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5752B -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5752B
CN101325752B CN2007101189133A CN200710118913A CN101325752B CN 101325752 B CN101325752 B CN 101325752B CN 2007101189133 A CN2007101189133 A CN 2007101189133A CN 200710118913 A CN200710118913 A CN 200710118913A CN 101325752 B CN101325752 B CN 1013257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base station
extension unit
main equipmen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189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5752A (zh
Inventor
梁志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7101189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5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5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5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包括:a.基站主设备控制自身一个通道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接收拉远单元所有端口信号功率的测量值;比较拉远单元各端口的信号功率,确定所述发送信号的端口所对应的拉远单元端口;b.重复执行a,直至确定基站主设备所有端口和拉远单元的所有端口的一一对应关系;c.利用基站主设备和拉远单元的端口对应关系,对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采用本发明,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的电缆可以任意连接,而不需要严格对应,并且,在连接错误时,能够迅速检查并保证信号准确传输,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基站的安装和施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主设备、以及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在大规模网络建设时,客观上要求提供更加灵活的基站部署方式。如城区中高楼林立,树木较多,通信环境极为复杂,通信密度很高,为实现一定的通信指标,城区中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小。通常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DMA,TD-SCDMA)宏基站的覆盖半径为1~3公里,而在密集城区其覆盖半径会更小。覆盖半径的减小无疑大大增加了对基站数量的要求,这给城市大规模的站址选择、站址建设和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在密集城区,考虑到物业谈判、站址成本等因素,可用的站址资源非常有限,而传统的通信网络不得不在站址的合适度与整体的网络性能和成本上进行折衷。在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等区域,虽然通信密度较低,基站覆盖范围较大,通信环境较城区简单,但往往会因传输距离远、供电困难等原因使单站建设成本很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运营商建设低成本、高容量、无缝覆盖、优质量的通信网络,采用拉远技术就势在必行了。拉远技术使无线设备部分单独进行远程设置,从而使室内处理单元和室外无线单元进行了分离,室内和室外单元之间通过电缆或光纤连接,大大增加了覆盖的距离。
拉远技术包括射频拉远和中频拉远。射频拉远技术是在射频输出接口处进行拉远,通过射频前端中的功放和低噪放来补偿由拉远而产生的线缆损耗。线缆中传输射频信号,使用多根电缆。而中频拉远技术则是首先将数字的基带信号转换为中频模拟信号,然后在中频输出接口处进行拉远,线缆中传输中频模拟信号,通过前端的收发信机模块将中频模拟信号变频到射频信号,再通过功放传到射频天线,从而完成上行方向的传输,下行方向传输过程与上行相反。
随着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降低干扰、降低发射功率、增大覆盖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但是,智能天线的特殊结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电缆数量较多。对于同一个扇区,拉远技术需要使用很多根电缆。
参见图1,为基站设备部署示意图,包括基站主设备101、拉远单元102和天线阵列103,其中,天线阵列103由n个天线组成,相应地,各天线、拉远单元102及基站主设备101之间通过多个通道进行信号传输,分别为通道0、1...n。其中,拉远单元1002和天线阵列1003之间通过较短的电缆连接,一般仅为几米,而基站主设备101和拉远单元102之间通过较长的电缆连接,一般为几十到几百米。电缆连接时,必须保证电缆两端准确对应一个相同的通道。但是,基站主设备101在室内,拉远单元102在室外,二者距离又很远,在连接电缆时难免会有连接错误的情况,此时,会造成信号传输的错位,影响通信质量。而且,当这种电缆连接错误的情况发生后,只能依赖人为检查和维护,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往往致使通信效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站主设备、以及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电缆连接错误时,也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连接关系的方法,便于对电缆连接错误的情况进行迅速检查。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定义拉远单元端口i和基站主设备端口j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包括以下步骤:a.基站主设备控制自身一个通道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接收所述拉远单元所有端口信号功率的测量值;比较拉远单元各端口的信号功率,确定所述基站主设备发送信号的端口所对应的拉远单元端口;b.重复执行步骤a,直至确定基站主设备所有端口和拉远单元所有端口的一一对应关系;c.利用基站主设备和拉远单元的端口对应关系,对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 转换,所述通道转换具体为:基站主设备将自身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其内部通道i;或者,基站主设备将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自身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所述信号功率测量值,是指拉远单元端口的输入功率测量值,或者,是指拉远单元端口的输出功率测量值。
