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8633B - 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8633B
CN101308633B CN2007101025595A CN200710102559A CN101308633B CN 101308633 B CN101308633 B CN 101308633B CN 2007101025595 A CN2007101025595 A CN 2007101025595A CN 200710102559 A CN200710102559 A CN 200710102559A CN 101308633 B CN101308633 B CN 101308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color sequence
frame number
fram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25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8633A (zh
Inventor
陈科宏
陈沂甫
陈泽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1025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08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08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8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8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86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块的混合色序控制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显示装置。在此控制方法中,提供一种混合色序算法,用以控制RGB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产生具有高对比的背光技术。由于同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与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因此可以抑制传统色序法所带来的色场分离效应以及动态模糊(MotionBlur)的问题,并且可以提高对比值。同时此混合色序算法对于无彩色率光片(Color Filter-less)的光学补偿弯曲排列(Optical Compensated Bend,OCB)的显示面板也具有抑制色场分离效应以及动态模糊(Motion Blur)问题的效果。

Description

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的驱动方法,且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混合色序法来消除色场分离及提高显示对比的驱动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平面显示器的蓬勃发展。在诸多平面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因具有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优越特性,而成为市场的主流。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的功能,因此配置一背光模块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背光源,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达到显示的功能。 
图1示出了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103所提供的背光源为一白光W。背光源透过电极玻璃102传送到各像素位置上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101,以显示各像素的色彩。一般而言,一个像素位置上会设置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个彩色滤光片,以显示全彩画面。 
然而,使用彩色滤光片显示画面的方式不仅较为耗费成本,且会因彩色滤光片透光率低而使得各像素的显示亮度变暗。另外,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个彩色滤光片彼此相邻处也会有混色的问题。若在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个彩色滤光片彼此相邻处以黑色矩阵(black matrix)相隔,虽可减少混色的问题,却也造成彩色滤光片透光率愈为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使用彩色滤光片所造成的透光率低及混色的问题,便有人提出一种色序法的液晶显示器,此液晶显示器无需彩色滤光片。图2示出了色序法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此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201所提供的背光源为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依据人眼视觉暂留的原理,在时间轴上快速地切换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三种背光源。因此,背光源透过电极玻璃202传送到液晶显示面板203各个像素后,人眼能感受到混成色彩的效果。
然而在色序法的液晶显示器当中,人眼常因随机跳视,或者跟踪画面中移动物体的本能,使得物体各色的色场不落在视网膜同一点。此时,人眼在视觉上便会觉得物体边缘产生色场分离的现象。图3示出了色场分离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在一个帧时间T内依序提供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背光源,以显示白色方块301。当白色方块301在一帧时间T内从水平位置X1移动到X2时,人眼会在白色方块301边缘看到蓝色B、青蓝色C、黄色Y、以及红色R等非白色W的颜色。 
美国专利公告号6831948号专利案提出一种方法为利用移动补偿的方式来消除色场分离的现象。但是此案需要额外的影像处理来完成动态补偿技术,造成运算量及复杂度较大而不易实行。 
在相关技术领域中,有人提出一种利用改变色彩序列的排列来改善色彩分离现象的方法。图4A、图4B、以及图4C示出了色彩序列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图。请参照图4A,图4A为传统色彩序列的排列方式。背光模块在时间轴上依序提供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背光源,亦即色彩序列为红色R
Figure S071A2559520070524D00002100544QIETU
绿色G
