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5861A - 荧光灯 - Google Patents

荧光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5861A
CN101315861A CNA2008101095484A CN200810109548A CN101315861A CN 101315861 A CN101315861 A CN 101315861A CN A2008101095484 A CNA2008101095484 A CN A2008101095484A CN 200810109548 A CN200810109548 A CN 200810109548A CN 101315861 A CN101315861 A CN 101315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rc
fluorescent lamp
fluorescent
arc tub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95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川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talux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Ligh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Lighting Ltd filed Critical NEC Light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15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5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 Common Detailed Techniques For Electron Tubes Or Discharge Tub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荧光灯,包括:一对电极;电弧管,在该电弧管的两个端部处设置有所述一对电极,并且该电弧管被卷绕成平面内的螺旋形状以引导形成在所述电极之间的放电通道;逆变器电路,将高频电压供应给所述荧光管的一对电极,以点亮所述电弧管;以及灯头,用于将所述逆变器电路连接到电源。优选地,所述灯头符合GX53规格,并且所述逆变器电路被设置在所述灯头的两个端子之间。

Description

荧光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照明电路的荧光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通过灯头连接到商用AC电源的荧光灯。
背景技术
荧光灯包括仅具有电弧管(荧光管)而不具有照明电路的荧光灯,以及具有彼此成一体的照明电路(例如逆变器电路)和电弧管的荧光灯。因为照明电路和电弧管成一体的荧光灯不需要在装置侧设置照明电路,其优点在于对照明装置具有较少的设计限制。许多各自具有成一体的照明电路和电弧管的荧光灯具有与传统电灯泡的灯头相同类型的螺旋灯头。
例如,未审查日本实用新型申请KOKAI公开No.S61-63719描述了一种逆变器电路和电弧管成一体的荧光灯。该荧光灯包括多个圆形荧光管、将高频电压供应给串联的荧光管以点亮荧光管的逆变器电路、用于容纳所述逆变器电路的逆变器容纳器、一体形成在逆变器容纳器的上部处的灯头、以及一体形成在逆变器容纳器的外缘部分处用来保持多个荧光管的多个保持部。
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No.2006-49272描述了一种提供平面双螺旋型荧光管的技术。根据所述技术的荧光管包括:电弧管,该电弧管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一对电极,并且电极之间形成有放电通道,该电弧管被卷绕成近似处于一个平面上的、以管的中央部分为中心的螺旋形状;以及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固定电弧管,其中电弧管两个端部之间的至少一个位置以及两个端部被固定到所述保持构件。
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No.H09-92154描述了一种形成螺旋形状的荧光管的方法。该公开中所描述的技术为制造一种螺旋荧光管的方法,该螺旋荧光管具有近似处于同一平面的螺旋形状的管,并且具有涂覆到内壁的荧光物质和封入内部的放电气体,以及设置在该灯泡两个端部的电极。该灯泡成形为直管,然后沿着近似圆锥形的绕线框(conical spool)的倾斜表面被卷绕成螺旋形状以形成螺旋体,该螺旋体通常被加热以由于自重而发生形变,从而形成近似处于同一平面上的螺旋形状。
未审查日本实用新型申请KOKAI公开No.S61-63719具有并排设置的桥接电弧管。在该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在圆形形状的橱柜灯(cabinetlamp)中形成了间隙,从而导致了不均匀的亮度。由于引入了桥接步骤,荧光灯的桥接电弧管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桥接部分可能会由于热收缩而断裂,所述热收缩是由于灯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
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No.2006-49272或者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No.H09-92154中所描述的荧光管需要一种位于照明装置侧的照明电路。由于球形荧光灯使用了与在电灯泡中所使用的灯头相同的灯头,因此增加了灯泡的高度。这使得难以用与照明电路成一体的荧光灯来构造矮的平面型橱柜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且通用的荧光灯,该荧光灯具有平面型发光表面,能够实现大的总光通量和无斑的亮度,并且包含照明电路。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荧光灯包括:
一对电极;
电弧管,在该电弧管的两个端部处设置有所述一对电极,并且所述电弧管被卷绕成平面内的螺旋形状以引导形成在所述电极之间的放电通道;
照明电路,将预热电流供应给所述电弧管的一对电极,并且在所述电极之间供应电压以点亮所述电弧管;以及
