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215A -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6215A
CN101316215A CNA2007101037677A CN200710103767A CN101316215A CN 101316215 A CN101316215 A CN 101316215A CN A2007101037677 A CNA2007101037677 A CN A2007101037677A CN 200710103767 A CN200710103767 A CN 200710103767A CN 101316215 A CN101316215 A CN 101316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wireless
wireless router
router device
communication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37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6215B (zh
Inventor
石铭山
郭先全
周建亨
张鸿致
赖建怡
吕学俊
李高赐
刘道明
梁子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CM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CM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CM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CM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037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6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6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6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2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主要提供一种个人随身式的移动路由装置,使用者可借此装置将单一连线通道的频宽分享给四周的人。其中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包括有两个以上的通讯模块,借以桥接两个以上的无线网域,并包括用以收发无线电信号天线模块,通过侦测有无连线请求信号来改变此路由装置的电源管理模式,其中再包括有一路由模块,以执行各网域间封包传递的路由,再包括一电源模块,除了供应路由装置运作的电力外,更通过一电源判断手段判断所连接的电源型态为一直流电源或是一交流电源,能借以调整该通讯模块的电磁波输出功率。

Description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特别是指能桥接广域网络与区域无线通讯信号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让一或多个使用者能借此连接广域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环境日趋发达,使用者普遍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或是执行各种个人或工作上的行为,更因为目前移动上网的环境与技术亦逐渐成熟,使用者可利用各种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可携式通讯装置执行移动上网,以随时掌握所需的信息,除了随身的无线通讯装置外,各式用于界接至因特网(Internet)的通讯设备亦须随着使用量增加而普遍设置,如桥接于因特网与随身的通讯装置的网络存取点(Access Point),其主要功能如同路由器(router)的功能,为各式随身的通讯装置所传递出的数据封包规划其传递方式与方向,它能将数据封包通过一个个网络节点(node)传送至目的地,这个过程称为路由(routing)。
上述的路由器设置于两个或更多个网络的交汇处,依据一路由表(routing table)于各端之间传递数据封包,而为了能路由各数据封包,路由器之间会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通讯并维护各自的路由表,数据封包则能依此协议传送到目的地。
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的公知技术,家中10或户外的使用者可使用计算机101、移动电话102、个人数字助理103等具有上网能力的装置连接至网络,须通过路由器12桥接至另一网域,此处路由器12可具备网址转换(NAT)、网址派发(IP address assignment)或是防火墙(Firewall)等功能,并可由一网络服务提供者(ISP)14提供界接至因特网16的服务,故如计算机101、移动电话102、个人数字助理103等终端设备的使用者则能通过上述过程连接至远程的服务器18进行数据存取。
上述路由器12扮演了网域转换的功能,由使用者端所传出的数据封包通过路由器12,并依据其中路由表转换至另一网络,如网络服务提供者14所建立的网域,或是直接连接至因特网16。
在移动上网的公知技术中,有如美国专利第6,697,355号所揭示的一种移动上网的系统,其中提供具有因特网通讯协议的移动主机(mobile host)、移动存取点(mobile access point)与移动路由器与网关路由器等,此移动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图2显示有第一移动网络21与第二移动网络22等两个网域,其中各包括有多个具有移动上网功能的移动主机201,202,203(第一移动网络21),204,205(第二移动网络22),各网域中的主机通过多个移动存取点a,b,c,d,e,f所提供的通道(channel)分别连线至第一移动路由器R1与第二移动路由器R2。第一移动路由器R1执行第一移动网络21中各主机间的封包交换,并能管理各封包路径,再通过网域中的网关路由器GWR1,GWR2传递至另一网域中,此例中,网关路由器GWR1,GWR2桥接因特网20与此第一移动网络21,连接至建构于因特网20的网络骨干(backbone)上的网域LAN1,LAN2。
