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1365A -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1365A
CN101321365A CNA2008100631198A CN200810063119A CN101321365A CN 101321365 A CN101321365 A CN 101321365A CN A2008100631198 A CNA2008100631198 A CN A2008100631198A CN 200810063119 A CN200810063119 A CN 200810063119A CN 101321365 A CN101321365 A CN 101321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tate
send
voice call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631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1365B (zh
Inventor
刘勇
黄文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08100631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1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1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1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1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13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它采用以下方法计算短信发送用户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用户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某段时间范围内当前用户接收到短信数量/当前用户发送短信数量;根据预设置的判定阀值,与短信发送用户的回复频率参数U进行比较,若U值小于阀值则判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者。本发明可有效地避免将正常短信发送用户误作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情况发生;可克服反过滤技术的干扰,大幅度提高垃圾短信的过滤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设别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短信这种先进的通信手段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与此同时,垃圾短信也开始泛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成了社会一大公害。统计数据表明,数目庞大的发送短信总量中,30%以上是垃圾短信。垃圾短信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属于恶意欠费,给运营商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的控制垃圾短信,并且从根本上避免垃圾短信给运营商带来的损失,有效的发现和判断垃圾短信发送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为了解决垃圾短信泛滥问题,出现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法,如关键字过滤方法(即通过设置屏蔽的关键字,辨识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和发送速度频率过滤法(通过短信发送速度频率来识别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等,但是使用效果都不明显。容易存在误识别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从垃圾短信发送者的社会目的性出发,有效的判定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者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以有效地识别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进而可以控制和过滤垃圾短信。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采用以下方法计算短信发送用户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
用户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某段时间范围内当前用户接收到短信数量/当前用户发送短信数量;
根据预设置的判定阀值,与短信发送用户的回复频率参数U进行比较,若U值小于阀值则判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者。
本发明还可同时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它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短信发送用户,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如判断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则采用前述方法进行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
对于短信发送用户,可采用以下步骤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
1)、对于用户所接收的每一条短信,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的通话历史状态:
2)、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若不处于第一状态,则标记此发送用户为可疑发送用户,所述第一状态为: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对于短信发送用户,还可采用以下步骤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
1)、对于用户所接收的每一条短信,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的通话历史状态:
2)、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若不处于第一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二状态,若不处于第二状态,则判断此发送用户为可疑发送用户,
所述第一状态为: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所述第二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同时用户A与接收用户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2。
判断时,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的所有通话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二状态。
对于短信发送用户,还可采用以下步骤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
1)、对于用户所接收的每一条短信,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的通话历史状态:
2)、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若不处于第一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二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三状态,若不处于第三状态,则标记此发送用户为可疑发送用户,
所述第一状态为: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所述第二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同时用户A与接收用户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2,
所述第三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A与用户B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B与接收用户存在语音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3。
判断时,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的所有通话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二状态;
若发送用户的通话距离为2的所有联系人与接收用户的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三状态;
或者,若接收用户的通话距离为2的所有联系人与发送用户的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三状态。
对于短信发送用户,还可采用以下步骤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
1)、对于用户所接收的每一条短信,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的通话历史状态:
2)、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若不处于第一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二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三状态,若不处于第三状态,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四状态,若不处于第四状态,标记此发送用户为可疑发送用户,
所述第一状态为: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所述第二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同时用户A与接收用户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2,
所述第三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A与用户B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B与接收用户存在语音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3;
所述第四状态为: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不处于状态1、状态2或状态3,且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用户A与用户B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B与用户C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C与接收用户存在语音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4。
判断时,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的所有通话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二状态;
若发送用户的通话距离为2的所有联系人与接收用户的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三状态;
或者,若接收用户的通话距离为2的所有联系人与发送用户的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三状态;
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的所有通话距离为2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四状态。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可有效地避免将正常短信发送用户误作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情况发生;
2)、可克服反过滤技术的干扰,大幅度提高垃圾短信的过滤成功率;
3)、提出一种社会网络内距离计算方法,提供了一种高速有效号码通话距离计算方法;在实际过滤中,通过发送和接收用户在通话社会网络上所处的状态情况,检测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这一步骤短信能够有效的减少垃圾短信用户识别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垃圾短信过滤的成功率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通话网络中的距离计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在运营商部署执行的操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语音通话网络形成及其存贮的装置以及垃圾短信用户识别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5是使用用户可以修改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选项的示例性用户界面的显示屏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综述
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基于短信发送/接收用户的语音通话网络之间的关系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技术。利用垃圾短信发送者(特别是恶意欠费类型)一般不会与接收者之间存在语音通话关系这一特征,而正常的短信发送过程都伴随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语音通话过程,通过短信发送用户与其短信的接收用户之间的语音通话关系来识别垃圾短信发送用户。本方法可部署在移动信息服务运营商的短信发送平台中,通过运营商对短信数据发送源和目的端的分析统计,达到识别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号码的目的。
(2)、语音通话网络及其距离判断方法
图1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短信发送用户的语音通话的社会网络图。图中以某一短信发送用户101为例给出其相应的通话社会网络图,其中的连接线104表示两种之间至少存在一次通话记录。105为短信发送用户101的一个通话距离为1的用户号码,106为短信发送用户101的一个通话距离为2的用户号码,107为短信发送用户101的一个通话距离为3的用户号码,108为短信发送用户101的一个通话距离为4的用户号码。102为短信发送用户101的所有通话距离为1的用户集,103为短信发送用户101的所有通话距离为2的用户集。
利用102和102可以方便的计算出发送用户的接收用户是否位于4跳以内的通话距离。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直接存在通话记录(如104的连接)则其处于第一状态,通话距离为1,若发送用户(或接收用户的)距离为1的用户集(如102集合)与接收用户(或发送用户)存在通话记录则其处于第二状态,通话距离为2,若发送用户距离为1的用户集中用户与接收用户的距离为1的用户集中用户间存在通话记录则其处于第三状态,其通话距离为3,若发送用户(或接收用户)距离为2的用户集(如103集合)与接收用户(或发送用户)距离为1的用户集存在通话记录,则其处于第四状态,通话距离为4。
(3)、垃圾短信用户识别过程
垃圾短信用户识别过程如图2,初始短信用户为未标号码,经过语音通话社会网络中搜索其发送短信的接收距离,选择可疑短信号码识别方法,标记可疑短信号码,对可疑短信号码,分别计算其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
U=某段时间范围内当前用户接收到短信数量/当前用户发送短信数量;
若可疑号码的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小于给定的判定阀值则标记为垃圾短信发送号码,否则标记为未标记号码。
(4)、本发明的方法可部署在移动服务运营商的短信发送系统中,具体的执行流程参见图3。
步骤301:运营商接收到短信发送用户的发送短信;
步骤302:解析当前发送短信的发送用户号码和接收用户号码;
步骤303: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是否处于如下状态;
a、第一状态,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b、第二状态,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不处于第一状态,且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同时用户A与接收用户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2;
c、第三状态,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不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且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A与用户B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B与接收用户存在语音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3;
d、第四状态,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不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四状态,且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用户A与用户B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B与用户C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C与接收用户存在语音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4。
实施中,可选择经a步骤判断、或经a、b步骤判断、或经a、b、c步骤判断、或经a、b、c、d步骤判断,如处于相应状态中转步骤304,否则进入步骤306。
步骤304:维护当前发送短信中发送号码用户的正常短信发送计数,对该计数加1;
步骤305:将短信发送号码加入到正常短信发送用户列表;
步骤306:将当前短信发送号码加入到可疑短信发送用户列表;
步骤307:维护当前发送短信中发送号码(接收号码)用户的短信发送(接收)计数,分别对其计数加1;
步骤308:计算当前发送号码(即可疑号码)的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
U=某段时间范围内当前用户接收到短信数量/当前用户发送短信数量
步骤309:判断U值是否小于预先设置的过滤阀值,若U小于预先设定的阀值,进入步骤310,否则,进入步骤311。
步骤310:将当前发送用户号码加入垃圾短信发送用户列表;
步骤311:流程结束。