灯头,用于将所述照明电路连接到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荧光灯,电弧管能够以均匀的间隔布置,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橱柜灯的圆形形状。这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另外,桥接步骤的消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阅读下列描述和附图之后,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将更明显,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荧光灯的构造实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的荧光灯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荧光灯的后视图;以及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荧光灯的构造实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了避免重复描述,对图中相同或者等效的元件给定了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号。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荧光灯1包括荧光管2、逆变器电路5、灯头6以及保持板7。所述荧光管2、逆变器电路5和灯头6被固定到所述保持板7。所述保持板7还用作自所述荧光管2产生的光的反射器。为了便于理解,图1中省略了覆盖荧光管2的盖罩。用于覆盖所述荧光管2的树脂或玻璃盖罩可附接到所述保持板7的外缘。
荧光管2包括其内壁涂覆有荧光物质的玻璃管。荧光管2内封有低压稀有气体(例如氩气)以及少量的汞。如图1所示,荧光管2包括螺旋管,该螺旋管以一个端部4a为中心。电极3a、3b被分别设置在所述荧光管2的两个端部4a、4b处。电极3a、3b被封入在荧光管2的管内,并且每个电极均具有连接到螺旋灯丝的两端且引出管外的引线。
所述电极3a、3b被连接到逆变器电路5。逆变器电路5对AC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处理以将该AC电压转换为高频AC电压,并将该高频AC电压施加到电极3a、3b,从而点亮荧光管2。除逆变器电路5之外,还可以使用以下电路作为荧光管2的照明电路:启动式照明电路,使用了启辉器;或者快速启动式照明电路,具有被添加到镇流器的电极预热电路和升压电路。所述逆变器电路5有利于使荧光灯紧凑。
所述逆变器电路5的电源端子被连接到灯头6。灯头6符合GX53规格。将灯头6插入到GX53插座(未显示)使得逆变器电路5与AC电源连接。通常在所述插座的AC电源侧设置开关,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开关接通或者关断来打开或者关闭荧光灯1。
荧光灯1如下述这样被点亮。电极3a、3b被逆变器电路5预热,放出电子。然后,由逆变器电路5施加的高频电压不断地引起电极3a、3b之间的放电。该放电沿着所述荧光管2的玻璃管的内部发生。放电产生的电子与汞原子的碰撞所产生的紫外线射到荧光涂层,从而产生可见光。
所述荧光管2包括无缝螺旋平面管并且能够以相等的间隔设置在螺线(spiral)之间。从而,得到了无斑的圆形平面发光表面。荧光管2是紧凑的且具有高的光通量。
图3是荧光灯1的后视图。如图2和3中所示,逆变器电路5被设置在灯头6的两个端子之间。这使得荧光灯1更加矮(short)。
还可以使用除GX53型之外的2端子灯头。然而,所述GX53型灯头的优点在于使得平面型荧光灯更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荧光灯1能够以均匀的间隔设置电弧管,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橱柜灯的圆形形状。相比于具有相同光通量的荧光管,这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另外,桥接步骤的消除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荧光管2被形成为其管的两端均被设置在外侧并且以该管的中央部分为中心的双螺旋形状。第二实施例的荧光灯1的侧面和后面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荧光灯几乎相同的形状。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荧光灯相类似,荧光灯1包括荧光管2、逆变器电路5、灯头6以及保持板7。所述荧光管2、逆变器电路5和灯头6被固定到保持板7。该保持板7还用作荧光管2所产生的光的反射器。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荧光管相类似,第二实施例中的荧光管2具有分别设置在该荧光管2的两个端部4a、4b处的电极3a、3b。荧光管2的电极3a、3b位于荧光灯1的外侧。荧光管2被形成为以其中央部分为中心的双螺旋形状。
电极3a、3b被设置在荧光管2的两端附近或荧光灯1的外缘附近。从电极3a、3b引出的引线从荧光灯1的外缘附近开始沿着保持板7布置,以连接到逆变器电路5。
第二实施例也使用符合GX53规格的灯头6。逆变器电路5被设置在灯头6的两个端子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荧光管2为无缝螺旋平面管并且能够以均匀的间隔布置在螺线之间。结果,得到无斑的圆形平面发光表面。荧光管2是紧凑的且具有高的光通量。而且,由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管2可以被形成为点对称形状,因此可以得到点对称的光通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荧光灯1可以具有以均匀的间隔布置的电弧管,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橱柜灯的圆形形状。相比于具有相同光通量的荧光管,这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另外,桥接步骤的消除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修改。
本申请基于2007年5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45991,该日本专利申请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全部结合于此。

