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5917A - 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5917A
CN101345917A CNA2008101196998A CN200810119699A CN101345917A CN 101345917 A CN101345917 A CN 101345917A CN A2008101196998 A CNA2008101196998 A CN A2008101196998A CN 200810119699 A CN200810119699 A CN 200810119699A CN 101345917 A CN101345917 A CN 101345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ixed telephone
mode
cal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196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向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di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i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i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di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1196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45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45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59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的连接状态,如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则,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呼叫转移,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呼叫转移方式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装置,该方法和装置能够简单、快速的实现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之间的呼叫转移,且,提高了呼叫转移操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终端(以下简称终端)如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可以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以手机为例,目前的手机为用户提供了呼叫转移功能。呼叫转移的主要功能是:如果手机用户无法接听电话或不愿接听电话时,可以将该手机号码的来电转移到其它电话号码上。一般的,手机用户使用上述呼叫转移功能时,需要进入手机提供的特定菜单中选择呼叫转移功能,之后,输入需要呼叫转移至的电话号码。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上述呼叫转移只能通过在终端,例如手机的菜单中设定特定菜单,用户到该特定菜单中进行选择操作的方式实现,用户操作过程复杂、繁琐,效率低,且不够智能化;另外,用户每次进行呼叫转移操作时,均需输入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经常性的重复操作很容易发生易忽略的错误,例如用户输入错误的号码从而呼叫转移至错误的号码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能够简单、快速的实现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之间的呼叫转移,且,提高了呼叫转移操作的准确性。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所述终端为支持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双模终端或多模终端,该方法包括:
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的连接状态,如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则,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呼叫转移,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呼叫转移方式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
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判断终端未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呼叫转移,则取消呼叫转移,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判断终端未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或者,如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呼叫转移;则,
终端保持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
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所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该号码对应的移动网络,使用该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所述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当呼叫转移方式为自动呼叫转移时,所述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具体为:直接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
当呼叫转移方式为一键呼叫转移时,所述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具体为:等待并确定进行呼叫转移后,确定所需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并将终端呼叫转移至所述固定电话号码上。
将终端呼叫转移至固定电话号码上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该固定电话号码并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支持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双模终端或多模终端中,该装置包括:连接状态判断模块、接听方式管理模块、以及呼转方式管理模块,其中,
连接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自身所属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的连接状态,将连接状态的判断结果发送给接听方式管理模块;
接听方式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以及自身所属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确定终端相应保持电话接听方式、或进行电话接听方式的转换,并在确定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呼叫转移时,向呼转方式管理模块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呼转方式管理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呼叫转移方式以及设定的固定电话号码,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所述固定电话号码上。
其中,接听方式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确定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时,向正常接听管理模块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相应的,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正常接听管理模块,用于使用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正常接听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确定正常接听时所需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移动网络。
呼转方式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使用所述固定电话号码,并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首先,当终端判断自身与固定电话网络成功连接后,则自动呼叫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固定电话号码,或者,通过用户的一键操作触发呼叫转移操作,将终端呼叫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固定电话号码,简单、快速的实现了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之间的呼叫转移,增强了用户体验,并使得终端更加智能化;
其次,由用户预先设定所需呼叫转移至的一个或几个固定电话号码,无需每次进行呼叫转移操作时再由用户输入,提高了用户输入的固定电话号码的准确度,且,只需用户进行一键操作甚至无需用户操作即可完成终端呼叫转移至某一设定的固定电话号码,从而减少了呼叫转移过程中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同样增强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用户对终端的要求,例如在使用手机时想体验不同网络的服务,双模终端应运而生。所谓的“双模”就是工作在两个网络模式下。一般而言,所述两个网络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Mobile)网络和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网络。以双模手机为例,“GSM/CDMA双模手机”即是指同时支持GSM以及CDMA两种网络通信技术的手机。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实际操作需要,手机可以在两种网络模式下切换。如果在其中一种网络模式下,手机通信质量不高或者出现其他不良通信现象时,手机可以转换到另外一个网络模式下工作,从而扩大手机的通话频率,提高通信的稳定性。