同理,第二移动路由器R2执行第二移动网络22中各主机的封包交换,并通过网关路由器GWR3传递至另一网域中,而于此例中,网关路由器GWR3桥接因特网20与此第二移动网络22,连接至建构于因特网20的网络骨干(backbone)上的网域LAN3。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个人随身式的移动路由装置,一般来说,移动无线通讯装置多是提供利用WiFi无线网络协议的技术连接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AN)的功能,而WiFi无线网络的建置并非随处都有,亦有频宽或是频道的限制,然因应高速的无线通讯网路的技术愈趋普及,如WiMAX、3G、3.5G或以上的通讯规格,并与目前WiFi无线网络相互配合的策略下,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即能通过此随身式的移动路由装置,让近端的移动通讯装置能借以连接至其它的无线通讯网路。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有:两个以上的通讯模块,其中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通过该通讯模块桥接两个以上的无线网域;两个以上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于该通讯模块,用以收发无线电信号,且能相互交迭收纳;一信号侦测手段,设置于该通讯模块中,用于侦测有无连线请求信号,借以改变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电源管理模式;一路由模块,电性连接至该通讯模块,并执行各网域间封包传递的路由;一电源模块,电性连接至该通讯模块与该路由模块,包括一电池组,以供应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运作的电力;以及一电源判断手段,设置于该电源模块中,用以判断所连接的电源型态为一直流电源或是一交流电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有:一或多个区域通讯模块,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通过该区域通讯模块连接一或多个移动通讯装置,并形成一局域网络;一或多个区域天线模块,耦接于该区域通讯模块;一或多个广域通讯模块,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通过该广域通讯模块连接一或多个使用移动通讯协议的无线通讯网路,形成一广域网络;一或多个广域天线模块,耦接于该广域通讯模块;一路由模块,电性连接该区域通讯模块与该广域通讯模块,用于处理来自各通讯模块的封包路由;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区域通讯模块、该广域通讯模块与该路由模块,并控制该区域通讯模块与该广域通讯模块的电磁波输出功率;一或多个侦测电路,设置于该区域通讯模块与该广域通讯模块中,用于侦测有无连线请求信号,通过该控制单元改变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电源管理模式;一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到一交流电源或一电池组的直流电源,供应该区域通讯模块与该广域通讯模块的运作电力;以及一电源判断手段,设置于该电源模块中,用以判断所连接的电源型态为该直流电源或是该交流电源,借以判断该区域通讯模块或该广域通讯模块所输出的电磁波功率。
换句话说,其中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包括有两个以上的通讯模块,其中通过通讯模块桥接两个以上的无线网域,并包括两个以上电性连接于通讯模块的天线模块,用以收发无线电信号,再使用一信号侦测手段,用于侦测有无连线请求信号,借以改变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电源管理模式,再包括一电性连接至通讯模块的路由模块,执行各网域间封包传递的路由,再包括一电源模块,供应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运作的电力,其中并利用一电源判断手段判断所连接的电源型态为一直流电源或是一交流电源。其中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为一多重输出功率的通讯装置,通过上述的电源判断手段侦测电源型态,并能借以调整该通讯模块的电磁波输出功率。
而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包括有先侦测是否有连线请求,若无任何连线请求,则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进入一闲置模式;若侦测到有连线请求的封包,则重启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通讯模块,并进入一工作模式,与执行连线程序,与执行封包传递与路由。
上述中,于重启通讯模块的步骤时,更通过侦测电源型态的步骤来调整通讯模块的电磁波发射功率,若判断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所使用的电源型态为一直流电源,则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此路由装置的通讯模块输出小功率的电磁波;若判断所使用的电源型态为一交流电源,则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通讯模块输出大功率的电磁波。
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一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通过侦测电源型态来调整通讯模块的发射功率,侦测有无信号来判断是否启动通讯模块等省电方案,使用者能借此随身的路由装置连接至广域上,执行通讯或是数据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路由技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应用的通讯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6A与图6B为本发明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通过侦测电源型态来调整通讯模块发射功率的运作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利用信号侦测调整通讯模块的电源管理模式的流程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利用信号侦测调整通讯模块的电源管理模式的流程图之二。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家10             计算机101
移动电话102      个人数字助理103
路由器12         网络服务提供者14
因特网16         服务器18
第一移动网络21   第二移动网络22
移动主机201,202,203,204,205
移动存取点a,b,c,d,e,f
第一移动路由器R1 第二移动路由器R2
网关路由器GWR1,GWR2,GWR3
因特网20         网域LAN1,LAN2,LAN3
系统提供者34
使用者36         移动通讯装置301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303
