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5500A -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5500A
CN101325500A CNA2007101110193A CN200710111019A CN101325500A CN 101325500 A CN101325500 A CN 101325500A CN A2007101110193 A CNA2007101110193 A CN A2007101110193A CN 200710111019 A CN200710111019 A CN 200710111019A CN 101325500 A CN101325500 A CN 101325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bearing
request
network entity
multi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110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5500B (zh
Inventor
黄世碧
左羽
祝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110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5500B/zh
Priority to JP2010500058A priority patent/JP4787376B2/ja
Priority to EP08734259A priority patent/EP208132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08/070904 priority patent/WO20081515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5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500A/zh
Priority to US12/428,771 priority patent/US826499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5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1Centralis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6Broadcast or multicas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应用RACS实现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包括: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网络实体,位于RACS中,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控制单元,用于对接收单元收到的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和网络领域,特别是涉及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IPTV业务是基于宽带IP网络开展的、以流媒体为主的业务。与传统的TV相比较,IPTV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业务,提供一个综合的IPTV增值业务平台,实现通信、数据、视频、音频等业务。IPTV中的直播/广播电视业务(LTV/BTV)需要将一个源节点产生的数据发送到多个目的节点,即点对多点的通信。目前对点对多点通信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组播技术,它能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避免带宽资源浪费。
相关技术一、为了支撑组播技术,在TISPAN(Telecommunication and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 Advanced Networking)中对RACS(资源准入控制子系统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架构进行了详细阐述。
RACS通过实行资源接纳控制,向上向业务层屏蔽传送网络的具体细节,支持业务控制与传送功能相分离,向下感知传送网络的资源使用情况,确保正确合理地使用传送网络资源,从而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并防止带宽和业务被盗用的现象发生。RACS的功能架构图,参见图1所示,图中主要网元介绍如下:
SPDF(基于业务的策略决策功能Service-based Policy Decision Function)向应用层提供统一的接口,屏蔽底层网络拓扑和具体的接入类型,提供基于业务的策略控制。SPDF根据应用功能(AF Application Function)的请求选择本地策略,并将请求映射成IPQoS参数,发送给A-RACF(接入侧资源和准入控制功能Access-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Function)和边界网关功(BGFBorder Gateway Function),以请求相应的资源。
A-RACF(接入资源准入控制功能)位于接入网中,具有接纳控制和网络策略汇聚的功能。A-RACF从SPDF接收请求,然后基于所保存的策略实现接纳控制,接受或拒绝对传送资源的请求。A-RACF通过e4参考点从网络附着子系统(NASS)获得网络附着信息和用户QoS清单信息,从而可以根据网络位置信息(例如接入用户的物理节点的地址)确定可用的网络资源,同时在处理资源分配请求时参考用户QoS清单信息。
在传送层中包含3种功能实体,其中BGF是边界网关,可位于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实现核心边界网关功能),也可以位于两个核心网之间(实现互联边界网关功能)。BGF在SPDF的控制下完成网络地址转换(NAT)、门控、QoS标记、带宽限制、使用测量以及资源同步功能。资源控制执行功能(RCEF)实施A-RACF通过Re参考点传送过来的接入运营商定义的二层/三层(L2/L3)媒体流策略,完成门控、QoS标记、带宽限制等功能。二层终结功能(L2TF)是接入网中终结二层连接的功能实体。RCEF和L2TF是两个不同的功能实体,通常在物理设备IP边缘(IP EDGE)上一起实现。
另外,在最新发布的RACS R2的draft中,定义了一个新的功能C-RACF(Core-RACF),位于核心网内,进行资源准入控制。
相关技术二、为方便后续对组播承载资源控制的描述,此处将承载层网络划分为三段:接入网、接入汇聚网和核心网,参见图2所示。其中UE(用户设备)到准入控制执行节点(可能是AN(Acces Node)或IP EDGE)之间称为接入网段,此节点到Core Border Node(核心边界节点)之间称为接入汇聚网,Core Border Node以外称为核心网。
相关技术三、对于LTV/BTV业务而言,在采用组播方式进行业务部署、且媒体流无须保护时,则终端只需要获得<业务组播地址以及媒体编解码信息>就可以收看节目内容;这种情况下所需信息只需要通过EPG(ElectronicProgram Guide,电子节目指南)携带给用户终端而无需业务请求过程。这种情况下若需要对用户进行频道权限控制,可在用户签约时生成频道权限列表,在使用时下发到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上进行组播接入控制,从而实现在二层设备上的所谓“组播控制”;在DSLAM上的权限信息可以静态配置,也可以在用户通过接入认证后由业务管理系统动态下发。当然,这个组播控制过程也可以在BRAS(Broadband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上进行,这里以在DSLAM上控制组播业务为例,控制过程参见图3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1、STB(Set Top Box,机顶盒)向EPG Server请求EPG;
