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0388A - 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0388A
CN101340388A CNA2008101473810A CN200810147381A CN101340388A CN 101340388 A CN101340388 A CN 101340388A CN A2008101473810 A CNA2008101473810 A CN A2008101473810A CN 200810147381 A CN200810147381 A CN 200810147381A CN 101340388 A CN101340388 A CN 101340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unusual
call volume
network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73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0388B (zh
Inventor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473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403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40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0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0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03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根据该性能信息确定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发送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的第一通知;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或发送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使收到上述通知的设备减少相应的呼叫量。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系统包括:控制设备和至少两个发送设备。本发明提高了网络流量控制的准确性,降低了网元出现过载甚至崩溃的几率。

Description

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信网络中,整个网络的业务流向和负荷分布主要采用人工规划的方式。当业务模型与预期的不一致,或者发生故障和灾害时,会导致网络中的某些节点不能正常工作,使整个网络的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个VMSC(Visited Mobile Switching Centre,拜访移动交换中心)与两个TMSC(Tandem Mobile Switching Centre,汇接移动交换中心)相连,该VMSC发送到两个TMSC的呼叫量各是100个,当其中一条VMSC到TMSC的链路中断时,则该VMSC会将呼叫都发至另一条没有发生故障的链路上,从而导致与该链路相连的TMSC的负荷增大到200,两个TMSC的负荷严重不均衡。如果TMSC的负荷超过了自身的最大承受能力,则会导致呼叫失败,甚至可能导致TMSC崩溃。
现有的网元通常只负责保护自己,对其它网元的情况不做处理。当有网元(如TMSC)发生过载时,该网元会将超过自身容量的呼叫做拒绝处理,以降低自身的负荷,保护自己不崩溃。而且过载的网元可以采用负荷过载的通知机制,如ACC(Automatic Congestion Control,自动拥塞控制)机制,在发生过载后给相邻的网元发送消息通知本端过载。另外,现有的网元还可以采用探测的方式探测两个网元之间的业务成功率,如果探测到成功率很低,则源网元会降低到目的网元的业务量,进行流量控制。如VMSC1探测到某业务(经过TMSC)到远端VMSC4之间的成功率很低,则降低自身到VMSC4的业务量,实现流量控制效果。
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后,发明人发现:由于发生过载的网元拒绝呼叫,可能导致用户不断地重复拨打,从而导致与过载网元相连的VMSC接收的呼叫持续升高,甚至过载崩溃。采用探测方式的技术中,仅仅根据源网元与目的网元之间的业务成功率进行流量控制,比较片面,如果成功率低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源网元与目的网元之间的链路造成的,则降低源网元到目的网元的业务量可能无法达到准确控制流量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在网络出现异常后提高流量控制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中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
根据所述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
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发往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
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所述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中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收到的所述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发往所述异常链路的呼叫量,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所述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设备和至少两个发送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用于发送性能信息;
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接收至少两个所述发送设备发来的性能信息,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发送设备的性能信息确定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所述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收集的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进行判断,并在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发送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的通知,在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通知或发送减少经过该异常的呼叫量的通知,使收到通知的设备可以根据该通知减少呼叫量进行流量控制,从而提高了网络流量控制的准确性,降低了网元出现过载甚至崩溃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的一种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的再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包括:
101:接收网络中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
102:根据接收到的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上述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执行103;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执行104;当确定出链路和网元均无异常时,流程结束;
103:在上述网络中发送减少该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该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进行流量控制;流程结束;
104:在上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该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该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流程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网络中的任一网元执行,也可以由网管设备执行。如果是网元执行,则该网元接收网络中的其它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如果是网管设备执行,则网管设备接收网络中的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为了达到更好的流量控制效果,网管设备可以接收网络中所有网元的性能信息,网元可以接收除自身以外的所有网元的性能信息,接收到性能信息的网元或网管设备根据该信息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控制,下面具体说明。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具体包括:
201:接收网络中的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
其中,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网元的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服务成功率、呼叫成功率、报文处理能力以及相邻链路的负荷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202:根据收到的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执行203;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执行204;当确定出链路和网元均没有发生异常时,不进行流量控制,流程可以结束。
其中,网元发生异常有多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网元的某项性能超过预设的阈值,或者网元的某项性能低于预设的阈值,或者网元发生故障等等。如网元的CPU占用率为90%,超过预设的阈值80%,则判定该网元发生异常;再如网元的呼叫成功率为30%,低于预设的阈值60%,则判定该网元发生异常。链路发生异常也有多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链路中断、链路负荷超过预设的阈值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中网元的异常和链路的异常并不局限于由于呼叫量的变化而带来的异常,包括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异常,如某条链路中的处理板有3块,每块处理板的带宽能力为100MB,当其中2块处理板发生损坏时,则导致该条链路的带宽能力由300MB降低为100MB,如果预设的阈值为200MB,则判定该链路发生异常。
另外,对链路或网元进行判断时参考的阈值也可以是网元上报的阈值,而不是预设的阈值,如某条链路初始配置的负荷能力为200MB,当该链路发生受损后,相邻的网元上报该链路目前的负荷能力为100MB,以及该链路实际承受的负荷为120MB,则根据网元上报的阈值和实际承受情况判定该链路异常。
203:当异常链路两端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Service OriginatingNetwork Element,SONE),则向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送消息,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VMSC)减少发往异常链路的呼叫量;其中,SONE是指网络中可以主动发起业务的初始网元,如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的VMSC、以及主动发起电话会议的网元等等,然后流程结束。
进一步地,如果与上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连的其它链路未发生异常,还可以同时通知上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链路的呼叫量,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收到通知后,可以控制总呼叫量不变,减少发往异常链路的呼叫量,增加发往所述其它链路的呼叫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其它链路的负荷也比较重,则将总呼叫量也减少。如果异常链路两端的设备中有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non-SONE),则不通知该non-SONE其中,non-SONE是指对于端到端的会话来说,不能主动发起业务的网元,如中继设备TMSC等。
以图3所示的组网举例说明没有网管设备的应用场景,VMSC1分别与TMSC2和TMSC3相连,且TMSC2和TMSC3均与VMSC4相连,另外,VMSC5也分别与TMSC2和TMSC3相连。其中,VMSC1发送到TMSC2和TMSC3的呼叫量各是100个,VMSC5发送到TMSC2和TMSC3的呼叫量也各是100个。假设VMSC1接收各网元上报的性能信息,当VMSC1根据性能信息判断出VMSC5与TMSC3之间的链路负荷过高发生异常时(如图中虚线所示),则发送消息给VMSC5,通知VMSC5减少发往该链路的呼叫量,如果VMSC5和TMSC2之间的链路未出现异常,进一步地,还可以通知VMSC5增加发往该链路的呼叫量;相应地,VMSC5收到上述消息后,可以减少到TMSC3的呼叫量,增加到TMSC2的呼叫量,如VMSC5将各为100个的呼叫量更改为向TMSC2发送190个呼叫,向TMSC3发送10个呼叫等等,从而达到提高网络流量控制的准确性的目的,提高网络的效率。
进一步地,当上述异常链路恢复正常后,还可以向该链路两端的设备中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VMSC)发送消息,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该链路的呼叫量,如果异常后已通知增加发往其它链路的呼叫量,则此时还通知减少发往其它链路的呼叫量。其中,异常链路恢复正常是指链路异常时未满足的条件此时能够满足,如链路中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连接,或链路负荷超过阈值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为低于阈值等等。
204:判断发生异常的网元的类型,即判断该网元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还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果该网元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执行205;如果该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执行206。
205:通知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上述发生异常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的呼叫量,然后流程结束。
206:通知与发生异常的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进一步地,对于与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来说,如果与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其它网元未发生异常,则还可以同时通知该与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与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收到上述通知后,减少发往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增加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是否减少总呼叫量,然后流程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中,减少呼叫量并不局限于减少部分呼叫量,如将呼叫量由100减至50,还包括减少全部呼叫量,如将呼叫量由100减至0,这种情况下减少呼叫量的设备将呼叫量减至0后,则不发送呼叫量,该方式可以应用于链路发生中断或网元发生故障等无法承载呼叫量的场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异常链路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当异常链路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一值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该第一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异常链路在未发生异常时能够承载呼叫量的最大个数;当异常网元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当异常网元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二值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该第二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最大个数;所述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三值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该第三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的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最大个数。例如,异常链路在未发生异常时能够承载的呼叫量的最大个数为100,则预设的第一值可以为1至100中的任一值;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最大个数为80,则预设的第二值可以为1至80中的任一值,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最大个数为200,则预设的第三值可以为1至200中的任一值等等。