Figure 2007101025595100002S071A2559520070524D00002100544QIETU
蓝色B。 
日本广播协会NHK(Japan Broadcast Corporation)提出一种在每组色彩序列之间增加一个全黑画面的方式来改善色场分离现象。请参照图4B,背光模块在时间轴上依序提供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背光源,再插入黑色BK的画面,亦即色彩序列为红色R
Figure 2007101025595100002S071A2559520070524D00002100544QIETU
绿色G
Figure 2007101025595100002S071A2559520070524D00002100544QIETU
蓝色B
Figure 2007101025595100002S071A2559520070524D00002100544QIETU
黑色BK。 
美国专利公告号6570054号专利案提出一种打乱色彩序列的方式,来减轻人眼感觉色场分离的现象。请参照图4C,背光模块在时间轴上所提供的背光源为随机选取的颜色,依序为红色R、绿色G、蓝色B、蓝色B、红色R、绿色G、绿色G、红色R的背光源。然而,此方法所处理的对象为整个画面,减轻人眼对色场分离的感知仍属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单一颜色色序法,以控制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模块。此方法是将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在水平与垂直皆区分为许多区域。在每一个区域里面,红色(R)、绿色(G)、蓝色(B)一直反复循环与出现,或者是加入插黑的红色、绿色、蓝色、黑色反复循环出现,但在临近的区域中循环方式皆相异。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颜色色序法控制背光模块。此方法是将利用所谓的CMY色域来达成,也就是利用黄色、青绿色与洋红色是由红色加绿色、绿色加蓝色以及红色加蓝色所组成,也就是说,每一个区域将同时显示两种颜色的光,亮度也因此提高了一倍,如此色场分离将可减轻。在不同区域可以设定不同的色序排列方式,而此排列方式在临近的区域中颜色的循环方式必须相异。 
本发明提出一种加强型色序法控制背光模块,以前述内容为基础,在时间轴与空间轴上再更加延伸,例如高速的帧率可以有效的降低人眼观察到色场分离的机会。在空间轴上,把整个画面细分为许多更小的区域,也会达到有效的降低人眼观察到色场分离的机会,所以提高帧率与画面细分可以更加改善。 
另外,本发明更提出一种混合颜色色序算法控制背光模块。若整个画面的分辨率为M个像素乘上N条扫描线,而且把画面区分为x×y个区域,所以每一个小区域有(M/x)×(N/y)个像素。接着计算每一个区域灰阶的平均值,再依据此平均值决定此区域背光混光的比例,因此可动态调整时间轴上的混光比例来提高显示对比。另外,可选择两种模式其中之一来进行混光比例的运算,包括极高对比模式(ultra high contrast mode)与高对比模式(highcontrast mode),此可根据对于画质的需求与成本上的考量而调整。 
本发明因采用提供不同颜色的背光至空间轴上两相邻区域的方式,得以避免人眼感受到色场分离。另外,除了利用时间轴上混色来加强显示亮度之外,更依据每一区域的灰阶平均值来调整时间轴上的混光比例,藉以提高显示对比。 
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出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一背光模块提供背光至一显示面板。此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包括区分背光模块为多个区域。接着将用以显示在显示面板的一帧时间,分成多个子帧时间,而在这些子帧时间内,每一区域分别依照一对应色彩序列提供背光,以形成一帧所显示的画面,其中在这些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中,相邻两个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上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色彩序列的组合为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原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另一实施例中,色彩序列的组合为红色、绿色、蓝 色与插入一黑画面的黑色所组成。 
上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色彩序列的组合以CMY色域来达成,包括黄色(Yellow)、青绿色(Cyan)与洋红色(Magenta)所组成,但相邻两个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而此黄色是由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中的红色加绿色所组成、青绿色是由绿色加蓝色所组成、以及洋红色是由红色加蓝色所组成。 
上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当接收到多个帧数据时,将每一帧数据所显示的帧时间,分成多个子帧时间,在每一帧时间内,每一区域分别依照对应色彩序列反复提供背光,以形成帧数据所要显示的多个画面。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色序法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色场分离的示意图。 
图4A、图4B、以及图4C示出了色彩序列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5A、图5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中,运用单一颜色色序法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中的色序排列示意图。 
图7A、图7B示出了本发明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中,关于色序组合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中,运用混合颜色色序法的色序排列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中,运用加强型色序法的示意图。 
图10绘示运用本发明所提出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的显示器装置示意图。 
图11绘示运用本发明所提出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控制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装置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颜色色序算法控制背光模块的流程示 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W:白光 
R:红光 
G:绿光 
B:蓝光 
T:帧时间 
X1、X2:水平位置坐标 
R1-R3:区域 
1000:显示装置 
1010:帧缓冲器(Frame Buffer) 
