曲部FPC4吸收施加在挠性基板FPC上的Y方向的应力。
如果该挠性基板FPC的配线结束,就最后盖上盖构件114,以使其从Z方向覆盖X机架113A、Y113B、CCD支架112,从而组装结束。
在此,在基体111上装入各机架113A、113B且组装成XY机架110,另外,有关该XY机架110装入透镜镜体100后的状态参照图5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图5表示使盖构件114透明,从图2、图4的右上方向,即沿Z方向看到的XY机架110装入透镜镜体100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2中所说明,第一~第四的导向轴及第一、第二支承轴G1~G6与各机架113A、113B一起装入到基体111,且各机架支承于基体111,因此首先对包含导向轴和支承轴的轴套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上分别具备各自插通第一导向轴G1、第四导向轴G4的两个轴承A1、A2、A3、A4。
另外,在图5所示的基体111上具备:U槽形状的两个第一支承部BE1、BE2,其固定支承该第一导向轴G1的两端、且朝向上述盖构件114开口;U槽形状的两个第二支承部BE3、BE4,其固定支承上述第四导向轴G4的两端、且朝向上述盖构件114开口;U槽形状的第三支承部BE5,其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上述第一支承轴G2、且朝向上述盖构件114开口;U槽形状的第四支承部BE6,其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上述第二支承轴G5、且朝向上述盖构件114开口。由于上述第一支承部BE1、BE2和第二支承部BE3、BE4的结构相同,所以图5表示第二支承部BE3、BE4中的一方的支承部BE4的结构的放大图,由于上述的第三支承部BE5和第四支承部BE6的结构相同,所以图5还表示第三支承部BE5的结构的放大图。另外,图5也表示CCD支架112的支承于第二导向轴G3的两个轴承B1、B2的结构的放大图、及表示CCD支架112的支承于第一导向轴G1的又一个轴承B3的结构的放大图。
即,在X机架113A的两个轴承A1、A2中插通第一导向轴G1,将该第一导向轴G1的两端嵌入第一支承部BE1、BE2,将第一导向轴G1及X机架113A支承于基体111,在Y机架113B上第四导向轴G4插通轴承A3、A4,且该第四导向轴G4的两端嵌入第二支承部BE3、BE4,第四导向轴G4及Y机架113B支承于基体111。
本实施方式中,最后从图5的表面侧盖上盖构件114,因此在盖构件114上具有:两个第一按压部114A,其按压上述第一导向轴G1的、分别支承于上述两个第一支承部BE1、BE2的各部分;两个第二按压部114A,其按压上述第四导向轴G1的、分别支承于上述两个第二支承部BE3、BE4的各部分;第一塞片,其堵塞上述第三支承部BE5的、朝向该盖构件114的开口且与该第三支承部BE5共同形成上述第一支承轴G2穿通的第一支承孔114B;第二塞片,其堵塞上述第四支承部BE6的、朝向该盖构件114的开口,且与该第四支承部BE6共同形成上述第二支承轴G5穿通的第二支承孔114B,因此通过设于该盖构件114和上述基体111的轴承,能够适宜地支承X机架113A、Y机架113B。
另外,在盖构件114上还具备固定于该盖构件114、作为将CCD支架112向Z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起作用的弹簧构件SP1。如图5的放大图所示,CCD支架112的、支承于上述第二导向轴G3的两个轴承B1、B2分别设有在Z方向和Y方向上具有角且上述第二导向轴穿通的矩形的穿通孔。这样一来,通过矩形的四个边中的两个边的两个部位的点按压圆形导向棒G2,被支承得吸收Y方向的无效行程并且减轻摩擦力。
另外,设有弹簧SP2,该弹簧SP2作为用于使CCD支架112相对于X机架向X方向偏倚的施力构件起作用,通过该弹簧SP2,CCD支架112向X方向偏倚。这样一来,X机架成为不断向一方方向被施力的状态,因此其吸收在被移动机架的CCD支架112移动时的X方向的无效行程。
这样,通过连接弹簧SP1及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和基体111、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和CCD支架的轴承,很好地支承CCD支架112,以抑制CCD支架112的滑动中的无效行程。
另外,虽然在图2中已经进行了说明,但为了更明确组装后的构成,关于X机架驱动机构和Y机架驱动机构,再参照图5对该构成进行说明。
如上所示,在图5所示的X机架驱动机构上具备:第一接合体YM1,其由在X-Z平面扩展且与X机架113A对置的第一磁铁MG1和固定于该第一磁铁MG1的从X机架113A看时的里侧的第一轭Y11构成;第一线圈基板1131A,其形成有固定于X机架113A的、与上述第一磁铁MG1对面的位置,并接受电流的供给且通过与第一磁铁MG1的相互作用发生向X方向驱动该X机架113A的力的第一线圈。另外,Y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第二接合体YM2,其由在Y-Z平面扩展且与Y机架对置的第二磁铁MG2和固定于该第二磁铁MG2的从上述Y机架113B看时的里侧的第二轭Y21构成;第二线圈基板1131B,其形成有固定于Y机架113B的、第二磁铁MG2对面的位置,并接受电流的供给且通过与第二磁铁MG2的相互作用发生向Y方向驱动该Y机架113B的力的第二线圈。