移动电话305      移动计算机306
个人数字助理307  因特网30
服务器32,32’   广域通讯模块401
电源模块403      区域通讯模块405
路由模块407      广域天线模块409
区域天线模块410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40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50
控制单元501         路由模块502
DHCP 503            NAT 508
广域通讯模块504     区域通讯模块505
天线506,507        电源模块509
电池组510           侦测电路511,513
交流电源512         路由装置60
第一天线部601       第二天线部602
按钮603             机身605
基座607             电源开关5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主要提供一种个人随身式的移动路由装置,使用者可借此装置将单一连线通道的频宽分享给四周的人,并且使用者所使用的移动通讯装置并非需要符合特定广域网络的通讯协议,如WiMAX、3G、3.5G等,而仅需使用目前普遍已配置的无线网络(WiFi)模块,即可通过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进行网络转换。
并且,以WiFi无线网络协议为主的基础建置并非随处都有,频宽与频道亦有一定瓶颈,可通过上述高速的无线通讯网路的技术与目前WiFi无线网络相互配合,使所到的处皆能够有无线上网的方便性。
另外,本发明更配合可携式的特色,于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上建立一省电机制,在其中电源模块中利用侦测的手段侦测电源的种类,在使用电池(直流电源)与一般市电(交流电源)间建立一切换电路,并同时配合无线电波的修正,达到真正省电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特征即是通过此随身式的移动路由装置,让近端的移动通讯装置能借以连接至其它的无线通讯网路,如图3所示的通讯架构示意图。
附图中显示有一使用者36正在使用一台移动通讯装置301,而其随身更附带一台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303,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303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无线通讯接口,其一为提供近端移动通讯装置连线使用,如移动电话305、移动计算机306、个人数字助理307等,此等近端移动通讯装置(301,305,306,307)于较佳实施例中主要通过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议,如无线网络通讯协议(WiFi通讯协议),与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303的无线网络通讯模块连线,形成一局域网络(LAN),通常为一使用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议的网域。
以较佳实施例来说,通过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303的另一无线通讯接口连线至广域网络(WAN)中系统提供者34所提供的无线通讯网路,其较佳实施例包括有无线网络(WiFi)、WiMAX、3G、3.5G或其它使用移动通讯协议的无线通讯网路。故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303具有网络转换的功能,通过各通讯模块桥接各网域,并执行如同路由器、网关器、IP分享器等功效,将连线由局域网络转换至广域网络。
之后,再通过系统提供者34所提供的无线通讯网路与其它网域连线,或是再连线至因特网30,使用其中各服务器32,32’所提供的网络资源。
图4则显示本发明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40至少包括两个通讯模块,包括附图中的广域通讯模块401与区域通讯模块405,其它更包括有电源模块403、路由模块407与耦接于通讯模块401,405的天线模块,如广域天线模块409与区域天线模块410。其中,上述规范的广域与区域为两个不同的网域,并分别包括各自耦接的天线模块,且为实现随身用的路由装置,用于连接局域网络与广域网络的天线模块为一组可相互交迭合上的天线结构,除了应用于无线通讯上,更在电力耗损上利用电源判断的机制进行省电。
此例中,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40至少包括两个通讯模块,其中负责处理封包路由(routing)的路由模块407分别电性连接至广域通讯模块401与区域通讯模块405,并且有一具有侦侧电源型态的电源模块403电性连接至路由模块407、广域通讯模块401与区域通讯模块405。
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40通过广域通讯模块401连线至广域网络上,并借其中处理器(并无显示于图中)处理与此装置40的交换封包,通过各天线模块接收或发送无线电信号,比如通过广域天线模块409连线系统服务提供者所建设的网络存取点(AP)或是一般无线基地台,且装置40更经由区域通讯模块405与所连接的区域天线模块410连线至近端的各无线通讯装置,进行封包交换。
上述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40为一多重输出功率的通讯装置,通过侦测电源型态进而调整通讯的电磁波的输出功率,并能通过信号侦测手段侦测近端是否有无线信号,借以改变路由装置的电源管理模式(至少包括一闲置模式与一工作模式),并判断是否启动通讯模块。
请参阅图5所示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为达到可携式装置省电的需求,此例所显示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50中的电源模块509同时电性连接到一交流电源(AC)512,如一般市电,与连接至一直流电源(DC),如一电池组510,此电源模块509会侦测连接的电源型态,借以控制各通讯模块所发出的电波功率。如侦测所连接的电源为交流电源512,则无省电的考虑,此装置50将提供最好效的电波功率,一般来说,由控制单元501控制通讯模块504,505便以大功率输出电波;如侦测连接的电源为内建(或外接)于装置50的电池组510时,此电源模块509将此信息传递至控制单元501,借以控制通讯模块504,505以较小功率输出电波。此电源模块509电性连接至广域通讯模块504、路由模块502、区域通讯模块505与控制单元501,并供应各模块运作所需电力。