2、EPG Server返回EPG给STB,EPG携带<频道列表以及频道所对应的组播地址和编解码信息>;
3、获得这些信息后,用户选择某一个频道,STB按照频道对应的组播地址发起IGMP请求给DSLAM;该IGMP请求在DSLAM上得到处理,DSLAM检查在指定端口上(对应用户线路->对应用户)是否允许加入该组播组,检查通过后转发IGMP信息给BRAS;
4、BRAS处理该IGMP请求,调整组播成员关系;
5、BRAS进一步使用组播路由协议与其它路由器建立组播转发路径;
6、LTV/BTV媒体服务器的组播媒体流沿组播路径发送到STB。
相关技术四、基于RACS的单播资源申请流程,参见图4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1)AF(应用功能实体Application Function)收到会话建立协商信息,并判定该会话需要申请承载层资源。
2)AF发送会话请求相关信息给SPDF,其中包含请求资源的单播流的描述信息,如单播流五元组(源、目的IP地址和端口以及协议类型),以及其请求的QoS相关参数,如等级、带宽。
3)SPDF对资源请求进行业务授权,此过程包含了SPDF判定该AF的业务请求是否符合运营商的策略。
4)如果SPDF成功授权资源,则可能需要向A-RACF请求授权预留资源和/或向BGF(Border Gateway Function,边界网关功能)指示执行资源预留。SDPF将依据本地策略以及AF请求中携带的参数来做出决定。所以,基于SPDF的决定,第5步到第8步和/或第9、10步可能不会发生。SPDF向A-RACF发出的资源预留请求中同样包含请求资源的单播流的描述信息以及请求的QoS参数等。
5)A-RACF基于接入网的策略进行资源授权、预留和准入控制。A-RACF同时决定是否需要向RCEF下发策略决策。
6)A-RACF指示RCEF安装运用到相关单播流上的策略(取决于第5步的决定),策略中包含对运用该策略的单播流的描述(五元组),以及授权的QoS参数(带宽等)。
7)RCEF根据A-RACF的指示安装相关策略规则并向A-RACF返回响应(取决于第6步)。
8)A-RACF发送资源授权响应给SPDF,通知SPDF资源预留结果。
9)SPDF决定是否需要指示BGF预留分配资源,如果需要则向BGF下发策略。策略中包含对运用该策略的单播流的描述(五元组),以及授权的QoS参数(带宽等)。
10)BGF执行策略并预留分配承载资源,同时向SPDF返回响应信息。
11)SPDF将资源授权最终结果返回给AF。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发现,目前IPTV组播业务已实现在传统网络中的运营,但基于RACS尚未实现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以实现基于RACS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实体,位于RACS中,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控制单元,用于对接收单元收到的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组播承载网络,包括:承载层网络实体,用于发出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RACS中的网络实体,用于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并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承载层网络实体收到用户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后,将该请求转发到RACS中;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从而使得RACS可以支持对组播业务流的资源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在承载层实体引入组播资源的管理和准入控制功能,同时可以实现组播和单播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单播和组播业务对承载资源的充分共享。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RACS的功能架构图;
图2为现有将承载层网络划分为三段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在DSLAM上控制组播业务的流程图;
图4为现有基于RACS的单播资源申请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为了应用RACS实现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运用RACS控制组播承载资源的方案,使得RACS可以支持对组播业务流的资源控制,从而保证了IPTV组播业务的顺利开展。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参见图5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S1、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
要实现在RACS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就需要承载层实体(可以是AN或IP EDGE)在收到用户加入组播组的请求消息、更改资源请求消息或释放资源请求消息后,主动向RACS发起相应的组播承载资源控制请求,从而将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转入RACS执行。
S2、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根据用户发起的控制请求不同,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承载层网络实体发来的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并返回控制响应,存在以下情况:
情况一、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消息;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并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
具体的,若RACS中与该承载层网络实体交互的具体网络实体为A-RACF,则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并根据接入侧的申请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或者,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还向SPDF或C-RACF申请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申请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
具体的,若RACS中与该承载层网络实体交互的具体网络实体为SPDF,则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申请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的申请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或者,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和C-RACF分别申请接入侧和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申请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