仍以图3所示的组网为例,假设VMSC1根据接收的各网元上报的性能信息,判断出VMSC5与TMSC3之间的链路负荷过高发生异常(如图中虚线所示),且通知VMSC5进行流量调整,当VMSC5将各为100个的呼叫量更改为向TMSC2发送190个呼叫,向TMSC3发送10个呼叫后,TMSC2的负荷会随之增大,当TMSC2的负荷超过阈值时,则VMSC1根据TMSC2上报的负荷信息与预设的TMSC2负荷的阈值进行判断,可以得知TMSC2发生异常,如TMSC2的负荷阈值为250个呼叫,由于TMSC2从VMSC5处接收190个呼叫,从VMSC1处接收100个呼叫,总共为290个呼叫,因此超过了250个的阈值,则VMSC1判定TMSC2发生异常。因此VMSC1发送消息通知与TMSC2相邻的VMSC4减少发往TMSC2的呼叫量,进一步地,如果TMSC3未发生异常以及TMSC3和VMSC4之间的链路也未发生异常,则还可以通知VMSC4增加发往TMSC3的呼叫量,VMSC4收到消息后,则相应地调整发往TMSC2和TMSC3的呼叫量。另外,VMSC1自身也会调整呼叫量,减少发往TMSC2的呼叫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发往TMSC3的呼叫量,从而降低了TMSC2的负荷,避免TMSC2中转的呼叫丢失以及TMSC2由于过载而崩溃。以上是以VMSC1接收各网元上报的性能信息并发起网络流量控制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实际应用中,其它网元也可以实现。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异常网元为业务初始发起网元且恢复正常后,通知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目的地址为该恢复正常后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的呼叫量;当异常网元为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且恢复正常后,通知与该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该恢复正常后的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的呼叫量,如果异常后已通知增加发往其它网元的呼叫量,则此时还可以通知减少发往其它网元的呼叫量。其中,异常网元恢复正常是指网元异常时不能满足的条件此时能够满足,如网元的CPU占用率超过阈值一段时间后又低于该阈值,或者网元发生故障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等等。
上述方法中发送通知可以具体为发送MML(Man-Machine Language,人机语言)指令进行通知,在该指令中携带如何调整流量的信息,如减少到一个网元的业务量,增加到另一个网元的业务量等等。增加和减少的业务量的具体比例也可以携带在该指令中,如果不携带,也可以由接收该通知的网元在本地进行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网元上报性能信息通常为定时上报,即可以预设上报周期,如5分钟或1小时等等。为了提高网络流量控制的实时性,可以缩短网元上报的周期,如10秒或30秒等等,相应地,网元上报的性能信息可以为部分性能信息,即将当前的性能信息分几次上报,也可以为处理后的性能信息,如将发生变化的性能信息进行上报,与上次上报的内容相同的信息则本次不进行上报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网元和网管之间接口的开放性,还可以定义标准的北向接口(网元上与网管设备相连的接口),从而利于网元开放和接入多个厂家的设备,应用更方便、灵活。
以图4所示的组网为例说明有网管设备的应用场景,网管设备分别与4个网元相连,网元1、网元2、网元3和网元4,且网元1分别与网元2和网元3相连,网元2和网元3均与网元4相连。4个网元之间存在4条链路,如图中①、②、③和④所示。各个网元按照预设的周期向网管设备上报性能信息。如网元1上报:自身CPU占用率、链路1和链路2的上行和下行的负荷信息、以及网元1到其它三个网元的各种业务的试呼叫数量、成功呼叫数量、失败呼叫数量和呼叫失败原因等等。网管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网元1上报的呼叫量和呼叫成功率后,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的信息。
表1
  时间   到网元2的呼叫  到网元3的呼叫  经过网元2到网元4的呼叫  经过网元3到网元4的呼叫  所有到网元4的呼叫
  0:0:0   发起量100成功率63%  发起量100成功率60%  发起量25成功率60%  发起量25成功率60%  发起量50成功率60%
  0:0:30   发起量100成功率63%  发起量100成功率60%  发起量25成功率30%  发起量25成功率60%  发起量50成功率45%
  0:1:0   发起量100成功率63%  发起量100成功率60%  发起量25成功率30%  发起量25成功率60%  发起量50成功率45%
由上述表1可知,网元1到网元4的呼叫量为50个,在0:0:0时刻的呼叫成功率为60%,有30个呼叫是成功的,在0:0:30时刻的呼叫成功率下降为45%,而且由于网元1到网元2的呼叫成功率未变,网元1经过网元2到网元4的呼叫成功率由60%降低至30%,由此网管设备可以初步判定是网元2或链路③发生异常,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导致的呼叫成功率降低,可以继续观察一个周期,结果在下一个周期0:1:0时刻收集的信息中情况没有变化,因此网管设备可以确定是网元2或链路③发生异常,假设结合网元2、网元3和网元4上报的性能信息,网管设备判断出是网元2发生异常,则向网元1和网元4发送消息通知减少经过网元2的呼叫量,相应地增加经过网元3的呼叫量。调整呼叫量的比例可以经过计算将结果配置在通知指令中发出,以通知网元1为例,调整的比例可以如表2所示,调整后的比例可以为经过网元2到网元4的呼叫量为30%,即50个*30%=15个,经过网元3到网元4的呼叫量为70%,即50个*70%=35个。
表2
  呼叫比例   网元1经过网元2到网元4   网元1经过网元3到网元4
  调整前   50%   50%
  调整后   30%   70%
另外,为了保持调整后的呼叫成功率不发生改变,还可以按如下计算的结果进行调整:
根据当前呼叫成功的个数25*30%=7.5个,保持呼叫成功率60%不变,则网元1经过网元2到网元4的呼叫发起量可以调整为7.5/60%=12.5个,相应地,网元1经过网元3到网元4的呼叫发起量为50-12.5=37.5个,网管设备按照此计算结果发送通知给网元1后,网元1按此结果调整呼叫发起量,可以保持网元1经过网元2到网元4的呼叫成功率仍为60%。在后续的上报周期内,网管设备收到的网元1的信息可以如表3所示,由此可知经过流量调整后,网络的性能没有受到影响,恢复到正常水平。
表3
  时间   到网元2的呼叫  到网元3的呼叫  经过网元2到网元4的呼叫  经过网元3到网元4的呼叫  所有到网元4的呼叫
  0:1:30   发起量100成功率63%  发起量100成功率60%  发起量12.5成功率60%  发起量37.5成功率60%  发起量50成功率60%
  0:2:0   发起量100成功率63%  发起量100成功率60%  发起量12.5成功率60%  发起量37.5成功率60%  发起量50成功率60%
  0:2:30   发起量100成功率63%  发起量100成功率60%  发起量12.5成功率60%  发起量37.5成功率60%  发起量50成功率6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由网络中的任一网元执行,或者由网管设备执行,还可以同时由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执行,即在网络中有多个节点收集网元的性能信息,各个节点可以在收集的信息中分析与自己相关的内容,进行判断并控制自身做相应的流量调整,从而达到更好地对整个网络的流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收集的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进行判断,在确定出网络中的异常链路时发送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的通知,在确定出网络中的异常网元时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通知或发送减少经过该异常的呼叫量的通知,使收到该通知的设备可以减少呼叫量进行流量调整,从而提高了网络流量控制的准确性,降低了网元出现过载甚至崩溃的几率。