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6053A - 具有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6053A CN101336053A CNA2007101262586A CN200710126258A CN101336053A CN 101336053 A CN101336053 A CN 101336053A CN A2007101262586 A CNA2007101262586 A CN A2007101262586A CN 200710126258 A CN200710126258 A CN 200710126258A CN 101336053 A CN101336053 A CN 1013360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nap
- magnetic
- fit element
-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壳体。本体具有一第一卡合元件及一第一磁性元件,壳体具有一第二卡合元件及一第二磁性元件。第一卡合元件用以与第二卡合元件相互卡合,且第一磁性元件用以与第二磁性元件相吸,藉以使壳体固定于本体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性电子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除了考虑所需的功能外,对于外观品味也愈来愈注重。因此市面上的产品设计莫不在产品结构或色彩上做出各种设计,以符合电子产品对于不同消费族群的定位。
但是,消费者对于外观的喜好十分多样,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消费者而言,喜欢追求产品外观的可变性与多样性。因此市面上的电子产品,特别是移动电话,便产生可以置换外壳的设计。但是目前的外壳置换方式多以机构设计的卡合为主,往往因为设计不当而产生拆装不易的问题。经过多次施加力量于机壳后,容易使机壳产生应力疲乏而失去结合的功效,甚至造成元件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以非破坏性的结合方式组装电子产品的本体与机壳,让消费者可以快速的改变手机外观,更换不同的面板,且可多次使用而无破坏之虞。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壳体。本体具有一第一卡合元件及一第一磁性元件,壳体具有一第二卡合元件及一第二磁性元件。第一卡合元件用以与第二卡合元件相互卡合,且第一磁性元件用以与第二磁性元件相吸,藉以使壳体固定于本体上。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电话的外观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电话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电话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3A、图3B及图3C分别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移动电话的本体与壳体结合前、结合中及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A绘示实施例一的移动电话的卡合元件于结合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4B绘示实施例一的移动电话的卡合元件于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A绘示实施例一的移动电话的磁性元件于结合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B绘示实施例一的移动电话的磁性元件于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A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移动电话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6B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移动电话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7A绘示实施例二的移动电话的卡合元件于结合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7B绘示实施例二的移动电话的卡合元件于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移动电话
110、210:本体
112、122、212、222:卡合元件
112a、222a:凸块
112b、222b:长边
114、124:磁性元件
114a、114b、124a、124b:磁性部
116、216:显示萤幕
118:键盘模块
120、220:壳体
122a、212a:凹槽
122b、212b:凸出部
126、226: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以移动电话做为较佳实施例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其他可携式电子装置。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电话的外观示意图。移动电话100包括本体110及壳体120。并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其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电话的本体及壳体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体110具有显示萤幕116及键盘模块118,一卡合元件112设置于显示萤幕上方,一磁性元件114设置于显示萤幕116及键盘模块118之间。卡合元件112自本体110凸出一凸块112a。此外,凸块112a上更具有一长边112b。磁性元件114包括磁性部114a及磁性部114b,可以采用永久磁铁或者是电磁铁。
如图2B所示,壳体120具有卡合元件122及磁性元件124以及开孔126。卡合元件122具有一凹槽122a,且卡合元件122更具有一对往凹槽122a内凸出的凸出部122b。磁性元件124包括磁性部124a及磁性部124b,同样可以采用永久磁铁。通过卡合元件112与卡合元件122发生卡合,以及磁性元件114与磁性元件124互相吸引,将壳体120固定于本体110上。壳体120与本体110的结合可使开孔126对应于显示萤幕116,以使显示萤幕116能露出于开孔126。
请参照图3A、图3B及图3C,其分别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移动电话的本体与壳体结合前、结合中及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当卡合元件112与卡合元件122卡合时,凸块112a位于凹槽122a内,且凸块112a与凹槽122a的外缘形状不相等。本实施例中凹槽122a为圆形,而长边112b的长度不大于凹槽122a的内径,且长边112b的长度大于凸出部122b的间距。因此,可以通过本体110及壳体120相互旋转,使长边112b及凸出部122b产生卡合。
首先,如图3A所示,将壳体120的卡合元件122套入本体110的卡合元件112内。接着,如图3B所示,将本体110及壳体120相对旋转。然后,如图3C所示,当本体110及壳体120处于结合状态时,卡合元件112与卡合元件122发生卡合,且磁性元件114与磁性元件124互相吸引,以结合本体110及壳体120。
请参照图4A及图4B,其分别绘示实施例一的移动电话的卡合元件于结合前及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4A所示,当壳体120的卡合元件122的凹槽122a套入本体110的卡合元件112的凸块112a时,长边112b位于该对凸出部122b之间。如图4B所示,当本体110及壳体120相对旋转并结合时,长边112b及凸出部122b在垂直方向上卡合,使壳体120不会从本体110脱落。
请参照图5A及图5B,其分别绘示实施例一的移动电话的磁性元件于结合中及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磁性部114a用以与磁性部124a相吸,磁性部114b用以与磁性部124b相吸。本实施例中,磁性部114a与磁性部114b的磁性不同,分别为N极及S极;而磁性部124a与磁性部124b的磁性不同,分别为S极及N极。因此,如图5A所示,当结合过程中磁性部124a及114b靠近时,因为磁性相同产生相斥作用而不会影响到组装。如图5B所示,而当磁性部114a及124a与磁性部114b及124b到达结合位置时,因为磁性互异吸引产生结合力,使本体110与壳体120稳固结合。本发明虽以本体110及壳体120的磁性元件114及124,分别具有左右对称的磁性部114a、114b及124a、124b为例,使本体110及壳体120结合更稳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只在本体及壳体上个别设置单一磁性部做结合。