(5)、图4给出了本发明中的方法和装置在移动服务运营商运用的示例性框图。411是部署了本发明中方法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装置。
401、402、403、404和405构成了语音通话网络存储和建立装置,通话用户401和403通过无线通讯网络402产生了语音通话,相应的在移动通讯交换机404上产生记录,并且将此记录存入405。对于短信发送用户409发出的短信,经移动短消息中心408后转入相应的可疑用户识别模块406,经阀值检测模块407后决定是否阻塞该短消息。
所述用于定义和存储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的通话网络装置,当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直接存在语音的联络时,认为两者之间在语音通话网络上存在边的连接,并且记录于计算机存储介质。
所述用于识别发送用户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装置包括存储了语音通话社会网络数据的计算机介质以及以计算机可读指令形式存贮在相应介质上的语音通话社会网络维护装置,当执行所述指令时,促使计算机系统通过如下步骤定义所述的社会网络:当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直接存在语音的联络时,认为两者之间在语音通话网络上存在边的连接,并且记录于计算机存储介质;
所述用于识别发送用户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装置还包括以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形式存贮在相应介质上的可疑号码检测装置,当执行所述指令时,促使计算机能够将发送短信的号码识别标记为可疑发送用户号码和普通发送用户号码。
所述用于识别发送用户是否为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装置还包括以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形式存贮在相应介质上的可疑号码阀值检测装置,当执行所述指令时,促使计算机能够检测发送短信的号码识别标记后的可疑发送用户号码是否超过用户预先设置的阀值。
(6)、图5示出了示例性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过程的参数设置用户界面506。在所示的示例性实现中,用户可选择“Distance 1 Method”501来使用距离为1的方法A作为可疑用户的识别方法,选择“Distance 2 Method”502来使用距离为2的方法B作为可疑用户的识别方法,选择“Distance 3 Method”503来使用距离为3的方法C作为可疑用户的识别方法,选择“Distance 4 Method”504来使用距离为4的方法D作为可疑用户的识别方法,以上四个选项可根据具体地区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的情况,自由选择使用,配合设置用户过滤阀值505,可以全面的识别垃圾短信发送用户。

Claims (9)

1、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用以下方法计算短信发送用户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
用户短信回复频率参数(U)=某段时间范围内当前用户接收到短信数量/当前用户发送短信数量;
根据预设置的判定阀值,与短信发送用户的回复频率参数(U)进行比较,若回复频率参数(U)值小于阀值则判定该用户为垃圾短信发送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短信发送用户,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如判断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则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进行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短信发送用户,采用以下步骤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
1)、对于用户所接收的每一条短信,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的通话历史状态:
2)、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若不处于第一状态,则判断此发送用户为可疑发送用户,所述第一状态为: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短信发送用户,采用以下步骤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
1)、对于用户所接收的每一条短信,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的通话历史状态:
2)、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若不处于第一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二状态,若不处于第二状态,则判断此发送用户为可疑发送用户,
所述第一状态为: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所述第二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同时用户A与接收用户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的所有通话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二状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短信发送用户,采用以下步骤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
1)、对于用户所接收的每一条短信,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的通话历史状态:
2)、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若不处于第一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二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三状态,若不处于第三状态,则标记此发送用户为可疑发送用户,
所述第一状态为: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所述第二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同时用户A与接收用户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2,
所述第三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A与用户B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B与接收用户存在语音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的所有通话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二状态;
若发送用户的通话距离为2的所有联系人与接收用户的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三状态;
或者,若接收用户的通话距离为2的所有联系人与发送用户的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三状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短信发送用户,采用以下步骤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短信发送用户:
1)、对于用户所接收的每一条短信,检测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的通话历史状态:
2)、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移动运营商进行用户状态判别: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若不处于第一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二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三状态,若不处于第三状态,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第四状态,若不处于第四状态,标记此发送用户为可疑发送用户,
所述第一状态为: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在语音通话网络中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1,
所述第二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同时用户A与接收用户存在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2,
所述第三状态为: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A与用户B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B与接收用户存在语音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3;
所述第四状态为:发送用户与接收用户不处于状态1、状态2或状态3,且发送用户和用户A存在语音通话,用户A与用户B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B与用户C存在语音通话记录,用户C与接收用户存在语音通话记录,此状态也称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距离为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的所有通话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二状态;