进一步地,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如果该异常链路两端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所连的其它链路未发生异常,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其它链路的呼叫量;确定出异常的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对于该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果与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其它网元未发生异常,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其它网元的呼叫量;从而提高了网络出现异常后业务自动均衡的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和网络的利用率。根据缩短后的上报周期收集的网元性能信息进行流量控制,提高了网络流量控制的实时性,可以满足全网快速自动调整的需求,避免了网络恶化的可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生异常后,可以通知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与现有的过载通知机制中只能通知相邻的节点有网元过载相比,克服了通知消息无法扩散到远端节点的缺点,而且不仅能通知过载还能通知网络异常,提高了通知过载等网络异常状况的有效性,且实用性较强。与现有的采用探测方式的技术相比,不是简单地根据两个网元之间的业务成功率来进行判断和流量控制,而是通过收集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进行判断处理,尤其可以应用于接收网络中的所有网元发来性能信息的场景,因此能够了解更多的网络拓扑信息和网元性能信息,更好地实现了自动流量控制和负荷均衡处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各个网元分别进行探测并自动进行流量控制,可能出现网络过于频繁地在降低流量和提高流量之间切换,从而导致整个网络振荡和网络的整体效率极大下降的情况发生。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网络中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
控制模块50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501收到的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该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上述网络中发送减少该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该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发往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上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该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该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进一步地,参见图6,控制模块502可以具体包括:
确定单元502a,用于根据接收模块501收到的两个以上性能信息确定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
链路异常控制单元502b,用于当确定单元502a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如果异常链路两端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向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送消息,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异常链路的呼叫量。
进一步地,链路异常控制单元502b还可以具体包括:
第一链路异常控制子单元,用于当确定单元502a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向该异常链路两端的设备中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送消息,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该异常链路的呼叫量;
第二链路异常控制子单元,用于如果与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连的其它链路未发生异常,则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链路的呼叫量。
另外,控制模块502还可以具体包括:
确定单元502a,用于根据接收模块501收到的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上述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
网元异常控制单元502c,用于当确定单元502a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判断该异常网元的类型,如果该异常网元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通知上述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如果该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通知与该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进一步地,网元异常控制单元502c可以具体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当确定单元502a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判断该异常网元的类型;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当上述判断子单元判断出该异常网元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通知上述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当上述判断子单元判断出该异常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通知与该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还用于对于与该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果与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其它网元未发生异常,则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
控制模块502可以只包括确定单元502a和链路异常控制单元502b,或者只包括确定单元502a和网元异常控制单元502c;参见图6,控制模块502还可以同时包括确定单元502a、链路异常控制单元502b和网元异常控制单元502c。
本实施例中,当异常链路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向异常链路上新增呼叫量;当异常链路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一值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所述第一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异常链路在未发生异常时能够承载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当异常网元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当异常网元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二值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二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所述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三值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三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经过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进一步地,图5所示的装置中接收模块501可以按照预设的周期接收网络中的网元发来的全部性能信息,该预设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且可以更改,如设置周期为1分钟或3分钟,一段时间后更改为30秒等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应用于网络中的任一网元中或者应用于网管设备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根据收集的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进行判断,在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发送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的通知,在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通知或发送减少经过该异常的呼叫量的通知,使收到该通知的设备可以减少呼叫量进行流量调整,从而提高了网络流量控制的准确性,降低了网元出现过载甚至崩溃的几率。