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114与磁性元件124为永久磁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磁性元件114可以设计为电磁铁,并与移动电话100的控制装置耦接。当移动电话100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磁性元件112的磁性增强,使其在使用时本体110与壳体120的结合更为牢固可靠。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6A及图6B,其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移动电话的本体及壳体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的本体110及壳体120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凹槽212a的卡合元件212设置于本体210上,而具有凸块222a的卡合元件222设置于壳体220上,当卡合元件212与卡合元件222卡合时,凸块222a位于凹槽212a内。同样的,卡合元件212具有一对凸出部212b往凹槽212a内凸出。卡合元件222的凸块222a具有一长边222b,卡合元件212与卡合元件222通过凸出部212b及长边222b产生卡合。开孔226用以露出显示萤幕216。其余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皆相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7A及图7B,其分别绘示实施例二的移动电话的卡合元件于结合前及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7A所示,将壳体220的卡合元件222的凸块222a插入本体210的卡合元件212的凹槽212a内。如图7B所示,相对旋转壳体220及本体210,使卡合元件222的长边222b与卡合元件212的凸出部212b在垂直方向发生卡合。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以卡合结构及磁性元件结合壳体及本体,且不需过度用力即可进行壳体的更换,可以避免对电子装置造成结构的破坏及应力疲乏,让使用可以轻易的进行壳体的更换。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本体,具有第一卡合元件及第一磁性元件;以及
壳体,具有第二卡合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一卡合元件用以与该第二卡合元件相互卡合,以结合该本体及该壳体,且该第一磁性元件用以与该第二磁性元件相吸,以使该壳体固定于该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元件具有凸块,该第二卡合元件具有凹槽,当该第一卡合元件与该第二卡合元件卡合时,该凸块位于该凹槽内,其中该凸块与该凹槽的外缘形状不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元件的该凸块具有一长边,该第二卡合元件具有一对凸出部,该第一卡合元件与该第二卡合元件通过该长边及该对凸出部产生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长边的长度不大于该凹槽的内径,且该长边的长度大于该对凸出部的间距,通过该本体及该壳体相互旋转使该长边及该对凸出部产生卡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元件具有一凹槽,该第二卡合元件具有一凸块,当该第一卡合元件与该第二卡合元件卡合时,该凸块位于该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元件具有一对凸出部往该凹槽内凸出,该第二卡合元件的该凸块具有一长边,该第一卡合元件与该第二卡合元件通过该对凸出部及该长边产生卡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凹槽为圆形,该长边的长度不大于该凹槽的内径,且该长边的长度大于该对凸出部的间距,通过该本体及该壳体相互旋转使该长边及该对凸出部产生卡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包括第一磁性部及第二磁性部,该第二磁性元件包括第三磁性部及第四磁性部,该第一磁性部用以与该第三磁性部相吸,该第二磁性部用以与该第四磁性部相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磁性部与该第二磁性部的磁性不同,该第三磁性部与该第四磁性部的磁性不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磁性部与该第四磁性部的磁性相同,该第二磁性部与该第三磁性部的磁性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二磁性元件为永久磁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为电磁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该电子装置处于开机状态时,该第一磁性元件的磁性增强。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本体包括显示萤幕,该壳体包括开孔,该壳体与该本体的结合方式可使该开孔对应于该显示萤幕,以使该显示萤幕能露出于该开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262586A CN101336053A (zh) | 2007-06-26 | 2007-06-26 | 具有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262586A CN101336053A (zh) | 2007-06-26 | 2007-06-26 | 具有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6053A true CN101336053A (zh) | 2008-12-31 |
Family
ID=4019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262586A Pending CN101336053A (zh) | 2007-06-26 | 2007-06-26 | 具有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3605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01626B (zh) * | 2009-05-25 | 2012-11-28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CN101861060B (zh) * | 2009-04-08 | 2015-12-09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盖结构 |
-
2007
- 2007-06-26 CN CNA2007101262586A patent/CN10133605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1060B (zh) * | 2009-04-08 | 2015-12-09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盖结构 |
CN101901626B (zh) * | 2009-05-25 | 2012-11-28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61413B2 (en) | Hinge assembly | |
JP6145542B2 (ja) | 振動モーター | |
EP3041263B1 (en) | Hybrid receiver module | |
US10103614B2 (en) | Vibration motor | |
US20110255218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ver assembly retention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07016586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PIN exchange | |
AU2007273704A8 (en) | Magnetic field element | |
EP2955604B1 (en) | Accessory device | |
WO2007081935A3 (en) | Explosion-proof motor | |
WO2008127430A3 (en) | Secure access to restricted resource | |
CN10322039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闹钟关闭的提示方法、移动终端 | |
CN102098389A (zh) | 日程自动提醒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
WO2008093045A3 (en) | Data communication | |
US20160087666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KR20140118099A (ko) | 터치 펜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 |
CA2574523C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pin exchange | |
EP1971185A4 (en) | 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VICE THEREFOR | |
CN101336053A (zh) | 具有可置换壳体的电子装置 | |
US8424794B2 (en) | Magnetic fixing device for fixing magnetic coil to rotor of autowinder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coil on magnetic coil | |
US20170117792A1 (en) | Vibration Motor | |
DE60320795D1 (de) | Halleffecktplasmaantrieb | |
US8923001B2 (en) | Chip card protecting cov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 |
CN205356417U (zh) | 一种方便拆装的电子设备 | |
CN107483660B (zh) | 指纹识别装饰圈固定组件、装配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202738063U (zh) | 一种带有伸缩共鸣腔的微型音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