一种检测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连接关系的方法,包括:a.基站主设备控制自身一个通道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b.所述拉远单元对自身所有端口信号功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基站主设备;c.基站主设备比较拉远单元各端口的信号功率,确定所述基站主设备发送信号的端口所对应的拉远单元端口;d.重复重复执行步骤a-c,直至确定基站主设备发送信号的所有端口所对应的拉远单元端口。
一种基站主设备,包括控制交换单元和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与位于基站主设备外部的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连接,所述基站主设备定义射频单元端口j和拉远单元端口i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所述控制交换单元,负责指示所述射频单元逐一通过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接收拉远单元反馈的各端口的功率测量值,通过所述测量值,确定射频单元和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对应关系发送给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利用控制交换单元发送来的射频单元和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对自身与拉远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所述通道转换具体为:将自身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或者,将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自身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所述射频单元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复杂可编程门阵列、单片机或软件实体完成信号的通道转换。
一种基站主设备,包括控制交换单元、射频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射频单元与位于基站主设备外部的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连接,所述基站主设备定义射频单元端口j和拉远单元端口i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所述控制交换单元,负责指示所述射频单元逐一通过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接收拉远单元反馈的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功率测量值,通过所述测量值,确定射频 单元和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对应关系发送给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利用控制交换单元发送来的射频单元和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对自身与射频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所述通道转换具体为:将射频单元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或者,将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射频单元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复杂可编程门阵列、单片机或软件实体完成信号的通道转换。
一种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定义基站主设备端口j和拉远单元端口i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所述基站主设备包括控制模块、拉远接口模块和转换模块,所述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拉远接口模块各通道的端口逐一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拉远单元上报拉远单元所有端口信号功率的测量值;比较拉远单元各端口的信号功率,确定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所述转换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确定的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利用所述对应关系,对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所述通道转换具体为:将基站主设备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或者,将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基站主设备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所述拉远单元为中频拉远单元或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拉远单元进行输入功率检测或输出功率检测,并将功率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本发明利用功率检测,确定出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的连接关系,从而可以依据连接关系,对信号进行通道转换,从而在电缆连接错误时,也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采用本发明,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的电缆可以任意连接,而不需要严格对应,并且,在连接错误时,能够迅速检查,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基站的安装和施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基站设备部署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基站设备部署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4为实施例一RFU对发送信号的通道转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RFU对接收信号的通道转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BBU对发送信号的通道转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BBU对接收信号的通道转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括而言,本发明通过功率检测,确定基站主设备和拉远单元的电缆连接关系,并利用确定的连接关系,完成信号对应通道的转换,即使在电缆连接错误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无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一:
正如前文分析,拉远技术分为射频拉远和中频拉远,而射频拉远中的电缆数量较多,因此,各电缆顺序连接错误的概率就很高。
参见图2,为基于射频拉远的基站设备部署结构示意图。近端主要包括基站主设备201,远端包括天线放大器(Tower Power Amplifier,TPA)202和天线阵列203,本实施例中的天线放大器202也即拉远单元。
而基站主设备201内部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RNC接入控制单元(RNC Interface Unit,RIU)2011
●GPS时钟单元(GPS Clock Unit,GPSCU)2012
●控制交换单元(Switch Control Module,SCM)2013
●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BBU)2014
●射频单元(Radio Frequency Unit,RFU)2015
RIU2011、GPSCU2012、SCM2013、BBU2014和RFU2015通过背板连接。RFU2015和TPA202之间通过电缆连接,有几个通道就有几跟电缆。BBU2014 与RFU2015之间的信号传输也是严格按照通道对应。基站主设备201和室外TPA202之间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进行控制和维护,每一个通道有一个CAN实体进行对应,其中,SCM2013中的CAN为主节点,RFU2015和TPA202中对应每个通道有一个CAN从节点,SCM2013可以通过CAN总线控制RFU2015每个通道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也可以通过CAN总线控制TPA202的每个通道的数据接收、发送和测量。
基站主设备201发送信号时,信号首先经过BBU2014的基带处理,然后根据各个通道的参数,生成m个通道(假设存在m个通道)的数据,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缓冲区,然后通过背板总线把数据按照通道顺序传送给RFU2015。基站主设备201接收信号时,RFU2015把对应通道的数据通过背板发送给BBU2014进行处理。
正如前面分析,正常情况下,RFU2015和TPA202之间的电缆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即与RFU2015端口R1连接的电缆的另一端必须连接到TPA202的端口T1,然而,由于RFU2015和TPA202距离较远,难免出现连接错位的情况,本发明正是从此出发,保证在电缆连接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准确的数据传输。
假设基站主设备201中RFU2015和TPA202的电缆连接错误,参见图2中所示情况,RFU2015和TPA202的各端口连接关系参见表1:
表1
RFU端口 TPA端口 通道序号
R1 T5 5
R2 T6 6
R3 T1 1
R4 T3 3
R5 T2 2
R6 T4 4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缆连接错误的情况下,本发明以TPA202的端口顺序确定通道顺序,也就是说,连接TPA202端口T1的电缆的通道为通道1,依次类推。
本发明实施例的关键在于,首先,通过功率检测确定出RFU2015和TPA202各端口的连接关系,然后,利用连接关系,控制信号的通道转换。所述的功率检测,是指TPA202对接收或发送的信号的功率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告知SCM2013。
参见图3,为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实施例一包括:
步骤301:SCM2013向RFU2015发送CAN消息,命令RFU2015某端口(假设端口R1)发送一定功率的信号;
步骤302:SCM2013向TPA202发送CAN消息,命令TPA202上的所有CAN实体测量各个通道的入口功率并上报;
步骤303:SCM2013通过TPA202上报的输入功率结果,判断出步骤301中发送信号的RFU2015某端口与TPA202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步骤304:是否已经获知RFU2015所有端口和TPA202端口的对应关系,如果是,执行步骤305,否则,选择RFU2015下一个端口,返回执行步骤301;
步骤305:SCM2013将获知的RFU2015与TPA202的端口的对应关系发送给RFU2015;
步骤306:RFU2015根据接收到的各端口对应关系,对信号进行通道转换。
其中,步骤306中RFU2015对信号的通道转换包括两个方向:当基站主设备201发送信号时,是将从BBU2014接收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当基站主设备201接收信号时,是将从TPA202接收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这两次转换是正好相反的。
下面仍结合图1以及表1,以一个应用实例进一步作直观说明。
假设TPA202各通道的功率检测器可以检测的最低功率是-40dbm。
步骤1)SCM2013向RFU2015发送CAN消息,命令RFU2015的端口R1发送一定功率的信号,假设10dbm;
步骤2)SCM2013向TPA202发送CAN消息,命令TPA202的各CAN实体上报各端口的输入功率;
假设电缆损耗是20dbm,那么,TPA202上报的各端口输入功率参见表2:
表2
TPA端口 输入功率(dbm)
T1 -40
T2 -40
T3 -40
T4 -40
T5 -10
T6 -40
步骤3)SCM2013根据TPA202上报的入表2所示的结果,会判断出RFU2015发送信号的端口R1与TPA202的端口R5连接;
步骤4)依照上述步骤,SCM2013会获知RFU2015与TPA202所有端口的对应关系,最终得到如表1的对应关系;
步骤5)SCM2013将步骤4)中的对应关系发送给RFU2015;
实际操作中,SCM2013可以将RFU2015与TPA202端口对应关系生成映射表,然后下发给RFU2015。本例中的端口映射表如表1所示。
步骤6)RFU2015根据RFU2015与TPA202端口对应关系(映射表),完成信号的通道转换。
信号的通道转换包括两个方向:
①基站主设备201发送信号方向
参见图4,为RFU2015内部对发送信号的转换示意图。由于BBU2014内部对信号按照原有通道顺序处理后发送给RFU2015,而且BBU2014和RFU2015的端口连接关系未变,也就是R1接收的仍是通道1的信号,然而根据表1,通道1的信号应该在R3和T3之间传输,所以,应该将通道1的信号(R1从BBU2014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到R3端口。类似地,应该将通道2的信号(R2从BBU2014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到R5端口,依次类推。
②基站主设备201接收信号方向
参见图5,为RFU2015内部对接收信号的转换示意图。R1接收的是来自 T5的信号,也就是通道5的信号,而BBU2014和RFU2015的端口连接关系按照通道顺序未变,所以,应该将R1接收的通道5的信号转换到BBU2014通道5的端口,类似地,将R2接收到的通道6的信号转换到BBU2014通道6端口,依次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RFU2015完成信号的通道转换可以在内部通过硬件实现,例如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或单片机实现,也可以通过基于软件的功能实体实现。