第一轭Y11是宽度在X方向上比第一磁铁MG1更宽的构件。X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第一副轭Y13,该第一副轭Y13固定于第一轭Y11的、从第一磁铁MG1看时的里面的、与该第一磁铁MG1对置的位置,宽度在X方向上比该第一轭Y11更窄。第二轭Y21是宽度在X方向上比第二磁铁MG2更宽的构件。Y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第二副轭Y23,该第二副轭Y23固定于第二轭Y21的、从第二磁铁MG2看时的里面的、与该第二磁铁MG2对置的位置,宽度在X方向上比该第二轭Y21更窄。
这样,固定于第一基板固定部1130A和第二基板固定部1130B的第一线圈基板1131A和第二线圈基板1131B,适宜地被配设在第一磁铁MG1和与该第一磁铁MG1对置的第二轭Y12、第二磁铁MG2和与该第二磁铁MG2对置的第四轭Y22之间,用于驱动各机架的音圈电动机和各机架被装入基体。
本实施方式以夹住磁铁MG1、MG2的方式将第一轭Y11和第三轭Y12、第二轭Y21和第四轭Y22对置配设,在此基础上,以与磁铁MG1对置的方式在第一轭Y11、第二轭Y21的侧面增加第一副轭Y13、第二副轭Y23,由此,能够将驱动线圈时的磁通量的泄漏抑制到最小限,从而能够相对于线圈基板1130A高效地施加磁力。
这样,将导向轴及支承轴,还有X驱动机构、Y驱动机构装入基体,从而组装成XY机架。
在此,参照图6~图10的图,对装入透镜镜体100后的XY机架110的构成进行简单说明。
图6是表示沿图5中的符号P所示的线截断后的剖面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沿图5中的符号Q所示的线截断后的剖面的X剖面图;图8是图5的右侧图;图9是表示沿图5中的符号R所示的线截断后的剖面的Y剖面图;图10是图5的底面图。
参照图6~图10的图,对构成XY机架110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6、图9所示,在透镜镜体100的后方装入XY机架110,最后,通过设于盖上的盖构件114上的弹簧SP1,将CCD片116及CCD支架100向透镜镜体100侧施力,从而将构成XY机架110的各构件装入透镜镜体。
如图6所示,在CCD支架110上装有CCD110A,且在该CCD112A上连接有挠性基板115。当在剥出该挠性基板115的状态下将其向外部拉出时,可能会有在CCD110A与CCD支架110一起移动时,挠性基板115扭曲而造成损伤,因此,通过CCD片116夹住挠性基板115,且通过盖构件114的弹簧SP1将该CCD片116向CCD支架112侧按压,从而校正挠性基板的姿势。
另外,如在图2所说明,在挠性基板115上,设有X方向上コ字状的挠曲部115A,该コ字状的挠曲部巧妙地被装入由盖构件114和基体111构成的空间内,如上所述,在设有该挠曲部的部分,在Y方向上设有切口,因此在CCD支架110进行滑动时,即使在挠性基板115上施加X方向、Y方向的应力,这些应力也能够通过该挠曲部115A和切口SL(参照图2)得到缓和。另外,不需要为确保配线空间而特意增大基体侧的大小,从而能够实现XY机架的小型化。
另外,图7表示如通过图2说明的所示,对置轭(第四轭)Y22通过螺钉固定于基体111外壁的凹部的内壁,且其后粘接有磁铁MG2和第二轭Y21的第二接合体YM2被固定于基体111的外壁面后的状态。
在Y机架113B上具有第二基板固定部1130B,该第二基板固定部1130B绕入基体111的外壁外侧并在Z方向及Y方向扩展,且固定于第一线圈基板1131A,其Z方向的尺寸比基体111的Z方向的尺寸更短。
另外,在Y机架驱动机构上具有第四轭Y22,该第四轭Y22配置于基体111的外壁和第二线圈基板1131B之间的、避免Z方向上与第二基板固定部1130B发生干涉的位置。
线圈基板1131B以绕入基体111的外壁的方式插入该磁铁MG2和上述对置轭(第四轭)Y22之间的间隙。另外,将第二轭Y21粘接于磁铁MAG2的里面,形成接合体YM2之后装入基体。
虽没有图示,但X机架113A侧的结构也与图7一样。
当连结于图7的线圈基板1131B的Y机架113B与线圈基板1131B一起朝朝向纸面从表向里、或从里向表移动时,Y机架113B同时向Y方向进行滑动。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构成X机架驱动机构的音圈电动机和构成Y机架驱动机构的音圈电动机被高密度地安装在非常狭窄的空间内,与目前相比,通过将小型的驱动机构装入XY机架,由此实现XY机架的小型化。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通过装备于挠性基板FPC的霍尔元件h1、h2高精度地检测出线圈基板即各机架1131A、1131B的位置,采用能够对霍尔元件h1、h2的输出简单进行调节(得到直线性)的构成,故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图8表示图5的右侧面图。在图5的右侧具备驱动Y机架113B的Y机架驱动机构,因此,图8表示该Y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的第一轭Y21及粘贴于其里面的追加轭Y23。如上所示,该第一轭Y21粘接固定于内部的磁铁MG2。由于X机架驱动机构侧也为相同的构成,所以只对图8的Y机架驱动机构侧的结构一方进行说明。
该图8表示挠性基板FPC的第二挠曲部FPC4被适宜地装入由基体111和透镜镜体100形成的狭小的空间。
