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7790A -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7790A
CN101347790A CNA2008101352708A CN200810135270A CN101347790A CN 101347790 A CN101347790 A CN 101347790A CN A2008101352708 A CNA2008101352708 A CN A2008101352708A CN 200810135270 A CN200810135270 A CN 200810135270A CN 101347790 A CN101347790 A CN 101347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tter
rice
furrow
main drain
s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52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7790B (zh
Inventor
刘国忠
何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edbud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352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47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47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7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7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77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修建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沟和设置在所述主排水沟之间的比所述主排水沟窄并且浅的次排水沟;所述主排水沟和所述次排水沟均沿基本相同方向设置;通过自然降雨或人工灌溉,所述排水系统将所述盐碱地中的盐碱冲排至河流系统。通过合理设置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的间隔和大小,使得盐碱地溶解出来的盐能及时通过所述排水系统排出盐碱地,达到了排水排盐的目的。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所述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的间隔和大小,所述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无需修得很密,大大节省了修建排水系统的治理成本。

Description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土地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耕地日益减少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开发沿海滩涂地、内陆盐碱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而各类沿海滩涂地、内陆盐碱地(因沿海滩涂地和内陆盐碱地区别于一般的耕地的原因都是含盐量大、难于耕种,所以下文将沿海滩涂地和内陆盐碱地统称为盐碱地)约有800万亩以上,盐碱度在3‰以上、8‰以下的盐碱地因为含盐量大,要么被闲置,要么被勉强利用,就是被勉强利用的,其产量也很低、经济效益很不好。
公开号为CN101024226A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盐碱地排水改良的方法,该方法每间隔0.4-8米挖深26-60厘米的深沟,所述深沟为单向平行沟或者纵横交叉、纵横向疏密不同的平行沟,在开好的深沟底部填埋一层厚3-37厘米的砂子,形成地下排水砂沟;挖与地下排水砂沟连通的排水沟,打地塄,引水灌溉排水。由于需要挖大量深沟,还需要填埋砂子、挖排水沟等大量的劳动,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资,使得治理盐碱地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阻碍了盐碱地的治理。同时上述方法需要在开好的深沟底部填埋一层厚3-27厘米的砂子,影响了上述改造好后的土地的正常使用,给土地后期的耕种带来障碍。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理成本低、效果好的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修建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沟和设置在所述主排水沟之间的比所述主排水沟窄并且浅的次排水沟;所述主排水沟和所述次排水沟均沿基本相同方向设置;通过自然降雨或人工灌溉,所述排水系统将所述盐碱地中的盐碱冲排至河流系统。
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沿与所述主排水沟基本相同方向设置在相邻所述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之间以及相邻的次排水沟之间的,比所述排水沟窄并且浅的垄沟,以及导通所述垄沟和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的横沟。
所述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及垄沟均直接连通所述河流系统。
所述排水沟直接连通所述河流系统,所述垄沟通过所述横沟、所述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与所述河流系统连通,所述垄沟通过所述横沟、所述次排水沟和所述主排水沟与所述河流系统连通。
所述改良盐碱地的方法还包括耕翻土地,其中所述耕翻土地的耕翻深度为0.1-0.25米。
所述耕翻土地的时间在入冬前。
所述主排水沟间距为80-150米,所述次排水沟间距为30-50米,所述垄沟间距为2.5-4.5米;所述横沟间距为25-60米。