此实施例中路由模块502利用一网址转换的机制(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NAT)(508)进行广域与区域间的封包地址转换与路由,于较佳实施例中,近端通讯装置通过区域通讯模块505的网址分配功能,如借助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503)所提供的网址分配手段,获取网络地址,此网络地址通常为私有网址(private address),而由此装置50的广域通讯模块504由网络服务提供者所获取的网络地址通常为公有网址(publicaddress),或是另一网域的网址,路由模块502中的网址转换机制即负责广域通讯模块504通过其连接的天线506所接收的信号封包与区域通讯模块505通过天线507所传递的信号封包在两种网域中的地址转换,并进行封包传递的路由。
接着,控制单元501电性连接至电源模块509、广域通讯模块504、路由模块502与区域通讯模块505(较佳实施例则包括一侦测电路511),控制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50中各模块的运作与其间的信号传递,如控制通讯模块504,505的启动与关闭(或进入闲置模式(idle)),并控制各通讯模块504,505所发送的电波功率等。
为达到可携式装置省电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50更可于没有任何封包进出或是信号感应的时候进入闲置模式或是关闭,而仅以微小信号作为侦测外来无线广播信号。其中之一实施例即于各端通讯模块中设置侦测电路511,513,此例中,侦测电路511,513分别电性连接于附图中的区域通讯模块505与广域通讯模块504,侦测电路511随时待命侦测任何近端通讯装置接近时产生的信号变动,当有信号变动时,即可通过控制单元501重启动区域通讯模块505;而侦测电路513则随时侦测是否有广域网络上的通讯信号,当有有效信号时,即可通过控制单元501重启动广域通讯模块504。
值得注意的是,电源模块509更将电性连接一电源开关515,为了使本发明揭示的路由装置仍能于携带的过程中保持运作,在装置上设置的电源开关515被保护在装置中而不被误触,其结构上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第六图所示的样态。请参阅本发明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硬件实施例,如图6A与图6B所示,为求随身携带的便利性,此用于无线通讯的路由装置60包括有两个以上可折迭式的天线模块,如图6A所示,路由装置60由机身605与两个或以上的天线结构组成,包括图标的第一天线部601与第二天线部602,其一用于区域无线网络(如WiFi)的通讯上,另一个则用于广域的无线网络通讯,如2.5G,3G,3.5G或其它更高速的移动通讯网路。特别的是,第一天线部601与第二天线部602为两个可相互交迭收纳的天线,以便于运作时仍能随身携带,故为了避免容易碰触到开关,此路由装置60的开关按钮603设置于机身605中央,能由第一天线部601与第二天线部602相互交迭合上时所遮蔽,并接受保护,于随身携带时不致轻易碰触。
于上述路由装置60的其较佳实施例中,按钮603为此装置的开启与关闭的开关,如图5所示电性连接于电源模块上的电源开关,且为了符合装置随身携带的特性,此开关按钮603隐藏于装置中央,且主要具有省电与安全的特性。
针对省电的特征,其主要实施方式是,在使用者按下按钮603后的一特定时间内才允许此路由装置60的电磁波范围内的其它装置与此路由装置60达到连线,而过了此段特定时间后即不接受其它通讯装置的连线,如此可减少与其它移动通讯装置的连线产生的连线程序,以达到省电的效果;
针对安全的特征,其主要实施方式是,在使用者按下按钮603后的一特定时间内才允许此路由装置60的电磁波范围内的其它装置连线至此装置60,而过了此段时间后即不接受其它装置的连线,因此可保障已连线至此装置60的移动通讯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60为方便随身携带,上述按钮603之一实施例中,按钮603作为装置60开与关的电源开关,即欲开启此路由装置60时,需先掀起天线按此钮,于关闭时,亦于天线打开时按此钮;于另一实施例中,以天线仅作为开启的电源启动开关,即当天线打开时,立即启动此装置,但天线并不用于关闭装置,因为天线需要在迭合时仍继续运作,此按钮603则仅用于关闭。
而图6B显示路由装置60安置于基座607上的状态图,当路由装置60置放于基座607时,机身陷入基座607,而第二天线部602可为展开的状态来运作,使其仍处于较佳的通讯模式。
特别的是,上述路由装置60的两个或以上的天线合上时,可为随身运作的状态,此时由内建的电池组供电;而图6A中所显示的运作状态亦通常使用电池供电,产生较小功率的电磁波,但亦可连接一电源转接器(adapter,为显示在图中)使用较大电流,而产生较大功率的电磁波;图6B所显示的状态则通常使用一般市电供电,通过基座607连接电源转接器(可含于基座内或是外接),产生较大功率的电磁波。
图7显示本发明通过侦测电源型态来调整通讯模块发射功率的运作流程图,当此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开始运作时,将先通过侦测电路来判断所使用的电源型态,为步骤S701,若判断为直流电源,则判断为连接一电池组的使用状态,为步骤S703,并接着控制单元由侦测电路得知判断结果,为步骤S705,由控制单元控制整个路由装置能处于省电状态,且主要调整各通讯模块输出小功率的电磁波,为步骤S707;而若判断连接至交流电源,则判断是连接至电源转接器,并通常由市电供电,为步骤S709,此时,上述控制单元将由侦测电路得知侦测结果,为步骤S711,并由控制单元控制通讯模块调整为大功率输出,为步骤S713。此电源型态的侦测流程于电源发生改变时进行,回到步骤S701执行以上流程,且侦测的时机可为周期性地侦测装置所使用的电源型态,或是一但发生改变时即立刻启动此侦测机制。
本发明亦利用有无信号封包来判断是否启动通讯模块的方式达到省电的目的,此路由装置具有多重电源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在一般未进行封包传递时将处于一闲置状态,此时,通讯模块将仅发出微小侦测电磁波,借以搜寻或是侦测附近电磁波变化。因为本发明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为一多重输出功率的通讯装置,能如图7所示借侦测电源型态进而调整通讯的电波功率,更如图8所示,借助侦测附近是否有无线信号来判断是否启动通讯模块。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主要用途是使使用者能借此随身的路由装置连接至广域,包括能执行语音或影像通讯或是数据传递,然而,为了达到省电的目的,此装置在一般开机而未进行封包传递的状况下处于闲置状态,此时,信号侦测流程开始,为步骤S801,通过通讯模块发出侦测电磁波侦测是否有封包连线?为步骤S803,其较佳实施例通过区域通讯模块侦测近端是否有通讯装置接近并发出连线请求的封包,若并无侦测任何连线请求,此装置进入闲置模式,并重回步骤S803的侦测步骤,为步骤S805,若侦测到有连线请求的封包,则重启通讯模块,由闲置模式唤起进入工作模式,为步骤S807,此时执行连线程序,包括三向握手(three-way handshaking)程序、网络地址(或ID)撷取、使用者认证、通道确认、频宽侦测等(步骤S809),连线后,执行封包传递,包括语音/影像的通讯或是数据传递等,为步骤S811,并通过本发明执行各封包的路由(routing),连线至另一网域上,为步骤S813。
