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071A - 可调多用电源 - Google Patents

可调多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6071A
CN101316071A CNA2008101071390A CN200810107139A CN101316071A CN 101316071 A CN101316071 A CN 101316071A CN A2008101071390 A CNA2008101071390 A CN A2008101071390A CN 200810107139 A CN200810107139 A CN 200810107139A CN 101316071 A CN101316071 A CN 101316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resistance
anode
negative electrode
voltage stabil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71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6071B (zh
Inventor
章祖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1071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6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6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6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0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多用电源,它包括电容调压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反相开关信号产生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报警电路,特征是还包括可控硅调压电路、三极管调压电路、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反相开关电路、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自适应滤波电路、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直流电压电流合成电路、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取样信号放大电路和放大取样信号控制电路。本发明还包括直流过压过流报警电路。本发明把可调交流电源设计为电容调压电路、可控硅调压电路、三极管调压电路的并联电路,使得可控硅调压电路的非正弦特性能得到补正,而同时又发挥大功率的特点。本发明具有输入输出电压均连续可调、功率大、波形良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可调多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尤其是涉及一种由可调交流电源、可调变频电源、可调直流电压电流源组成的可调多用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电源多为单一用途电源,在需要多种电源的地方不方便。而且交流电源采用可控硅调压,输出波形不好,变频电源开关管上易生成高压,控制电路复杂,直流电源输出功率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电流不仅大小连续可调、功率大而且波形良好的可调多用电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包括电容调压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反相开关信号产生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报警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包括市电整流滤波电路、可调交流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变频变压器低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和变频变压器高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特征是还包括可控硅调压电路、三极管调压电路、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反相开关电路、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自适应滤波电路、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直流电压电流合成电路、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取样信号放大电路和放大取样信号控制电路。
可调交流电源由电容调压电路、可控硅调压电路和三极管调压电路组成,可调变频电源由可调交流电源整流滤波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反相开关信号产生电路、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反相开关电路和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组成,可调直流电压电流源由市电整流滤波电路、可调交流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变频变压器低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变频变压器高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自适应滤波电路、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直流电压电流合成电路、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取样信号放大电路和放大取样信号控制电路组成。调节电容调压电路、可控硅调压电路、三极管调压电路中电流的比例就可以调节可调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而且波形良好;反相开关电路中的两组由开关管IGBT或npn三极管、pnp三极管和开关管IGBT构成的反相开关受相应的反相开关信号的控制,在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中的两支CL串联支路中产生交变电流,由于这两支CL串联支路中的电感L是按同名端在一侧的规则绕在同一铁氧体环形磁芯上并作为变压器原边的,所以任何一个时刻,两个电感L中的电流是反相的,但电流在磁芯中产生磁通是同相的,因而在变压器副边可以感应出变频能量并传送出去;可调直流电压电流源中,可调交流电源整流滤波电路或变频变压器低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向负载提供主直流电压电流,市电整流滤波电路、自适应滤波电路和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或变频变压器高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自适应滤波电路和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向负载提供负载稳压稳流所需的副直流电压电流,负载中主直流电压电流的波动由副直流电压电流进行抹平,从而在负载上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电流。
本发明还包括直流过压过流报警电路。
本发明把可调交流电源设计为电容调压电路、可控硅调压电路、三极管调压电路的并联电路,使得可控硅调压电路的非正弦特性能得到补正,而同时又发挥大功率的特点。本发明把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设计为由场效应管、npn三极管、pnp三极管及电阻电容构成的推拉电路,把反相开关电路和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也设计为由开关管IGBT及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或npn三极管、pnp三极管、开关管IGBT及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构成的推拉电路使变频电源的性能更为优越。本发明把可调直流电压电流源的输出电压电流设计为主直流电压电流和副直流电压电流的合成,主直流电压电流的波动由副直流电压电流进行抹平,从而在负载上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电流。
本发明具有输入输出电压均连续可调、功率大、波形良好的优点,适用于工业、科研等部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除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和反相开关电路之外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和反相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替代图1中三极管调压电路的npn三极管调压电路原理图;
图4为替代图1中三极管调压电路的pnp三极管调压电路原理图;
图5为替代图1中三极管调压电路的开关管IGBT调压电路原理图;
图6为替代图1中可控硅调压电路、三极管调压电路的可控硅三极管调压电路原理图;
图7为图2中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和反相开关电路的替代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由电容调压电路、可控硅调压电路、三极管调压电路、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反相开关电路、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自适应滤波电路、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直流电压电流合成电路、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取样信号放大电路和放大取样信号控制电路,反相开关信号产生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报警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组成。
电容调压电路由第1电容调压电路和第2电容调压电路组成,其中:第1电容调压电路由第1电阻R1、第2电阻R2、第1极性电容C1a、第2极性电容C2a、第1二极管D1、第2二极管D2和第1开关K1组成,第1开关K1的A端与保险丝BX串联后接市电220V的火线,第1开关K1的B端接第1极性电容Cla正极和第1二极管D1阴极的公共端,第1极性电容C1a的负极接第1二极管D1阳极、第2二极管D2阳极和第2极性电容C2a负极的公共端,第2极性电容C2a的正极接第2二极管D2的阴极,第1电阻R1并联在第1极性电容C1a的两端,第2电阻R2并联在第2极性电容C2a的两端。
第2电容调压电路由第3电阻R3、第4电阻R4、第3极性电容C3a、第4极性电容C4a、第3二极管D3、第4二极管D4和第2开关K2组成,第2开关K2的C端接第1开关K1的A端,第2开关K2的D端接第3极性电容C3a正极和第3二极管D3阴极的公共端,第3极性电容C3a的负极接第3二极管D3阳极、第4二极管D4阳极和第4极性电容C4a负极的公共端,第4极性电容C4a的正极接第4二极管D4的阴极,第3电阻R3并联在第3极性电容C3a的两端,第4电阻R4并联在第4极性电容C4a的两端。