可见,通过利用功率检测,确定出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的连接关系,从而可以依据连接关系,对信号进行通道转换,从而在电缆连接错误时,也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采用本发明,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的电缆可以任意连接,而不需要严格对应,并且,在连接错误时,能够迅速检查,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基站的安装和施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是利用TPA202检测输入信号功率,从而确定RFU2015和TPA202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利用TPA202检测输出信号功率,同样能够实现这一目的。
TPA202在输入端接收到来自基站主设备201的信号之后,经过功率放大和低噪补偿,然后输出,仍以实施例一中表2为例,假设功率放大和低噪补偿为30dbm,那么,TPA202的端口T5的输出功率为20dbm。通过TPA202上报输出功率检测值,SCM2013即可获知RFU2015与TPA202的连接对应关系。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其余部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三:
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都是通过RFU2015来实现信号传输的通道转换,而本实施例采用BBU2014实现。
与实施例一中SCM2013将RFU2015和TPA202的对应关系发送给RFU2015不同,本实施例中SCM2013是将对应关系发送给BBU2014,然后,由BBU2014根据RFU2015与TPA202端口对应关系(映射表),完成信号的通道转换。
信号的通道转换包括两个方向:
(1)基站主设备201发送信号方向
参见图6,为BBU2014内部对发送信号的转换示意图。由于BBU2014和RFU2015的端口连接关系未变,也就是BBU2014第一个端口的信号仍然发送给RFU2015的端口R1,然而根据表1,R1与T5连接,也就是传输通道5的信号,所以,应该将BBU2014第一个端口输出通道5的信号,也就是在BBU2014内部将第五个端口输入的信号转换到第一个端口上输出给RFU2015的端口R1、将第五个端口输入的信号转换到第六个端口上输出给RFU2015的端口R2,依次类推。在RFU2015内部不需要转换,各端口采用直通式对应连接。
(2)基站主设备201接收信号方向
参见图7,为BBU2014内部对接收信号的转换示意图。R1接收的是来自T5的信号,也就是通道5的信号,而RFU2015内部采用直通式连接,那么也就是R1将通道5的信号发送给BBU2014的第一个输入端口,所以,应该在BBU2014内部将从R1接收到的信号(通道5的信号)转换到第五个端口输出、将从R2接收的信号(通道5的信号)转换到第六个端口输出,依次类推。
与实施例一类似,BBU2014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信号的通道转换。实施例三其余部分的实现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信号通道转换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定义拉远单元端口i和基站主设备端口j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
然后,对信号进行通道转换,具体为:
基站主设备将自身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其内部通道i;或者,基站主设备将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自身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例如,在实施例一中,是由RFU2015来执行通道转换过程,而在实施例三中,是由BBU2013来执行通道转换过程,而实际上都可以认为是基站主设备201在内部完成通道转换。
另外,除了在RFU2015和BBU2014上进行信号的通道转换外,还可以 在TPA202上实现,但是需要在TPA202上增加一个射频交换矩阵,只是成本较高,而且要对硬件设计进行改动。而在RFU2015和BBU2014进行信号的通道转换,则不进行任何的硬件改造,只需要软件或者FGPA程序修改一下即可完成此特性,非常方便,而且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成本。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四:
正如前面介绍,基于中频拉远的基站部署中,也需要多根电缆来连接基站主设备及拉远单元。中频拉远与射频拉远的区别在于,射频拉远技术是在射频输出接口处进行拉远;而中频拉远技术则是首先将数字的基带信号转换为中频模拟信号,然后在中频输出接口处进行拉远。可见,不论具体拉远的客体存在何种区别,对于多电缆连接错误而导致的信号传输错误的问题是同样存在的,因此,中频拉远同样可以利用本发明进行解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系统,所述基站主设备包括控制模块、拉远接口模块和转换模块,所述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拉远接口模块各通道的端口逐一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拉远单元上报拉远单元所有端口信号功率的测量值;比较拉远单元各端口的信号功率,确定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所述转换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确定的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利用所述对应关系,对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实际上,上述系统涵盖了拉远单元为中频拉远单元或射频拉远单元的两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但可以实时实施,也可以定时实施,例如,初始化校准和周期性校准,采用本发明,可以迅速检查出电缆连接关系是否错误,而且,可以立即按照现有的电缆连接关系,进行信号传输的通道转换,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拉远单元端口i和基站主设备端口j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包括以下步骤:
a.基站主设备控制自身一个通道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接收所述拉远单元所有端口信号功率的测量值;比较拉远单元各端口的信号功率,确定所述基站主设备发送信号的端口所对应的拉远单元端口;
b.重复执行步骤a,直至确定基站主设备所有端口和拉远单元所有端口的一一对应关系;