于上述S807重启通讯模块的步骤中,另一实施例则配合图7所示通过侦测电源型态来调整通讯模块发射功率(图中A所示为图7的流程),借此决定所启动的通讯模块的电磁波的发射功率。
图9则显示本发明信号侦测流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各无线通讯模式皆通过侦测有无无线信号进线来判断是否启动。同样,在路由装置开机后,若无立即进行连线则先处于一闲置状态,并接着侦测是否有区域无线信号?为步骤S901,此步骤侦测近端是否有任何通讯装置接近并欲进入连线,若无任何连线请求,此区域通讯模块进入闲置模式,并重回步骤S901的侦测步骤,为步骤S903,若有侦测到连线请求,则将闲置的区域通讯模块唤起,于此重启区域通讯模块的步骤中,另一实施例则配合图7所示通过侦测电源型态来调整通讯模块发射功率的流程(如图中A所示的流程),以决定此区域通讯模块的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为步骤S905。接着进入连线程序,此时,近端的通讯装置通过通讯协议与此路由装置执行握手程序,并撷取网络地址或连线ID、执行使用者认证,为步骤S907。
上述步骤达到路由装置与近端的通讯装置的连线,而广域通讯模块亦同时执行信号侦测流程,而主要是侦测是否有由广域网络中的信号封包连线,或是由区域通讯模块产生的连线请求,为步骤S909,若无任何连线请求,则进入闲置模式,并回到步骤S909的侦测流程,为步骤S911,若有连线请求,则先重启此广域通讯模块,预设的闲置状态唤起,进入工作模式,此时亦同样可配合图7所示通过侦测电源型态来调整通讯模块发射功率的流程(如A所示的流程),借此决定所启动的广域通讯模块的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为步骤S913。接着进入三向握手、使用者认证等连线程序,为步骤S915,并于连线后执行封包传递,为步骤S917,而此装置的主要工作是执行各网域间的封包路由,为步骤S919。
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一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式,通过侦测电源型态来调整通讯模块的发射功率,侦测有无信号来判断是否启动通讯模块等省电方案,使用者能借此随身的路由装置连接至广域上,执行通讯或是数据传递。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特此说明。

Claims (37)

1、一种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有:
两个以上的通讯模块,其中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通过该通讯模块桥接两个以上的无线网域;
两个以上的天线模块,电性连接于该通讯模块,用以收发无线电信号,且能相互交迭收纳;
一信号侦测手段,设置于该通讯模块中,用于侦测有无连线请求信号,借以改变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电源管理模式;
一路由模块,电性连接至该通讯模块,并执行各网域间封包传递的路由;
一电源模块,电性连接至该通讯模块与该路由模块,包括一电池组,以供应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运作的电力;以及
一电源判断手段,设置于该电源模块中,用以判断所连接的电源型态为一直流电源或是一交流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模块至少包括一区域通讯模块与一广域通讯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域通讯模块为连接一使用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议的网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域通讯模块为连接一使用WiFi无线网络协议的网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域通讯模块为连接一使用移动通讯协议的网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该信号侦测手段判断是否启动该通讯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为一多重输出功率的通讯装置,通过该电源判断手段侦测电源型态,并借以调整该通讯模块的电磁波输出功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式包括一闲置模式与一工作模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模块包括一广域天线模块与一区域天线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域天线模块与该区域天线模块为一组可相互交迭合上的天线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模块更电性连接一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在该两个以上的天线模块相互交迭合上时所遮蔽与接受保护。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模块为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启动开关。
13、一种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有:
一或多个区域通讯模块,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通过该区域通讯模块连接一或多个移动通讯装置,并形成一局域网络;
一或多个区域天线模块,耦接于该区域通讯模块;
一或多个广域通讯模块,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通过该广域通讯模块连接一或多个使用移动通讯协议的无线通讯网路,形成一广域网络;
一或多个广域天线模块,耦接于该广域通讯模块;
一路由模块,电性连接该区域通讯模块与该广域通讯模块,用于处理来自各通讯模块的封包路由;
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区域通讯模块、该广域通讯模块与该路由模块,并控制该区域通讯模块与该广域通讯模块的电磁波输出功率;
一或多个侦测电路,设置于该区域通讯模块与该广域通讯模块中,用于侦测有无连线请求信号,通过该控制单元改变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电源管理模式;
一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到一交流电源或一电池组的直流电源,供应该区域通讯模块与该广域通讯模块的运作电力;以及