可控硅调压电路由第1可控硅SCR1、第2可控硅SCR2、第1场效应管NMOS1、第2场效应管NMOS2、第1可调电阻W1、第5电阻R5、第5至第16二极管D5-D16、第1稳压二极管ZW1、第2稳压二极管ZW2组成,第1可控硅SCR1阳极、第5二极管D5阴极、第7二极管D7阴极、第9二极管D9阳极、第15二极管D15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开关K1的A端,第5二极管D5的阳极接第8二极管D8阳极、第12二极管D12阴极、第2可控硅SCR2阴极的公共端,第6二极管D6的阳极接第7二极管D7阳极、第11二极管D11阴极、第1可控硅SCR1阴极的公共端,第1场效应管NMOS1的漏极接第9二极管D9的阴极,第1场效应管NMOS1的源极接第1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和第1稳压二极管ZW1阳极的公共端,第1场效应管NMOS1的栅极接第13二极管D13阴极和第1稳压二极管ZW1阴极的公共端,第2场效应管NMOS2的漏极接第10二极管D10的阴极,第2场效应管NMOS2的源极接第2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和第2稳压二极管ZW2阳极的公共端,第2场效应管NMOS2的栅极接第14二极管D14阴极和第2稳压二极管ZW2阴极的公共端,第11二极管D11阳极和第12二极管D12阳极的公共端与第1可调电阻W1串联后接第15二极管D15阴极和第16二极管D16阴极的公共端,第5电阻R5的一端接第1可调电阻W1的活动端,第5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13二极管D13阳极和第14二极管D14阳极的公共端,第2可控硅SCR2阳极、第6二极管D6阴极、第8二极管D8阴极、第10二极管D10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6二极管D16的阳极。
三极管调压电路由第1复合三极管GTR1、第2复合三极管GTR2、第3场效应管NMOS3、第4场效应管NMOS4、第2可调电阻W2、第6电阻R6、第17至第28二极管D17-D28、第3稳压二极管ZW3、第4稳压二极管ZW4组成,第1复合三极管GTR1集电极、第17二极管D17阴极、第19二极管D19阴极、第21二极管D21阳极、第27二极管D27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开关K1的A端,第17二极管D17的阳极接第20二极管D20阳极、第24二极管D24阴极、第2复合三极管GTR2发射极的公共端,第18二极管D18的阳极接第19二极管D19阳极、第23二极管D23阴极、第1复合三极管GTR1发射极的公共端,第3场效应管NMOS3的漏极接第21二极管D21的阴极,第3场效应管NMOS3的源极接第1复合三极管GTR1的基极和第3稳压二极管ZW3阳极的公共端,第3场效应管NMOS3的栅极接第25二极管D25阴极和第3稳压二极管ZW3阴极的公共端,第4场效应管NMOS4的漏极接第22二极管D22的阴极,第4场效应管NMOS4的源极接第2复合三极管GTR2的基极和第4稳压二极管ZW4阳极的公共端,第4场效应管NMOS4的栅极接第26二极管D26阴极和第4稳压二极管ZW4阴极的公共端,第23二极管D23阳极和第24二极管D24阳极的公共端与第2可调电阻W2串联后接第27二极管D27阴极和第28二极管D28阴极的公共端,第6电阻R6的一端接第2可调电阻W2的活动端,第6电阻R6的另一端接第25二极管D25阳极和第26二极管D26阳极的公共端,第2复合三极管GTR2集电极、第18二极管D18阴极、第20二极管D20阴极、第22二极管D22阳极的公共端接第28二极管D28的阳极。可调交流电源输出端的端点X1接第2二极管D2阴极、第4二极管D4阴极、第16二极管D16阴极、第28二极管D28阳极和第3开关K3的E端的公共端,输出端的端点Y1接市电220V的地线。
辅助电源电路由第1变压器B1、第2稳压集成电路IC2、第29至第33二极管D29-D33、第5极性电容C5a、第6极性电容C6a组成,第1变压器B1的原边线圈的两端接220V的市电,220V的市电经第1变压器B1降压、第29至第32二极管D29-D32整流、第2稳压集成电路IC2稳压和第5、6极性电容C5a、C6a滤波后输出+12V电压,供给其它电路。
整流滤波电路包括市电整流滤波电路、可调交流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变频变压器低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和变频变压器高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其中市电整流滤波电路由第4开关K4、第39至第43二极管D39-D43和第8极性电容C8a组成,第4开关K4的G端接第1开关K1的A端,第4开关K4的H端接第39二极管D39阳极、第40二极管D40阴极的公共端,第39二极管D39阴极、第41二极管D41阴极、第43二极管D43阴极的公共端接第8极性电容C8a的正极,第40二极管D40阳极、第42二极管D42阳极、第43二极管D43阳极、第8极性电容C8a负极的公共端接地,第41二极管D41阳极和第42二极管D42阴极的公共端接市电220V的地线;可调交流电源整流滤波电路由第3开关K3、第34至第38二极管D33-D38和第7极性电容C7a组成,第3开关K3的E端接第2极性电容C2a正极、第4极性电容C4a的正极、第16二极管D16阳极、第28二极管D28阳极的公共端,第3开关K3的F端接第34二极管D34阴极和第36二极管D36阳极的公共端,第35二极管D35阴极和第37二极管D37阳极的公共端接市电220V的地线,第36二极管D36阴极、第37二极管D37阴极、第38二极管D38阴极的公共端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34二极管D34阳极、第35二极管D35阳极、第38二极管D38阳极、第7极性电容C7a负极的公共端接地;变频变压器低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由第6开关K6、第49至第53二极管D49-D53、第4电感L4、第3电容C3b、第10极性电容C10a组成,第6开关K6的第1活动端Q1接第49二极管D49阴极、第51二极管D51阴极、第53二极管D53阴极、第10极性电容C10a正极的公共端,第50二极管D50阳极、第52二极管D52阳极、第53二极管D53阳极、第10极性电容C10a负极的公共端接地,第49二极管D49阳极和第50二极管D50阴极的公共端与第4电感L4串联后接第51二极管D51阳极和第52二极管D52阴极的公共端,第3电容C3b并联在第4电感L4的两端;变频变压器高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由第5开关K5、第44至第48二极管D44-D48、第3电感L3、第2电容C2b、第9极性电容C9a组成,第5开关K5的第1活动端P1接第44二极管D44阴极、第46二极管D46阴极、第48二极管D48阴极、第9极性电容C9a正极的公共端,第45二极管D45阳极、第47二极管D47阳极、第48二极管D48阳极、第9极性电容C9a负极的公共端接地,第44二极管D44阳极和第45二极管D45阴极的公共端与第3电感L3串联后接第46二极管D46阳极和第47二极管D47阴极的公共端,第2电容C2b并联在第3电感L3的两端。
反相开关信号产生电路由第1集成电路IC1(锁相环集成电路CC4046)、第3可调电阻W3、第7至第11电阻R7-R11、第1电容C1b组成,第1集成电路IC1的相位比较器输入端14脚和电源端16脚均接+12V电源,禁止端5脚和接地端8脚均接地,相位比较器输入端3脚和压控振荡器输出端4脚的公共端依次与第10电阻R10、第11电阻R11串联后接地,相位比较器输出端2脚依次与第8电阻R8、第9电阻R9串联后接地,压控振荡器输入端9脚接第3可调电阻W3的活动端,第3可调电阻W3并联在+12V电源和地之间,外接电阻端11脚与第7电阻R7串联后接地,在两个外接电容端6脚、7脚之间串联有第1电容C1b。
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由环形铁氧体磁芯B2、第2至第6电容C2b-C6b、第1至第5电感L1-L5组成,第1电感L1的同名端与第5电容C5b串联后接端点M,第2电感L2的同名端与第6电容C6b串联后接端点N,第1电感L1和第2电感L2的非同名端均接地,第2电容C2b并联在第3电感L3的两端,第3电容C3b并联在第4电感L4的两端,第4电容C4b并联在第5电感L5的两端。第3电感L3、第4电感L4、第5电感L5均输出变频电能。第4电容C4b的两端为变频电源输出端的两个端点X2、Y2。
自适应滤波电路由第5场效应管NMOS5、第3复合三极管GTR3、第12电阻R12、第13电阻R13、第4可调电阻W4、第54二极管D54、第55二极管D55、第5稳压二极管ZW5、第11极性电容C11a、第6电感L6组成,第5开关K5的第2活动端P2接第8极性电容C8a的正极,第5开关K5的固定端P0与第6电感L6串联后接第3复合三极管GTR3的集电极,第12电阻R12一端、第13电阻R13一端的公共端,第12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4可调电阻W4串联后接地,第13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第5场效应管NMOS5的漏极,第4可调电阻W4的活动端接第5场效应管NMOS5栅极和第5稳压二极管ZW5阴极的公共端,第5稳压二极管ZW5的阳极接第5场效应管NMOS5源极和第3复合三极管GTR3基极的公共端,第11极性电容C11a的正极接第5开关K5的固定端P0,第11极性电容C11a的负极接地,第54二极管D54的阴极接第5场效应管NMOS5的漏极,第54二极管D54的阳极接第5场效应管NMOS5的源极,第55二极管D55的阴极接第3复合三极管GTR3的集电极,第55二极管D55阳极和第3复合三极管GTR3发射极的公共端接地。
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由第6至第9场效应管NMOS6--NMOS9、第4至第7复合三极管GTR4-GTR7、第14至第26电阻R14-R26、第5可调电阻W5、第6可调电阻W6、第56至第63二极管D56-D63、第6至第12稳压二极管ZW6-ZW12、第12至第18极性电容C12a--C18a组成,第14电阻R14一端、第6场效应管NMOS6漏极、第4复合三极管GTR4集电极的公共端接第3复合三极管GTR3的集电极,第14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第12极性电容C12a正极和第6稳压二极管ZW6阴极的公共端,第12极性电容C12a负极和第6稳压二极管ZW6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5电阻R15的一端接第12极性电容C12a的正极,第15电阻R15的另一端接第6场效应管NMOS6栅极和第7稳压二极管ZW7阴极的公共端,第7稳压二极管ZW7的阳极接第6场效应管NMOS6源极和第4复合三极管GTR4基极的公共端,第56二极管D56的阴极接第6场效应管NMOS6的漏极,第56二极管D56的阳极接第6场效应管NMOS6的源极,第57二极管D57的阴极接第4复合三极管GTR4的集电极,第57二极管D57的阳极和第4复合三极管GTR4发射极的公共端接第13极性电容C13a的正极,第13极性电容C13a的负极接地,第16电阻R16与第13极性电容C13a并联;第17电阻R17一端、第7场效应管NMOS7漏极、第5复合三极管GTR5集电极的公共端接第4复合三极管GTR4的发射极,第17电阻R17的另一端接第14极性电容C14a正极和第8稳压二极管ZW8阴极的公共端,第14极性电容C14a负极和第8稳压二极管ZW8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8电阻R18的一端接第14极性电容C14a的正极,第18电阻R18的另一端接第7场效应管NMOS7栅极和第9稳压二极管ZW9阴极的公共端,第9稳压二极管ZW9的阳极接第7场效应管NMOS7源极和第5复合三极管GTR5基极的公共端,第58二极管D58的阴极接第7场效应管NMOS7的漏极,第58二极管D58的阳极接第7