c.利用基站主设备和拉远单元的端口对应关系,对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所述通道转换具体为:基站主设备将自身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其内部通道i;或者,基站主设备将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自身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功率测量值,是指拉远单元端口的输入功率测量值,或者,是指拉远单元端口的输出功率测量值。
3.一种检测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连接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基站主设备控制自身一个通道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
b.所述拉远单元对自身所有端口信号功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基站主设备;
c.基站主设备比较拉远单元各端口的信号功率,确定所述基站主设备发送信号的端口所对应的拉远单元端口;
d.重复重复执行步骤a-c,直至确定基站主设备发送信号的所有端口所对应的拉远单元端口。
4.一种基站主设备,包括控制交换单元和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与位于基站主设备外部的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设备定义射频单元端口j和拉远单元端口i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
所述控制交换单元,负责指示所述射频单元逐一通过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接收拉远单元反馈的各端口的功率测量值,通过所述测量值,确定射频单元和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对应关系发送给射频单元;
所述射频单元,利用控制交换单元发送来的射频单元和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对自身与拉远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所述通道转换具体为:将自身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或者,将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自身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站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单元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复杂可编程门阵列、单片机或软件实体完成信号的通道转换。
6.一种基站主设备,包括控制交换单元、射频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射频单元与位于基站主设备外部的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设备定义射频单元端口j和拉远单元端口i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
所述控制交换单元,负责指示所述射频单元逐一通过各端口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接收拉远单元反馈的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功率测量值,通过所述测量值,确定射频单元和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对应关系发送给基带处理单元;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利用控制交换单元发送来的射频单元和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对自身与射频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所述通道转换具体为:将射频单元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或者,将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射频单元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站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复杂可编程门阵列、单片机或软件实体完成信号的通道转换。
8.一种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定义基站主设备端口j和拉远单元端口i构成的通道为通道i;所述基站主设备包括控制模块、拉远接口模块和转换模块,所述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拉远接口模块各通道的端口逐一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拉远单元上报拉远单元所有端口信号功率的测量值;比较拉远单元各端口的信号功率,确定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
所述转换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确定的拉远接口模块与拉远单元各端口的对应关系,利用所述对应关系,对基站主设备与拉远单元之间传输的信号进行通道转换;所述通道转换具体为:将基站主设备端口j接收到的拉远单元端口i的信号,转换到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或者,将基站主设备内部通道i的信号,经由基站主设备端口j,转换到拉远单元和基站主设备之间的通道i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远单元为中频拉远单元或射频拉远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远单元进行输入功率检测或输出功率检测,并将功率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CN2007101189133A 2007-06-14 2007-06-14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325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89133A CN101325752B (zh) 2007-06-14 2007-06-14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89133A CN101325752B (zh) 2007-06-14 2007-06-14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5752A CN101325752A (zh) 2008-12-17
CN101325752B true CN101325752B (zh) 2011-08-03

Family