1020:源极驱动器缓冲器(Sour ce Driver Buffer) 
1030:缩减摆动差分信号(Reduced Swing Differential Signaling,简称RSDS)界面 
1040:液晶显示器驱动器 
1050:运算单元 
1052:加法器 
1054:移位器 
1056:查表单元(Look-up Table Unit) 
1060:背光模块控制器 
1070: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模块 
1110:数据控制装置(Data Controller,DCON) 
1112:源极驱动器控制器 
1114:栅极驱动器控制器 
1116:背光模块控制器 
1120:液晶显示面板 
1130:LED背光模块 
1140:源极驱动装置 
1150:栅极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混合色序控制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显示装置。在此控制方法中,提供一种混合色序算法,用以控制RGB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产生具有高对比的背光技术。由于同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与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因此可以抑制传统色序法所带来的色场分离效应以及动态模糊(Motion Blur)的问题,并且可以提高对比值。同时此混合色序算法对于无彩色率光片(Color Filter-less)的光学补偿弯曲排列(OpticalCompensated Bend,OCB)的显示面板也具有抑制色场分离效应以及动态模糊(Motion Blur)问题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驱动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色序排列法控制背光模块提供光源给显示面板,此方法利用空间轴上的混色来避免色序法所造成的色场分离现象。另外,此方法除了利用时间轴上的混色来加强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之外,更以动态的方式调整时间轴上的混光比例来提高显示对比。 
本发明所提出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其中的一种为单一颜色色序法。首先,将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在水平与垂直皆区分为许多小区域。在每一个小区域里面,红色、绿色、蓝色是一直反复在循环与出现,在临近的小区域中循环方式皆相异,称之为单一颜色的色序法。如图5A所示,假设一张完整的图片在空间轴上分为4x6个区域,依此类推,可以把画面依照设计上的需要分为MxN个区域。在时间轴上,原本的帧率是60(帧/每秒)(Frameper second,fps),也就是说每六十分之一秒有一个完整的画面。而根据本 
Figure S071A2559520070524D000061
面,如图5B所示的子帧512、514与516。 
在不同子帧中,每一个小区域会依序变换颜色来减轻色场分离的效果,也就是依照一定的色序排列方式变换颜色。如图6所示,此实施例以三个区域R1、R2与R3说明,但并非以此为限。在区域R1、R2与R3中,分别以不同的色序排列方式变换颜色,例如R->G->B、G->R->B或B->G->R循序变换。而时间上的标记t1、t2与t3则分别表示上述子帧的时间。图7是说明在不同区域可以设定不同的色序排列方式,例如在第一列的区域710、712、714与716分别使用色序排列S1、S2、S3与S4。而在第二列的区域,720、722、724与726分别使用色序排列S2、S3、S4与S1等,上述的排列方式只要达到临近的区域中颜 色的循环方式相异即可。 
而色序排列S1~S12则可如图7B所示,例如若是运用RGB色彩模型所提供的背光,并配合插黑画面的混合方式,则色序排列S1可以是RGBK,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而K代表插黑的画面。另外的S2则为RGKB、S3为RKGB等等,如图所示的内容S1~S12的色序排列。 
当有物体在画面上移动时,人眼将会发现物体产生色场分离,但因临近的区域同时显示不同颜色,造成人眼误判为白色发生色场分离,所以会减轻色场分离效应。同时,因为此方法的扫瞄方式仿真传统阴极射线管电视脉冲驱动的显示方式,所以也可以改善液晶显示器令人诟病的动态模糊(MotionBlur)问题。 
本发明所提出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在另外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混合颜色色序法。为了提高亮度,在此实施例中提出一个混合颜色色序法。也就是使用所谓的CMY色域来达成。CMY色域是使用黄色(Yellow)、青绿色(Cyan)与洋红色(Magenta)来实现所提出的混合颜色色序法结构。对于R、G、B三色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言,黄色、青绿色与洋红色是由红色加绿色、绿色加蓝色以及红色加蓝色所组成,也就是说,每一个区域将同时显示两种颜色的光,亮度也提高一倍。在色场分离的效应方面,因为每一个区域每一次只缺少一种颜色的光,所以色场分离也会减轻。混合颜色色序法的排列,如图8所示。而在不同区域可以设定不同的色序排列方式,此排列方式只要达到临近的区域中颜色的循环方式相异即可。 
本发明所提出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为加强其效果,可采用所谓的加强型色序法。以前述内容为基础,在时间轴与空间轴上再更加延伸。在时间轴上,把帧率从240(帧/每秒)提高至1440(帧/每秒)或3840(帧/每秒),高速的帧率可以有效的降低人眼观察到色场分离的机会。在空间轴上,把整个画面细分为许多更小的区域,如16x12个区域,也会达到有效的降低人眼观察到色场分离的机会,如图9所示,所以提高帧率与画面细分可以更加改善。 
在上述使用混合颜色色序法的背光比起使用单一颜色色序法的背光,其亮度高出一倍,为了提高对比,结合前面叙述的两种新的色序法结构应用在具有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的显示器面板,提出混合颜色色序算法(Mixed Color Sequential Algorithm)。首先,假设整个画面的分辨率为M个像素乘上N条扫描线,而且把画面区分为x×y个区域,所以每一个小区域有 (M/x)×(N/y)个像素。接着计算每一个区域灰阶的平均值,再依据此平均值决定此区域背光混光的比例,因此可动态调整时间轴上的混光比例来提高显示对比。 
图10示出了运用本发明所提出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的显示装置1000。当显示数据从帧缓冲器(Frame Buffer)1010传送到源极驱动器缓冲器(Source Driver Buffer)1020,并经由缩减摆动差分信号(Reduced SwingDifferential Signaling,简称RSDS)接口1030传送到液晶显示器驱动器1040时,此显示数据同时传送到运算单元1050。此运算单元1050包括加法器1052、移位器1054与查表单元1056。经由加法运算以及移位器的乘/除法移位运算后,可根据显示数据查出对应的背光模块控制信号,并据以传送到背光模块控制器1060,并用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模块1070。 