场效应管NMOS7的源极,第59二极管D59的阴极接第5复合三极管GTR5的集电极,第59二极管D59的阳极和第5复合三极管GTR5发射极的公共端接第15极性电容C15a的正极,第15极性电容C15a的负极接地,第19电阻R19与第15极性电容C15a并联;第20电阻R20一端、第9场效应管NMOS8漏极、第6复合三极管GTR6集电极的公共端接第5复合三极管GTR5的发射极,第20电阻R20的另一端接第16极性电容C16a正极和第10稳压二极管ZW10阴极的公共端,第16极性电容C16a负极和第10稳压二极管ZW10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21电阻R21的一端接第16极性电容C16a的正极,第21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第9场效应管NMOS8栅极和第11稳压二极管ZW11阴极的公共端,第11稳压二极管ZW11的阳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8源极和第6复合三极管GTR6基极的公共端,第60二极管D60的阴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8的漏极,第60二极管D60的阳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8的源极,第61二极管D61的阴极接第6复合三极管GTR6的集电极,第61二极管D61的阳极和第6复合三极管GTR6发射极的公共端接第17极性电容C17a的正极,第17极性电容C17a的负极接地,第22电阻R22与第17极性电容C17a并联;第23电阻R23一端、第9场效应管NMOS9漏极、第7复合三极管GTR7集电极的公共端接第6复合三极管GTR6的发射极,第23电阻R23的另一端依次与第5可调电阻W5、第24电阻R24、第6可调电阻W6串联后接地,第5可调电阻W5的活动端接第5可调电阻W5和第24电阻R24的公共端,第6可调电阻W6的活动端接第6可调电阻W6和第24电阻R24的公共端,第25电阻R25的一端接第5可调电阻W5的活动端,第25电阻R25的另一端接第9场效应管NMOS9栅极和第12稳压二极管ZW12阴极的公共端,第12稳压二极管ZW12的阳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9源极和第7复合三极管GTR7基极的公共端,第62二极管D62的阴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9的漏极,第62二极管D62的阳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9的源极,第63二极管D63的阴极接第7复合三极管GTR7的集电极,第63二极管D63的阳极和第7复合三极管GTR7发射极的公共端接第18极性电容C18a的正极,第18极性电容C18a的负极接地,第26电阻R26与第18极性电容C18a并联。
直流电压电流合成电路由负载ZL组成,负载ZL的两端X3、Y3为可调直流电压电流源的输出端。
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由第1光电耦合器TLP1、第2光电耦合器TLP2、第8三极管BG8、第27至第30电阻R27-R30、第7可调电阻W7、第8可调电阻W8、第64二极管D64组成,第27电阻R27一端、第8三极管BG8发射极、第64二极管D64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8极性电容C18a的正极,第27电阻R27的另一端接第1光电耦合器TLP1的光敏二极管的阳极,第1光电耦合器TLP1的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8三极管BG8的基极接第64二极管D64的阴极,第28电阻R28与第64二极管D64并联,负载ZL串联在第64二极管D64的阴极和地之间,第8三极管BG8的集电极依次与第7可调电阻W7、第29电阻R29串联后接第2光电耦合器TLP2的光敏二极管的阳极,第2光电耦合器TLP2的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1光电耦合器TLP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2光电耦合器TLP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30电阻R30、第8可调电阻W8串联后接+12V电源,第8可调电阻W8的活动端接第8可调电阻W8和第30电阻R30的公共端,第1光电耦合器TLP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7开关K7的第2活动端S2,第2光电耦合器TLP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7开关K7的第1活动端S1。
取样信号放大电路由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第31至第36电阻R31-R36、第9可调电阻W9、第65至第68二极管D65-D68、第13稳压二极管ZW13组成,第31电阻R31一端、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电源端、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电源端的公共端接+12V电源,第31电阻R31的另一端接第13稳压二极管ZW13阴极、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负输入端、第4集成电路IC4正输入端、第65二极管D65阴极、第66二极管D66阳极、第67二极管D67阴极、第68二极管D68阳极的公共端,第13稳压二极管ZW13阳极、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接地端、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接地端的公共端接地,第32电阻R32与第13稳压二极管ZW13并联,第65二极管D65阳极和第66二极管D66阴极的公共端接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正输入端,第33电阻R33与第65二极管D65并联,第34电阻R34并联在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正输入端和地之间,第67二极管D67阳极和第68二极管D68阴极的公共端接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的负输入端,第36电阻R36与第67二极管D67并联,第9可调电阻W9串联在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正输入端和第7开关K7的固定端S0之间,第35电阻R35并联在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输出端和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的负输入端之间。
放大取样信号控制电路由第3光电耦合器TLP3、第4光电耦合器TLP4、第37至第40电阻R31-R36组成,第37电阻R37的一端接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输出端,第37电阻R37的另一端接第3光电耦合器TLP3的光敏二极管的阳极,第3光电耦合器TLP3的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3光电耦合器TLP3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38电阻R38串联后接第24电阻R24和第25电阻R25的公共端,第3光电耦合器TLP3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39电阻R39的一端接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的输出端,第39电阻R39的另一端接第4光电耦合器TLP4的光敏二极管的阳极,第4光电耦合器TLP4的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4光电耦合器TLP4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40电阻R40串联后接第9场效应管NMOS9的漏极,第4光电耦合器TLP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5可调电阻W5和第24电阻R24的公共端。
报警电路由第10场效应管NMOS10、第41电阻R41、第42电阻R42、第69二极管D69和扬声器SPK组成,第10场效应管NMOS10的栅极接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输出端,第10场效应管NMOS10的漏极与第42电阻R42串联后接+12V电源,第10场效应管NMOS10的源极接第69二极管D69的阳极,第69二极管D69的阴极与扬声器SPK串联后接地,第42电阻R42并联在第10场效应管NMOS10的栅极和地之间。第69二极管D69为发光二极管。
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和第2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组成,其中:
第1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1场效应管NMOS11、第12场效应管NMOS12、第9三极管BG9、第10三极管BG10、第43至第48电阻R43-R48、第7电容C7b、第70二极管D70、第71二极管D71、第14稳压二极管ZW14、第15稳压二极管ZW15组成,第11场效应管NMOS11的栅极、第14稳压二极管ZW14阴极的公共端接第8电阻R8和第9电阻R9的公共端,第11场效应管NMOS11源极、第14稳压二极管ZW14阳极和第70二极管D70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1场效应管NMOS11漏极和第70二极管D70阴极的公共端与第45电阻R45串联后接第10三极管BG10的基极,第10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接地,第44电阻R44串联在第9三极管BG9的基极和第70二极管D70的阴极之间,第43电阻R43的一端接第9三极管BG9的基极,第43电阻R43另一端和第9三极管BG9集电极的公共端接+12V电源,第10三极管BG10发射极和第9三极管BG9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7电容C7b、第46电阻R46串联后接地,第12场效应管NMOS12的栅极、第15稳压二极管ZW15阴极的公共端接第7电容C7b和第46电阻R46的公共端,第12场效应管NMOS12源极、第15稳压二极管ZW15阳极和第71二极管D71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2场效应管NMOS12漏极和第71二极管D71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48电阻R48、第47电阻R47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