ID=40189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89133A Active CN101325752B (zh) 2007-06-14 2007-06-14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57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940A (zh) * 2011-05-20 2011-10-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系统
CN103813462B (zh) * 2011-09-19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射频拉远单元共小区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638589B (zh) * 2012-04-12 2015-01-21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的对应连接关系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连接端和系统
CN103346828B (zh) * 2013-06-28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射频拉远单元转换为直放站的方法及rru设备
EP3723305B1 (en) * 2017-12-29 2024-07-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connec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726557A (zh) * 2019-03-19 2020-09-29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通道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设备系统以及视频处理器
CN111835367B (zh) 2019-04-11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芯片和通信设备
CN113015193B (zh) * 2019-12-19 2022-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基站配置文件的生成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15175195B (zh) * 2022-07-03 2023-05-12 江苏云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基站的通信通道分配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181A (zh) * 2005-02-03 2006-08-09 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基站设备实现射频拉远的中频传输方法及中频接口
CN1832593A (zh) * 2005-03-07 2006-09-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系统
CN1925643A (zh) * 2006-09-08 2007-03-07 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Td-scdma基站中频拉远子系统的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6181A (zh) * 2005-02-03 2006-08-09 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基站设备实现射频拉远的中频传输方法及中频接口
CN1832593A (zh) * 2005-03-07 2006-09-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系统
CN1925643A (zh) * 2006-09-08 2007-03-07 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Td-scdma基站中频拉远子系统的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5752A (zh)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5752B (zh) 基站主设备及其与拉远单元间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633397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ding intelligent utility meters
CN101426219A (zh) 对td-scdma多通道射频拉远单元天线系统的检测方法
CN104393924B (zh) 一种lte双通道数字光纤拉远入户覆盖系统
KR101763326B1 (ko) 다중 링크 무선 채널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1995513B (zh) 通过rfid检测移动通信系统馈线射频功率和天线驻波比的算法
WO2009092320A1 (zh)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逻辑芯片
US9900114B2 (en) Monitoring system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1442367A (zh) 用于无线通讯网络的移动终端模拟器
CN102256380A (zh) 一种新型无线mimo传感器节点
CN103368663B (zh) 一种用于射频拉远基站的调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2571175B (zh) 一种有源天线及有源天线的信号处理方法
CN1747569A (zh) 一种时分双工智能天线系统阵列通道的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2647736A (zh) 一种设备状态信息获取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2761380B (zh) 链路损耗值的确定方法及射频拉远单元
CN104486771A (zh) 一种lte双通道数字光纤拉远入户覆盖方法
CN102711240B (zh) 室内定位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01977392A (zh) 一种数字直放站输入输出功率的检测方法
CN209949210U (zh) 5g终端抗干扰度测试系统以及设备
CN102111768A (zh) 多频段共同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74142B (zh) 大规模的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设备的生产测试系统
CN101668228A (zh) 接口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0578974C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射频通道的实时集中监控装置
CN109920232A (zh) 基于NB-loT的电力多业务接入终端及管理系统
CN102148885A (zh) 一种多天线终端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9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