进一步地,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如果该异常链路两端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所连的其它链路未发生异常,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其它链路的呼叫量;确定出异常的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对于该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果与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其它网元未发生异常,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其它网元的呼叫量;从而提高了网络出现异常后业务自动均衡的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和网络的利用率。根据缩短后的上报周期收集的网元性能信息进行流量控制,提高了网络流量控制的实时性,可以满足全网快速自动调整的需求,避免了网络恶化的可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生异常后,可以通知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与现有的过载通知机制中只能通知相邻的节点有网元过载相比,克服了通知消息无法扩散到远端节点的缺点,而且不仅能通知过载还能通知网络异常,提高了通知过载等网络异常状况的有效性,且实用性较强。与现有的采用探测方式的技术相比,不是简单地根据两个网元之间的业务成功率来进行判断和流量控制,而是通过收集多个网元的性能信息,综合进行判断处理,尤其可以应用于接收网络中的所有网元发来性能信息的场景,因此能够了解更多的网络拓扑信息和网元性能信息,更好地实现了自动流量控制和负荷均衡处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各个网元分别进行探测并自动进行流量控制,可能出现网络过于频繁地在降低流量和提高流量之间切换,从而导致整个网络振荡和网络的整体效率极大下降的情况发生。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系统,包括控制设备701和至少两个发送设备702和703:
发送设备702和703,用于分别发送自身的性能信息;
控制设备701,用于接收至少两个发送设备702和703发来的性能信息,根据收到的至少两个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网络中发送减少该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该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该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该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其中,当异常链路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向异常链路上新增呼叫量;当异常链路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一值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所述第一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异常链路在未发生异常时能够承载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当异常网元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当异常网元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二值减少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二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目的地址为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所述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三值减少经过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三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经过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当控制设备701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如果该异常链路两端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可以向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送消息,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异常链路的呼叫量。而且,如果与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连的其它链路未发生异常,则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链路的呼叫量。进一步地,当该异常链路恢复正常后,控制设备还可以向该链路两端设备中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送消息,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恢复正常后的链路的呼叫量;另外,如果在链路异常后通知了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链路的呼叫量,则此时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其它链路的呼叫量。
另外,当控制设备701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网元的类型,如果该网元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通知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如果该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通知与该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而且,当异常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对于与该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来说,如果与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其它网元未发生异常,则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进一步地,当异常网元为业务初始发起网元且恢复正常后,控制设备701可以通知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目的地址为该恢复正常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的呼叫量,如果原来通知了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则此时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当异常网元为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且恢复正常后,控制设备7011可以通知与该恢复正常的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该恢复正常的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的呼叫量,如果原来通知了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则此时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701可以按照预设的周期接收网络中的网元发来的全部性能信息,该预设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且可以更改,如设置周期为1分钟或3分钟,一段时间后更改为30秒等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参见图8,上述控制设备可以具体为网管设备801,上述发送设备可以具体为网元,如图中的网元802和网元803;或者,参见图9,上述控制设备可以具体为第二类型网元901,上述发送设备可以具体为第一类型网元,如图中的第一类型网元902和9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通过根据收集的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进行判断,在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发送减少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的通知,在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通知或发送减少经过该异常的呼叫量的通知,使收到该通知的设备可以减少呼叫量进行流量调整,从而提高了网络流量控制的准确性,降低了网元出现过载甚至崩溃的几率。