情况二、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消息;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并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
具体的,若RACS中与该承载层网络实体交互的具体网络实体为A-RACF,则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并根据接入侧的更改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或者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还向SPDF或C-RACF请求更改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更改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
具体的,若RACS中与该承载层网络实体交互的具体网络实体为SPDF,则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请求更改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的更改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或者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和C-RACF分别请求进行接入侧和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更改,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更改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
情况三、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消息;RACS中的网络实体释放相应的组播承载资源,并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
具体的,若RACS中与该承载层网络实体交互的具体网络实体为A-RACF,则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释放接入侧的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的释放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或者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释放接入侧的组播承载资源,还向SPDF或C-RACF请求释放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释放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
具体的,若RACS中与该承载层网络实体交互的具体网络实体为SPDF,则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请求释放接入侧的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的释放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或者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和C-RACF分别请求释放接入侧和核心网的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释放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实体,其位于RACS中,具体可为A-RACF或SPDF,参见图6所示,其包括:接收单元、控制单元;进一步还可包括:响应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
控制单元,用于对接收单元收到的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响应单元,用于向发起该请求的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控制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播承载网络,其包括:承载层网络实体和RACS中的网络实体。
承载层网络实体,用于发出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
RACS中的网络实体,用于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并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以及向所述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控制响应。具体的,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所述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或者对所述请求进行接入侧和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
以下通过6个实施例具体描述。
实施例1、以A-RACF作为最终策略决策点时,承载层网络实体IP EDGE或AN收到用户的加入组播组请求后,向A-RACF申请组播承载资源;A-RACF依据接入侧策略和资源情况,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可选的,A-RACF还可以向SPDF/C-RACF申请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A-RACF根据接入侧的情况,或综合全网申请结果将最终响应返回给承载层。参见图7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1)、IP EDGE/AN收到用户加入组播组的请求,从该请求中获得用户期望加入的组播组地址和用户IP地址,也可能获得组播源地址(一到多个),以及源地址过滤模式(如EXCLUDE or INCLUDE)等信息。
(2)、IP EDGE/AN向A-RACF发出组播承载资源的申请请求,请求中携带用户的IP地址或标识以及对组播流的描述信息。其中在组播流的描述信息内,必须包含组播组D类地址,可选包含组播源地址(一到多个),以及源地址过滤模式(如EXCLUDE or INCLUDE)。如果此时IP EDGE/AN处配置有组播组所需带宽资源信息,在请求中也需要携带。
(3)、本步骤涉及资源授权的相关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可选的,A-RACF可根据用户组播业务权限对该请求进行业务授权。
之后,A-RACF依据接入侧策略和资源情况,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具体的,如果组播承载资源请求中没有带宽信息,则A-RACF查询本地配置获得组播组所需带宽。如果A-RACF判断在IPEDGE/AN上已存在该组播流,则授权和资源预留接入网资源即可;否则需授权和资源预留接入网资源和汇聚网资源。
进一步可选的,A-RACF还可以向SPDF/C-RACF申请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即执行4-6步。
(4)、A-RACF向SPDF/C-RACF发起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的申请,请求中携带的信息与第2步中相同。
(5)、SPDF/C-RACF授权核心网侧资源。
(6)、SPDF/C-RACF返回授权结果,指示是否通过资源授权。
(7)、A-RACF根据接入侧,或接入侧和核心侧的申请结果向IP EDGE/AN返回资源授权结果响应。