一电源判断手段,设置于该电源模块中,用以判断所连接的电源型态为该直流电源或是该交流电源,借以判断该区域通讯模块或该广域通讯模块所输出的电磁波功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为一具有多重输出功率的通讯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的电源模块连接该直流电源,该控制单元则控制该广域或区域通讯模块输出较小功率的电磁波。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的电源模块连接该交流电源,该控制单元则控制该广域或区域通讯模块输出较大功率的电磁波。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式包括一闲置模式与一工作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域天线模块与该区域天线模块为一组可相互交迭合上的天线结构。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由模块利用一网址转换的机制进行该广域网络与该局域网络间的封包地址转换与路由。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域通讯模块具有一网址分配功能,该移动通讯装置借以获取一网络地址。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域通讯模块为连接一使用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议的网域。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域通讯模块为连接一使用WiFi无线网络协议的网域。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模块更电性连接一电源开关,该电源开关于该广域天线模块与该区域天线模块相互交迭合上时所遮蔽与接受保护。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域天线模块或该区域天线模块为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启动开关。
25、一种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有:
侦测是否有连线请求;
若无任何连线请求,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进入一闲置模式;
若侦测到有连线请求的封包,则重启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一或多个通讯模块;
进入一工作模式;
执行一连线程序;以及
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执行封包传递与路由。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为一具有多重输出功率的通讯装置,在重启该通讯模块的步骤时,更通过一侦测电源型态的步骤来调整该通讯模块的电磁波发射功率。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侦测电路侦测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电源型态。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侦测电源型态的步骤包括有:
判断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所使用的电源型态;
若判断为一直流电源,则判断为连接一电池组;以及
通过一控制单元控制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通讯模块输出小功率的电磁波。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侦测电源型态的步骤包括有:
判断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所使用的电源型态;
若判断为一交流电源,则判断为连接一电源转接器;以及
通过一控制单元控制该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通讯模块输出大功率的电磁波。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模块至少包括一广域通讯模块与一区域通讯模块。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域通讯模块具有一网址分配功能。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域通讯模块为连接一使用短距离无线网络协议的网域。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域通讯模块为连接一使用WiFi无线网络协议的网域。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域通讯模块为连接一使用移动通讯网路协议的网域。
35、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执行的封包路由包括利用一网址转换的机制(NAT)进行多个网域间的封包地址转换。
3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通过一电源开关执行启动或关闭。
3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的运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启动后一特定时间内执行该连线程序,于该特定时间的后并不启动任何连线程序。
CN2007101037677A 2007-05-29 2007-05-29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37677A CN101316215B (zh) 2007-05-29 2007-05-29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37677A CN101316215B (zh) 2007-05-29 2007-05-29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215A true CN101316215A (zh) 2008-12-03
CN101316215B CN101316215B (zh) 2011-03-23

Family

ID=4010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376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215B (zh) 2007-05-29 2007-05-29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621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290A (zh) * 2010-12-16 2011-04-2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移动网关及该无线移动网关响应用户访问的方法