Claims (6)

1.一种荧光灯,包括:
一对电极;
电弧管,在该电弧管的两个端部处设置有所述一对电极,并且该电弧管被卷绕成平面内的螺旋形状以引导形成在所述电极之间的放电通道;
照明电路,将预热电流供应给所述电弧管的所述一对电极,并且在所述电极之间供应电压以点亮所述电弧管;以及
灯头,用于将所述照明电路连接到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其中所述电弧管被形成为以一个末端部为中心的螺旋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其中所述电弧管被形成为其两个端部被布置在外侧且以其中央部分为中心的双螺旋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其中所述灯头为GX53型灯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灯,其中所述照明电路被提供在所述GX53型灯头的两个端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其中所述照明电路为供应高频电压以点亮所述电弧管的逆变器电路。
CNA2008101095484A 2007-05-31 2008-06-02 荧光灯 Pending CN1013158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5991 2007-05-31
JP2007145991A JP2008300241A (ja) 2007-05-31 2007-05-31 蛍光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5861A true CN101315861A (zh) 2008-12-03

Family

ID=4010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095484A Pending CN101315861A (zh) 2007-05-31 2008-06-02 荧光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300241A (zh)
CN (1) CN1013158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1609A1 (zh) * 2012-11-09 2014-05-15 福建永德吉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电极平板荧光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1609A1 (zh) * 2012-11-09 2014-05-15 福建永德吉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电极平板荧光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300241A (ja) 200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64155A (en)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as a retrofit for an incandescent lamp
US20070029914A1 (en) CCFL with a gaseous heat-dissipation means
EP0735567A2 (en) Discharge lamp
KR920003143B1 (ko) 형광램프
JPH10208702A (ja) コンパクト蛍光ランプ
JP4120585B2 (ja) 多数のフェライトコアと誘導コイルを備えた無電極低圧ランプ
US20050275351A1 (en) Gas discharge fluorescent device with lamp support
US7411350B2 (en) Small arc tube, low-pressure mercury lamp, lighting apparatus, mandrel for forming the arc tub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arc tube
JP4208644B2 (ja) 発光管及び低圧水銀ランプ
JP3678206B2 (ja)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蛍光ランプ
CN101315861A (zh) 荧光灯
US20050218808A1 (en) CCFL tube device
CN201490156U (zh) 冷阴极灯管及其圆柱状变压器
TW200300563A (en) Discharge lamp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US7876051B2 (en) Electrode mount, arc tube, low-pressure mercury vapor discharge lamp, compact self-ballasted fluorescent lam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rc tube
EP0682355A1 (en) Bulb-form fluorescent lamp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TWI331354B (en) Low-pressure discharge lamp
US8269407B1 (en)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for illumination
JPH10233192A (ja) 平板型蛍光ランプ装置
JP2004095403A (ja) 電球形蛍光ランプ
WO2010014577A1 (en)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with outer envelope
JPH10116586A (ja) 蛍光ランプ
JPH1097841A (ja) 蛍光ランプ
JP2005216773A (ja) 蛍光ランプ及び照明器具
JP2000223081A (ja) 無電極放電ランプ及び紫外線照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