图11则示出了运用本发明所提出控制背光模块的色序排列法的液晶显示装置。数据控制装置(Data Controller,DCON)1110经由源极驱动装置1140与栅极驱动装置1150驱动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120,同时,数据控制装置1110中也经由发光二极管(LED)驱动装置1160驱动控制LED背光模块1130。而源极驱动装置1140包含多个源极驱动器,经由RSDS接口连接到数据控制装置1110的源极驱动器控制器1112。而栅极驱动装置1150具有多个栅极驱动器,由数据控制装置1110的栅极驱动器控制器1114控制。而LED驱动装置1160具有多个LED驱动器,由数据控制装置1110的背光模块控制器1116所控制。LED驱动器可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色序排列法控制LED背光模块1130。 
前述的本实施例为结合上述RGB色彩模型与CMY色彩模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混合色序法的结构。此结构为应用在每一区域配置有彩色滤光片的显示面板。而且此结构利用每一个区域的灰阶平均值来决定区域本身的混光比例,以提高显示画面的亮度及对比。 
本实施例的基础仍为在每一子帧时间,在空间轴上提供不同颜色的背光至相邻的两区域。而在时间轴上,本实施例依据特定区域的灰阶平均值,来计算每一种颜色背光的混光比例。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在此假设显示画面的分辨率为M×N,且对应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区分为X×Y个区域,因此每一个区域有(M/X)×(N/Y)个像素。请参照图12与图11的结构,背光模块控制器计算指定区域Z的灰阶平均值VZ(步骤S1210),并决定指定区域Z的混光比例。举例来说,指定区域Z的灰阶平 均值  V Z = ( Σ a = 1 N / Y Σ a = 1 M / X Pa ) / ( MN / XY ) , 其中Pa为指定区域Z内每一像素的灰阶值。 
接着,判断灰阶平均值VZ是否等于零(步骤S1230)。当灰阶平均值VZ等于零时,则控制背光模块关闭指定区域Z的背光(步骤S1220)。当灰阶平均值VZ不为零时,选择两种模式其中之一来进行混光比例的运算(步骤S1240)。而此两种模式为由实验仿真所归类得来,分别为极高对比模式(ultra high contrast mode)与高对比模式(high contrast mode)。 
在极高对比模式中,以最大灰阶值G的一半为参考值来进行运算(步骤S1250),例如:像素以8位表示,则最大灰阶值G为255。若灰阶平均值VZ≤G/2,则依据混合色序算法(mixed color sequential algorithm)来计算RGB色彩模型背光的第一帧数F′RGB(步骤S1260)。当第一帧数F′RGB小于一帧率F(帧/秒)时,则控制背光模块以RGB色彩模型与黑画面的混合方式提供指定区域Z的背光。而插入黑画面的数目为帧率F减去第一帧数F′RGB的差值。 
举例来说,假设帧率F为每60赫兹(Hz)内可以显示64张子帧,最大灰阶值G为255,且背光模块502能提供红色R、绿色G、蓝色B以及黑色K四种颜色的背光。因此在指定区域Z中需显示4种颜色的子帧才能完成一个帧(或称画面)。由上述假设可知,每60赫兹需显示64/4=16组(set)的帧数,而每一组为红色R、绿色G、蓝色B以及黑色K的序列。 
若VZ=80(≤G/2),则第一帧数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235092100022
其中,Fbase为基本帧数,而round()为四舍五入的规则。假设Fbase=2,此为实验验证的较佳数值,表示至少需显示两组以RGBK序列显示背光的帧数。经计算得到第一帧数F′RGB=9,则在每60赫兹内需显示9组(36张子帧)以RGBK序列显示背光的帧数,以及插入7组(28张子帧)的黑画面。 
另外,在极高对比模式中,若灰阶平均值VZ≥G/2,依据混合色序算法计算RGB色彩模型背光的第一帧数F′RGB,以及CMY色彩模型背光的第二帧数F′CMY(步骤S1270)。因此控制背光模块以RGB色彩模型背光与CMY色彩模型背光的混合方式,提供指定区域Z的背光光源。 
举例来说,同上述F=64,G=255,以及背光模块能提供RGBK四种颜色的背光的假设。若Vz=200(≧G/2),则第一帧数  F ′ RGB = round ( F 4 × ( 1 - 2 V Z - G G ) ) , 第二帧数  F ′ CMY = round ( F 4 × 2 V Z - G G ) . 经计算后得第一帧数F′RGB=7,第二帧数F ′CMY=9,即表示在每60赫兹内需显示7组(28张子帧)以RGBK序列背光的帧数,以及显示9组(36张子帧)以CMYK序列背光的帧数。 
而在高对比模式时,依据混合色序算法计算RGB色彩模型背光的第一帧数F′RGB,以及CMY色彩模型背光的第二帧数F′CMY(步骤S1280)。因此控制背光模块以RGB色彩模型背光与CMY色彩模型背光的混合方式,提供指定区域Z的背光光源。 
举例来说,同上述F=64,G=255,以及背光模块能提供RGBK四种颜色的背光的假设。若Vz=80(≦G/2),则第一帧数  F ′ RGB = round ( F 4 × ( 1 - V Z G ) ) , 第二帧数  F ′ CMY = round ( F 4 × V Z G ) . 经计算后得第一帧数F′RGB=5,第二帧数F′CMY=11,即表示在每60赫兹内需显示5组(20张子帧)以RGBK序列背光的帧数,以及显示11组(44张子帧)以CMYK序列背光的帧数。若VZ=200(≧G/2),则经计算后得第一帧数F′RGB=3,第二帧数F′CMY=13。因此在每60赫兹内需显示3组(12张子帧)以RGBK序列背光的帧数,以及显示13组(52张子帧)以CMYK序列背光的帧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是驱动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是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色序排列法控制背光模块提供光源给显示面板,此方法利用空间轴上的混色来避免色序法所造成的色场分离现象。另外,此方法除了利用时间轴上的混色来加强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之外,更动态调整时间轴上的混光比例来提高显示对比。 
本发明所提出单一颜色色序法控制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模块,是将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在水平与垂直皆区分为许多区域。在每一个小区域里面,红色、绿色、蓝色一直反复循环与出现,或者是加入插黑的红色、绿色、蓝色、黑色反复循环出现,但在临近的区域中循环方式皆相异,称之为单一颜色的色序法。 
本发明所提出混合颜色色序法控制背光模块,是将利用所谓的CMY色域来达成,也就是利用黄色、青绿色与洋红色是由红色加绿色、绿色加蓝色以及红色加蓝色所组成,也就是说,每一个区域将同时显示两种颜色的光,亮度也因此提高了一倍,如此色场分离将可减轻。而在不同区域可以设定不同的色序排列方式,此排列方式只要达到临近的区域中颜色的循环方式相异即可。 
本发明所提出加强型色序法控制背光模块,以前述内容为基础,在时间 轴与空间轴上再更加延伸,例如高速的帧率可以有效的降低人眼观察到色场分离的机会。在空间轴上,把整个画面细分为许多更小的区域,也会达到有效的降低人眼观察到色场分离的机会,所以提高帧率与画面细分可以更加改善。 