所述主排水沟宽1-2.5米、深1-2米,所述次排水沟宽0.7-1.5米、深0.8-1.5米,所述垄沟宽0.2-0.3米、深0.2-0.5米,所述横沟宽0.2-0.8米、深0.2-0.6米。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排水系统的间隔带上种植耐碱植物。
所述方法还包括清除所述排水系统沟底表面的1-5厘米的盐化表土层。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修建主排水沟和设置在所述主排水沟之间的比所述主排水沟窄并且浅的次排水沟两级排水沟,合理地设置了排水沟的间隔和大小,使得盐碱地溶解出来的盐能及时通过所述排水沟排出盐碱地,达到了排水的目的。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排水沟的间隔和大小,所述排水沟无需修得很密,大大节省了修建排水沟的治理成本。本发明的治理方法无需填埋砂子等,对改造后土地的利用没有任何不良影响,治理效果好。同时,通过设置在相邻所述排水沟之间的比所述次排水沟窄并且浅的垄沟,以及设置的导通所述垄沟和排水沟的横沟,更增加了排水系统的畅通性,保证将溶解出来的盐更及时排出。选择在排水沟之间的间隔带上种植耐碱植物,通过植物生产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能更好的改良所述盐碱地,同时还能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治理盐碱地的支出,减少了治理盐碱地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排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主排水沟,2-次排水沟,3-垄沟,4-横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耕翻土地:耕翻需要改良的盐碱地,所述耕翻深度为0.1-0.25米,最好为0.15-0.17米,与普通耕地提倡深耕不同,盐碱地不宜深耕,因为深耕会将深处含盐量大的土壤翻到地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当耕翻深度小于0.1米时,又达不到翻土松土的目的。所述耕翻选择在入冬前进行,可以利用自然冰冻,冻死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同时,翻耕的土地经过冰冻和融化,使得土质松软,改善了土质。
修建排水系统:参见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排水系统包括沿沿基本相同方向设置的主排水沟1、次排水沟2,所述主排水沟1和所述次排水沟2直接连通到河流系统,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排水沟1和次排水沟2统称为排水沟。所述河流系统指所述盐碱地以外的、容纳所述盐碱地排出的积水的河流、沟渠、海洋、运河等系统。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沿与所述主排水沟基本相同方向设置的比所述次排水沟2窄并且浅的垄沟3,在相邻的上述主排水沟1和垄沟3之间、相邻的所述次排水沟2和垄沟3之间、以及相邻的垄沟3之间自然形成宽与垄沟3间距相同的垄,垄上用于种植,通过种植耐碱性植物,在所述耐碱性植物的生长期进行耕翻土地,将所述耐碱性植物的植株掩入盐碱地土壤,可以改良盐碱地土质,增加所述盐碱地的土地肥力,加快对盐碱地的改良;同时也可选择种植有经济效益的耐碱性植物,通过收割还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种植黄麻等。选择垄上种植,是因为垄上土壤的含盐量相对于排水沟底土壤的含盐量相对低,更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避免因被种植在排水沟里植物幼苗被水冲走。当所述排水系统不设所述垄沟3时,植物种植在所述排水系统的间隔带上(当设置垄沟3时,所述间隔带指垄上),能获得同种植在所述垄上一样的种植效果。为了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按照一定间距设置的导通所述垄沟3和次排水沟2及主排水沟1的横沟4。
上述垄沟3可以和所述排水沟一样同时直接连通所述河流系统,这种连接方式下,排水沟和垄沟3同时向盐碱地外排水,垄沟3里的积水即通过横沟4流到排水沟,再通过排水沟冲排至河流系统;同时部分积水也通过垄沟3直接排出至河流系统,使得排水更及时、排水效果好。但是,使得数量众多的垄沟3直接连通到所述河流系统,需要修建很多直接连通垄沟3和河流系统的沟渠,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资、成本相对高。作为一种替代的方法,也可仅有所述排水沟直接连通所述河流系统,所述垄沟3不直接连通所述河流系统,而是通过所述横沟4连通排水沟,垄沟3的积水都通过横沟4流到排水沟,再由排水沟统一将积水排出盐碱地,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但是排水效果不如排水沟和垄沟3同时连通所述河流系统。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主排水沟1的间距(指相邻主排水沟1之间的距离)、次排水沟2的间距(指相邻主排水沟1和次排水沟2、及相邻次排水沟2之间的距离)、垄沟3的间距(指相邻排水沟和垄沟3、及相邻垄沟3之间的距离)、横沟4的间距(指相邻横沟4之间的距离)如表1所示。同时,各实施例主排水沟1、次排水沟2、垄沟3和横沟4自身的大小(包括宽和深)也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垄沟3被设置得最窄、最浅,横沟4次之,次排水沟2再次之,主排水沟1最宽、最深,上述设置使得垄沟3里的积水能及时被疏导到横沟4,横沟4里的积水能及时排出到主排水沟1和次排水沟2,再由排水沟排出至河流系统,保证从垄上排到垄沟3的降雨能及时排出盐碱地。同时上述排水系统通过合理设计主排水沟1和次排水沟2的间距和大小,在保证排水效果良好的前提下,保证治理成本最低,同时使得盐碱地的有效种植面积最大、植物产量高,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Figure A20081013527000071
表1中麻皮产量,指每公顷地收获的黄麻沤制后得到的干麻皮的产量。
上表1中以改良苏北地区盐碱度为5‰的盐碱地、依靠自然降雨改良为例,表1中的各个例子里只是排水系统不同,其他种植条件都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相同。表1中各个沟的宽指最宽处的宽度,深指最深处的深度。