实施例2、以A-RACF作为最终策略决策点时,当承载层网络实体IPEDGE/AN收到用户更改组播源地址的请求或其他引发资源更改的信令消息时,IP EDGE/AN会向A-RACF发起组播承载资源的更改请求,A-RACF进行接入侧的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可选的,A-RACF还向SPDF/C-RACF请求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更改。最后A-RACF向IP EDGE/AN返回资源更改的结果响应。参见图8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1)、IP EDGE/AN收到用户更改组播源地址的请求或收到其他引发资源更改的信令消息,从该请求中获得用户IP地址,并可能获得请求更改的组播源地址或其他QoS信息。
(2)、IP EDGE/AN向A-RACF发出组播承载资源的更改请求。请求中需要携带用户IP地址或标识,可选携带更改后的组播源地址或其他QoS信息。
(3)、A-RACF根据接入侧策略和资源状况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的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可选的,A-RACF还可向SPDF/C-RACF请求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更改,即执行4-6步。
(4)、A-RACF向SPDF/C-RACF发起更改组播资源的请求,请求中携带信息与第二步一致。
(5)、SPDF/C-RACF根据核心网资源状况授权更改核心网侧组播资源。
(6)、SPDF/C-RACF返回组播资源更改授权响应。
(7)、A-RACF根据接入侧,或接入侧和核心侧的组播资源更改结果向IPEDGE/AN返回最终授权响应。
实施例3、以A-RACF作为最终策略决策点时,当承载层网络实体IPEDGE/AN收到用户发来的离开组播组请求或检测到用户已经异常离开组播组时,IP EDGE/AN会向A-RACF发起组播承载资源的释放请求,A-RACF释放接入网,或者接入网和接入汇聚网组播承载资源。可选的,A-RACF还可请求SPDF/C-RACF释放核心网资源。最后A-RACF向IP EDGE/AN返回资源释放响应。参见图9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1)、IP EDGE/AN收到用户离开某组播组的请求或检测到用户已经异常离开组播组时,从该请求中获得用户期望离开的组播组地址和用户IP地址。
(2)、IP EDGE/AN向A-RACF发出组播承载资源的释放请求。如果IPEDGE/AN与A-RACF之间的接口使用Diameter协议,则请求中携带会话标识即可,否则请求中需要携带用户IP地址或标识以及组播组描述信息。
(3)、A-RACF释放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如果A-RACF判断在IPEDGE/AN上还有其他用户在该组播组内,则释放接入网资源即可,如果该用户已是IP EDGE/AN上最后一个离开组播组的用户,则需释放接入网和汇聚网资源。可选的,A-RACF还可能向SPDF/C-RACF请求释放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即执行4-6步。
(4)、A-RACF向SPDF/C-RACF发起组播资源释放请求,请求中携带会话标识。
(5)、SPDF/C-RACF释放核心网侧组播资源。
(6)、SPDF/C-RACF返回组播资源释放响应。
(7)、A-RACF根据接入侧,或接入侧和核心侧的组播资源释放结果向IPEDGE/AN返回最终响应。
实施例4、以SPDF为最终决策点,就需要在承载层网络实体IP EDGE/AN与SPDF之间传递组播资源的申请请求/响应,可以在IP EDGE/AN与SPDF之间重用Gq,接口(现有技术中用于传递单播资源授权请求/响应),并扩展接口能力使其支持组播资源的申请请求/响应的传递。
IP EDGE/AN收到用户加入组播组的请求后,向SPDF发起组播承载资源的申请,SPDF授权该请求,并向A-RACF申请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A-RACF根据接入侧策略和资源剩余情况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同时返回申请结果给SPDF。可选的,SPDF还可以向C-RACF申请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SPDF根据接入侧或综合全网的资源授权情况返回最终响应返回给IP EDGE/AN。参见图10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1)、IP EDGE/AN收到用户的加入组播组请求,从此消息中获得用户期望加入的组播组地址和用户IP地址,也可能获得组播源地址(一到多个),以及源地址过滤模式(如EXCLUDE or INCLUDE)等信息。
(2)、IP EDGE/AN向SPDF发出组播承载资源申请,请求中携带用户IP地址或标识以及组播流描述信息。其中在组播流的描述信息内,必须包含组播组D类地址,可选包含组播源地址(一到多个),以及源地址过滤模式(如EXCLUDE or INCLUDE)。如果此时IP EDGE/AN处配置有组播组所需带宽资源信息,在请求中也需要携带。
(3)、SPDF对该请求进行业务授权,同时可选的,SPDF可能向C-RACF请求授权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即执行7-9步。
(4)、SPDF向A-RACF发送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该请求中携带的信息与第2步的请求中包含的信息一致。
(5)、A-RACF收到SPDF发送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根据接入侧策略和资源情况,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具体的,A-RACF判断相应的IP EDGE/AN上是否已经存在相应的组播流,如果存在则综合接入网的网络资源情况进行接入网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如果不存在则综合接入网和接入汇聚网的网络资源情况进行接入网和接入汇聚网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
(6)、A-RACF返回授权结果,指示是否通过组播资源授权。
(7)、可选的,SPDF向C-RACF申请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
(8)、C-RACF根据核心网资源状况授权该请求;
(9)、C-RACF向SPDF返回授权响应;
(10)、SPDF根据接入侧,或接入侧和核心侧的组播资源授权结果向承载层返回响应。
实施例5、以SPDF为最终决策点,就需要在承载层网络实体IP EDGE/AN与SPDF之间传递组播资源的更改请求/响应,可以在IP EDGE/AN与SPDF之间重用Gq接口(现有技术中用于传递单播资源授权更改请求/响应),并扩展接口能力使其支持组播资源的更改请求/响应的传递。
当IP EDGE/AN收到用户更改组播源地址的请求或其他引发资源更改的信令消息时,IP EDGE/AN会向SPDF发起组播承载资源的更改请求,SPDF授权该请求,并向A-RACF请求更改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可选的,SPDF还可请求C-RACF更改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最后SPDF向IP EDGE/AN返回资源更改的结果响应。参见图11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1)、IP EDGE/AN收到用户更改组播源地址的请求或其他引发资源更改的信令消息,从此消息中获得用户IP地址,也可能获得更改后的组播源地址或其他QoS信息。
(2)、IP EDGE/AN向SPDF发出组播承载资源更改请求,请求中需要携带用户IP地址,可选携带更改后的组播源地址或其他QoS信息。
(3)、SPDF向A-RACF发送组播资源更改请求,该请求中携带信息与步骤2相同。
(4)、A-RACF收到SPDF发送的资源更改请求后,根据接入侧策略和资源状况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