第2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3场效应管NMOS13、第14场效应管NMOS14、第13三极管BG13、第14三极管BG14、第55至第59电阻R55-R59、第8电容C8b、第74二极管D74、第75二极管D75、第18稳压二极管ZW18、第19稳压二极管ZW19组成,第13场效应管NMOS13的栅极、第18稳压二极管ZW18阴极的公共端接第10电阻R10和第9电阻R9的公共端,第13场效应管NMOS13源极、第18稳压二极管ZW18阳极和第74二极管D74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3场效应管NMOS13漏极和第74二极管D74阴极的公共端与第56电阻R56串联后接第14三极管BG14的基极,第14三极管BG14的集电极接地,第55电阻R55串联在第13三极管BG13的基极和第74二极管D74的阴极之间,第54电阻R54的一端接第13三极管BG13的基极,第54电阻R54另一端和第13三极管BG13集电极的公共端接+12V电源,第14三极管BG14发射极和第13三极管BG13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8电容C8b、第57电阻R57串联后接地,第14场效应管NMOS14的栅极、第19稳压二极管ZW19阴极的公共端接第8电容C8b和第57电阻R57的公共端,第14场效应管NMOS14源极、第19稳压二极管ZW19阳极和第75二极管D75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4场效应管NMOS14漏极和第75二极管D75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59电阻R59、第58电阻R58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
反相开关电路由第1至第4开关管IGBT1-IGBT4、第11三极管BG11、第12三极管BG12、第15三极管BG15、第16三极管BG16、第49至第53电阻R49-R53、第60至第64电阻R60-R64、第7电感L7、第8电感L8、第72二极管D72、第73二极管D73、第76二极管D76、第77二极管D77、第16稳压二极管ZW16、第17稳压二极管ZW17、第20稳压二极管ZW20、第21稳压二极管ZW21组成,第7电感L7同名端和第8电感L8同名端的公共端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11三极管BG11的基极接第48电阻R48和第47电阻R47的公共端,第11三极管BG11的集电极与第49电阻R49串联后接第7电感L7非同名端、第1开关管IGBT1集电极、第72二极管D72阴极的公共端,第11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接第1开关管IGBT1栅极、第16稳压二极管ZW16阴极的公共端,第16稳压二极管ZW16的阳极接第1开关管IGBT1的发射极与第72二极管D72阳极的公共端,第50电阻R50与第16稳压二极管ZW16并联;第12三极管BG12的基极与第53电阻R53串联后接第71二极管D71的阴极,第12三极管BG12的发射极与第51电阻R51串联后接第16稳压二极管ZW16阳极、第2开关管IGBT2集电极、第73二极管D73阴极、端点M的公共端,第12三极管BG12的集电极接第2开关管IGBT2栅极、第17稳压二极管ZW17阴极的公共端,第17稳压二极管ZW17的阳极、第2开关管IGBT2发射极和第73二极管D73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52电阻R52与第17稳压二极管ZW17并联;第15三极管BG15的基极接第58电阻R58和第59电阻R59的公共端,第15三极管BG15的集电极与第60电阻R60串联后接第8电感L8非同名端、第3开关管IGBT3集电极、第76二极管D76阴极的公共端,第15三极管BG15的发射极接第3开关管IGBT3栅极、第16稳压二极管ZW20阴极的公共端,第20稳压二极管ZW20的阳极接第3开关管IGBT3的发射极和第76二极管D76阳极的公共端,第61电阻R61与第20稳压二极管ZW20并联;第16三极管BG16的基极与第64电阻R64串联后接第75二极管D75的阴极,第16三极管BG16的发射极与第62电阻R62串联后接第20稳压二极管ZW20阳极、第4开关管IGBT4集电极、第77二极管D77阴极、端点N的公共端,第16三极管BG16的集电极接第4开关管IGBT4栅极、第21稳压二极管ZW21阴极的公共端,第21稳压二极管ZW21的阳极、第4开关管IGBT4发射极和第77二极管D77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63电阻R63与第21稳压二极管ZW21并联。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电路组成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三极管调压电路由第17复合三极管GTR17、第18复合三极管GTR18、第19至第21三极管BG19--BG21、第10可调电阻W10、第65电阻R65、第66电阻R66、第77至第89二极管D77-D89组成,第78二极管D78阳极、第82二极管D82阴极、第88二极管D88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开关K1的A端,第78二极管D78的阴极接第81二极管D81阴极、第85二极管D85阳极、第18复合三极管GTR18集电极的公共端,第79二极管D79的阴极接第80二极管D80阴极、第84二极管D84阳极、第17复合三极管GTR17集电极的公共端,第79二极管D79阳极、第83二极管D83阴极、第89二极管D89阳极的公共端接第3开关K3的E端,第17复合三极管GTR17的发射极接第80二极管D80阳极和第82二极管D82阳极的公共端,第17复合三极管GTR17的基极接第19三极管BG19的发射极,第19三极管BG19的集电极接第84二极管D84的阴极,第19三极管BG19的基极接第86二极管D86的阴极,第18复合三极管GTR18的发射极接第81二极管D81阳极和第83二极管D83阳极的公共端,第18复合三极管GTR18的基极接第20三极管BG20的发射极,第20三极管BG20的集电极接第85二极管D85的阴极,第20三极管BG20的基极接第87二极管D87的阴极,第65电阻R65的一端接第86二极管D86阳极和第87二极管D89阳极的公共端,第65电阻R65的另一端接第21三极管BG21的发射极,第21三极管BG21的集电极与第66电阻R66串联后接第88二极管D88阴极和第89二极管D89阴极的公共端,第21三极管BG21的基极与第10可调电阻W10串联后接第89二极管D89的阴极。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电路组成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第2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第3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和第4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组成,其中:
第1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5场效应管NMOS15、第22三极管BG22、第23三极管BG23、第67电阻R67、第68电阻R68、第11可调电阻W11、第9电容C9b、第90二极管D90、第22稳压二极管ZW22组成,第15场效应管NMOS15的栅极、第22稳压二极管ZW22阴极的公共端接第8电阻R8和第9电阻R9的公共端,第15场效应管NMOS15源极、第22稳压二极管ZW22阳极和第90二极管D90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5场效应管NMOS15漏极和第90二极管D90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68电阻R68、第67电阻R67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2三极管BG22的集电极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2三极管BG22的基极接第68电阻R68和第67电阻R67的公共端,第23三极管BG23的基极接第15场效应管NMOS15的漏极,第23三极管BG23的集电极接地,第23三极管BG23发射极和第22三极管BG22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9电容C9b、第11可调电阻W11串联后接地。
第2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6场效应管NMOS16、第24三极管BG24、第25三极管BG25、第72电阻R72、第73电阻R73、第12可调电阻W12、第10电容C10b、第91二极管D91、第23稳压二极管ZW23组成,第16场效应管NMOS16的栅极接第90二极管D90的阴极、第23稳压二极管ZW23阴极的公共端,第16场效应管NMOS16源极、第23稳压二极管ZW23阳极和第91二极管D91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6场效应管NMOS16漏极和第91二极管D91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73电阻R73、第72电阻R72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4三极管BG24的集电极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4三极管BG24的基极接第73电阻R73和第72电阻R72的公共端,第25三极管BG25的基极接第16场效应管NMOS16的漏极,第25三极管BG25的集电极接地,第25三极管BG25发射极和第24三极管BG24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10电容C10b、第12可调电阻W12串联后接地。
第3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7场效应管NMOS17、第26三极管BG26、第27三极管BG27、第76电阻R76、第77电阻R77、第13可调电阻W13、第11电容C11b、第92二极管D92、第26稳压二极管ZW26组成,第17场效应管NMOS17的栅极、第26稳压二极管ZW26阴极的公共端接第10电阻R10和第11电阻R11的公共端,第17场效应管NMOS17源极、第26稳压二极管ZW26阳极和第92二极管D92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7场效应管NMOS17漏极和第92二极管D92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77电阻R77、第76电阻R76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6三极管BG26的集电极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6三极管BG26的基极接第77电阻R77和第76电阻R76的公共端,第27三极管BG27的基极接第17场效应管NMOS17的漏极,第27三极管BG27的集电极接地,第27三极管BG27发射极和第26三极管BG26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11电容C11b、第13可调电阻W13串联后接地。
第4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8场效应管NMOS18、第28三极管B28、第29三极管B29、第81电阻R81、第82电阻R82、第14可调电阻W14、第12电容C12b、第93二极管D93、第27稳压二极管ZW27组成,第18场效应管NMOS18的栅极接第92二极管D92的阴极、第27稳压二极管ZW27阴极的公共端,第18场效应管NMOS18源极、第27稳压二极管ZW27阳极和第93二极管D93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8场效应管NMOS18漏极和第93二极管D93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82电阻R82、第81电阻R81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8三极管B28的集电极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8三极管B28的基极接第82电阻R82和第81电阻R81的公共端,第29三极管B29的基极接第18场效应管NMOS18的漏极,第29三极管B29的集电极接地,第29三极管B29发射极和第28三极管B28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12电容C12b、第14可调电阻W14串联后接地。