进一步地,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如果该异常链路两端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所连的其它链路未发生异常,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其它链路的呼叫量;当确定出异常的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对于该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果与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其它网元未发生异常,还可以通知该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其它网元的呼叫量;从而提高了网络出现异常后业务自动均衡的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和网络的利用率。该系统可以由网元与网管设备组成,也可以由第一类型网元和第二类型网元组成,应用更灵活。根据缩短后的上报周期收集的网元性能信息进行流量控制,提高了网络流量控制的实时性,可以满足全网快速自动调整的需求,避免了网络恶化的可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生异常后,可以通知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该异常网元的呼叫量,与现有的过载通知机制中只能通知相邻的节点有网元过载相比,克服了通知消息无法扩散到远端节点的缺点,而且不仅能通知过载还能通知网络异常,提高了通知过载等网络异常状况的有效性,且实用性较强。与现有的采用探测方式的技术相比,不是简单地根据两个网元之间的业务成功率来进行判断和流量控制,而是通过收集多个网元的性能信息,综合进行判断处理,尤其可以应用于接收网络中的所有网元发来性能信息的场景,因此能够了解更多的网络拓扑信息和网元性能信息,更好地实现了自动流量控制和负荷均衡处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各个网元分别进行探测并自动进行流量控制,可能出现网络过于频繁地在降低流量和提高流量之间切换,从而导致整个网络振荡和网络的整体效率极大下降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例如,计算机的硬盘、缓存或光盘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中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
根据所述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
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发往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
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所述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具体包括:
当确定出异常链路,且所述异常链路两端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向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送消息,通知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异常链路的呼叫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与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连的其它链路未发生异常,通知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链路的呼叫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或者发送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具体包括:
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判断所述异常网元的类型;
如果所述异常网元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通知所述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如果所述异常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通知与所述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异常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对于与所述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果与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其它网元未发生异常,通知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异常链路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向所述异常链路上新增呼叫量;当所述异常链路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一值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所述第一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所述异常链路在未发生异常时能够承载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当所述异常网元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当所述异常网元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二值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二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所述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三值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三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经过所述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信息包括:
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服务成功率、呼叫成功率、报文处理能力或相邻链路负荷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中的任一网元或者网管设备执行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9.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中两个以上网元发来的性能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收到的所述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发往所述异常链路的呼叫量,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所述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收到的所述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