另外,本发明所提出混合颜色色序算法控制背光模块。若整个画面的分辨率为M个像素乘上N条扫描线,而且把画面区分为x×y个区域,所以每一个小区域有(M/x)×(N/y)个像素。接着计算每一个区域灰阶的平均值,再依据此平均值决定此区域背光混光的比例,因此可动态调整时间轴上的混光比例来提高显示对比。另外,可选择两种模式其中之一来进行混光比例的运算,包括极高对比模式(ultra high contrast mode)与高对比模式(high contrastmode),此可根据对于画质的需求与成本上的考量而调整。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是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是保护范围当视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2)

1.一种色彩序列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一背光模块提供背光至一显示面板,该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包括:
区分该背光模块为多个区域;以及
将用以显示在该显示面板的一帧时间,分成多个子帧时间,而在所述子帧时间内,每一该区域分别依照一对应色彩序列提供背光,以形成一帧所显示的画面,其中,在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中,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为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原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为红色、绿色、蓝色与插入一黑画面的黑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以CMY色域来达成,包括黄色、青绿色与洋红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该黄色是由该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中的红色加绿色所组成、青绿色是由绿色加蓝色所组成、以及洋红色是由红色加蓝色所组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当接收到多个帧数据时,将每一该帧数据所显示的帧时间,分成多个子帧时间,在每一该帧时间内,每一该区域分别依照该对应色彩序列反复提供背光,以形成所述帧数据所要显示的多个画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该色彩序列是由一算法计算而得,该算法包括:
计算每一该区域的一灰阶平均值;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且选择一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时,则计算在该背光模块运用一第一色彩模型提供背光时该区域对应的一第一帧数,并计算在该背光模块运用一第二色彩模型提供背光时该区域对应的一第二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第二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22
其中F为一帧率,Vz为该灰阶平均值,G为一最大灰阶值,而round()为四舍五入的规则;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选择一极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且该灰阶平均值小于或等于该最大灰阶值一半时,则计算该第一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23
其中Fbase为一基本帧数;以及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选择该极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且该灰阶平均值大于该最大灰阶值一半时,则计算该第一帧数及该第二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24
第二帧数等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其中,在该背光模块运用该第一色彩模型提供背光时,该背光模块提供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原色的背光,而当该第一帧数小于一帧率时,则插入黑画面,其中,该帧率为该显示面板每秒所显示的画面的数目,而插入该黑画面的数目为该帧率减去该第一帧数的一差值。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显示面板;
一背光模块,分为多个区域,用以分别提供背光至该显示面板;以及
一背光控制器,耦接该背光模块,用以接收一帧数据,并将用以显示在该显示面板的一帧时间,分成多个子帧时间,而在所述子帧时间内,控制该背光模块的每一该区域分别依照一对应色彩序列提供背光,以便在该显示面板形成该帧数据所要显示的画面,其中,在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中,该背光模块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为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原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为红色、绿色、蓝色与插入一黑画面的黑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以CMY色域来达成,包括黄色、青绿色与洋红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黄色是由该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中的红色加绿色所组成、青绿色是由绿色加蓝色所组成、以及洋红色是由红色加蓝色所组成。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当接收到多个帧数据时,将每一该帧数据所显示的帧时间,分成多个子帧时间,在每一该帧时间内,每一该区域分别依照该对应色彩序列反复提供背光,以形成所述帧数据所要显示的多个画面。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色彩序列是由一算法计算而得,该算法包括:
计算每一该区域的一灰阶平均值;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且选择一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时,则计算在该背光模块运用一第一色彩模型提供背光时该区域对应的一第一帧数,并计算在该背光模块运用一第二色彩模型提供背光时该区域对应的一第二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31