(5)、A-RACF返回组播资源更改的授权结果。
(6)、可选的,SPDF向C-RACF请求进行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更改;
(7)、C-RACF根据核心网资源状况授权更改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
(8)、C-RACF返回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响应;
(9)、SPDF根据接入侧,或接入侧和核心侧的组播资源更改的授权结果向IP EDGE/AN返回最终响应。
实施例6、以SPDF为最终决策点,就需要在承载层网络实体IP EDGE/AN与SPDF之间传递组播资源释放的请求/响应,可以在IP EDGE/AN与SPDF之间重用Gq接口(现有技术中用于传递单播资源授权请求/响应),并扩展接口能力使其支持组播资源释放请求/响应的传递。
当IP EDGE/AN收到用户发来的离开组播组请求时,IP EDGE/AN会向SPDF发起组播资源释放请求,SPDF请求A-RACF释放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A-RACF返回响应,此时可选的,SPDF还可以向C-RACF请求释放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最后SPDF向IP EDGE/AN返回资源释放响应。参见图12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1)、IP EDGE/AN收到用户的离开组播组请求,从此消息中获得用户期望离开的组播组地址和用户IP地址。
(2)、IP EDGE/AN向SPDF发出组播承载资源释放请求,如果IPEDGE/AN与SPDF之间的接口使用Diameter协议,则请求中携带会话标识即可,否则请求中需要携带用户IP地址或标识以及组播组描述信息。
(3)、SPDF向A-RACF发送组播资源释放请求,请求A-RACF释放接入侧组播资源,该请求中携带会话标识。
(4)、A-RACF收到SPDF发送的资源释放请求后,释放相应的组播资源。具体的,A-RACF判断该组播流在相应的IP EDGE/AN上是否已经没有用户使用,如果是,则释放接入网络和接入汇聚网络相应的组播流所占用的网络资源,否则仅释放接入网络中相应的组播流所占用的网络资源。
(5)、A-RACF返回组播资源释放结果。
(6)、可选的,SPDF向C-RACF请求释放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
(7)、C-RACF释放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
(8)、C-RACF返回资源释放响应;
(9)、SPDF根据接入侧,或接入侧和核心侧的组播资源释放结果向IPEDGE/AN返回最终响应。
实施例7、从上述实施例中可见,由于组播与单播技术的差异,使得SPDF和/或A-RACF需要针对组播的特点增加对组播资源相关请求(申请、释放或更改)的处理能力,才能最终让RACS完成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现给出A-RACF处理组播资源相关请求的算法示例如下。
其中:(S,G):代表一个组播流,S为组播源地址,G为组播组地址;N:在IP EDGE/AN上的(S,G)所服务的接入用户数。
A-RACF需要存储所有请求资源的组播流(S,G)和接收该组播流的用户数(N)的对应关系,并对N进行实时更新,以决定处理组播资源请求的流程。A-RACF处理组播资源相关请求的算法如图13所示。当A-RACF收到来自SPDF的组播资源请求之后,判断请求的类型:
a)申请组播资源。A-RACF判断是否已存在(S,G)组播流,如果没有,则为此(S,G)创建相应的N(N=1),同时授权接入和接入汇聚网段的组播资源;如果已存在对应的N,则N=N+1,授权接入网段的组播资源。
b)释放组播资源。A-RACF判断(S,G)对应的(N=N-1)后N是否等于0,如果等于0,则删除(S,G)与N的对应关系,授权释放接入和接入汇聚网段的组播资源;如果N不为0,授权释放接入网段组播资源。
综上所述,目前的LTV/BTV系统架构中组播资源管理和组播资源准入控制功能一般直接在承载层实体上实现。此方法一方面需要在承载层实体实现组播资源的管理和准入控制,导致承载层设备复杂度增加,而且现有网络很多承载层设备如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均不支持组播资源管理和准入控制功能,实际组网应用中很难实施;另一方面这种方法的组播承载资源是在承载层实体上进行管理,而目前在NGN架构中,单播承载资源是在RACS中进行管理的,这样导致NGN网络中单播和组播的承载资源管理上互相分离,造成单播和组播业务之间无法对网络承载资源实现充分的共享,或需要引入复杂的网络承载资源同步机制才能实现单播和组播业务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NGN网络中使用RACS实现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方案。
但是由于组播和单播技术的区别,目前的RACS架构仅支持对单播承载资源的管理,尚未能够对组播承载资源进行控制。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承载层网络实体收到用户对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后,将该请求转发到RACS中;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消息后,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并向所述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控制响应。从而使得RACS可以支持对组播业务流的资源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在承载层实体引入组播资源的管理和准入控制功能,同时可以实现组播和单播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单播和组播业务对承载资源的充分共享。从而提高了IPTV组播业务的服务质量,使得IPTV组播业务可以顺利开展。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
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消息;
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并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接入侧资源和准入控制功能实体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并根据接入侧的申请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接入侧资源和准入控制功能实体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还向基于业务的策略决策功能实体SPDF或核心资源和准入控制功能实体C-RACF申请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申请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RACF在进行组播承载资源准入授权和资源预留之前,先根据组播业务权限对该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进行业务授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申请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的中请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中请结果响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和C-RACF分别申请接入侧和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申请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申请结果响应。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PDF在进行组播承载资源的申请之前,先根据组播业务权限对该申请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进行业务授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消息;