如上所示,用于将通过该挠性基板FPC而被通电的线圈基板在磁场中运动的Y机架驱动机构,被装入基体111。图8表示该Y机架驱动机构具备的第二轭Y21和第二副轭Y23。如上所述,在该第二轭Y21上粘接固定有磁铁MG2(参照图5),从而构成第二接合体YM2。
在图8所示的基体111上具备导向部111G,该导向部111G与第二接合体YM2的、在Y方向延伸的一边连接,且成为该第二接合体向Y方向位置调节时的导向。另外,在盖构件114上具备导向片114C,该导向片114C在与基体111导向部111G之间夹住第二接合体YM2,且与该导向部111G协作,在该第二接合体YM2向Y方向进行位置调节时起导向作用。该盖构件114还具备第一背面导向部114D,该第一背面导向部114D与第二接合体的从Y机架看时的背面连接,且引导第二接合体的背面。
在此,前后看图标记,对进行该感度调节部分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磁铁MG1、MG2的构成、和接合体YM1、YM2和霍尔元件h1、h2、和第一、第三、第二、第四轭Y11、Y12、Y21、Y22和第一、第二副轭Y13、Y2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a)表示通过图7说明了的线圈基板1131A、1131B和各轭Y11~Y23、Y21~Y23的位置关系以及霍尔元件h1、h2的位置。图11(b)表示第一轭Y11或第二轭Y21、和第三轭Y12或第四轭Y22、和第一线圈基板1131A或第二线圈基板1131B的位置关系。另外,图10(c)、图10(d)表示磁铁MG1或MG2的排列。
另外,图12是说明使接合体沿图8所示的导向部111G等移动时(图中的箭头方向)的霍尔元件h1或h2的输出的变化的图。
在第一接合体YM1或第二接合体YM2上设有与基体侧的螺钉孔连通、构成连接部的长穴HL1。在该长穴HL1中插入偏心销,并使接合体YM或YM2沿导向部111G(参照图8)在X方向或Y方向移动,由此进行位置调节。另外,在进行了位置调节后,取除偏心销,将螺钉插入连接部且也就将第一、第二接合体固定于基体上。
另外,如图11(a)所示,在X机架驱动机构或Y机架驱动机构上具有:第一副轭Y13或第二副轭Y23,其宽度在X方向或Y方向上比第一轭Y11、该第二轭Y21更窄。第一轭Y11或第二轭Y21是其宽度在X方向或Y方向上与第一磁铁MG1或第二磁铁MG2相比更宽的构件。第一接合体YM1或第二接合体YM2被固定于第一轭Y11或第二轭Y21的、从第一磁铁MG1或磁铁MG2看时的里面的、与该第一磁铁MG1或该第二磁铁MG2对置的位置。这些的副轭Y13、Y23设置在能够涵盖磁铁MG1、MG2的极的变化范围(参照图11(c))的部位。在此,当加厚第一轭和第二轭时,造成轭大型化,故通过变薄,并且只在必需的部位设置第一副轭13、第二副轭13,由此能够进行向狭窄空间的装入,同时,能够通过这些副轭减少由磁铁MG1、MG2和轭Y11~Y13、Y21~Y23形成的磁气回路中的磁通量的泄漏,从而更高效地对线圈施加磁力。
另外,如图11(c)、(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音圈电动机的磁铁上交替排列设置有两极(S、N)磁铁,在各机架位于各机架的行程的范围中心时,调节各接合体的位置,以使霍尔元件h1、h2接近与该两极磁铁的N极和S极的边界对置的位置(用图中的符号B 1表示的一方)。另外,就线圈基板1131A、1131B而言,霍尔元件h1、h2以磁铁的边界(B1)为中心而仅在与上侧的S极和下侧的N极对置的范围内移动。
图12表示在调节时移动接合体时的霍尔元件的输出的变化。
例如,电监视霍尔元件的输出,使接合体YM1、YM2向任一方的方向移动,检测霍尔元件的最大输出,当检测到最大输出时,本次就使接合体YM1、YM2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检测霍尔元件的最小输出。在得出双方的输出的情况下,当将接合体移动到该输出值除以2后且得到的值的位置时,进行调节,以使霍尔元件h1、h2正好位于磁铁MG1、MG2的N极和S极的边界对置的位置(用图11的符号B1表示的一方的边界)。
当进行这样的调节时,即使实际上线圈基板移动最大行程,霍尔元件的输出也不饱和,按照位置的变化而线性(直线性)得到霍尔元件的输出,因此能够非常高地提高位置的检测精度。
这样,保持着迄今为止的驱动力的状态下的音圈电动机能够高密度地安装于与迄今为止相比较狭窄的空间内。
在此,话回原处,参照图9、图10对XY机架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9表示看沿图5中的符号R所示的线截断的截断后的面的Y剖面图。图10表示图5的底面图。
图9是与图6相同的图,但是图9中由于与图6看的方向而表示有变焦电动机ZM的配置。另外,图10为与图8相同的图,即表示X机架驱动机构的构成。与图8相同,可知挠性基板FPC的第一挠曲部FPC3可以适宜地安装于狭窄的空间内。
这样,将XY机架110装入透镜镜体100,从而构成图1的拍摄装置1。
但是,目前,需要分别对四根导向轴进行对准调节,故存在组装困难的问题。于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通过共计三点支承X机架、Y机架、CCD支架,由此不需要进行对准调节,从而实现组装的简单化。
再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XY机架是如何易于组装的进行说明。