第二帧数等于其中F为一帧率,Vz为该灰阶平均值,G为一最大灰阶值,而round()为四舍五入的规则;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选择一极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且该灰阶平均值小于或等于该最大灰阶值一半时,则计算该第一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33
其中Fbase为一基本帧数;以及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选择该极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且该灰阶平均值大于该最大灰阶值一半时,则计算该第一帧数及该第二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34
第二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35
16.一种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包括:
将一背光模块分为多个区域;以及
接收提供一帧数据,并将该帧数据所需显示的时间,分成多个子帧时间,其中,在所述子帧时间内,控制该背光模块的每一该区域分别依照一对应色彩序列提供背光,以便显示该帧数据所要显示的画面,其中,在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中,该背光模块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为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原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为红色、绿色、蓝色与插入一黑画面的黑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而该色彩序列的组合以CMY色域来达成,包括黄色、青绿色与洋红色所组成,但相邻两个所述区域的对应色彩序列不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其中,该黄色是由该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中的红色加绿色所组成、青绿色是由绿色加蓝色所组成、以及洋红色是由红色加蓝色所组成。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其中,当接收到多个帧数据时,将每一该帧数据所显示的帧时间,分成多个子帧时间,在每一该帧时间内,每一该区域分别依照该对应色彩序列反复提供背光,以形成所述帧数据所要显示的多个画面。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其中,该色彩序列是由一算法计算而得,包括:
计算每一该区域的一灰阶平均值;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且选择一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时,则计算在该背光模块运用一第一色彩模型提供背光时该区域对应的一第一帧数,并计算在该背光模块运用一第二色彩模型提供背光时该区域对应的一第二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41
第二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42
其中F为一帧率,Vz为该灰阶平均值,G为一最大灰阶值,而round()为四舍五入的规则;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选择一极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且该灰阶平均值小于或等于该最大灰阶值一半时,则计算该第一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43
其中Fbase为一基本帧数;以及
当该灰阶平均值不为零、选择该极高对比模式来进行运算且该灰阶平均值大于该最大灰阶值一半时,则计算该第一帧数及该第二帧数,而该第一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44
第二帧数等于
Figure FSB00000235092000045
CN2007101025595A 2007-05-14 2007-05-14 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8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25595A CN101308633B (zh) 2007-05-14 2007-05-14 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25595A CN101308633B (zh) 2007-05-14 2007-05-14 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8633A CN101308633A (zh) 2008-11-19
CN101308633B true CN101308633B (zh) 2011-01-19

Family

ID=40125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25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8633B (zh) 2007-05-14 2007-05-14 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08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521B (zh) * 2009-04-07 2012-07-11 台湾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产业协会 测量色彩循序显示面板的色彩分离现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94727B (zh) * 2009-05-07 2013-05-01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驱动灯管的方法
CN101944329B (zh) * 2009-07-07 2013-04-24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2044220A (zh) * 2009-10-09 2011-05-04 深圳市长运通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2214427A (zh) * 2010-04-02 2011-10-1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显示方法
CN102044232A (zh) * 2010-12-31 2011-05-04 上海晶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彩色显示单元及显示屏