链路异常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如果所述异常链路两端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向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送消息,通知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异常链路的呼叫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异常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链路异常控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如果所述异常链路两端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向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发送消息,通知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异常链路的呼叫量;
第二链路异常控制子单元,用于如果与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连的其它链路未发生异常,则通知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链路的呼叫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收到的所述两个以上网元的性能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
网元异常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判断所述异常网元的类型,如果所述异常网元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通知所述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如果所述异常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则通知与所述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异常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判断所述异常网元的类型;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异常网元是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通知所述网络中的其它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异常网元是非业务初始发起网元时,通知与所述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减少发往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还用于对于与所述异常网元相邻的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如果与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相邻的其它网元未发生异常,则通知所述业务初始发起网元增加发往所述其它网元的呼叫量。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异常链路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向所述异常链路上新增呼叫量;当所述异常链路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一值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所述第一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所述异常链路在未发生异常时能够承载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当所述异常网元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当所述异常网元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二值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二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所述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三值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三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经过所述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所述网络中的任一网元中或者网管设备。
16.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设备和至少两个发送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用于发送性能信息;
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接收至少两个所述发送设备发来的性能信息,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发送设备的性能信息确定网络中发生异常的链路或发生异常的网元,当确定出异常链路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呼叫量的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一通知的设备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当确定出异常网元时,在所述网络中发送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二通知的设备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或者发送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的第三通知,所述第三通知用于收到该第三通知的设备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异常链路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向所述异常链路上新增呼叫量;当所述异常链路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一值减少所述异常链路上的呼叫量,所述第一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所述异常链路在未发生异常时能够承载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当所述异常网元无法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不再新增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当所述异常网元能够承载呼叫时,所述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二值减少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二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所述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具体为按照预设的第三值减少经过所述异常网元的呼叫量,所述第三值为减少该值对应的呼叫量后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准确性的值,且不高于在网元未发生异常时发送的经过所述异常网元呼叫量的最大个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为网管设备,所述发送设备为网元;
或者,所述控制设备为第二类型网元,所述发送设备为第一类型网元。
CN2008101473810A 2008-08-13 2008-08-13 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3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73810A CN101340388B (zh) 2008-08-13 2008-08-13 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73810A CN101340388B (zh) 2008-08-13 2008-08-13 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0388A true CN101340388A (zh) 2009-01-07
CN101340388B CN101340388B (zh) 2010-12-08

Family