若发送用户的通话距离为2的所有联系人与接收用户的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三状态;
或者,若接收用户的通话距离为2的所有联系人与发送用户的距离为1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三状态;
若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的所有通话距离为2的联系人集合相交为空,则判断为不处于第四状态。
CN2008100631198A 2008-07-17 2008-07-17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1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31198A CN101321365B (zh) 2008-07-17 2008-07-17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31198A CN101321365B (zh) 2008-07-17 2008-07-17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1365A true CN101321365A (zh) 2008-12-10
CN101321365B CN101321365B (zh) 2011-12-28

Family

ID=40181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6311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1365B (zh) 2008-07-17 2008-07-17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136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638A (zh) * 2010-12-15 2011-06-15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短信分类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2905236A (zh) * 2011-07-27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消息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796207A (zh) * 2012-11-02 2014-05-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虚假用户号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323763A (zh) * 2014-06-27 2016-0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消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472586A (zh) * 2015-12-22 2016-04-06 安徽一拓通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信监控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9148B2 (en) * 2003-03-03 2007-05-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Feedback loop for spam prevention
CN100479572C (zh) * 2007-04-29 2009-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信可疑用户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1119341B (zh) * 2007-09-20 2011-02-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邮件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1197793B (zh) * 2007-12-28 2011-03-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信息检测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638A (zh) * 2010-12-15 2011-06-15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短信分类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2905236A (zh) * 2011-07-27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消息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05236B (zh) * 2011-07-27 2016-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消息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796207A (zh) * 2012-11-02 2014-05-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虚假用户号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323763A (zh) * 2014-06-27 2016-0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消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323763B (zh) * 2014-06-27 2019-03-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消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472586A (zh) * 2015-12-22 2016-04-06 安徽一拓通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短信监控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1365B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2133B (zh) 垃圾信息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694900B (zh) 电话拦截方法及装置
CN103763690A (zh) 检测伪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短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11071B (zh) Cdma智能业务实现非结构化用户数据功能的方法
CN101137085B (zh) 垃圾短信彩信封堵方法
WO2016065908A1 (zh) 一种欺诈用户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11805B (zh) 通信信息通知方法、信息上报方法、服务器及通信终端
CN101321365B (zh) 一种利用短信回复频率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
CN102088697A (zh) 垃圾短信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1316427B (zh) 一种利用通话社会网络的垃圾短信发送用户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1771966A (zh) 一种基于关键字和频次识别垃圾短信源的方法
CN1946239A (zh) 一种基于终端挂机的信息推送系统和方法
CN103874058A (zh) 短信处理方法及短信中心
CN102098640B (zh) 一种识别并阻止设备发送垃圾短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295491A (zh) 呼叫转移时自动筛选主叫用户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80705B (zh) 一种根据号码关系图过滤垃圾短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05236B (zh) 一种垃圾短消息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48441A (zh) 可疑短信暂缓发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2905241A (zh) 一种ussd服务器、hlr服务器和基于ussd的通话转移方法
CN103686736A (zh) 垃圾短信拦截方法和平台
CN102231874A (zh) 一种短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72251A (zh) 一种监控垃圾短消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872521A (zh) 一种异常事件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50047378A (ko) 보이스 피싱 방지 장치
CN1885867A (zh) 一种通信终端自动上报故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