另外,如图5所示,按照包围中心轴的方式配设有X机架113A、Y机架113B。这些机架113A、113B通过将各导向轴嵌入设于基体上的U字形状的槽而被支承于基体上。基体的加工中容易达到直角度及平行度的精度,因此预先将具有直角度及平行度的U槽设于基体,再将各导向轴及支承轴嵌入该U字状的槽中,由此能够很容易得到各轴的直角度、平行度。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如目前例子所示分别对各轴进行调节。
这样,在这些槽中,嵌入有以穿通X机架具备的两个轴承A1、A2的方式被插通的第一导向轴G1的两端部,而且,也嵌入有相对于第一导向轴G1向X方向突出的第一支承轴G2。这样,当通过轴承A1、A2及支承轴G2的三点将X机架113A支承于基体111上时,X机架113A以高平面度支承于基体上。
另外,就Y机架113B而言,同样嵌入有以穿通Y机架具备的两个轴承A3、A4的方式被插通的第四导向轴G4的两端部,而且,也嵌入相对于第四导向轴G4向Y方向突出的第二支承轴G5。这样,当通过两个轴承A3、A4和支承轴G5的三点将Y机架支承于基体时,Y机架113B以高平面度支承于基体111。
这样,如果高精度地保持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的平面的话,则通过这些机架支承被移动机架,由此,在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上也能够得到高平面度。
另外,图5的例子中,在Y机架113B上具备第二导向轴G3,该第二导向轴G3沿X方向延伸、且固定支承于Y机架113B,因此,在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112上设有在Y方向上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上述第二导向轴G3的两个轴承B1、B2,同时设有在X方向及Y方向上双方均不受限制地支承于第一导向轴G1的一个轴承B3,被移动机架通过支承于第二导向轴G3的两个轴承B1、B2和支承于第一导向轴G1的一个轴承B3的共计三点支承,由此规定其相对于基体111的姿势。如图中所示,在轴承B1、B2上构成Z方向和Y方向具有角的轴承,在轴承B3上设有U字形状的轴承。另外,通过由盖构件114设置的弹簧SP1将含有CCD片的CCD支架等向纸面里侧施力,因此双方的轴承均起规定被移动构件的Z方向的姿势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到更高的平面。
这样,当通过夹住得到高平面度的Y机架侧的两点、和得到相同高平面度的X机架侧的一点的CCD支架的对置三点,支承CCD支架时,在CCD支架上能够得到高精度的平面度。
另外,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在X机架、Y机架及CCD支架上相对于基体得到相同程度的平面度,但当轴承部的无效行程加大时,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或X机架、Y机架在向任一方向滑动中也发生无效行程,有可能造成X机架和Y机架的移动变迟缓,同时CCD支架的动作变迟缓。
于是,如上所述,对本实施方式进行研究,其结果是能够吸收X机架、Y机架在滑动中的无效行程;利用盖构件114和设于盖构件114上的弹簧SP1和轴承的形状,能够尽可能地减小被移动架即CCD支架等在滑动中的无效行程。
如上所述,在基体上设有:U槽形状的两个第一支承部BE1、BE2,其固定支承第一导向轴G1的两端、并朝向盖构件114开口;U槽形状的两个第二支承部BE3、BE4,其固定支承第四导向轴G4的两端、并朝向盖构件114开口;U槽形状的第三支承部BE5,其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第一支承轴G2、并朝向盖构件114开口;U槽形状的第四支承部BE6,其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第二支承轴G5、并朝向盖构件114开口。
另外,与这些相对应,在盖构件114上设有:两个第一按压部,其按压第一导向轴G1的、分别支承于两个第一支承部BE1、BE2的各部分;两个第二按压部,其按压第四导向轴G4的、分别支承于两个第二支承部BE3、BE4的各部分;第一塞片,其堵塞第三支承部BE5的、朝向该盖构件114的开口且与该第三支承部BE5共同形成上述第一支承轴G2穿通的第一支承孔114B;第二塞片,其堵塞第四支承部BE6的、朝向该盖构件114的开口且与该第四支承部BE6共同形成第二支承轴G5穿通的第二支承孔114B。
向图5的纸面表侧即Z方向覆盖X机架113A、Y机架113B及被移动机架112,装上盖构件114,盖构件114和基体111协作构成轴承。
图5为了表示上述构成,而拔出各支承部BE1~BE6的结构进行表示。
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的结构相同,因此图5只表示第四导向轴G4的、两个第二支承部BE1、BE2中的一方。如图5的放大图所示,导向轴G4嵌入U槽的部位,通过盖构件114的、由端部的台阶构成的按压部114将导向轴G4弹性按入。这样,当通过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支承第一导向轴和第四导向轴时,相对于基体111固定支承第一导向轴G1和第四导向轴G4。