CN102098763A (zh) * 2010-12-29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无线终端及其切换方法
CN103313355A (zh) * 2012-03-08 2013-09-18 叶宏尧 便携式路由装置及其节能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4230B2 (en) * 2002-11-25 2009-12-15 Fujitsu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portable, wireless and multi-hop data networking
KR100498340B1 (ko) * 2003-02-04 2005-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WO2005086379A1 (en) * 2004-03-04 2005-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al mode of a mac layer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60022184A (ko) * 2004-09-06 2006-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외부전원 인식방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290A (zh) * 2010-12-16 2011-04-2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移动网关及该无线移动网关响应用户访问的方法
CN102026290B (zh) * 2010-12-16 2013-11-0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移动网关及该无线移动网关响应用户访问的方法
CN102098763A (zh) * 2010-12-29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无线终端及其切换方法
CN103313355A (zh) * 2012-03-08 2013-09-18 叶宏尧 便携式路由装置及其节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215B (zh)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9285B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luding 5G, cellular, and short-rang millimeter wavelength for wireless devices and autonomous self-driving vehicles
CN105637805B (zh) 增强移动备用信道以解决有线线路网络中的节点故障
CN105704226A (zh) 智能终端及其网络配置方法
WO2018006650A1 (zh) 会话连续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00111055A1 (en) Wireless access point,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CN106165351A (zh) 使用tdls的多信道链路聚集
CN102833605A (zh) 带路由功能的网络电视机系统
CN102638571A (zh) 一种基于wifi的家用电器无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5721220A (zh) 智能终端及其网络底层配置方法
CN106060970A (zh) 智能终端及其网络配置方法
CN101316215B (zh) 可携式无线路由装置与其运作方法
CN105847321A (zh) 智能终端及其免系统权限网络配置方法
US20120069787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895400A (zh) 远程开机系统及开机方法
Khan et al. MeshCloud: Integrated cloudlet and wireless mesh network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Raikar et al. Software defined internet of things using lightweight protocol
US2012009957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relay method using same
JP2013005110A (ja) 仮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構成変更方法、トンネル終端装置、トンネル接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84202A (zh) 一种穿越NAT设备实现Telnet网管的系统与方法
CN201608728U (zh) 远程开机系统
TW201204158A (en) Mobile internet access point for wireless LAN terminals
Ishizu et al. Cognitive wireless router system by distributed management of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Foche-Pérez et al. A dual IEEE 802.11 and IEEE 802.15–4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energy-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with low-demanding applications
Khan et al. Experimental framework of integrated cloudlets and wireless mesh networks
Khan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et cloud and cloudlet ove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