反相开关电路由第5至第8开关管IGBT5-IGBT8、第69至第71电阻R69-R71、第74电阻R74、第75电阻R75、第78至第80电阻R78-R80、第83电阻R83、第84电阻R84、第9电感L9、第10电感L10、第94二极管D94、第95二极管D95、第96二极管D96、第97二极管D97、第24稳压二极管ZW24、第25稳压二极管ZW25、第28稳压二极管ZW28、第29稳压二极管ZW29组成,第9电感L9同名端和第10电感L10同名端的公共端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5开关管IGBT5集电极、第94二极管D94阴极的公共端接第9电感L9非同名端,第5开关管IGBT5栅极、第24稳压二极管ZW24阴极的公共端与第69电阻R69串联后接第11可调电阻W11的活动端,第24稳压二极管ZW24的阳极接第5开关管IGBT5的发射极与第94二极管D94阳极的公共端,第70电阻R70与第24稳压二极管ZW24并联,第71电阻R71并联在第24稳压二极管ZW24阳极和地之间;第6开关管IGBT6集电极、第95二极管D95阴极、端点M的公共端接第24稳压二极管ZW24阳极,第6开关管IGBT6栅极、第25稳压二极管ZW25阴极的公共端与第74电阻R74串联后接第12可调电阻W12的活动端,第95二极管D95阳极、第25稳压二极管ZW25的阳极和第6开关管IGBT6发射极的公共端接地,第75电阻R75与第25稳压二极管ZW25并联;第7开关管IGBT7集电极、第96二极管D96阴极的公共端接第10电感L10非同名端,第7开关管IGBT7栅极、第28稳压二极管ZW28阴极的公共端与第78电阻R78串联后接第13可调电阻W13的活动端,第28稳压二极管ZW28的阳极接第7开关管IGBT7的发射极,第79电阻R79与第28稳压二极管ZW28并联,第80电阻R80并联在第28稳压二极管ZW28阳极和地之间;第8开关管IGBT8集电极、第97二极管D97阴极、端点N的公共端接第24稳压二极管ZW24阳极,第8开关管IGBT8栅极、第29稳压二极管ZW29阴极的公共端与第83电阻R83串联后接第14可调电阻W14的活动端,第97二极管D97阳极、第29稳压二极管ZW29的阳极和第8开关管IGBT8发射极的公共端接地,第84电阻R84与第29稳压二极管ZW29并联。
1、可调交流电源:合上第1开关K1、第2开关K2,打开第3开关K3、第4开关K4,第5开关K5的固定端P0打在空端P3,第6开关K6的固定端Q0打在空端Q3,第7开关K7的固定端S0打在空端S3,从输出端X1、Y1可得可调交流电源。
2、变频电源:合上第1开关K1、第2开关K2、第3开关K3,打开第4开关K4,第5开关K5的固定端P0打在空端P3,第6开关K6的固定端Q0打在空端Q3,第7开关K7的固定端S0打在空端S3,从输出端X2、Y2可得变频电源。
3、直流电压源:合上第1开关K1、第2开关K2、第3开关K3、第4开关K4,第5开关K5的固定端P0打在第2活动端P2,第6开关K6的固定端Q0打在第2活动端Q2,第7开关K7的固定端S0打在第1活动端S1或第2活动端S2可得直流电源。第7开关K7打在第1活动端S1,从输出端X3、Y3可得直流电压源;第7开关K7打在第2活动端S2,从输出端X3、Y3可得直流电流源。
4、直流电压源:合上第1开关K1、第2开关K2、第3开关K3,第5开关K5的固定端P0打在第1活动端P1,第6开关K6的固定端Q0打在第1活动端Q1,第7开关K7的固定端S0打在第1活动端S1或第2活动端S2也可得直流电源。第7开关K7打在第1活动端S1,从输出端X3、Y3可得直流电压源;第7开关K7打在第2活动端S2,从输出端X3、Y3可得直流电流源。

Claims (5)

1、一种可调多用电源,包括电容调压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反相开关信号产生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报警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包括市电整流滤波电路、可调交流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变频变压器低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和变频变压器高压线圈整流滤波电路,特征是还包括可控硅调压电路、三极管调压电路、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反相开关电路、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自适应滤波电路、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直流电压电流合成电路、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取样信号放大电路和放大取样信号控制电路,其中:
可控硅调压电路由第1可控硅(SCR1)、第2可控硅(SCR2)、第1场效应管(NMOS1)、第2场效应管(NMOS2)、第1可调电阻(W1)、第5电阻(R5)、第5至第16二极管(D5-D16)、第1稳压二极管(ZW1)、第2稳压二极管(ZW2)组成,第1可控硅(SCR1)阳极、第5二极管(D5)阴极、第7二极管(D7)阴极、第9二极管(D9)阳极、第15二极管(D15)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开关(K1)的A端,第5二极管(D5)的阳极接第8二极管(D8)阳极、第12二极管(D12)阴极、第2可控硅(SCR2)阴极的公共端,第6二极管(D6)的阳极接第7二极管(D7)阳极、第11二极管(D11)阴极、第1可控硅(SCR1)阴极的公共端,第1场效应管(NMOS1)的漏极接第9二极管(D9)的阴极,第1场效应管(NMOS1)的源极接第1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和第1稳压二极管(ZW1)阳极的公共端,第1场效应管(NMOS1)的栅极接第13二极管(D13)阴极和第1稳压二极管(ZW1)阴极的公共端,第2场效应管(NMOS2)的漏极接第10二极管(D10)的阴极,第2场效应管(NMOS2)的源极接第2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和第2稳压二极管(ZW2)阳极的公共端,第2场效应管(NMOS2)的栅极接第14二极管(D14)阴极和第2稳压二极管(ZW2)阴极的公共端,第11二极管(D11)阳极和第12二极管(D12)阳极的公共端与第1可调电阻(W1)串联后接第15二极管(D15)阴极和第16二极管(D16)阴极的公共端,第5电阻(R5)的一端接第1可调电阻(W1)的活动端,第5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13二极管(D13)阳极和第14二极管(D14)阳极的公共端,第2可控硅(SCR2)阳极、第6二极管(D6)阴极、第8二极管(D8)阴极、第10二极管(D10)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6二极管(D16)的阳极;
变频变压器负载电路由环形铁氧体磁芯(B2)、第2至第6电容(C2b-C6b)、第1至第5电感(L1-L5)组成,第1电感(L1)的同名端与第5电容(C5b)串联后接端点M,第2电感(L2)的同名端与第6电容(C6b)串联后接端点N,第1电感(L1)和第2电感(L2)的非同名端均接地,第2电容(C2b)并联在第3电感(L3)的两端,第3电容(C3b)并联在第4电感(L4)的两端,第4电容(C4b)并联在第5电感(L5)的两端,第3电感(L3)、第4电感(L4)、第5电感(L5)均输出变频电能,第4电容(C4b)的两端为变频电源输出端的两个端点X2、Y2;
自适应滤波电路由第5场效应管(NMOS5)、第3复合三极管(GTR3)、第12电阻(R12)、第13电阻(R13)、第4可调电阻(W4)、第54二极管(D54)、第55二极管(D55)、第5稳压二极管(ZW5)、第11极性电容(C11a)、第6电感(L6)组成,第5开关(K5)的第2活动端P2接第8极性电容(C8a)的正极,第5开关(K5)的固定端P0与第6电感(L6)串联后接第3复合三极管(GTR3)的集电极,第12电阻(R12)一端、第13电阻(R13)一端的公共端,第12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4可调电阻(W4)串联后接地,第13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第5场效应管(NMOS5)的漏极,第4可调电阻(W4)的活动端接第5场效应管(NMOS5)栅极和第5稳压二极管(ZW5)阴极的公共端,第5稳压二极管(ZW5)的阳极接第5场效应管(NMOS5)源极和第3复合三极管(GTR3)基极的公共端,第11极性电容(C11a)的正极接第5开关(K5)的固定端P0,第11极性电容(C11a)的负极接地,第54二极管(D54)的阴极接第5场效应管(NMOS5)的漏极,第54二极管(D54)的阳极接第5场效应管(NMOS5)的源极,第55二极管(D55)的阴极接第3复合三极管(GTR3)的集电极,第55二极管(D55)阳极和第3复合三极管(GTR3)发射极的公共端接地;
依次降压自适应调压电路由第6至第9场效应管(NMOS6--NMOS9)、第4至第7复合三极管(GTR4-GTR7)、第14至第26电阻(R14-R26)、第5可调电阻(W5)、第6可调电阻(W6)、第56至第63二极管(D56-D63)、第6至第12稳压二极管(ZW6-ZW12)、第12至第18极性电容(C12a--C18a)组成,第14电阻(R14)一端、第6场效应管(NMOS6)漏极、第4复合三极管(GTR4)集电极的公共端接第3复合三极管(GTR3)的集电极,第14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第12极性电容(C12a)正极和第6稳压二极管(ZW6)阴极的公共端,第12极性电容(C12a)负极和第6稳压二极管(ZW6)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5电阻(R15)的一端接第12极性电容(C12a)的正极,第15电阻(R15)的另一端接第6场效应管(NMOS6)栅极和第7稳压二极管(ZW7)阴极的公共端,第7稳压二极管(ZW7)的阳极接第6场效应管(NMOS6)源极和第4复合三极管(GTR4)基极的公共端,第56二极管(D56)的阴极接第6场效应管(NMOS6)的漏极,第56二极管(D56)的阳极接第6场效应管(NMOS6)的源极,第57二极管(D57)的阴极接第4复合三极管(GTR4)的集电极,第57二极管(D57)的阳极和第4复合三极管(GTR4)发射极的公共端接第13极性电容(C13a)的正极,第13极性电容(C13a)的负极接地,第16电阻(R16)与第13极性电容(C13a)并联;第17电阻(R17)一端、第7场效应管(NMOS7)漏极、第5复合三极管(GTR5)集电极的公共端接第4复合三极管(GTR4)的发射极,第17电阻(R17)的另一端接第14极性电容(C14a)正极和第8稳压二极管(ZW8)阴极的公共端,第14极性电容(C14a)负极和第8稳压二极管(ZW8)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8电阻(R18)的一端接第14极性电容(C14a)的正极,第18电阻(R18)的另一端接第7场效应管(NMOS7)栅极和第9稳压二极管(ZW9)阴极的公共端,第9稳压二极管(ZW9)的阳极接第7场效应管(NMOS7)源极和第5复合三极管(GTR5)基极的公共端,第58二极管(D58)的阴极接第7场效应管(NMOS7)的漏极,第58二极管(D58)的阳极接第7场效应管(NMOS7)的源极,第59二极管(D59)的阴极接第5复合三极管(GTR5)的集电极,第59二极管(D59)的阳极和第5复合三极管(GTR5)发射极的公共端接第15极性电容(C15a)的正极,第15极性电容(C15a)的负极接地,第19电阻(R19)与第15极性电容(C15a)并联;第20电阻(R20)一端、第9场效应管(NMOS8)漏极、第6复合三极管(GTR6)集电极的公共端接第5复合三极管(GTR5)的发射极,第20电阻(R20)的另一端接第16极性电容(C16a)正极和第10稳压二极管(ZW10)阴极的公共端,第16