CN104050945B (zh) * 2014-06-26 2016-09-1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色序型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7871478B (zh) * 2017-12-26 2020-11-1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的驱动电路、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08346407B (zh) 2018-03-30 2020-03-2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326255B (zh) * 2018-11-07 2021-01-05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调整动态模糊的显示方法及显示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0554B1 (en) * 1999-11-08 2003-05-27 Fujitsu Limi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6831948B1 (en) * 1999-07-30 2004-12-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tion compensation of image planes in color sequential displays
CN1866344A (zh) * 2005-05-18 2006-11-22 深圳大学 色序法液晶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1948B1 (en) * 1999-07-30 2004-12-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tion compensation of image planes in color sequential displays
US6570554B1 (en) * 1999-11-08 2003-05-27 Fujitsu Limi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866344A (zh) * 2005-05-18 2006-11-22 深圳大学 色序法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8633A (zh) 2008-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8633B (zh) 色彩序列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01582249B (zh) 一种场色序法显示器及其色彩序列控制方法
CN101697595B (zh) 用于3d图像显示的方法、电视机及一种眼镜
US20080273005A1 (en) Mixed color sequential controlling method and back ligh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866624B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1944338B (zh) 图像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系统
US8558781B2 (en) Color sequential display where each sub-frame is illuminated by a secondary color backlight followed by illumination with the complementary primary color backlight
US9177514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US10170059B2 (en) Color sequential image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CN101414449B (zh) 彩色序列式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2439654A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KR102034749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CN104167193B (zh) 显示影像的信号转换方法
CN106128405A (zh) 一种调整rgbw面板的纯色画面亮度的系统及方法
CN101017260A (zh) 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件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63806A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4952423A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及显示系统
CN102804255A (zh)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方法
CN104575422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7545874A (zh) 显示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驱动系统、显示装置
CN101702304A (zh) 三色色彩灰阶值转换四色色彩灰阶值的装置及其方法
US2019008064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an image signal input to a display panel
CN106531101A (zh) 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US20080273006A1 (en) Color-zone layout of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color sequence
CN102024441B (zh) 色序法显示器的色彩校正系統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Kehong

Inventor after: Chen Yifu

Inventor after: Chen Zejin

Inventor after: Hong Jianyou

Inventor before: Chen Keh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Yifu

Inventor before: Chen Zej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KEHONG CHEN YIFU CHEN ZEJIN TO: CHEN KEHONG CHEN YIFU CHEN ZEJIN HONGJIANYOU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4