从上表1可以看出,按照公开号为CN101024226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盐碱地排水改良的方法改良上述盐碱地,能获得较好的降低盐碱度的结果,但由于需要修建过多过密的深沟,进而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资,使得治理的成本非常大。同时,由于修建的沟过多过密,在改良土地的同时种植黄麻,由于可种植面积较小,产量较低。而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4的方法,尤其是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的方法能获得相对好的改造盐碱地的效果和较好的黄麻产量,同时选择修建主排水沟1和次排水沟2,选过选择主次两级排水沟之间合适的间隔和每级排水沟的大小,保证了排水效果,同时又大大减少了排水沟的数量,进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资,对于大面积的、长期的盐碱地治理来说,其节省的治理成本更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本发明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上述治理盐碱地的成本,能很好的推动盐碱地的治理工作,增加耕地面积,缓解我国耕地日益减少的问题。
上表1中实施例所示各个沟的间距和大小尺寸是适合于植物的种植面积比较大时,并且所述主排水沟1、次排水沟2、垄沟3、横沟4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任意形状,比如横截面都设置为梯形、倒三角形状等。如果盐碱地太小,可以适当缩小所述各个沟的间距和尺寸。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降雨会带走垄上土壤里的部分盐分,再通过垄沟3、横沟4、排水沟排出盐碱地,使得盐碱地的含盐量越来越少,盐碱度越来越低。而且利用盐碱地含有的盐易溶于水的特点,使溶解到雨水中的盐及时排出。同时,定期清除所述排水系统沟底表面的1-5厘米的盐化表土层,能达到加快治理所述盐碱地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以自然降雨排水为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考虑到有些地区降雨量小、或者利用天然降雨治理上述盐碱地的周期相对长,自然会想到人工灌溉加快上述盐碱地的治理。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修建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沟(1)和设置在所述主排水沟(1)之间的比所述主排水沟(1)窄并且浅的次排水沟(2);所述主排水沟(1)和所述次排水沟(2)均沿基本相同方向设置;
通过自然降雨或人工灌溉,所述排水系统将所述盐碱地中的盐碱冲排至河流系统。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沿与所述主排水沟(1)基本相同方向设置在相邻所述主排水沟(1)和次排水沟(2)之间以及相邻的次排水沟(2)之间的,比所述次排水沟(2)窄并且浅的垄沟(3),以及导通所述垄沟(3)和主排水沟(1)及次排水沟(2)的横沟(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沟(1)和所述次排水沟(2)及垄沟(3)均直接连通所述河流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沟(1)和所述次排水沟(2)直接连通所述河流系统,所述垄沟(3)通过所述横沟(4)、所述所述次排水沟(2)和主排水沟(1)与所述河流系统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耕翻土地,其中所述耕翻土地的耕翻深度为0.1-0.25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耕翻土地时间在入冬前。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沟(1)间距为80-150米,所述次排水沟(2)间距为30-50米,所述垄沟(3)间距为2.5-4.5米;所述横沟(4)间距为25-60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沟(1)宽1-2.5米、深1-2米,所述次排水沟(2)宽0.7-1.5米、深0.8-1.5米,所述垄沟(3)宽0.2-0.3米、深0.2-0.5米,所述横沟(4)宽0.2-0.8米、深0.2-0.6米。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排水系统的间隔带上种植耐碱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清除所述排水系统沟底表面的1-5厘米的盐化表土层。
CN2008101352708A 2008-08-07 2008-08-07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7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52708A CN101347790B (zh) 2008-08-07 2008-08-07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52708A CN101347790B (zh) 2008-08-07 2008-08-07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7790A true CN101347790A (zh) 2009-01-21
CN101347790B CN101347790B (zh) 2011-12-21

Family

ID=4026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527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7790B (zh) 2008-08-07 2008-08-07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4779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715A (zh) * 2011-02-17 2011-06-01 山东大学 利用明沟暗填料层改良重度盐碱地的方法
CN102160480A (zh) * 2010-12-30 2011-08-24 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灌排生态改良方法