极性电容(C16a)负极和第10稳压二极管(ZW10)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21电阻(R21)的一端接第16极性电容(C16a)的正极,第21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第9场效应管(NMOS8)栅极和第11稳压二极管(ZW11)阴极的公共端,第11稳压二极管(ZW11的阳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8)源极和第6复合三极管(GTR6)基极的公共端,第60二极管(D60)的阴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8)的漏极,第60二极管(D60)的阳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8)的源极,第61二极管(D61)的阴极接第6复合三极管(GTR6)的集电极,第61二极管(D61)的阳极和第6复合三极管(GTR6)发射极的公共端接第17极性电容(C17a)的正极,第17极性电容(C17a)的负极接地,第22电阻(R22)与第17极性电容(C17a)并联;第23电阻(R23)一端、第9场效应管(NMOS9)漏极、第7复合三极管(GTR7)集电极的公共端接第6复合三极管(GTR6)的发射极,第23电阻(R23)的另一端依次与第5可调电阻(W5)、第24电阻(R24)、第6可调电阻(W6)串联后接地,第5可调电阻(W5)的活动端接第5可调电阻(W5)和第24电阻(R24)的公共端,第6可调电阻(W6)的活动端接第6可调电阻(W6)和第24电阻(R24)的公共端,第25电阻(R25)的一端接第5可调电阻(W5)的活动端,第25电阻(R25)的另一端接第9场效应管(NMOS9)栅极和第12稳压二极管(ZW12)阴极的公共端,第12稳压二极管(ZW12的阳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9)源极和第7复合三极管(GTR7)基极的公共端,第62二极管(D62)的阴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9)的漏极,第62二极管(D62)的阳极接第9场效应管(NMOS9)的源极,第63二极管(D63)的阴极接第7复合三极管(GTR7)的集电极,第63二极管(D63)的阳极和第7复合三极管(GTR7)发射极的公共端接第18极性电容(C18a)的正极,第18极性电容(C18a)的负极接地,第26电阻(R26)与第18极性电容(C18a)并联;
直流电压电流合成电路由负载(ZL)组成,负载(ZL)的两端X3、Y3为可调直流电压电流源的输出端;
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由第1光电耦合器(TLP1)、第2光电耦合器(TLP2)、第8三极管(BG8)、第27至第30电阻(R27-R30)、第7可调电阻(W7)、第8可调电阻(W8)、第64二极管(D64)组成,第27电阻(R27)一端、第8三极管(BG8)发射极、第64二极管(D64)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8极性电容(C18a)的正极,第27电阻(R27)的另一端接第1光电耦合器(TLP1)的光敏二极管的阳极,第1光电耦合器(TLP1)的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8三极管(BG8)的基极接第64二极管(D64)的阴极,第28电阻(R28)与第64二极管(D64)并联,负载ZL串联在第64二极管(D64)的阴极和地之间,第8三极管(BG8)的集电极依次与第7可调电阻(W7)、第29电阻(R29)串联后接第2光电耦合器(TLP2)的光敏二极管的阳极,第2光电耦合器(TLP2)的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1光电耦合器(TLP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2光电耦合器(TLP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30电阻(R30)、第8可调电阻(W8)串联后接+12V电源,第8可调电阻(W8)的活动端接第8可调电阻(W8)和第30电阻(R30)的公共端,第1光电耦合器(TLP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7开关(K7)的第2活动端S2,第2光电耦合器(TLP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7开关(K7)的第1活动端S1;
取样信号放大电路由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第31至第36电阻(R31-R36)、第9可调电阻(W9)、第65至第68二极管(D65-D68)、第13稳压二极管(ZW13)组成,第31电阻(R31)一端、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电源端、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电源端的公共端接+12V电源,第31电阻(R31)的另一端接第13稳压二极管(ZW13)阴极、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负输入端、第4集成电路(IC4)正输入端、第65二极管(D65)阴极、第66二极管(D66)阳极、第67二极管(D67)阴极、第68二极管(D68)阳极的公共端,第13稳压二极管(ZW13)阳极、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接地端、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接地端的公共端接地,第32电阻(R32)与第13稳压二极管(ZW13)并联,第65二极管(D65)阳极和第66二极管(D66)阴极的公共端接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正输入端,第33电阻(R33)与第65二极管(D65)并联,第34电阻(R34)并联在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正输入端和地之间,第67二极管(D67)阳极和第68二极管(D68)阴极的公共端接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的负输入端,第36电阻(R36)与第67二极管(D67)并联,第9可调电阻(W9)串联在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正输入端和第7开关(K7)的固定端S0之间,第35电阻(R35)并联在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输出端和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的负输入端之间;
放大取样信号控制电路由第3光电耦合器(TLP3)、第4光电耦合器(TLP4)、第37至第40电阻(R31-R36)组成,第37电阻(R37)的一端接第3运放集成电路(IC3)的输出端,第37电阻(R37)的另一端接第3光电耦合器(TLP3)的光敏二极管的阳极,第3光电耦合器(TLP3)的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3光电耦合器(TLP3)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38电阻(R38)串联后接第24电阻(R24)和第25电阻(R25)的公共端,第3光电耦合器(TLP3)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39电阻(R39)的一端接第4运放集成电路(IC4)的输出端,第39电阻(R39)的另一端接第4光电耦合器(TLP4)的光敏二极管的阳极,第4光电耦合器(TLP4)的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4光电耦合器(TLP4)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40电阻(R40)串联后接第9场效应管(NMOS9)的漏极,第4光电耦合器(TLP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5可调电阻(W5)和第24电阻(R24)的公共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多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调压电路由第1复合三极管(GTR1)、第2复合三极管(GTR2)、第3场效应管(NMOS3)、第4场效应管(NMOS4)、第2可调电阻(W2)、第6电阻(R6)、第17至第28二极管(D17-D28)、第3稳压二极管(ZW3)、第4稳压二极管(ZW4)组成,第1复合三极管(GTR1)集电极、第17二极管(D17)阴极、第19二极管(D19)阴极、第21二极管(D21)阳极、第27二极管(D27)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开关(K1)的A端,第17二极管(D17)的阳极接第20二极管(D20)阳极、第24二极管(D24)阴极、第2复合三极管(GTR2)发射极的公共端,第18二极管(D18)的阳极接第19二极管(D19)阳极、第23二极管(D23)阴极、第1复合三极管(GTR1)发射极的公共端,第3场效应管(NMOS3)的漏极接第21二极管(D21)的阴极,第3场效应管(NMOS3)的源极接第1复合三极管(GTR1)的基极和第3稳压二极管(ZW3)阳极的公共端,第3场效应管(NMOS3)的栅极接第25二极管(D25)阴极和第3稳压二极管(ZW3)阴极的公共端,第4场效应管(NMOS4)的漏极接第22二极管(D22)的阴极,第4场效应管(NMOS4)的源极接第2复合三极管(GTR2)的基极和第4稳压二极管(ZW4)阳极的公共端,第4场效应管(NMOS4)的栅极接第26二极管(D26)阴极和第4稳压二极管(ZW4)阴极的公共端,第23二极管(D23)阳极和第24二极管(D24)阳极的公共端与第2可调电阻(W2)串联后接第27二极管(D27)阴极和第28二极管(D28)阴极的公共端,第6电阻(R6)的一端接第2可调电阻(W2)的活动端,第6电阻(R6)的另一端接第25二极管(D25)阳极和第26二极管(D26)阳极的公共端,第2复合三极管(GTR2)集电极、第18二极管(D18)阴极、第20二极管(D20)阴极、第22二极管(D22)阳极的公共端接第28二极管(D28)的阳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多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调压电路由第17复合三极管(GTR17)、第18复合三极管(GTR18)、第19至第21三极管(BG19--BG21)、第10可调电阻(W10)、第65电阻(R65)、第66电阻(R66)、第77至第89二极管(D77-D89)组成,第78二极管(D78)阳极、第82二极管(D82)阴极、第88二极管(D88)阳极的公共端接第1开关(K1)的A端,第78二极管(D78)的阴极接第81二极管(D81)阴极、第85二极管(D85)阳极、第18复合三极管(GTR18)集电极的公共端,第79二极管(D79)的阴极接第80二极管(D80)阴极、第84二极管(D84)阳极、第17复合三极管(GTR17)集电极的公共端,第79二极管(D79)阳极、第83二极管(D83)阴极、第89二极管(D89)阳极的公共端接第3开关(K3)的E端,第17复合三极管(GTR17)的发射极接第80二极管(D80)阳极和第82二极管(D82)阳极的公共端,第17复合三极管(GTR17)的基极接第19三极管(BG19)的发射极,第19三极管(BG19)的集电极接第84二极管(D84)的阴极,第19三极管(BG19)的基极接第86二极管(D86)的阴极,第18复合三极管(GTR1)8的发射极接第81二极管(D81)阳极和第83二极管(D83)阳极的公共端,第18复合三极管(GTR18)的基极接第20三极管(BG20)的发射极,第20三极管(BG20)的集电极接第85二极管(D85)的阴极,第20三极管(BG20)的基极接第87二极管(D87)的阴极,第65电阻(R65)的一端接第86二极管(D86)阳极和第87二极管(D89)阳极的公共端,第65电阻(R65)的另一端接第21三极管(BG21)的发射极,第21三极管(BG21)的集电极与第66电阻(R66)串联后接第88二极管(D88)阴极和第89二极管(D89)阴极的公共端,第21三极管(BG21)的基极与第10可调电阻(W10)串联后接第89二极管(D89)的阴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调多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和第2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组成,其中:
第1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1场效应管(NMOS11)、第12场效应管(NMOS12)、第9三极管(BG9)、第10三极管(BG10)、第43至第48电阻(R43-R48)、第7电容(C7b)、第70二极管(D70)、第71二极管(D71)、第14稳压二极管(ZW14)、第15稳压二极管(ZW15)组成,第11场效应管(NMOS11)的栅极、第14稳压二极管(ZW14)阴极的公共端接第8电阻(R8)和第9电阻(R9)的公共端,第11场效应管(NMOS11)源极、第14稳压二极管(ZW14)阳极和第70二极管(D70)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1场效应管(NMOS11)漏极和第70二极管(D70)阴极的公共端与第45电阻(R45)串联后接第10三极管(BG10)的基极,第10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接地,第44电阻(R44)串联在第9三极管(BG9)的基极和第70二极管(D70)的阴极之间,第43电阻(R43)的一端接第9三极管(BG9)的基极,第43电阻(R43)另一端和第9三极管(BG9)集电极的公共端接+12V电源,第10三极管(BG10)发射极和第9三极管(BG9)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7电容(C7b)、第46电阻(R46)串联后接地,第12场效应管(NMOS12)的栅极、第15稳压二极管(ZW15)阴极的公共端接第7电容(C7b)和第46电阻(R46)的公共端,第12场效应管(NMOS12)源极、第15稳压二极管(ZW15)阳极和第71二极管(D71)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2场效应管(NMOS12)漏极和第71二极管(D71)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48电阻(R48)、第47电阻(R47)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
第2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3场效应管(NMOS13)、第14场效应管(NMOS14)、第13三极管(BG13)、第14三极管(BG14)、第55至第59电阻(R55-R59)、第8电容(C8b)、第74二极管(D74)、第75二极管(D75)、第18稳压二极管(ZW18)、第19稳压二极管(ZW19)组成,第13场效应管(NMOS13)的栅极、第18稳压二极管(ZW18)阴极的公共端接第10电阻(R10)和第9电阻(R9)的公共端,第13场效应管(NMOS13)源极、第18稳压二极管(ZW18)阳极和第74二极管(D74)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3场效应管(NMOS13)漏极和第74二极管(D74)阴极的公共端与第56电阻(R56)串联后接第14三极管(BG14)的基极,第14三极管(BG14)的集电极接地,第55电阻(R55)串联在第13三极管(BG13)的基极和第74二极管(D74)的阴极之间,第54电阻(R54)的一端接第13三极管(BG13)的基极,第54电阻(R54)另一端和第13三极管(BG13)集电极的公共端接+12V电源,第14三极管(BG14)发射极和第13三极管(BG13)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8电容(C8b)、第57电阻(R57)串联后接地,第14场效应管(NMOS14)的栅极、第19稳压二极管(ZW19)阴极的公共端接第8电容(C8b)和第57电阻(R57)的公共端,第14场效应管(NMOS14)源极、第19稳压二极管(ZW19)阳极和第75二极管(D75)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4场效应管(NMOS14)漏极和第75二极管(D75)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59电阻(R59)、第58电阻(R58)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
所述反相开关电路由第1至第4开关管(IGBT1-IGBT4)、第11三极管(BG11)、第12三极管(BG12)、第15三极管(BG15)、第16三极管(BG16)、第49至第53电阻(R49-R53)、第60至第64电阻(R60-R64)、第7电感(L7)、第8电感(L8)、第72二极管(D72)、第73二极管(D73)、第76二极管(D76)、第77二极管(D77)、第16稳压二极管(ZW16)、第17稳压二极管(ZW17)、第20稳压二极管(ZW20)、第21稳压二极管(ZW21)组成,第7电感(L7)同名端和第8电感(L8)同名端的公共端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11三极管(BG11)的基极接第48电阻(R48)和第47电阻(R47)的公共端,第11三极管(BG11)的集电极与第49电阻(R49)串联后接第7电感(L7)非同名端、第1开关管(IGBT1)集电极、第72二极管(D72)阴极的公共端,第11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接第1开关管(IGBT1)栅极、第16稳压二极管(ZW16)阴极的公共端,第16稳压二极管(ZW16)的阳极接第1开关管(IGBT1)的发射极与第72二极管(D72)阳极的公共端,第50电阻(R50)与第16稳压二极管(ZW16)并联;第12三极管(BG12)的基极与第53电阻(R53)串联后接第71二极管(D71)的阴极,第12三极管(BG12)的发射极与第51电阻(R51)串联后接第16稳压二极管(ZW16)阳极、第2开关管(IGBT2)集电极、第73二极管(D73)阴极、端点M的公共端,第12三极管(BG12)的集电极接第2开关管(IGBT2)栅极、第17稳压二极管(ZW17)阴极的公共端,第17稳压二极管(ZW17)的阳极、第2开关管(IGBT2)发射极和第73二极管(D73)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52电阻(R52)与第17稳压二极管(ZW17)并联;第15三极管(BG15)的基极接第58电阻(R58)和第59电阻(R59)的公共端,第15三极管(BG15)的集电极与第60电阻(R60)串联后接第8电感(L8)非同名端、第3开关管(IGBT3)集电极、第76二极管(D76)阴极的公共端,第15三极管(BG15)的发射极接第3开关管(IGBT3)栅极、第16稳压二极管(ZW20)阴极的公共端,第20稳压二极管(ZW20)的阳极接第3开关管(IGBT3)的发射极和第76二极管(D76)阳极的公共端,第61电阻(R61)与第20稳压二极管(ZW20)并联;第16三极管(BG16)的基极与第64电阻(R64)串联后接第75二极管(D75)的阴极,第16三极管(BG16)的发射极与第62电阻(R62)串联后接第20稳压二极管(ZW20)阳极、第4开关管(IGBT4)集电极、第77二极管(D77)阴极、端点N的公共端,第16三极管(BG16)的集电极接第4开关管(IGBT4)栅极、第21稳压二极管(ZW21)阴极的公共端,第21稳压二极管(ZW21)的阳极、第4开关管(IGBT4)发射极和第77二极管(D77)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63电阻(R63)与第21稳压二极管(ZW21)并联。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调多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第2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第3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和第4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组成,其中:
第1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5场效应管(NMOS15)、第22三极管(BG22)、第23三极管(BG23)、第67电阻(R67)、第68电阻(R68)、第11可调电阻(W11)、第9电容(C9b)、第90二极管(D90)、第22稳压二极管(ZW22)组成,第15场效应管(NMOS15)的栅极、第22稳压二极管(ZW22)阴极的公共端接第8电阻(R8)和第9电阻(R9)的公共端,第15场效应管(NMOS15)源极、第22稳压二极管(ZW22)阳极和第90二极管(D90)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5场效应管(NMOS15)漏极和第90二极管(D90)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68电阻(R68)、第67电阻(R67)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2三极管(BG22)的集电极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2三极管(BG22)的基极接第68电阻(R68)和第67电阻(R67)的公共端,第23三极管(BG23)的基极接第15场效应管(NMOS15)的漏极,第23三极管(BG23)的集电极接地,第23三极管(BG23)发射极和第22三极管(BG22)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9电容(C9b)、第11可调电阻(W11)串联后接地;
第2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6场效应管(NMOS16)、第24三极管(BG24)、第25三极管(BG25)、第72电阻(R72)、第73电阻(R73)、第12可调电阻(W12)、第10电容(C10b)、第91二极管(D91)、第23稳压二极管(ZW23)组成,第16场效应管(NMOS16)的栅极接第90二极管(D90)的阴极、第23稳压二极管(ZW23)阴极的公共端,第16场效应管(NMOS16)源极、第23稳压二极管(ZW23)阳极和第91二极管(D91)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6场效应管(NMOS16)漏极和第91二极管(D91)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73电阻(R73)、第72电阻(R72)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4三极管(BG24)的集电极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4三极管(BG24)的基极接第73电阻(R73)和第72电阻(R72)的公共端,第25三极管(BG25)的基极接第16场效应管(NMOS16)的漏极,第25三极管(BG25)的集电极接地,第25三极管(BG25)发射极和第24三极管(BG24)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10电容(C10b)、第12可调电阻(W12)串联后接地;