另外,第三支承部BE5和第一塞片的结构与第四支承部BE6和第二塞片的结构相同,因此只表示第三支承部BE5和第一塞片。如图5中的放大图所示,通过盖构件114的塞片堵塞U槽,由此形成支承孔114B,且穿通该支承孔114B,当滑动自如地支承第一支承轴G2、第二支承轴G5时,X机架113A、Y机架113B分别以平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基体111。
另外,对与各机架113A、113B和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112的连结部也进行了精心设计。该例中,按照CCD支架112随X机架113A和Y机架113B的移动而反应灵敏地进行移动的方式,由三点支承CCD支架112,并且对三点的轴承部B1、B2、B3的形状进行精心设计。
如上所述,在CCD支架112上,通过在X方向延伸且固定支承于Y机架113B的第二导向轴G3上沿Y方向被限制且沿X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的两个轴承B1、B2、和在第一导向轴G1上沿X方向及Y方向的双方均不受限制地支承的一个轴承B3这三点进行支承,由此规定CCD支架112相对于基体111的姿势。
于是,利用通过设于盖构件114上的弹簧SP1将CCD支架112朝向纸面里侧施力,支承为:将该CCD支架112的、支承于第一导向轴G1的轴承B3在Y方向上开口,形成夹住该第一导向轴G1的U槽形状的轴承,并使导向轴向U字的一方侧偏倚,从而确定CCD支架112的Z方向的姿势。另外,CCD支架112的、支承于第二导向轴G3的两个轴承B1、B2分别在Z方向和Y方向上具有角,且设有第二导向轴G3穿通的矩形的穿通孔,并靠向矩形的穿通孔的一方侧,从而吸收CCD支架进行移动当中的Y方向的无效行程,且支承CCD支架。
另外,将CCD支架112的、支承于第三导向轴G6的轴承部B4在Z方向上开口,形成夹住第三导向轴G6的U槽形状的轴承,并使第三导向轴G6始终位于该U槽内,使第三导向轴G6在Z方向上不受限制且向X方向的移动受限制,支承CCD支架112也可。
如上所述,CCD支架112被弹簧SP2向X方向施力。因此,第三导向轴G6向轴承部B4的U槽的一方偏倚。由此,吸收CCD支架112移动时的X方向的无效行程。
该轴承部B4设于使CCD支架112沿第一导向轴G1和第三导向轴G3在X方向上滑动时的、由双方的导向轴G1、G2施加到CCD支架112的力矩正好被消除的位置,因此CCD支架112在X方向上平滑地进行移动。
这样,在吸收X方向、Y方向的无效行程的同时,即使被移动机架即CCD支架在Z方向的姿势在滑动中也能够始终保持,由此构成CCD支架112平滑且敏捷的反应受限制的XY机架。
如以上说明的所示,根据本发明的XY机架,实现XY机架,其中得到平面度且组装容易并谋求了制造费降低;和具备该XY机架的拍摄装置。
另外,还实现几乎不会发生摩擦力等的无用的力、能够与机架的移动同步并敏感地移动CCD支架的XY机架。

Claims (14)

1、一种XY机架,其具备:基体、和在与将该基体沿Z方向穿通的中心轴正交的XY平面内相对于该基体能相对移动的被移动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X机架,其将所述中心轴包围半周,以在X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体上,同时将所述被移动机架以在X方向上受限制且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通过沿X方向的滑动使该被移动机架沿X方向移动;
Y机架,其将所述中心轴包围半周,由此与所述X机架共同地包围该中心轴全周,以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体,同时将所述被移动机架以在Y方向上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通过沿Y方向的滑动使该被移动机架沿Y方向移动;
所述X机架通过三点以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体,并规定其相对于该基体的姿势,
所述Y机架通过三点以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体,并规定其相对于该基体的姿势,而且,
所述X机架及所述Y机架共同通过三点支承所述被移动机架,由此规定被移动机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姿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X轴方向上延伸且固定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一导向轴,
所述X机架具有以在Y方向上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并且具有以在X方向上突出且向X方向的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体上的第一支承轴,该X机架通过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和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一支承轴的共计三点支承,由此规定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姿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X轴方向上延伸且固定支承于所述Y机架的第二导向轴,