CN102612883A (zh) * 2012-04-19 2012-08-01 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N104550219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粉垄暗沟系统设置修复被污染土壤方法
RU2792673C1 (ru) * 2022-06-20 2023-03-2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аграрны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Республики Дагестан" Способ мелиорации земель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5511C (zh) * 2004-10-28 2007-12-19 刘太祥 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方法
CN1759943A (zh) * 2005-03-15 2006-04-19 徐丰仁 一种治理改造利用盐碱地的方法
CN100500312C (zh) * 2007-04-16 2009-06-17 张耀文 盐碱地排碱改良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0480A (zh) * 2010-12-30 2011-08-24 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灌排生态改良方法
CN102160480B (zh) * 2010-12-30 2012-07-25 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灌排生态改良方法
CN102077715A (zh) * 2011-02-17 2011-06-01 山东大学 利用明沟暗填料层改良重度盐碱地的方法
CN102077715B (zh) * 2011-02-17 2012-02-01 山东大学 利用明沟暗填料层改良重度盐碱地的方法
CN102612883A (zh) * 2012-04-19 2012-08-01 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N102612883B (zh) * 2012-04-19 2014-08-13 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
CN104550219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粉垄暗沟系统设置修复被污染土壤方法
RU2792673C1 (ru) * 2022-06-20 2023-03-2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аграрны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Республики Дагестан" Способ мелиорации земел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7790B (zh)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9274B (zh) 一种大规模沿海新围垦滩涂农地生态化开发的集成方法
CN101779537B (zh) 旱地作物粉垄栽培方法
CN102067753B (zh) 一种将盐碱地变为良田的长效治理方法
CN104429214B (zh) 一种用工程-化学-淡化节水技术初步改造盐碱地方法
CN103262689B (zh) 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改良的绿化方法
CN101361421B (zh) 一种浅槽改良原位修复盐碱地种植植物的方法
CN104472049A (zh) 一种内陆重度盐碱荒地快速改良方法
CN106358481B (zh) 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
CN107182336B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耕层下铺膜阻盐改良方法
CN101305673A (zh) 在盐碱地种植黄麻的方法
CN109168391A (zh) 一种铁尾矿土壤化的方法
CN110521322A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系统与方法
CN110073756A (zh) 一种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高效改良方法
CN106068754B (zh) 粉砂淤泥质滨海潮滩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07155790A (zh) 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秸秆改良盐碱土质的方法
CN101496477A (zh) 一种大葱栽培方法
CN101347790B (zh)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CN106718510A (zh) 牡丹的栽培方法
CN104541641A (zh) 一种粉垄暗沟系统设置使土壤淡盐排盐增产方法
CN208445984U (zh) 一种土石田埂防渗处理结构
CN109041623A (zh) 一种盐碱地综合治理方法
CN106478263B (zh) 一种盐碱地玉米种植方法
CN103314760A (zh) 一种无性系茶树定植方法
CN103109616A (zh) 一种二叠系采煤沉陷灰、泥岩层风化区水田漏水的修复方法
CN104067720B (zh) 煤矿采空沉陷稳定区损毁水田的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meliorating alkaline lan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Pledgee: Industri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Changshu branch

Pledgor: Zijinhua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Registration number: 2014320010004

PLD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on pledge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