第3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7场效应管(NMOS17)、第26三极管(BG26)、第27三极管(BG27)、第76电阻(R76)、第77电阻(R77)、第13可调电阻(W13)、第11电容(C11b)、第92二极管(D92)、第26稳压二极管(ZW26)组成,第17场效应管(NMOS17)的栅极、第26稳压二极管(ZW26)阴极的公共端接第10电阻(R10)和第11电阻(R11)的公共端,第17场效应管(NMOS17)源极、第26稳压二极管(ZW26)阳极和第92二极管(D92)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7场效应管(NMOS17)漏极和第92二极管(D92)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77电阻(R77)、第76电阻(R76)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6三极管(BG26)的集电极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6三极管(BG26)的基极接第77电阻(R77)和第76电阻(R76)的公共端,第27三极管(BG27)的基极接第17场效应管(NMOS17)的漏极,第27三极管(BG27)的集电极接地,第27三极管(BG27)发射极和第26三极管(BG26)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11电容(C11b)、第13可调电阻(W13)串联后接地;
第4反相开关信号放大电路由第18场效应管(NMOS18)、第28三极管(B28)、第29三极管(B29)、第81电阻(R81)、第82电阻(R82)、第14可调电阻(W14)、第12电容(C12b)、第93二极管(D93)、第27稳压二极管(ZW27)组成,第18场效应管(NMOS18)的栅极接第92二极管(D92)的阴极、第27稳压二极管(ZW27)阴极的公共端,第18场效应管(NMOS18)源极、第27稳压二极管(ZW27)阳极和第93二极管(D93)阳极的公共端接地,第18场效应管(NMOS1)8漏极和第93二极管(D93)阴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82电阻(R82)、第81电阻(R81)串联后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8三极管(B28)的集电极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28三极管(B28)的基极接第82电阻(R82)和第81电阻(R81)的公共端,第29三极管(B29)的基极接第18场效应管(NMOS18)的漏极,第29三极管(B29)的集电极接地,第29三极管(B29)发射极和第28三极管(B28)发射极的公共端依次与第12电容(C12b)、第14可调电阻(W14)串联后接地;
所述反相开关电路由第5至第8开关管(IGBT5-IGBT8)、第69至第71电阻(R69-R71)、第74电阻(R74)、第75电阻(R75)、第78至第80电阻(R78-R80)、第83电阻(R83)、第84电阻(R84)、第9电感(L9)、第10电感(L10)、第94二极管(D94)、第95二极管(D95)、第96二极管(D96)、第97二极管(D97)、第24稳压二极管(ZW24)、第25稳压二极管(ZW25)、第28稳压二极管(ZW28)、第29稳压二极管(ZW29)组成,第9电感(L9)同名端和第10电感(L10)同名端的公共端接第7极性电容(C7a)的正极,第5开关管(IGBT5)集电极、第94二极管(D94)阴极的公共端接第9电感(L9)非同名端,第5开关管(IGBT5)栅极、第24稳压二极管(ZW24)阴极的公共端与第69电阻(R69)串联后接第11可调电阻(W11)的活动端,第24稳压二极管(ZW24)的阳极接第5开关管(IGBT5)的发射极与第94二极管(D94)阳极的公共端,第70电阻(R70)与第24稳压二极管(ZW24)并联,第71电阻(R71)并联在第24稳压二极管(ZW24)阳极和地之间;第6开关管(IGBT6)集电极、第95二极管(D95)阴极、端点M的公共端接第24稳压二极管(ZW24)阳极,第6开关管(IGBT6)栅极、第25稳压二极管(ZW25)阴极的公共端与第74电阻(R74)串联后接第12可调电阻(W12)的活动端,第95二极管(D95)阳极、第25稳压二极管(ZW25)的阳极和第6开关管(IGBT6)发射极的公共端接地,第75电阻(R75)与第25稳压二极管(ZW25)并联;第7开关管(IGBT7)集电极、第96二极管(D96)阴极的公共端接第10电感(L10)非同名端,第7开关管(IGBT7)栅极、第28稳压二极管(ZW28)阴极的公共端与第78电阻(R78)串联后接第13可调电阻(W13)的活动端,第28稳压二极管(ZW28)的阳极接第7开关管(IGBT7)的发射极,第79电阻(R79)与第28稳压二极管(ZW28)并联,第80电阻(R80)并联在第28稳压二极管(ZW28)阳极和地之间;第8开关管(IGBT8)集电极、第97二极管(D97)阴极、端点N的公共端接第24稳压二极管(ZW24)阳极,第8开关管(IGBT8)栅极、第29稳压二极管(ZW29)阴极的公共端与第83电阻(R83)串联后接第14可调电阻(W14)的活动端,第97二极管(D97)阳极、第29稳压二极管(ZW29)的阳极和第8开关管(IGBT8)发射极的公共端接地,第84电阻(R84)与第29稳压二极管(ZW29)并联。
CN2008101071390A 2008-07-22 2008-07-22 可调多用电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71390A CN101316071B (zh) 2008-07-22 2008-07-22 可调多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71390A CN101316071B (zh) 2008-07-22 2008-07-22 可调多用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071A true CN101316071A (zh) 2008-12-03
CN101316071B CN101316071B (zh) 2011-06-29

Family

ID=4010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71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071B (zh) 2008-07-22 2008-07-22 可调多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607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1996A (zh) * 2009-04-23 2010-10-27 科孚德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可与电网连接的能量产生装置或能量消耗装置的方法和电路
CN104880088A (zh) * 2015-05-25 2015-09-02 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放大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
CN112160839A (zh) * 2020-09-07 2021-01-0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减少矿山燃油车辆尾气排放的智能辅助限速装置
CN112859999A (zh) * 2020-12-31 2021-05-28 思特尔智能检测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流源电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1996A (zh) * 2009-04-23 2010-10-27 科孚德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可与电网连接的能量产生装置或能量消耗装置的方法和电路
CN101871996B (zh) * 2009-04-23 2015-11-25 科孚德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可与电网连接的能量产生装置或能量消耗装置的方法和电路
CN104880088A (zh) * 2015-05-25 2015-09-02 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放大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
CN112160839A (zh) * 2020-09-07 2021-01-0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减少矿山燃油车辆尾气排放的智能辅助限速装置
CN112859999A (zh) * 2020-12-31 2021-05-28 思特尔智能检测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流源电路
CN112859999B (zh) * 2020-12-31 2022-07-26 思特尔智能检测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流源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071B (zh) 201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shadi et al. High step-up DC–AC inverter suitable for AC module applications
TWI495246B (zh) 諧振直流轉換器
CN101316071B (zh) 可调多用电源
TWI427912B (zh) 交錯式零電壓切換dc-dc轉換器
CN104539187A (zh) 一种新型有源前端控制器拓扑结构
TW201415777A (zh) 隔離型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CN201766508U (zh) 单相单级全桥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CN101394091A (zh) 电压反馈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866704A (zh) 双管双正激升压式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4780692A (zh) 一种单级无桥双Boost与Flyback集成的LED驱动电路
TWI739539B (zh) 高電壓增益轉換器
TWI462451B (zh) AC / DC conversion device and its function correction method
CN1845439A (zh) 可调稳频稳压变频变压电源
CN208241590U (zh) 一种软开关pwm-pfc交直流输入的升压变换器
CN103066870B (zh) 一种高压直流电流整流模块
TW201720040A (zh) 無橋式交直流轉換器
CN110572045B (zh) 一种基于双耦合电感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4201894B (zh)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的多倍压高频整流隔离变换器
CN102761266A (zh) 一种具有多路输出的大功率开关电源电路
TWI441435B (zh) Low voltage stress DC converter
CN202997963U (zh) 一种高压直流电流整流模块
CN217115926U (zh) 一种GaN开关电源
CN216490235U (zh) 一种pfc/llc大功率无散热片电源适配器
CN203289344U (zh) 一种ac/dc变换电路
CN104201888B (zh) 一种对称结构变换器的电流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