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并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并根据接入侧的更改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更改的准入授权和资源更改,还向SPDF或C-RACF请求更改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更改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请求更改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的更改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更改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和C-RACF分别请求进行接入侧和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更改,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更改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资源更改结果响应。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ACS中的网络实体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消息;
RACS中的网络实体释放相应的组播承载资源,并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ACS中的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释放接入侧的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的释放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ACS中的A-RAC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释放接入侧的组播承载资源,还向SPDF或C-RACF请求释放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释放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ACS中的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请求释放接入侧的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的释放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ACS中的SPDF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释放组播承载资源的请求后,向A-RACF和C-RACF分别请求释放接入侧和核心网的组播承载资源,并根据接入侧和核心网的释放结果,向该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释放结果响应。
19、一种网络实体,位于RACS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
控制单元,用于对接收单元收到的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还包括:响应单元,用于向发起该请求的承载层网络实体返回控制响应。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实体,其特征在于,该网络实体为A-RACF或SPDF。
22、一种组播承载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层网络实体,用于发出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
RACS中的网络实体,用于接收来自承载层网络实体的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请求,并对该请求进行组播承载资源控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RACS中的网络实体对所述请求进行接入侧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或者对所述请求进行接入侧和核心网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
CN2007101110193A 2007-06-13 2007-06-13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325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10193A CN101325500B (zh) 2007-06-13 2007-06-13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0500058A JP4787376B2 (ja) 2007-06-13 2008-05-07 マルチキャストベアラリソース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EP08734259A EP2081323A4 (en) 2007-06-13 2008-05-07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ULTICAST RESOURCE
PCT/CN2008/070904 WO2008151528A1 (fr) 2007-06-13 2008-05-07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pour commander une ressource de multidiffusion
US12/428,771 US8264998B2 (en) 2007-06-13 2009-04-23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ulticast bearer resourc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10193A CN101325500B (zh) 2007-06-13 2007-06-13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5500A true CN101325500A (zh) 2008-12-17
CN101325500B CN101325500B (zh) 2012-12-12

Family

ID=4012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10193A Active CN101325500B (zh) 2007-06-13 2007-06-13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64998B2 (zh)
EP (1) EP2081323A4 (zh)
JP (1) JP4787376B2 (zh)
CN (1) CN101325500B (zh)