然而,CDMA、GSM等移动网络,均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例如,通话质量不如固定电话网络好,费用相对于固定电话网络较昂贵等,由此,在专利名称为“双模移动通信终端及多模移动通信终端”的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可以在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进行切换的双模、或多模移动通信终端。当该终端以手机的方式实现时,将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并设置为来电呼叫转移至设置的固定电话号码上,例如,在家的时候,可以将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并设置手机为来电呼叫转移至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上,从而将所有手机来电变为用固定电话方式接听,达到降低通话辐射和获得更清晰话质的效果。
基于上述的双模终端和多模终端,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持续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的连接状态,在合适的时刻,通过自动呼叫转移或一键呼叫转移的呼叫转移方式,将终端呼叫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固定电话号码上,从而简单、方便的实现终端从移动电话号码呼叫转移至固定电话号码,且减少了用户的误操作。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的实现。
在本发明所述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中,需要预先在终端的特定菜单中设置所需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固定电话号码。其中,移动电话号码即为双模终端对应的移动电话号码、或者多模终端对应的至少一个移动电话号码;固定电话号码可以为家用电话号码、公司电话号码等,可设置1个或者多个,具体数量根据终端实际应用中所能提供的设定数量确定。而且,在本发明的呼叫转移方法中,还需要预先在终端的特定菜单中设置所需使用的呼叫转移方式,例如自动呼叫转移、一键呼叫转移等。
图1为本发明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双模终端中。在图1所示的方法中,呼叫转移方式仅包括自动呼叫转移、以及一键呼叫转移。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的连接状态,当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时,执行步骤102,当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未连接时,执行步骤106。
其中,终端持续进行本步骤中所述判断操作。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终端实现固定电话功能的方式,确定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状态的方法。例如,当终端自身可以完成固定电话功能,直接将固定电话线通过合适的接口连接到终端上,实现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时,则,可以直接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直接是否成功连接;或者,终端也可以作为无绳电话的子机,通过与连接固定电话网络的基座通信,实现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此时,可通过判断终端是否与基座成功联机实现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是否连接的目的。
步骤102:判断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或呼叫转移,如果为正常接听,则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7。
其中,所述正常接听是指:终端使用移动电话号码以及对应的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的处理和接听。其中,移动网络根据终端所支持的移动网络或者所使用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移动网络有关,这里并不限制。
步骤103: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呼叫转移,并查询所设置的呼叫转移方式,如果为自动呼叫转移,则执行步骤104;如果为一键呼叫转移,则执行步骤105。
其中,所述所设置的呼叫转移方式由终端为用户提供设置界面,由用户在本步骤执行之前预先设定。
步骤104:直接将终端呼叫转移至设定的固定电话号码上,使用该固定电话号码并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当前处理流程结束。
一般的,将呼叫转移方式设置为自动呼叫转移时,最好只设定一个终端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但是,也允许用户设定多个固定电话号码,此时,可以通过提示用户设定固定电话号码优先级的方式确定自动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例如,用户设定了2个固定电话号码——电话号码1和电话号码2,此时,可以设定其中的一个固定电话号码——电话号码1优先级较高,则本步骤中将直接呼叫转移至优先级较高的固定电话号码——电话号码1上。
步骤105:等待用户确定进行呼叫转移后,确定所需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并将终端呼叫转移至所确定的固定电话号码上,使用该固定电话号码并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当前处理流程结束。
其中,用户可以预先设定多个固定电话号码,当用户通过对设定的按键操作确定进行呼叫转移后,用户选择所需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但是,如果用户预先只设定了一个固定电话号码,则所述确定所需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步骤可以直接由终端默认确定,无须用户选择固定电话号码。
甚至,在终端的具体实现中,也可以允许用户设定一键呼叫转移至的每个固定电话号码对应一个按键,从而用户通过操作不同的按键确定所需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
步骤106:判断终端当前的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方式或呼叫转移方式,如果为正常接听方式,则执行步骤107;否则,执行步骤108。
步骤107:保持当前电话接听方式,利用相应的移动网络技术或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当前处理流程结束。
如果当前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则继续使用相应的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该号码对应的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如果当前电话接听方式为呼叫转移,则继续使用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并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步骤108:取消呼叫转移,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使用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当前处理流程结束。
图2为本发明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设置于手机中,实现双模手机的呼叫转移。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连接状态判断模块210、接听方式管理模块220、呼转方式管理模块230、以及正常接听管理模块240,其中,
连接状态判断模块210,用于判断自身所属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的连接状态,将连接状态的判断结果发送给接听方式管理模块220。
接听方式管理模块220,用于接收到所述连接状态的判断结果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以及自身所属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确定终端相应保持电话接听方式、或进行电话接听方式的转换,并且,在确定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呼叫转移时,向呼转方式管理模块230发送呼转控制信号;确定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时,向正常接听管理模块240发送正常接听控制信号。
具体的,当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时,自动或等待用户确认后,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呼叫转移,向呼转方式管理模块230发送呼转控制信号;当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电话接听方式为呼叫转移时,保持当前电话接听方式,不进行其他处理;当连接状态为未连接,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时,同样保持的当前电话接听方式,不进行其他处理;当连接状态为未连接,电话接听方式为呼叫转移时,取消呼叫转移,并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向正常接听管理模块240发送正常接听控制信号。
呼转方式管理模块230,用于根据设定的呼叫转移方式以及预先设定的固定电话号码,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具体的,呼转方式管理模块230接收到所述呼转控制信号时,如设定的呼叫转移方式为自动呼叫转移,则将终端直接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如设定的呼叫转移方式为一键呼叫转移时,等待用户确认后,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
正常接听管理模块240,用于接收到所述正常接听控制信号后,使用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图1和图2所示的方法和装置均应用于支持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双模终端中,进一步地,本发明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和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多模终端中,所述多模终端具体为:可以支持固定电话网路技术以及一个以上的移动网络技术的终端。当本发明所述方法应用于多模终端时,与图1所示方法的区别在于:
(1)初始设定移动电话号码时,需设定每个移动网络对应的移动电话号码;
(2)步骤108中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时,需从多个移动电话号码中由用户选择或者终端默认选择所需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该移动电话号码所对应的移动网络技术,从而使得终端可以使用所述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相应的移动网络技术处理来电。
当本发明所述装置应用于多模终端时,与图2所示装置的区别在于:
正常接听管理模块240,用于接收到所述正常接听控制信号后,从多个移动电话号码中确定所需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该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移动网络,之后,使用该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所述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呼叫转移方法的过程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中的对应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支持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双模终端或多模终端,该方法包括:
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的连接状态,如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则,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呼叫转移,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呼叫转移方式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判断终端未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呼叫转移,则取消呼叫转移,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判断终端未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正常接听;或者,如判断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且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为呼叫转移;则,
终端保持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所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该号码对应的移动网络,使用该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所述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呼叫转移方式为自动呼叫转移时,所述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具体为:直接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
当呼叫转移方式为一键呼叫转移时,所述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上具体为:等待并确定进行呼叫转移后,确定所需呼叫转移至的固定电话号码,并将终端呼叫转移至所述固定电话号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终端呼叫转移至固定电话号码上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该固定电话号码并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7、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支持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双模终端或多模终端中,该装置包括:连接状态判断模块、接听方式管理模块、以及呼转方式管理模块,其中,
连接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自身所属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的连接状态,将连接状态的判断结果发送给接听方式管理模块;
接听方式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以及自身所属终端当前的电话接听方式,确定终端相应保持电话接听方式、或进行电话接听方式的转换,并在确定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呼叫转移时,向呼转方式管理模块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呼转方式管理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呼叫转移方式以及设定的固定电话号码,将终端呼叫转移至相应的所述固定电话号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听方式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确定电话接听方式转换为正常接听时,向正常接听管理模块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相应的,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正常接听管理模块,用于使用移动电话号码并利用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移动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常接听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确定正常接听时所需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以及移动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呼转方式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使用所述固定电话号码,并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技术进行来电处理。
CNA2008101196998A 2008-09-05 2008-09-05 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345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196998A CN101345917A (zh) 2008-09-05 2008-09-05 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196998A CN101345917A (zh) 2008-09-05 2008-09-05 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5917A true CN101345917A (zh) 2009-01-14

Family

ID=4024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196998A Pending CN101345917A (zh) 2008-09-05 2008-09-05 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4591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340A (zh) * 2009-06-05 2010-09-08 韩燕� 一种多号码电话通信服务系统
CN103533131A (zh) * 2013-09-29 2014-01-22 国家电网公司 通过nfc近场通讯实现智能手机与电话座机协同处理信息的方法
CN104410958A (zh) * 2014-12-19 2015-03-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呼叫同步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340A (zh) * 2009-06-05 2010-09-08 韩燕� 一种多号码电话通信服务系统
CN103533131A (zh) * 2013-09-29 2014-01-22 国家电网公司 通过nfc近场通讯实现智能手机与电话座机协同处理信息的方法
CN104410958A (zh) * 2014-12-19 2015-03-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呼叫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04410958B (zh) * 2014-12-19 2018-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呼叫同步系统及方法
US10057737B2 (en) 2014-12-19 2018-08-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all synchroniz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86773B1 (en)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call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1098547B (zh) 一种双模移动电话中实现呼叫的方法
CN102348179A (zh) 一种多卡终端呼叫等待方法及多卡终端
CN101296433A (zh) 手机在低电量时自动激活呼叫转移的方法
US7463726B2 (en) Remotely selecting an economical communications transmission medium
CN103428797A (zh) 移动终端和拨号切换方法
CN10144258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锁屏/锁键方法和系统及其移动终端
US85887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device for reestablishing a call
CN1585541A (zh) 多模式手机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CN1296354A (zh) 电信网络中通过呼叫转移业务建立呼叫连接的方法
CN101146298A (zh) 多模移动终端实现呼叫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6049719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utomatic call diversion or forwarding
CN101310509A (zh) 在选择性呼叫无线电设备中处理呼叫及其方法
CN101345917A (zh) 一种实现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0401819C (zh) 便携终端的通话中语音消息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CN101159452B (zh) 多卡终端的主被叫处理方法、处理模块及终端系统
EP2396997B1 (en) Converged cordless and cellular phone system
JP4377524B2 (ja) 無線電話のボイスメールシステムアクセス番号自動プログラミング方法
KR101978241B1 (ko) 듀얼 심 카드가 구비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장치 및 방법
CN101521864A (zh) 一种实现呼叫智能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89117B (zh) 根据拨出号码自动切换通信系统的通话方法
CN101330733A (zh) 一种多模终端呼叫控制的实现方法
CN101009891A (zh) 多模移动终端拨号方法与系统
CN101600266B (zh) 一种网关及支持一机多号的方法
CN101212472B (zh) 支持移动终端建立多个点对点协议连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