ID=4021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738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388B (zh) 2008-08-13 2008-08-13 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4038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401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集群流量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188702A (zh) * 2011-12-29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性能上报和统计方法、分布式设备、总控设备及系统
CN103780668A (zh) * 2013-08-20 2014-05-07 苏州迈科网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ttp传输协议的云报表数据存储方法
CN105307217A (zh) * 2015-11-06 2016-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元间链路弹性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105015A (zh) * 2017-03-31 2017-08-29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7872397A (zh) * 2016-09-27 2018-04-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压测过程中的流量调度方法、调度平台和调度系统
CN110611604A (zh) * 2019-09-19 2019-12-2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局域网设备评估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633B (zh) * 2004-06-24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
KR100922028B1 (ko) * 2004-10-27 2009-10-19 메시네트웍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서비스 품질 제공 및 폭주 제어를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401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集群流量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1000241A1 (zh) * 2009-06-30 2011-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集群流量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188702A (zh) * 2011-12-29 2013-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性能上报和统计方法、分布式设备、总控设备及系统
CN103188702B (zh) * 2011-12-29 2019-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性能上报和统计方法、分布式设备、总控设备及系统
CN103780668A (zh) * 2013-08-20 2014-05-07 苏州迈科网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ttp传输协议的云报表数据存储方法
CN103780668B (zh) * 2013-08-20 2017-07-07 苏州迈科网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ttp传输协议的云报表数据存储方法
CN105307217A (zh) * 2015-11-06 2016-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元间链路弹性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76278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元间链路弹性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72397A (zh) * 2016-09-27 2018-04-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压测过程中的流量调度方法、调度平台和调度系统
CN107105015A (zh) * 2017-03-31 2017-08-29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10611604A (zh) * 2019-09-19 2019-12-2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局域网设备评估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0388B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0388B (zh) 网络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098468B2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node main-standby controllers based o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 and CDN thereof
EP2512176B1 (en)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operations maintenance center
CN101150859B (zh) 移动终端的重连接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651608A (zh) 链路管理方法及相应管理实体、执行节点和移动通信系统
US7724685B2 (en) Network segmentation method
JP578413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EP1786127A2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consistency verification of traffic engineering link timeslot status
CN101772114A (zh) 实现寻呼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437175B (zh) 一种处理容灾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4016180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network outages
US200200641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ement-based adaptive caching of virtual connections
CN102265556B (zh) 通信设备间的主备倒换方法、通信设备和系统及服务请求设备
WO2016000788A1 (en) Mobility management of user equipment
CN101730146B (zh) 一种负荷均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JP5756430B2 (ja) 網監視装置
KR970056447A (ko) 에이티엠 가상 경로 교환 시스템에서 예약형 가상 경로 제어를 위한 발신 및 착신 처리 방법
CN101902712A (zh) 呼叫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53597B (zh) 基于服务网格的服务熔断机制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2316483A (zh) 一种EVDO系统中保证应用业务QoS的方法及装置
JP434836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内部における能力温存方法
JP3563328B2 (ja) ルート制御システム
CN100438687C (zh) 保证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支持节点间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CN111787497B (zh) 一种使用数据库集群存储计费原始话单的方法
WO2017059728A1 (zh) 负荷上报及控制方法、eMSC装置、MME装置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