所述被移动机架具有以在Y方向上受限制且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并且具有以在X方向及Y方向上均不受限制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个轴承,该被移动机架通过支承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和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个轴承的共计三点支承,由此规定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姿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移动机架的支承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轴承,是在Y方向上开口并夹住该第一导向轴的U槽形状的轴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Y方向上延伸且固定支承于所述X机架上的第三导向轴,
所述被移动机架具有:支承于所述第三导向轴使得在X方向上受限制同时在Y方向上移动自如并且对于该被移动机架的姿势不受限制的轴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移动机架的、支承于所述第三导向轴的轴承,是在Z方向上开口并夹住该第三导向轴的U槽形状的轴承。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Y方向上延伸且固定支承于所述基体上的第四导向轴,
所述Y机架具有以在X方向上受限制且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四导向轴上的两个轴承,并且具有以向Y方向突出且向Y方向的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二支承轴,所述Y机架通过支承于所述第四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和支承于所述基体的第二支承轴的共计三点支承,由此规定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姿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X机架、所述Y机架及所述被移动机架从Z方向覆盖的盖构件,
所述基体具有:U槽形状的两个第一支承部,其固定支承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端、并朝向所述盖构件开口;U槽形状的两个第二支承部,其固定支承所述第四导向轴的两端、并朝向所述盖构件开口;U槽形状的第三支承部,其将所述第一支承轴以在X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并朝向所述盖构件开口;和U槽形状的第四支承部,其将所述第二支承轴以在Y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并朝向所述盖构件开口,
所述盖构件具有:
两个第一按压部,其按压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分别由所述两个第一支承部支承的各部分;
两个第二按压部,其按压所述第四导向轴的、分别由所述两个第二支承部支承的各部分;
第一塞片,其堵塞所述第三支承部的、朝向该盖构件的开口,且与该第三支承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支承轴穿通的第一支承孔;
第二塞片,其堵塞所述第四支承部的、朝向该盖构件的开口,且与该第四支承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支承轴穿通的第二支承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于所述盖构件、且将所述被移动机架向Z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构件,
所述被移动机架的、支承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个轴承,具有分别在Z方向和Y方向上具有角且所述第二导向轴穿通的矩形的穿通孔。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磁铁,其固定于所述基体上;
第一线圈基板,其形成有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被固定于所述X机架上,且接受电流的供给,并通过与所述第一磁铁的相互作用而发生使该X机架沿X方向移动的力。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磁铁,其固定于所述基体上;