WO (1) WO200815152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453A (zh) * 2009-12-23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传送网环网的组网方法
CN107196813A (zh) * 2011-10-04 2017-09-22 瞻博网络公司 用于自组织二层企业网络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3174A (ja) * 2009-03-30 2010-10-14 Kddi Corp ルータ、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378115A (zh) * 2010-08-16 2012-03-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接入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
US9173073B2 (en) * 2011-12-19 2015-10-2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group event notifications and providing group polic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377365B (zh) * 2018-02-08 2020-03-24 江苏恒信和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安全接入路径的视频监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0400340D0 (sv) * 2004-02-11 2004-02-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72943C (zh) 2004-03-24 2006-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0426815C (zh) * 2004-09-08 2008-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DE602005027504D1 (de) * 2005-02-16 2011-05-26 Panasonic Corp Unterstützung mobiler Endgeräte in einem Multicast- oder Rundfunkdienst mit mehreren Trägern
CN100459518C (zh) 2005-09-02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接纳控制处理方法
CN100450087C (zh) * 2005-09-02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一组特定流的QoS控制的方法
CN100461951C (zh) * 2005-11-11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1030921B (zh) * 2006-03-02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控制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453A (zh) * 2009-12-23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传送网环网的组网方法
CN107196813A (zh) * 2011-10-04 2017-09-22 瞻博网络公司 用于自组织二层企业网络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07841A1 (en) 2009-08-20
WO2008151528A1 (fr) 2008-12-18
EP2081323A4 (en) 2009-10-28
JP2010523026A (ja) 2010-07-08
EP2081323A1 (en) 2009-07-22
JP4787376B2 (ja) 2011-10-05
CN101325500B (zh) 2012-12-12
US8264998B2 (en) 2012-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9825B (zh) 一种实现组播承载资源控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369907B (zh) 组播业务的实现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01662376B (zh) 基于网际协议电视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203989B2 (en) Distributing cont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321073B (zh) 一种组播业务授权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8761056B2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EMBMS chatting service and service provider server of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BM-SC and user equipment
US9300551B2 (en)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KR20130032362A (ko) 인터넷 프로토콜 텔레비전 서비스의 전달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25500B (zh)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132325B (zh) 一种业务申请方法及系统及一种业务申请代理单元
CN101374103B (zh) 资源管理装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1360222B (zh) 一种基于下一代网络的iptv节目产生方法及系统
CN101227309B (zh) 下一代网络组播业务接纳控制方法
Chowdhury et al.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for the QoS guaranteed mobile IPTV services over mobile WiMAX networks
CN101662377B (zh) 基于网际协议电视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82351B (zh) 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及发送资源决策请求消息的方法
CN102164068A (zh) 资源接纳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577944A (zh) 资源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098204A (zh) 一种管理组播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KR20140006492A (ko) Wimax 네트워크 기반의 애드 혹 그룹 방송 서비스 시스템, wimax 네트워크 기반의 애드 혹 그룹 방송 서비스를 위한 애드 혹 그룹 관리자 등록 방법 및 wimax 네트워크 기반의 애드 혹 그룹 방송 서비스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