第二线圈基板,其形成有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被固定于所述Y机架上,且接受电流的供给,并通过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互作用而发生使该Y机架沿Y方向移动的力。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施力构件,其按照使所述被移动机架相对于所述X机架向X方向偏倚的方式施力。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XY机架,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拍摄元件,该拍摄元件固定于所述被移动机架上并接受被拍摄体的成像且输出表示该被拍摄体的图像信号。
14、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所述的XY机架;
在所述拍摄元件上成像被拍摄体的拍摄透镜;和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XY机架以修正由所述拍摄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表现的图像的抖动。
CNA2008101443092A 2007-07-27 2008-07-25 Xy机架及拍摄装置 Pending CN1013545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6646 2007-07-27
JP2007196646 2007-07-27
JP2008169375 2008-06-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518A true CN101354518A (zh) 2009-01-28

Family

ID=40307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443092A Pending CN101354518A (zh) 2007-07-27 2008-07-25 Xy机架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53674A (zh)
CN (1) CN1013545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5445B1 (ko) 2018-01-16 2023-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53674A (ja) 200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49419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10539759B2 (en) Optical system
TWI416240B (zh) 攝影模組
KR100867065B1 (ko) 촬상 장치
CN103376613B (zh) 成像装置
JP5208109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CN101354517A (zh) Xy机架及拍摄装置
JP5188722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CN107924064A (zh) 用于折叠式光学装置的线性滚珠引导音圈电动机
CN113050341A (zh) 相机模块
JP2006350157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該像ぶれ補正装置を備えた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
CN213302731U (zh) 相机模块
JP2009086319A (ja) 防振ユニット、撮影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装置
US11422333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US20090027506A1 (en) XY stage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US20240142748A1 (en) Optical system
CN221351834U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JP2009086320A (ja) 防振ユニット、撮影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装置
CN211698545U (zh) 折叠模块
CN116699865A (zh) 光学系统
US20090027507A1 (en) XY stage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CN101354518A (zh) Xy机架及拍摄装置
CN101902586B (zh) 固体摄像单元、摄影装置以及固体摄像元件固定方法
CN115542506B (zh) 光学调节结构及摄像设备
JP5140502B2 (ja) Xyステージ、および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128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